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大学试题(文学)-古典文献学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_第1页
2024年大学试题(文学)-古典文献学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_第2页
2024年大学试题(文学)-古典文献学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_第3页
2024年大学试题(文学)-古典文献学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_第4页
2024年大学试题(文学)-古典文献学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人文库”水印下载源文件后可一键去除,请放心下载!(图片大小可任意调节)2024年大学试题(文学)-古典文献学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人人文库”水印下载源文件后可一键去除,请放心下载!第1卷一.参考题库(共75题)1.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类书是曹丕组织人编纂的《皇览》。2.试简述总集和别集的关系。3.伪书存在的价值有()。A、保存古代佚书B、保存古代神话C、保存古代制度D、保存古代科技4.简述古籍目录的性质。5.线装的主要缺点是版心较易磨损。6.佚文检索的方法一般包括()。A、盲检法B、直检法C、扩展法D、机检法7.北宋初年宋太宗命李昉等人编纂有太平御览、太平广记、()等大型类书。8.()指在佚文整序编排基础上无需对结构体例深究或需作而未作的辑佚。A、辑存性辑佚B、编辑性辑佚C、辑复性辑佚D、辑增性辑佚9.中国古文献史以()为中心。经学成为古文献学的中心。10.著名医学书《伤寒论注》被归入()。A、经部B、史部C、子部D、集部11.古典文献学的研究对象即古典文献,指1919年以前产生的文献,基本以()和繁体(字)书写的文献。12.简答小学的含义及其所包含的内容。13.试简述文献亡佚的主要原因。14.辑佚成法基本确立约在()代。A、清B、明C、元D、宋15.底本选择标准,张之洞归纳为三种()。A、旧本B、足本C、精本D、稿本16.简述《佩文韵府》的作用。17.中国古代图书分类法的演变过程大致如何?18.简述《四库全书》与《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两书的性质,比较它们的异同。19.传世文献与出土文献20.简述刘向父子的《七略》与班固的《汉书艺文志》作用。21.《通志》为重要之典章制度史著,列“十通”之首。22.“二十四史”有哪些?23.中国古代目录学萌芽于先秦,而正式兴起于()。A、秦代B、西汉C、东汉D、魏晋24.金文则指商周时期刻于上()的文字。A、银器B、铁器C、青铜器D、竹木25.()是专门记载各类典章制度的工具书。A、类书B、方志C、政书D、地图26.简述“明清官修类书”。27.以下属于活字本的有()。A、珂罗本B、胶印本C、聚珍本D、木活字本28.《甲骨文字诂林》为于省吾主编之汇集甲骨文考释资料的大型丛书。29.论述我国古代农业的著作《汜胜之书》早已失传,现能查到征引它的著作的是()。A、《艺文类聚》B、《太平御览C、》《初学记》D、《太平广记》30.陈垣先生总结的进行古籍校勘的四种方法是什么?请分别加以叙述;并请试论学好《版本目录学》对于做好古籍校勘工作有何重要意义?31.四部分类法是怎样形成的?32.据制造活字原料不同,分为?33.《诗经》题目命名方式有哪些?34.清代《说文解字》四大家著作中,最有名者为段玉裁的说()。35.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文献为唐咸通九年()刻印之《金刚经》。36.我国古籍经史子集四分法的制度定型于()。A、汉书艺文志B、隋书经籍志C、隋书艺文志D、四库全书总目37.简述版本按刻书地域的不同区分。38.佛教大典大藏经的编纂,(),前后近20次。而明前编纂基本未完整保存。39.古籍辑佚复兴始于1981年之后。整理出版有《全宋文》以及()。A、《全宋诗》B、《汉魏晋六朝佚史钞》C、《全明诗》D、《全元戏曲》40.类书与辞书(如《说文》、《尔雅》等)有何不同?41.我们如何查阅、了解甲骨文字?42.()年间发掘的“汲冢周书”中,重要的有竹书纪年、穆天子传等。43.简述汉末校勘代表性学者。44.举例回答何谓总集?何谓别集?45.简述地方政府机构负责刻印。46.版本辨伪的方法主要有()。A、依据版本形式进行鉴别B、依据主观判断进行鉴别C、依据书籍内容进行鉴别D、依据前人成果进行鉴别47.篇、卷的关系?大致有几种情况?48.简述朱熹在古文献学上的成就与不足。49.简述卷端书名冠词。50.太平天国及历代农民革命政权所刊行的图书不属于善本。51.试以一部你所熟悉的古代文学作品为例谈谈其版本系统及流变过程。52.卢文召(加弓字旁)、顾广圻53.近现代学者中,被称为“甲骨四大家”的是罗振玉、王国维、郭沫若和()。54.研究古典文献学在当代有何重要意义?试简述之。55.做好()一般需要具备相当的古典文献知识、特定专业知识和历史文化知识。56.现存宋代著名私人藏书目录主要有郡斋读书志、直斋书录解题、()三家。57.编制私人藏书目录约起于南朝()时期。见于记载者,以萧梁任昉为始。58.试简述校勘中轻改古书之危害。59.《()》为清崔述的辨伪名著。A、新学伪经考B、考信录C、古今伪书考D、群书疑辨60.()是指纠正文献在形成和流传过程中,因各种原因而出现的字句篇章上的错误,使之尽可能恢复或接近文献原貌。A、注释B、辑佚C、辨伪D、校勘61.要想查阅中国古代社会的财政经济状况和经济政策制度的历史资料出处,可使用()。A、《风俗通义通检》B、《春秋繁露通检》C、《食货志十五种综合引得》D、《太平广记引书索引》62.古籍校勘的主要方法有对校、本校、()、他校。63.