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高考语文复习考点08名著阅读之《论语》(解析版)_第1页
2022年高考语文复习考点08名著阅读之《论语》(解析版)_第2页
2022年高考语文复习考点08名著阅读之《论语》(解析版)_第3页
2022年高考语文复习考点08名著阅读之《论语》(解析版)_第4页
2022年高考语文复习考点08名著阅读之《论语》(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备战2022年高考语文考点微专题

考点08名著阅读之论语

【命题趋势】

2020年天津卷单独考核名著阅读,从《三国演义》《论语》和《红楼梦》中任选一部命制相关试题,住

要集中在小说的情节、人物以及《论语》的思想等,考前要对着三部书认真的梳理。

【真题再现】

(2021年高考天津卷】校文学社拟从《论语》《三国演义》《红楼梦》中选取一个场景拍摄视频短剧。假如

你是导演,会选取哪部书中的哪个经典场景?请说明理由。要求100字左右。

【答案】场景:林黛玉进贾府

原因:黛玉进贾府,是一部宏篇巨制红楼梦的开端,随着黛玉的进入,贾府的背景,人物一一陈现在我们

面前;这也是黛玉下凡还泪,其美丽的悲剧一生之开端;通过对黛玉进府过程的描写,贾府繁紊礼节,奢

侈排场的弊端一览无余。同时也是黛玉与宝玉的第一次相会。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人物形象、情节等的整体把握能力。

作为导演,从三部经典作品中选取哪个场景拍摄,要看对这部作品的整体把握能力,如果没有对作品的全

面把握和深层理解,是选不好这个场景的。换句话说,这个场景要么能够体现人物的典型性格,展现人物

的精神品质,要么在整部作品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对主题起到揭示作用,或对情节的展现或转折起到关键

性的作用。选《论语》,可以选择《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这个场景,这个场景一是能够展现孔

子循循善诱的教学风格,二是能够通过曾点的理想看出孔子的政治理想。比如选择《红楼梦》,可以选择“黛

玉葬花”这个场景,因为它将黛玉的性格,她的心思还有独有的诗人气质表现出来,更展现了黛玉精神的

洁净,也暗示着宝黛爱情的悲剧结局以及贾府的悲剧结局。比如选择《三国演义》,可以选“火烧赤壁”,

这一场景既体现出诸葛亮和周瑜的才华,也标志着孙刘联盟正式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趋于稳定。

【考点详解】

《论语》思想概括

一、为政以德

正确理解孔子“为政以德”的思想。孔子认为,战争、刑名等途径无法解决社会问题,拯救道德人心

才是解决社会问题人根本。

孔子提出了“均无贫”的思想,这与农民起义的口号“均贫富”有本质的区别。孔子的“均无贫”是

站在统治者即“富”的立场上提出的调和阶级矛盾的主张;而“均贫富”则是站在穷人即“贫”的立场上

提出的重新分配社会财富的纲领,它的实际含义在劫富济贫。

二、克己复礼

明白“仁”与“礼”的关系。孔子认为“礼”不只是钟鼓玉帛等外在的形式,还有决定、支配这些形

式的内核,这内核就是“仁''礼”是“仁”的目的和外在表现;孔子用“孝悌”把“仁"和''礼"统一

起来。孔子的“礼”就是建立在“仁”的基础上礼,不但讲制度、讲规范,还要讲带着仁爱之心去执行这

些规范;孔子的“仁”是在“礼”指导下的仁,是以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和等级制度为前提和目的的

