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安全工器具预防性试验规程》_第1页
《电力安全工器具预防性试验规程》_第2页
《电力安全工器具预防性试验规程》_第3页
《电力安全工器具预防性试验规程》_第4页
《电力安全工器具预防性试验规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DL/T

电力安全工器具预防性试验规程

Preventingtestregulationofelectricsafetytools

(征求意见稿)

201年月日发布201年月日实施

国家能源局发布

目次

前言

1范围

2规范性引用文件

3术语和定义

4技术要求

4.1试验设施及环境条件

4.2试验设备

4.3试验总则

4.4试验对象

4.5试验准备

5试验项目、周期及方法

5.1绝缘操作杆

5.2电容型验电器

5.3携带型短路接地线

5.4个人保安线

5.5核相器

5.6遮蔽罩

5.7绝缘隔板

5.8绝缘橡胶板

5.9绝缘靴

5.10绝缘手套

5.11导电鞋

5.12绝缘夹钳

5.13绝缘绳

5.14安全带

5.15安全帽

5.16登杆脚扣

1

5.17登高板

5.18便携式梯子(含竹木梯、铝合金梯及复合材料梯)

附录A(资料性附录)试验报告与试验合格证

2

3

电力安全工器具预防性试验规程

1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各种常用电力安全工器具预防性试验的项目、周期和要求,并提供了相

应的试验方法,用以判断这些电力安全工器具是否符合使用条件。

本标准适用于10kV~500kV电压等级的绝缘类电力安全工器具及其他电力安全工器具。

本标准不适用于带电作业工器具。

从国外进口的电力安全工器具参照本标准执行。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

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T16927.1-2011高电压试验技术第1部分:一般定义及试验要求