简述对校的前提和关键。64.简述古代国家图书目录的特点。65.文献训诂中,以“之言、之为言”用来释字,但释者和被释者之间还有语音关系,或同音,或音近,或是双声叠韵。此种称为声训或音训。66.简述古代书籍常用的装帧形式。67.王充(27-96)68.伪书出现的原因及辨伪方法。(举例)69.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是《诗经》和《楚辞》,那么,此后又有哪些重要的诗歌总集?70.文献亡佚的原因有哪些?71.秦始皇三十四年的焚书事件对先秦文献的流传产生了很大的破坏。72.纸张作为文献载体的特点:一是无形,二是容量大。73.简述古籍专科目录。74.电子古籍文献包括现代人研究古典文献的学术专著。75.近现代以来有哪些著名的出土文献?第2卷一.参考题库(共75题)1.我国发现的世界上最早的地图是()。A、兆域图B、马王堆汉墓地形图C、《广舆图》D、《华夷图》2.20世纪90年代,上海博物馆从香港文物市场购得一批楚简,经整理,其中包括著名的诗论(),对《诗经》研究极具价值。3.查阅新出版的图书可用()。A、《生活•全国总书目》B、《全国总书目》C、《全国新书目》D、《中国近代现代丛书目录》4.翻译:夫为人主而身察百官,则日不足,力不给。且上用目,则下饰观;上用耳,则下饰声;上用虑,则下繁辞。先王以三者为不足,故舍己能而因法数,审赏罚。先王之所守要,故法省而不侵。独制四海之内,聪智不得用其诈,险躁不得关其佞,奸邪无所依。远在千里外,不敢易其辞;势在郎中,不敢蔽善饰非;朝廷群下,直凑单微,不敢相逾越。故治不足而日有馀,上之任势使然之。(《韩非子·有度》)5.古代集部文献的主要类型可分为()。A、总集B、全集C、文集D、别集6.东汉大儒郑玄的著作有()。A、《论衡》B、《史记》C、《三礼目录》D、《毛诗谱》7.试简述文献辨伪的原则要点。8.衍文指文献在流传过程中产生文字前后次序颠倒错乱的现象。9.《卢照邻集》是按照著者的()命名的。A、姓名B、字C、号D、籍贯10.《七略》把书籍文献分为几类?每一类分别为?11.清初学者顾炎武说:“凡万历以来所刻之书,多‘牡丹’之类也。”你如何理解这话?12.试简要介绍《四库全书》后“四库”系列丛书的整理出版情况。13.敦煌文献的种类包括()。A、宗教文献B、古代科技文献C、古代医药文献D、敦煌地方史地文献14.我国第一部著录甲骨文的著作是()的《铁云藏龟》。A、王懿荣B、郭沫若C、刘鹗D、王国维15.西汉()和()父子在文献学方面的突出贡献是遍校群书,编纂目录学著作《别录》和《七略》。16.六分法正式确立的标志是《隋书?经籍志》。17.目录学在文献研究中的作用。18.对古籍的传统查阅主要有()。A、一次定成法B、对校法C、签注法D、索引法19.文献传抄制度史上电子文献拷贝的方式有何优势?20.什么是(文献学)古典文献学?21.纸质文献装帧的形式先后有();();梵夹装;经折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等22.金文为我国迄今发现最早的古典文献与系统文字。23.佚书一般分为三种情况()。A、全佚之书B、散佚之书C、缺佚之书D、亡佚之书24.简述宋代古文献学独有特色。25.古典文献学最主要包括()。A、校勘B、目录C、标点D、版本26.《涵芬楼烬余图书》的编撰者是()。A、黄丕烈B、张元济C、刘承干D、傅增湘27.中国早期文献包括哪些形式?简述它们在文化史上的作用和地位.28.将雕版印刷的每张版叶,从版心中缝线反折,有字的一面向里,对齐,然后逐叶用浆糊把中缝线一边粘连在用以作书面的厚纸上的装帧方式是()。A、经折装B、线装C、包背装D、蝴蝶装29.阐述《汉书·艺文志》目录学著作的文献学意义。30.依据版本的形式来鉴别刻本图书的版本,有哪些常用的方法?31.()之学,在古代被称为“读书入门之学”。32.类序包括哪两类()。A、序言B、前言C、总序D、小序33.谈谈你对“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国外”这句话的看法。34.简述他校法的优点及缺点。35.如何鉴定活字印刷本书籍的版本?36.论述中国古典图书在历代所遭受的厄难37.中国现存最早的古籍目录是哪一部?特点是什么?38.试简述古典文献的基本载体形式。39.纸质文献的版本按其形式可以分为两大类:()和()。40.我国最早的一部目录汇编是()。A、别录B、七略C、汉书﹒艺文志D、七志41.古人读书首先要对语句如何停顿做出判断,这项工作称为()。42.西汉刘歆撰成的目录学著作是《》,南宋陈振孙的目录学著作是《》。43.试简要说明丛书和类书的区别。44.目录学对于学术研究有何意义?45.()为成书时最初文字记录,保持书籍的本来面目,因此为校勘之最可靠依据。A、写本B、稿本C、清稿本D、定本46.清代辑佚的主要特点有()。A、辑佚范围广涉四部B、辑佚者队伍壮大、名家辈出C、辑佚体例、方法更趋完善D、辑佚工作未得到朝廷的重视和直接组织47.简帛指古代的两种书写材料简牍和兽皮。48.清代考史三大家为(),分别著有《廿二史考异》、《十七史商榷》、《廿二史札记》等考史名著。49.宋代洪迈的容斋随笔对图书辨伪、文献考证、文本校勘、()等均有论述。50.四部分类法的灵活性体现在哪里?(如何构成一个有弹性的分类框架以适应学术文化的变迁?)51.据载,孔子在整理“五经”()方面贡献很大,也为后世文献整理树立了典范。52.试简述版本鉴别的主要依据。53.清代《说文解字》四大家著作中,最有名者为段玉裁的《()》。A、说文解字注B、说文解字约注C、说文通训定声D、说文义证54.在校勘本处理方法中底本式与定本式有什么区别?55.文献注释有哪些主要名称术语,有何含义?传:意为转述,阐明经义。56.常用工具书中,字典以讲解字义、词义为主,词典以训释字形为主。57.简述古代目录的基本结构。58.1973年长沙马王堆出土的简帛文献主要有()。A、《老子》甲乙本B、《黄帝内经》C、《周易》D、《战国纵横家书》59.甲骨堪称文献载体之一大革命,亦是人类文明史之一大革命。60.简述西汉刘向父子等人整理群书对保存中国古文献的贡献及成就。61.伪书产生的原因有哪些?62.卷轴装为写本书的主要()形式。