仁爱,不是无差别的兼爱、博爱。

三、知其不可而为之

“知其不可而为之”反映了追求理想的执着精神和牺牲精神(献身精神)。但对这种精神要具体分析。

首先,行为的目的是什么,是逆潮流而动,还是为了正义事业和崇高理想。为了正义事业的“知其不可而

为之”的精神,在精神境界上达到常人罕至的高度,其理想主义的光芒照耀着人类精神的大道,对群众的

动员作用和榜样作用也不可低估。其次,从斗争策略来说,要重视保存和积蓄力量,不应做无谓的牺牲。

但同时我们要认识到,孔子的周游用世,循礼卫道,是一种替天行道的社会责任感,是建功立业、名

垂青史的人生追求,是从政的强烈自信,是道德勇气,是担当情怀,具有积极意义,成为后世许多知识分

子的楷模。

四、仁者爱人

1、认清孔子的“仁爱”与墨子的“兼爱”的区别

通过儒、墨比较,更为深入地认识孔子的仁爱观:孔子的仁爱是以尊尊亲亲为基础的有差等的爱,墨

子的兼爱是取消等级差别的普遍之爱,这就破坏了严格区分上下尊卑的宗法等级制度,所以孟子说墨子的

兼爱是无父。

2、正确理解孔子对管仲的评价

孔子主张志士仁人应杀身成仁,而管仲在失败后不能为公子纠死难,又做了原来政敌齐桓公的相。管

仲看似违背了仁道。但孔子却明确地肯定了管仲的仁,原因是管仲辅佐齐桓公用和平手段维护华夏的统一,

使人民免遭异族的奴役。这说明,孔子的仁的高标准是看一个人对社会的贡献,看他能否维护王权,安定

百姓,而不是只讲求小谅小信。孔子肯定管仲的大节大信,忽略他的小节小信,说明孔子在仁的认知上能

知权达变。孔子否认管仲知礼而肯定管仲为仁,也表明他的仁和礼之间存在矛盾之处。

五、君子之风

儒家的道德学说,可称为内在价值论或道德至上论。孔子主张“义以为上”,即以道德为最高价值。儒

家的价值观以重义崇德为特色,但重义崇德并不意味着一定要轻利贱力。

六、周而不比

与人为善一一友好交往“诚”与“信”一一诚实交往

“和而不同”一一“适中”交往

七、诲人不倦

了解孔子有教无类、启发诱导、因材施教的教育原则、方法及思想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了解孔子“述

而不作”的主张。

八、高山仰止

感悟孔子的人格之美以及感人的师生关系,探究《论语》中叠句形式与《论语》语体特点的关系。

孔子的品格的动人处在于他的和蔼温逊,从他对弟子说话的语气腔调就可以看出。同时他不是永远温

和高雅的,他嫉恶如仇,有时会当着人面说出很刻薄的话。孔子具有深厚的情感,敏锐的感性,高度的优

美。叠句多为感叹句和祈使句,这类句子的重叠使用可进一步强化语气和感情色彩。就像诗歌的重章叠句,

有一唱三叹之效。

九、沂水春风礼乐治国

《沂水春风》记述的是孔子和学生们关于立志的谈话。孔子问志,四学生答志。从表面上看,四人答

案各不相同,可实质上都是以“礼治”为中心,为目的。

孔子政治上主张“礼治”,即以礼治理国家。礼治,是儒家的最高理想。孔先生的“礼志”既有其保守

的一面,如主张恢复西周的礼乐制度;也有其革新的一面,如主张“道之以德,齐之以礼”、“举贤才”等。

因此,我们在欣赏孔子的“礼”时,既不能不加分析的全盘继承,也不可不加分析的全盘否定。正如鲁迅

先生所言——取其精华,弃其糟粕。

十、中庸之道

1、中庸之道:“去其两端,取其中而用之。”顾名思义,“中庸”就是不偏不斜、不左不右、不走极端,

宽容包纳,和而不同,但它不同于无原则的调和,而是在一定原则下寻求矛盾各方的协调和谐,它和折中

主义截然不同,在孔子看来,它是一种至高无尚的美德。

2、和而不同

“和”与“同”,在汉语中可以是同义词,但在这里是有区别的。事物通过变革达到实质上的统一或调

谐状态,叫做“和”;掩盖或否定事物的矛盾,只求表面上的整齐一致,谓之“同”。孔子鄙视那种善恶

不分、含糊苟且、两头讨好,见人说人话,见鬼说鬼话,“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孟子.尽心章句下》)

