2024年大学试题(历史学)-历史文献学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_第1页
2024年大学试题(历史学)-历史文献学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_第2页
2024年大学试题(历史学)-历史文献学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_第3页
2024年大学试题(历史学)-历史文献学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_第4页
2024年大学试题(历史学)-历史文献学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人文库”水印下载源文件后可一键去除,请放心下载!(图片大小可任意调节)2024年大学试题(历史学)-历史文献学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人人文库”水印下载源文件后可一键去除,请放心下载!第1卷一.参考题库(共75题)1.写出现存的隋末到唐代的四种类书,综合分析这几种类书在今天还能起到什么作用?2.张之洞《书目答问》的成功表现在哪些方面?3.清代校勘学的繁荣表现在哪些方面?4.清代乾隆年间进行了哪一项大规模的文化建设?对历史文献学的发展有何贡献?5.今译常会出现哪些错误?6.《史记》是中国古代史书中“信史”的典范,简单谈谈你对此的认识。7.举例说明文献聚散与社会治乱有何关系?8.金石的“金”指青铜器;金文则指()时期刻于其上的文字。9.试论刘知几及其《史通》在史学史和史学理论上的贡献。10.简述“文献”的概念及其内涵变化。11.利用《资治通鉴》作研究时,先秦至隋末以及唐至五代的资料可以直接引用吗?为什么?12.《永乐大典》的编纂特色及其价值如何?13.近代以来,随着西学的传入和图书分类法的变化,历史文献是指()、()、()、()、法律等学科分类中的史学著作。14.简述孔子与六经的关系。15.清代考史方面的三大著作以及各有什么特点?16.请分别写出一部可以用来研究古代洛阳、南京的地理类著作,并简要对这本书加以说明。17.注释要遵循哪些原则和方法?18.胡应麟在文献学上有什么贡献?19.翻译中所谓的“达”是什么意思?20.《史记》和《汉书》在体例、内容等方面有哪些差异?21.历史文献学,在我国古代多属于校雠学的范畴,涵盖()、()、()、()、()、辑佚等分支学科。22.尹湾汉简主要内容为东海郡政府的文书档案。其中《集部》是关于东海郡行政机构、()、()、()、钱谷出入等方面年度统计数字的记录。23.鉴定古籍版本,考订其刊刻时代,一般要从哪些方面着手?24.清代考史三大家为()、()和(),分别著有《廿二史考异》、《十七史商榷》、《廿二史札记》等考史名著。25.魏收的《魏书》曾被人称为“秽史”,简单谈谈你对此的认识。26.请用文献记载与现存的唐代印刷品实例说明雕版印刷产生在什么时代?27.被鲁迅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著作是。28.试述刘向、刘歆父子的历史文献学成就。29.白寿彝在历史文献学学科建设上的贡献有哪些?30.请从以下三个时段分析历代重视《论语》的原因。 (1)两汉至南宋 (2)元代科举考试至清代废除科举考试 (3)废除科举至今31.《渊鉴类函》是清代官修的类书,此书对古籍能起到校勘作用吗?32.简要介绍“四书”。33.()指搜集两种以上文献,按一定理念和体例编校并冠以一个总名的著作。34.纪事本末体由谁创立的、创立的原因及撰写的方法如何?35.举例说明诸子百家中的兵家在先秦与秦以后理论上有什么大的区别?36.《唐会要》和《西汉会要》同样都是会要体史书,请说明二者是否可以作为史料引用?为什么?37.分析碑志在历史研究中的价值以及石经在校勘中的作用。38.研究唐代长安城可以利用哪三部两宋时期的地理著作?39.文献的涵义是什么?40.一般单支竹片为简,连缀后为()多以帛或丝连缀。41.银雀山涨简内容主要为《孙子兵法》、()、()、()、()等书。42.班固《汉志》对刘歆《七略》作了哪些调整改编?43.分析碑志在历史研究中的价值以及石经在校勘中的作用。44.历史文献学是对历史文献的()、()、()、整理利用以及历史发展进行研究,进而探索其特征和规律的学问。45.“尺牍”与“版图”46.“尺牍”与“版图”47.西晋之时,汲郡著名的文献发掘事件,出土了战国时期的竹简若干,其所得竹简文献一般称()。48.古代第一部有关绘画的通史是由谁撰写的什么书?其主要内容是什么?49.《史通》是怎样一部史学著作?就其作者、内容、体例等加以论述。50.翻译中所谓的“信”是什么意思?51.正史典志体(典志)史书52.睡虎地秦简内容包括《编年纪》、()、()、()等法令文书,以及《封诊式》和《日书》等。53.严格意义的版本是()印书出现以后为区别刻本和写本而使用的名称。54.试简述判别善本的主要方法。55.清代考史三大家为钱大昕、王鸣盛和赵翼,分别著有()、《十七史商榷》、《廿二史札记》等考史名著。56.五部总集文献(包括书名及作者)。57.正史典志体(典志)史书58.“尺牍”与“版图”59.北宋官修四大类书是什么?在内容上它们各有什么特点?60.试简述古典文献的基本载体形式。61.古代第一部有关绘画的通史是由谁撰写的什么书?其主要内容是什么?62.请用文献记载与现存的唐代印刷品实例说明雕版印刷产生在什么时代?63.请说出陈垣先生的“校法四例”是什么?64.《史记》是中国古代史书中“信史”的典范,简单谈谈你对此的认识。65.请从以下三个时段分析历代重视《论语》的原因。(1)两汉至南宋。(2)元代科举考试至清代废除科举考试。(3)废除科举至今。66.试述秦汉时期汉字形体的演变。67.唐代官修的六部正史名称68.宋代方志学取得了怎么样的进步?69.什么是直译?什么是意译?70.分析评价清代乾嘉学派中的“吴派”与“皖派”对经学的主张及其学术贡献。71.谈谈你对班固《汉书•艺文志》的认识。72.当代大型全集编纂的一般程式主要有哪些步骤?73.元刻本《十三经注疏》各经的注疏者(包括经书名、经书所对应的注疏者人名及所处朝代)。74.试简述一书目录与群书目录的区别。75.请论述一下纪传体的特点。第2卷一.参考题库(共75题)1.论述编年体史书和纪传体史书各自有何优缺点?2.《史记》是中国古代史书中“信史”的典范,简单谈谈你对此的认识。3.《唐会要》和《西汉会要》同样都是会要体史书,请说明二者是否可以作为史料引用?为什么?4.辑佚书优劣的有哪些标准?5.《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对裴松之注《三国志》的评价内容。6.谈谈唐代刘知几对历史文献学的贡献。7.据你所知,清人从《永乐大典》中辑出了大约多少种古籍?并写出其中三部重要的史部著作。8.在现代文献概念中,文献是指以()、()、()、声音为主要记录手段的一切知识和信息的载体。9.别集的编排体例大致分为哪几种?10.金石铭文的史料价值如何。11.举例说明诸子百家中的兵家在先秦与秦以后理论上有什么大的区别?12.注释应主要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13.分析碑志在历史研究中的价值以及石经在校勘中的作用。14.一般来说,标点历史文献的具体要求有哪些?15.类书是在什么时代兴起的?16.试论司马迁的史学贡献和治史特点。17.翻译:“名之与实,犹形之与影也。德艺周厚,则名必善焉;容色姝丽,则影必美焉。今不修身而求令名于世者,犹貌甚恶而责妍影于镜也。上士忘名,中士立名,下士窃名。忘名者,体道合德,享鬼神之福佑,非所以求名也;立名者,修身慎行,惧荣观之不显,非所以让名也;窃名者,厚貌深奸,干浮华之虚构,非所以得名也。”《颜氏家训·名实》18.裴松之的《三国志注》具有怎样的特点?试举例说明。19.资料汇编主要有哪些工作步骤?20.《渊鉴类函》是清代官修的类书,此书对古籍能起到校勘作用吗?21.为什么运用“本校法”校勘古书时,古籍不出于一手不能本校?22.按生产进程分,建筑业应属于哪一产业?23.梁启超在文献学的贡献如何?24.请分别写出一部可以用来研究古代洛阳、南京的地理类著作,并简要对这本书加以说明。25.分析评价清代乾嘉学派中的“吴派”与“皖派”对经学的主张及其学术贡献。26.《七略》是一部什么书?现在还存在吗?27.类书在当时主要有什么用途?28.历史文献学的定义及其与历史学的关系。29.北宋四大类书(书名及主持编修者)。30.利用《资治通鉴》作研究时,先秦至隋末以及唐至五代的资料可以直接引用吗?为什么?31.