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方案1_第1页
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方案1_第2页
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方案1_第3页
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方案1_第4页
工程质量通病防治措施方案1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QYB-008-2016

工程质■常见

问题防治措施方案

2016-12发布实施

上*4■*£可君川*才If

目录

一、工程质量常见问题防治保证管理体系...................1

(-)工程质量保证措施流程图...........................1

(-)工程质量常见问题防治目标.........................2

二、工程质量常见问题各项防治措施方案..................2

(-)用砌体工程质量常见问题治理.......................2

(-)小型砌块工程常见质量问题颈防措施...............10

《三)模板工程常见质量问题防治措施....................18

(四)钢筋工程常见质量问题防治措施...................22

(五)钢筋连接工程常见质量问题防治措施...............24

(六)钢筋安装工程常见质量问题防治措丽...............29

(七)现浇混凝土结构常见质量问题防治措施.............35

(A)抹灰工程常见质量问题治理措施...................46

(九)屋面工程常见质量问题治措施......................49

《十)宣外贴面砖工程常见质量问题治理措施.............69

(十一)防水工程质量常见问题防治措施.................71

(十二)水泥混凝土面层楼地面常见质量问题治理措施...123

(十三)水电安装部分.................................134

上*4■*£可君川*才If

为认真执行公司质量方针、抓好工程质量,促进公司持犊发展,

针对建筑工程项目特点,依据《迂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

GB50300-2013及相关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特制定工程质

量常见问题防治措施方案.

一、工程质量常见问题防治保证管理体系

(-)工程质量保证措施流程图

上*4■*£可君川*才If

(二)工程质量常见问题防治目标

I.通过质量常见问题专项治理,地造“放心工程”实现零投

诉.

2.提高建筑工程建造质量,消除各类质量常见问题.减少因

版量常见问题对工程施工造成的损失和浪费.

二、工程质量常见问题各项防治措施方案

《一)碎砌体工程质量常见问题治理

1.砂浆强度不符合要求

防治措施:

3)控制砂的含泥量.强度等级大于或等于M5的砂浆,砂

的含泥量不应超过5%;强度等级小于M5的砂浆,砂的含泥量不

应超过10%,砂浆做到随拌随用,水泥砂浆和水泥混合砂浆必须分

别在2h和3h内使用完毕.灰槽内的砂浆使用过程中应经常翻动.

清底.如砂浆出现泌水现象,应在砌筑前进行二次拌合.

配制水泥石灰砂浆时,不得采用脱水硬化的石灰膏,生石灰熟

化成石灰璃•时,熟化时间不得少于7天.消石灰粉不得直接使用

于砌筑砂浆中.

(2)要重视砂浆试块的制作,强度等级评定要符合现行标准

规定.

(3)配齐计量工具,产格过磅.计量准确,根据砂子含水率

的变化,及时的硼整用水量.

上*4■*£可君川*才If

2.水平或竖向灰经砂浆饱满度不合格

防治措施:

(1)改善砂浆和物性,如果砂浆出现浸水现象,应及时现整

砂浆的(和易性)稠度,确保灰绕砂浆的饱满度和提高砌体的粘

结强度.

(2)砌筑用规结普通片必须提前1~2天浇水漫涧,含水率宜

在10%-15%,严防千砖上墙使砌筑砂浆早期脱水而降低强度.

(3)砌筑时要采用“三一”砌砖法,严禁铺长灰而使底灰产

生空穴和摆砖砌筑,防止造成砂浆不饱满、粘结差.

3.砌祷不按规定留槎,组砌方法不正确

防治措施:

(1)控制好第一皮砖的竖向灰缝,在保证砌碣灰缝

8mm~12mm的前提下考虑到得垛处,窗间墙,柱边缘处用砖的合理

模数.

(2)确定标高,立好皮数杆,双面挂线.

(3)构造柱部位必须阻置马牙犍及设置拉结伤,马牙便要求

先退后进,进退均为五皮砖.临时间断处留槎必须顺直,不得偏

轴线.

(4)独立柱及长度小于240M的门垛、窗间墙必须采用实心

砖组砌,且必须错缝搭砌,防止出现包心柱和通绕.

4.框架柱拉结筋漏设,位置不当

防治措施:框架柱拉结筋应按砌块模数后焊设置,杜绝边砌边

焊,检舲合格后方可砌筑,或采取环氯树脂植筋法,但必须保证

上*4■*£可君川*才If

材料合格和经三方现场拉拔试.监确定.

5.砌体开裂(破砌体隔断墙和城充增与混凝土框架梁,柱接

触处、错层得砌体、顶层墙体裂缝)

防治措施:

(I)强化图纸会审力度,在图纸会审时对砌体结构容易产生

裂缝的部位从设计上采取技术措施.

(2)填充墙与现浇混凝土梁柱交接处,必须按规范要求设

置钉钢丝网等抗裂措施,防止温度变化造成墙体裂缝;钢丝网与

不同基体的搭接宽度每边不小于200mm.当外墙枭用空心豉或加

气混凝土等新型墙体材料时,应全墙满挂钢丝网;钢丝网片的网

孔尺寸不应大于20mm*20mm,其钢丝直径不应小于0.9mm,应采

用热微锌电焊纲丝网,并宜采用先成网后箧锌的后热箧锌电焊网.

钢丝网应用钢钉或射钉加铁片固定,固定点间距不大于300mm。

钢丝网应设垫块,不得将网紧靠墙面固定,抹灰前经检查钢丝网

设置符合要求后方可开始抹灰,确保钢丝网的抗裂作用.

(3)填充墙砌体应分次砌筑.每次砌筑高度不应超过

1.5m,日砌筑高度不宜大于1.8m;灰缝砂浆应饱满后实,嵌缝应

嵌成凹缝,当填充墙砌筑接近梁板底时,应留一定空问,至少问

隔14d后,再将其补砌挤紧.补砌时,对双恻竖缝用水泥砂浆嵌

填密实.外墙的架眼等孔洞应先进行清理后,浇水混河再补砌砖,

灰缝用水泥砂浆嵌填带.

填充墙砌体根部应砌筑不小于200mm高实心砖,当填充墙砌

筑材料抗裂性能较差,长度超过5m或墙长大于2倍层高时,培

上*4■*£可君川*才If

顶与梁宜有拉结措施,墙体中部加设构造柱,墙超过4m高时,

其中部位置宜设置与柱相连的水平系梁.

(4)填充墙砌体临时施工何处应在墙体两侧预留2<t»6S500

拉结筋,补砌时应涧湿已砌筑的墙体连接处,补砌应与原墙接槎

处顶实,并外挂钢丝网片,两边压墙不小于200mm.

消防箱.配电箱.水表箱、开关箱等预留词上的过梁,应在其

线管穿越的位置预留孔植,不得事后副酒,其背面的抹灰层应满

挂钢丝网片,钢丝直径不应小于0・9刖.