的折衷主义者,中庸之道反对折衷主义者的“同而不和”,赞成“和而不同”。

2002年10月24日中国国家主席江泽民在美国布什总统图书馆发表演讲阐述了“和而不同”的思想。

他指出两千多年前中国先秦思想家孔子就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和谐而又不千篇一律,不同而

又不相互冲突。和谐以共生共长,不同以相辅相成。和而不同是社会事物和社会关系发展的一条重要规律,

也是人们处世行事应该遵循的准则,是人类各种文明协调发展的真谛。

十一、孔子的教育思想及影响

“因材施教”是孔子的教育思想。

孔子在历史上首先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在教学上,提倡师生之间相互切磋,达到“教学相长”的

效果。一部《论语》,实际上就是记载他们师生之间互相问对、讨论的情况。

关于教育的作用,按“克己复礼为仁”说法,培养具有弘道和行道志向的,德才兼备的君子或者志士,

这是孔子对“人才”评价的重要指标。

孔子认为,一个教师必须掌握学生在学习上常犯的四种心理表现:广泛而不精,知识面过窄,把学习

看得太容易,有畏难情绪,教师只有了解学生心理特点,才能给予帮助和补救。

孔子提出教学过程应划分为学、思、习、行四个阶段。前两个阶段是学习知识的过程,后两个阶段则

是知识外化的过程,他要求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践,要“躬行践履”。“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

明辨之、笃行之”这是更完美的体现。

【对点训练】

1.根据文段内容,完成填空。

孔子是春秋末期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他的教育思想对后世影响深远。孔子兴办私学、广收门徒,

对任何人都给予教育,不分高低贵贱,提出①的教育思想。他针对学生的能力、性格、志趣等具体

情况,施行不同的教育,例如②(弟子名)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仲弓问仁,子

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就是③__________的教育思想。孔子还非常注重从“德”“才”两方面培

养学生,主张“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在具体学法上,孔子的主张也颇具深意,例如“④⑤"

《论语•为政篇》)就强调在认真读书的基础上要独立思考,“学”与“思”缺一不可。

【答案】有教无类颜渊(颜回)因材施教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主旨或观点的整体把握能力。

第一空,根据“对任何人都给予教育,不分高低贵贱”可见,强调的是教育不分类别,是“有教无类”。

第二空,根据后文“克己复礼为仁”,可回忆起《论语》中的记录,颜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

故填“颜渊”。

第三空,根据上文孔子面对不同弟子问的相同问题,却采取了不同的回答,反映的是“因材施教”的教育

思想。

第四五空,根据“在认真读书的基础上要独立思考"“‘学‘与‘思‘缺一不可”可推测出是“学而不思

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2阅读下面《论语》的文字,回答问题。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

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论语•颜渊》

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仁在其中矣。《论语•子张》

(1)“仁”是《论语》的主要思想,请结合上面的语句,分条概括“仁”的特点。

(2)学校将举办“读《论语》,谈交友”的读书交流会,拟向参会者赠送纪念书签。请写一则赠言,用以

印制书签。要求:紧扣主题,结合《论语》中的相关名言,不超过80字。

【答案】(1)孝顺父母,顺从兄长;克制自己而言行符合礼的规范;博览群书广泛学习,坚定志向,恳切

提问。(2)读论语辨损益悟先贤睿智,借慧眼识真伪觅交友良方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主旨或观点的整体把握能力以及语言综合运用的能力。

(1)第一句的意思是: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

顺从兄长,这就是仁的根本啊!由此提炼出“仁”的特点:孝顺父母,顺从兄长。

第二句的意思是:克制自己,一切都照着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一旦这样做了,天下的一切就都归于

仁了。由此提炼出“仁”的特点:克制自己而言行符合礼的规范。

第三句的意思是:博览群书并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思考当前的事,仁德就

在其中了。由此提炼出“仁”的特点:博览群书广泛学习,坚定志向,恳切提问。

(2)本题所写赠言内容上要紧扣活动主题,能够体现《论语》的特点、内容和文化地位,同时还耍体现出

“读《论语》”和“交友”之间的关系;形式上语言要简明得体,庄重,有文采,还要注意字数限制。考

生答案符合上述要求即可。

参考译文:

君子专心致力于根本的事务,根本建立了,治国做人的原则也就有了。孝顺父母、顺从兄长,这就是

仁的根本啊!

