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_第1页
202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_第2页
202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_第3页
202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_第4页
2024年广西壮族自治区贵港市中考二模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春季期九年级总复习综合训练卷(二)语文(考试时间:150分钟满分:120分)注意:本试卷含试题卷和答题卡两部分,答案一律填写在答题卡上,在试题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一、积累(本题共6小题,21分)央视纪录片一向以文字走心著称,有不少作品的解说词更是堪称“行走的催泪弹”。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些解说词,感受其中的文辞之美,并完成1~5题(一)抒爱国之情——《厉害了,我的国》我啊,最喜欢中国了。即便他一度跌落谷底,被战火灼得遍体鳞伤,被贫穷饿得瘦骨嶙峋,但我也依然喜欢他。他曾经是一片大陆的霸主,曾经在最高处俯kàn一切,曾经是这个世界最为强大的国家。他曾经被周围的所有国家尊敬爱戴,被臣民拥护守卫。他守护着数不清的人们在这片土地上一代又一代地生存。他有过成功,也有过失败,但未曾放弃过自己的尊严。被人蔑视也好,唾弃也罢,他始终是我最爱的国家。我将誓死守护,荣辱与共。(二)品百味人生——《百家讲坛》跋涉的人生,明中有暗,暗中有明;无欲者则刚,有志者竟成。求索的人生,忧中有喜,喜中有忧;,淡薄者无愁。,哭中有歌,歌中有哭;作恶者召祸,。多彩的人生,荣中有枯,枯中有荣;卑鄙者速朽,。燃烧的人生,苦中有甜,甜中有苦;奉献者必荣,。(三)绘自然景观——《航拍中国》这是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水面最宽时上千米,落差50米。奔腾澎湃的河水如同天河倒泻,壶口成为天险,许多慷慨激昂的故事在这里演绎。黄河的势不可挡,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摇篮,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没有什么能阻挡一条长河奔流入海,万川归一的大海就在前方。沐浴着和煦的阳光,往日起伏的海面风平浪静。飞行在这片蔚蓝之上,我们可以听到大海平缓的呼吸。面向海洋,更能感受到风的来向。一个新的时代正乘风破浪而来。海洋,愈加成为中国联通世界的桥梁。1.阅读解说词(一),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2分)①俯kàn()②唾弃()2.解释解说词(一)中画横线的词语。(2分)(1)瘦骨嶙峋(2)蔑视3.解说词(三)中有不少成语,请写出其中3个。(3分)4.下列是解说词(二)横线处的句子,依次填入正确的一项是()(2分)①奋斗者常舒②高尚者永存③自强者常乐④为善者得福⑤多变的人生A.①②③④⑤B.③①②⑤④C.③⑤④②①D.⑤①③②④5.下列是从三个文段中选出来的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A.他守护着数不清的人们在这片土地上一代又一代地生存。B.跋涉的人生,明中有暗,暗中有明;无欲者则刚,有志者竟成。C.这是世界上最大的黄色瀑布,水面最宽时上千米,落差50米。D.黄河的势不可挡,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摇篮,更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6.学习古诗,我们常常通过各种意象体察作者的思想感情。请按照提示,将下面的表格补充完整。(10分)意象文学常识与名句出处酒刘禹锡借酒振作精神,与友人共勉的句子是“今日听君歌一曲,①_______”;范仲淹借酒遥寄乡思,书写矛盾心绪的句子是“②________,_____”。《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渔家傲·秋思》月李商隐遥想对方的月下之寒的句子是“③______,______”;李白借“④_______,影入平羌江水流”衬托出自己即将离开故乡时的复杂情感。