(5)外围护砌体无约束的端部应按抗裂设计要求设置构造柱

与墙梁或采取其它可靠拉接措施.构造柱钢筋宜采用技理,上下

钢筋应与主体结构牢固连接.拉结筋应与墙,柱连接牢固,拉结

筋伸入墙内的长度,应符合现行规范的要求.拉结筋设置可采用

预埋和植筋的方式.

(6)住宅纵向长度超过规范规定时•必须设伸缩缝(缝宽不

小于60nun,并应防止杂物散落其内).

(7)屋顶宜优先采用女儿墙形式,且应将墙体构造柱延长到

女儿墙内.

(8)采取以下措施防止顶层墙体开裂:

1)顶层砌筑砂浆等级不低于M5;

2)顶层围梁下0.3m和每隔0.5m增设豉砌体水平灰缝钢筋

(共3道),370mm增加364,240mm增加244,位置在顶层端

部从山墙起两间范围内的内外纵墙及承重横墙;变形绕两端两间

范围内的上述墙体:顶层的内横堵靠外墙一边2m范围内(伸入

上*4■*£可君川*才我

外纵墙每侧500nun).

3)外纵墙与内横承重墙交叉处及山墙与内纵埴交叉处均应设

构造柱;内纵墙与内横承里墙交叉处增设抗裂柱(图L1和田

1.2),抗裂柱仅在顶层设置,其上下端锚固于相应上下图梁内.

6,墙体渗水

(I)现象:

1)住宅围护墙渗水.

2)窗口与培节点处渗水.

(2)原因分析:

1)砌体的砌筑砂浆不饱满、灰绕空缝,出现毛细通道形成虹

吸作用;室内装饰面抹灰厚度不均匀,导致收水快慢不均,抹灰

易发生裂缝和脱壳,分格条底灰不密实有砂眼,造成墙身渗水.

2)门窗口与墙茂接密封不产,窗口过梁底未设滴水线或清水

线厚度、度不够,室外窗台板高与室内台板.室外窗台未作板水

坡,而导致倒水现象.

3)窗框四周与墙体之间塞口没有认真堵塞和嵌抹密封膏.或

窗框保护带没有撕净,导致渗水.

4)脚手眼及其他孔洞堵塞不当.

(3)防治措施:

I)外墙不宜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

如果采用加气混凝土砌块作为外墙填充墙砌筑材料的应采用专

用砂浆砌筑,应增加外墙防水构造层或找平层,其抹灰材料应选

用抗裂防水砂浆以防墙面开裂,粉刷三遍成活,以保迁防水效果;

上*4■*£可君川*才If

且每层抹灰厚度应不大于10mm,当抹灰厚度》51nm时应有挂网等

防裂防空鼓措施.

2)外围护填充墙上不宜留设脚手眼、穿墙洞等.对墙上留设

的孔洞,应有防治渗漏开裂的专项施工方案,孔洞填客应采用微

膨胀防水混凝土分次填实,不得用铸和普通砂浆一次填塞.

3)外围护结构应严格控制门窗预留洞口,外围护填充墙门窗

河口应留置.洞口两边应砌筑实心砖,认真熟悉设计文件,了解

门窗与墙体之间采用嵌缝材料及密封要求,不得使用混合砂浆嵌

缝.窗下口应做混凝土窗台板.窗台应做10%排水坡度。

4)外墙架眼、孔洞、基层处理及找平层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抹灰前应先堵好架眼及孔洞,封堵应由专人负责施工作业,时

孔洞封堵质量进行专项检查验收,并形成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封堵脚手架眼和谀留的孔洞时,应清理干净,浇水湿润,然

后采用干硬性细石混凝土封堵严密.并在汨口内外墙面采用大于

孔洞边缘150mm,直径不应小于0.9mm热镀锌钢丝网固定好后再

进行抹灰.不得采用铸和普通砂浆一次垠塞封堵.

5)对混凝土、填充墙砌体基层抹灰时,应先清理基层,抹灰

前堵面应浇水,严格控制抹灰砂浆配合比,确保砂浆有良好的和

易性和保水性.抹灰面层严禁使用素水泥浆抹面.必要时,可在

基层抹灰和面层砂浆之间增加耐碱破纤网.

抹灰应分层进行,抹灰总厚度超过351nm时,应采取加设钢丝

网等抗裂措施.采用预拌砂浆时,应由设计单位明确强度及品种

上*4■*£可君川*才我

要求.

墙体抹灰完成后应及时喷水进行养护.

6)外墙采用空心砖或加气混凝土等新型墙体材料时,宜采用

全面挂金属网,以防外墙开裂.内墙宜采用耐碱玻纤网.

7,支承在悬臂梁和悬臂板上的培体,应按(图1.1和图

L2)所示设置钢筋混凝土抗裂柱.

HHR「U一

8.当外墙设置通长窗时,窗下应设钢筋混凝土压顶,压顶配

筋及做法见(图1.3);压顶下应设置抗裂柱,间距不大于3%

抗裂柱内配不小于4612纵筋及4)69200#®:压顶和抗裂柱纵

筋搭接、锚固长度不小于500mm.拉结筋设置应符合抗震要求.

杭曼R尺寸工

、W3000W3000通片xl80mm

上*4■*£可君川*才If

图1.2

A-A

①6@200

2012

底膜电

图1.3

9.其他要求

(I)组砌方法要正确,砂浆强度符合设计要求,望持“三

一”砌砖法.

(2)对组砌中形成的空头缝应在装饰抹灰前杵空头绕采用勾

绕方法修整。

(3)饰面层应分层抹灰,分格条应在初凝后取出,注意压灰

要密实,产防有砂眼和龟裂.

(4)门窗口与墙体的缝隙,在内外增抹灰时杵洞口用水泥砂

浆粉刷,使洞口耒面平整光洁,尺寸规整.按设计要求,对门窗

上*4■*£可君川*才If

与墙体之间采用嵌缝材料及密封要求,熄塞保温.隔声.防潮无

腐蚀性的材料如聚氨脂PU发泡填缝料等,缝隙封堵防水密H胶.

不得使用混合砂浆嵌缝.

(5)外墙门窗洞口的过梁底应设置滴水线;室外富台必须低

于军内窗台板1cm以上,并应做成3%~5%坡度利于顺水.

(二)小型砌块工程常见质量问题预防措施

1.砂浆强度不符合要求

(1)原因分析

1)水泥质量不合格。

2)砂的含泥量大.

3)砂浆配合比计量不准确.

4)加料顺序颇倒,砂浆搅拌不均匀.

5)人工拌合.

6)水灰比控制不好,和易性差.

7)砂浆保水性差.

8)砂浆品种与设计不相符,或掺外加剂后无相应措施.

上述原因将醴成砌筑砂浆强度低,满足不了设计的砌体强度,

导致墙体的水平裂缝、竖向裂缝.

(2)防治措施:

I)材料

①进场水泥必须有合格证和试验报告,其技术指标合格后,

方可使用.

