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创新大一轮人教版讲义第七单元资本主义世界的形成与发展第19讲_第1页
高考历史创新大一轮人教版讲义第七单元资本主义世界的形成与发展第19讲_第2页
高考历史创新大一轮人教版讲义第七单元资本主义世界的形成与发展第19讲_第3页
高考历史创新大一轮人教版讲义第七单元资本主义世界的形成与发展第19讲_第4页
高考历史创新大一轮人教版讲义第七单元资本主义世界的形成与发展第19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9讲新航路开辟与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考试说明考查角度新航路的开辟1.(2017·课标全国Ⅱ,33)佛罗伦萨工商业的发展2.(2016·课标全国Ⅱ,40)近代国际人口迁移的趋势3.(2015·课标全国Ⅱ,32)新航路开辟后的世界贸易4.(2014·课标全国Ⅱ,41)世界近代史教材目录对比荷兰、英国等国的殖民扩张(2017·课标全国Ⅲ,40)荷兰侵占台湾的背景和目的考点一新航路开辟教材补充『史论观点』新航路的开辟如果全球化把欧洲人迈入大洋当作开始的话,那么走在前列的首先是伊比利亚半岛国家。他们以高效的行政机器组织远航,怀揣着传播上帝福音和寻找黄金的期盼揭开了不同种族、不同文明的大碰撞,充满“内在功力”的帆船运载着奴隶、黄金、香料,也洒播着诸如“地球是圆的”等进步光芒。——巴勒克拉夫《处于变动世界中的历史》考点二殖民扩张与世界市场的拓展教材补充『史论观点』对殖民扩张的评价殖民主义……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上对外围地区和半外围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既打断了这些国家和地区的社会发展进程,对它们的财富进行了肆意的剥削和掠夺,又在客观上具有社会改造作用,在这些国家和地区“为西方式的社会奠定物质基础”。——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巧学妙用]【图解历史】新航路开辟的条件【图解历史】新航路的开辟【构图解史】“价格革命”【漫画解史】商业革命★新航路开辟后,各洲间的联系加强,商品在世界范围内流通。【图示记忆】奴隶贸易【形象记忆】新航路开辟的影响【知识拓展】世界市场形成的途径殖民扩张与掠夺是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的主要途径,但不是唯一途径。国际贸易的发展、新式交通工具的出现、人口的流动与种族的融合、资本的流通、各种文化的交流碰撞等也是世界市场形成的途径。[自主学习答案]考点一①资本主义萌芽②《马可·波罗行纪》③奥斯曼土耳其④美洲新大陆⑤环球航行⑥大西洋⑦“价格革命”⑧封建制度⑨西欧考点二①西班牙②“海上马车夫”③商业殖民帝国④资本主义工商业⑤“无敌舰队”⑥东印度公司⑦《航海条例》⑧新阿姆斯特丹⑨世界殖民霸权⑩“日不落”⑪殖民掠夺⑫黑奴贸易⑬资本原始积累考法1史料主旨类——新航路开辟的原因及影响【考题1】(2017·课标全国Ⅱ,33)13世纪后半期,佛罗伦萨市政府决定扩建一座小而简陋的教堂,并专门发布公告称,教堂要与“佛罗伦萨的众多市民的意志结合而成的高贵的心灵相一致”。这反映出,当时佛罗伦萨()A.工商业阶层成长壮大B.人文主义广泛传播C.教会权威进一步提升D.新教理论初步形成答案A『方法突破』★明立意从意大利商品经济发展影响角度考查时空观念、唯物史观和历史解释。★抓关键“教堂要与佛罗伦萨的众多市民的意志结合”反映了市民的要求,而市民力量的壮大取决于城市工商业经济的发展。★清误区本题属于史料主旨型选择题,难度适中。对新教产生的时间记忆不准确,新教产生于16世纪欧洲宗教改革运动,时间上与材料13世纪后半期明显不符。『史论链接』新航路开辟的推动因素(1)经济根源:15世纪前后,西欧国家商品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2)社会根源:《马可·波罗行纪》在欧洲掀起了一股到东方的“寻金热”。(3)商业危机: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控制了西欧各国通过地中海到东方去的传统商路。