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新课标背景下:自然、探究、深度以《蟋蟀的住宅》一课为例_第1页
语文新课标背景下:自然、探究、深度以《蟋蟀的住宅》一课为例_第2页
语文新课标背景下:自然、探究、深度以《蟋蟀的住宅》一课为例_第3页
语文新课标背景下:自然、探究、深度以《蟋蟀的住宅》一课为例_第4页
语文新课标背景下:自然、探究、深度以《蟋蟀的住宅》一课为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语文新课标背景下:自然、探究、深度,以《蟋蟀的住宅》一课为例所谓“深度学习”,就是指在真实复杂的情境中,学生运用所学的本学科知识和跨学科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以发展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合作精神和交往技能。本文以《蟋蟀的住宅》一课为例,让学生了解动物的自然习性,运用深度学习方法实现学生探究能力、思维能力的高效培养。一、教材分析《蟋蟀的住宅》是说明性文章,主要对蟋蟀的住宅以及其建造过程进行说明,高度赞扬了蟋蟀不愿随意安家以及肯吃苦的精神。文章富有童真、童趣,完全符合小学生的年龄特征,能够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从而体会作者对蟋蟀的喜爱之情。二、学情分析四年级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对世界充满着探究的欲望。而《蟋蟀的住宅》以蟋蟀作为描写对象,小学生对此种昆虫较为熟悉,却未曾见过蟋蟀的住宅,因此会对蟋蟀住宅建造过程产生探索兴趣。三、教学目标1.学会、读准课文中的生字词,理解课文中部分词语,如随遇而安、慎重、隐蔽等。2.带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实现正确、流利的朗读。找出重点语句加以拼读,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过程,感悟蟋蟀住宅修建中凸显出的特征,如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3.感悟作者对动物的喜爱之情,促使学生产生热爱动物、热爱自然的感情,培养学生独立自主学习的能力。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蟋蟀住宅的修建位置、修建工程以及特点。教学难点: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感悟蟋蟀住宅的伟大之处。五、基于深度学习增强高阶思维能力的策略——以《蟋蟀的住宅》为例(一)设置悬念,初见“住宅”教师:(利用多媒体出示蟋蟀的图片)有没有同学认识该昆虫的?它叫什么呢?学生异口同声:认识。学生A:蟋蟀。学生B:蛐蛐。教师:那你们了解蟋蟀吗?学生A:我只听过蟋蟀的声音,对于蟋蟀的其他情况不了解。学生B:我不了解蟋蟀。教师:那让我们来了解一下蟋蟀吧!这是《昆虫记》封面,作者是法布尔,他从小就十分喜欢动植物,细心地观察各种动植物,将各种动植物习性汇总,写出了《昆虫记》。作者认为蟋蟀是一位伟大的建筑高手,我们随着作者的脚步进入蟋蟀的世界,看看作者笔下蟋蟀的住宅是什么样子的,蟋蟀的住宅修建过程是怎样的,为什么蟋蟀的洞穴称为“住宅”。(板书:住宅)让学生带着疑问阅读课文。(设计意图:设置悬念是一种有效的教学策略,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章。通过在文章中合理设置悬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和解决问题,从而加深他们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教师:请同学们选择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粗读课文,并将文章中的生字以及理解不了的词语、句子标记出来。学生自行朗读,教师指导学生认读生字,分析“随遇而安”“隐蔽”等词汇的含义。教师划分小组,让小组进行沟通交流,找到“蟋蟀住宅的特点”“蟋蟀怎样建造住宅”。(板书:特点、修筑)学生A:第2~6自然段描写“蟋蟀住宅的特点”,如向阳、倾斜、清洁、干燥、卫生等。学生B:第7~9自然段描写“蟋蟀怎样建造住宅”,主要从时间、工具使用、修建过程、劳作方式四个方面描写。(板书:①时间;②工具;③修建过程;④劳作方式)教师:在课文中,蟋蟀选址的伟大之处体现在哪里?学生A:蟋蟀利用非常柔弱的工具一点一点地修筑住宅。学生B:不肯随遇而安。教师:为什么说蟋蟀不肯随遇而安是伟大之处呢?学生A:蟋蟀不会利用现成的洞穴作为住宅,大部分昆虫会选择临时隐蔽的藏身之所,但蟋蟀不会,而是自己一点点修建住宅。学生B:蟋蟀的住宅要有良好的排水系统、温和的阳光。学生C:蟋蟀住宅修建要顺着地势。教师:那我们如何理解蟋蟀住宅顺着地势修建呢?自行选择图示,并说明原因。学生A:如果蟋蟀住宅的洞口朝上,那下雨就会被雨水淹没。学生B:我选择图2,因为图2的洞口朝下,不会产生积水。教师:蟋蟀这样修建住宅是顺着地势的吗?引起学生反思,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设计意图:指导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阅读方式阅读课文,能够对文本内容有初步掌握,并基于教师提出的问题,总结提炼蟋蟀住宅特点及修造过程。通过小组沟通交流的方式,学生间产生思维碰撞;通过画图的方式,学生加深了对文章中“顺着地势”“排水优良”“阳光充足”等关键词汇的理解。)