包背装的主要缺点是版心较易磨损。63.北宋著名的金石考据学家有欧阳修、赵明诚等人,其中前者著有()十卷。64.简述《中经新簿》将图书发为甲、乙、丙、丁四部。65.文献,原指典籍与贤才(),后专指具有历史价值的文物资料。66.古代小说、话本、杂剧等,不用真名而另起别名。67.文献检索步骤主要包括()。A、分析检索课题B、选择检索工具C、索取原文D、选择检索方法或检索途径年E、鉴别文献真伪68.单行文献,指单独印行的一个或几个作家的一种作品或(),又称()。69.()命孔颖达等撰五经正义为唐代最重要的儒家文献整理著作。70.从我国古代目录的形成过程、编写体制以及编者的身份看,它可以分为哪些类型,请各举一例说明。71.伪书产生的主要原因。72.清代考史三大家为钱大昕、王鸣盛和赵翼,分别著有廿二史考异、()、廿二史札记等考史名著。73.()之时,何晏著《论语集解》,王弼的周易注、《老子注》,向秀、郭象的庄子注,杜预的《春秋左传集解》均为文献注释整理的代表作。74.20世纪初于新疆楼兰、于阗和甘肃敦煌等地发现汉代简牍,罗振玉、王国维依据此而整理《()》。A、敦煌吐鲁番文书B、流沙坠简C、武威汉简D、居延汉简75.论述伪书出现存在的原因。第1卷参考答案一.参考题库1.参考答案:正确2.参考答案: 总集可以是几种别集的汇编,有时也为别集的编纂提供了重要的文献依据。唐以前别集的宋刊本基本失传,元刊本有少量流传,多数则为明清以来翻刻本。因翻刻而出现讹、脱、衍、倒等文体较多,选择善本、精校本可减少讹误。别集数量多,价值大。其收录一个作家全部或部分作品,为研究作家生平、背景、思想等的主要依据。反之,别集也是总集、丛书等编纂的基础。3.参考答案:A,B,C,D4.参考答案: 综合目录、专科目录、特殊目录。5.参考答案:错误6.参考答案:A,B,C,D7.参考答案:册府元龟8.参考答案:A9.参考答案:经学史10.参考答案:C11.参考答案:文言文12.参考答案: (1)概念:“小学”是研究语言文字的,研究形音义的,“小学”通则经义无不明,“小学”是研究“经学”的基础,因此,古人将“小学”看作是经学的附庸,而附于经部。小学本为周代小学生所入学校的名字。因为小学所讲授的内容有文字的形音义等,到了汉代就以小学为文字训诂学的专称。隋唐以后,小学类的书籍分为文字学、训诂类、音韵学三类。 (2)小学是研究经书乃至整个古典文献的基础学科。 小学的几本书目可分为以下三类: A训诂学《尔雅》(最早的一部训诂专书)《释名》(汉刘熙)《方言》(汉扬雄现存最早的一部系统记录汉代各地方言的著作,是我国第一部方言词典) B文字学《说文解字》(这是我国也是世界上第一部字典,最早运用“六书”理论系统解说文字的形义,首创汉语字典中的部首编排法。)《康熙字典》(清张玉书) C音韵学《广韵》(宋陈彭年是现存最早最完整的韵书)《集韵》(宋丁度)《中原音韵》(元周德清)13.参考答案: 文献亡佚原因,约有六点:一是书厄造成。各种战乱兵祸、自然灾害以及管理不善均导致大量文献被毁。二是历代对某些文献重视不足致使其难以流传以至“自然消亡”。三是雕版印书之前,书籍主要靠手抄流传,对一般书籍抄录极少,因而也就逐渐被淘汰以至消亡。四是雕版印书之后,两种以上相近之图书,往往只有一种广泛流行,其余逐渐被淹没不闻。五是规模过大之书不易流传。六是某些官书只存于宫廷秘府,视为秘籍,一旦亡失,即无法恢复。14.参考答案:D15.参考答案:A,B,C16.参考答案: 该书按平水韵106韵编排,以韵系字,每字之下采词藻典故,按词条末字入韵,以供诗词创作时查词藻之用。 六、地方志:记述地方情况的史志专书。地方志分类及内容比正史更为详细,总体容量大大超过正史,是我们研究历史、地理、风俗、文化等重要资料,有着无可替代的作用。17.参考答案: (1)古籍分類的目的,一是為了查找方便;二是總結學術源流。我国古籍分类的方法大致经历的演变过程是:六分法→九分法→七分法→四分法→五分法→六分法。 (2)六分法。中国最早的图书分类法产生于西汉。当时刘歆编撰的《七略》,将图书分为六艺略、诸子略、 诗赋略、兵书略、术数略、方技略六大类三十八小类,其类例创于刘向而定于刘歆。这是我国第一部综合性的图书分类目录。《七略》原书已佚,其分类法为东汉班固《汉书•艺文志》沿袭。 (3)九分法。继承刘向刘歆分类体系而又有所发展的是刘宋时王检的《七志》:经典志(六艺小学史记杂传);诸子志;文翰志;军书志;阴阳志;术艺志;图谱志(地域及图书);道经;佛经。《七志》已佚,据梁阮孝绪《七录序》及隋志,其分类概况如此。 (4)七分法。《七志》之后有《七录》:经典录、记传录、子兵录、文集录、术伎录(内篇五录)、佛法录、仙道录(外篇二录)。《七录》已佚,仅《七录序》保存于《广弘明集》卷三。 (5)四分法。晋荀勖的《中经新簿》把图书分为甲(经)、乙(子)、丙(史)、丁(集)四个部,李充编制《晋元帝四部书目》,正式确立了四分法的次序。唐初的《隋书•经籍志》总结前人经验,采用了南北朝以来赋予四部的经、史、子、集专名。从此之后,中国历代公、私书目,大多是用被视为永制的经、史、子、集四部分类法编制的。清乾隆时编纂的《四库全书》是我国古代最大的一部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 (6)五分法。清末张之洞《书目答问》别立丛书部。新中国成立后,全国七百八十九家收藏古籍的机构联合编制的《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共分经、史、子、集、丛五部,本质上仍是四部分类法的延续。 (7)六分法。从二零零四年起,山东大学杜泽逊受国家清史委员会委托,主持编纂《清人著述总目》,相当于艺文志。考虑到清后期西学东渐,译书甚多,借鉴晚清一些书目的做法,拟定了经部、史部、子部、集部、西学部、丛书部六部分类框架,也是从学术发展和图书的实际情况出发的。18.参考答案: 《四库全书》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官修书,也是中国古代最大的一部丛书。《提要》是官修目录,是收书最多的目录。《提要》是《全书》的目录。有的被认为最好的“应刻之书”不仅抄入《四库全书》,而且还应另行刻印,以广流传。