(4)国家因素:葡萄牙和西班牙统治者支持海外探险活动,希望获得海外财富,以加强在欧洲的地位。(5)精神动力:教会鼓励人们去遥远的东方传播天主教,文艺复兴的影响,人文主义鼓励人们大胆追求财富,实现个人价值。(6)客观条件:西欧生产力的发展,航海技术、造船技术的进步。考法2史料主旨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拓展【考题2】(2015·课标全国Ⅱ,32)17世纪60年代,茶叶在英国只是上流社会的消费品;到18世纪末,茶叶已成为普通民众的日常消费品。这反映了当时的英国()A.等级观念明显淡化B.崇尚东方的生活方式C.贫富差距日益缩小D.扩大了与东方的贸易答案D『方法突破』★明立意从英国殖民扩张的影响角度考查时空观念和历史解释。★抓关键抓住一个变化:茶叶由“上流社会消费品”变为“普通民众日常消费品”。实质反映的是对东方茶叶贸易量的大幅增加。★清误区本题属于史料主旨型选择题,难度较大。考生易夸大东方生活方式对西方社会的影响,中英两国文化差异较大,对东方生活方式虽有向往但不会成为英国社会的普遍认识。『史论链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拓展的主要途径(1)殖民扩张:新航路开辟的同时,葡萄牙和西班牙开始抢占殖民地,进行殖民扩张。荷兰、英国、法国等西欧国家纷纷加入殖民争夺的行列。(2)商品贸易:西方殖民者在建立殖民地的同时,与世界各地建立了直接的贸易联系。(3)黑奴贸易:西班牙殖民者在美洲抢夺大量财富的同时,还掳掠大量非洲黑人将其卖到美洲为奴,这就是臭名昭著的黑奴贸易。考法3史料主题类——西欧早期殖民扩张的特点及影响史料一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于1602年3月20日,是第一个可以自组佣兵、发行货币,也是第一个股份,并被获准与其他国家订立正式条约,并对该地实行殖民与统治的权力。荷兰政府给予公司在亚洲进行殖民活动21年期限的垄断权,这是世界上第一家跨国公司也是第一个发行股票的公司,这也是世界上第一个特大公司,政府持有股份,有为战争支持薪水,与外国签订条约,铸造货币,建立殖民地等权利,在近200年的时间里,在世界贸易中有重要影响力,每年给政府分红18%,直到1800年公司正式解散。——《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四百年遥想》史料二中国白银流通量在16世纪至1820年左右持续增长。16~17世纪的白银普及适逢东亚海域的海运(商业及海盗)大发展,也正值市镇和城市活动勃兴。某些手工技艺(特别是织布、瓷器和印刷)臻于完善,这使得中国经过17世纪的衰退之后,能稳当实现自己作为奢侈品出口大国的使命。正是在经济发展、城市振兴的背景下近代欧洲的首批冒险者到东亚海域上来了:首先是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随后从17世纪初起还来了荷兰人。这一现象对东亚原无太大影响,但此现象也已预示未来的光景。中国获得欧洲和美洲的第一批物品:效率更大的火器、甘薯、花生、烟草、玉米,借墨西哥大帆船自马尼拉运到远东的银锭。除此之外,还有在精神生活方面显示的并于17世纪确定下来的新方向,其次是,自1600年左右起与欧洲科学、技术、宗教的初期接触。人们或许会认为,这可以说得上是中国和东亚近代时期的开端。——[法]谢和耐《中国社会史》『读史用史』(1)史料一论述了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发展历程及基本职能。根据史料一,归纳荷兰东印度公司的性质及拥有的基本权力。(10分)提示性质:具有国家职能、向东方进行殖民掠夺和垄断东方贸易的商业公司。权力:自组佣兵、发行货币和股票、与外国签订条约,亚洲殖民的垄断权。(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16~17世纪中国和西欧之间的贸易对各自产生的影响。(15分)提示影响:对中国:改变了农作物结构,提高了粮食产量,刺激了人口增长;白银流通推动了手工业、商品经济繁荣;西方文化传入中国,出现西学东渐潮流;推动了中国社会向近代社会演进。对欧洲:丰富了欧洲的物质文化生活;加速了商业革命的进程,推动欧洲社会出现重大变革;推动了以西欧为中心的世界市场的拓展。