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单元训练_第1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单元训练_第2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单元训练_第3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单元训练_第4页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单元训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一、选择题1.(2014·河北重点中学模拟)《中华人民共和国史》在解释“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时引述了毛泽东的一段话:“关于帝国主义对我国的承认问题,不但现在不应急于去解决,就是在全国胜利以后的一个相当长时期内,也不应急于去解决。因为虽然我们愿意按照平等原则同一切国家建立外交关系,但帝国主义是绝不能很快地就以平等态度对待我们的。”上述材料体现了新中国()A.不承认国民政府建立的旧外交B.取缔列强在华特权的强烈愿望C.坚决保障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成果D.坚定地站在社会主义阵营一边2.(2014·周口模拟)1950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的签订,让企图离间中苏关系的杜鲁门大失所望。然而,对杜鲁门来说,这还不是最糟糕的事情,最糟糕的事情是毛泽东决定清除美国在华的全部势力。中国这一举措()A.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B.提高了新中国的国际声誉C.打破了美国遏制中国的僵局D.巩固了新中国的主权地位3.(2014·湖南怀化模拟)越南胡志明主席曾发表文告说:“在会议上,由于我国代表团的斗争,由于苏联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两国代表团的帮助,我们取得了一个伟大的胜利,法国政府承认了我国的独立、主权、统一和领土完整”。文告中的“这次会议”()A.是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B.周恩来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D.是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4.(2014·钦州模拟)1955年,一位西方记者报道说,万隆会议“最重要的结果是共产党中国变得强大了,她赢得了很多朋友和善意”。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是()A.适时的外交方针拓展了中国的外交空间B.中国已成为新独立民族国家的领导者C.抗美援朝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D.第三世界形成了联合反殖反霸的局面5.(2014·焦作模拟)对于中苏关系破裂的原因,沈志华教授认为:“中苏之间谈的不是利益问题,而是原则问题,就是谁对谁错的问题。中国有一套解释中国共产党行为、政策的理论,苏联另有一套理论,都说自己选择的道路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的,双方争夺的是马克思主义的话语权和解释权。”沈志华认为中苏关系破裂的原因是()A.国家利益发生了冲突B.双方对社会主义阵营和国际无产阶级运动领导权的争夺C.中苏领导人之间关系恶化D.对是否应该继续坚持走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看法不同6.(2014·广东深圳调研)1970年,美国总统尼克松在对外政策报告中谈到了争取持久和平的三项原则:建立伙伴关系;继续保持军事实力;同共产党国家谈判分歧。依照这些原则,美国()A.实施了“马歇尔计划”援助西欧B.签订了《朝鲜停战协定》C.和苏联建立合作伙伴关系D.同中国改善外交关系7.(2014·贵港模拟)在中美两国同时发表的某公报中写道:“美利坚合众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在此范围内,美国人民将同台湾人民保持文化、商务和其他非官方关系。美利坚合众国政府承认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该公报的发表()A.直接促成了中日邦交正常化B.结束了中美两国二十多年的敌对状态C.有利于祖国统一大业的进展D.有助于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8.(2014·梧州模拟)20世纪70年代,美国国家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说:“如果苏联多担心一点我们的对华政策,我们就可以少担心一点对苏政策。”这一说法说明美国()A.外交重心由对苏转向对华B.逐步放弃反苏反共政策C.积极谋求世界和平与稳定D.试图利用中国牵制苏联9.(2014·安徽大联考)《奥巴马执政百日》关于中美关系概述为:美国是中国之民国立宪的榜样,二战抗日的盟军,朝鲜战争的对手,七十年代制衡苏联的新盟友,改革开放的模仿对象,九十年代制裁中国的牵头人,世贸组织的介绍者,台湾现状的维持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下列选项中能印证上述材料观点的有()A.维新派主张以美国式的政体改造中国政治B.离开美国投放原子弹中国不可能打败日本C.美国干涉导致中国至今尚未完成国家统一D.制衡苏联是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决定性因素10.