被认为合格的“应存之书”不能抄入《四库全书》,在《四库全书总目》中仅存其名,列入存目。19.参考答案: “传世文献”是指从古时传抄递印下来的文献,一般来说就是各种古籍。“出土文献”指的是通过地下发掘得到的各类文献,属于考古文物的范围。主要有甲骨文、金石文献、简帛文献及敦煌文献几大类别。20.参考答案: 作用: 《七略》——我国第一部图书分类目录,不仅使西汉末以前的图书典籍得到了比较系统地著录,而且奠定了我国图书目录的基础,有开创性的贡献,对后世产生了很大影响。 《汉志》——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古籍目录。它继承了《七略》以“六分法”为核心,以总论、叙录为辅助手段,揭示文化学术发展脉络的中国古典目录学的优良传统,并开创史志目录这一体例,使古典目录学更加成熟。通过它可以考查先秦学术渊源流派及古书存佚真伪,是研究我国古代目录学的方法、成就的主要依据,在中国历史典籍中的地位十分重要。21.参考答案:错误22.参考答案: 《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晋书》、《宋书》、《南齐书》、《梁书》、 《陈书》、《魏书》、《北齐书》、《周书》、《隋书》、《南书》、《北史》、《旧唐书》、 《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宋史》、《辽史》、《金史》、《元史》、《明史》。23.参考答案:B24.参考答案:C25.参考答案:C26.参考答案: ①《永乐大典》,(明)解缙等编“上自古初,迄于当世,旁搜博采,汇聚群书,著为奥典。”“用韵以统字,用字以系事。” ②《古今图书集成》,(清)陈梦雷等编现存最大的类书。该书分六汇编,每编之下各分若干典(共三十二典),典下又分部,几乎涵盖重要的古代文献。 ③《佩文韵府》,(清)张玉书等编。27.参考答案:C,D28.参考答案:错误29.参考答案:B30.参考答案: (1)对校法。即以同书之祖本或别本对读,遇有不同之处,则注于其旁。此法最简便,最稳当,纯属机械法。其主旨在校异同,不校是非,故其短处在不负责任,虽主本或别本有訛,亦照式录之,而其长处在不参己见,得此校本,可知祖本或别本之本来面目。故凡校一书,必须先用对校法,然后再用其它校法。对校法即清人所说死校,按常理,对校应当以善本或最接近原本为底本,但从陈先生的话来看,对校底本倒不一定非得是祖本,由祖本而来的传抄本,新刻通行本也可以为底本。然而,就一般来说,仍应以善本为底本。还要对所用对校本要理清版本源流,这样才便于分析,处理书中产生的各种错误现象。 (2)本校法。即以本书前后互证,而抉摘其异同,则知其中之谬误。此法于未得祖本或别本以产,最宜用之。本校法用本书前后文句,文义及行文通例互证以校订文辞错误,所得结论比用他校法更真实可靠。用本校法,当仔细推衍古书文义,悉心总结全书通例。但有些古书非成于一时一人之手,因此,全书在文义文例方面必然存在不一致的地方,故对此类古书不宜使用本校法。 (3)他校法。即以他书校本书。凡其书有采自前人者,可以前人之书校之,有为后人所引用者,可以后人之书校之,其史料有为同时之书并载者,可以同时之书校之。此等校法,范围较广,用力较劳,而有时非此不能证明其讹误。陈垣先生认为他校法范围较广,用力较劳,但有时此种校法以又不能不用,因为使用此校法,必须具有极为渊博的学识,要对古典文献有较为系统的了解,才能知晓在浩为烟海的古籍中哪些著作是与所校之书相关的前人之书后人之书及同时之书,以便引用。使用他校法,要注意不能据他书随意改动所校之书,因为古人引书不甚谨,断章取义,掐头取尾的现象是较为普遍的,因此,用他书校本书,遇到名词术语及关键性字句歧义之处,如确能判断是非,则择善而从,一般不宜径改原书,而将所校出的问题写入校记。 (4)理校法。段玉裁曰:“校书之难,非照本字改字,不讹不不漏之难,定其是非之难。”所谓理校法也。遇无古本可据,或数本互异而无所适从之时,则必用此法。理校法是最高妙,但也是最危险的校勘之法,稍有不慎,便会出问题。因此,如无很高学识,非“通识”博学之士,不可轻易使用此法。在具体校勘实践中,以上四法往往是结合起来运用的,这样才能论断准确,才能校出更接近原本的善本来。 学习版本学: (1)是读书治学的根基。读书治学,先了解版本,就可以弄清楚应看哪种版本的书,哪种版本的文字内容比较完整,较为正确,是可靠的资料,才能少走弯路,提高研究的水平和效率。 (2)学习版本学是整理古籍的第一道工序。整理古籍,在标点,注释,今译等工作之前要从事校勘工作,而校勘之先必须搜求异本来正本清源,理出版本源流,从而选择最好的本子作为底本。这是整理古籍成败的关键。 (3)审定真伪,鉴别文物。古今伪书极多,情况比较复杂,雕版印刷术发明之后,古籍版本形式多样,鉴定版本,研究版刻流传情况,可以帮助我们鉴别伪赝古本,去伪存真,保护真正的宋元善本,也为古代的文史研究提供可信的文献资料。学习目录学,从中可以看到某一时代的图书概貌,将不同时代的目录加以比较,可以看出古今图书流传情况。利用图书分类目录及专科目录可以了解古籍图书的归属情况及同一学科内的各种文献的一般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古典目录著述是我们了解掌握古典文献总体情况的一把钥匙。借助它,可以较为全面地了解某门学科的历史概况,为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所以,从事古典文史的学习与研究,必须学习目录学,必须掌握古典文献的书目资料的状况,古典目录的历史与现状。这是科学工作者的必备素质。31.参考答案: (1)四部分类法的创始。四部分类法的创始于晋荀勖的《中经新簿》。西晋武帝泰始十年(274)荀勖领秘书监,与当时著名学者张华合作,“依刘向《别录》,整理纪籍”(《晋书·荀勖传》)。这次整理图书的规模很大,可与刘向时相比。在荀勖等人整理图书之前,有魏秘书郎郑默著有《中经》。荀勖依据《中经》,更著《新簿》,分图书为四部。 (2)四部次序的确立。《新簿》甲、乙、丙、丁的次序相当于经、子、史、集,与后来的经、史、子、集稍有不同,直到东晋时李充编《晋元帝四部书目》,才确立了一直被后世所沿用的四部顺序。