张舜徽对文献学学科建设做出了哪些贡献?32.谈谈古人把先秦诸子称为“九流十家”的原因。33.试简要介绍《四库全书》后“四库”系列丛书的整理出版情况。34.五部可用于查找历史专著、论文的工具(包括书名、作者、出版社及出版年份)。35.阮元刻本《十三经注疏》各经的注疏者(包括经书名、经书所对应的注疏者人名及所处朝代)。36.《天下郡国利病书》37.《史记》是中国古代史书中“信史”的典范,简单谈谈你对此的认识。38.简要说明什么是纪事本末体?由谁创立的、创立的原因及撰写的方法如何?作历史研究时,该书可以作为原始资料直接引用吗?为什么?39.阅读历史文献,不仅要求读懂,而且要读有所得,读有所用,充分发挥其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要做到如此,必须具备一些专业知识。这些专业知识包括哪些?40.“朱丝栏”与“乌丝栏”41.文献学上所谓“三通”是指杜佑的()郑樵的《通志》和马端临的()。42.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文献为唐咸通九年(868)刻印之()。43.我国第一部著录甲骨文的著作是刘鹗的()44.《三国志》在记事上具有哪些特点?试加论述。45.试简述标点致误的主要原因。46.参考型工具书主要有哪些?47.请从以下三个时段分析历代重视《论语》的原因。(1)两汉至南宋(2)元代科举考试至清代废除科举考试(3)废除科举至今48.评述郑玄校注群经的原则与方法。49.为什么要对版本进行鉴定?50.论述《尚书》的史学价值。51.《兰亭集序》是哪一位书法家的作品?52.阅读历史文献,首先要掌握一些基本的技能。你知道是哪些基本技能吗?53.谈谈古人把先秦诸子称为“九流十家”的原因。54.西汉()和()父子在文献学方面的突出贡献是遍校群书,编纂目录学著作()和()。55.《诗经》的史料价值如何。56.就史料学的角度而言,《旧唐书》具备怎样的优点。57.《天下郡国利病书》58.《唐会要》和《西汉会要》同样都是会要体史书,请说明二者是否可以作为史料引用?为什么?59.史料解读:《四库全书总目》评价《新五代史》称:“大致褒贬祖《春秋》,故义例谨严;叙述祖《史记》,故文章高简,而事实则不甚经意。”60.简述敦煌古书的主要内容及史料价值。61.评述王国维对历史文献学的成就。62.简要介绍“四书”。63.郑樵在历史文献学理论方面有哪些贡献?64.自20世纪以来,我国的文献整理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就,但也存在着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有哪些问题?65.简要介绍“四书”。66.翻译中所谓的“雅”是什么意思?67.文献聚散的原因有哪些?68.“朱丝栏”与“乌丝栏”69.为提高历史文献标点的准确性,需要从哪些方面培养自己的能力?70.唐代为什么要编“五经正义”?71.今古文经的区别大致有下列几点。72.试阐述文字学“六书”说。73.“朱丝栏”与“乌丝栏”74.请说说《四库全书总目》的特点。75.《七略》是一部什么书?现在还存在吗?第1卷参考答案一.参考题库1.参考答案: 隋末虞世南的《北堂书钞》;唐初欧阳询的《艺文类聚》;盛唐徐坚的《初学记》;中唐白居易的《白氏六帖事类集》。 作用:(1)作资料索引用。研究古代的事物,可查一查这些类书里有关的门类,利用已收集好的资料作参。(2)辑佚用。因为这些类书编集的时代早,有很多失传的古籍在这些类书和其他古籍里还保存了零篇断句,可以搜辑到一起,使人对失传了的古籍还能窥见其大略。(3)校勘用。这些类书中引用的古籍有许多并未失传,但文句有时和今本不同,有些比今本正确,可以利用其校勘宋以前古籍。2.参考答案: 1)有两大长处: A.注重通行、实用,所例数目大多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史料价值,而且特别注意收录清人超越前人的最新研究成果。 B.重视版本的记载,所列版本比较常见易寻。 2)《书目答问》的价值与贡献: A.举要选录重要古籍2200余种,给初学者带来极大方便 B.总结了清代学术成果,延续和补充了《四库总目》的不足 C.在体例上新设“丛书”、“别录”两部,有所创新和改进。3.参考答案: ①成就巨大,整理校勘了一大批古籍:卢文昭校勘的有《经典释文》《新书》《春秋繁露》等黄丕烈《士礼居丛书》顾广圻《周礼》《仪礼》《国语》等,戴震《周髀算经》《九章算术》《水经注》等,古籍包罗万象、不计其数。成绩最突出的是校先秦子书,纠正了许多谬误,使子书可读,真义显明。 ②出现一大批著名的校勘学家,且形成不同的流派:一是以卢文昭、黄丕烈、顾广圻为代表,二是以戴震为首领,继之有王念之、王引之等。卢派重版本,推崇对校;戴派重义理,崇尚理校。清末名家辈出,如魏源、王先谦等。 ③总结了许多优秀的校勘学经验,提出一系列的校勘学的理论观点:如卢派强调“崇古”要求尊重汉儒,注重版本依据,黄丕烈认为校书首先应广蓄书,且要择善而校。戴派反对对古本、善本的迷信,要求广泛收集以外的异文材料,分析、考证古籍,对古书的错误勇于改正。戴震主张校勘首先在识字,因此一个校勘学家必须精通文字学、音韵学、训诂学的知识,还要准备多方面材料,这种方法为后人继承和发展,成为校勘学的重要理论之一。清朝的校勘整理工作,是许多典籍恢复了原有面貌,为后人阅读古籍提供了极大方便。4.参考答案:编纂了《四库全书》和《四库全书总目》贡献:①《四库全书总目》在目录学的编纂方法上总结并发展了历代目录学家的经验,真正建立了目录学的体系和规模,说明了编纂提要和分门别类的方针和原则,构成了目录学的完整体系。②《四库全书总目》继承了中国传统图书的四部分类法,四部之下又列类,类之中又有子目,因此成为典范。③在编写提要的方式、方法上,形成一种新的既能反映图书的版本、内容、文字、著者事迹,又特别结合当时的政治需要,宣传封建思想的提要形式,在编纂方法上建立了目录学的规模。④《四库全书总目》在史料鉴别上也具有科学态度,其收书的数量是空前的,然而多而不杂。⑤总之,《四库全书总目》是中国目录学史上继刘歆《七略》、唐《隋书。经籍志》、郑樵《通志。艺文略》之后的集大成巨著,《四库全书》和《四库全书总目》成为中国18世纪以前古书的一大汇集和总结,并以其科学的分类,严谨的体例,以及简明扼要、一览了然的具体的实用性,成为后人做学问的门径,在中国的目录学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5.参考答案: 第一,因不了解史实而误; 第二,因不明人名而误; 第三,因不注意区分古今词义而误; 第四,因不明通假而误; 第五,其他如标点、注释、校勘的错误,也会导致译文有误。6.参考答案: 所谓“信史”,即“秉笔直书”,《史记》成为“信史”典范,主要是因为司马迁在写《史记》过程中坚持: (1)“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著“信史”必须广泛收集材料,决不凭一面之词,道听途说就妄下断言。 (2)信以传信,疑以传疑。收集到的资料,可能说法不一,经过自己的考证,仍然真假难辨。遇到这样的问题,处理办法就是都记录下来,将这个疑难问题留待后人辩证。 (3)论从史出。要实事求是,要基于史实而得出评论。7.参考答案: 从历代文献的聚散看,国家的治乱兴衰与历史文献时聚散存亡有着密切的联系。 例如:“隋开皇之盛极矣,未几皆烬于广陵”。胡应麟《经籍会通》还发表感慨说:“图籍废兴,大概关系国家气运,岂小小哉!”这正是着意强调图书文献的聚散与国运兴衰的直接关系,表示出时代治乱所具有的现实作用又如:“唐开元之盛极矣,俄顷悉灰于安、史”。可见图书盛聚的形成往往在国家统一强盛和统治者加以重视之时,而图书的散佚则和战乱和社会混乱有关。8.参考答案:商周9.参考答案: 刘知几对于史学的贡献: (1)第一次对中国史学作了比较全面而详细的总结。 (2)表彰“直书”,贬斥“曲笔”。 (3)批判了盲目崇拜古代,迷信圣人的观念。 (4)对历史编纂学提出了许多重要的建议。 (5)指出了史家须具备的条件——“史才三长”。 《史通》的史学批评理论: (1)关于史书内容。“五志三科”。 (2)关于撰述方法。“博采善择”。 (3)关于体裁体例。“六家”、“二体”、“十流”。 (4)关于文字表述。“叙事为先”、“简要为主。 (5)关于撰述原则。直书与曲笔。 (6)关于史学功用。“生人之急务,国家之要道”。 (7)关于史学批评范畴。文与质、文与史、直与曲、简与烦、创与循、名与实。 (8)关于史学批评的方法。原始察终、求名责实、比较评论、区分类聚。 (9)关于史家修养。“史才三长”。10.