克制自己,一切都照着礼的要求去做,这就是仁。一旦这样做了,天下的一切就都归于仁了。

博览群书并广泛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多思考当前的事,仁德就在其中了。

3.《论语》对后人的思想有深刻的影响。《里仁篇》中有:“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欧阳

修的《朋党论》中有与之意思相仿的话:“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

之理也。”请分析它们表达的思想,不超过90字。

【答案】小人追求个人利益,而君子亦会追求个人利益,但会先考虑所得是否合于义,以义为原则来规范

自己的行为。君子交友与小人交友的本质区别在于时义与利有不同的价值取向。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思想的把握能力。

“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君子,指有道德者;小人,指常人、一般人。喻:明白、懂得。全句意为:

君子懂得的是道义,小人懂得的是私利。“喻于义”和“喻于利”是君子和小人的分界线。“君子喻于义”

的“义”,是公道、正义、大众之利。“小人喻于利”的“利”,是私欲、私利。

“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意思是,君子与君子交往的基础

是共同的道义,小人与小人交往则是因为利益。

结合两句话的意思,我们可以看到它们对君子与小人的界定,它们表达的共同思想是对道义的追求,对私

利的鄙弃。

4.《论语》主要以语录或对话形式记录孔子的言行,内容涉及社会政治、伦理道德、教育等多方面,请联

系全书,选取一个特定的角度,结合你选定的语录,并对语录所体现的思想加以简要分析。(80字左右)

【答案】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这句话表现出孔子自觉修身、虚心好学的精神。这是修养、提高自己的最好途径,这种精神和态度,永远

值得我们学习。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主旨或观点的分析评价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结合《论语》所学,选定一个语录,结合语录的内容和思想作出分析和评价即可。

如: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句话包含了两个方面:一方

面,见人之善就学;另一方面,见人之不善就引以为戒,反省自己。这样,无论同行的人善与不善,都可

以为师。这是一一种自觉修身的态度,随时注意学习他人的长处,随时以他人缺点引以为戒,待人宽而责

己严,值得我们学习。

5.结合《论语》中关于“君子”的论述,说说“君子”具备怎样的特点?(三个特点即可)

【答案】(1)仁德而又智慧勇敢;(2)有理想有责任感;(3)行重于言。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为经典名著基本内容、主旨或观点的整体把握能力。

《论语》中对君子的描述有一百多处,里面详细描述古代人们对君子的基本要求:善良、有理想、有精神、

行重于言等。

君子是一个仁德而又智慧勇敢的人。子曰:“君子道者三,我无能焉:仁者不忧,知者,勇者不惧。”孔

子说:“君子之道有三个方面,我都未能做到:仁德的人不忧愁,聪明的人、勇敢的人不畏惧。”一个人

内心没有了“忧”“惑”“惧”,自然就减少了对外界的抱怨和指责,自然也就增强了把握未来的勇气。

君子是一个有理想有责任感的人。曰:“上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

已,不亦远乎”?说:“士不可以不弘大刚强而有毅力,因为他责大,道路远,把实现仁作为自己的责任,

难道还不重大吗?奋斗终身,死而后已,难道路程还不遥远吗?”•个人要把自己的理想定位在国家、社

会这个大家庭,不是自己的小家庭、小集体,他才能够成为一个真正的君子。

君子是一个行重于言的人。子曰:“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孔子说:“君子说话要谨慎,而行动要敏

捷。”做先于说,践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个命题,把对理想的执着体现在日常的工作当中,这