李充所编目录,当时现存图书只有3014卷,由于图书数量较少,“遂总没众篇之名,但以甲乙为次”(《隋书经籍志·序》),即只有四部,不立各书的类名。不过,他开始确立四部顺序,在我国图书目录发展史上,仍然有较大影响。 (3)经史子集四部的确立。荀勖也好,李充也好,他们都只是把图书分为甲乙丙丁四部,并未采用经史子集等名称。经史子集四部的确立始自《隋书·经籍志》。唐初编纂的《隋书·经籍志》,是继《汉书艺文志》以后的一部重要史志目录。它主要依据隋唐时国家藏书,并参考以前的有关目录编成。《隋志》在各部、类之末,都仿《汉志》体例写序,简要地说明诸家学术源流及其演变,各部小序都分别说明与《汉志》的继承关系。32.参考答案: ①泥活字本 ②木活字本 ③铜活字本 ④磁活字本、锡活字本、铅活字本33.参考答案: 《诗经》中多数篇章的取名出于首句,但也有少数篇题不出于首句,这个现象值得重视。篇题不出首句,则首句之意不能尽其旨。 《诗经》中题目中没有出自首句的篇章共计27篇,从思想内容表现出的题旨、人物、地点、特定动作、外界景物等五个角度推究分析,可以探析出这27篇取名不出首句的原由。从篇章标题还可以推知,《小旻》、《小宛》、《小明》、《小弁》等篇章的取名,是因位列于“小雅”,为了和“大雅”中的相似篇目相区分,所以篇名中加有“小”字。34.参考答案:文解字注35.参考答案:86836.参考答案:B37.参考答案: (1)浙本。浙本,即浙江地区刻本,是宋元时代在雕版中心浙江刻印的。宋浙本不论监刻本、私家刻本均刻印精工,为宋本之冠。宋浙本多用白麻纸,字体方正,多为欧体,刚劲挺秀,略显瘦长;刀法圆润,墨色香淡。书中避讳较严。元浙本流行赵体,字体洒脱飘逸。但刀法无力,用墨秽浊。 (2)蜀本。蜀本,即四川地区刻本,四川是两宋仅次于江浙的又一个刻书基地。蜀刻本重校勘,精刊精印,多大字、疏行,版式疏朗。大字颜体,中小字本在颜柳字直间。麻纸,质地不如浙本。 (3)闽本。闽本,即福建地区刻本。福建刻书以建阳地区最为集中,建阳刻本又以书坊刻本为代表。其刻书;历史久远,在宋、元两代兴盛发达。数量多,流传广。宋闽刻本柳体,竹纸、麻沙纸。元刻本颜体,黄麻纸,质地粗糙。闽刻又可分为建阳刻本和麻沙刻本。 (4)平阳本。平阳本,平阳是金代的刻书中心。该地盛产纸张,北方书坊荟萃于此。字体欧柳颜混合,纸张以白麻纸、黄麻纸为主,无避讳字。38.参考答案:自宋至清39.参考答案:A,B,C,D40.参考答案: 类书的重心在摘取文句,汇集古今群书中的词藻。辞书的重心在释义,引征例句归纳出词义、义项。引文一般限于句子。好的类书摘引词句篇段严格依原文,各条引文都明确出自何书何卷何篇。41.参考答案: 需要使用甲骨文释字方面的工具书: 孙海波编:《甲骨文编》,中华书局1965年版。 高明撰:《古文字类编》,中华书局1980年版。 于省吾主编:《甲骨文字诂林》,中华书局1996年版。42.参考答案:西晋太康43.参考答案: 郑玄(《毛诗》郑笺、《三礼》郑氏注)、高诱(《淮南子注》《吕氏春秋疏解》)。44.参考答案: 总集是汇集两人以上的作品的合集,它可以包括一个朝代(断代)和多个朝代(通代)的作品,也可以包括一种体裁和多种体裁的作品。一般说来,古代的总集多为诗、文的合集。如《诗经》——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别集是相对于总集而言的,指搜集一个作家部分或全部作品的个人作品集。如韩愈的《昌黎先生集》。45.参考答案: ①书院本:历代书院所刻之书。 ②藩刻本:明代诸王藩府刊刻的图书。 ③局本:晚清地方所设官书局刻印之书。46.参考答案:A,C,D47.参考答案: 一、篇卷相等。汉代竹简、缣帛并行,篇卷不分,因此《汉书·艺文志》著录几篇,即后世几卷,篇卷通用。 二、卷大于篇。缣帛盛行后,改篇为卷,有的仍以一篇为一卷,有的则因篇较短,就合数篇为一卷,如《汉志六艺略》著录:“《诗经》二十八卷,鲁、齐、韩三家”,已是305篇分为28卷。 三、卷小于篇。司马彪的《续后汉志》八篇,分为三十卷,是发展到汉代以后的事。48.参考答案:朱熹(南宋)不仅是思想家、教育家,也是宋代古文献学集大成者,著有《四书章句集注》《周易本义》《诗集传》《楚辞集注》《韩文考异》及后人所编《文集》与《朱子语类》。其古文献学特点:1.主张分析义理与训诂考证相结合,即集理学之成,又畅考据之流;2.考辩群书,指伪摘谬,在辨伪原则方法上成就显著;3.重视校勘,得失相兼;4.力求说解文字简要明晰。49.参考答案: 书名冠词常常是同书异本的重要标志之一。 古籍书名前有的加有尊称,如“皇朝”、“国朝”、“昭代”、“钦定”等字样,多数是编纂者所处朝代刊刻的。 元人苏天爵编《国朝文类》70卷,有元统二年(1334)刻本,而明嘉靖十六年(1537)晋藩刻本则改称《元文类》。 清人张应昌编《国朝诗铎》26卷,有同治八年(1869)永康应氏秀芷堂刻本,1960年中华书局重印时改称《清诗铎》。50.参考答案:错误51.参考答案: 《诗经》、《楚辞》、《庄子》、《史记》、《汉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聊斋志异》、《红楼梦》。52.参考答案: 清中叶考据学家,以校勘名家。卢提出“相形而不相掩”的校勘原则;顾广圻奉行“不校校之”的原则,反对轻易改字。53.参考答案:董作宾54.参考答案: 文献是文化遗产的重要载体,从事学习研究必须要掌握处理各种文献的能力。学习古典文献学不仅是更好地接受、继承文化遗产的需要,也是未来学习、工作、研究的需要。文献学是方法之学,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好文献学,必将大有裨益。古典文献学学科具有很强的当代意义。传统文化研究是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高潮中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中国古典文献学承担着为其提供真实、可靠的文本的重任,在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中具有相当突出的地位。