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网络语言流行兴起背后的社会动态_第1页
论网络语言流行兴起背后的社会动态_第2页
论网络语言流行兴起背后的社会动态_第3页
论网络语言流行兴起背后的社会动态_第4页
论网络语言流行兴起背后的社会动态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网络语言流行兴起背后的社会动态在当今社会,电子设备愈加发达,网络技术、网络媒体的发展,网民剧增,催生并迅速普及了网络语言。而各界学者对网络语言的流行与普及持各种褒贬不一的看法,各持己见。同时研究汉语网络语言是时代发展赋予我们的责任;随着中国综合国力和地位的提高,世界许多国家都兴起了学习汉语的热潮,汉语网络语言也必然会影响其他语言。我认为不能单一的看待网络语言的流行,应该辩证的考虑,网络语言流行的背景及原因与我国社会的动态是紧密联系的。In

today's

society,

electronic

devices

are

increasingly

developed,

the

development

of

network

technology,

network

media,

Internet

users

increase,

creation

and

popularization

of

the

network

language

quickly.

And

scholars

from

all

walks

of

life

to

the

popularity

of

Internet

language

and

popularize

hold

various

mixed

views,

were

at

sixes

and

sevens.

At

the

same

time

study

Chinese

network

language

i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era

gives

us

the

responsibility;

With

the

improvement

of

China's

comprehensive

national

strength

and

status,

the

world

many

countries

have

started

learning

Chinese

boom,

Chinese

network

language

will

also

affect

other

languages.

I

think

that

not

a

single

view

of

the

popularity

of

network

language,

should

be

dialectical

thinking,

background

and

the

reasons

of

the

network

language

popular

is

closely

linked

with

our

country's

social

dynamic.