样的人才符合君子之道对当代人的要求。

简而言之,君子就是仁德智慧勇敢、有理想有责任感,并把理想付诸实施的一类人。

6.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说说你的理解及从中获得的启示。不少于100字。

子日:“贤战,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论语•雍也》)

【答案】箪食瓢饮、居陋巷,身处穷困之中,却能安与贫穷,心态乐观,这才是君子之风。君子即便身处

逆境,也会固守内心的操守,贫贱不移,不失节操。正如陶渊明宁可“过着草盛豆苗稀”的艰苦生活,也

不为五斗米折腰;正如苏东坡面对生存艰难、被贬苦闷高吟“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基本内容、主旨或观点的整体把握能力。

本题题干要求谈句子的理解和启示,因此首先要明确句子的意思是什么,该句是孔子对颜回的评价,句中

的“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好比人所处的逆境,而颜回在逆境中的表现“不改其乐”给了我们指引,

这就告诉我们,不管环境多么艰难,我们都要保持乐观的心态,坚守住内心的操守,不改变自己做人的原

则。理解主旨后用准确生动鲜明的语言表述,注意字数要求。相当于议论文的主体段。

参考译文:

孔子说:“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竹篮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巷子里,别人都忍受不了这

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

7.阅读以下两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季氏富于周公,而求也为之聚敛而附益之。子曰:“非吾徒也,小子鸣鼓而攻之可也!”

季康子问政于孔子,曰:“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孔子对目:“子为政,焉用杀?子欲善而

民善矣。君于之德风,小人之德草。草上之风,必偃。”

(1)第二则“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中的“道”指的是

(2)孔子一方面强调“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的熏陶作用,一方面又号召自己的学生对冉求“鸣鼓而

攻之”,这样做是否自相矛盾?请对此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

(1)道德规范,为人处世的准则。

(2)不矛盾。孔子主张为政以德,认为当权者应当以自己的道德来教育熏陶百姓,这样百姓自然会有德有

礼。而冉有为季氏“聚敛而附益之”的做法违背了德政,道德熏陶时他已经不起作用了。孔子让弟子声讨

冉有,正是出于对德政的维护。

【分析】

(I)此题考查把握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本考点要求考生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能够从全文的角

度对有关信息材料进行辨别、筛选并提取组合,对文章的内容及重点语句进行分析理解。

“如杀无道,以就有道,何如?”意思是:“如果杀掉无道的人来成全有道的人,怎么样?”这是季康子

向孔子询问关于如何治理国家的问题。显然,这里“无道”指不遵守道德规范的人,“有道”指遵守道德

规范的人,“道”指道德规范,为人处世的准则。

(2)本题考查对文章观点的评价理解。结合题干,找准观点所在位置,准确理解其含义,并结合题干所给

观点结合自己思想进行评价。

首先,综合起来看,孔子的做法与他的一贯主张不矛盾。孔子一贯强调道德的熏陶作用,在位者的品德好

比风,在下的人的品德好比草,风吹到草上,草就必定跟着倒。季氏比周天子左右的卿士还富有,可是冉

求还为他搜刮,再增加他的财富冉有是季康了的家臣,却充当了不光彩的角色。道德熏陶对他已经不起作

用了,因而孔子让弟子声讨冉有,“鸣鼓而攻之”。这样做正是对德政的维护。

8.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颜渊喟然叹曰:“(夫子之道)仰之弥高,钻之弥坚。瞻之在前,忽焉在后。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

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既竭吾才,如有所立,卓尔。虽欲从之,末由也已。”

(1)这段文字内容主要是颜渊夸赞孔子(即文中的“夫子”)之道,其中也涉及不少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

你能从中领悟几点?