②控制砂的含泥量,强度等级等于或大于M5的砂浆,砂的

上*4■*£可君川*才If

含泥I■不应超过5%;小于M5的砂浆,砂的含泥量不应超过

10%.

外加剂必须具备产品技术说明和出厂合格证,并经试验配合比

合格后方能配制砂浆.

③严禁在楼.地面上进行拌合.

2)拌制砂浆要有计划,做到随拌演用,水泥砂浆和水泥混合

砂浆必须分别在拌制后3h和4h内使用完毕;当施工期向最高温

度越过30oC时,则必须分别在拌成后2h和3h内使用完毕.灰

槽中的砂浆,使用过程中应经常翻动、清底.如砂浆出现泌水现

象,应在砌筑前进行二次拌合.

3)重视砂浆试件的制作,包括底模及其托模移的含水率,试

件的插捣方式和养护.

4)砌筑砂浆的质量要求和试件的制作、强度等级评定要符合

现行标准的规定.

2.砌体几何尺寸不符合设计图纸要求

(1)现象

D墙身的厚度尺寸达不到设计要求.

2)砌体水平灰缝厚度10皮稀的累计数,不符合验评标准的

规定.

3)混凝土结构的国梁、构造柱、墙、柱胀模.

(2)原因分析

D砖的几何尺寸不规格.

2)对砖砌体水平灰缝不进行控制.

10

上*4■*£可君川*才If

3)砌筑过程中未设皮数杆,挂线不速.

4)混凝土模板刚度小,导致浇筑后的混凝土构件胀模.

⑶防治措施:

1)同一单位工程宜使用同一厂家生产的碑.

2)要正确设置皮数杆,皮数杆间距(一般间距不超过

15m~20m,转角处均应设立).严格控制皮数杆上的尺寸段.

3)水平和竖向灰缝的砂浆均应饱满,其厚(宽)度应控制在

10mm左右;不得小于8mm,也不得大于12mm.

4)砌一砖以上墙砌体必须双面挂线,砌一砖厚混水墙时采用

外手挂线.

5)浇筑在凝土前,必冢将模具支撑牢固;混凝土要分层浇筑.

振捣棒不可直接接触墙体.

3.组砌方法不正确

(1)现象

I)包心柱,里外皮碣层互不相咬,形成周边通天缝.

2)混水墙面组砌方法混乱,出现通经和“二皮碣”,组砌形

式不当,形成竖缝宽窄不均.

上述情况,将降低砌体强度整体性.

(2)原因分析

1)第一皮排布不正确。

2)混水墙,忽视组砌方法.

3)半头砖集中砌筑造成通缝.

4)砖柱砌筑采用的是包心碣柱砌法.

II

上*4■*£可君川*才If

5)没有按设置皮数杆控制砌砖层数而造成砖培错层.

6)砌体留槎错误.

(3)防治措流:

I)控制好第一皮砖的拱砌,在保证砌碣灰缝8mm~10仙》的

前提下考虑到砖垛、窗间墙、柱边缘处用牌的合理模数.

2)混水墙的砌筑,加强对操作人员的质量意识教育,进行现

场交底,砌筑时要认真操作,墙体中转绕搭接不得少于U4砖长;

墙体的组砌形式,应根据砌筑部位的受力性质而定.

3)半头砖要求分散砌筑,不得集中使用,一砖或半跨厚墙体

严禁使用碎年头.

4)确定标高,立好皮数杆,第一皮砖的标高必须控制好,与

碣层必须吻合.

5)构造柱部位必须留置马牙槎放置拉结筋,马牙槎要求先退

后进.进退均为五皮砖.临时间断处留槎必须顺直放置拉结筋,

并不得偏轴线.

6)施工洞口留置应距纵(横)墙5。0所之处留置阳槌,并应

放置拉结筋和过梁.

4.水平或竖向灰缝饱,满度不合格

(1)现象

砌体砂浆不密实不饱满,水平灰缝饱满度低于“规范”和

“验评标准”的规定.

(2)原因分析

1)砌筑砂浆的和易性差,直接影晌砌体灰缝的密实和饱满度.

12

上*4■*£可君川*才If

2)千破上墙和砌筑操作方法错误,不按“三一”砌萌法砌筑.

3)水平灰绫缩口太大.

综合上述将降低砌体的抗压强度和抗剪能力.

⑶防治措施:

1)改善砂浆和易性,如果砂浆出现泌水现象.应及时调整砂

浆的稠度,确保灰缝的砂浆饱满度和提高砌体的粘结强度.

2)砌筑用烧结普通砖必须提前1~2天浇水湿润,含水率宜

在10%~15%,严防干砖上墙.

3)砌筑时要采用“三一”砌砖法.严禁铺长灰而使底灰产生

空穴和摆碣砌筑,造成砂浆不饱满.

4)砌筑过程中要求铺满口灰,然后进行刮缝.

5.砌体的整体性和稳定性差

(】)现象

I)外墙转角处和楼梯间不同时砌筑;纵(横)墙交接处不留

置斜槎.

2)每■层承重墙的最上一皮砖,以及在梁和梁垫的下面摆放顺

砖.

3)填充墙的顶层砖和梁,板下部摆砌平砖.

4)砖砌台阶的面上以及砖砌体的挑出层中用顺勒.

5)拉结筋的放置、长度.数量不符合规定.

(2)原因分析

13

上*4■*£可君川*才If

I)外墙转角处槎梯间和纵(横)墙交接处,留置直槎.

2)承重墙的最上一皮砖,梁和梁垫下面、砖砌台阶的水平面

上以及砖砌体的提出层中(挑檎、腰线等),采用顺砖,当上部

承受载荷作用后砌体失去稳定性.

3)填充墙的顶部和梁、板下面,摆砌平碑,造成墙与梁和靖

与板为活节点,因为这种砌法打灰不能密实,导致填充墙稳定性

和整体性差.

4)拉结筋设置的不准确,位置不对,长度.ttt,弯钩的制

作不符合施工规定.

(3)防治措施:

1)填充墙采用烧结空心砖、轻骨料混凝土小型空心砌块时的

水平灰缝和竖向灰缝应为8mm~12mm;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体当

采用水泥砂浆,水泥混合砂浆时或采用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砌筑

砂浆时,水平灰缝和会向灰缝宽度不应超过15mm,当蒸压加气混

凝土砌块采用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粘结砂浆时,水平灰缝厚度和

竖向灰缝宽度为3mm~4防.

砖砌体外墙转角.纵(横)墙交接处和楼梯间的墙体应同时砌

筑,若不能同时砌筑、在临时间断处应砌成斜松,斜槎长度不应

小于高度的2/3.

2)承重墙的最上一皮砖,梁和梁垫下面的砖,台阶的水平面

上、砖砌体中挑出层(挑檐、腰线等)部位,均应用了巧砌筑,

以便受力后能保证砌体的稳定性;承重墙使用的小砌块应完整、

无破损、无裂缝.