《无题》《峨眉山月歌》云王安石不惧怕保守势力的勇气和决心的句子是“⑤______,自缘身在最高层”;⑥_______(人名)借云感叹物是人非的句子是“黄鹤一去不复返,⑦______”;杜甫用景物描写烘托自己黯淡愁惨心境的句子是“⑧______,秋天漠漠向昏黑”。《登飞来峰》《黄鹤楼》〈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二、阅读(39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3小题,7分)阅读和分析下面的材料,完成7~9题。【材料一】①俗话说:逢山必有客,逢客必有山。但说客家人居住的海岛,人们或许闻之甚少。而在广西北海,便有一个客家人聚居的美丽海岛——涠洲岛。②涠洲岛位于北部湾海域,南望海南岛,北靠北海港码头,东邻雷州半岛,西近越南.涠洲即水围之洲,意为海水包围的陆地。它是一万多年前由火山喷发形成的火山岛,是我国最大最年轻的火山岛,面积26平方公里,岛上最高点海拔79米.有环岛公路直通景点、村庄、港口。岛上住有2000多户人家,1.6万多人口,大部分是客家人。据说是四五百年前与新会、四会①当地人发生械斗,后迁徙上岛。客家乡音浓厚,似广东惠州一带的客家话。③涠洲岛上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平均气温23℃,雨量1863毫米,风光秀丽,空气清新,旅游资源十分丰富。明朝大戏剧家汤显祖曾游于此,写下“日射涠洲郭,风斜别岛洋。交池悬宝藏,长夜发珠光……”的名句。故素有“大蓬莱”仙岛之称,也是中国国家地质公园。④踏上这座火山岛,撞入眼帘的是奇特的海蚀、海积地貌以及火山熔岩景观:猪仔岭憨态可掬,鳄鱼石栩栩如生,滴水岩泉水叮咚,红色火山岩好像刚刚喷发过……岛上绿荫掩映,陡壁幽洞,怪礁奇岩,黄沙碧浪,景物奇美。岛上景点众多,有滴水屏、仙人洞、珊瑚滩、天主教堂等。岛上还建有各种娱乐设施,是海岛探幽、海上垂钓、浴海拾贝、潜水探奇的极好去处。⑤岛上菠萝、香蕉、荔枝、龙眼树遍地都是。游客走过村头树下,岛民会主动热情招呼你,请你过来尝一尝,坐一坐。如果你是客家人,会讲客家话,他们会更高兴,更热情,几句乡音,几声问候,大家便有他乡遇故知的感觉了。游客购买旅游特产,和买笑卖,物美价廉,毋需太多的讨价还价。⑥山水洞礁美景和淳朴的民风,令人流连忘返。连那看似平常的家鸡、山羊这些动物身上都具有独特的奇趣。⑦涠洲岛上居民家养的鸡绝少进鸡舍,一般都栖息在树上。平时,每当夜幕降临,任凭风吹雨打,无论如何驱赶,家鸡都不肯挪位。但是如果哪一天你发现没有一只鸡栖息在树上了、那肯定是台风要来了、探岛民介绍、家鸡的预报一向都是准确无误的、岛上的居民都把家鸡当作可靠的台风“预报员”、⑧润洲岛上的灌木丛中常会看到三五成群的山羊、它们不时会凑过来与人亲热、或用尖角给你“搔弊”、或与小孩“顶牛”、可是一旦有危险信号、山羊们将立则逃得无影无踪、据说、20多年前、岛上一位老人从陆上带来几只小羊羔、放养在山上、之后、几只小羊羔便再也没回来、一两年唇、岛上的山羊奇迹般地多了起来、数都处不过来。⑨涸洲岛风光关、人情好、四周烟波浩渺、金岛眼树茂密、气候宜人、动物奇趣、堪称海上明珠。[注释]①新会、四会:为为广东省地名。【材料二】涠洲岛旅游形象就标【材料三】消息一则6月8日上午、自然资源部和广东省人民政府在汕头联合举办全国2023年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主场活动。在活动现场,自然资源部公布“和美海岛”名单,对全国获得“和美海岛”称号的33个海岛统一授予证书、颁发牌匾。北海市泅洲岛成功入选、是广7.下列表述与以上材料不相符的一项是()(2分)A.涠洲岛是我国最大地质年龄、最年轻的岛屿,形成于一万多年前的火山喷发。B.涠洲岛属于北海市辖区,居民主要悬几百年前从广东迁来的客家人的后裔。C.涠洲岛气候宜入,风光秀丽,旅游资源丰富,堪称“蓬莱仙境”和“海上明珠”。D.材料二中“水火交融”是指涠洲岛集海蚀、海积地貌与火山熔岩景观于一岛。8.下列对材料一的写法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第②段文字运用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介绍涠洲岛的面积、地形特点以及人口状况。B.第④段中画横线语句运用了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具体说明涠洲岛旅游资源优良。