GB26861-2011电力安全工作规程高压试验室部分

3术语和定义

3.1

电力安全工器具electricalsafetytools

是指防护工作人员发生事故的电力安全工器具。防止触电、灼伤、坠落、摔跌等事故,

保障工作人员人身安全的各种专用工具和器具。

3.2

电力安全工器具预防性试验electricalsafetytoolspreventivetest

为防止使用中的电力安全工器具性能改变或存在隐患而导致在使用中发生事故,对电力

安全工器具进行试验、检测和诊断的方法和手段。

3.3

电容型验电器capacitivetypevoltagedetectors

通过检测流过验电器对地杂散电容中的电流,检验设备、线路是否存在工作电压的装置。

3.4

携带型短路接地线portableequipmentforearthingandshort-circuiting

由线夹、软铜线、接地极组成的轻便简易接地装置,可携带到现场做临时短接用。

4

3.5

个人保安线personalsafetywiresforearthing

主要用于防止感应电压危害的个人用接地装置。

3.6

绝缘操作杆insulatingpole

用于一定距离内操作设备零部件的绝缘杆件或其他合适的用途,如接通或断开高压隔离

开关、跌落式熔断器等。

3.7

核相器phasingtester

用来检查相位和电压的仪表。

3.8

遮蔽罩protectivecover

由绝缘材料制成,用于遮蔽带电导体或非带电导体的保护罩。

3.9

绝缘隔板insulatingbarrier

用于隔离带电部件、限制工作人员活动范围的绝缘平板。

3.10

电绝缘橡胶板rubberinsulatingsheet

加强工作人员对地绝缘,由特殊橡胶制成的橡胶板。

3.11

绝缘靴insulatingboots

由特种橡胶制成的,用于人体与地面绝缘的靴子。

3.12

绝缘手套insulatinggloves

由特种橡胶制成的,起辅助绝缘作用的手套。

3.13

导电鞋conductiveshoes

由导电材料制成鞋底的鞋,可将屏蔽服上或人体上残留电荷泄漏到接地体的鞋

子。

3.14

5

绝缘夹钳insulatedclamp

用来装拆高压熔断器的绝缘操作钳。

3.15

绝缘绳insulationrope

由绝缘材料制成的绳索,用于提升、牵引或其他用途。

3.16

安全带personalfallprotectionsystems

防止高处作业人员发生坠落或发生坠落后将作业人员安全悬挂的个体防护装备。包括

围杆作业安全带、区域限制安全带、坠落悬挂安全带。

3.16.1

围杆作业安全带workpositioningsystem

通过围绕在固定构造物上绳或带将人体绑定在固定构造物附近,使作业人员的双手可以

进行其他操作的安全带。

3.16.2

区域限制安全带restraintsystem

用以限制作业人员的活动范围,避免其到达可能发生坠落区域的安全带。

3.16.3

坠落悬挂安全带fallarrestsystem

高处作业或登高人员发生坠落时,将作业人员安全悬挂的安全带。

3.17

安全帽safetyhelmet

对人体头部受外力伤害起防护作用的帽。

3.18

登杆脚扣footboart

用钢或合金材料制作的攀登电杆的工具。

3.19

登高板climbplank

由脚踏板和吊绳组成的攀登电杆的工具。

3.20

便携式梯子(竹木梯、铝合金梯及复合材料梯等)portableladder

6

由木料、竹料、铝合金或复合材料等制作的登高器具。

4技术要求

4.1试验设施及环境条件

4.1.1试验场所的设施,应有助于试验的正确实施。

4.1.2试验场所应确保其环境条件不会使结果无效或对所要求的测量质量产生不良影响,环

境温度应在(5~40)℃之间,工频耐压试验时空气相对湿度不高于80%。

4.1.3试验室应对环境条件进行检测、控制和记录;当环境条件不满足本标准要求时,应停

止相应的试验。

4.1.4应将不相容活动的相邻区域进行有效隔离。

4.1.5试验区域接地网的接地电阻应不大于0.5Ω。

4.1.6机械试验时应有防止飞物伤人的防护装置,试验承力支架必须能承受试验所需的最大

力(或力矩)并留有一定的裕度。

4.1.7高压试验时应符合GB26861-2011规定的要求。

4.2试验设备

4.2.1试验室应配备正确进行预防性试验所要求的测量和检测设备。

4.2.2用于预防性试验的所有测量设备,包括对试验结果的准确性或有效性有显著影响的环

境测量设备,在投入使用工作前应进行校准或检定。

4.2.3选择试验设备所用量程时,试验值不宜小于试验设备所用量程的10%或不宜大于量程

的80%。

4.3试验总则

4.3.1试验流程包括外观检查、试验、原始记录、试验报告。当外观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