(2)结合这段话,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学习的理解。

【答案】(1)要努力钻研,这样收获就会更多;要广泛涉猎各种知识丰富自己;要加强自我约束等等。

(2)本题没有固定答案,言之成理皆可。比如学习要肯钻研,要有追赶时象,还要加强自我约束等等,这

样学习才能出好成绩。

【详解】

小题I: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筛选和理解。找到相关内容,仔细理解的基础上,抓住关键信息,仔细

概括。

他说到“钻之弥坚”,努力钻研,越钻研越觉得深。启发我们学习要多钻研,这样就会研究得越透彻,收

获越多。颜渊在这里夸赞孔子对他们的引导与启发,启发我们也要在学牛中有一个追赶的对象,要努力向

他学习,这样也能不断地取得进步。“博我以文,约我以礼”写的是用各种文献来丰富我们的知识,用礼

来约束我们的行为,启发我们学习也要广博地涉猎知识,要懂得约束自己的欲望,这样就能对学习越来越

有兴趣,想要停止学习都不可能。

小题2: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还要阐明自己的观点。要根据原文,结合自己的理解进

行作答。

解答本题,注意审清题意,围绕“对学习的理解”来作分析。首先准确把握文本的思想内涵,即文中关于

“学习”的态度,再联系现实生活分析即可。学习中我们也要追求一种钻研精神,不要迷信权威,要敢于

质疑,越钻研就会越有兴趣学习。要在学习中确立一个追赶的对象,这样能激发我们学习的斗志。要有自

我约束力,积极主动地学习,抛却杂念。

参考译文:

颜渊感叹地说:“我的老师啊,他的学问道德,抬头仰望,越望越觉得高;努力钻研,越钻研越觉得

深。看着好像在前面,忽然又像在后面了。老师善于有步骤地引导我们,用各种文献来丰富我们的知识,

用礼来约束我们的行为,我们想要停止学习都不可能。我已经用尽自己的才力,似乎有一个高高的东西立

在我的前面。虽然我想要追随上去,却找不到可循的路径。”

9.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任选一句,说说你的理解及从中获得的启示。不少于100字。

①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论语里仁》)

②子曰:“贤战,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论语•雍也》)

【答案】示例一:孔子说:“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才是好的。如果你选择居住的地方没有仁德的人,

那你怎么能获得智慧呢?"我们身处社会,一直在不断努力地追求进步。然而这个社会是个大染缸,所谓近

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不能改变环境,但是可以做出选择。就像孟母三迁的故事一样,我们需要为自己选

择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与优秀、品行良好的人在一起,学习他们好的行事作风及聪明才智,让自己变得

更加优秀。

示例二:箪食瓢饮、居陋巷,身处穷困之中,却能安于贫穷,心态乐观,这才是君子之风。君子即便身处

逆境,也会固守内心的操守,贫贱不移,不失节操。正如陶渊明宁可“过着草盛豆苗稀”的艰苦生活,也

不为五斗米折腰;正如苏东坡面对生存艰难、被贬苦闷高吟“II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名著阅读能力以及语言表达能力,具体考查学生理解句子内涵并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

解读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审清楚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阅读下面《论语》中的文字,任选一句,

说说你的理解及从中获得的启示。不少于100字”,然后从两句中选取一句,理解句子意思,并与生活实

际联系来谈启示0

如第一则,“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这句话中,孔子是说“跟有仁德的人住在一起,

才是好的。如果你选择居住的地方没有仁德的人,那你怎么能获得智慧呢”,这句话其实是强调环境、交

友对于人成长的意义。所以考生可以就这句话展开,来谈论环境以及交友对于人的影响,我们要选择好的

环境,要选择益友,跟朋友在一起相处的时候要学习他们身上的优点。

如第二则,“子曰:'贤战,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这句话是孔子对颜回的评价,意思是“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一箪饭,一瓢水,住在简陋的小屋里,

别人都忍受不了这种穷困清苦,颜回却没有改变他好学的乐趣,颜回的品质是多么高尚啊”,这句话中,

“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好比人所处的逆境,而颜回在逆境中的表现给了我们指引,“不改其乐”,