关键词:网络语言;网络;社会动态;Keywords:Thenetworklanguage;network;Socialdynamics一、网络语言的概述1、网络语言的概念网络语言是伴随着网络的发展而新兴的一种有别于传统平面媒介的语言形式,以简洁生动的形式得到了广大网友的偏爱,发展神速。网络语言包括拼音、英文字母缩写、含有某种特定意义的数字以及形象生动的网络动画和图片,起初主要是网虫们为了提高网上聊天的效率或某种特定的需要而采取的方式,久而久之形成特定语言。网络上冒出的新词汇主要取决于它自身的生命力,如果那些充满活力的网络语言能够经得起时间的考验,约定俗成后广大网友就可以接受。2、网络语言的特点特点之一,种类很多。早期出现的网络语言非常简单也极具形象化,如符号表情,数字谐音,字母简写,再到后来由网友赋予深刻内涵的成语新用,新创词语,火热语句,都能成为流行一时的网络语言。以类型来说大致分为八种,字母型,数字型,混合型,词意变异型,符号性,词汇演变型,缩略和扩张型,语句型。①字母型字体输入作为网络聊天最基本的形式,需要通过键盘或触屏将字符输送到对方显示屏上,打字速度肯定难与思维同步,也远非直接对话那样方便,故以简约高效的字母替代汉字就成为网民聊天首选,它的内涵的丰富程度已经超过正规文字表达模式。如:GG(哥哥)、JS(奸商)、PFPF(佩服佩服)、ZT(转贴)等,这类语言通常是提取中文词组的首个字母,比较容易理解和识别,所以能够被广泛采用传播。与它相似的还有以英语词组缩写或变化而来的网络用语,如GF(girlfriend,女朋友)、PK(来源于网游中的“playerkill”一词,挑战、杀死、末位淘汰之意),CU(seeyou,再见)、goodgoodstudy,daydayup(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因其形式简单、输入便捷、表达内涵确切,所以在网络上有相当高的使用频率。②数字型阿拉伯数字在聊天中的应用更为普遍,网民借助数字字符的谐音和寓意,将很多生活用语以数字组合的形式表达出来,写起来简单,看起来也一目了然,如:886(拜拜啦)、9494(就是就是)等。一般情况下,10个阿拉伯数字所指代的意思如下:0——你,1——一、意,2——爱、饿,3——生、想、深、真,4——思、输、是、死、子、世,5——我、往、呜、舞、苦、惟,6——啦、了、聊、老、溜、理,7——气、妻、亲、歉、去,8——拜、别、不、吧、帮,9——就、走、救、加,根据这种约定俗成的规定,很多丰富的内容都可以通过阿拉伯数字的不同排列组合来表达。③混合型当单纯的字母和数字不足以表达网民的情感诉求时,将它们与文字、英语单词等根据需要分门别类混合在一起的模式便成为网络上一种非主流表达方式,如:幸福ing(中文词与英语动词后缀组合,表示正在享受幸福的过程)、3q(数字与英语字母组合,谢谢你)、me2(metoo,英语单词与数字组合,我也是)、+U(运算符号与英文字母的组合,加油),这种多种字符混杂的网络用语无疑不符合任何一种语言规范,甚至无章可循,但它是以简约为基础、以“看得懂,说得清”为目的的表达形式,使网民可以不必拘泥于传统语言语法的桎梏而自由发挥。互联网将全球联结在一起,极大地加快了人类社会生活的节奏,网络信息的传递速度是人类以前所拥有的任何一种交流方式无法企及的,突出表现为一个“快”字,发展快、进步快、更新快。2008年网络十大热词为:“山寨”,“雷”“囧”“和”“不抛弃不放弃”“口红效应”“拐点”“宅男宅女”“不折腾”“非诚勿扰”。2009年网络十大热词为:“不差钱”“躲猫猫”“低碳”“被就业”“裸”“纠结”“钓鱼”“秒杀”“蜗居”“彝族”。2010年十大网络热词为:“给力”“神马都是浮云”“围脖”“围观”“二代”“拼爹”“控”“帝”“达人”“穿越”。2011年十大网络热词为:“亲”“伤不起”“hold住”“我反正信了”“坑爹”“卖萌”“吐槽”“气场”“悲催”“忐忑”。2012年十大网络热词为:“正能量”“元芳,你怎么看”“舌尖上”“躺着也中枪”“高富帅”“中国式”“压力山大”“赞”“最美”“接地气”。2013年十大网络热词为:“中国梦”“光盘”“倒逼”“微xx”“大v””女汉子”“土豪”“奇葩”“点赞”。通过2008年至2013年网络热词排行榜的变化可以看出,网络语言的更新速度非常快。有研究调查结果表明“一个事件类热词的最长寿命是52天。”这是某网友通过对百度事件类热词的模型进行分析得出的结果,由此不难看出,一个网络热词流行的速度非常快,更换的速度也非常快。