『方法突破』根据史料一中“自组佣兵、发行货币”“与外国签订条约”可以看出其具有国家职能,但本质上是一个拥有贸易垄断权的“股份”。回答第二问的影响,应从政治、经济、文化直至社会转型等角度进行归纳概括。『史论链接』西欧早期殖民扩张的特点及多重影响(1)特点:以掠夺财富为主要目的,以海外贸易、海盗式掠夺、欺诈性贸易和贩卖黑人奴隶为主要方式,是一种公开的、野蛮的强盗行径;殖民国家以西、葡、荷、英、法等西欧国家为主,主要占据非洲、美洲等地区。(2)影响①对世界市场:殖民扩张和掠夺是资本主义列强建立世界市场的主要途径,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得到拓展,越来越多的国家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促进了世界的一体化。②对殖民国家:从殖民地掠夺了大量的财富,转化为资本,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③对殖民地:殖民主义是灾难和祸害,造成了亚、非、拉美地区的落后;殖民扩张客观上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有利于殖民地的发展进步。④对国际关系:由于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必然引起殖民争霸战争。考法4开放探究类——新航路开辟与古代丝绸之路的比较史料『读史用史』图1反映了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图2反映了新航路开辟后世界贸易的发展。比较图1、图2,提取两项有关全球范围内海上商贸之路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12分)提示示例一信息:从区域性的海上航线延伸为全球性的海上航线。说明:古代海上商贸之路基本上集中在亚非地区;新航路开辟后,海上商贸之路延伸为全球性的交通网络。示例二信息:从以中国为主导到以欧洲为主导。说明:明中叶以前,中国国力强大,一直掌握着海上商贸之路的主导权;随着新航路的开辟,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市场逐渐形成,西欧各国逐渐掌握了海上商贸之路的主导权。示例三信息:从和平之路逐渐演变为扩张掠夺之路。说明: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以来,促进了中国与亚非国家的经济文化交流,一直是友好交往的和平之路;新航路开辟以来,伴随着欧洲人的是劫掠、征服、殖民。『方法突破』☆某重点中学考生答题示例本题属于地图信息提取类,历史地图一般为中外古今历史信息的对比,涉及社会转型的较多。(1)看文字(标题):古代海上丝绸之路;新航路开辟。(2)看时间:古代中国;新航路开辟为15世纪末16世纪初。(3)调动知识:中国仍然为农业文明,欧洲为工业文明,对近代化影响不同。考生在说明信息结束时,没有从社会转型给予评价、升华。(4)提取信息:从线路上看,从贸易中心来看,从性质上看,从交换产品上看,从贸易性质上看等。『史论链接』古代丝绸之路与新航路的比较(1)相同点①都是沟通东西方的商路;②都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联系;③都丰富了双方的物质文化生活——宗教;④都涉及海上交通;⑤交往范围都包括欧亚非三大洲。(2)不同点①时代:前者开通是在古代,后者是由封建向近代过渡时期;②根源:前者是自然经济的发展,后者是商品经济大发展;③直接:张骞出使西域,后者是商业危机促使开辟;④路径:前者海陆兼有,后者海路;⑤范围:前者欧亚非三大洲,太平洋和印度洋,后者增加美洲和大西洋;⑥交往方式:前者和平友好往来,后者血腥暴力侵略掠夺;⑦交流内容:前者土特产品,科技发明(如造纸等),后者金银、劳动力、廉价商品原料等;⑧结果:前者是双方受益,后者对西欧来说促进了资本的原始积累,对亚非拉来说意味着贫穷和灾难;⑨世界意义:前者虽有交往但有限,后者则打破了相对隔绝的状态,使世界成为一个整体,世界市场开始逐步形成。