参考答案: 概念:“文”在古意中指典籍文章,“献”指古代耆旧先贤的见闻、言论,以及他们所熟悉的各种礼仪,也包括耆旧先贤的事迹经历。现代广义的文献个概念是它是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不仅包括现代图书馆的全部馆藏,也包括档案馆、博物馆、声像馆及情报中心所收藏的全部馆藏。从情报学角度的概念是:以一定方式将人类所获得的知识或信息记录于一定载体之上所形成东西叫做文献。 内涵变化:文献一词,是一个动态概念,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着不同的内涵。在我国关文献概念的描述,最早见于《论语.八佾》至元代,历史学家、文献学家马端临,首次以“文献”一词命名的专著《文献通考》面世。自孔子至元·马端临均把“文献”概念的内涵表述为可作叙事、论事佐证的古今典籍及圣贤的言论,即文献兼指书和人。此说至今仍有影响。后来,文献概念的内涵偏指著述或专指“具有历史价值的图书文物资料。如:历史文献。亦指与某一学科有关的重要图书资料。如医学文献。”该定义强调了文献的历史继承性和资料性。1983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文献著录总则》,对文献概念定义为:“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该定义强调了文献是知识。凡是能耳闻、目睹到的并记录在一定的物质上的知识载体,均称之为文献。《文献情报术语国际标准》将文献定义为:“在存贮、检索、利用或传递信息的过程中,可作为一个单元处理的,在载体内、载体上或依附载体内而存贮有信息或数据的载体。”该定义强调了文献是可以进行加工处理的“单元知识”;存贮(记录)“单元知识”的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如存贮声音、图像、文字、符号等知识的磁性载体(磁带、磁盘、光盘)文献等。在国外,文献一词首先由法国保罗·奥特勒于1905年提出,随后流传于世。其中英语的“文献”与“情报”的最初含义交叉,后来才分开。目前国际上较为流行的文献概念则是《汉俄英情报学词典》中的解释:文献是“包括固定情报以及用于传递和使用情报的物质客体。”强调文献是情报的主体,其传递与使用必须有相应的物质载体。11.参考答案: 先秦至隋末的史料来源于正史,又经过改写,不是第一手资料不能利用。唐、五代部分来源于国史、实录、家传及笔记,与《两唐书》《新旧五代史》同等重要,可以直接引用。12.参考答案: 编纂特色:体例:“用韵以统字,用字以系事” 1)依《洪武正韵》韵目,按韵分列单字; 2)每一字下详注音韵训释,备录各种字体; 3)分类汇辑与之相关的文献资料。 价值:是我国历史上最大的类书。 1)在类书编纂史上,发展为百科全书形式,最值得珍视; 2)保存了宋元以前的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献; 3)在校勘、辑佚等方面价值可观。13.参考答案: 文、史、哲、经济14.参考答案: 《诗》相传《诗经》是孔子编定的,在司马迁的笔下孔子删定了《诗》,孔子本人多次说过有关《诗》的名言,在《论语》中也出现引用《诗》的文句。《书》孔子曾整理过,《礼》是孔子教学课程六艺(礼乐射御书数)中第一门课,孔子十分重视“礼”,并注重礼的作用和传授,《乐》孔子也整理过《易》为周代的占筮之书,孔子十分喜好《易》并认真研究,同时认真向学生讲授,是孔子赋予《易》以新的内容,并为其作了较为特殊的传注。 《春秋》经孔子编定是世人所公认,成为我国第一本编年体史书。 孔子“述而不作,信而好古”,孔子整理六经都是“述”的结果,而不是绝对意义上的创作,但他因整理“六经”给后人留下了巨大的文化遗产,创立了儒家学派。“六经”均不同程度经过孔子的整理,并在孔子整理的基础上才得以较完成的保存下来,因此,认为《六经》的整理为我国历史文献学的萌芽,孔子是中国历史文献学的始祖。15.参考答案: ①《十七史商榷》:详于校勘。以文字校勘、典制考释为主要内容,尤以文字的校勘为重点,内容庞杂、丰富,包括校勘文字、补正讹误、论及版本异例,考证舆地、职官、典制,考订史实,评论事事人物。 ②《廿二史考异》:注重典章故实。是从二十四史中除去《旧五代史》、《明史》而言的,内容涉及文字校勘、典制考释、名物训诂等诸多方面,校订了诸史传写和刊刻上的讹谬,审定了注释者的错误,也勘出各史原有的疏漏。 ③《廿二史札记》:特别注重治乱兴衰之故。很重视史实的真实性,它通过考异、辨识、纠谬等形式,对史书记事进行了辨析和订正。还对历代正史史料价值的高下,编写方法的优劣,所运用的书法和历史编修的经验,都有一些有益的评论。16.参考答案: 可以用来研究古代洛阳的有《洛阳伽蓝记》5卷,北魏杨衒之撰。该书追记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后,到尔朱氏破坏之前,洛阳坊市的繁盛和佛寺的庄严奢丽,从中并且可以看到其时鲜卑贵族汉化的程度几乎与汉族官宦无甚差别。 可以用来研究南京的有《六朝事迹编类》2卷,南宋张敦颐撰。六朝指吴、东晋、宋、齐、梁、陈,其国都为建邺改称建康,即今南京。此书分类记述六朝以至南唐、北宋时建康城之事迹。17.参考答案: 第一,注释要慎选注释条目; 第二,注释要善于借鉴和利用前人成果; 第三,注释应与校勘相结合; 第四,综合利用语法、训诂等访求解决疑难; 第五,注释文字应力求繁简适中,深入浅出。18.参考答案: 胡应麟是明朝著名的文学家,在文献学上也有重大成就,著有《经籍会通》、《四部正讹》、《九流绪论》等书。其中《经籍会通》是胡应麟对历代书籍编纂源流、散失混杂、刻印收藏等情况作综合性、比较性研究后的成果。是一种议论与记载合编、考辨与传闻共存的古代文献史笔记。其主要成就有三个方面: 一是保留了有关书籍流传的重要文献; 二是考证了典籍源流与演变; 三是在检阅历代史志目录、公私目录的基础上,综合评价各家书目优劣,分析类例得 失,对中国目录学史的研究做出了比较科学的总结。而胡应麟的《四部正讹》则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地道的辨伪专著,他首次综考四部之书,扩大了考辨的范围《四部正讹》考辨了包括经史子集四部书集在内的100余种著述;首次总结了伪书产生的原因、伪书的种类,将伪书产生的原因及伪书的种类归结为二十一种,几乎将伪书的种类及作伪的原因囊括殆尽;第一次系统总结辨伪的方法;标志着辨伪学的确立。胡应麟还在总结前人成果的基础上,从文献著录情况、作者处境、文体形式、语言称呼以及典籍由来等方面进行考察,层层推勘,细心审订,考辨了70多种古籍,取得很大成绩。在文献学史上做出了很大的贡献。19.参考答案: 所谓达,就是通达,要求译文要通畅顺达,文从字顺。20.参考答案: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起传说中的黄帝,下迄西汉武帝约三千年的历史。《汉书》是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仅记载西汉一代历史。在体例上,《汉书》对《史记》体例进行了改造,如改书为志,取消世家并入列传,同时创设了《惠帝纪》、《地理志》、《食货志》、《艺文志》等。在一些人物的传记中,增入大量有用的文献,如《董仲舒传》全文收入了他的“天人三策”,《食货志》中收入董仲舒的“限民名田说”等。《汉书》还详细记载了昭、宣、元、成、哀、平及新莽历朝的历史。21.参考答案: 目录、版本、校勘、辩伪、考据22.参考答案: 官员建置、户口、垦田23.参考答案: 一般要从版式、行款、字体、墨色、纸张、牌记(包括内封面)、讳字、装祯、刻工、序跋、题识、藏章,以及著录情况等多方面入手,综合判断。24.参考答案:钱大昕;王鸣盛;赵翼25.参考答案: 魏收所著《魏书》被称为“秽史”原因有二: 其一,北魏时期存在着两大政治集团的对立,魏收属于东魏北齐这个系统,特别为己方政治集团服务。他所写的书对于另一个系统的记载都有打击政敌的倾向,受到另一个系统的强烈反对; 其二,魏收本人对于这些违反秉笔直书传统,撰写虚假、片面历史的做法,不加掩饰,甚至引为自豪。 对于此,我们应该看到,魏收对政敌的攻击也使一些重要史实流传下来,对于纪传体史书体例有所发展,其中关于佛教、经济的记载很有价值,但他把史笔作为各人酬恩报仇的工具,是违反我们提倡的史学传统的,不值得肯定。26.参考答案: 据文献记载大约产生在唐代的中唐穆宗到晚唐僖宗时期。长庆四年元稹《白氏长庆集序》写道:(《白氏长庆集》)至于缮写模勒、衒买于市井,或持之以交酒茗者,处处皆是。 晚唐柳玭《柳氏家训》也记载了当时四川一带的雕版印书情况。另外《旧唐书》、《册府元龟》、《唐语林》等书中亦有此时雕版印刷的记载。 