机械试验,最后进行电气试验。

4.3.2非标准电压等级的带电作业工器具的交流耐压试验值,可根据本标准规定的相邻电压

等级按线性插入法计算。

4.3.3工频耐压试验可分段进行试验,最多可分成4段,分段试验电压应为整体试验电压除

以分段数再乘以1.2倍的系数。

4.3.4工频耐压试验要求按GB/T16927.1规定进行。

4.4试验对象

4.4.1新购置的电力安全工器具。

7

4.4.2本标准要求试验的电力安全工器具。

4.4.3检修后或关键零部件经过更换的电力安全工器具。

4.4.4使用过程中对电力安全工器具的性能发生疑问或发现缺陷时。

4.4.5出了质量问题的同批电力安全工器具。

4.5试验准备

试验准备包括对试验对象的清洗、吹干和外观检查。

4.5.1绝缘操作杆、验电器操作杆、接地操作棒、绝缘夹钳外观应符合:杆(钳)表面应光

滑,绝缘部分无气泡、裂纹、绝缘层无脱落、严重的机械或电灼伤痕,玻璃纤维布与树脂间

黏接完好不得开胶,杆接头不管是固定式的还是拆卸式的,连接都应紧密牢固,无松动、锈

蚀和断裂等现象,标志完整。

4.5.2各类指示器含验电器指示器、核相器外观应符合:密封完好,表面光滑、平整,标志完

整。

4.5.3遮蔽罩、绝缘档板内外表面不应存在有害的不规则性——不均匀,小孔、裂缝、局部

隆起、切口、夹杂导电异物、折缝、空隙等缺陷,标志完整。

4.5.4绝缘橡胶板上下表面应不存在小孔、裂缝、局部隆起、切口、夹杂导电异物、折缝、

空隙等,标志完整。

4.5.5绝缘靴、、导电鞋应外观应无破损,标志完整。

4.5.6绝缘手套应外观应无破损,标志完整,试验后应将试品吹干。

4.5.7绝缘绳应光滑、干燥,无霉变、断股、磨损、灼伤、缺口等缺陷。绝缘绳在试验前应

在温度为(23±5)℃、相对湿度60%-80%的环境中预置24h进行试验。

4.5.8登杆脚扣在无载荷的情况下,活动钩在扣体内滑动应灵活,无卡阻现象。

4.5.9登高板钩子不得有裂纹、变形和严重锈蚀,绳索无断股、霉变和严重磨损。

4.5.10便携式梯子(含竹木梯、铝合金梯及复合材料梯)应外观完好,标志完整。

5试验项目、周期及方法

5.1绝缘操作杆

5.1.1绝缘操作杆的试验项目、周期和要求见表1

表1绝缘操作杆的试验项目、周期和要求

序项目周期要求说明

号工频耐压

额定电压试验长度

1工频耐压试验1年kV

kVm

1min5min

8

100.745/

350.995/

631.0175/

1101.3220/

2202.1440/

3303.2/380

5004.1/580

5.1.2试验方法

a工频耐压试验

高压试验电极布置于绝缘杆的工作部分,高压试验电极和接地电极间的长度即为试验

长度,根据表1中规定确定两电极间距离,如在绝缘杆间有金属连接头,两试验电极间的距

离还应在此值上再加上金属部件的长度,绝缘杆间应保持一定距离,以便于观察试验情况。

接地极和高压试验电极以宽50mm的金属箔或其他合适方法包绕。

对于各个电压等级的绝缘杆,施加对应的电压。对于10kV~220kV电压等级的绝缘杆,

加压时间1min;对于330kV~500kV电压等级的绝缘杆,加压时间5min。

按GB/T16927.1-2011规定升压至规定值,试验中各绝缘杆应不发生闪络或击穿,试验

后绝缘杆应无放电、灼伤痕迹,无明显发热现象。

5.2电容型验电器

5.2.1电容型验电器的试验项目、周期和要求见表2

表2电容型验电器的试验项目、周期和要求

序号项目周期要求说明

起动电压值不高于额定电压的40%,不低于额定试验时接触电极应与试

1起动电压试验1年

电压的15%验电极相接触

工频耐压

额定试验

kV

电压长度

kVm1min5min

2工频耐压试验1年100.745/

350.995/

631.0175/

9

1101.3220/

2202.1440/

3303.2/380

5004.1/580

5.2.2试验方法

a)验电器起动电压试验

额定电压Un电极间距离ai距地面高度H环形电极环直径D试验电极球径d

kVmmmmmmmm

10

300>150055060

35

63~110

1b000>25001050100

220~500

图1a不带接触电极延长段的验电器试验布置

额定电压Un电极间距离ai距地面高度H环形电极环直径D试验电极球径d

kVmmmmmmmm

10100