因之,文献学的重要性可谓显而易见。55.参考答案:辑佚56.参考答案: 遂初堂书目57.参考答案:宋齐58.参考答案: 校勘之成果最好以校勘记等形式,而不宜径改文献。因文献版本流传情况复杂,对文献理解的分歧等,致文献疑误之处往往比比皆是,如确非文献讹误而轻率改动,则会导致错上加错,乃至使文献面目全非。陈垣《校勘学释例》论理校法曰:“所谓理校法也,遇无古本可据,或数本互异,而无所适从之时,则须用此法。此法须通识为之,否则卤莽灭裂,以不误为误,而纠纷愈甚矣。故最高妙者此法,最危险者亦此法。”59.参考答案:B60.参考答案:D61.参考答案:C62.参考答案:理校63.参考答案: 在于考察版本的源流及优劣,鉴别、确定底本与校本。一般地说,底本必须选择善本,即成书年代较早,刻写比较精美、内容完整、错讹较少的传本,如宋元刻本及历代官刊本等。当然,如果能有祖本或接近于原稿定本的初刻本更好。因为从版本的规律来看,晚出的本子经过辗转重刻,难免增添些错误。当然,有些晚出的版本,由于经过了高手的精校,错误较少,也可以此精校本作为底本。底本选好以后,还应考虑用哪些本子作为校本。如果底本之外只有一两个不同的版本,可全部作为对校本;如果不同版本较多,则需要找清各本之间的渊源关系,选择部分与底本不同渊源的本子作为主要校对本。对校法的主旨在于校其异同,不校是非。实际上也可以把对校作为校勘的第一步,即收集校勘资料的过程,然后再用其他校法辨明是非和决定取舍。对校法的作用主要是通过各本对校发现版本间存在的异文,即“校异同”,从而为进一步确定底本正误提供可靠的内证——发现问题,并为改正错误提供有力的证据。 优点在于“最简便,最稳当”,“不参己见”,免去妄改之弊。其缺点则是“不负责任”,“不校是非”。通常情况下,不能独立完成校勘任务。对校是校勘方法中最基本的一种,凡校一书,必先用此法,然后再用其他方法。64.参考答案: 它们根据整理果的国家藏书而编成,著录图书全面丰富,基本上代表了国家的藏书水平,在客观上反应了当时文化学术事业发展的情况;这类目录绝大多数以经、史子、集四部分类,而这同魏晋以后国家藏书按四部陈列是一致的;国家图书作为官修的封建的藏书目录,它们在选录图书及评价介绍时,都是以维护封建统治为目的的。65.参考答案:正确66.参考答案: 雕版印刷普及以后,由于书版各自成块,卷轴装已不适用,古籍装帧改进为册页形式,先后出现旋风装、经折装、包背装、线装几种形式。线装的形式一直沿用至今。67.参考答案:东汉,著有《论衡》,主要贡献:辨伪学方面,辩驳“天人感应”迷信学说。68.参考答案: 客观原因:作者无主名,文献无书名等;一是托古传书:因尚古观念而产生,尊古贱今的世风助推作伪之习。 二是作伪以猎取名利。 三是因政治学术纷争而作伪:政治斗争中造伪以陷害对手;学术上为 抬高自己、取胜对方造伪。 四是托他人之名以避嫌。 五是好事妄为。辨伪方法:通过目录书查明源流、考核历史事实、考订作者生平、分析作品内容。69.参考答案: 1.《玉台新咏》,(陈)徐陵编续接《诗经》、《楚辞》的古诗总集,为南朝梁以前历代言情之作,以宫体诗为核心,但保存了汉魏六朝相当多的诗歌。 2.《乐府诗集》,(宋)郭茂倩编是集收汉魏至隋唐乐府诗,兼及先秦至唐末歌谣,还保存了大量乐府史料,是研究汉魏六朝隋唐乐府的最基本的文献。 3.《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逯钦立辑迄今为止最为完备的唐以前诗歌总集。每诗注明出处,诗人下列小传,考证颇精。 4.《全唐诗》,(清)康熙敕编;《全唐诗补编》,陈尚君辑《全唐诗》据季振宜《全唐诗》、胡震亨《唐音统签》重编增辑而成,曹寅、彭定求等人具体负责。虽已求全,但仍有遗漏、误收。错误等。 5.近人王重民有《补全唐诗》、孙望有《全唐诗补逸》、童养年有《全唐诗续补遗》,中华书局编为《全唐诗外编》后陈尚君又对《外编》进行校订,并续辑《全唐诗续拾》,合为《全唐诗补编》。70.参考答案: 大致有六个方面的原因: 一是书厄的出现,一般都与急风暴雨的阶级斗争相关,也与强大的自然灾害有关,也与管理不善有关。 二是科技图书的亡佚,主要因为封建社会历来不重视科学技术所致。 三是在雕版印书之前,书籍流传主要手抄,因此人们对抄录的书籍是有选择的。 四是雕版印书之后,两种以上相近的图书,往往只有一种在社会上广为流行,另一种渐不行于世。 五是大部头的书流传不容易。六是有些官书不向社会流传,只在朝廷中存放,视为秘籍,一遇火灾,定亡无遗。71.参考答案:正确72.参考答案:错误73.参考答案: ①经籍目录 ②诸子学目录 ③史籍目录 ④文集目录 ⑤释道书目录74.参考答案:错误75.参考答案: 1899年王懿荣发现甲骨文绵延整个20世纪的河南安阳殷墟甲骨文的发现整理。1900年敦煌藏经洞被打开及随后陆续被发现的大量敦煌文书。 20世纪初东西方探险家在新疆吐鲁番地区发掘大量西汉以来墓葬纸质文书,统称“敦煌吐鲁番文书”。 20世纪初瑞典人斯文赫定、英国人斯坦因等于新疆楼兰、于阗和甘肃敦煌等地发现的汉代简牍(罗振玉、王国维依据此而初步整理出《流沙坠简》)。 1926年我国学者与斯文赫定等人组成的西北科学考察团等在新疆居延等地发现数千支的“居延汉简”。1973年长沙马王堆3号西汉墓出土的简帛文献,约29件12万字,主要有《老子》甲乙本、《黄帝内经》、《周易》、《战国纵横家书》等。 1975年湖北云梦县睡虎地11号墓出土1155枚秦简,多属法律文书。1972年山东银雀山西汉墓出土的简牍文献,含《孙子兵法》、《孙膑兵法》、《尉缭子》、《六韬》、《晏子春秋》及屈原、唐勒作品残简等。 1959-1972年在甘肃武威三次出土的汉简,以医学等科技内容为主,称“武威汉简”。1977年安徽阜阳双古堆1号汉墓出土之西汉汉简,有《苍颉篇》、《诗经》、《周易》、《吕氏春秋》、《庄子》等内容。 1960年以来湖北出土之战国楚简; 近年上海博物馆于香港文物市场收购之1200支楚简也出自湖北荆门。第2卷参考答案一.参考题库1.参考答案:A2.参考答案:孔子诗论3.参考答案:C4.参考答案: 做君主的亲自考察百官,就会时间不够,精力不足。而且君主用眼睛看,臣子就修饰外表;君主用耳朵听,臣子就修饰言辞;君主用脑子想,臣子就夸夸其谈。先王认为这三种器官不够,所以放弃自己的才能而依赖法术,严明赏罚。