这就告诉我们,无论多么艰难的环境,我们都要守住自己内心的操守,不改变自己做人的原则。考生围绕

这些来拟写即可。

10.阅读下面《论语》中的两句话,然后回答问题。

(1)子日:“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为政》

(2)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

《论语•子路》

根据(1)(2)的文字我们可以看出孔子基本治学精神是什么?请你结合自己学习体验谈谈你对这种治学精

神的理解。

【答案】实事求是的精神(知道就是知道,知道几分就是几分,不知道就是不知道,不妄说)联系实际(言

之有理即可)

【解析】

【详解】

本题考查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并提出自己见解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认真阅读文句,在理解文句

大意的基础上,理解作者在文中所表现的观点、态度,能进行正确的分析归纳,对应题干要求简要作答。(1)

句意思是,孔子说:“由,我教给你怎样做的话,你明白了吗?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

就是智慧啊!”这里孔子说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2)句意思是,

君子对于自己所不知道的事,一般存疑,不会发表意见。提到的治学精神是“于其所不知,盖阙如"。这

两句话告诉我们,对于文化知识和其他社会知识,人们应当虚心学习,尽可能多地加以掌握,但人的知识

再丰富,总有不懂的问题,那么,就应当有实事求是的态度,知道就是知道,知道几分就是几分,不知道

就是不知道,不妄说。只有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模拟提升】

1.李景林教授曾经说过:“对于经典文学,'阅读'这两个字,用‘传习’比较好。'阅读'有注重知识

的倾向,'传习'经典的目标,主要在于修养身心,要把获得知识与修养身心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不能

只是把经典当作知识性的文本来看。”文学名著犹如饕餐盛宴,给予我们不仅仅是知识,更有心灵的滋养,

人生的体验,文化的自信……

要求:请你从《论语》《红楼梦》《三国演义》三本书中任选一本,结合作品具体内容,谈谈你的传习体验

与收获。要求字数100字左右。

【答案】示例:《论语》中“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大意是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只要担心

自己不J'解别人。这段话是孔子传授给我们的为人处世之道,在处世上要有人不知而不愠的精神,能够在

寂寞中做成应该做的事业,完成应该具有的仁德修养。经典给我们智慧。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的价值、意义的感悟和评价能力。

首先从《论语》《红楼梦》《三国演义》三本书中确定一本,选《红楼梦》《三国演义》要结合结合作品的具

体情节,选《论语》要结合其中的名句,写作的落脚点在谈自己阅读这部经典的体验,如心灵的滋养,人

生的体验,文化的自信等等。如《三国演义》中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给我们的影响;《红

楼梦》中宝钗、王熙凤等人的为人处世给我们的启示;《论语》中某个名言对我们修养身心的指导等。

2.戴建业在他的书序里写道一一西方有位人文学者半是调侃半是无奈地说:“所谓经典,就是人人重视而

又人人不读的名著。”多数人将“古典”或“经典”与黄袍马褂之类的衣物和孔乙己之类的人物联系在一

起,将它(他)们一并视为“落后”或“迂腐”的象征。……但它可能使你的目光更为深远,使你的感情

日益丰富,使你的举止更加高雅,使你的谈吐更为脱俗,当然也会使你笔下的语言更为优美……

请根据上面这段文字给你的启示,任选《红楼梦》《三国演义》《论语》中的一本,结合小说情节或《论语》

名句,写一段抒情性文字,抒写经典带给你的美好感受。要求:感情真切,富有文采,100字左右。

【答案】吾每就《论语》捧读执卷之时,不免心生欢喜,亦如沐春风。其言正中肯繁,颇有使人醍醐灌顶

之金玉良言——有“君子不器”便觉为人不可囿于一技之长,“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便懂仁者

其言也切,“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之言如春风能使万物棣通,能使人就有道而正焉。读毕皆能思绪万

千喷涌,既有疾步趋学之意,又有修身齐心之欲,心情亦如冰破泉流,万物生长,翕翕然畅美而不可言。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名著阅读的能力。