14

上*4■*£可君川*才If

3)砌体隔断墙和娘充墙的顶部均应采用料砌方式砌筑,并应

挤紧筑严顶部砂浆,砂浆应饱满密实.

非承更砌体应分次砌筑,每次砌筑高度不应超过L5m.应待

前次砌筑砂浆终凝后,再继续砌筑;日砌筑高度不宜大于1.8%

砌体顶部应预留空隙,再将其补砌顶紧.应待砌体砌筑完毕至

少间隔14天后补砌.补砌顶紧可用配套砌块斜顶砌筑,在砌体项

部预留200mm左右空隙,按下图所示方法砌筑(图2.1a砌体转角

部位砌法、图2.1b砌体中部砌法).

4

02.la图2.lb

6.墙体结构裂缝

(1)现象

1)礴砌体隔断墙和填充墙与混凝土框架柱梁接触处产生登向

裂缝.

2)房屋底层窗台墙上出现竖向裂缝.

3)在错层碣砌墙体上出现水平或竖向裂缝.

4)顶层墙体产生水平和斜向裂绫.

5)顶层墙体在楼的两端的内外纵墙两向范围内出现水平或斜

向裂缝.

!5

上*4■*£可君川*才If

6)顶层横承重墙体在圈梁以下墙体的端部两侧的上部出现正

八字裂缝.

7)顶层山墙和前后圾墙上的女儿墙根部出现裂缝.

(2)原因分析

1)砌体材料由于膨胀系数不同,收缩不均匀和伸缩量不同,

受温度差影响而引起的裂缝.结合部砂浆不饱满或遗漏拉结筋导

致开裂.结构裂缝将影响主体结构强度,使用功能和美观,损害

结构的整体性和安全性,降低住宅使用寿命.

2)房屋底层窗台增上出现的上宽下窄竖向裂缝,一般是由于

窗台墙与窗间墙载荷差异、窗间墙沉降,灰缝压缩不一而在窗口

边产生剪力,在窗台墙中间产生拉力造成.

3)房屋两楼层标高不一时,由于屋面或楼板胀缩或其他因素

而产生推挤,形成在楼层错层处出现水平裂缝或在纵墙上出现竖

向裂缝.

4)楼两侧因温度应力大,尾砌体抗剪能力很低,故在窗河上

部出现水平或斜向裂缝,特别是不按规范要求设伸缩缝的住宅裂

缝尤其严重.

(3)防治措施:

1)楼两端顶层的两间范围内在内纵墙与承重埴横堵交接处设

抗裂柱,外纵墙与承重墙交接处增设构造柱,楼两端两间范围内

砌体由图梁以下300mm处加2根小4加强筋(一鹫半墙加3根)

一道,其下相隔500mm再加两道相同的抗裂加强筋.

2)顶层由两端山墙或伸缩缝处向内数的第二至三间房屋承重

!6

上*4■*£可君川*才If

墙开始,与外飒墙所有的结合部由圉粱以下300mm处加2根64

加强筋.(一铸半墙加3根)一道,其下相隔500mm再加两道相同

的抗裂加强筋.抗裂加强筋伸入^承变墙2m,伸入外纵墙

0.5m.

3)屋面应严格控制檐头处的保温层厚度,顶层砌体砌先后应

及时做好隔热层,防止顶层梁板受烈日照射变化因温度而引起结

构的膨胀和收缩.

4)女儿墙因结构层完工后保温层温度变化或冻融产生变形,

将女儿墙根推开而产生水平方向裂缝,为防止出现这一质量通病,

铺设结构层、保温层材料时,必须在结构层或保温层与女儿墙之

问留设温度缓,并用柔性密封材料填嵌.

(三)模板工程常见质量问题防治措施

L模板安装

(1)梁、板模板现象:梁.板底不平,下垂、下挠;梁侧模板

不平直;梁上下口胀模.

原因:模板龙骨、支柱刚度.强度不够,支柱基础下沉,底模

未按标准要求起拱.

防治措施:梁、板底模板的龙骨.支柱的激面尺寸及间距应通

过设计计算决定,使模板的支撑系统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作业

中应认真执行设计要求,以防止混凝土浇筑时模板变形.模板支

柱应立在垫有通长模板的坚实的地面上,防止支柱下沉.使梁、

板产生下挠,,梁、板模板应按设计或按标准要求起拱.梁模板

!7

上*4■*£可君川*才If

上下口应设销口楞,再进行侧向支撑,以保证上下口模板不变形

确保梁的截面尺寸符合要求.

(2)柱模板

I)胀模、断面尺寸不准,混发土保护层过大.

原因:柱模板强度,刚度不够.

防治措施:根据柱高和断面尺寸设计核算柱箍自身的裁面尺寸

和间距,以及对大断面柱使用穿柱螺栓和登向铜楞.以保证柱模

的强度、刚度足以抵抗混凝土的侧压力,施工应认真按设计要求

作业.

2)柱身扭向.

原因:校正时未进行双面校正.

防治措施:支模前先校正柱筋,使其首先不扭向.安装斜撑

(或拉锚),吊线找垂直时,相临两片柱模从上端每面吊两点,

使线坠到地面,线坠所示两点到柱位置线距离均相等,以便柱模

不扭向.

3)轴线位移.

原因:柱支模时未拉通蛟.

防治措施:成排的柱子,支模前要在地面上弹出柱轴线及柱边

通线,然后分别弹出每柱的另一方向轴线,再确定柱的另两条边

线,支模时,先立两端柱模,校正垂直与位置无误后,柱横顶拉

通线,再支中间各柱模板.柱距不大时,通排支设水平拉杆及剪

刀摔,每柱分别四面支撵,保证每柱垂直和位置正确.

(3)墙模板

18

上*4■*£可君川*才If

D墙体厚薄不一,平整度差.

原因:模板的强度和刚度不够,龙骨的尺寸和间距、穿墙螺栓

间距、墙体的支撑方法未认真操作.

防治措施:防治方法是模板设计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龙背

的尺寸和间距.穿墙螺栓间距,墙体的支撑方法等在作业中要认

兵执行.

2)墙体烂根,模板接缝处跑浆.

原因:模板根部缝隙未堵严,模板内清理不干净,混凝土浇筑

前未座浆.

防治措施:模板根部砂浆投平塞产,模板间卡固措施车靠.模

板内杂物清理干净,混凝土浇筑前应用与混凝土同强度等级和配

比的纯水泥砂浆座浆50mm厚.

3)门窗洞口混凝土变形.

原因:门窗模板与墙楔或墙体钢筋固定不牢,门窗横板内支撑

不足或失效.

防治措施:门窗模板内设足够的支撑,门窗模板与墙模或墙体

钢筋固定牢固.

(4)模板缝隙跑浆

原因:模板拼装时缝隙过大,连接固定措施不牢靠.

防治措施:模板拼装时缝隙垫海绵条挤紧,并用胶带封住.加

强检查,及时处理.