这是个信息爆炸的时代,网络传播信息量之大,更新及传播速度之惊人,传播媒介、交流平台之多元化方向发展,网民频繁使用网络获取信息、实现交际等等都是网络新词不断涌现,实时更新的影响与结果。二、网络语言的形成1、网络语言形成的原因(1)网络提供了产生网络语言的物质载体1958年,中科院计算所研制成功我国第一台小型电子管通用计算机103机(八一型),标志着我国第一台电子计算机的诞生。2003年,百万亿次数据处理超级服务器曙光4000L通过国家验收,再一次刷新国产超级服务器的历史纪录,使得国产高性能产业再上新台阶。电子技术的高速发展成为了培育互联网发展的温床。自从1994年我国引入了互联网,1997年之后就进入了快速发展阶段。国内互联网用户数97年以后基本保持每半年翻一番的增长速度。从此,中国计算机网络用户经常坐在屏幕前进行沟通。起初,“词不达意”或“言者无心听者有意”的情景常常发生;后来,经过网络用户的约定俗成,网络上就渐渐形成了自己的语言,这就是网络语言。网络语言是产生于网络并广泛使用于网络交际与网络表达的一种语言变异形式,因此,网络的出现是网络语言产生的首要前提和物质基础。互联网最早诞生于20世纪60年代,繁荣于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互联网(Internet)被誉为是20世纪末最激动人心的事情。互联网1989年开始进入我国,从而揭开了中国网络时代到来的序幕。1994年4月中国正式加入国际互联网,从此,中国网络用户经常坐在屏幕前进行沟通。起初,由于对这种“无声”的即时交流方式的不适应,加之“说话”的速度要求与文字输入较慢的矛盾,“词不达意”或“言者无心听者有意”的情景常常发生;为了消除这些矛盾,维护交际的顺利进行,经过网络用户的不断实践,网络上就渐渐形成了自己的语言形式,这就是网络语言。网络为网络语言的形成提供了物质载体。(2)网络提供了产生网络语言的最佳环境“网络这种工具本身提供给人们很多创造语言的灵感。网络语言的创造是充分利用、又只是利用键盘提供的符号系统和拼音输入法的结果。”当人们用汉字、数字、符号、字母来尽情组合、改造词语,甚至用谐音、怪词、错字、别字来玩语言游戏的时候,享受到的是一种创造的快乐和一种打破传统语言规范的犯禁的快感。网络世界没有现实世界的复杂规则,人们可以而且也试图在网络中忘记自己的真实身份,忽视交际双方的年龄、性别、职业,不必担心自己因为说错话而导致人身伤害或遭致种种麻烦。在网上,人们很容易将本性表露出来,少了伪装,多了轻松和自然,这也正是网络语言使用的最佳环境“。可以这样说,除了现实性,网络给了网民最大限度的交际自由,使他们在网络世界里可以任意创造富有鲜明个性特点的语言形式。”(3)改革开放提供了产生网络语言的社会背景的物质载体改革开放带来的政治民主、经济繁荣、文化交流活动的空前活跃以及新事物、新观念的层出不穷,这是网民们乐于创造、敢于创造、便于创造的重要的社会背景。网络语言的重要特点就是与传统语言不一样,就是标新立异,就是求新求异。如果缺乏宽松的社会环境,网民们哪敢放开思路、张扬个性,去大胆创造形形色色的网络语言呢?如果没有广泛的文化交流,外语中的某些表达法又怎能运用到网络语言中来呢?(4)人们文化素质的提升为网络语言的产生提供了保证网络语言主要出现在网络论坛、网络留言板和虚拟聊天室中,受制于特定的交际环境。这一交际环境要求使用者必须懂电脑,必须会上网,必须多少懂点外语。而当今中国会使用网络语言的正是具备中等或中等以上文化程度、并且略懂外语的年轻人。这批年轻人相对于他们的父辈来说,其文化素质普遍提升了,这就为网络语言的产生提供了保证。2、网络语言流行的现状第一,研究成果多。互联网的出现和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一场巨大变革,这场变革不仅影响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和人们的生活方式,同时也引起了一场语言上的变革。随着电脑的普及,越来越多的人接触并了解到网络,网络语言这种新的语言形式随之出现并引起了广泛关注。从起初的个别专家对其进行特点方面的研究到现在的国家有关部门参与调查研究,如国家教育部、国家语言资源检测与研究中心、国家语言委员会、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等都发布过涉及网络语言的调查报告,网络语言已经成为语言领域和社会领域不容忽视的热点问题。在中国知网文献库中以“网络语言”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可以找到512,329条结果;其中,中国优秀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的相关内容最多,有273840条结果,这仅仅是中国知网的搜索内容。