>150055060

35430

10

63~110650

>25001050100

220~500850

图1b带接触电极延长段的验电器试验布置

将指示器接触电极与试验电极相接触,逐步升高试验电压。在升压过程中,当“电压

存在”的指示信号出现时,如“声光”指示时,即停止升压,若信号继续存在,记下此时的

启动电压值。然后将试验变压器迅速返零,断电,放电。

b)工频耐压试验

操作杆的工频耐压试验同5.1.2a)。

5.3携带型短路接地线

5.3.1携带型短路接地线的试验项目、周期和要求见表3

表3携带型短路接地线的试验项目、周期和要求

项目周期要求说明

成组电阻试验应先在各接线鼻之间测量电阻,对

于25mm2,35mm2,50mm2,70mm2,95mm2,120mm2

的各种截面,平均每米的电阻值应分别小于

0.73mΩ,0.50mΩ,0.37mΩ,0.25mΩ,0.19m如条件不允许全部测

1成组电阻试验5年Ω,0.15mΩ,然后在各线夹之间测量电阻,对试可抽测,抽测时同

于25mm2,35mm2,50mm2,70mm2,95mm2,120mm2一批次不少于两条

的各种截面,平均每米的电阻值应分别小于

0.79mΩ,0.56mΩ,0.40mΩ,0.28mΩ,0.21m

Ω,0.16mΩ

工频耐压

额定电压kV

kV

1min5min

1045/试验电压加在护环与

紧固头之间,当使用

3595/

接地操作棒的过程中发现操作杆性

25年

工频耐压试验63175/能发生疑问或发现缺

陷时应立即进行试

110220/

验。

220440/

330/380

500/580

5.3.2试验方法

a)成组电阻试验

11

成组电阻试验用于考核携带型短路接地线线鼻和汇流夹与多股铜质软导线之间的接

触是否良好。同时,也可考核多股铜质软导线的截面积是否符合要求,以组合式接地线为例,

其测量接线见图2。

成组电阻试验采用直流电压降法测量,常用的测量方式为电流-电压表法,试验电流

宜≥30A。

进行接地线的成组电阻试验时,应先测量各接线鼻间两两的长度,根据测得的直流电

阻值,算出每米的电阻值。

图2携带型短路接地线线鼻子间成组电阻试验

b)工频耐压试验

试验电压加在操作棒的护环与紧固头之间,其余同5.1.2a)。

5.4个人保安线

5.4.1个人保安线的试验项目、周期和要求见表4

表4个人保安线的试验项目、周期和要求

序号项目周期要求说明

在各接线鼻之间测量电阻,对于10mm2,16mm2,如条件不允许全部测

1成组电阻试验5年25mm2的截面,平均每米的电阻值应小于1.98m试可抽测,抽测时同

Ω,1.24mΩ,0.79mΩ一批次不少于两条

5.4.2试验方法

a)成组直流电阻试验

试验方法同5.3.2a)。

5.5核相器

5.5.1核相器的试验项目、周期和要求见表5

12

表5核相器的试验项目、周期和要求

序号项目周期要求说明

1起动电压试验1年最低起动电压应达0.25倍额定电压

2绝缘部分工频1年额定电压试验长度工频耐压持续时间

耐压试验kVmkVmin

100.7451

350.9951

工频耐压持续时间

额定电压kV浸在电阻率小于100

连接导线绝缘必要kVmin

3Ω·m水中,仅有线

强度试验时1085

核相器做该项试验

35285

额定电压工频耐压持续时间泄漏电流

电阻管泄漏电kVkVminmA仅有线核相器做该

4半年

流试验10101≤2项试验

35351≤2

5.5.2试验方法

a)起动电压试验

将核相器的接触电极与一极接地的交流电压的两极相接触,逐渐升高交流电压,测量

核相器的起动电压。

b)绝缘部分工频耐压试验

试验电压加在核相棒的有效绝缘部分,试验方法同5.1.2a)。

c)连接导线绝缘强度试验

导线应拉直,放在电阻率小于100Ω·m的水中浸泡,也可直接浸泡在自来水中,两

端应有350mm长度露出水面,试验电路图见图3。

1-连接导线;2-金属盆;3-水

图3连接导线绝缘强度试验

在金属盆与连接导线之间施加表5规定的电压,按GB/T16927.1-2011规定升压至规

13

定值,到达规定电压后,保持5min,连接导线应无出现击穿现象。

d)电阻管泄漏电流试验

依此对两核相棒进行试验,将待试核相棒的试验电极接至交流电压的一极上,其连接

导线的出口与交流电压的接地极相连接,按GB/T16927.1-2011规定升压至规定值,到达规

