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永安市第十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_第1页
福建省永安市第十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_第2页
福建省永安市第十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_第3页
福建省永安市第十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_第4页
福建省永安市第十二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7—2018学年永安三中高一(下)第一次阶段考历史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总分100分)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总分60分。1.铁犁牛耕在一些墓葬和石窟的壁画中多有反映,下图为甘肃嘉峪关魏晋墓葬中的一幅壁画。它反映了当时A.西北地区最早出现了铁犁牛耕B.相关的文献记载和墓葬出土文物均为第一手史料C.西北地区已普遍使用先进的农耕技术D.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已影响到西北地区【答案】D【解析】材料中无法体现“最早”,排除A;相关的文献记载属于第二手材料,排除B;材料只是反映甘肃嘉峪关的信息,不能说“普遍”,排除C;由材料“铁犁牛耕在一些墓葬和石窟的壁画中”“甘肃嘉峪关魏晋墓葬中的一幅壁画”,说明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已影响到西北地区,故选D。2.探究重大历史事件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技能。根据提示,下表空白处应填入①井田制的破坏②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③近代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④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的成长壮大A.①③B.②④C.①④D.②③【答案】D【解析】铁犁牛耕的使用是井田制遭到破坏的根本原因,同时为小农经济的出现提供了必要条件;封建土地私有制的确立进一步巩固了小农经济;鸦片战争后中国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资本主义萌芽并未成长壮大。综上所述,故②③正确,排除ACD,故选B。3.织锦是宋代丝织生产中一项主要的品种,其中由成都生产的“臣僚袄子锦”是宋朝皇帝在每年的端午节和十月初一赏赐百官所用。这里的“臣僚袄子锦”最可能产自A.官营手工业B.家庭手工业C.民营手工业D.工场手工【答案】A【解析】依据题干“由成都生产的‘臣僚袄子锦’是宋朝皇帝在每年的端午节和十月初一赏赐百官所用”,结合所学可知,官营手工业生产的产品主要供皇室、贵族使用,不在市场上流通,符合题意,故A项正确。家庭手工业生产的产品主要供农民个人消费和缴纳赋税,剩余部分才在市场流通,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民营手工业生产的产品主要是投放市场,供民间消费,不符合题意,故C项错误。工场手工业资本雇佣劳动者的生产形式,在材料中没有体现,不符合题意,故D项错误。点睛:本题考查中国古代手工业的经营形态,需要掌握官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工场手工业的产品流向和特点。解题时注意抓住关键信息“由成都生产的‘臣僚袄子锦’是宋朝皇帝在每年的端午节和十月初一赏赐百官所用”,结合所学知识解答即可。4.太原王氏是明清时期晋商的代表之一。该家族“以商贾兴,以官宦显”,继则购买土地,大兴土木。上述情况源于A.传统家族制度根深蒂固B.官商勾结导致吏治腐败C.农本商末观念仍居主导D.经世致用思想渐成主流【答案】C【解析】“以商贾兴,以官宦显”,继而大兴土木,这种现象是中国古代商人的典型代表,这导致本来用于商业的资本缺乏,最终影响到扩大再生产,主要原因是农本商末观念仍居主导地位,故C项正确。AB两项是关于政治方面的内容,D项是关于思想方面的内容,三项均不符合题意。5.假设一位唐代的商人到长安做生意,他的活动中不可能出现下列哪种活动?A.在专门的“市”里卖瓷器B.从各地的草市搜罗地方特产到长安贩卖C.在居住区开绸缎店D.他的商业活动受到专门机构的监督管理【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迁移分析能力。唐代长安设有专门的“市”作为贸易场所,政府设专门机构监督管理,“市”、“坊”分开。当时草市也逐渐演进为相对集中的地方商业中心。因此C项不可能出现。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古代中国的商业·“市”的发展6.对下图理解正确的是,当时A.出现地域性的商人群体B.印刷业已使用活字技术C.政府严格管理市场交易D.专设机构管理对外贸易【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尊重材料是做对历史题目的唯一秘籍。而通过材料不难发现,此图是唐都长安东市局部示意图,通过此图不难发现,“市”是在专门的区域,划分得很清楚,所以能体现出政府严格管理市场交易。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政府严格管理市场交易7.“客行野田间,比屋皆闭户。借问屋中人,尽去作商贾。”这首唐诗反映了当时。A.农村出现经商热潮B.农村萧条土地荒芜C.国家推行重商政策D.战乱人口大量逃亡【答案】A8.史载:“大抵诸酒肆瓦市,不以风雨寒暑,白昼通夜。……新封丘门……夜市直至三更尽,才五更又复开张。”这段史料记载的场景最有可能出现于。A.秦代B.汉代C.唐代D.