全网络与网络语言相关的文章,图表,视频有多少已经不得而知。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关于网络语言的专著、词典有近10种。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专著、辞书类如于根元的《网络语言概说》(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年)和《中国网络语言词典》(中国经济出版社2001年6月),刘海燕的《网络语言》(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2年);李康、张阳的《网络流行风—网上聊天词语妙用》(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2年),周宛润的《网络时代的48个关键词》(三联书店2000年),易文安的《网络时尚词典》(海南出版社2000年10月)和《实用网络用语》(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年),成蕾的《网络流行语》(学林出版社2004年),还有网友编辑的网络专用词典《金山鸟语通》(2003年6月)等。关于网络语言的论文,书籍越来越多,说明网络语言的影响越来越大,社会各界对网络语言越来越看重,也是为了解网络交际对社会生活的影响和对传统语言的影响,更好地、深入地理解网络文化的本质。第二,研究群体多。我国互联网的发展,不仅促进了网络的普及,催生出一种新的人际交流形式,出现了一种新的语言现象“网络语言”,还吸引了一大批研究者纷纷投入网络语言的研究。不同的研究者,对网络语言有着各种各样的不同理解。一方面,网络语言如同一个没有学科界限的学术论坛,不同的研究者可以从不同的研究方向和专业角度阐述对网络语言的见解与观点。另一方面,网络语言又为我们提供了一种观察视野和研究手段,研究者可以结合自己的研究背景,分析和解决各自研究领域中同网络文化相关的问题。这种学术上的自由和研究方法上的兼容并包,吸引了众多来自不同学术背景和学术传统的研究者。他们之中既有作为“正规军”的语言学专家——是以后网络语言研究的中流砥柱,又有其他学科领域的学者,如计算机专家、网络专家、社会学家、心理学家、文化学家等;既有教师、研究生、传媒工作者,又有数量众多的网络爱好者。网络语言研究群体的多样性,为多角度、全方位研究网络语言提供了可能性。第三,研究转变大。我国各界学者对网络语言研究的范围从网络语言本体(包括网络语言的性质、词汇、句法、修辞特征等)和网络语言的规范问题以及对待网络语言的态度问题,逐步拓展到网络语言与语文教学、网络语言与当代社会文化、网络语言与网民的心理特征、网络词语及其意义生成的认知机制等领域,学者们对网络语言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从拒绝到旁观再到结束,历时足足有十五年,直到今天仍然有学者认为网络语言是在破坏汉语的纯洁性,或者网络语言是一种污染。然而使用网络语言的网民已经越来越多,更甚至一些报纸杂志网络媒体都在使用。这已经成为了一种趋势。三、网络语言流行的背后1、网络语言流行的意义第一,词汇方面,逐步为网络交际提供了基本词汇。网络热词的更换速度快,导致很多网络热词“火”了一阵之后就被时代淘汰了,然而仍然有一系列词汇在经过时间洗礼之后被留了下来。这些被留下来的优秀网络语言是对汉语言文库的一种有益补充和丰富。如果汉语言文库没有这些与时俱进的有益补充和丰富,只是因循守旧,只能导致汉语言与时代脱节。如,给力,正能量等词均被各大新闻报社采用,纳入文本范围。第二,符号方面,使用大量的拟态符号。由于网络交流以文字为主不能很好的表达使用者的情绪,因此表情符号的产生就满足了年轻人的需求。陈原先生说:“现代社会生活的某种特殊情景,不能使用或满足于使用语言(有声语言和书写语言)作为交际工具,常常求助于能直接打动(刺激)人的感觉器官的各种各样的符号,以代替语言,以便更直接,更有效,并能更迅速的做出反应。”如现在被大量使用的颜文字表情,“∑(°△°|||)︴”表示受到惊吓,“╮(╯▽╰)╭”表示没办法,“(〃 ̄︶ ̄)人( ̄︶ ̄〃)”表示击掌,这些被大量使用的表情与文字相结合使用模拟的表情被称为颜文字表情。形象卡通,可爱,也能大致符合使用人的内心表达,侧面解放现代年轻人的生活压力。