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_第1页
2024年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_第2页
2024年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_第3页
2024年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_第4页
2024年内蒙古乌兰察布市集宁区中考一模语文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调研试卷语文注意事项:1.本试卷共8页,满分12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2.答题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座位号、考生号等信息填写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请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相关信息后,将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的指定位置。3.答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积累与运用(本题包括1~7题,共2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大雪节气,花草虫鸣,早已销声匿迹,白雪追逐着朔风轻舞,风雪载途的仲冬如期到来。俗谚云,积雪如积粮。当寒潮来袭,即使气温骤降,被积雪覆盖的麦田也只降温几度,积雪为农作物创造了良好的越冬环境,为来春作物返青积蓄了能量。大雪节气;全国各地丰富的习俗,共同绘制了冬日多彩的民俗画卷。在北方地区,饴糖是这时节常见的小吃。这种由玉米、大麦、小麦、粟等粮食发酵制成的甜食,承载着冬日特有。的温馨快乐。在北京,人们喜食年糕,寓意年年平安、步步高升。南京人也会炖上一碗鸡汤,辅以枸杞、木耳等食材熬煮,带来寒冬里一份沁人心脾的鲜美。此外,如遇大雪封河,人们便坐看“千里冰封,万里雪飘”,细赏“雪花飞舞,漫天银色”;或滑冰嬉戏、打打雪仗,即便手冻得通红,也难掩内心欢愉。万物顺应天时而生,人也在昼夜阴阳的流转中参悟生活的真谛。大雪节气,北风凛冽,屋瓦上白雪安卧。纷纷扬扬间,春寒料峭的世界也回归静谧。“夜深知雪重”,寻觅暖灯一盏,照亮行路漫漫。心中那份归乡情思,亦渐浓渐炽。1.(2分)文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谚(yàn) B.酵(jiào) C.嬉(xī) D.炽(zhì)2.(2分)文中画横线的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A.销声匿迹 B.履盖 C.温馨 D.沁人心脾3.(2分)文中画波浪线的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A.风雪载途 B.春寒料峭 C.静谧 D.寻觅4.(3分)填入下面文段横线上的句子,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这座山因极像骆驼的双峰,所以取名驼峰山。驼峰山紧邻窟野河,一年又一年的四季,变换中,窟野河水静静地流淌。窟野河上有大桥,到了夏天,人们在桥上看到倒映在清清水面上的驼峰山,时时还有飞鸟跃起,真是一派和乐。______。驼峰山下就是神木县城,已有近六百年的历史。A.神木人久远的记忆是这山、这水、这桥B.神木人久远的记忆是这山、这桥、这水C.这水、这山、这桥是神木人久远的记忆D.这山、这水、这桥是神木人久远的记忆5.(3分)下列文学常识、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著作,一般认为是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著的。B.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南宋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唐宋八大家”之一。C.社,土地神;稷,谷神。封建君主祭社稷,祈求丰年,后来就把社稷作为国家的代称。D.汗青,指古时书写所用竹简,需用火炙使其水分蒸发,以防虫蛀,后泛指史册。6.(10分)默写(请用正楷字书写)(1)欲济无舟楫,______。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2)______,人迹板桥霜。 (温庭筠《商山早行》)(3)俗子胸襟谁识我?______。 (秋瑾《满江红》);(4)______,铁马冰河入梦来。 (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5)《记承天寺夜游》中写月光空灵清澈,竹柏倒影清丽淡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6)“美丽乡村”建设项目改变了乡村风貌。步入乡间,一望无际的田野,绿树掩映的村舍,让人联想到《桃花源记》中“______,______,______”的田园风光。7.(3分)根据上联,写出下联中国航天,逐梦寰宇问苍穹。航天人挥洒心血和汗水,捷报频传。“神舟”升空遨游,“嫦娥”飞天揽月,“祝融”火星车登陆火星,“北斗”闪耀星空……中国航天,造福人类,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上,阔步前行。上联:神舟飞苍穹,铸民族复兴中国梦;下联:______,______。二、阅读(本题包括8~20题,共45分)(一)阅读下文,完成8~11题。【甲】结庐人境,植杖山阿,林壑地之所丰,烟霞性之所适,荫丹桂,藉白茅,浊酒一杯,清琴数弄,诚足乐也。【乙】读书宜楼,其快有五:无剥啄之惊,一快也;可远眺,二快也;无湿气浸床,三快也;木末竹颠,与鸟交语,四快也;云霞宿高檐,五快也。【丙】净几明窗,一轴画,一囊琴,一只鹤,一瓯茶,一炉香,一部法帖;小园幽径,几丛花,几群鸟,几区亭,几拳石,几池水,几片闲云。(摘选自《小窗幽记》)8.(2分)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1)结庐人境(2)云霞宿高檐9.(2分)翻译下面的句子。清琴数弄,诚足乐也。10.(2分)说说语段【甲】描写作者居所之外的自然环境有何作用。11.(4分)仿照语段【丙】的句式,描绘一个富有意味的场景。(可不用文言,前后分句各不少于三个数量词)(二)阅读下文,完成12~14题。在我家三角形的菜园,苦瓜似乎总是站在角落里。瘦弱的苦瓜苗长到一尺来长的时候,母亲随手在它边上插了一段两米多高的竹梢。苦瓜苗顺着竹梢一步一步攀爬,小细藤抓得紧,脚步也走得稳。等到枝叶布满竹梢,蓬蓬勃勃,倒也有几分趣味。到了开花季,苦瓜开出一朵朵小黄花,既没有南瓜花张扬,把大黄蜂都唤来;也没有木槿花的秀雅清香、洁白之姿。整个苦瓜藤散发的“独特”气味,好像谁都不喜欢。小苦瓜结出来,皱皱巴巴的,像个小丑孩儿。不像小黄瓜,连刺儿都剔透可爱;也不像小番薯,那一身红袍着实亮眼。它窝在冷冷清清的角落里,守着自己的苦味,从不肯放下那股倔劲儿。只有母亲会去照看它,目光中满是怜爱。就这样,小苦瓜日渐丰满修长起来,果肉饱胀,圆润有光。这时我才发现自己误会了它,原来它成熟后有着白玉一般的色泽,那些晶莹如玉的颗粒,是世间巧匠都雕琢不出来的。等到母亲将它摘下,和丝瓜、茄子放在脸盆里时,一起洗菜的妇人都会忍不住夸一句:“好白的苦瓜!”白白的苦瓜被母亲切成片,用盐腌上一会儿。柴火灶下燃起大火,切上几片火腿心肉,佐以青椒清炒了,一红一白,相映成趣。这时的我,目光只盯着桌上自己喜欢的菜,从不光顾苦瓜片,仿佛不用尝口中就有一股清苦之味。“苦瓜苦自身呢!”母亲边说边夹起苦瓜片,嚼得有滋有味。我也夹起一片,但舌尖刚一接触,就被苦到了,立即吐掉,然而吐不掉的是苦味。留在舌尖的那一点清苦,在饭菜填饱肚皮之后,回味时却是令人倍觉清爽。再吃什么,似乎都是甜的。隔了一段时间,我陪父亲去菜园挖小番薯,父亲忽然指着苦瓜藤说:“裂了裂了,快去摘来吃!”我抬起头,只见角落里的苦瓜藤上,一根白玉苦瓜异常夺目,它全身闪着洁白的光。尤其令人移不开眼睛的是苦瓜下半段已转为红色,开裂处,鲜红的苦瓜瓤散发着诱人的甜香,绽成了一朵颜色极为红艳的花朵。我看呆了。这是那皱皱巴巴的小丑孩儿?这是让人一尝难忘的白玉苦瓜?不,这分明是清苦岁月中坚持不懈结出的一枚硕果。我小心地捧着苦瓜,尝了一口红瓤。“真甜!”谁能相信,这是极苦的苦瓜中酝酿出的甜。“你只要一直坚守着苦而不自苦,这苦最终是会变甜的。”父亲笑着说。父母一生吃苦耐劳,辛辛苦苦拉扯我们长大,把磨难刻进细密的皱纹里,却能轻描淡写地说出“苦瓜苦自身”“苦而不自苦”。年幼的我似懂非懂,手里捧着成熟的苦瓜,吃的满嘴都是甜甜的红瓤……(作者姚立雄,有改动)12.(2分)依据文意,请你给本文拟写一个标题。13.(4分)你如何理解文中既写苦瓜的“丑”和“苦”,又写其“美”与“甜”。14.(4分)结合全文,请你谈谈对文章结尾段落画线部分的理解。(三)阅读下文,完成15~17题。不尽黄河万古流黄河,经天豆地,大气磅礴,发源于世界屋脊,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向着天地之间奔涌上百万年。至内蒙古,黄河出黄土高原,一路向北,蜿蜒逶迤,穿沙辟石,百折奔流,在阴山之南画出一个大大的“几”字。黄河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中华民族的“摇篮”。黄河流域是我国开发最早的地区,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在这片广阔的土地上披荆斩棘,劳动生息,创造了灿烂夺目的黄河文化。