宋代【答案】D【解析】宋代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城市打破居民区和商业区的界限,出现了众多服务性行业和专门的娱乐场所“瓦肆”,市民生活丰富。官府不再对营业时间加以限制,出现“早市”和“夜市”。秦朝、汉代和唐朝的城市都是里坊制,官府对市的管理很严格,都不会有这样的景象,排除ABC。因此,引文中商业繁华、不设宵禁的景象最有可能发生在北宋东京,选D。9.元末明初时,徐一夔在《织工对》中记叙:元末至正年间,杭州“有饶于财者”,家有杼机四五具,雇工十数人,织工劳动“每夜至二鼓”,其中技艺较高的织工,且可获得“倍其值”的工资。由此可见A.丝织业已出现雇佣关系B.自然经济从元开始解体C.私营已超过官营手工业D.元代江南经济超过北方【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解读材料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考察古代经济——明清期资本主义萌芽。材料“家有杼机四五具,雇工十数人”“其中技艺较高的织工,且可获得“倍其值”的工资”可以看出当时的丝织业出现了雇佣关系,故本题答案选A项。B项错误,自然经济是鸦片战争后解体的;C项错误,材料没有对私营和官营手工业进行比较;D项材料没有体现南北方的对比。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和特点·古代手工业·雇佣关系的产生10.明清统治者推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其主要影响有①保护了民族工业的发展②失去了开拓海外市场的契机③避免了西方的殖民侵略④阻碍了中外民间的贸易往来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识记能力。中国近代民族工业产生于19世纪60、70年代,而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是在明清时期,所以排除了①;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虽然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倭寇的侵略,但不能说避免了西方殖民侵略,后来英国发动鸦片战争,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所以也排除③。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扼杀了对外贸易推动经济进步的可能性,也使得中国社会在19世纪以极端保守和封闭的面貌走向近代化的世界。所以答案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海禁”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11.仔细研读下表,表中反映的经济现象直接造成1843年与1858年中国进口印花布与棉纱的税率类别单位1843年税率1858年税率印花布匹14.25%4.98%棉纱担6.94%4.86%A.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起B.中国经济命脉为列强所控制C.传统耕织结构开始解体D.中国经济结构发生深刻变化【答案】C【解析】1843年与1858年中国进口棉花及棉纺织品税率比较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进口棉花及棉纺织品税率呈降低趋势,这有利于外国棉制品在华倾销,使中国传统棉纺业受到严重冲击,故C正确。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起于19世纪60、70年代,故A排除。材料没有反映中国经济命脉为列强所控制,故B排除。材料未涉及中国经济结构发生深刻变化,故D排除。12.19世纪60年代,广东传统手工工艺生产的蔗糖,原来主销内地,现在商人将土糖运往香港,再把土糖从香港作为洋货进口;广东西江所产烟草,原销广东北部,现在商人先运至香港,再运回广东销售。这种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民族资本主义工业起步艰难B.国货工艺水平低不如洋货受民众欢迎C.外国商品税务负担轻成本低D.半殖民地背景下中国经济贸易的窘境【答案】D【解析】题干所反映的现象是因为作为洋货在中国销售可以少交税,导致成本低,更容易赚取利润,但是题干问的是实质问题,这种现象之所以出现是因为中国半殖民地的性质导致的,故排除C而选D;A题干所反映的并不是民族工业而是商业贸易,故排除;B的说法不符合题干原意,因为自始至终都是在讲国货的销售,而没有说到洋货,故排除B。点睛:这一题实际上是在考查《南京条约》中的协定关税这一条款,洋货所交税款远低于内地国产商品流通的税负,这就出现了今天看来不可思议的现象。13.下表是近代中国棉织品进口统计表,对表中呈现的变化分析正确的是时间进口棉纱(万担)进口棉布(万匹)1872年51224.11890年108.21556.1A.西方商品对华输出呈现倾销态势B.棉纱进口增加间接抵制棉布进口C.洋务运动对西方侵略有一定抵制D.中国自然经济已经彻底瓦解【答案】B【解析】材料反映了棉纱进口增加量大,而棉布进口增加量小,中国进口棉纱也可以生产成棉布,导致棉布进口量减小,故B正确;进口棉布变化量不大能够说明并非倾销态势,A排除;材料未体现出洋务运动,C排除;从1872年、1890年等时间来看中国自然经济尚未彻底瓦解,D排除。故选B。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明白棉纱进口增加促进了我国棉纺织业的发展,我国自己生产的布多了导致了对外来棉布需求量减小,也就导致进口棉布的减少。14.1888年曾国藩上奏称:“近年以来,印度、日本产茶日盛,售价较轻,西商皆争购洋茶,以至华商连年折阅(减价销售)”。这表明A.中国工业化水平低B.传统小农经济根深蒂固C.清政府与列强交恶D.中国日益卷入世界市场【答案】D【解析】材料中描述的受洋茶的影响,中国茶商减价销售,与工业化无关,故A项排除;中国、印度都成了西方国家的茶叶产地、商品市场,体现了小农经济的瓦解,故B项排除;“清政府与列强交恶”与史实不合,西方列强侵略中国,故C项排除;中国、印度成为西方的原料产地、商品销售市场,反映的是中国日益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故D项正确。