先王掌握着关键,所以法令简明而君权不受侵害。独自控制四海之内,聪明多智的人不能使用欺诈手段,阴险浮躁的人不能使用花言巧语,奸邪的人就没有什么可依赖。臣子远在千里之外,不敢改变说辞;地位处在郎中,不敢隐善饰非;朝廷的群臣,集中的或单独的,不敢相互逾越职守。所以政事不多而时间有余,是君主运用权势所得来的。5.参考答案:A,D6.参考答案:C,D7.参考答案: 一是尊重而不迷信前人,坚持实事求是原则。不存门户之见,不简单从固有观念出发,以求真为最高目的。二是分清主体与局部、一般与特殊的关系。文献流传愈久,与原貌差距愈大,甚至真伪混杂,乃必然之规律。当综合运用各种方法,全面鉴别,方能更加接近真理。要之,辨伪必须对文献作历史的、综合的、全面的考察,分清主体与局部、一般与特殊的关系,不因局部有伪而否定主体,不以一般原则代替特殊情况。三是关注考古新发现,吸取最新研究成果。考古出土各种文献、文物无疑是证明古籍真伪及其年代的最可靠资料,考古新发现不断改变人们对历史文献以至历史的认识。8.参考答案:错误9.参考答案:A10.参考答案: 六类 辑略是概说,综述学术源流 1.六艺略包括艺、书、诗、礼、乐、春秋、论语、孝经、小学等九目 2.诸子略包括儒、道、阴阳、法、名、墨、纵横、杂、农、小说等十目 3.兵书略包括兵权谋、兵形势、阴阳、兵技巧等四目 4.数术略包括天文、历谱、五行、蓍龟,杂占、形法等六目 5.方技略包括医经、经方、神仙、房中等四目 6.诗赋略包括诗歌、赋(屈原等)、赋(陆贾等)、赋(孙卿等)、杂赋等。11.参考答案: 后代在重刻古籍的时候,由于写书版、校对的人物质,不明词义妄改古本,造成直接经济损失了一些错误,破坏了古籍原来的面貌。这同郑樵的“学者自亡”有共同之处。说明学这、刻书之人要认识到校勘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采取慎重的态度细心校勘,不要自以为是。12.参考答案: 《四库全书》后“四库”系列丛书的整理出版情况。 (1)《续修四库全书》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2002年。 (2)《四库未收书辑刊》北京出版社,1998年版。 (3)《四库禁毁书丛刊》北京出版社,1999年。 (4)《四库全书存目丛书》齐鲁书社,2001年。13.参考答案:A,B,C,D14.参考答案:C15.参考答案:刘向、刘歆16.参考答案:错误17.参考答案:(1)考察古籍概况,确定研究目标:目录是文化发展史的缩影,通过目录,可以对本专业的古籍数量,学术价值如何,哪些古籍亟待整理出版,哪些需要辑补或辑佚,等从而确定研究的目标。(2)搜集版本,选择善本:整理古籍最基本的方法之一是校勘。因此,搜集多种不同版本,是进行整理的条件。通过目录,可以了解一部书的刊刻情况,版本的多少及其优劣,为下一步的工作创造条件。(3)考篇目之分合:一部古籍在流传过程中,多经过数次整理和刊刻,篇卷往往有分有合。如《素问》一书,《汉书艺文志》载《黄帝内经》十八卷,其中有《素问》九卷;齐梁间全元起作《素问训解》为九卷,其篇目与今通行王注本不同。王注本整理为二十四卷,后世刊行版本,有九卷本,十二卷本,二十四卷本,而明正统道藏刊本为五十卷。这类情况,从历代目录对《素问》的著录,可以反映出来。(4)考书之真伪:利用历代目录是否著录,可以考辨古书的真伪。如《银海精微》,旧题唐孙思邈撰。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即根据唐宋各代的目录中未见著录,并结合宋代王安石等关于“银海为目”说,断定此书为宋以后之书。余嘉锡在《四库提要辨证》中指出:“此书不惟不见于唐宋艺文志,亦绝不见于明以前藏书家目录。考《千顷堂书目》卷十四医家类有《银海精微》二卷,在明代不知撰人之内,书名、卷数,皆与《四库》著录本同。然则此书乃明人所作,本不题撰人,亦未尝依托古书,不知何人忽题为孙思邈,盖方技家辗转传钞,因其书不著姓名,恐其书不足以取重,遂妄取古人之名以实之耳。”(5)考亡佚之书:历代典籍的散亡,已述于前。有的全书亡佚,有的残缺不全。因而辑失工作也是整理古籍的一项重要工作。通过目录,可以了解书的亡佚状况,如书名、卷数、作者、书的性质等,为辑佚提供有关的线索。18.参考答案:A,C,D19.参考答案: 电子文献拷贝的第一大优势是传抄速度及其迅速。如果是在国际互联网中传抄文献,还极大地突破了文献传抄的空间限制。电子文献拷贝的第二大优势是存储容量及其巨大,需要时随时可以调用。电子文献拷贝的第三大优势是从根本上改变了文献传抄的物质载体的有形性,无形的文抄取代了有形的纸张传抄。20.参考答案: 《文献学大辞典》的解释:文献学是研究我国古典文献的源流、特点、处理原则和方法及其利用的一门学问,也就是广义的校雠学,即由西汉末年刘向、刘歆父子所开创,又为历代学者不断发展扩充的,以研究古代典籍的分类、编目、版本、校勘、辨伪、辑佚注释、编纂、校点、翻译和流通等为主要内容的学科。21.参考答案:卷轴装;旋风装22.参考答案:错误23.参考答案:A,B,C24.参考答案: 疑(经)辨(伪)成为古文献学中的普遍风气。义理之学为主流,训诂考据之学也在发展,并向义理之学渗透。25.参考答案:A,B,D26.参考答案:B27.参考答案:中国早期文献形式包括甲骨文、金文、石刻等。甲骨文等。A:甲骨文也叫卜辞、契文、龟甲文等,它记录了和占卜相关的事情,其典册是中国最原始的书籍。甲骨文是早期的“史书”,记载内容丰富,包括了政治、文化、军事、社会、天文、历法、医药等方面的内容,目的明确,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考古价值,保存了珍贵的早期史料。B:金文也叫“钟鼎文”,又成为“铜器铭文”,是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文字的内容最初是统治者刻上的名字或其它符号,后来渐渐刻上带有纪念性的文字,说明作器的原因或者作器的人。后又进一步将需要永久保存的文献也刻上。我们从中可以了解到当时的历史事件,并且青铜器耐磨、耐压、耐腐蚀,便于保存文献。因此,金文在文化史上的作用和地位十分重要。