(时间:45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2018·内蒙古包头模拟)15~16世纪,西欧专制国家可以调动社会上一切力量——经济活力、技术进步、新教徒进取精神等等,把它们汇合成一个整体引向海外。这说明西欧专制制度()A.在早期发展中推动了社会进步B.为新航路开辟提供了强有力后盾C.支持了工业革命后的殖民扩张D.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政治前提解析开辟新航路所必需的经济条件、技术条件以及精神动力,这些都离不开专制政府的大力扶植,故选B。题干材料说明专制国家在推动西欧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海外扩张中积极影响,而并不是所谓的社会进步,A项错误;西欧的工业革命开始于18世纪中后期,C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涉及“政治前提”相关信息,D项错误。答案B2.(2017·广东汕头三模)15世纪中叶,在与东方的贸易中,欧洲的金银源源不断向外流出,“黄金问题”变为欧洲经济上的严重危机。由此带来的直接影响是()A.有利于欧洲资本原始积累B.引发了欧洲的价格革命C.刺激了欧洲开辟新航路D.欧洲中心地位逐步确立解析欧洲的金银源源不断向外流出,不利于欧洲资本原始积累,故A项错误;欧洲的价格革命出现在16世纪,故B项错误;根据题干信息可知这一时期欧洲出现了“寻金热”,为了寻找到更多的黄金,“寻金热”的出现刺激了欧洲开辟新航路,到东方去寻找黄金,故C项正确;欧洲中心地位的确立是在工业革命之后,故D项错误。答案C3.(2018·陕西榆林调研)16世纪中期,英国大部分的呢绒、德国的金属制品和织物、德法两国的酒、西班牙的羊毛、葡萄牙和意大利来自东方的香料以及波罗的海地区的小麦,都运到尼德兰(荷兰)的安特卫普(港口城市)成交。这反映出()A.西欧国家商业繁荣B.新航路开辟推高了欧洲的物价C.荷兰贸易出现顺差D.世界贸易中心移至大西洋东岸解析从题干信息中可知,材料只是说这些国家的商品集中到尼德兰(荷兰)的安特卫普(港口城市),根据时间16世纪中期,可知新航路开辟后欧洲贸易中心从地中海沿岸转移到了大西洋沿岸,西欧国家商业繁荣不合题意,故A项错误;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出现“价格革命”,但不合题意,故B项错误;材料说这些商品都运到尼德兰(荷兰)的安特卫普(港口城市)成交,没有涉及荷兰贸易出现顺差的信息,故C项错误;世界贸易中心移至大西洋东岸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答案D4.(2018·山东烟台联考)史学家黄邦和说:“没有把世界连成整体的地理大革命,就不可能出现否定旧传统的思想解放运动。”这表明“地理大革命”()A.直接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B.实现了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C.促进了欧洲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D.奠定了欧洲资产阶级政治革命的基础解析这里的“地理大革命”指的是新航路的开辟,文艺复兴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推动了新航路的开辟,故A项错误;新航路开辟后欧洲国家的殖民扩张促进了欧洲的资本原始积累,不能说实现了从农耕文明向工业文明的转变,B项错误;据材料“没有把世界连成整体的地理大革命,就不可能出现否定旧传统的思想解放运动”可以得出“地理大革命”促进了欧洲人文主义思想的传播,故C项正确;“地理大革命”奠定欧洲资产阶级政治革命的基础与题干信息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C5.(2018·广东佛山模拟)1492年,哥伦布船队经过3个月的远洋航行,于同年10月12日到达美洲。此后,达·伽马于1498年开通了到印度的新航线,麦哲伦船队于1519~1522年实现了环球航行。这说明哥伦布发现美洲()A.具有世界性历史意义B.加速了美洲的开发发展C.是一种殖民掠夺活动D.