15.据刘锦藻《清续文献通考》记载:“奉电旨,饬令招商,多设织布、织绸等局,广为制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无线电报已为晚清政府所用B.该电旨发布于甲午战争之后C.清廷此举意在缓解财政危机D.此举推动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答案】A【解析】本题要求选出错误的选项。由材料“饬令招商,多设织布、织绸等局,广为制造”反映了甲午战后,为缓解财政危机,清政府放宽了民间设厂的限制,从而推动民族工业初步发展,故排除BCD。我国有线电报始于1877年,无线电报始于1906年,所以材料无法确定是否是无线电报,故选A。16.下图为民国初年上海市场进口日纱销售数据统计,导致上海市场日纱销售量下降的直接原因是A.南京临时政府奖励发展实业B.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华经济侵略C.群众性的反帝爱国运动高涨D.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答案】C【解析】根据图示分析,此现象出现在一战期间,一战期间,日本借口对日宣战,出兵中国,并以支持袁世凯称帝为条件,提出二十一条,企图独霸中国,中国民众发起了抵制日货的反帝爱国运动,促进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故选C;A、B与日纱销售量下降无关,排除;1935年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时间不符合题意,排除。

17.1932年,著名实业家宋裴卿成立“东亚毛呢纺织”。1935年4月,“东亚”成为天津民族工业中的佼佼者。“东亚”企业在30年代得以快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B.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侵略C.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实业D.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答案】D【解析】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的限制在甲午战后,故A错误;欧洲列强暂时放松对中国的侵略在一战期间,故B错误;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奖励实业在1912年后,故C错误;1935年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故“东亚”企业在30年代得以快速发展,故D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题干时间“1935年”,学生可以结合所学知识从1935年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的作用出发,即可排除无关选项,进行正确判断。18.1938至1940年间,上海、汉口、南京三地内迁四川等西南地区的民营工厂数分别是104家、90家、10家,包括了冶金、机械、电气、化学等工业。这些内迁企业A.改变了工业发展不平衡局面B.成为持久抗战的重要依靠C.避免了时局造就的破产命运D.奠定了新中国的工业基础【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1938至1940年间”“民营工厂内迁四川等西南地区”可知抗日战争期间民族工业内迁,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日本侵略对民族工业造成破坏,但更重要的是对抗战胜利和后方工业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排除C、B项正确;民族工业内迁可以推动西部地区工业的发展,但不能说是改变了工业发展不平衡局面,排除A;民族工业内迁与新中国的工业基础无关,排除D。所以选B点睛: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抓住关键词“1938至1940年间”“民营工厂内迁四川等西南地区”,运用所学知识可知是民族工业内迁为持久抗战提供了重要物质基础。19.某同学在主题为《上海与近代中国经济》的研究性学习中搜集到了以下三则材料:①100法币只能买0.002416两大米②3000家大工厂只有600家开工③百货架上80%的商品来自美国。这三则材料反映的是哪一年的上海A.1895年B.1913年C.1936年D.1948年【答案】D【解析】“100法币只能买0.002416两大米”,反映了通货膨胀很严重,“3000家大工厂只有600家开工”反映了工厂大量倒闭,“百货架上80%的商品来自美国”反映了美国对中国的经济侵略,联系所学知识,材料信息符合解放战争时期的上海,故D正确;ABC时间不符合。【名师点睛】从“100法币只能买0.002416两大米”可以看出,货币贬值、通货膨胀严重,联系中国近代史“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可知,材料描述的是解放战争时期的中国。20.鸦片战争后,洋务派创办上海轮船招商局,打破西方对中国江海运输业的垄断;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轮船招商局成为官僚资本主义企业;新中国成立后,轮船运输业由国家统一管理,近年来多次被国资委考核为A级中央企业。据此判断A.轮船招商局见证中国民族企业发展历程B.中国交通运输业发展艰难曲折C.中国船舶运输业持续稳定发展D.