C://石刻文字的主要种类有岩画、石鼓文、玉刻文、碑文等。它的特点是取材方面,面积大,搬运不方便但是不容易流失、毁弃,利于长期保存。中国的这些早期文献形式都保存了许多珍贵的史料,为我们在考古、研究古代的文化、政治等方面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具有极其珍贵的价值。28.参考答案:D29.参考答案: 目录著述以其特有的形式为人们了解、检阅图书提供极大的便利。各类目录(尤其是官修目录)比较全面地反映了各代官藏文献典籍状况,并大致反映了一代学术盛衰情况。 《汉书·艺文志》著录屈原、荀况以来至西汉时期诗歌辞赋作品共106家,1318篇,其中1254篇为西汉之作。据此可知西汉诗赋创作之发展状况,而秦代仅有“杂赋九篇”,没有诗歌,又可见秦代无文的状况。30.参考答案: 一是牌记。牌记记载有刊刻时间、刊刻者、刊刻地点、刻书跋文等,这些往往成为直接依据或辅助证据; 二是刻工。刻书上有刻工姓名,刻工刻书往往较多,可断定刊刻的时间与地点; 三是讳字。中国古代社会,文字的使用实行避讳制度,可以利用此考定书刻的时间断限; 四是版式。历朝书刻版式不同特点而鉴定; 五纸张、墨色。纸张与墨色有时地特征,可鉴定版本; 六是字体。所用字体具有时代特点; 七是原书序跋。序跋中往往含有版刻时间、地点以及刻工信息; 八是书籍内容。包括书名、卷数、目录及书中的人名、地名、年代、官名、史实等; 九是书上的题识和藏印。题识往往涉及该书的版刻问题等信息; 十是书目著录。宋代以来历代书目的著录,肥反映刻本流传过程,有助于鉴定。31.参考答案:目录32.参考答案:C,D33.参考答案: 敦煌宝库是我们国家的一笔灿烂的财富,代表了中国古代艺术的辉煌成就,特别是莫高窟随着藏经洞的发现,在世界范围内逐渐形成了一门新的国际显学——敦煌学。敦煌文献是20世纪初的重大考古发现,由于历史的原因,这些宝贵的文献大部分被外国“探险家”运往国外,法国、英国、日本等国一直有一大批学者钻研敦煌文献,取得了相当的成绩,因而曾有过“敦煌在中国,敦煌学在国外”的说法。大学者陈寅恪就称“敦煌学是伤心学”。自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起,中国的历史学、考古学和美术工作者到敦煌进行考察的人逐渐增多。如今,中国在敦煌文学、敦煌石窟艺术、敦煌石窟考古、敦煌历史地理等方面的研究明显地处于世界领先水平。34.参考答案: 他校就是“以他书校本书”。本书中有引用前人书中的话,或者是本书的话有被后人引用的,可以拿来校勘。 优点:①非此法不能证明文字的讹误。 ②不宜轻改原文。 缺点:因要大量搜索与本书有关系的他校本,所以导致范围最广,用力最劳。35.参考答案: (1)首先应将活字本与刻本区别开来。活字本与刻本相比较,在栏线接连、界行、版面长短、版面断裂情况、字行、字的大小和笔画粗细、字与字之间的关系以及墨色等各方面都不相同,应注意辨别。 (2)注意活字本内部的区别。就活字本来说,木活字本和金属活字本也有区别:木活字吸墨性强,印本墨色较浓;金属活字本吸墨性较弱,印本墨色较淡。另外,木活字的硬度不如金属活字,印刷时所形成的纸痕不大明显;而金属活字质地坚硬,印刷所形成的纸痕就比较明显。36.参考答案:1.秦始皇四十三年(前213年)焚书2.西汉末王莽之乱,宫室图书并从焚毁3.东汉末年,献帝移都,董卓之乱,典籍荡然无存4.西晋秘阁藏书两万九千余卷,尽毁于“八王之乱”(291-306年)5.南北朝时永嘉乱后(307年),北方长期动乱,一毁于“侯景之乱”,再毁于周师入郢,七万多卷典籍毁于一旦6.隋朝藏书盛于开皇,不久毁于杨广之手7.唐朝藏书盛于开元,不久毁于“安史之乱”(755年)8.唐后期,肃代二宗荐加纠集,唐末战乱,复致荡然9.宋朝图书,一盛于庆历(1041-1048),再盛于宣和(1119-1125),而遭女真“靖康之灾”(1126年)10.南宋图书,一盛于淳熙(1174-1189),再盛于嘉定(1208-1224),而遭蒙古骑兵“绍定之祸”(1228年)11.明末清初社会动乱,吴伟业收藏金元以来大量书籍毁于一旦。12.清朝中叶,禁书焚书大量典籍被毁。13.鸦片战争后,战乱频繁,典籍被毁。太平天国军队开入扬州,镇江等地,毁掉不少典籍。14.八国联军侵入北京,《永乐大典》荡然无存。辛亥革命,日本侵华战争,大量典籍被毁。15.文化大革命时期,以“破四旧”为名,大量典籍被毁。37.参考答案: 是《汉书艺文志》。是东汉班固在刘向、刘歆所撰的《七略》基础上编写的。 它的特点是: A、继承了《七略》以“六分法”为核心,以总论、叙录为辅助手段,揭示文化学术发展脉络的中国古典目录学的优良传统,并开创史志目录这一体例,使古典目录学更加成熟。 B、它从书籍的反战实际情况来处理问题; C、重视书籍作用的联系性,合其所当合。重视书籍性质方面的距离性,分其所当分。 D、分类详细,部类中又有子目。38.参考答案: 甲骨;金石;简牍;缣帛;纸;电子39.参考答案:写本;刻本40.参考答案:A41.参考答案:断句42.参考答案:七略;直斋书录解题43.参考答案: 类书是从群书中零散摘抄资料分类编排,而丛书则是汇编各种独立完整的单本书为一套出版物,其单本书仍然保持完整或相对完整,不似类书那样被分拆成片断。44.参考答案:目录学在学术研究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有助于掌握历代文献的基本情况,了解学术的盛衰。目录学著录各类典籍,为人们了解、检阅图书提供便利。第二,有助于粗知学术源流,了解学术的演变。历代目录书多注重图书叙录及类序等形式介绍学术源流和演变。第三,有助于文化学术的研究和古典文献的整理。我国古典目录学具有“辩章学术,考镜源流“的特点,具有重要的学术性。45.参考答案:B46.参考答案:A,B,C47.参考答案:错误48.参考答案:钱大昕、王鸣盛和赵翼49.参考答案:文字训诂50.参考答案: ①四部分类并非一直因循守旧,而是一个具有一定弹性的系统,便于容纳新的书籍类目。 ②如晁公武《郡斋读书志》删史钞类,创设史评类。马端临《文献通考·经籍考》据此将史评、史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