(5)标高偏差超标

原因:

19

上*4■*£可君川*才If

1)楼层无标高控制点或控制点偏少,控制网无法匍合;聂向

模板根部未找平.

2)模板顶部无标高标记,或未按标记施工.

3)高层建筑标高控制级转测次数过多,累计误差过大.

4)浜埋件、琅留孔洞未固定军,施工时未重视施工方法.

5)楼梯踏步模板未考虑装修层厚度.

防治措施:

1)由专人进行测量,各种测量仪器定期校验.主体施工阶段

应弹出标高和轴线、房屋开间方正控制战等.准确测量,认真记

录,确保现场控制线标识清楚.

2)产格控制现浇楼板厚度,每层楼设足够的标高控制点,在

混凝土浇筑前做好现浇板厚度控制标识,每l.5n7~2亩'范围内用

钢筋头设置一处,上边测量楼面+0.05m标高线,浇筑混凝土时

现场人员根据标高线浇平混凝土,并随时检查.

3)处筑楼层标高由首层±0.000标高控制,严禁逐层向上引

测,以防累计误差.当建筑物高度超过3Qm时,应另设标高控制

线,每层标高控制点不少于2个,以便复核.

4)预埋件及预留孔洞安装前应与图纸对照,确认无误后准确

固定在设计位置上,必要时用电焊或套框等方法将其固定.在浇

筑混凝土时,应沿其周围分层均匀浇筑,严禁碰击和振动预埋件

与模板.

5)砌筑填充墙和装修阶段应严格所弹出的标高和轴线控制线

施工,发现超标时及时处理.

20

上*4■*£可君川*才If

6)楼梯踏步模板应考虑笠作厚度.

2.模板拆除

(1)混凝土表面粘连

原因:由于模板清理不好,涂刷隔离剂不匀,拆根过早所造成.

防治措施:模板表面清理干净,隔离剂涂剧均匀.

(2)混凝土楞角破损.脱落

原因:

D拆模过早,混凝土强度不足.

2)操作人员不认真,用大锤、撬根硬砸猛撬,造成混凝土楞

角破损、脱落.

防治措施:

1)混凝土强度必须达到质量验收标准中的要求方可拆模.

2)对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严禁用大捶、捻椎硬砸住撬.

(四)钢筋工程常见质量问题防治措施

L箍筋不方正

矩形箍筋成型后,拐角不呈90o,或两对角线长度不相等.

钢筋弯钩平直长度不够,篮筋弯钩角度不符合要求.

原因:转能边长成型尺寸与图纸要求误差过大;没有严格控制

弯曲角度;一次弯曲多个籁筋时没有逐根对齐.

防治措施:注意操作,使成型正确;当一次弯曲多个转筋时,

应在弯折处逐根时齐.

21

上*4■*£可君川*才If

2.成型尺寸不准确

已成型的钢密尺寸和弯曲角度不符合设计要求.

原因:下料不准确;画线方法不对或误差大;用手工弯曲时,

扳距选择不当;角度控制没有采取保证措施.

防治措施:加强钢筋配料管理工作,颈先确定各种形状钢筋下

料长度被1整值,制定下料表.根据钢筋弯制角度和纲筋直径确定

好扳距大小.

为保证弯曲角度符合要求,在设备和工具不能自行达到准确角

度的情况下,可在成型案上画出角度准线或采取钉扒钉做标志的

措施.

3.已成型的钢筋变形

纲筋成型后外形准确,但在堆放或拨运过程中发现弯曲、歪斜、

角度偏差.

原因:成型后,往地面摔得过重,或因地面不平.或与别的物

体或钢筋碰撞成伤;堆放过高或支垫不当被压弯;撤运频繁,装

卸“野蛮”.

防治措施:搬运、堆放要轻抬轻放,放置地点要平整,支垫应

合理;尽量按施工需要运至现场并按使用先后堆放,以避免不必

要的窗垛.

4.圆形钢筋直径不准

原因:圆形螺旋筋成型所得的直径尺寸与绑扎时拉开的螺距和

钢筋原材料弹性性能有关,直径不准是由于没有很好的考虑这两

点因素.

12

上*4■*£可君川*才If

防治措施:应根据钢筋原材料实际性能和构件所要求的螺距大

小英先确定卷筒的直径.当盘缠在圆筒上的纲筋放松时,螺旋筋

就会往外弹出一些,拉开煤距后又会使直役略微缩小,其间差值

应有计算确定.

5.钢筋代换后根数不能均分

同一编号的钢筋分几处配置,配料时进行规格代换后因根数变

动.不能均分于几处.

原因:在钢筋材料表中,该号钢筋只写总根数,在钢筋进行代

换时忽略了钢筋分几处布置的情况.

防治措施:在配料加工钢筋前进行钢筋代换计算时,要预先熟

悉施工图,看该号钢筋是否分几处布置,如果是应按分根数考虑

代换方案.

6•鞋筋弯钩形式不对

箱筋末端未按规定不同的使用条件制成相应的弯钩形式.

原因:不熟悉箱筋使用条件,忽视规范规定的弯钩形式使用范

围;配料任务多,各种弯钩形式取样混乱.

防治措施:熟悉各种弯钩的应用范围和相关规定,特别是对于

斜弯的,是用于有抗震要求和受扭的结构,在钢筋加工的配料过

程中要注意图纸上的标注和说明.

(五)钢筋连接工程常见质量问题防治措施

L铜筋闪光对岸

(1)接头中有氧化膜.未焊透或夹渣.

上*4■*£可君川*才If

原因:

1)焊接工艺方法使用不当.

2)焊接参数选择不合适.

3)烧化过程太弱或不稳定.

4)烧化过程结束到顶锻开始之间的过度不够急速或有停顿,

空气侵入焊口.

5)顶俄速度太慢或带电顶锻不足.

6)顶俄留置过大,顶般压力不足,使用口封闭太慢或未能真

正密合.

防治措施:

1)选择适当的焊接工艺.

2)重视预热作用,掌握预热要领,减少预热梯度.

3)确保带电顶锻过程,采取正常的烧化过程.

4)避免采用过高的变压器级数施焊,以提高加热效果.

5)加快顶锻速度.

6)增大顶锻压力.

(2)过热:从焊缝或近缝区断口上可看到粗品状态.

原因:

1)预热过分,焊口及其近缝区金属强烈受热.

2)不热时接触太轻,间歇时间太短,热量过分集中于岸口.

3)沿焊件纵向的加热区域过宽,顶锻留量偏小,顶锻过程不

足以使近缝区产生适当的塑性变形.未能将过热金属排除于焊口

之外.

上*4■*£可君川*才If

4)为了顶械省力,带电顶械延续较长,或顶锻不得法,致使

金属过热.

防治措施:

I)根据钢筋级别、品种规格等情况确定其技热程度,在施工

中严加控制.

2)采取低频预热方式,适当控制预热的接触时间、何歌时间

以及压紧力.

3)产格控制顶骰时的温度及留量.

4)严格控制带电顶锻过程.