现存的唐代印刷品,也大多是中晚唐时期的。举世闻名的一件《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发现于敦煌莫高窟,卷首有释迦牟尼坐在莲花座上说法的插图,是唐代印刷品中的精品。卷末有咸通九年(868)的题款,现藏伦敦大英博物院。 这些印刷品的实物连同文献中的记载,可以证明,至迟在中晚唐时期,已出现雕版印刷的多种物品。27.参考答案: 司马迁的《史记》28.参考答案: ①创造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方法。这些方法一直为后人所使用并不断完善,成为如今整理文献的基本模式。 ②创造性的编撰了《别录》,它作为各类文献的叙录,是提要式的内容简介,后世的著作前的序文当是源于《别录》的。《别录》是我国书目提要之始祖。 ③完成了我国第一部综合性的图书分类目录《七略》尽管它在分类上采用的标准不一,也有失当之处,但后代编辑书目的原则、体例、方法,都是在《七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刘向刘歆之后,“校勘学”“目录学”才逐渐发展起来并具有规模,最后成为两门相对独立的学科。他们在历史文献的整理、校勘、分类目录等方面的成就是杰出的,奠定了我国古代历史文献学的基础。29.参考答案: (一)丰富的历史文献整理实践: 1、《朱熹辨伪书语》 2、《咸同滇变见闻录》——《回民起义》 3、主持二十四史点校 (二)历史文献学学科理论: 1、《整理国故介绍欧化的必要和应取的方向》 2、《谈历史文献学》:历史文献学的重要性 3、《再谈历史文献学》:历史文献学的四个部分(理论、历史、分类学、应用) (三)拟成历史文献学研究提纲30.参考答案: (1)孔子对于中国文化有很大贡献,人们推崇他,因此记载他言行的《论语》也受到了人们的重视。两汉时,儿童最初念书,先读识字课本,识字完毕,便读《论语》。因此《论语》成了读书人的必读之书,不象五经,可以只通一经,也可以不读,但无人不读《论语》。到了南宋,朱熹把《论语》列为四书之一,包括《论语》在内的这四种书更成为人们学习入门的必读书籍了。 (2)元代举行科举,考试题目必须在《四书》之内,一直到明朝,延续到清代光绪二十七年,才完全废除了以《四书》命题的八股文考试办法。读书人要做官,就要通过考试,四书,尤其是《论语》,便成为读书做官的敲门砖。 (3)纵使科举废了,《论语》还是读书人经常诵读的书。一则是二千多年来的旧习惯势力难以肃清。二则《论语》本身也有广泛的用途和价值,它是研究中国思想史、文化史、教育史的必读书,重要古籍。三则古人喜欢引用《论语》,熟读《论语》,阅读理解古书自然很有好处。31.参考答案: 清初官修的《渊鉴类函》是在明万历时人俞安期的《唐类函》基础上增修的,而《唐类函》又只是隋唐四种类书的汇编,原有的类书既然存在,重出的清《类函》在校勘古籍上就没有什么用处。32.参考答案: 《论语》、《孟子》、《中庸》、《大学》合称《四书》。 《论语》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孟子》主要是孟子的言行。 《中庸》是战国末期至东汉初年的儒家学者所作,文中进一步发挥了孔子的中庸思想,强调要想做到中庸,就必须依礼行事。礼就是圣人按中庸的原则制定的,它能使人行事不至偏激。 《大学》则主要是强调“治国平天下”的道德思想基础,把封建的伦理同封建政治结合起来,宣扬各人的伦理道德对治国平天下具有重要意义,它也讲“格致”之学。33.参考答案:总集34.参考答案: 由南宋袁枢编撰的《通鉴纪事本末》而创立。 袁枢鉴于《通鉴》按年月纪事,往往一件事情还未记完又得另记别的事情,使读者感到头绪纷纭,要弄清事情的全过程必须查上好几年好几卷,于是创造了这个新办法,即从“三家分晋”开始,到最后“世宗征淮南”结束,共立了239个标题。每个标题下面把有关的《通鉴》原文抄录到一起,这样不劳翻检就能通读其事的始末。35.参考答案: 先秦诸子中的兵家讲军事理论,秦以后主要是讲具体的军事措置。 如《孙子》3卷13篇。相传是孙武所作,主要讨论战争规律及克敌制胜的原则。代表了春秋至战国早期的军事思想,缊含着丰富的军事辨证法。 《武经总要》前集20卷后集20卷,北宋曾公亮、丁度奉敕撰。记述古代军事设置包括各种武器的重要文献,还有附图,可看到当时武器中使用火药的情况。36.参考答案: 《唐会要》可以作为史料引用,因为作者王溥的取材主要是以唐代苏冕等人官修的《唐会要》为蓝本,更可贵的是所收入的多系唐令、诏敕、奏议及其他纪事,均第一手史料,因此可以引用。 《西汉会要》不能直接引用,因为它是根据班固的《汉书》等史书中摘录而成的,不是第一手资料。37.参考答案: 碑志的性质价值,大体与史传相当,特别是那些达官贵人的身后必有行状,而史传、碑志大多是本着行状来撰写的。但是史传只记同王朝有关系的代表人物,碑志所述人物事迹之不见于史传记载者为数更多。又史传所记往往省略,而碑志所记则更加详实,有大量资料可以补充史载所缺。石经都是由政府建立的,其校勘之精审应远胜于古抄本。比如清初顾炎武、张尔岐就曾用《开成石经》来补明监本《仪礼》的阙文。阮元的《十三经注疏校勘记》也利用了《开成石经》;毕沅的《道德经考异》则利用了唐代石刻本。今后对校经、子书时,这些石刻本仍可以发挥作用。38.参考答案: 北宋宋敏求《长安志》,记述周秦以来的长安及周边地区,尤详于唐宫室、坊市及京兆府所管二十四县。为今研究唐长安城的主要依据。 北宋张礼《游城南记》,这不是一般的游记,而是张氏与友人于北宋元祐元年对长安城南唐代遗址实地调查的记录,可作为研究唐长安南郊地理遗址的依据。 南宋程大昌《雍录》,对长安及关中古迹作专题考订讲述,以唐代史实为多,并附略图。尤其注重与政治制度和军事活动有关的地理,设有政事堂、唐两省、吏部运院、神策军、延英召对、南北学士、唐高祖入关、明皇幸蜀等专题。39.参考答案: 献一词最早见于《论语·八佾》,其涵义在历史上不断演变。从其本义来看,“文”指文章典籍,档案等文字材料,“献”指博学多闻、熟悉礼仪掌故的贤人所承载的知识信息(或古代耆旧先贤的见闻言论以及他们所熟悉的各种礼仪,也包括他们的事迹)。文是死的资料归根到底需要献来习、传,文与献相为用,遂成文献,即著录于文章典籍中的文字资料与传习于贤人的礼仪等知识信息。文献含义的演变:在宋代文献的含义发生变化,马端临在《文献通考》中对文献的解释是‘文指叙事,献指论事’。明代时“文献”作为文献资料的代称。后不同人也有不同的解释。现在按国家标准认为文献是记录有知识和信息的一切载体。在情报学上又定义为以一定方式将人类所获得的知识或信息记录一定载体之上所形成的东西叫文献。因此,文献是通过一定载体记录下来的以文字符号、声音、图像等为主要记录手段的知识和信息。40.参考答案: 策(册)41.参考答案: 《孙膑兵法》、《慰缭子》、《六韬》、《晏子》42.参考答案: 1)散“辑略”于38种之后,书目与叙录结合,加强辨章学术、考镜源流的功能; 2)对原文作一定调整和删补: A.“出”:移出,将不合适的图书移出该类; B.“入”:增加《七略》完成后的刘向、扬雄、杜林三家著作 C.“省”:因重复或其它原因删除图书部分图书。 3)节录各书叙录为小注,附录到各书之下,并作一定的补充。43.参考答案: 碑志的性质价值,大体与史传相当,特别是那些达官贵人的身后必有行状,而史传、碑志大多是本着行状来撰写的。但是史传只记同王朝有关系的代表人物,碑志所述人物事迹之不见于史传记载者为数更多。又史传所记往往省略,而碑志所记则更加详实,有大量资料可以补充史载所缺。 石经都是由政府建立的,其校勘之精审应远胜于古抄本。比如清初顾炎武、张尔岐就曾用《开成石经》来补明监本《仪礼》的阙文。阮元的《十三经注疏校勘记》也利用了《开成石经》;毕沅的《道德经考异》则利用了唐代石刻本。今后对校经、子书时,这些石刻本仍可以发挥作用。44.参考答案: 载体、内容类别、典藏传播45.参考答案: 古人常用一尺牍来写书信,所以人们习惯称书信为“尺牍”;版图指地图,因为古代的地图常常绘制在版牍上,后人便称地图为“版图”。46.参考答案: 古人常用一尺牍来写书信,所以人们习惯称书信为“尺牍”;版图指地图,因为古代的地图常常绘制在版牍上,后人便称地图为“版图”。47.参考答案:汲冢周书48.参考答案: 唐张彦远撰《历代名画记》10卷。该书前三卷是画论,如叙画之源流、叙画之兴废、叙自古画人姓名、论画六法、论画山水树石、论南北时代、论顾陆张吴用笔、论画体工用拓写、论名价品第、论鉴识收藏阅玩等。卷四至卷六是画家小传。为研究中国古代绘画史的必读书,也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绘画通史。49.