黄河播撒下的文明之火,从没有厚此薄彼,在大河拐弯之处,内蒙古的土地上同样有着令人瞩目的文化,不仅熠熠生辉,而且独具风采。内蒙古黄河流域的早期文明,见诸历史学家翦伯赞所著《中国史纲》第一卷《史前史·殷周史》:“地球在转动,冰河在冲刷,海洋在隆起,陆地在沉沦,风雪在飘零,内海在荡漾,月桂树在摇曳,剑齿虎在咆哮,这就是开天辟地时代的景象,就在这个宇宙洪荒的时代,在内蒙古高原大内海的周围出现了中国最初的人类。”据此,从地球地质史上的“冰河时代”开始,蒙古高原上便出现了生机盎然的生态和谐景象。现代考古学将旧石器时代视为人类出现与文明形成的初始阶段,即以使用打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明发展阶段。呼和浩特市东33公里的新城区保合少镇大窑遗址,是目前内蒙古黄河流域发现的唯一一处旧石器时代早期遗址,我国正式发掘的唯一一处包括旧石器时代早、中、晚3个时期的石器制造场。大窑遗址的发现,把内蒙古黄河流域乃至整个内蒙古地区人类活动的历史向前推到了50万到60万年以前,这也证明了内蒙古黄河流域也是中华民族远古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黄河出青铜峡以后,地势豁然开朗,进入坦荡的宁夏平原和内蒙古河套平原,这一流域的河道平缓,它西面的贺兰山,阻挡着沙漠的侵袭;北面的阴山屏障西伯利亚寒风,塑造了这一区域相对优渥的农业生产与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这里气候温和,地势平坦,加之疏松易耕的黄土冲积层,故而在早期就出现了发达的原始农业。黄河支流无定河流经鄂尔多斯境内的毛乌素沙漠,形成了七八十米宽的萨拉乌苏峡谷。远古时期,这里曾是另一群远古人类创造文明的福地。考古学家裴文中先生首先用“河套人”“河套文化”命名生活在这里的人类和他们创造的文化。目前,萨拉乌苏遗址至少包括“范家沟湾”“杨树沟湾”等9处,“河套人”也与“北京人”“山顶洞人”一样被誉为中国旧石器时代最具代表性的人类化石。考古实证,当时的“河套人”已经会狩猎、会用火、会制作石器和骨器。初夏的鄂尔多斯康巴什区,乌兰木伦河碧波荡漾,在阳光照射下熠熠生辉。位于该区的乌兰木伦遗址,曾清理出火塘等遗迹,由此断定乌兰木伦人有食用熟食的习惯。乌兰木伦等3处遗址的发掘,形成了一个旧石器时代中期至晚期相对完整的文明演进序列,再一次证明了内蒙古黄河流域是早期中国人类进化的重要舞台之一。乌兰木伦河是黄河在内蒙古流域的干流水系。从石器时代流淌至今,一任风雨洗铅尘,流进中华历史长河中。大河浩荡,百折不回,黄河流到哪里,就把黄河文化带到哪里。(摘编自武峰《内蒙古黄河流域:早期文明曙光》,有改动)15.(4分)依据本文,为黄河写一段解说词。16.(4分)请从文中找出内蒙古黄河流域是早期中国人类进化的重要舞台之一的证据。17.(4分)请你选择家乡最具特色的景观、物产、风土人情等(可任选一方面)加以介绍。(四)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8~20题。材料一:1930年4月,恽代英任沪东区行动委员会书记期间,形势异常严峻,党的活动经费常常中断,恽代英和妻子有时连饭都吃不上。恽代英对妻子说:“我们是共产党人,我们视王侯如粪土,视富贵如浮云。我们要安贫乐道,这个道就是共产主义的理想。为了这个理想,我们情愿吃苦。我们今天吃苦,就是为了我们的后一代能够享福。”1930年5月,恽代英不幸被捕,面对敌人的劝降,恽代英严词拒绝,他说:“我身上没有一样值钱的东西,只有一副近视眼镜值几个钱,我身上的磷,仅能做四盒洋火。我愿我的磷,发出更多热和光,我希望它燃烧起来,烧掉古老的中国,诞生一个新中国。”孟子有云:“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这人生的三种崇高境界高度凝聚在了恽代英身上,展现的是舍“小我”铸“大我”的人生答卷。(根据公开信息整理)材料二:“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终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摘自尼古拉·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材料三:(根据相关新闻信息编创)材料四:红色歌曲是珍藏革命记忆的宝库,是时间和生命的艺术。“屋除鞑虏,还我中华!铁血男儿壮志冲九霄!长枪大炮都已准备好”“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唱支山歌给党听,我把党来比母亲”……红色歌曲是传承伟大民族精神的载体。从《红梅赞》,到《过雪山草地》,从《绣金匾》到《春天的故事》,从《江山》到《不忘初心》……这些不断涌现、深入人心的经典歌曲,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从胜利不断走向胜利的历史征程。