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液流变学电子教案_第1页
血液流变学电子教案_第2页
血液流变学电子教案_第3页
血液流变学电子教案_第4页
血液流变学电子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血液流变学电子教案1勾股定理2微生物的存在3三大运动定律4物质的结构5血液循环6电流7物种进化8基因9热力学四大定律10光的波粒二象性

塔米姆·安萨利著作(10GreatScientificDiscoveries)《人类最伟大的十个科学发现》第2页,共2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本书的三个部分上篇血液流变学的理论基础中篇血液流变学的检测方法下篇血液流变学的临床应用第3页,共2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4页,共2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上篇第一章导论第二节血液流变学与医学关系第一节血液流变学发展回顾第5页,共2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一节血液流变学发展回顾一、国内外发展简况(一)国外情况:几个重要事件

17世纪,英国解剖学家、医生威廉·哈维(WilliamHarvey)

1628年出版了《心血运动论》1661年,意大利解剖学家、科学家马尔比基(MarcelloMalpighi)首次观察到毛细血管第6页,共2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一节血液流变学发展回顾

最早的关于血液流变的现象:1675年红细胞变形

血液流变学的理论基础:

1687年牛顿粘滞定律

1842年泊肃叶定律

流变学概念的提出

1920年美国的物理化学家Bingham提出的。概念:研究物质的流动与变形的科学。第7页,共2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一节血液流变学发展回顾

最早流变学会的成立1929年美国1948年科普利(Copley)首次提出“生物流变学”

1951年Copley首次提出“血液流变学”

1961年锥板旋转粘度计第8页,共2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一节血液流变学发展回顾现代CAP1000+/CAP2000+高剪切锥板粘度计

第9页,共2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一节血液流变学发展回顾(二)我国的情况:起步很晚,1964年李志山、陈文杰首次报告了人体甲襞微循环观察的结果。

国际生物流变学协会主办的两种学术刊物:

Biorheology(生物流变学)CiinicalHemorheology(临床血液流变学)

第一届血液流变学会的召开1966年冰岛第10页,共2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一节血液流变学发展回顾

总体来说发展非常迅速,原因有三:

70年代初,一些高等院校、科研所投入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对血液流变学进行研究。

70年代后期,我国的一些专家学者翻译外国专著,同时邀请国外学者来讲学,举办讲座,极大推动血液流变学的发展。

80年代许多高校的研究生、本科生都开设了血液流变学课程;临床应用普及。这些都促进血液流变学的迅猛发展。

国内发展状况第11页,共2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利用扫描隧道显微镜(STM)或扫描探针显微镜(SPM)可以直接观察材料表面的原子排列;生物大分子,如DNA、RNA和蛋白质等分子的原子布阵;细胞结构,如红细胞的大小、形状、变形性;某些生物结构,如生物膜、细胞壁、血管壁等的原子排列。

现代技术手段第12页,共2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扫描隧道显微镜(ScanningTunnelingMicroscope,STM)

扫描探针显微镜(ScanningProbeMicroscope,SPM)

第13页,共2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诺贝尔奖:

ErnstRuska,GerdBinnig和HeinrichRohrer(鲁斯卡,葛.宾尼,海.罗雷尔)分别因为发明电子显微镜和扫描隧道显微镜而分享1986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第14页,共2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扫描隧道显微镜拍下的DNA

高序石墨原子第15页,共2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通过扫描隧道显微镜操纵氙原子用35个原子排出的“IBM”字样

纳米算盘硅表面镶嵌了48个Fe原子的Cu表面,48个Fe原子形成‘‘电子围栏’’,围栏中的电子形成驻波第16页,共2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二节血液流变学与医学关系第17页,共2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一、血液流变学研究的内容(一)流变学1、概念:是研究物质在应力的作用下流动与变形的科学,是一门独立的学科。2、与流体力学、弹性力学的区别:研究对象遵从规律公式流体力学牛顿流体牛顿粘滞定律弹性力学弹性体刚体胡克定律流变学粘弹体无统一规律第二节血液流变学与医学的关系第18页,共2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二节血液流变学与医学的关系(二)生物流变学1、概念:是研究生物物质的流变学。2、研究对象:生物机体内的流变现象和构成生物机体的物质的流变特性。具体地说:(1)生物流体(2)软组织(3)骨骼(4)细胞质的流动与细胞的变形第19页,共2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二节血液流变学与医学的关系

从力学的一般原理出发通过特定的、较简单而又易于精确控制的活体(离体)实验建立半经验关系借助连续介质力学的一般性原理建立本构方程。

生物流变学的基本研究方法:第20页,共2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二节血液流变学与医学的关系(1)血液流变学(2)循环流变学(3)细胞流变学(4)分子流变学(5)生物流体流变学(6)固体组织流变学

生物流变学的分类:

如何无损地取样,再在实验过程中保证试样能近似地处于原生理条件之下,是离体实验成败的关键,也是生物流变学研究的难点。

生物流变学研究的难点:第21页,共2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二节血液流变学与医学的关系(三)血液流变学

1概念:是研究血液及其组分以及与血液相接触的血管的流变性质及其变化规律的学科。

2分类:(按照研究范围的不同)(1)宏观血液流变学:把血液看作一个整体研究对象(2)临床血液流变学:与诊、防、疗相结合(3)细胞血液流变学:WBC、RBC、PLT(4)分子血液流变学:微观范畴第22页,共2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二节血液流变学与医学的关系课外知识介绍2005年5月31至6月3日,第十二届国际生物流变学大会暨第五届国际临床血液流变学大会在重庆市隆重召开。国际生物流变学会(ISB)及国际临床血液流变学会(ISCH)按照其组织章程及惯例每3到4年举办一次国际生物流变学大会暨国际临床血液流变学大会(InternationalCongressofBiorheology(ICB)&InternationalConferenceofClinicalHemorheology(ICCH))。

ICB和ICCH是国际生物流变学及临床血液流变学领域的重要国际学术会议,犹如生物流变学领域的奥林匹克。与时俱进,关注人类健康第23页,共2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二节血液流变学与医学的关系二、血液流变学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它与医学的联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血液流变学提出了血液粘滞异常综合征(1)血液流变学指标:全血粘度、血浆粘度、红细胞压积HCT、红细胞的变形性与聚集性、血小板PLT的聚集与粘附等。(2)应用:高、低粘滞异常综合征的提出与疾病的诊治、预防的关系。第24页,共26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二节血液流变学与医学的关系2、血液流变学在疾病诊断和防治中的应用:以血液流变学的指标为依据: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