第三,口语方面,方言词与英语和普通话的混杂,语气词的大量使用。英语与普通话的混杂如“哭ing”、“郁闷ing”、“羡慕ing”之类汉英结合型的网络语言,还有全英式如“PK”(是网络游戏中play-erkill的缩写)以及英文简写式如“32”一一metoo(我也是,3读乐谱“咪”,2读英语“two”)、“B4“”before“(以前,前半部分的读音用字母B表示,后半部分的读音用阿拉伯数字4表示)、”3Q3Q“thankyou(谢谢,3为数字读音,Q为英语读音)。这些英文的大量混杂使用已经在日常生活随处可见,除了可以体现我国英文普及化程度高之外还能体现网络语言包容性强,键盘上能够敲击出来的字符,全部被用于网络交际中。不同的语言混合、不同的符号搭配组合均能在网络语言中安身立命。在人与人之间的非书面交流对话中,语气词的运用随处可见,口语化的语言成为对话中的主流。虽然网络人际传播目前仍然主要以文字为中介,但是许多平时在口头交流时很少用到的书面语言,甚至文言文都会在网络聊天中出现。例如人们询问对方的几句常用语“你去哪了?”“为什么啊?”“这是什么意思呢?”语气词同样也出现在互联网的网友交谈中,且对于语气词的使用往往是有过之而无不及,主要有有以下几种:A口语中常用的象声词,在网络语言中也被大量应用。—“就酱紫(就这样子),我等你哈!”B音词特别多,这也符合口语传播重发音,不重文字的规律。—“嘎嘎的!我是永远支持楼猪滴!”C频繁运用倒装、省略等形式。人们口语表达比较随意,不像写文章那样注意语法、逻辑关系,甚至字斟句酌。不少网络语言只要清楚表达意义,不讲求规范规则。—“你才笨笨哦!”贴近生活的话语、语气熟悉亲切,以至人们将聊天交流的空间从实际生活中搬到网络中来后仍然继续运用着各种语气词来进行交流。语气词在表面看上去有些哮声哮气,但却营造出一种轻松、随意的交流氛围,无形的打破一些禁忌,拉进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再加上网民都是生活在虚无飘渺的幻境中,网民的心态是永远不愿意长大,而这些唠声唠气的语气词,正好在不经意间满足网民这种心理。所以,语气词在网络中的泛滥运用预演欲烈。第四,语言风格,极具趣味性。网络传播的虚拟性使网络语言的语义具有诙谐有趣特点。把“我”叫做“偶”,把“震惊”称为“雷”,生气就敲数字“7456”,形象直白、幽默诙谐。同时,正话反说、反话正说成为网语语义产生的一个主要手段,通过语句内容的前后对比,甚至通过自我嘲讽来产生新的语义,制造风趣搞笑的效果。例如:1)帅有个屁用!到头来还不是被卒吃掉!2)我总在牛a与牛C之间徘徊。3)不要跟我比懒,我懒得跟你比。4)夏天真不好过,穷得连西北风都没得喝了!现代社会时间的紧凑,生活的压力,人与人之间的冷漠,与年轻人活跃的内心相悖,导致了年轻人不被理解而又渴望被理解的心态。正是因为这种心态,使得大量的年轻人投入网络,化身为“网虫“在繁忙的生活中得到一丝慰藉与消遣。而网络语言的趣味性无疑是年轻人排解压力的一大帮手。2、网络语言流行的利于弊第一,网络语言的利。网络语言有助于创造性思维的发展。网络语言的创作离不开大胆、新奇的想象力,细腻、风趣的联想力以及无穷无尽的创造力。网络语言的创造过程也是大学生发散思维发展的具体表现,各种符号语言之间的“通感”,幽默、反讽因素的融合,修辞手法的运用,古代诗词或者名人名言的借鉴等等,既是一个再学习的过程,也是提高语言感受性、发展创造性思维的过程。网络语言有助于心理健康的发展。当代社会面临物价上涨,就业压力,房价过高,社会贫富差距拉大,人际关系的,社会的不良现象等等各种各样的压力常常使人喘不过气。而又找不到渠道释放,解压。网络的诞生给了一个解决的渠道。在虚拟的网络里可以尽情的发泄,通过各种各样的修辞手法来或幽默或讽刺的表达自己的情绪。第二,网络语言的弊。网络语言的出现,尽管丰富了语言的个性,拓展了网络文化,但从整个汉语系统的规范和健康来看,现今出现的“网络后遗症”致使一些人离幵了网络、离开了键盘上的输入法,就不会写字或者写出白字、错别字。网络语言中经常显现出的怪字、错字对于模仿力强、辨别力弱的青少年在汉文化的学习上肯定是不利的。尤其是在英语教育日益盛行的情况,对英语的学习极为不利。网络语言中的色情信息污染了人的道德认知。在网络语言发达的同时,网络语言带来的色情信息也造成了极大的影响。这些色情信息一部分是发布者为利益所驱使散播的,为了搏出位,拼人气而发布自己的色情照片和色情信息。另一部分是散布他们隐私,或处于报复或出于好奇,为报复女友擅自提出分手而公布女友不雅视频、联系方式,并用淫晦、粗俗的文字侮辱对方。