参考答案: 《史通》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史学理论和史学批评专著。作者刘知几是唐代著名的史学理论家。它首次对唐以前的史学发展状况进行了系统的总结,把唐以前的史学著作归结为“六家”(尚书、春秋、左传、国语、史记、汉书)、“二体”(编年、纪传),勾划了历代史学发展的线索。揭露了古史记载的虚伪,总结了编纂理论,提出了改造旧史的主张。全书分为内、外篇,内篇主要评论史书体例的得失及史书编纂方法;外篇主要叙述历代史官的建置沿革,并评论某些历史著作。50.参考答案: 信,即真实,要求译文踏实于原文,再现原文的意旨,不作任意发挥。51.参考答案: 典志体史书是历史编撰学研究的十分重要的史书体裁,是中国古典文献中专门分类汇辑与论述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典章制度的书籍,在历史文献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唐代杜佑的《通典》创立典志体,后有南宋郑樵的《通志》。52.参考答案: 《语书》、《为吏之道》、《秦律十八种》53.参考答案:版刻(雕版)54.参考答案: 据《中国古籍善本书总目》, (一)元及元以前刻印、抄写的图书(含残本与零页)。 (二)明代刻印、抄写的图书(含具有特殊价值的残本与零页),不含印版模糊、流传尚多者。 (三)清乾隆以前流传较少之刻本、抄本。 (四)辛亥革命前在学术研究上有独到见解、或有学派特点、或集众说较有系统之稿本,以及流传很少之刻本、抄本。 (五)辛亥革命前反映某一时期、某一领域或某一事件资料方面的稿本,以及流传很少的刻本、抄本。 (六)有名人学者亲笔批校、题跋、评论的刻本、抄本。 (七)印刷上能反映古代印刷技术发展、代表一定时期技术水平的各种活字本,或有较精版画、插图的刻本。 (八)太平天国及历代农民革命政权所刊行的图书。 (九)明代印谱,清代的集古印谱、名家篆刻印谱,有特色又系足本,或有亲笔题记者。55.参考答案:《廿二史考异》56.参考答案: (1)萧统《文选》 (2)姚铉《唐文粹》 (3)郭茂倩《乐府诗集》 (4)吕祖谦《宋文鉴》 (5)吴之振《宋诗钞》 (6)元好问《中州集》57.参考答案: 典志体史书是历史编撰学研究的十分重要的史书体裁,是中国古典文献中专门分类汇辑与论述经济、政治、军事、文化等方面典章制度的书籍,在历史文献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唐代杜佑的《通典》创立典志体,后有南宋郑樵的《通志》。58.参考答案: 古人常用一尺牍来写书信,所以人们习惯称书信为“尺牍”;版图指地图,因为古代的地图常常绘制在版牍上,后人便称地图为“版图”。59.参考答案: ①《太平御览》:是百科全书性质的类书,引书比较完整,多整篇整段的文字,且注明出处,故此书历来为学者所重视。 ②《太平广记》:是小说类书,所收内容,除正史外,还有野史、地理、文集、笔记、佛道典籍、传说、小说等,引用书目存佚各占一半,此书对于研究古代文学和社会风俗是最重要的书籍,并对史料的辑佚、校勘工作颇多参考价值。 ③《册府元龟》:是史学类书,官修类书中此书篇幅最长,同时也是《四库全书》中最大的类书之一,在中国历史文献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它分类极为详细和完备,较好的体现了类书的特点,该书资料丰富集中,为后世研究历史提供极大方便。它还便于校勘和辑佚 ④《文苑英华》:是文学类书。小说诗歌文学作品近两万篇,按文体分赋、诗、歌行、杂文、中书制诰、翰林制诰等三十九类。书中约十分之一是南北朝小说诗歌文学作品,十分之九是唐人小说诗歌文学作品,多数是根据当时流传不多的抄本诗文集收录的,保存了不少有价值的文献资料,校记里还附注有别本的异文,可以用以辑补校勘唐人的诗文集。《文苑英华》中收录不少诏诰、书判、表疏、碑志,还可以用来考订史实。60.参考答案: 甲骨;金石;简牍;缣帛;纸;电子61.参考答案: 唐张彦远撰《历代名画记》10卷。该书前三卷是画论,如叙画之源流、叙画之兴废、叙自古画人姓名、论画六法、论画山水树石、论南北时代、论顾陆张吴用笔、论画体工用拓写、论名价品第、论鉴识收藏阅玩等。卷四至卷六是画家小传。为研究中国古代绘画史的必读书,也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绘画通史。62.参考答案: 据文献记载大约产生在唐代的中唐穆宗到晚唐僖宗时期。 长庆四年元稹《白氏长庆集序》写道:(《白氏长庆集》)至于缮写模勒、衒买于市井,或持之以交酒茗者,处处皆是。 晚唐柳玭《柳氏家训》也记载了当时四川一带的雕版印书情况。另外《旧唐书》、《册府元龟》、《唐语林》等书中亦有此时雕版印刷的记载。 现存的唐代印刷品,也大多是中晚唐时期的。举世闻名的一件《金刚般若波罗密经》,发现于敦煌莫高窟,卷首有释迦牟尼坐在莲花座上说法的插图,是唐代印刷品中的精品。卷末有咸通九年(868)的题款,现藏伦敦大英博物院。 这些印刷品的实物连同文献中的记载,可以证明,至迟在中晚唐时期,已出现雕版印刷的多种物品。63.参考答案: 校法四例是对校法、本校法、他校法、理校法。64.参考答案: 所谓“信史”,即“秉笔直书”,《史记》成为“信史”典范,主要是因为司马迁在写《史记》过程中坚持: (1)“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著“信史”必须广泛收集材料,决不凭一面之词,道听途说就妄下断言。 (2)信以传信,疑以传疑。收集到的资料,可能说法不一,经过自己的考证,仍然真假难辨。遇到这样的问题,处理办法就是都记录下来,将这个疑难问题留待后人辩证。 (3)论从史出。要实事求是,要基于史实而得出评论。65.参考答案: (1)孔子对于中国文化有很大贡献,人们推崇他,因此记载他言行的《论语》也受到了人们的重视。两汉时,儿童最初念书,先读识字课本,识字完毕,便读《论语》。因此《论语》成了读书人的必读之书,不象五经,可以只通一经,也可以不读,但无人不读《论语》。到了南宋,朱熹把《论语》列为四书之一,包括《论语》在内的这四种书更成为人们学习入门的必读书籍了。 (2)元代举行科举,考试题目必须在《四书》之内,一直到明朝,延续到清代光绪二十七年,才完全废除了以《四书》命题的八股文考试办法。读书人要做官,就要通过考试,四书,尤其是《论语》,便成为读书做官的敲门砖。 (3)纵使科举废了,《论语》还是读书人经常诵读的书。一则是二千多年来的旧习惯势力难以肃清。二则《论语》本身也有广泛的用途和价值,它是研究中国思想史、文化史、教育史的必读书,重要古籍。三则古人喜欢引用《论语》,熟读《论语》,阅读理解古书自然很有好处。66.参考答案: (1)小篆小篆属于古文字,在秦统一六国后,为适应统一全国语言文字的需要,在李斯等人的整理推广下,成为全国通行的正式文字。小篆在此之前已在民间出现,与之前的古文字相比,小篆更加简省、规范,对于规范和统一古文字具有特殊贡献。 (2)隶书隶书的先导被认为是渐趋草率的六国古文,到秦朝时,民间有部分人在书写小篆时,把很庄重的小篆那种四平八稳的结构打破了,这种通俗、草率的写法在民间通行开来,被统治阶级称为“隶书”,此时,秦隶只是简捷的篆书,到了汉代,成为正式字体。笔画形体逐渐整齐,笔势发扬舒展,有波势挑法。隶书是古文字到今文字的过渡,被划入今文字的范畴。 (3)草书隶书是为简易而创造的,此风一开,汉字就更向简易的道路发展,于是有了草书,现在我们能看到的草书是汉建武三十年(公元54年)的木简。它是一种笔势比较草率的隶书,在唐代,草书有了新的发展。 (4)行书行书的出现,是兼顾书写的方便和认字的方便而产生的。行书是把隶书简化了而又参用了草书笔画的一种文字。东汉桓灵时期刘德昇的行书“亦风妍美,风流婉约,独步当时”。 (5)楷书楷书,又叫真书、正书,是汉字字体的最后形式,它只是隶书的变体,是隶书的定型化。从字体看,楷书只是把隶书的波势挑法变得平稳,把隶书的慢弯变成了硬勾,把隶书的平直方正变成了长方形。由于楷书笔画平直,字形方正,书写简便,成为至今都作为正字体通行的字体。总体上看,秦汉时期,汉字形体演变向着简单化、规范化的趋势发展。67.参考答案: 。《隋书》、《晋书》、《梁书》、《陈叔》、《北齐书》、《周书》68.参考答案: 1)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宋乐史《太平寰宇记》成为宋元方志的直接渊源; 2)周应合《建康志》,卷首《修志本末》为南宋方志学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3)宋代方志的编修走向成熟和繁荣,方志体例逐渐完善并趋于定型,方志数量多,方志学成熟于南宋。