政府主导推动官营企业发展【答案】A【解析】料中呈现的是洋务运动时期、南京国民政府时期、新中国成立后轮船招商局的发展,见证中国民族企业的发展历程,故A正确;材料中提到的轮船招商局是水运业,反映到中国交通运输业,以偏概全,故B错误;近代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船舶运输业受到三座大山的压迫,所以持续稳定发展是不符合史实的,故C错误;政府主导推动轮船招商局的发展,故D错误。21.1952年据吉林省调查,一些村、屯,放高利贷情况严重,春借一斗秋还二斗,“贷款利息高达月息30%,一般在10%左右;数量也大,在某种程度上助长了农村阶级的分化”。一些富裕农民靠放高利贷上升为新富农,许多贫下中农则在重利盘剥下贫困破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党和政府采取的相应措施是A.实施土地改革运动B.提出“八字方针”C.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D.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答案】D【解析】土地改革运动,实行农民土地私有制,从而造成以上现象,排除A;1960年,针对国民经济比例失调农村经济苦难,党中央提出八字方针,排除B;在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指引下,我国在1958年发动人民公社化运动,排除C;为了改变材料中出现的问题,我国在农村实行社会主义改造,故选D。22.1953年我国开始实行粮食的计划收购与计划供应政策,统购价格由中央规定,对城市人民和农村缺粮人民实行粮食计划供应,严禁私商自行经营粮食。这一政策的制定A.是基于国家工业建设的需要B.是基于解决人民温饱的需要C.是基于国家经济困难的应对D.是基于国家全面建设的需要【答案】A【解析】题干所述时间为1953年,这一年国家开始实行一五计划,其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实行工业化方针,粮食的计划收购和供应政策是为了保证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故选A;由于1952年底我国国民经济恢复的任务已经完成,所以这时粮食计划供应的规定不应该是基于人民的温饱问题的解决,故B不符合题意;1953年国家没有面临经济困难,所以不符合史实,故排除C;D以偏概全,不符合题意,故排除。点睛:时空观念是历史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关注历史时间发生的时间和空间,很多时候就能够根据所学阶段特征来解决相应的问题。这一题里,关注到“1953年”,再结合所学一五计划和过渡时期总路线的相关知识就可以做出准确判断了。23.阅读下表《国民经济发展统计表》,对其解读正确的是时间农业轻工业重工业在总产值中的比例1957年43.3%31.2%25.5%1960年21.8%26.1%52.1%增长率—22.8%47%223%A.“一五”计划取得重大突破B.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C.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基本建立D.人民公社化运动推动工业发展【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据材料《国民经济发展统计表》可知,到1960年,重工业比重过大,农业、轻工业比重过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故B正确。“一五计划”在1957年完成,故A排除。社会主义经济体系基本建立在1956年完成,故C排除。人民公社化运动强调一大二公,与工业发展无关,故D排除。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经济建设的发展和曲折·大跃进24.1958年,全国农村一哄而上,大办以“一大二公”为特点的人民公社;1960年,中央发布文件规定人民公社一般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生产经营管理权应该主要归生产队。上述变化反映出当时A.“左”倾错误严重泛滥B.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开始C.“大跃进”运动的扩大D.对农村工作的务实调整【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人民公社是以“一大二公”为特点的严重的左倾错误,而“1960年,中央发布文件规定人民公社一般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生产经营管理权应该主要归生产队”说明中央开始对人民公社的错误进行调整,故本题答案选D项;A项与1960年的调整无关;B项错误,经济体制改革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C项错误,题干没有提及大跃进运动。25.下图反映的是我国1953—1985年农业总产值变化的情况,其中年均增长率出现最高值的原因是A.国家计划经济体制的确立B.国民经济调整成效突出C.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D.工业化建设掀起高潮【答案】B【解析】由于种种问题的积累,致使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其中重工业畸形发展,从1957~1960年产值增长23倍,而农业产值却下降228%,1960年7月,党中央在河北戴举行工作会议,会议提出了要对国民经济实行全面调整的决定。从图表中可以看出19631965年期间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长率最高,结合史实可知,国民经济调整成效显著。因此选择B。C确立于改革开放以后,故排除;A的标志是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故排除;D项材料中显示的是农业,故排除。点睛:本题解题的突破口是时间“1953~1985年”,熟练掌握不同时期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的政策、模式解答此题时难度就较低了26.