长此以往,大量的网民有意无意就成为了色情信息的阅读主体和传播主体。四、网络语言的研究1、各学者对于网络语言的研究九十年代以来,由于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与普及,网络语言现象引起了社会的关注,不仅语言学界关注网络语言,其他领域的学者也纷纷结合自己的研究领域,将新的研究方法与新的语言实践结合起来,研究这种新兴的语言现象。关于网络语言,报刊网络上发表了好些文章进行讨论。归纳起来,对待网络语言态度至少有以下三种种:(一)对网络语言提出尖锐批评,持否定态度。①,认为网络语言是语言垃圾、语言污染,是档次极低的胡言乱语。譬如,2000年第10期《语文建设》上就发表了一篇标题为《网络语言破坏汉语的纯洁》的文章。,②,认为网络语言会威胁传统语言的纯洁性。譬如,上海市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员陈克鸟提出:网络语言的泛滥会影响人们正规语言的使用。量变会引起质变,习惯会成为自然,一旦年轻人有了长期使用网语的习惯,其正规语言的运用能力就会下降。这对语言的健康发展是不利的。(二)完全肯定网络语言。认为网络语言是网络时代语言的发展标志之一,其简洁,开放,形象,等等特点应加以推广,呼吁家长老师学习。譬如,2003年6月6日《北京晚报》上发表了一篇题为《上网说话请用网语》的文章:“每一种语言都是需要不断学习的,如果你拒绝学习某种语言,那么同时也就等于被使用这种-语言.的人和圈子拒绝。所以,家长、老师别拒绝网络语言的学习。”(三)承认网络语言存在的合理性。认为网络与现实还是有区别,现实还是应该严肃正规。譬如,复旦大学中文系语言学教授申小龙认为:网络语言是现代人掌握的无数种语言表达方式之一,这只是语言的运用问题,好比文言文和白话文、书面语和口头语甚至普通话和方言等,只是运用时的环境不同而已。网虫们使用网语聊天,其主要目的还是为了增加娱乐性和标榜个性,这也是现代人面对压力在网络中的一种宣泄方式,其存在有一定的合理性。此外,网络语言的使用者大都是已掌握正规语法的成年人,并在固定的范围中使用,只是为了适应网络聊天这样独特的氛围而产生的,并将在整个社会语言变化环境中处于潮头。2、网络语言对社会的影响(一)网络语言对社会的积极影响首先,流行的网络语言往往来源于社会热点事件和人物,反映着社会中的问题和趋势,所以它的流行势必引起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躲猫猫”事件大家都不会陌生,云南一个因盗伐林木被关进看守所的青年李乔明,2009年2月8日在看守所内受伤,被送进医院,2月12日死亡。公安机关给出的答案是,当天李乔明受伤,是由于其与同室狱友在看守所天井玩“躲猫猫”游戏时,遭到狱友踢打并不小心撞到墙壁而导致。此后,“躲猫猫”一词频出在各种媒体上……“躲猫猫”的说法遭到网络舆论的强烈质疑,最后经过调查终于找到了真相:李乔明系牢头狱霸以玩游戏为名,殴打致死。“躲猫猫”这个形象的名词,迅速被网友们记住,其背后所包含的故事也被人们所熟知。这个名词成功的吸引了人们对这件事情的关注,一时间“躲猫猫”成为了全社会的玩笑词语,当地公安部门也遭到网友的强烈鄙视。其次,网络语言丰富了人们的语言文字表达,颠覆了传统语言的规范性和正式性,增添了人们生活的乐趣和色彩。在社会中交流,人们往往有着规范的约定俗成的表达方式。然后,人们在现实生活和网络虚拟世界之中徘徊,必然会将网络上使用的语言带到现实生活中来,尤其是那些流行的、有颠覆性色彩的语言。这就使得语言的规范性在网络语言流行下受到了一定的影响。自从“神马都是浮云”这一句开始出现在被网友戏称史上第一极品女的“小月月”事件时,就迅速被网友传开并应用起来,比如:神马金钱啊、美女啊,都是浮云,浮云!又如前段时间流行的咆哮体“有木有”、“伤不起”等同样被网友们广泛应用。还有,在”贾君鹏,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这句话流行开来之后,“XX,你妈妈喊你XXX”的句式便广为使用,网友们纷纷写出类似的句子。而且,这句话的影响力并不仅仅在网络虚拟环境中,现实生活中也有它的身影,年轻人喜欢套用这样的句式,一些媒体也用这样的语言来吸引眼球。最后,网络语言的流行也体现了人们对外来文化的接受和包容。通常来讲,网络语言含有很有外来语元素以及外来文化元素。这样的网络语言的流行跟人们对外来文化兼容并包的态度是密不可分的,同时,网络语言中外语的广泛应用也体现了网民们学习和使用外语的勤奋向上的积极精神。(二)网络语言对社会的消极影响