(三)深入研读课文,重点感悟教师:了解了蟋蟀住宅选址的标准,那蟋蟀住宅修建的特点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呢?学生A:“朝着阳光”“倾斜的隧道”“最多九寸深,一指宽”。学生B:“一丛草半掩着”“微斜的门口”“墙壁很光滑”“住所很简朴”。学生C:作者分别从住宅的内部、住宅的外部两个方面说明住宅的特点。内部特点为干燥、隐蔽性强、向阳;外部特点为清洁、平整、光滑。教师:是的,大家总结得非常好,但是同学们理解“最多九寸深,一指宽”吗?学生A:“九寸深,一指宽”也不是很大啊。学生B:“九寸深,一指宽”是多少厘米呢?教师:一寸等于3.33厘米,九寸为29.97厘米。蟋蟀长22~24毫米。那请同学们换算一下蟋蟀住宅的工程量。学生C:对于蟋蟀而言,九寸深的洞穴修建是一个巨大的工程量,是一件了不起的事情。(帮助学生深层次理解“伟大”)教师:蟋蟀要完成巨大的工程量,它采用的挖掘工具是什么?学生异口同声:足与钳子。教师:同学们,你们认为蟋蟀的挖掘工具怎么样?文本中怎么描述呢,同学们可以找出来吗?学生A:蟋蟀的住宅修筑工具较为柔弱、简单。学生B:在第7自然段中,蟋蟀用前足扒土,还用钳子搬掉较大的土块。它用强有力的后足踏地。后腿上有两排锯,用它将泥土推到后面,倾斜地铺开。(工具简陋,但蟋蟀也可运用简陋的工具完成巨大工程的修建,这就是住宅的伟大之处。)教师:蟋蟀又名“百日虫”,蟋蟀的住宅需要100天才能完成,由此说明,蟋蟀的住宅是活到老、挖到老。学生A:原来如此,蟋蟀的住宅修建是终身性的工程,伟大的工程啊!教师:那让我们带着赞叹的情感一起朗读课文吧!(设计意图:从住宅修筑时间、工具简陋、工程量等方面引导学生深入探究,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住宅的“伟大”之处,进而真正带动学生赞叹的情感。)教师:从文本中我们能找到蟋蟀修筑住宅的工作态度吗?课文又是怎么描写的呢?学生A:在第8自然段中,蟋蟀钻到土底下,如果感到疲劳,它就在未完工的家门口休息一会儿,头朝着外面,触须轻微地摆动。不大一会儿,它又进去,继续工作。学生B:住宅的重要部分快完成了。洞已经挖了有两寸深,够宽敞的了,余下的是长时间的整修,今天做一点,明天做一点。学生C:即使在冬天,只要气候温和,太阳晒到它住宅的门口,还可以看见蟋蟀从里面不断地抛出泥土来。教师:由此说来,蟋蟀从十月份开始修建住宅,一直到冬日,都在不停地修建住宅。蟋蟀的住宅十分精致,先挖掘重要部分,再花长时间整修洞穴。(设计意图:厘清蟋蟀修建住宅的工作态度,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通过提出问题,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探究和解决问题,从而加深他们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并逐步掌握文章的重点内容和结构。)(四)细读课文,总结文本教师:作者从未体验过蟋蟀盖房子,为什么可以将蟋蟀修建住宅过程写得如此传神、具体?同学们带着问题理解课文吧,并踊跃发表自身看法。学生A:作者长期观察蟋蟀修建住宅,如“一连看了两个钟头”“从十月到冬日”。我从作者观察蟋蟀修建住宅的过程体会到作者严谨认真、持之以恒、细致入微的态度。学生B:作者用了很多拟人、打比方、列数字等表达方法,将蟋蟀住宅的特点及修筑过程充分表现出来。作者将蟋蟀的住宅与其他昆虫的隐蔽进行了比较,凸显出蟋蟀住宅的与众不同;将蟋蟀的洞穴比喻为“住宅”,将蟋蟀洞穴门口的平地比喻为平台,将蟋蟀的叫声比喻为弹琴。教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将蟋蟀叫声比喻为唱歌”是不是更好呢?学生A:我觉得“唱歌”更好一些。学生B:我认为“弹琴”更好一些。教师:运用唱歌、弹琴描述蟋蟀的声音都是可以的,主要是从两个方面分析,唱歌主要是文学的表达方法,形容蟋蟀的叫声;弹琴主要是科学的表达方法,蟋蟀发声原理是翅膀的振动。但从《蟋蟀的住宅》这个文体结构来看,它是说明文,采用文学表达不太适用,可运用科学的表达方法。(设计意图:通过再次细读文章,掌握作者的表达手法,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表达同一事物,进而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态度。)(五)总结学习,迁移运用1.总结全文。2.抓住一种自己喜欢的小动物,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仿写。(设计意图:要求学生观察某种小动物,了解其特征,围绕小动物特点展开写作,锻炼学生的写作能力。)六、教学反思(一)多维思考,培养发散思维事物往往表现出多面性,从多个角度观察到的结果也会有明显的不同。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告诉学生思考问题时不要聚焦于一个角度,而是要从多个角度着手,才能获得多方面的数据,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找到问题的答案。在小学说明文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多维度思考问题的能力,避免其片面地认知事物。(二)图解思维,拓展外延在教学中,小学生很难理解蟋蟀住宅修建是一项伟大工程,仅能从文本字词中感受住宅的伟大之处,但未能真正理解。如在分析蟋蟀住宅的伟大时,可以依据作者的描述为学生绘制两张图片,即图1、图2,从而使学生更好地理解顺着地势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