C.第⑦和第⑧段中加点的“肯定”“搔痒”分别体现说明语言的准确性和生动性。D.本文对美丽海岛—涠洲岛做了较为全面的介绍,全文说明结构是“总一分一总”。9.请把材料三的内容改写成一则关于广西涠洲岛的“一句话新闻”。(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5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0~11题。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辛弃疾何处望神州?满眼风光北固楼.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于当如孙仲谋。10.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作者登楼望远,所见之景引发了作者对历史兴亡之事的感慨。B.“悠悠”一词指时间漫长久远,同时暗含作者的思绪无穷无尽。C.“年少万兜鍪”,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年少的孙权统率着千军万马,更显其英姿飒爽、勇猛无敌、智勇双全。D.该词以设问的方式层层推进,感情深沉,意境高远。11.“生子当如孙仲谋”一句运用典故,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3分)(三)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17题。【甲】小石潭记柳宗元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呜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②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③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④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⑤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壶。【乙】冰泉铭元结苍梧郡城东二三里,有泉焉。出于郭中,清而甘,寒若冰。在盛暑之候,苍梧之人得救渴。泉与火山相对,故命之曰冰泉,以变旧俗。铭曰:火山无火,冰井无冰。惟彼泉源,甘寒可微①铸金磨石,篆刻此铭。置之泉上,彰厥②后生。[注释]①微(zhǐ):表示迹象、现象,引申指证明。②厥:代词,其。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或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心乐之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B.潭中鱼可百许头二者不可得兼C.其岸势犬牙差互其如土石何D.置之泉上乃取一葫芦置于地13.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A.两文都是山水游记,都交代了潭(泉)的地点,以及周边环境和游人的观景感受。B.两文都写出了水的特点,其中甲文的水是清澈透明,乙文的水是清寒甘甜。C.在甲文中,作者的观感有一个先乐后凄的变化,表现出官场失意后的落寞之情。D.在乙文中,作者十分赞赏冰泉,专门为之作铭刻碑,让其声名远扬,传到后世。1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2)出于郭中,清而甘,寒若冰。15.甲文中“水尤清冽”的“冽”是否可以换成“洌”?为什么?(2分)16.甲乙两文中都用到侧面描写,请结合文意,具体分析其作用。(4分)(四)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人生树下(1)“维桑与梓,必恭敬止。”语出《诗·小雅·小弁》,意思是说:桑树、梓树乃父母所栽,见之必肃立,心生敬意.父母者,为何要在舍前植这两种树呢?答案是:“以遗子孙给蚕食、具器用者也”,即让子孙有衣裳穿、有家具使。后来,“桑梓”便成了“故里”“家乡”的代称。(2)树,不仅实用,还意味着福佑、恩泽和繁衍;不仅赐人花果和木质,还传递亲情和关德,承载光阴与家世。