下表反映了我国某一时期连续三年国民经济的部分状况。据此推断这三年是工业总产值比上年国家财政总收入比上年第一年2534亿元+17.3%558.7亿元+24.4%第二年2104.5亿元17%419.4亿元25%第三年2012.3亿元4.2%361.3亿元13.9%A.1949—1951年B.1957—1959年C.1966—1968年D.1978—1980年【答案】C【解析】图表数据可知,三年的工业总产值和国民收入下降非常快,以此来判断以下几个时间段,1949—1951年是国民经济恢复期,这两项指标应该快速发展,故A错误;1957—1959年虽然有曲折,但工业总产值应该飞速发展,故B错误;1966—1968年为文化大革命开始,对国民经济生产造成了很大的破坏,故C正确;1978—1980年为改革开放开始,生产力得到解放,这两项指标是上升趋势,故D错误。27.从图一、图二到图三,反映了建国以来A.社会主义公有化程度不断提高B.农村生产关系出现了重大调整C.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断地提高D.生产资料所有制经历了多次变革【答案】B....................................考点:现代中国的经济建设·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农村改革;现代中国的经济建设·建国初期的经济建设·三大改造28.有学者认为,1980年代中国农村改革为城市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此处的“借鉴”主要是指A.逐步废除人民公社体制B.极大提高劳动者积极性C.改变农村的经济社会形势D.适当分离所有权与经营权【答案】D【解析】A项错误,城市改革中没有废除人民公社体制;B项是改革带来的影响,不是改革的内容;C项不是城市改革的内容;D项正确,城市改革借鉴农村经验,政企分开,把企业的经营权和所用权分离,故本题答案选D项。29.20世纪90年代,有人把中国东部经济发展状态比作“满弓待发之箭”:“弓”喻指1984年国家开放的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弦”喻指1996年全线通车的南北交通大动脉京九铁路。那么,“箭头”在今天看来喻指A.深圳B.宁波C.海南D.浦东【答案】D【解析】深圳是1980年设立的经济特区,与材料时间不符,故A错误;宁波是14个沿海开放城市之一,与问题不符,故B错误;海南是1988年建立的经济特区,但地理位置在中国最南端,与“箭头”的位置不符,故C错误;浦东在长江三角洲东缘,开发浦东在20世纪90年代,符合材料,故D正确。30.有人说,20世纪五六十年代是“票的时代”,如粮票、布票、糖票、油票、煤票等。当今社会是“卡的时代”,如超市卡、银联卡、贵宾卡等。票与卡见证了我国一定历史时期的经济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新时期。A.经济体制改革由农村向城市发展B.分配方式由国家分配向按劳分配转变C.经济形态由农业国变成了工业国D.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答案】B【解析】建国后,我国的经济有了很大的发展,但由于底子薄、人口多,加上政策有些失误,物质生活资料供应不足,商品短缺长期困扰着人们的正常生活。作为计划经济的标志之一,各种票证接踵而来。改革开放后,我国向市场经济转型,逐渐取消了票证,故选B;经济体制改革由农村向城市发展体现的是改革开放初要突破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排除A;材料与分配制度无关,排除;我国尚未实现工业化,排除C。二、非选择题:共3道小题,第31题12分,第32题16分,第33题12分,共40分3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电影《天仙配》歌词材料二著名的(晋商)旅蒙商号大盛魁(注:创始人最初是肩挑小贩)……成为有影响的大商号后,还在店内供奉着一条扁担、两个木箱、一块石头(曾作秤砣用),其意是警示商号后人不忘当年创业之艰难。……晋商在经营活动中,总结出许多谚语,如“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买卖成不成,仁义都要在”等。材料三“生之有时,而用之亡度,则物力必屈……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末技游食之民,转而缘南亩,则畜积足而人乐共所矣。”——(西汉)贾谊《论积贮疏》(1)材料一反映了中国古代社会生产怎样的一种基本模式?请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这种基本模式的特点。(2)材料二反映了明清时期我国商业发展有何新现象?依据材料概括晋商发达的主观因素。(3)材料三反映了该人是怎样看待商业和农业关系的?这一思想对后来明清时期社会发展有何影响?(4)结合以上问题,你能得出怎样的认识?【答案】(1)生产方式:小农经济。特点:以家庭为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生产主要是为满足自家基本生活的需要和交纳赋税,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其它言之成理者亦可酌情赋分,(2)现象:出现区域性商人群体,商业资本活跃。原因: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诚信为本的经营道德等。(如答“敬业、进取”“守信、讲义”等或答出其他符合题意的内容,同样正确,(3)关系:农业是本业,商业是末业。影响:强化了自然经济,阻碍了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导致中国被远远甩在世界工业文明潮流的后面。(4)正确处理好农、工、商业的关系,重视商业的作用;要遵循诚信为本的经商之道、要有自强不息的进取精神等。