(2014·江苏徐州模拟)如下图所示,一般认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形成了三次外交高潮。第二次外交高潮出现的主要原因是()1949-2009年中国与外国建交状况图A.“文化大革命”结束 B.中美关系缓和C.苏联等国的支持 D.开展多边外交11.(2014·湖北百所重点中学联考)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外交政策调整,主张不依据一个超级大国的意图来考虑对另一个超级大国的政策,也不搞“等距离”。这说明()A.平衡两大阵营成为中国的首要任务B.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而疏远美苏两国C.中国奉行积极的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D.国力增强是中国外交独立自主的前提12.(2014·新乡模拟)“新中国成立之初就开始涉足多边外交舞台,但在很长时期内由于对多边外交的认识的局限,对多边外交的参与是有限的。……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特别是‘冷战’结束后,中国的多边外交逐渐活跃起来。中国不仅积极参与多边外交,还成了多边外交的积极倡议国和主持国。”(选自《中国对多边外交的认识及参与》)“中国的多边外交逐渐活跃起来”的原因包括()①综合国力的提升②发展对外经济的需要③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④全球化的深入发展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①②③二、非选择题13.(2014·山东济南模拟)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最近中国和印度曾经达成一项协议。在这一协议中,它们规定了指导两国之间关系的某些原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两国总理联合声明》材料2:如果这些原则能为一切国家所遵守,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而侵略和干涉内政的威胁和对侵略干涉内政的恐惧将为安全感和互信所代替。——《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关系文件集》第3集材料3:在我们之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那就是亚非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自近代以来都曾受过,并且现在仍在受殖民主义所造成的灾难的痛苦……我们并不要求各人放弃自己的见解,因为这是实际存在的反映。但是不应该使它妨碍我们在主要问题上达成共同的协议。——《国际关系资料选编》(1945-1980年)(1)材料1、2中所说的“某些原则”“这些原则”指的是什么?请说出具体内容。(2)依据材料2,概述“这些原则”所要解决的问题,又是针对什么现象提出的?(3)材料3是谁在何时何地何会议上的发言,他阐明了什么方针?(4)材料2与材料3的精神是否矛盾?说出你的理由。14.(2014·安徽皖北协作区联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1:乾隆五十七年(公元1792年),英国使臣马戛尔尼向清廷呈递的外交文书中要求,允许英商到宁波、舟山和天津贸易;准许英商像以前俄商,在北京设立商馆;将舟山附近一处海岛割让给英国商人居住和收存货物;在广州附近划出一块地方,任英国人自由来往;英国商货自澳门运往广州者,享受免税或减税;确定船只关税条例,照例上税,不额外加征。乾隆帝在“敕谕”中答复,“天朝尺土,俱归版籍,疆地森然,即岛屿与沙洲,亦必划界分疆,各有专属”。又说“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原不藉外夷货物以通有无”,断然拒绝了英方要求。——摘编自严中平《科学研究方法十讲》、张岂之《中国历史》第四卷等书材料2:1982年9月24日,中国领导人邓小平会见了来华访问的英国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并同她就香港问题进行了谈话。他说,“一九九七年中国将收回香港。就是说,中国要收回的不仅是新界,而且包括香港岛、九龙。中国和英国就是在这个前提下来进行谈判,商讨解决香港问题的方式和办法”。——摘编自《邓小平文选》第三卷《我们对香港问题的基本立场》材料3:伊拉克战争,是以美英军队为主的联合部队在2003年3月20日对伊拉克发动的军事行动。美国以伊拉克藏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暗中支持恐怖分子为由,绕开联合国安理会,单方面对伊拉克实施军事打击。到2010年8月美国战斗部队撤出伊拉克为止,历时7年多,美方最终没有找到所谓的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反而找到萨达姆政权早已将其销毁的文件和人证。——摘编自佚名《伊拉克战争问题》(1)根据材料1辩证分析英国的要求。清政府基于哪些理由拒绝英国的要求,并分析其影响。(2)根据材料2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国收回香港的理由和条件;指出中国与英国在谈判中可谈与不可谈的问题。(3)根据材料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的意图和实质。上述三则材料反映的国际关系中心问题及其解决的原则是什么?课后达标检测81.解析:选B。A项是对“另起炉灶”外交政策的理解,故排除;C项是三大改造和1954年宪法的颁布,故也应排除;D项是“一边倒”外交政策,故选B。2.解析:选D。从材料看“这一举措”是指“清除美国在华的全部势力”即“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这一举措巩固了新中国的主权地位。