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导论 教学课件_第1页
组织行为学导论 教学课件_第2页
组织行为学导论 教学课件_第3页
组织行为学导论 教学课件_第4页
组织行为学导论 教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组织行为学宁波大学法学院黄勇第一页,共六十六页。第一章导论

第二页,共六十六页。第一节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

和任务第三页,共六十六页。一、组织行为学的产生和发展

组织行为学的产生,是组织演变、管理理论发展的必然结果。

第四页,共六十六页。第五页,共六十六页。(一)古典管理理论19世纪末20世纪初。泰勒。科学管理:劳动定额、记件工资、工作流程。法约尔。管理的基本要素: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14项管理原则。韦伯。科层制:组织是一个等级森严、层次分明、分工明确的金字塔形的结构。特点:人是机器。

第六页,共六十六页。第七页,共六十六页。(二)组织行为学的产生组织行为学的的思想可以追溯到古代,但组织行为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却是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其标志是霍桑研究。行为科学理论创始人梅奥把社会学与心理学引入到管理中来,重视人的因素。第八页,共六十六页。第九页,共六十六页。霍桑实验——人际关系理论(1924-1933)霍桑实验的背景:霍桑:美国西方电气公司下属的位于芝加哥附近的工厂名.实验时间:1924-1932年实验起因:工作条件与效率的关系。第十页,共六十六页。霍桑实验的内容:照明实验继电器装配实验大规模访谈调查接线实验第十一页,共六十六页。

霍桑实验的结论(梅奥的人群关系理论):人是社会人。工作环境与生产率之间并不存在很强的相关关系。提高工作效率的关键是提高工人的士气和积极性。企业有非正式组织。第十二页,共六十六页。霍桑实验的意义:霍桑研究者是最先步入工业领域的行为科学家。是组织行为学的先驱性研究。最重要的贡献是打破了科学管理的界限,对物理性工作环境不是影响工人生产率的最主要因素这一问题的认识,使研究者将他们的注意点从对个体的分析,转向对影响工作环境的系列相关因素的分析。第十三页,共六十六页。行为科学的诞生:1949年在美国芝加哥召开的由自然科学家和社会科学家参加的大会上,第一次提出行为科学的名称。1953年美国福特基金会召集各大学的科学家开会,正式确定了行为科学的名称。

第十四页,共六十六页。第十五页,共六十六页。(三)组织行为学的发展人力资源学派。系统与权变管理学派。组织文化研究的兴起。

第十六页,共六十六页。二、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

(一)广义行为科学的定义行为科学(behavioralsciences)是包括类似运用自然科学的实验和观察方法,研究在自然和社会环境中人(和低等动物)的行为的任何科学。已公认的学科有心理学、社会学、社会人类学和其他学科中类似的观点和方法。(美国《管理百科全书》1982年版)

第十七页,共六十六页。警犬班长退役爱犬不忍别离绝食挽留主人第十八页,共六十六页。小豹仔与小狗兄弟争宠令狗妈妈左右为难第十九页,共六十六页。(二)狭义行为科学的定义(组织行为学的定义)行为科学是有关对工作环境中个人和群体的行为进行分析和解释的心理学和社会说。……它强调的是试图创造出一种最优的工作环境,以便每个人既能为实现公司目标,又能为实现个人目标有效地做出贡献。(1980年英文版的《国际管理辞典》)

第二十页,共六十六页。第二十一页,共六十六页。

(三)组织行为学研究对象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系统研究组织环境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实现组织既定的目标。

第二十二页,共六十六页。理解组织行为学的三层含义:1、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2、组织行为学的研究目的是试图创造出一种最优的工作环境,以便每个人既能为实现组织目标,又能为实现个人目标有效地做出贡献。3、组织行为学是一门多学科、多层次相互交叉和渗透的边缘性、综合性的管理科学。第二十三页,共六十六页。第二十四页,共六十六页。三、组织行为学的任务

1.加强以人为中心的管理,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提高工作效率;2.知人善任,合理地使用人才;3.改善人际关系,增强群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4.指导管理者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提高自身的素质,增强管理的效能5.提高领导水平,改善领导者和被领导者的关系;6.促进组织变革和组织发展。

第二十五页,共六十六页。第二十六页,共六十六页。第二节组织行为学研究的

主要内容第二十七页,共六十六页。美国管理学家罗宾斯(S.P.Robbins)认为: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它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以便应用这些知识来改善组织的有效性。

第二十八页,共六十六页。一、个体行为

(一)个体的概念个体是组成组织的基本单元和细胞,直接影响组织的整体素质。(二)人的行为存在着共性与特殊性对“共性”的研究是组织决策重要的依据条件。对“特殊性”的研究,如人的能力,气质,知觉与态度,乃至价值观等差异的研究,有助于更好地运用激励机制,合理运用人力资源和开发人的潜能,提高组织的效率。

第二十九页,共六十六页。二、群体行为

群体是指个人的集合。表现为三个特征:(1)群体是一群人的集合。(2)群体的存在有一定的目的性。

(3)群体中的成员相互影响,相互依存,有着内在的联系。第三十页,共六十六页。三、领导行为

领导者作为群体和组织中的领袖和首脑,在组织建设和提高绩效方面,发挥着核心作用。对领导行为的研究,侧重于介绍权力和政治的概念,有关领导特质,行为和权变理论以及当代有关领导研究的最新观点。第三十一页,共六十六页。四、组织行为