取得的进步: ①明确提出编修方志的目的和作用是‘存教化,识典章’ ②认识到方志性质是地方史,内容包括自然、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变化,因而注意按史法修志; ③坚持详今略古的修志原则,重视调查搜访地方文献和当今材料; ④确定了方志的完整体例,即把志书分为纪、图、表、志、传五部分; ⑤确立了设置机构以及专家修志的编纂要求和具体步骤。69.参考答案: 直译,就是按照原谅的顺序,逐字逐句对应翻译。 意译,就是在不改变原文文意的情提下,适当调整原文的语法结构、词序,或增减一些词语和句子,使译文更为自然通畅,而不必求精确表达原文每字每句的含义。70.参考答案: 乾嘉学派的代表人物是惠栋与戴震,因而以他们为中心形成了吴派和皖派。 吴派:以惠栋为代表。主张“凡汉必好,凡古必真”信古尊汉,述而不作。擅长搜辑及疏释,表现出博详的特点。 皖派:以戴震为代表。其学风特点:通人情,致实用。考据谨严,条理缜密。研究范围长于小学。但并不局限于文字、音韵、训诂、名物,而推广到了典章、制度、声律及工艺等方面。乾嘉学派的成果还旁及史学、地理等领域,做出了显著的成绩。71.参考答案: 《汉书•艺文志》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基本上沿袭《史记》的体例,内容上汉高祖至汉武帝一段,也多直接取资于《史记》。但是《汉书•艺文志》以记载一个朝代为主,开创了断代为史的先例,又在《史记》“八书”的基础上,增加了《艺文》《地理》《五行》《刑法》四志,扩大了史书容纳史料的范围。 《汉书•艺文志》包含了《七略》《别录》,但在原有基础上从篇章结构上做了调整、对原文有所增补和删改、对《七略》的文辞上有所斟酌和改动,所以《艺文志》无论在篇章结构、序文和书目的结合、分类的合理性等方面,都较《七略》有明显的进步。《汉书艺文志》还开创了根据官修目录编制正史“艺文志”的先例,它是我国现存最古的图书分类目录,它在历史文献学上具有极高的价值和地位。72.参考答案: 第一,组织一个实力雄厚的编纂委员会; 第二,确定编纂凡例; 第三,编纂样稿; 第四,审核定稿; 第五,校对核查,完成出版。73.参考答案: 《周易》魏王弼、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等正义; 《尚书》孔安国传,唐孔颖达等正义; 《诗经》汉毛亨传,汉郑玄笺,唐孔颖达等正义; 《周礼》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 《仪礼》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 《礼记》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 《春秋公羊传》汉何休注,唐徐彦疏; 《春秋榖梁传》晋范宁注,唐杨士勋疏; 《春秋左氏传》晋杜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 《论语》魏何晏集解,宋刑昺疏; 《孝经》唐玄宗注,宋刑昺疏; 《孟子》汉赵岐注,宋孙奭疏;《尔雅》晋郭璞注,宋刑昺疏。74.参考答案: 一书目录即按照一定次序编排的一书的篇名和该书各篇叙录(或只有篇名没有叙录)。一书目录多是一书的组成部分,附本书以行。古人多撰成全书然后编定目录,故目录通例在全书之末。群书目录为按照一定次序编排的一批图书的书名和叙录(也有无叙录者)。它产生于我国图书、目录事业正式兴起的西汉时期。成帝时,刘向校定群书,作《别录》,后刘歆作《七略》,均是群书目录的范例。群书目录因著录众多文献,比一书目录作用与意义更大,其编排、著录也往往复杂和艰难。因之群书目录为目录学研究之主要对象。75.参考答案: 纪传体: 纪传体以人物为记载中心,由纪、表、书志和列传四体构成,个别纪传体史书另有世家、载记部分。 1.本纪编年记载国家大事,以帝王为纲,故本纪实包括帝王传记和国务大事记两项内容。 2.表以表格方式序列错练复杂的史事要点和纪传所未及而又不可遗漏的重要人物。 3.书志专载天文地理、国典朝章以及经济文化制度。 4.列传是各方面代表人物的传记以及周边民族史。 5.世家性质如同列传,只是所载人物事为将相诸侠,或为人杰圣贤。载记主要叙述正统王朝以外同时并存的割据政权的人物和史事。可见,纪传体的容量很大,几乎能包举历史的各个侧面,做到巨细无遗,洪纤靡失。且多体并用,分类归载,便于查阅。是全史、通史较为理想的体裁。所以,作为历代“正史”均采用纪传体。第2卷参考答案一.参考题库1.参考答案: 纪传体优点: (1)便于记载多方面的历史事迹。上至天文下至地理、中外史事可包罗万象。 (2)便于记载不能按年编排的历史,如经济以及其他方面不知时间的事件等。 (3)便于广泛地记载历史人物。 缺点: (1)不能集中叙述历史事件的全部情况。“同为一事,分在数篇,断续相离,前后屡出。” (2)不易表明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 (3)易于夸大某些历史人物的作用。 编年体优点: (1)便于表现历史事迹的时间顺序。 (2)便于表明历史事件之间的关系。 (3)可以避免叙述重复,“理尽一言,语无重出。” (4)具有“资鉴”和“讽教”的重要作用。 缺点: (1)不能连续叙述历史事件的全部情况,“一事隔越数年”。 (2)难以记载年日不明或不能编年的历史事迹。 (3)易于编重政治事件,忽略经济文化方面的史迹。 (4)记事简略,史料不丰富,难以完整地反映社会情况。2.参考答案: 所谓“信史”,即“秉笔直书”,《史记》成为“信史”典范,主要是因为司马迁在写《史记》过程中坚持: (1)“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著“信史”必须广泛收集材料,决不凭一面之词,道听途说就妄下断言。 (2)信以传信,疑以传疑。收集到的资料,可能说法不一,经过自己的考证,仍然真假难辨。遇到这样的问题,处理办法就是都记录下来,将这个疑难问题留待后人辩证。 (3)论从史出。要实事求是,要基于史实而得出评论。3.参考答案: 《唐会要》可以作为史料引用,因为作者王溥的取材主要是以唐代苏冕等人官修的《唐会要》为蓝本,更可贵的是所收入的多系唐令、诏敕、奏议及其他纪事,均第一手史料,因此可以引用。《西汉会要》不能直接引用,因为它是根据班固的《汉书》等史书中摘录而成的,不是第一手资料。4.参考答案: 有四项。一是佚文出自何书,必须注明。数书同引,则举其最先者。能遵此例者优,否则劣。二是,即辑一书,则必求备。所辑佚文多者优,浑身是胆者劣。三是即必须有求备,又须求真。若贪多而误认他书为本书佚文则劣。四是原书篇第有右整理者,极力整理,求还其书本来面目。杂乱排列者劣。5.参考答案: “宋元嘉中,裴松之受诏为注,所注杂引诸书,亦时下己意。综其大致约有六端:一曰引诸家之论,以辨是非;一曰参诸书之说,以核讹异;一曰传所有之事,详其委曲;一曰传所无之事,补其阙佚;一曰传所有之人,详其生平;一曰传所无之人,附以同类。其中往往嗜奇爱博,颇伤芜杂。然网罗繁富,凡六朝旧籍今所不传者,尚一一见其厓略。又多首尾完具,不似郦道元水经注、李善文选注皆翦裁割裂之文。故考证之家,取材不竭,转相引据者,反多於陈寿本书焉。”6.参考答案: 刘知几是我国古代杰出的史学家,他的代表作是史学理论专注《史通》贡献主要有: ①对史书进行了系统的分类,对史部目录学有所创建,他将史书体裁归纳为“六家”“二体”,对史书编撰及如何选择文献材料做了指导性的论述。他还对史注类文献进行了分类,归纳为训诂解释和广异补缺两种体裁。 ②他从史学的角度出发,把经书作为史料看待,即把孔子所整理撰述的儒家经典统统归为史籍,扩大了史料的范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③崇尚真实,反对虚妄,重视考证辨伪,从强调史料真实的角度出发,要求撰史者善于考辨文献真伪,选择文献之长,舍弃文献之短,这对中唐以后辨伪学的兴起有重要意义。7.参考答案: 经部著录70种,存目9种,史部著录41种,存目37种,子部著录101种,存目71种,集部著录175种,存目10种。其中许多收入《武英殿聚珍版丛书》,使之广为流通。 其中最重要的三部史部著作是《旧五代史》、《续资治通鉴长编》、《宋会要辑稿》。8.参考答案: 文字、符号、图像9.参考答案: 别集的编排大致分为四种。 (1)按内容分类编排。 (2)按时间先后顺序编排。 (3)按体裁编排。 (4)几种编排方法混用。10.参考答案: (1)解读、考订史籍的重要资料。 (2)金文本身字形对于研究汉字的流变有重要的史料价值:金文涉及商、周、春秋、战国的内容,是先秦史的重要资料来源。 (3)大量的石刻文献补充了史书的记载,丰富了史料来源。11.参考答案: 先秦诸子中的兵家讲军事理论,秦以后主要是讲具体的军事措置。 如《孙子》3卷13篇。相传是孙武所作,主要讨论战争规律及克敌制胜的原则。代表了春秋至战国早期的军事思想,缊含着丰富的军事辨证法。 《武经总要》前集20卷后集20卷,北宋曾公亮、丁度奉敕撰。记述古代军事设置包括各种武器的重要文献,还有附图,可看到当时武器中使用火药的情况。12.参考答案: 第一、注释典章制度; 第二、注明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 第三、注明古书体例; 第四、补充史料; 第五、注明字词的音义; 第六、串讲语意; 第七、注明语法修辞。13.参考答案: 碑志的性质价值,大体与史传相当,特别是那些达官贵人的身后必有行状,而史传、碑志大多是本着行状来撰写的。但是史传只记同王朝有关系的代表人物,碑志所述人物事迹之不见于史传记载者为数更多。又史传所记往往省略,而碑志所记则更加详实,有大量资料可以补充史载所缺。 石经都是由政府建立的,其校勘之精审应远胜于古抄本。比如清初顾炎武、张尔岐就曾用《开成石经》来补明监本《仪礼》的阙文。阮元的《十三经注疏校勘记》也利用了《开成石经》;毕沅的《道德经考异》则利用了唐代石刻本。今后对校经、子书时,这些石刻本仍可以发挥作用。14.参考答案: 其一,文字通畅,上下文不发生矛盾; 其二,内容符合事实与情理,切合作者愿意; 其三,语法、修辞和语音等符合古代汉语规律; 其四,废止产生歧义。15.参考答案: 类书起源于曹魏,盛行于南北朝、隋、唐。16.参考答案: 《史记》的史学贡献: (1)定奠了通史的规模。 (2)创立了完备的纪传体。 (3)广泛记载了各种历史人物。 (4)记载了边境少数民族和外国历史。 (5)在文学上有重要价值。文章生动,启发兴趣。 (6)适合当时历史发展的需要。 司马迁的治史特点: 1、全面搜集文字资料。 2、实地考察。 3、亲身访问。 4、慎重取舍。17.参考答案: 名与实的关系,就像形与影的关系。如果德行丰厚才艺全面,那么他的名声一定很好;如果相貌俊俏靓丽,那么镜子里的影像也必定美丽。现在不修养自身而到世上求好名声的人,就如相貌很丑却想要从镜中得到美丽的影像一样。品德高尚的人忘记名声,一般的人树立名声,没德行的人窃取名声。忘了名声的人,能合乎道德,享受着鬼神的赐福保佑,不是用来追求名声的;树立名声的人,修养自身谨慎行事,害怕荣誉德望不彰显,不是用来求取名声的;盗窃名声的人,表面上忠厚骨子里奸诈,追求不切实际的虚名,不是用来求得好名声的。18.参考答案: 裴注重点不在名物训诂,而在于史料的补充,它引用的书籍多达200多种,搜集资料十分广泛。它的特点归结为四个方面: A、补缺,即补充《三国志》记载的缺漏。如《魏书·武帝纪》注全文收录了曹操的《述志令》。其中还补充了有关“屯田”的记载140多字。在《任峻传》注中又补充了182字。 B、纠谬,即纠正《三国志》记载的错误。如官渡之战,《魏书·武帝纪》云‘兵不满万’”。裴注引《荀彧传》所云”十万之众”辩明“官渡之役不得云:‘兵不满万’也。” C、评论,即对《三国志》所载历史事件、人物发表评论。 D、备异,即对各种不同的记载,暂时无法下结论的,采取兼蓄并存的方法。19.参考答案: (1)汇辑资料。 (2)校点。 (3)注释。 (4)编制索引。 (5)撰写序言。20.参考答案: 清初官修的《渊鉴类函》是在明万历时人俞安期的《唐类函》基础上增修的,而《唐类函》又只是隋唐四种类书的汇编,原有的类书既然存在,重出的清《类函》在校勘古籍上就没有什么用处。21.参考答案: 先秦古籍的撰作往往不出一手。如经传里的《周易》、《论语》等,明显不是一人一时所作。秦以后,汇编各家著作诗文的类书、总集之类更明摆着非一人所作。既非一人所作,行文遣词以至所涉及的名物制度就不可能完全相同,甚至有很大的出入。如果也一概使用本校法,强求一律,势必削足就履,以不误为误。22.参考答案: 第二产业23.参考答案: 1)主要文献学理论作品:《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国历史研究法补编》《古书真伪及其年代》 2)梁启超文献学理论的内涵: A.重新划分文献史料的范围和内别 B.关注文献史料的搜集 C.重视鉴别文献史料 D.提出辨伪的十二条标准24.参考答案: 可以用来研究古代洛阳的有《洛阳伽蓝记》5卷,北魏杨衒之撰。该书追记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之后,到尔朱氏破坏之前,洛阳坊市的繁盛和佛寺的庄严奢丽,从中并且可以看到其时鲜卑贵族汉化的程度几乎与汉族官宦无甚差别。 可以用来研究南京的有《六朝事迹编类》2卷,南宋张敦颐撰。六朝指吴、东晋、宋、齐、梁、陈,其国都为建邺改称建康,即今南京。此书分类记述六朝以至南唐、北宋时建康城之事迹。25.参考答案: 乾嘉学派的代表人物是惠栋与戴震,因而以他们为中心形成了吴派和皖派。 吴派:以惠栋为代表。主张“凡汉必好,凡古必真”信古尊汉,述而不作。擅长搜辑及疏释,表现出博详的特点。 皖派:以戴震为代表。其学风特点:通人情,致实用。考据谨严,条理缜密。研究范围长于小学。但并不局限于文字、音韵、训诂、名物,而推广到了典章、制度、声律及工艺等方面。 乾嘉学派的成果还旁及史学、地理等领域,做出了显著的成绩。26.参考答案: 西汉刘向、刘歆父子整理编成的《七略》,是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部整理目录的书籍。其将图书分为六类,即六艺略、诸子略、诗赋略、兵书略、方技略、术数略。 因时间久远,此书已失传。不过《汉书·艺文志》完全是按照《七略》体例,而《七略》中的所记古书基本上也都收入《汉书·艺文志》,因而从《汉书·艺文志》我们能了解《七略》的大概。 《七略》不仅是中国目录学的开端,也是一部宝贵的学术史。它是我国第一次系统整理学术书籍的专著,将先秦至两汉时期的学术情况进行了全面完整的研究。27.参考答案: 由于此时文章流行骈体,诗也讲究辞藻,都要多用典故,于是人们从以前的书籍包括经史子集里抄出种种可用于诗文的故实,分类编集,为人们查用典故提供了方便。28.参考答案: 定义:历史文献学是对历史文献的形成发展、整理利用进行研究,探索其规律,从而加以理论说明的一门学问。 关系:历史科学通常指科学的历史学,马克思和恩格斯首先发现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他们创立了革命性与科学性相结合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实现了社会科学的伟大革命,从而使历史学成为一门科学。历史文献学是对历史文献的形成发展、整理利用进行研究,探索其规律,从而加以理论说明的一门学问。 历史学与历史文献学之间,存在着良好的关系。 一,历史研究必须以文献史料为根据,史料是历史研究的前提。研究历史问题,只能根据前人的文献记录以及历史上残留下来的遗物、遗迹、遗址等史料,离开了史料,历史研究无法进行。 二,历史文献学是为历史研究服务的。历史科学要从整体上反映出历史发展过程的真实景象,又要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性,而文献学只是提供史料,复原一个个真实的历史实施,却不能揭示历史发展规律。历史文献学为历史研究建立起一个可靠的史料基础,为历史研究服务,因而是历史研究的一个辅助学科。 三,历史科学是历史文献学的依托。历史学的发展扩大了历史文献学的范围,丰富了历史文献学的内容,也加强了历史文献的科学性。29.参考答案: 《太平御览》李昉 《太平广记》李昉 《文苑英华》李昉 《册府元龟》王钦若、杨亿30.参考答案: 先秦至隋末的史料来源于正史,又经过改写,不是第一手资料不能利用。唐、五代部分来源于国史、实录、家传及笔记,与《两唐书》《新旧五代史》同等重要,可以直接引用。31.参考答案: 1)论述古代文献含义的发展过程,对文献范围进行界定; 2)明确文献学的基本要求和任务; 3)探讨古代文献的流传和类别,丰富文献学研究的内容;32.参考答案: 所谓九流十家指的是儒、墨、名、法、阴阳、道德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和小说家。其中的小说家不被重视,不能与其他几家等同对待。正如《汉书·艺文志》编者所谓:小说家为“街谈巷语,道听途说者之所造”,内容既杂且乱,不像其它九家各为一家之言,有较系统的思想和著述等等,总之认为小说家根本不入流,因称先秦诸子为“九流十家”。33.参考答案: 《四库全书》后“四库”系列丛书的整理出版情况。 (1)《续修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2002年。 (2)《四库未收书辑刊》北京出版社,1998年版。 (3)《四库禁毁书丛刊》北京出版社,1999年。 (4)《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齐鲁书社,2001年。34.参考答案: (1)《八十年史学书目》(1900~1980),中国社科院历史所编,中国社科出版社1984年版。 (2)《中国近代史学论著目录》(1949~1974),复旦大学历史系资料室编,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3)《中国近八十年明史论著目录》,中国社科院明史研究室编,江东人民出版社1981年版。 (4)1900~1949年论文:《中国史学论文索引》,中国社科院历史一、二所编,科学出版社1957年版。 (5)1949~1974年论文:《中国古代史论文资料索引》,复旦大学历史系资料室等编,1975年印行。35.参考答案: 《周易》魏王弼、韩康伯注,唐孔颖达等正义; 《尚书》孔安国传,唐孔颖达等正义; 《诗经》汉毛亨传,汉郑玄笺,唐孔颖达等正义; 《周礼》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 《仪礼》汉郑玄注,唐贾公彦疏; 《礼记》汉郑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 《春秋公羊传》汉何休注,唐徐彦疏; 《春秋榖梁传》晋范宁注,唐杨士勋疏; 《春秋左氏传》晋杜预注,唐孔颖达等正义; 《论语》魏何晏集解,宋刑昺疏; 《孝经》唐玄宗注,宋刑昺疏; 《孟子》汉赵岐注,宋孙奭疏; 《尔雅》晋郭璞注,宋刑昺疏。36.参考答案: 记载中国明代各地区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的历史地理著作,明末清初顾炎武撰。该书先叙舆地山川总论,然后根据明朝行政区划,叙述舆地沿革,涉及服役、屯垦、水利、漕运等诸多方面,以讲究郡国利病贯穿全书,重点辑录了兵防、赋税、水利三方面内容,是研究明代社会政治经济的重要史籍。被梁启超称为“政治地理学”,也是研究中国历史地理、研究中国地方政治史必读的书。37.参考答案: 所谓“信史”,即“秉笔直书”,《史记》成为“信史”典范,主要是因为司马迁在写《史记》过程中坚持:(1)“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著“信史”必须广泛收集材料,决不凭一面之词,道听途说就妄下断言。(2)信以传信,疑以传疑。收集到的资料,可能说法不一,经过自己的考证,仍然真假难辨。遇到这样的问题,处理办法就是都记录下来,将这个疑难问题留待后人辩证。(3)论从史出。要实事求是,要基于史实而得出评论。38.参考答案: 以历史事件为纲的史书体裁。亦即将重要的史事分别列目,独立成篇,各篇又按年月的顺序来编写。由南宋袁枢编撰的《通鉴纪事本末》而创立。袁枢鉴于《通鉴》按年月纪事,往往一件事情还未记完又得另记别的事情,使读者感到头绪纷纭,要弄清事情的全过程必须查上好几年好几卷,于是创造了这个新办法,即从“三家分晋”开始,到最后“世宗征淮南”结束,共立了239个标题。每个标题下面把有关的《通鉴》原文抄录到一起,这样不劳翻检就能通读其事的始末。 作历史研究时,该书不能做为原始材料而引用,因为它是运用《通鉴》改写成的,为第二手资料。39.参考答案: 阅读历史文献,不仅要求读懂,而且要读有所得,读有所用,充分发挥其在科学研究中的作用。要做到如此,必须具备一些专业知识。这些专业知识包括文字、音韵、天文、地理、版本、目录、校勘、考古等相关学科领域的综合所得,还涵盖日常学习的积累所得。40.参考答案: 当帛书盛行以后,为使用方便,也为了美观,于是有人用红丝或黑丝事先在缣帛上织出界栏,如同今日稿纸,专门供书写之用,人们便称红丝界栏为“朱丝栏”、黑丝界栏为“乌丝栏”。41.参考答案:《典通》、《文献通考》42.参考答案:《金刚经》43.参考答案: 《铁云藏龟》44.参考答案: 1、《三国志》以魏为正统,用本纪来记述魏国君主行事,记蜀、吴二国事称传。但对三国国君均采用编年体方式,按年月记事,名为传,实为纪。这是陈寿精心设计的。身为晋臣的陈寿不能不以魏为正统。但其中曲笔太多,回护太甚。 2、《三国志》在选材上非常慎重。裴注《三国志》中所引材料,陈寿在当时都能看到,但是他没有完全采用。比如《魏略》、《九州春秋》均记诸葛亮先见刘备,刘备以其年少,以诸生礼待之。然陈寿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的自述,写道:“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 3、《三国志》还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反映魏晋时期士大夫中间流行的品题人物的风气。如记乔玄称曹操是命世之才;徐庶称诸葛亮为卧龙。评论曹操是“非常之人,超世之杰”。刘备是“知人待士,盖有高祖之风„„机权干略,不逮魏武”。孙权是“屈身忍辱,任才尚计,有勾践之奇英”。周瑜是“万人之英”“器量宏大”。这些评论,点出了各人的特点和地位。 4、叙事简约,以致疏略:如曹操于196年许“屯田”,书中只记“是岁始兴屯田”。关于九正中正制:《魏书·陈群传》“制九品官人法,群年建也”,具体内容不详。45.参考答案: 不明词义(古词、通假、典故、方言等)致误;不明专有名词(人名、地名、官名、称谓等)致误;不明文献名称致误;不明文献名称致误;不明语法致误;不明文体致误;不明文意致误;因文献错误而致误等。46.参考答案: 词典、百科全书、年鉴、类书、政书、表谱、图录等。47.参考答案: (1)孔子对于中国文化有很大贡献,人们推崇他,因此记载他言行的《论语》也受到了人们的重视。两汉时,儿童最初念书,先读识字课本,识字完毕,便读《论语》。因此《论语》成了读书人的必读之书,不象五经,可以只通一经,也可以不读,但无人不读《论语》。到了南宋,朱熹把《论语》列为四书之一,包括《论语》在内的这四种书更成为人们学习入门的必读书籍了。 (2)元代举行科举,考试题目必须在《四书》之内,一直到明朝,延续到清代光绪二十七年,才完全废除了以《四书》命题的八股文考试办法。读书人要做官,就要通过考试,四书,尤其是《论语》,便成为读书做官的敲门砖。 (3)纵使科举废了,《论语》还是读书人经常诵读的书。一则是二千多年来的旧习惯势力难以肃清。二则《论语》本身也有广泛的用途和价值,它是研究中国思想史、文化史、教育史的必读书,重要古籍。三则古人喜欢引用《论语》,熟读《论语》,阅读理解古书自然很有好处。48.参考答案: 校勘方面:①根据文以来判断和确定错讹衍脱,凭借对文意得得理解订正原文是郑玄校书的主要方法;②运用了本校和他校等校勘方法;③尊重原文,在校勘中,若发现原文缺误之处,他一般在注释中指出。 注释方面:①广征博引,最大限度地吸收前人的成果,保持了古人传注的继承性,又发展了传注学;②运用了音训的方法;③继承和发扬了司马迁“疑者阙焉”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49.参考答案: 通过对版本的鉴定,判断书籍的出版年代、版本类别、流传情况等,进而判定其价值与优劣得失,为泞主研究提供版本学依据。50.参考答案: 《尚书》在中国史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1、《尚书》不是一部成熟的历史著作,只是一部古代历史文献汇编,是中国古代史籍的雏形。但它基本上反映了当时的社会情况,其大多数篇章,文字古雅、语言质朴,保存了商周二代,特别是西周初期的不少重要史料。将其记录同甲骨文、金文等相参证,对于我们研究奴隶制时代乃至封建初期的社会政治状况宗教、文化等观念,都有很高价值。 2、《尚书》在体例上拥有三个第一 (l)每一篇都有一个标题,每一个标题下都记述一个完整的人或事件,是纪事本末体的萌芽。(章学诚《文史通义·书教下》) (2)《尚书》按朝代编排,每一个朝代又按帝王顺序排列文献先后,使人读后,能大致了解一个王朝的兴衰历史过程,实际上又开了编年体的先河。 (3)《尚书》中的《禹贡》总结了秦统一以前的地理知识,记载了九州的地理情况,给中国人民一个中国政治从来就是统一的,疆域从来就是广大的观念,意义极为重大。作为中国最早的一篇地理志,又为后世书志体开了先例。(《史记·河渠书》、《汉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