3.解析:选D。从越南胡志明主席的文告,看出此次会议解决了越南问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应该是日内瓦会议,而日内瓦会议是新中国首次以世界五大国之一的地位参加的国际会议,D项正确。第一次没有殖民主义国家参加的国际会议是万隆会议,排除A项。周恩来第一次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提出的,排除B项。周恩来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也是万隆会议,排除C项。4.解析:选A。题干材料观点是万隆会议使中国赢得了很多朋友和善意,能够支持这一结论的正确理解是A项,所以A为正确答案。B、D两项与事实不符,排除;C项与题干信息无关,排除。5.解析:选B。A项从题干可以直接得出是错误的;C项中苏关系的破裂不是领导人之间的问题,而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理解问题;D项说法不对,中苏两国都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B项,从题干表面没有反映,但是中苏两国争夺的马克思主义的话语权和解释权,直接影响了社会主义阵营和国际无产阶级运动的发展方向,实质上反映了B项。6.解析:选D。本题考查史料解读、分析能力。根据时间“1970年”排除A、B两项;“同共产党国家谈判分歧”说明美国改变了对中国的强烈敌意并愿意改善关系,故选D项。7.解析:选C。从材料中“中美两国同时发表的某公报”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应该是1978年《中美建交公报》。它不是促成中日邦交正常化的直接因素,排除A;中美结束了二十多年的敌对状态应该是1972年尼克松访华并发表《中美联合公报》,排除B;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是在1971年,排除D。8.解析:选D。材料形象地表明了中国在牵制美苏力量上的重要性,从美国角度来说与中国交往就牵制了苏联,影响到中苏关系的变化。9.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对中美关系的理解能力。从抗战结束至今,由于美国的干预,台湾至今没能回归祖国,故选C。10.解析:选B。从图片信息可知,新中国第二次外交高潮是在20世纪70年代初,出现此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中美关系的改善。中美关系的改善直接促进了中日建交。接着,国际上出现了一个同中国建交的热潮,许多国家纷纷同中国建立外交关系。故选B。11.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材料信息的分析理解能力。据材料信息分析,体现了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选C。A、B、D三项不符合题干信息。12.解析:选B。本题考查中国的多边外交及世界形势。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是在两极格局解体后,而中国的多边外交逐渐活跃起来是在20世纪70年代末以后,故排除③。13.解析:第(1)问,仔细阅读两则材料,抓住“印度”“和平共处”等关键词,不难判断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其具体内容据教材知识回答即可。第(2)问,根据材料2“则社会制度不同的国家和平共处就有了保证”,它解决的是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相处问题,针对的是当时的“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第(3)问,材料3中“在我们之间有无求同的基础呢?有的”可见是“求同存异”方针,这是1955年周恩来在万隆会议上提出来的。第(4)问,材料2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与材料3的“求同存异”不矛盾,因为前者是后者的基础,后者是前者的灵活运用。答案:(1)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2)解决不同社会制度国家的和平共处问题。殖民主义、霸权主义。(3)周恩来。1955年。万隆。亚非会议。“求同存异”方针。(4)不矛盾。因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解决国与国之间问题的基本准则,是“求同存异”方针的基础。“求同存异”是具体灵活地贯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4.解析:第(1)问考查鸦片战争前的中英关系,注意题干中的“辩证分析”,从两方面分析其通商要求和土地要求。清政府拒绝的理由也可从思想的自大、物产的丰饶、维护主权的需要等方面分析。产生的影响从维护了主权、闭关自守及其恶果等方面分析。第(2)问的理由和条件从历史上香港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和现在中国综合国力的强大分析;问题中的不可谈自然是主权,可以谈的则是材料中的“解决香港问题的方式和办法”。第(3)问把握美国的霸权主义政策以及美国国家利益的所在即可。“国际关系中心问题及其解决的原则”则把握主权与非主权之分即可。答案:(1)要求:一部分属于希望改善贸易关系的正常要求,如在北京设立商馆;一部分则具有殖民主义侵略性,如割让舟山附近岛屿。理由:维护国家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中国物产丰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