组织在概念上是指群体的集合。组织设计对员工的影响。组织的发展与变革。组织文化建设等。工作组织成员的行为方式及其绩效如何影响组织的绩效。

第三十二页,共六十六页。领导行为第三十三页,共六十六页。第三节组织行为学与相关学科的关系

第三十四页,共六十六页。一、组织行为学与心理学

心理学是组织行为学最重要的理论基础之一,而组织行为学是心理学在组织系统运用的分支。

第三十五页,共六十六页。第三十六页,共六十六页。二、组织行为学与社会学、

社会心理学

社会学、社会心理学其研究领域定位于社会系统。它为组织行为学研究群体行为和组织变革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而组织行为学本身研究领域侧重于组织系统。

第三十七页,共六十六页。第三十八页,共六十六页。三、组织行为学与人机工程学

二者均以心理学作为研究的重要理论基础。前者倾向于组织中人与人关系的研究。后者倾向于组织中人与机器关系的研究。

第三十九页,共六十六页。第四十页,共六十六页。四、组织行为学与行为科学

组织行为学是行为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常被认为是狭义的行为科学。

此外,组织行为学还与政治学(如权力与冲突的研究)、人类学(如跨文化研究)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第四十一页,共六十六页。第四十二页,共六十六页。第四节人性假设第四十三页,共六十六页。一、中国传统思想中对人性的认识

(一)儒家的思想孔子没有直接提到人之性善或性恶,只是指出,“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孟子提出了人性具有善端的“性善说”。荀子以“性恶论”为出发点,提出了“制礼义以分之”、“注错习俗,积善成圣”的成长之道。

第四十四页,共六十六页。第四十五页,共六十六页。

(二)道家的思想老子的人性论主要特点是人性自然,人性无善恶之规定,人性没有先天的道德属性。人性随着人的社会化过程中的或善或恶,都是叛逆了人的自然本性,是人的自然本性的异化。庄子推崇人类的自然本性,是对儒墨提倡的仁义道德的否定。

第四十六页,共六十六页。第四十七页,共六十六页。

(三)法家的思想

韩非以法家冷峻的眼光,对人性问题进行了审视,揭示出人性的自为自利的天性。“夫安利者就之,危害者去之,此人之情也。”

第四十八页,共六十六页。二、西方国家的人性思想

第四十九页,共六十六页。(一)五种人性假设1、X理论

X理论最核心的观点就是要证明人是经济人,对工人的管理可以用强制的和惩罚的方法。其基本观点如下:(1)一般人天生是懒惰的,他们都尽可能逃避工作。(2)多数人缺乏进取心、责任心,不愿对人和事负责。(3)一般人干的工作都是为了物质和安全的需要,人工作是为了钱。(4)人具有欺软怕硬、畏惧强者的弱点。

第五十页,共六十六页。第五十一页,共六十六页。2、行为学派理论:(1)认为人的行为动机不只是追求金钱,而是人的全部社会需求;(2)由于技术的发展与工作合理化的结果,使工作本身失去了乐趣和意义,因此,人们从工作上的社会关系去寻求乐趣和意义;(3)工人对同事之间的社会影响力,要比组织所给予的经济报酬,更加重视;(4)工人的工作效率,随着上级能满足他们社会需求的程度而改变。第五十二页,共六十六页。第五十三页,共六十六页。3、Y理论:

Y理论的代表人物是马斯洛,该理论于1943年由马斯洛首次提出,该理论的核心观点是人是“自我实现人”,其主要论点如下:(1)人的需要从低级向高级发展。(2)人具有自我指导、自我控制的愿望。(3)人具有独创性,每个个人的思维都有其独特的合理性。(4)人愿意工作,人愿意为社会、为他人作贡献。人是愿意负责的,愿意对工作、对他人负责任。

第五十四页,共六十六页。第五十五页,共六十六页。4、超Y理论:(1)人不但复杂,而且变动很大;(2)人的需求与他所处的组织环境有关系,在不同的组织环境与时间、地点会有不同的需求;(3)人是否愿意为组织目标作出贡献,决定于他自身需求状况以及他与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4)人可以依自己的需求、能力,而对不同的管理方式作出不同的反映,没有一套适合于任何人、任何时代的万能管理方法。

第五十六页,共六十六页。第五十七页,共六十六页。5、Z理论:其核心理论是“人是整体的统一”,人是“亲善人”,其基本观点如下:(1)人能够相互信任。(2)人具有微妙性。微妙性表明人自身存在许多矛盾,这些矛盾既给管理者以开发他们潜力的可能,也给管理者陷入一筹莫展的可能,但所有这些矛盾又和谐地统一于人的整体中。(3)人与人有亲密性,人可能会爱他人,并为他人和团体作出牺牲。

第五十八页,共六十六页。第五十九页,共六十六页。

(二)借鉴意义以上几种人性假设及其提出的管理措施有许多是科学的,至今仍有借鉴意义:

X理论的“经济人”假设提出的工作方法标准化、制定劳动定额、实行有差别的计件工资制、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等,到今仍是管理的基础工作。

第六十页,共六十六页。

行为学派理论在“社会人”假设基础上提出的尊重人、关心人、满足人的需要、培养员工的归属感、整体感、实行“参与管理”等方法,仍在现代管理中广泛应用。

Y理论的“自我实现人”假设提出的给员工创造一个发挥才能的环境、重视人力资源的开发、重视内在奖励等,都适应了知识经济时代的管理潮流。

第六十一页,共六十六页。

超Y理论和权变理论的“复杂人”假设提出的权宜变通、因地制宜的管理思想,则更是具有辩证思想的管理原则。Z理论关于“人是整体的统一”的观点,对于在今天的管理中发挥团队精神、促进组织和谐发展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第六十二页,共六十六页。第六十三页,共六十六页。思考题

1、什么是组织行为学?2、组织行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