定电压后,保持1min,测量泄漏电流值。

5.6遮蔽罩

5.6.1遮蔽罩的试验项目、周期和要求见表6

表6遮蔽罩的试验项目、周期和要求

序号项目周期要求说明

额定电压工频耐压持续时间

kVkVmin

1工频耐压试验1年

10301

35801

5.6.2试验方法

a)工频耐压试验

1-接地电极;2-金属箔或导电漆;3-高压电极

图4试验电极布置

对于功能类型不同的遮蔽罩,应使用不同型式电极。通常软质遮蔽罩的内部的电极是

一金属芯棒,并置于遮蔽罩内中心处,遮蔽罩外部电极为接地电极,由导电材料,如金属箔

或导电漆等制成,试验电极布置如图4所示。硬质遮蔽罩上下铺上湿布、金属箔或其他合适

方法,铺上湿布或金属箔应去除与遮蔽罩之间的空隙,除上下四周边缘各留出200mm左右的

距离以免沿面放电之外,应覆盖试品的所有区域,并在其上下安好金属极板。在试验电极间,

按GB/T16927.1-2011规定升压至规定值,到达规定电压后,保持5min,试验中,试品不应

出现闪络或击穿。试验后,试品各部位应无灼伤、发热现象。

5.7绝缘隔板

14

5.7.1绝缘隔板的试验项目、周期和要求见表7

表7绝缘隔板的试验项目、周期和要求

序号项目周期要求说明

11年额定电压工频耐压持续时间

表面工频耐压

kVkVmin电极间距离300mm

试验

10~35601

21年额定电压工频耐压持续时间

kVkVmin

工频耐压试验

10301

35801

5.7.2试验方法

a)表面工频耐压试验

用金属板作为电极,金属板的长为70mm,宽为30mm,两电极之间相距300mm。在两电极

间按GB/T16927.1-2011规定升压至规定值,到达规定电压后,保持1min,试验过程中不应

出现闪络或击穿,试验后,试样各部分应无灼伤,无明显发热现象。

b)工频耐压试验

将绝缘档板上下铺上湿布、金属箔或其他方法,铺上湿布或金属箔应去除与遮蔽罩之

间的空隙,除上下四周边缘各留出200mm左右的距离以免沿面放电之外,应覆盖试品的所有

区域,并在其上下安好金属极板。在试验电极间,按GB/T16927.1-2011规定升压至规定值,

到达规定电压后,保持1min,试验中,试品不应出现闪络或击穿。试验后,试样各部位应

无明显灼伤、发热现象。

5.8绝缘橡胶板

5.8.1绝缘胶橡胶板的试验项目、周期和要求见表8

表8绝缘橡胶板的试验项目、周期和要求

序号项目周期要求说明

工频耐压持续时间

1工频耐压试验1年kVmin

151

5.8.2试验方法

试验电路如图5所示。试验时先将绝缘胶垫上下铺上湿布、金属箔或其他方法,并应

比被测绝缘胶垫四周小200mm,按GB/T16927.1-2011规定升压至规定值,到达规定电压后,

保持1min,应无击穿现象。试样分段试验时,两段试验边缘要重合。

15

图5绝缘橡胶板试验接线图

5.9绝缘靴

5.9.1绝缘靴的试验项目、周期和要求见表9。

表9绝缘靴的试验项目、周期和要求

序号项目周期要求说明

工频耐压持续时间泄漏电流

1工频耐压试验半年kVminmA

151≤7.5

5.9.2试验方法

a)工频耐压试验

将一个与试样鞋号一致的软铜片(铜片厚度不宜超过0.2mm)为内电极放入鞋内,铜

片上铺满直径不大于4mm的金属球,其高度不小于15mm,外接导线焊一片直径大于4mm的

铜片,并埋入金属球内。外电极为置于金属器内的浸水海棉,试验电路见图6。

按GB/T16927.1-2011规定升压至规定值,到达规定电压后,保持1min,然后记录毫

安表的电流值改图。海绵接触

1-被试靴;2-金属盘;3-金属球;4-金属片;5-海绵和水;6-绝缘支架

图6绝缘靴试验电路示意图

5.10绝缘手套

5.10.1绝缘手套的试验项目、周期和要求见表10

16

表10绝缘手套的试验项目、周期和要求

序号项目周期要求说明

工频耐压持续时间泄漏电流

1工频耐压试验半年kVminmA

81≤9

5.10.2试验方法

a)工频耐压试验

在被试手套内部放入自来水,然后浸入盛有相同自来水的金属盆中,使手套内外水平面

呈相同高度,手套应有90mm的露出水面部分,这一部分应该擦干,试验接线如图7所示。

1-电极;2-试样;3-盛水金属器皿

图7绝缘手套试验装置示意图

按GB/T16927.1-2011规定升压至规定值,到达规定电压后,保持1min,不应发生电