促进了欧洲经济的发展解析材料体现了哥伦布发现美洲后,带动了其他新航路的开辟,世界开始形成统一的整体,具有世界性历史意义,故选A。材料强调哥伦布发现美洲的世界性历史意义,没有涉及美洲开发问题,B项错误;材料也没有涉及殖民掠夺的问题,C项错误;材料强调哥伦布发现美洲的世界性历史意义,没有体现促进欧洲经济的发展,D项错误。答案A6.(2018·湖南邵阳调研)西班牙女王伊莎贝拉(1451—1474年)在遗嘱里写道:“我们的目标是使印第安土著皈依我们神圣的宗教,派传教士、神甫和有知识的人去教导他们,培养他们好的品德。”由此可见,西班牙殖民扩张()A.源于传播神圣的宗教B.以宗教作侵略的敲门砖C.不排除精神动力因素D.培养了虔诚的新教信徒解析结合所学知识,早期殖民扩张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需求,宗教的传播是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故A项错误;根据前面的分析,敲门砖依然是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故B项错误;根据题意,精神动力是早期殖民扩张的影响因素之一,故C项正确;西班牙的早期殖民扩张是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产物,宗教只是推动因素,故D项错误。答案C7.(2017·云南昆明三模)据统计,1492~1595年,西班牙从美洲运回金银共约价值40亿比塞塔,留在国内的最多只有2亿比塞塔,仅占5%。这说明西班牙()A.确立殖民霸主优势B.未完成工商业发展的资本积累C.处于贸易中心地位D.价格革命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解析“西班牙从美洲运回金银共约价值40亿比塞塔”没有涉及其是否已经是霸主,故A项错误;“留在国内的最多只有2亿比塞塔,仅占5%”可见财富流向了其它国家,自己财富积累少,故B项正确;材料“运回金银共约价值40亿比塞塔”,仅从掠夺财富的数量无法确定其贸易状态如何,故C项错误;题干材料体现不出价格革命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故D项错误。答案B8.(2018·广西南宁模拟)英国学者托马斯·孟强调,“在价值上,每年卖给外国人的货物,必须比我们消费他们的要多”,要“把自己的金钱当作诱鸟放出去,以便把别人的金币引回来”。该观点反映了英国()A.商业贸易观念落后 B.资本积累的途径C.自由贸易观点形成 D.殖民掠夺的野蛮解析材料中的观点体现出重视对外贸易的重商主义思想,故A项错误;从材料中“把自己的金钱当作诱鸟放出去,以便把别人的金币引回来”,可知其观点是希望获得更多的利益,反映的是英国海外贸易获取资本的途径,故B项正确;自由贸易思想是指自由生产、自由经营、自由竞争,材料没有体现,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出英国是以商品贸易的形式积累资本,没有体现野蛮的殖民掠夺,故D项错误。答案B9.(2018·安徽淮北模拟)1651年英国政府规定有些北美殖民地的土产如食糖、烟草、棉花与靛青等只可供应英国;凡是产品输入英国,只能由英国船只或输入地区的船只运送,从英国出口的商品,只许由英国船只运送。上述规定()A.削弱了西班牙在北美的势力B.打击了荷兰的商业霸权地位C.成就了英国世界工厂的地位D.巩固了资产阶级革命的成果解析由材料可以看出其主要内容与英国颁布的《航海条例》有多处吻合,其打击了荷兰的商业霸权地位,故选B。答案B10.(2017·湖南长沙期末)16世纪从事奴隶贸易的主要是葡萄牙人,只有少量西班牙人。到17世纪,荷兰人统治了大多数奴隶市场。18世纪又以英国人领先。能够说明这一现象的是()A.工业革命顺利完成 B.英国成为海上霸主C.海上殖民霸权转移 D.奴隶贸易空前繁荣解析材料说明了奴隶贸易的易主,在当时的国际舞台上,谁的实力强大,谁就会主导奴隶贸易,体现出殖民霸权的转移,故选C。从材料提供的时空来看,工业革命尚未完成,A项错误;英国成为海上霸主在17世纪已完成,B项错误;材料没有说明奴隶贸易带来的经济繁荣状况,D项错误。答案C11.(2018·山东菏泽模拟)许多欧洲观察家认为,“(近代)世界贸易不仅扩大了财富,在新旧大陆之间交换了作物和新发明,而且还给许多‘不信神的民族’传去了耶稣基督的福音”。