【解析】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阅读史料,获取有效信息的能力,第一小问紧扣“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可判断出应该是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第二小问回顾小农经济的相关知识即可得出答案。第(2)问,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史料及知识迁移运用的能力,第一小问的解答紧扣“晋商在经营活动中”信息分析,第二小问可以“主观因素”,结合“宁叫赔折腰,不让客吃亏”“售货无诀窍,信誉第一条”;……“买卖成不成,仁义都要在”等信息分析归纳即可。第(3)问,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史料及分析理解的能力,第一小问的解答紧扣“今背本而趋末,食者甚众,是天下之大残也……今驱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使天下各食其力”可以得出农业是本,商业是主业,第二小问的解答主要从对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的影响角度来回答。第(4)问,主要考查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解题时围绕古代的农业和商业的特点回答,如回答正确处理农轻重之间的关系,是国民经济按比例协调的发展,要诚信为本等,言之有理即可。

【点晴】小农经济是考试的重点,春秋时期产生,根本原因在于生产力的发展,小农经济的特点如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具有保守性,封闭性,脆弱性等都需要把握。32.自1840年中国步入近代后,中国传统经济社会结构的近代更生常常伴随着迷惘和阵痛。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在这一过程中,“除了旧生产方式逐步解体所产生的苦难之外,还应当有新生产方式破土而出的生机和朝气。如果忠实于历史唯物主义,就不能不承认:历史的主题应当是后者而不是前者。”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洋巾入中国,而女红失业;煤油、洋烛、洋电灯入中国,而东南数省之桕树皆弃为不材;洋铁,洋针、洋钉入中国,而也冶者多无事投闲……华民生计,皆为所夺矣——清朝郑观应《盛世危言》卷七材料二一战期间沪宁杭地区民族工业发展概况示意图材料三(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述近代中国传统经济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动?为新的经济发展创造了什么条件?(2)根据材料一图示信息,概括沪宁杭地区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一战期间这一地区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原因。(3)材料三中1927-1936年民族工业发展的情况是怎样的?出现这一情况的主要原因有哪些?(4)材料三中“蛀虫”代表什么势力?“冰雹无情”反映了当时民族工业怎样的发展状况?(5)结合所学知识概述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历史命运,并指出其根源。【答案】(1)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为民族工业的产生发展提供劳动力和商品市场(2)特点:以轻工业为主;集中在沿江沿海城市。原因:辛亥革命推翻专制;民国政府发展实业;“二十一条”引发国人抵制日货、提倡国货运动;一战期间欧洲帝国主义国家暂时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3)短暂发展;①国民政府发起“经济建设运动”;②爱国群众发起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③国民政府的货币改革(4)四大官僚资本和国民政府;遭到巨大打击(或陷入困境)。(5)在夹逢中生存;根源:中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解析】(1)由材料“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洋巾入中国……煤油、洋烛、洋电灯入中国,……洋铁,洋针、洋钉入中国……”,体现了列强的经济侵略,它造成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同时为民族工业的产生发展提供劳动力和商品市场。(2)根据材料一地图可以看出,主要分布在沿海,以轻工业为主。第二小问,主要从辛亥革命后民国政府的推动、群众的反帝爱国运动、帝国主义忙于一战,放松对中国的经济侵略等方面回答.(3)结合所学可知,1927-1936年民族工业获得短暂发展;其主要原因是①国民政府发起“经济建设运动”;②爱国群众发起抵制洋货、提倡国货运动;③国民政府的货币改革。(4)画面中“蛀虫”代表四大官僚资本和国民政府对民族资本主义的侵害;“冰雹无情”反映了当时民族工业发展已陷入困境。(5)本题设问开放,言之成理即可。结合所学,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曲折坎坷,其在在夹逢中生存;其之所以失败的根源在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属性。33.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相关问题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三十年的征程,铸就了一个民族近百年的梦想。三十年来,中国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材料一:(1)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