红色歌曲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赞歌。“我们的未来在希望的田野上,人们在明媚的阳光下生活”“我们唱着东方红,当家作主站起来,我们讲着春天的故事,改革开放富起来”……入脑入心的词曲;见证了时代变迁,硕扬着美好生活,表现了乘风破浪、不断前进的信心,给人以鼓舞和力量。(根据公开信息整理)18.(4分)阅读材料一、二,说说人的一生怎样度过才会更有价值。19.(4分)材料三列举了多种祭英烈的方式,结合你的一次亲身经历谈谈感受。20.(5分)阅读材料四,请选择你最熟悉的一首红色歌曲的歌词进行赏析。三、写作(本题包括21、22题,共50分)21.(10分)下图是生肖邮票——《甲辰年》龙邮票,请你任选一枚进行赏析。要求:(1)自拟题目,字数不少于150字。(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等。22.(4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用微小行动为群众国梦。我市艺术团为敬老院老人开展慰问演出,爱心志愿者车队为老年人提供免费乘车服务,全市各级各类社会组织联合开展各类“送温暖活动”,营造了守望相助的浓厚氛围,吸引带动更多人参与其中,形成“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良好社会风尚。生活在这样的社会中,请你用真诚的笔触书写你的感动和思索吧!要求:(1)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戏剧除外),字数不少于500字。(2)写出真情实感,不得抄袭套作。(3)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等。

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调研试卷评分说明及作答示例语文(120分)一、积累与运用(25分)1.(2分)D2.(2分)B3.(2分)B4.(3分)D5.(3分)B6.(10分)(1)端居耻圣明(2)鸡声茅店月(3)英雄末路当磨折(4)夜阑卧听风吹雨(5)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6)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7.(3分)评分说明:以“嫦娥”(或“祝融”、“北斗”等)为主题,正确对出前一个分句,可得1分,对出后一分句可得2分,可宽对。作答示例:嫦娥舞太空迎国家强盛百姓福二、阅读(45分)(一)(10分)8.(2分)(1)建造,构筑(2)停留9.(2分)评分说明:译句准确通顺。“数”“诚”翻译准确。每译错或缺失一处扣1分。作答示例:弹几曲清雅的琴曲,确实足够快乐了。10.(2分)评分说明:此地多森林和山谷,烟霞,树草等,景色优美,反映主人公寄情山水、情趣高雅、宁静淡泊的生活态度和精神追求。(答出两点即可得2分)11.(4分)类别分值区间评分说明一类3~4结构相似,内容相关,有意味。二类1~2结构大体相似,内容大体相关,意味不足。作答示例:馨香世界,一支笔,一本书,一座书城;情暖人间,几句话,几封信,几段长路。(二)(10分)12.(2分)评分说明:根据文意,语言凝练,紧扣题旨。其他答案合理,也可酌情赋分。作答示例:苦瓜情思13.(4分)评分说明:使用了欲扬先抑(衬托)的手法,用“丑”和“苦”突出下文的“美”和“甜”;借物抒情(托物言志),表达了苦尽甘来的人生感悟。(两处手法各1分,两个用意各1分,共4分,其他答案合理,也可酌情赋分。)14.(4分)评分说明:用苦瓜来喻指父母一生吃苦耐劳,甘于奉献,体现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苦瓜是清苦岁月中坚持不懈结出的一枚硕果,揭示了用自己的辛苦劳动创造甜美生活的道理。(其他答案合理,也可酌情赋分。)(三)(12分)15.(4分)类别分值区间评分说明一类3~4突出主要特点,思路清晰,语言优美凝练。二类1~2能说出其特点,思路清楚,语言通顺。作答示例:黄河,经天亘地,大气磅礴,发源于世界屋脊,从青藏高原巴颜喀拉山,向着天地之间奔涌上百万年。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文明的“摇篮”。勤劳勇敢的中华民族在黄河流域创造了灿烂夺目的黄河文化。大河浩荡,百折不回,黄河流到哪里,就把黄河文化带到哪里。16.(4分)评分说明:翦伯赞的著作,大窑遗址、萨拉乌苏遗址、乌兰木伦遗址发掘出的文物都证明了内蒙古黄河流域是早期中国人类进化的重要舞台之一。(每点1分,共4分,其他答案合理,也可酌情赋分)17.(4分)类别分值区间评分说明一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