树非速生,非一季一岁之功,它耐受、持久、长命,春华秋实,像一位高寿的家族长者,俯看儿孙绕膝。所谓“荫泽”“荫蔽”“荫佑”之说,皆缘于树。有祖必有根,有宅必有树。再穷的人家,也能给后人撑起一片盛大树荫。这是祖辈赠与子嗣最简朴最牢固的遗产了。(3)幼时,父亲带我回乡下祖宅,院子里有一棵粗壮的枣树,上住鹊窝,下落石几。逢孩子哭闹,祖母便将房梁上的吊篮勾下,摸出红油油的干枣来。后来,老人去世,老屋拆迁,“老家”便没了。虽非桑梓,但我知道,此树乃祖辈所植,在其下纳过凉、吃过枣子的,除了我,还有我的父亲,还有父亲的父亲……它是一轮轮人生的见证者,见证了他们从跌撞的蒙童、攀爬的顽少,变成拄杖的耄耋……(4)这样的树,犹若亲属。(5)老人们讲,闹饥荒时,都是树先枯、人后亡,因为果腹的最后一样东西,是树皮。人,只要熬到春天就不会饿死了,因为这时候,树抽芽,野菜生,槐花、榆钱、椿叶、杨穗,都是好食材。(6)几千年来,凡户居,必在一棵大树下;凡村头,必有一棵神采奕奕的老树。就像民谣里所唱,“问我祖先何处来,山西洪洞大槐树”,“祖先故里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树,是家舍的象征,是地址的招魂幡。它比屋高,比人久。离家者,最后一眼看到的是它,返乡者,第一眼瞅见的也是它。(7)游同里古镇,听到一个说法:江南殷实人家,若生女婴,便在庭院栽一棵香樟,女儿待嫁时,树亦长成,媒婆在墙外看到了,即登门提亲;嫁女之际,家人将树伐下,做成两只大箱子,放入绸缎作嫁妆,取“两厢厮守”之意(仿音“两箱丝绸”)。多美的习俗!女儿待宇闰中时,对该树的感情定是窸窸的微妙,那是自己的树啊,盼它长大,又怕它长大。想想吧,像儿伴一样耳鬓厮磨,像丫环一样贴身随嫁,多么暖心,多么私密,多么亲昵。(8)我若有女,必种一棵香樟。(9)如今的家业里,少了样东西:树。没有了庭院,没有了户外,没有了供根深入的大地,只剩下盆栽、根雕和花瓶。这个时代,可稳定传续的事物越来越少,“不动产”越来越少,“祖宗”的符号和痕迹越来越少。“家”,失去了树荫的覆护,光秃秃曝于烈日下。(10)我们的家什、器皿、陈设,包括果蔬稻粟,几乎无一源于自产和自制。我们的双手不再沾染泥土,我们不再是播种者,不再是采摘者,我们的最大身份是购买者,是终端消费者,我们彻底“脱农”了。不仅如此,我们解除了与草木共栖的古老契约,我们告别了在家门口折朵撷果的实用和浪漫,我们放弃了对一棵树一株花的亲近与认领,我们失去了对四季和年轮的辨识……大自然里,不再有我们的一方蒲团、一幅凉席、一具竹榻。(11)树,在马路上流浪.我们只是乘车迅速地掠过它们,透过玻璃扫视它们。它们身上,没有我们的指纹和体温,没有儿童的笑声和攀爬的身影。人和树,亲情已断,形同陌路。(12)大自然中,没有了我们的亲属。我们成了路人。(摘自《古典之殇——纪念原配的世界》,文/王开岭,有删改)17.围绕着文中画线句“这样的树,犹若亲属”,请细读(5)~(7)自然段,简要概括作者写了哪些具体事件?(3分)18.文章以《诗经》中的“维桑与梓,必恭敬止”开篇,请分析这句话在结构和内容上分别有什么作用?(4分)19.请根据括号里的提示,赏析下面两个句子。(4分)(1)女儿待字闺中时,对该树的感情定是窸窸的微妙,那是自己的树啊,盼它长大,又怕它长大。(从词语运用的角度)(2)想想吧,像儿伴一样耳鬓厮磨,像丫环一样贴身随嫁,多么暖心,多么私密,多么亲昵。(从修辞和句式特点的角度)20.文章结尾说“大自然中,没有了我们的亲属,我们成了路人”,请探究“我们成了路人”所蕴含的情感。(2分)三、综合(10分)21.近日传来消息,即将执行中国载人月球探测任务的载人飞船命名为“梦舟”,月面着陆器命名为“揽月”。班里同学对这两个名字很是好奇,议论纷纷。请你也参与其中。(1)【解说名称】对于“梦舟”和“揽月”的寓意,同学们作了以下探究。请你把对话内容补充完整。(3分)小语:都说“梦舟”“揽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和时代特征,谁能解释一下名字背后的蕴涵吗?小文:“梦舟”寓意载人月球探测承载着中国人的航天梦,开启了探索太空的新征程,也体现对神舟、天舟一系列飞船命名的传承。小语:①?小文:至于“揽月”,则典出于毛泽东词句“可上九天摸月”,而且作为月面着陆器,是要接触到月亮的,所以特别用了“揽”这个动词,非常形象和主动,就像是②.小语:我晓得了!“梦舟”和“揽月”的命名意义不凡,彰显了③,(2)【扩大认知】从“梦舟”“揽月”的文化创意谈及科学与文学的联系,同学们继续探究。请你把对话内容补充完整。