(3)脆断:在低应力状态下,接头处发生无预兆的突然断裂.

脆断可分为淬硬脆段、过热脆断和烧伤脆断几种情况.

原因:

1)焊接工艺方法不当.

2)对焊接性能较差的钢筋,库后虽然采取了热处理措施,但

因温度过低,未能取得有效的效果.

防治措施:

1)针对钢筋的焊接性,采取相应的焊接工艺.

2)正确控制热处理程度.

(4)烧伤:钢第与电极接触处表面微熔及烧伤.

原因:

1)钢筋与电极接触处浩净程度不一致,有氧化物,夹紧力不

足,局部区域电阻很大,因而产生了不允许的电阻热.

2)电极外形不当或严重变形,导电面积不足,致使局部区域

13

工算«量*电珅*冷溶才*

电流过大.

防治措施:

1)清除钢筋被夹紧部位的铁锈和油污.

2)清除电极内表面的氧化物.

3)改进电极槽口形状,增大接触面枳.

4)夹紧铜侪.

(5)接头弯折或轴线偏移:

原因:

1)钢筋端头歪斜.

2)电报变形太大或安装不准确.

3)炸机夹具晃动太大.

防治措施:

I)正确调整电极位置…

2)修整电极钳口或更换巳变形的电极.

3)桥直钢筋的弯头.

2.钢筋电渣压力焊

(1)轴线偏移、弯折.

原因:

1)钢筋端部歪扭不直,在夹具中关持不正或倾斜.

2)夹具长期使用磨损,造成上下不同心.

3)顶压时用力过大,使上钢筋晃动和移位.

4)焊后夹具过早放松,接头未及冷却,使上钢能倾斜.

防治措施:

26

上*4■*£可君川*才If

I)矫直钢筋端部.

2)正确安装夹具和钢筋.

3)避免过大的挤压力.

4)及时修理或更换夹具.

(2)咬边:

原因:

1)焊接时电流太大,钢筋熔化过快.

2)上钢防端头没有压入熔池中,或压入深度不够.

3)停机太晚,通电时间过长.

防治措施:

1)减小焊接电流.

2)缩短焊接时间.

3)注意上钳口的起始点,确保上钢筋挤压到位.

(3)未焊合:上下钢筋在结合面处没有很好的融合在一起.

原因:

I)焊接过程中上钢筋提升过大或下送时速度过慢;钢筋端部

熔化不良或形成新孤.

2)焊接电流小或通电时间不够,使钢筋端部未能徉到适宜的

熔化量.

3)焊接过程中设备故障,上钢筋卡住,未能及时压下.

防治措施:

1)在引殖过程中精心操作,防止操纵杆提的过快或过高,问

隙太大发生断路灭弧;也应防止操纵杆提的过慢,钢筋粘连短路.

27

上*4■*£可君川*才If

2)适当增大焊接电流和延长焊接通电时间,使铜筋靖部得到

适宜熔化量.

3)及时修理焊接设备,保证正常使用.

4)合理选择焊接参数,正确掌握操作方法.

3.钢筋鞋螺纹连接

(1)钢脩套丝缺陷:

原因:操作工人未经培词或操作不当.

防治措施:对操作工人进行培训,取得合格证后再上岗.

(2)接头露丝:拧紧后外露丝扣超过一个完整扣.

原因:接头的拧紧力矩值没有达到标准或漏拧.

防治措施:

1)按规定的力矩值,用力矩扳手拧紧接头.

2)连接完的接头必须立即用油漆做标记,防止漏拧.

(六)钢筋安装工程懵见质量问题防治措*

L骨架外形尺寸不准.歪;扣筋被踩向下位移

原因:多根钢筋端部未对齐.绑扎时个别钢筋偏离规定位置.

防治措施:绑扎时杵铜第端部对齐,防止钢筋绑扎偏斜或骨架

扭曲.

2.柱、墙钢密位移

原因:固定铜侪的措施不可靠,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被碰撞,

偏高固定位置.

上*4■*£可君川*才If

防治措施:墙、柱主筋的插筋与底板上、下舫要固定绑扎牢固,

确保位置准确.必要时可附加铜惭电焊焊牢,混凝土浇筑前、后

应有专人检查修整.

3.受力筋保护层不符规定,露筋

原因:

(1)混凝土保护层垫块间距太大或脱落.

(2)铜筋绑扎管架尺寸偏差大,局部接触模板.

<3)混凝土浇筑时,钢筋受碰撞位移.

防治措施:

(1)混凝土保护层垫块饕适量可靠.

(2)钢筋绑扎时要控制好外形尺寸.

(3)混凝土浇筑时,应避免钢筋受碰撞位移.混疆土浇筑前、

后应设专人检查修整。

4.绑扎接头松脱

原因:搭接处没有扎牢,或撤运时碰撞,压弯接头处.

防治措施:钢筋搭接处应用铁丝扎牢.扎结部位在搭接部分的

中心和两端共3处.搬运已扎好的钢筋骨架应轻抬轻放,尽量在

模板内或模板附近绑扎搭接接头.

5.柱箍筋接头未错开布置

原因:绑扎柱箍筋骨架时疏忽所致.

防治措施:做好钢筋绑扎技术交底及检查工作.

6.弯起钢筋方向错误

原因:没有对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未认真核对图纸.

上*4■*£可君川*才If

防治措施:对操作人员专门交底,在钢筋上挂牌标识.

7,铜筋接头位置错误、受力钢筋锚固长度.搭接长度不够,

在连接区段内接头数量超规范

原因:没有对操作人员进行技术交底;未认真核对图纸.

防治措施:对操作人员专门交底,梁、枝、墙钢筋接头较多时,

翻样配料加工时,应根据图纸预先画出施工疑样图,注明各号钢

筋搭配顺序,并避开受力钢筋的最大弯矩处.

8.箍筋加密区长度不够,缓筋数景不足;绑扎不牢

原因:未认真执行设计和规范的要求,筋绑扎不牢.

防治措施:认真按设计和规范要求设置籁筋加帝区,雅筋绑扎

要牢固.

9.浇灌混凝土不搭马道,乱踩钢筋野蛮施工;竖向插筋无扶

正措施造成钢筋位移。

原因:操作人员成品保护意识不强,技术交底未进行成品保护

要求.

防治措施:加强对操作人员成品意识,建立工序交接制度,并

在技术交底中进行成品保护措施交底,浇灌混凝土必须搭设马道.

10.钢筋分项未按规定执行现场“挂牌”制度.

原因:现场工序验收交接制度规定不清,现场操作人员无现场

“挂牌”制度的认识.

防治措施:建立健全工序交接制度,并在技术交底中对现场

“挂牌”制度进行交底.

SO

上*4■*£可君川*才If

U.梁柱接头处柱整筋数量•不足或漏绑

原因:因操作困造,未绑加布鬟筋;采用模外绑梁筋,后落入

梁底,加之梁柱接头早已封横,无法绑梁、柱接头柱雍筋.