站在他们的角度理解,世界贸易()A.改变了人们的精神信仰B.传播了欧洲先进的制度C.它是连接新旧社会的桥梁D.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解析据材料可知其意在说明世界贸易使不同文明之间交流加强,改变了人们的精神信仰不合题意,故A项错误;传播了欧洲先进的制度也不合题意,故B项错误;它是连接新旧社会的桥梁不合题意,故C项错误;促进了人类文明的进步符合题意,故D项正确。答案D12.(2018·海南海口模拟)霍布斯鲍姆认为,西方的征服活动在当时(19世纪70年代中期以前)殖民地产生的最明显结果是“失去整个……旧世界而未产生一个新世界”。这说明西方的征服活动()A.无法为殖民地创造新生的契机B.给当地人民再度套上了枷锁C.瓦解了殖民地封建剥削关系D.造成殖民地社会人才断层解析西方的征服活动给殖民地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和祸害,打断了亚、非、拉美的历史进程,造成这些地区的长期落后,同时,殖民主义也带来了先进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促进了殖民地历史的发展和进步,据此可知西方的征服活动无法为殖民地创造新生的契机不合题意,故A项错误;根据以上论述和材料“失去整个……旧世界而未产生一个新世界”可以得出西方的征服活动给当地人民再度套上了枷锁,故B项正确;瓦解了殖民地封建剥削关系并不适用于所有被西方征服的国家,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关于造成殖民地社会人才断层的信息,故D项错误。答案B二、非选择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2018·吉林模拟)(25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晋商崛起于明代,到了清代,晋商位居众商帮之首,并持续商界500年之久。山西地理上处于北方游牧民族与中原农耕政权的缓冲地带,历朝历代都是中央王朝依托的北方重镇,对少数民族“逐水草而居”的流动性生活比较熟悉,并受其影响。民族的战乱与融合,形成了山西人特定的文化思维。清朝入关后,晋商与清合作,并试图通过国家法律制度和政策明晰自己的产权,保障自身利益。明清两朝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人口逐年增长,中国国内市场兴起,政府整顿关税、减免商税等措施,为商业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外部条件。晋商涉足广泛的行业领域,主要有金融业、棉布业、铁货业、皮毛业、粮油业、运输业等。晋商内部分祁县帮、平遥帮、太谷帮、蔳州帮等等。“其合伙而商者,名曰伙计。一人出资,众伙共同而商之,虽不誓而无藏。……估人产者,但数其大小伙计若干,则数十万产可屈指矣”。提供资金者为股东,主持经营者为掌柜,其他帮工者为伙计,等到赚取利润时,众者分红,可谓同心同德,尽职尽责。——刘建生《明清徽商与晋商的比较研究》材料二“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于1602年,由17个银行家族共同拥有,在阿姆斯特丹等地设有总部。“荷兰东印度公司”成立后,不断地进行殖民扩张。1619年,在爪哇成立“地区总部”;垄断了欧洲与日本的贸易;控制了马六甲海峡和周边地区;1652年,在好望角开拓“海外领地”。“荷兰东印度公司”创造的奇迹与它享有的特权有关。它不对任何人负责,只对股东负责,享有免检权力。“荷兰东印度公司”拥有“合法的银行武装”,可以发动战争、组建情报组织、合法杀人。“荷兰东印度公司”可以自行缔结对外条约。“荷兰东印度公司”可以任命官吏、分封领土、建立行政机构、管理“户籍”、制定标准、颁布法律、制定教育内容。“荷兰东印度公司”发行了大量的金币佛罗林,掌握欧洲乃至“海外领地”的金融、贸易、投资、经济管理权。——江晓美《海上马车夫荷兰金融战役史》(1)根据材料一,分析指出晋商发展的原因。(9分)(2)根据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