气击穿,测量泄漏电流。

5.11导电鞋

5.11.1导电鞋的试验项目、周期和要求见表11

表11导电鞋的试验项目、周期和要求

序号项目周期要求说明

1电阻试验穿用累计不超过200h电阻值小于100kΩ

5.11.2试验方法

a)直流电阻试验

以100V直流作为试验电源,试验电路示意图见图8。内电极由直径4mm的钢球组成,

外电极为铜板,外接导线焊一片直径大于4mm的铜片埋入钢球中。在试验鞋内装满钢球,钢

球总重量应达到4kg,如果鞋帮高度不够,装不下全部钢球,可用绝缘材料加高鞋帮高度。

17

加电压时间为1min。测量电压值和电流值,并根据欧姆定律算出电阻。

1-铜板;2-导电涂层;3-绝缘支架;4-内电极;5-试样

图8导电鞋电阻值测量电路

5.12绝缘夹钳

5.12.1绝缘夹钳的试验项目、周期和要求见表12

表12绝缘夹钳的试验项目、周期和要求

序号项目周期要求说明

额定电压试验长度工频耐压持续时间

kVmkVmin

1工频耐压试验1年100.7451

350.9951

5.12.2试验方法

高压试验电极布置于绝缘夹钳的工作部分,高压试验电极和接地极间的长度即为试验

长度,根据表12中规定确定两电极间距离,绝缘夹钳间应保持一定距离,以便于观察试验

情况。接地极和高压试验电极以宽50mm的金属箔或用导线包绕。

对于各个电压等级的绝缘夹钳,施加对应的电压。按GB/T16927.1-2011规定升压至

规定值,到达规定电压后,保持1min,试验中各绝缘夹钳应不发生闪络或击穿,试验后绝

缘夹钳应无放电、灼伤痕迹,应不明显发热。

5.13绝缘绳

5.13.1绝缘绳的试验项目、周期和要求见表13

表13绝缘绳的试验项目、周期和要求

序号项目周期要求说明

1工频耐压试验半年100kV/0.5m,持续5min

18

5.13.2试验方法

高压试验电极布置于绝缘绳的工作部分,高压试验电极和接地极间的长度即为试验长度,根

据表12中规定确定两电极间距离,绝缘绳间应保持一定距离,以便于观察试验情况。接地

极和高压试验电极以宽50mm的金属箔、导线或其他方法包绕。按GB/T16927.1-2011规定

升压至规定值,到达规定电压后,保持5min,试验中各绝缘夹绳应不发生闪络或击穿,试

验后绝缘绳应无放电、灼伤痕迹,应不明显发热。

5.14安全带

5.14.1安全带的试验项目、周期和要求见表14。

表14安全带的试验项目、周期和要求

序号项目周期要求说明

试验静拉力载荷时间

种类

Nmin

1静负荷试验1年围杆作业安全带22055

整带区域限制安全带12005

坠落防护安全带33005

5.14.2试验方法

用拉力试验机进行试验,连接形式见图9,拉伸速度为100mm/min,根据表14中的种

类,施加对应的静拉力,载荷时间为5min,试品不变形或破断。

1-夹具;2-安全带;3-半圆环;4-钩;5-三角环;6-带、绳;7-木轮

19

图9安全带整体静负荷试验图

5.15安全帽

5.15.1安全帽的试验项目、周期和要求见表15

表15安全帽的试验项目、周期和要求

序号项目周期要求说明

1冲击性能试验按规定期限冲击力小于4900N,无碎片制造之日起,柳条帽≤2年,塑

料帽≤2.5年,玻璃钢帽≤3.5

2耐穿刺性能试验同上钢锥不接触头模表面,无碎片年

5.15.2试验方法

安全帽的使用期,从产品制造完成之日计算,根据表14的规定,使用期满后,要进

行抽查测试合格后方可继续使用,抽检时,每批从最严酷使用场合中抽取,每项试验,试样

不少于2顶,以后每年抽检一次,有一顶不合格则该批安全帽报废。

a)冲击性能试验

试验示意图见图10所示,基座由不小于500kg的混凝土座构成。将头模、力传感器

装置及底座垂直安放在基座上,力传感器装置安装在头模与底座之间,帽衬调至适当位置后

将一顶完好的安全帽,戴到头模上,钢锤从1m高度(锤的底面至安全帽顶的距离)自由导

向落下冲击安全帽。钢锤重心运动轨迹应与头模中心线和传感器敏感轴重合。通过记录显示

仪器测出头模所受的力。如记录到的冲击力小于4900N。

1-混凝土基座;2-底座;3-传感器;4-头模;5-钢锤;6-安全帽;7-力传感器配套装置;H-冲击距离

图10冲击吸收性能试验示意图

20

b)耐穿刺性能试验:

试验示意图见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