防治措施:应合理安排先绑梁伟,待扑上梁、柱接头柱短筋后,

再封梁侧根的操作方法

12.其他要求

<1)梁二排钢筋应固定且应符合下列要求:

图6,I.a图6.1.b

1)一、二排纵筋之间的净距不小于25mm和一排纵筋直径的

较大者.如籁舫弯勾阻档二排纵筋位置,应按如(图6.la).

(ffi6.1b)处理.

2)分隔筋直径不小于25mm和纵筋直径的较大者,一.二排

纵筋与分隔筋三者必须靠紧,用粗铁丝绑扎.

3)梁面第一分隔筋距支座0.5m处设置,以后每增加3m设

一处,同一面纵筋每跨不少于2处;

4)梁底第一分隔筋距支座1.5m处设置,以后每增加3m设

一处,每跨不少于2处;

(2)框架梁、柱箍筋应符合下列要求:

31

上*4■*£可君川*才If

D框架梁、柱箍筋应按(图6.lc)制作;当梁、柱纵筋较密,

无法按(图6.1c)制作时,应做成焊接封闭环式籁筋(如图6.1d或

符合规范的焊接工艺),不得焊伤箫.筋.

图6.l.cS6,l.d

2)梁柱节点籁筋必究按(图6.l・e)或焊接封闭环式箍筋制

作,并按设计要求的间距加密箍筋.

3)钢筋段与节点轴筋点焊制成纲筋笼,随绑扎后的梁筋一齐

下沉至设计位置(如图6.1.e和图6.Lf)

12

上*4■*£可君川*才If

图6.Le图6.

(3)垫卡、垫块及铜筋保护层应符合下列耍求

筌卡及垫块:禁止使用碎石做梁、板、基础等钢筋保护层的垫

块.梁、板,柱.墙、基础的钢筋保护层宜优先选用熨料垫卡;

当采用砂浆垫块时,强度应不低于M15.0,面积不小于

40mmx40mm.梁柱垫块应垫于主筋处,厚度为纵筋保护层厚度减

去推筋直径;基础垫块厚度同基础保护层.垫块上应按(图6.2)

(4)当板面受力制筋和分布钢筋的直径均小于10mm时,应

采用(图6.3.Q所示支架,支架间距为:当采用(|)6分布舫时不

大于500mm,当采用分布筋时不大于800mm.支架与受支承钢

筋应绑扎牢固.当板面受力钢筋和分布铜佛的直径均不小于10mm

时,可采用(图6.3b)所示马跨作支架.马跨在纵横两个方向的问

拒均不大于800mm,并与受支承的钢筋绑扎牢固.当板厚

h£200mm时马縻可用型0钢筋制做;当200nu>@W300mm时马蹬应

用巾12铜密制做;当hNOOmm时,制作马蹬的钢筋应适当加大.

上*4■*£可君川*才If

ffi6.3.a图6.3.b

(5)预留电器线盒应采用增高型的灯头盒和过鼓食,保证接

线孔下纵至盒的开口面的距离,不小于板底筋直径与规范规定的板

筋保护层厚度两者之和.

(七)现浇混凝土结构常见质量问题防治措施

1.蜂窝

原因:混凝土一次下料过厚,损捣不实或漏振,模板有缝隙使

水泥浆流失,纲筋较密而混凝土坍落度过小或石子过大,柱、墙

根部模板有缝隙,以致混凝土中的砂浆从下部涌出而造成.

防治措施:根据钢筋间距确定混凝土骨料规格,做好配合比.

模板缝隙处理作为一道工序,要地产.墙柱混凝土浇筑前先用与

混凝土同配比的无石子砂浆铺浆不少于501nm厚.

2.露筋

原因:钢筋垫块位移、间距过大、漏放、钢筋紧贴模板、造成

或筋,或梁.板底部振捣不实,也可能出现露筋.

防治措施:钢侪垫块按规定垫好,钢筋绑扎位置要保证不位移.

混凝土振捣应防止漏振或过振.

3,混凝土麻面,粘结

原因:拆模过早或模板表面漏刷隔离剂或模板湿润不够,构件

上*4■*£可君川*才If

袅面混凝土易粘附在模板上造成麻面脱皮.

防治措施:支模时应保证模板表面清洁干净,并刷好隔离剂,

控制好拆模时间

4.孔洞

原因:是钢惭较整的部位混凝土被卡,未经振捣就继续浇筑上

层混凝土.

防治措施:钢筋较南的部位采用小直径振捣樟,防止混炎土漏

振.

5.缝隙与夹渣层

原因:施工缝处杂物清理不净或未浇底浆等原因,易造成缝隙、

夹灌层.

防治措施;混凝土支模及浇筑前应将施工缝处混凝土或模板内

的杂物清理干净,墙柱混凝土浇筑前先用与混凝土同配比的无石

子砂浆铺浆不少于50mm厚.

6.墙体烂根

原因:支模前未每边模板下口未找平,模板下口不严密,混凝

土漏浆.

防治措施:支模前在每边模板下口抹找平层,保证模板下口产

密.墙体混凝土浇筑前,先均匀浇筑5cm厚砂浆或无石子混凝土.

混凝土坍落度要严格控制,防止混凝土离析,底部振捣应认真操

作.

7,混凝土表面蜂窝,露筋、孔洞.夹渣.烂根、漏浆严重;

洞口变形,缺枝掉角.拆模早,不按规定进行养护;表面裂缝

J5

上*4■*£可君川*才If

原因:模板内杂物清理不干净,模板加固不牢,接绛不严宙,

拆模过早;混凝土浇筑时漏振或振捣不容实,欠振.木模板未充

分浇水湿洞或混涧不够,混凝土浇筑后养护不好,造成脱水,强

度低,或模板吸水膨胀将边角拉裂,拆模时,枝角被棺掉:低温

施工过早拆除侧面非承重横板;拆横时,边角受外力或重物撞击,

或保护不好,棱角被碰掉;模板未涂刷隔离剂,或涂刷不均.

防治措施:柱,梁柱节点、混凝土墙以及梯板木模板安装均应

在其根部预留lOOmmx150mm或视情况留适当的垃圾出口孔,清洗

垃圾后再予封孔,防止接口处出现夬港现象,垃圾出口孔可按下

列要求留设:

柱、梁柱节点每根(处)倒一个垃圾孔;楼梯板每跑留一个垃

圾孔.

(3)混凝土墙一般按每21n留一个垃圾孔,根据现场情况可

适当进行调整;

模板在浇筑混凝土前应充分涅润,混凝土浇筑时应保证不漏提、

欠振或过振。混凝土浇筑后应认真浇水养护,拆模时注意保护梭

角,避免用力过猛过急;吊运模板,防止撞击棱角,运检时,将

成品阳角用草袋等保护好,以免硬损.

8.混凝土裂缝

原因:

(1)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浇筑后产生分层,出现裂缝.