(3分)小语:看来文学与科学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例如①(人名)写的《昆虫记》就是两者结合的典范,被誉为“昆虫的史诗”。小文:而科学也实现了文学的想象,你看《海底两万里》所写的潜水艇,在成书不久就变成了现实:鲁迅在②《》这篇文章中提到的人面的兽、生着翅膀的人、九头的蛇、三脚的鸟等怪物,也类似于今天的无人机、机械手、机器人等人工智能。小语:是不是可这么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书,也贯穿着冶炼钢铁的科技?小文:你搞错了,“钢铁”只是一个比喻,形容主人公保尔·柯察金历经磨炼而形成了钢铁一般的、③的意志。(3)【发表见解】思考中国在探月航天领域上的探索,小语同学感慨地说:“仰望星空者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者关注现实。”请你就“仰望星空与脚踏实地”的关系,写一段80字以内的议论性文字,表达自己的看法。要求;观点明确,理由充分。(4分)四、写作(50分)22.央视纪录片《百家讲坛》的解说词中提到好多不一样的人生,有跋涉的人生,有求索的人生,有多彩的人生,也有燃烧的人生……请以“别样人生,同样精彩”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文体自选,诗歌除外;②不得透露真实的校名、人名等信息;③不得抄袭、套作,不少于600字。

2024年春季期九年级总复习综合训练卷(二)语文参考答案一、积累1.①瞰②tuò2.(1)瘦骨嶙峋:形容瘦得皮包骨一样或者人瘦得好像要露出骨头。(2)蔑视:轻视,小看。3.奔腾澎湃、慷慨激昂、势不可挡、风平浪静、乘风破浪4.C5.D[解析]搭配不当,应是“势不可挡的黄河”。6.①暂凭杯酒长精神②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③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④峨眉山月半轮秋⑤不畏浮云遮望眼⑥崔颢⑦白云千载空悠悠⑧俄顷风定云墨色二、阅读7.A[解析]应为“最年轻的火山岛”8.B[解析]没有用到“打比方”9.示例一:(广西)涠洲岛成功入选全国“和美海岛”。示例二:(广西)涠洲岛荣获全国“和美海岛”称号。示例三:(北海)涠洲岛成为广西唯一的“和美”海岛。10.C[解析]此句运用的修辞手法是借代,不是比喻。11.①借古讽今,抒发作者对屈辱求和的南宋统治者的失望和愤慨。②希望有像孙权那样有才略的人来领导抗金斗争,收复失地。③暗示作者就像孙权一样,有奋发图强、收复失地的伟大理想。(答对一点得1分)12.D[解析]A.以……为乐/快乐;B.大约/能够;C.指示代词,那/用于“如……何”前面加强反问语气,可译为“又,还”;D.都是动词,放置13.A[解析]乙文不是山水游记,也未写到游人感受14.(1)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以久留。(2分)(2)泉水出现在外城之内,清凉甘甜,寒冷得像冰。(2分)15.[赋分要求]此题判断不占分。能结合文章内容或写法或主旨,具体分析“冽”指寒冷或“洌”指清澈,得2分;仅写出“冽”指寒冷或“洌”指清澈,没有具体分析的,只给1分。意思对即可。示例一(2分):我认为“冽”不应写作“洌”,因为“清冽”是融合了视觉和触觉的来形容潭水,表现出柳宗元在观察到水很清澈的同时也似乎感受到了水的冷冽,这就是一个由视觉转移到触觉的通感手法,可谓妙笔生花,增强文章表达的丰富性和感染力。示例二(2分):我认为“冽”不应写作“洌”,因为联系全文来看,潭的环境是“悄怆幽邃”,作者的感受是“凄神寒骨”,所以此处用上一个体现冰冷特征的“冽”字,与文章的意境更为合拍,恰如其分(1分)。示例三(1分):我认为认为“冽”应该写作“洌”,因为清洌是写水的清澈特征,与下文对于石和鱼的描写皆属于视觉角度,符合情理(1分)。16.[赋分要求]结合每篇文章的侧面描写各1分,分析作用各1分,符合文意即可。示例:甲文中的鱼影和鱼趣属侧面描写(1分),衬托出潭水清澈透明的特点(1分);乙文中苍梧人得以解暑救渴属侧面描写(1分),衬托出泉水甘寒可人的特点(1分)。17.①饥荒年代,树为人们提供了果腹的食材。②离家或返乡时,树是人们的精神寄托。③在南方,香樟树是女儿的终身陪伴。(答对一点得1分)18.①内容上:指出桑树、梓树承载着悠久的历史,点明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