首先,网络语言对文字的规范性有着深刻的影响,一些错别字和曲解词义的词语会对语文教育产生负面的影响。青少年是网络交流的主要群体之一,他们对新鲜事物十分敏感,同时也具有追赶时髦、乐于接受新鲜事物、以及辨别是非能力不强的特点。他们在语言学习,培养和提高的过程中大量地接触网络语言,吸收不规范的表达和词汇,很容易养成不使用规范字和规范表达的坏习惯,对于正常的语言学习势必产生极其不良的影响。

其次,网络语言对语文教育的冲击。随着网络语言的兴起,网络语言逐渐被人们带到了现实生活中,也渗透到了语文教育领域。网络作为一个新兴的教学工具,为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新奇的方式,很多学生通过网络获得学习资料,听老师讲解和做习题练习。但是网络是对每个人开放的,网络上缺乏一个权威去审核这些教育资源。这就导致学生在面对新的信息时缺乏正确的指导,存在吸收错误知识的可能性。这对学生的学习有着很大的危害。在网络上,很多所谓的范文本身就是错误的,学生处于吸收知识的阶段、自身辨别能力不强,容易把这些网络语言运用到学习写作中。

再次,网络语言影响学生语言能力的提高。年轻学生通过大量语言规范、文字优美的文章的学习,不断地积累汉语言文字材料,提高语文能力。网络上的文章大多是网民们“贴”上去的,本身语言水平就不高,而且这些文章又没有经过网络编辑的字斟句酌,因而错字、错句、病句连篇累牍,满目皆是。如果年轻学生经常接触网络,花过多的时间“泡网”,他们还未稳固的语言运用能力不但不会提高,反而会受到负面的干扰。除此以外,网络语言的低俗化对网民的身心也有一定的影响。网民在网上匿名交流,真实身份抽象化,交流者之间地位平等化,缺乏传统社会中道德及旁人的监督和束缚,导致言语行为和责任分离,使网络成为一个拥有宽松语境的自由空间,网民们能够心态放松,无所顾忌地畅所欲言。网络语言低俗化倾向的特点使得其在传播流行的过程当中带有不良的影响。在网络上,一些偏激的、自我发泄的、哗众取宠以及黄色下流的语言并不罕见,明显带有粗鄙暴力倾向。网民们经常接触这些语言,耳濡目染,势必接受到一些不良的影响。比如百度贴吧、天涯社区等等公众论坛上,就经常可以看到人身攻击,相互谩骂的低俗帖子。3、网络语言对社会的反射很多网络名词火热的背后就体现了社会的动态,如“小月月事件”“我爸是李刚”“被代表”。“小月月事件”中的小月月是天涯社区网友蓉荣帖子中的主人公。讲述的是小月月及其所谓“男友”小W来上海游玩,蓉荣作为上海东道主进行招待。但是在两天一夜的时间内,就遭到了无比复杂而又痛苦的经历,原来小月月是传说中的极品女。至今为止被认为是最极品女。遭到网友们的火速膜拜。但是现在大部分观点认为这个故事是假的,炒作而已。而这一事件的火爆背后代表的是网友对这件事的认同,也就说明生活中很多人遇上如此“奇葩”。这件事情的爆红一方面满足了网友八卦好奇的内心同时也满足了人人都想对身边奇葩一吐而快的欲望。奇葩的诞生,侧面体现的是现代人对于文化水平的高要求,以及对于低等文化水平的容忍度低,这要求我们需要日益提高个人的知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