(2)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够;混凝土浇筑后,未按要求及时养

护,使混凝土失水干缩形成裂缝.

S6

上*4■*£可君川*才If

(3)大体积混凝土温控措施不到位,水化热大,使内部与袅

面温差过大产生裂缝.

(4)主舫产变位移,使结构受拉区开裂;混凝土初栽后又受

扰动,产生裂纹.

(5)构件受力过早或超载引起裂线.

(6)模板及支撑不牢,产生变形或局部沉降;现浇混凝土拆

模过早.

防治措施:

(I)横板及其支架应根据工程结构形式、荷载大小,地基土

类别、施工顺序、施工机具和材料供应等条件进行设计,支撑支

柱应置于坚实的地面上,并具有足够的刚度.强度和稳定性;支

模系统必须有经市批的专项施工方案.

(2)安装模板时,应确保钢筋保护层的厚度,准确配置混凝

土垫块或钢筋定位器;安装的模板须构造紧密,不漏浆不渗水,

不影响混凝土均匀性及强度发展,井能保证构件形状正确规整.

(3)混凝土板面有我应根据设计荷载进行验算,不得随意在

板面堆钱,并要注意板面荷载要均匀,模板及支架的拆除顺序及

相应的安全措施在制定施工技术方案时应考虑周全.拆除模板时

产禁对楼层出现冲击荷载.

(4)对混凝土的配合比要提前优化,对措合料总搜量应控制

不宜大于水泥用量的40%.优先采用预拌混凝土,配比要合理,

防止出现砂率过大造成混凝土产重收缩变形.

(5)混凝土从搅拌,运输到浇筑入模的时间,当气温不高于

17

上*4■*£可君川*才If

25度时,持续时间不宜大于90min;当气温高于25度时持埃时间

不宜大于60min.当在混凝土中掺加外加剂或采用快硬水泥时,持

续时间应由试验确定.

(6)混凝土浇筑后,养护是防止混凝土产生裂缝的重要措施,

必复充分重视,应按气温,环境条件制定养护方案,及时养护,

防止混凝土失水干缩形成裂缝.

(7)楼板厚度不宜小于100m;当埋设线管较密•或线管交

叉时,板厚不宜小于120mm.在建筑平面转折处的现浇楼面、现

浇板屋面应采用双层双向布舫,钢惭间拒直取150mm~20。mm。

对不规则现浇板阳角、建筑平面外转角处有墙约束的现浇板板角

应设置放射形钢筋,制筋数量不少于70>1051100,长度应大于板

短边净跨的1/3,且不小于1.5m.角部房间如有转角窗时,该角

部房间板厚不宜小于120mm,板角应设置联系窗端混凝土墙,柱

的板内暗梁,并谀置放射形钢筋.

建筑外转角处的室内角部板块和井式楼盖的角部板块,其板厚

不宜小于120mm见(图7.1a,困7.1b).建筑物平面刚度突变处

的楼板宜适当加厚.

As>3bh/IOOOA>>W1OOO!;

111AOIWIOOO

(fW

Il口

(用JR向双)《用户学向粮)

上*4■*£可君川*才If

图7.laffl7.lb

1)挑出阳台宜用梁式结构;当挑出长度L>LSm时,应采用

梁式结构;当1.0m《L<L5m且需采用悬挑板时,其根部板库不小

于L/10且不小于120mm.

2)板面钢筋的直径不宜小于10mm.受力钢筋的间距不大于

200mm,分布钢筋的间距不大于300mra.

3)单向板长跆方向底的配筋量As>1.5bh/1000,铜筋间距

不宜大于200mm,直径不宜小于6mm.

4)阳台悬挑板长度l.0m«L<1.5ni时,受力钢筋直径不宜小

于12mm,

5)建筑外转角处的室内角部板块和井式梁角部板块宜按(图

7.1a)和(图7.lb)配筋.

6)在建筑平面刚度(或宽度)突变处,板底板面通长钢筋配筋

量As>3bh/1000.

7)室外悬臂板跨度L>400mm,长度大于3m时,应按(图

7.1c)所示配抗裂钢筋。

1I

,L>4nn]

图7.1c

8)屋面板、露台板、厨房厕所板以及42田的多跨连续单向

板均宜设置通长面第.

39

上*4■*£可君川*才If

9)梁腹板高度hw>450mm时,应在梁两恻面设置腰筋,每恻

腰筋配筋率As>bhw/1000,间距不大于200mm,如(图7.Id)所示.

10)悬吊于梁下的外墙混凝土装饰板,不论整浇或后浇,均

应设置足够的抗裂纵饬,限制裂线宽度,如(图7.le)所示.

每制A»>bh“/IOOO

间距不大「200

07.Id图7.Ie

(8)现浇楼面.屋面等水平构件模板支撑系统必须经过计算,

除满足强度要求外,还必须有足够的刖度和稳定性.拆模时间未

达到设计要求时,模板支撑不得拆除.

(9)后浇带的位置和混凝土浇筑应严格按设计要求和施工技

术方案执行.后浇带应设在对结构受力影响较小的部位,宽度为

700mm-1000mm.后浇带混凝土浇筑宜在主体结构浇筑60d后进

行.

后浇带处现浇梁板底模应采用独立支撑侬系,以保证梁板拆摸

后的楼支受力状态符合设计要求,独立支捧体系应符合高宽比的

40

上*4■*£可君川*才If

要求;后浇带浇筑前和浇筑后混凝土未达到拆横强度之前,后浇

带处的模板支撑不得拆除.

(10)现浇梁板混凝土浇筑时,应搭设工作马道防止人为踩

蹈钢筋,应采取使用通长钢筋马俊筋等必要措施,确保现浇楼面.

屋面板负弯矩钢筋的正确位置.

(11)预拌混凝土应严格按照实验室配合比进行配置•,不得

超量掺加外加剂,确保混凝土凝结时间符合要求;在运输.浇筑

过程中,严禁二次加水,混凝土在进场浇筑前应进行坍落度检测

试验,不符合要求的混凝土不得使用.

(12)现浇板上的安装洞口,必须按图纸要求正确预埋预留,

杜绝后期别凿.

(13)现浇板浇筑时,应振捣密实,在混凝土终凝前应进行

二次压抹,压抹后应及时覆盖和湿润养护,养护时间不少于2周.

(14)现浇板养护期间,当混凝土强度未达到1.2Mpa时,

不得在板上上人进行后续施工.当混凝土强度小于lOMpa时,不

宜在板上吊运材料.如需要吊运,必须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混凝

土不受冲击而影晌强度增长或者引起开裂.

(15)严格控制现浇板厚度,在混凝土浇筑前应做好现浇板

厚度的控制标识,每1.5m范围内宜设置一处,浇筑过程应进行扬

签检查厚度,混凝土楼板成型后厚度的检测应按分户验收要求执

行;板厚越过规定允许偏差、达不到设计要求的应由设计单位出

具设计处理意见,整改工作必须明确责任人,督促返工整改符合

41

上*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