题干要求任选《红楼梦》《三国演义》《论语》中的一本,写阅读名著的美好感受,要求有抒情性和文采。

可以先总体表达阅读的快乐感受,再结合名著中具体内容表述带给自己的收获,最后总结,进一步抒发喜

爱之情。

比如读《红楼梦》可以让人如醉如痴,心性空灵,诗情画意等,再结合某几个才女的诗句或经历,谈具体

感受,黛玉的灵动脱俗,宝钗的温婉大方,王熙凤的八面玲珑……《秋窗风雨夕》的文采,《临江仙》的野

心,《聪明累》的悲凉……最后可以简单谈给自己的人生启迪。成文时注意语言的文采。

3.每年的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世界读书日的主旨宣言为:”希望散居在全球各地的人们,无论你是年

老还是年轻,无论你是贫穷还是富有,无论你是患病还是健康,都能享受阅读带来的乐趣……”请结合小

说情节(《红楼梦》《三国演义》)或《论语》名句,谈谈你的阅读乐趣,要求100字左右。

【答案】示例:读《三国演义》,你能感受到权术谋略的精彩,品味到征战沙场的豪勇,见证那桃园结义的

真情……更让人感喟的是,这些英雄人物创造出如此辉煌的丰功伟绩的背后,是一颗坚持自己的理想、有

着崇高的志向的火热的心。这每每激励着我奋勇向前,不甘人后。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内容、情节、人物形象、观点态度的整体把握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要求结合名著情节或名句,来谈谈阅读的乐趣。《红楼梦》中,可以感受到古代人物生活的趣味、园林的雅

致,当然也有精彩的人物,丰富的人情世故;《三国演义》中,英雄人物的忠诚勇毅,战场的金戈铁马,情

节的跌宕起伏,均能扣住人心;《论语》里发人深省的名句,比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温故而

知新,可以为师矣”“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等名句能让人从学习、人生、理想等角度获得种种启

示。学生可选择自己熟悉的内容阐述,注意字数要求。注意语言要简洁流畅、观点鲜明、中心突出,字数

限定为100字左右

4.人格魅力是指一个人在性格、气质、能力、道德等方面,所具有的最能吸引人的力量。我们在古代文化

经典中就能看到很多具有人格魅力的形象。请从《论语》《三国演义》《红楼梦》等经典著作中任选一个人

物,就其人格魅力来具体谈谈。要求100字左右。

【答案】示例(一):林黛玉看似柔弱,其实内心非常强大。具备真、善、美的品质,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和

独立思考能力,说话一针见血,从不掩盖自己的想法,不为了他人改变自己.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香断

有谁怜,林黛玉的一生虽然短暂,但是却活出了独立女性的精彩和风范。

示例(二):诸葛亮不仅仅是中华民族的智慧的代表,更重要的他是千百年来士大夫知识分子的人格之神。

在中国历史上,德才兼备的人不少,但像他那样集智慧与人格于一身,可谓绝无仅有。他所张扬、实践的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忘我精神,为历代所推崇备致。诸葛亮的人格、节操、风范,概括起来有如下

四个方面:淡泊明志,宁静致远;尽瘁国事,忠心辅政;任人唯贤,清正廉明;坚韧一心,竭尽人谋。

【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经典名著人物形象的整体把握能力。

解答此题需要考生熟悉作品内容了解人物形象,进而结合情节、言行等归纳性格特征。三部经典作品从人

格魅力而言供选人物形象非常多,比如,《论语》里的孔子、颜回;《三国演义》里的关羽、刘备;《红楼梦》

里的贾宝玉、探春等等。

比如孔子的人格魅力:勤奋好学,他开馆授徒,奔走列国,整理古籍,为自己的文化理想和政治理想奋斗

了一生。孔子的性格总体上可概括为“温良恭俭让”,即温顺、善良、恭敬、俭朴、谦让。他自己也是一

个很善良的人,富有同情心,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宽厚。学而不倦使孔子精通五经、娴熟六艺,勤奋不

倦的学习是贯穿孔子一生的主题。正是通过刻苦的学习,孔子才掌握了渊博的知识,并授徒讲学。孔子一

生积极用事,胸怀大志。政治上不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