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型期青少年的社会化问题马和民_第1页
转型期青少年的社会化问题马和民_第2页
转型期青少年的社会化问题马和民_第3页
转型期青少年的社会化问题马和民_第4页
转型期青少年的社会化问题马和民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转型期青少年的社会化问题马和民目录引言一、转型期青少年的社会化问题二、转型期的主导理论及其观念冲突三、当代中国的社会分化与新生活方式四、当代中国教育现代性的发展与失范五、如何重整社会化环境?第2页,共6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引言教育的基本功能在于使人社会化但当前我们在社会化目标、资源、机制、结果等几乎所有层面,都出现了问题。这些教育问题实质上均已成为影响广泛的社会问题。2004年5月10-11日,全国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召开。胡锦涛发表重要讲话:这是中央从推进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出发作出的重大决策,对于确保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后继有人、确保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第3页,共6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必须明确的是:教育问题并非当前中国特例,业已构成全球性的问题。二战以来,青少年问题(核心是道德问题)已成世界各国的主要教育问题。例如:1968年席卷西方发达国家的学潮。1980年代美国学者库姆斯发表《世界教育危机》1983年美国发表:《国家处于危急中:教育改革势在必行》。1996年11月,哈佛大学召开“21世纪的高等教育”国际会议,发出“高等教育的道德危机”的紧急呼吁。“日本中小学生道德出现真空”——《参考消息》1999,4,20。第4页,共6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同样需要明确的是:我们可能正遭遇着前所未有的、严峻的青少年教育危机的现实。2004年上海市社会科学院的一项调查表明:心理健康问题日益突出。中小学生的心理障碍患病率为21.6%至32%,且仍趋于不断上升公共伦理素质不容乐观。例如,对“不让座位”、“乱穿马路”持肯定态度的占37.3%、29.3%;46.1%认定“诚实即吃亏”----网络时代的新偶像:42.5%崇拜黑客;32.5%想当黑客。------第5页,共6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一、转型期中国人的社会化问题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是在始自19世纪的全球化背景下,在追求现代化的世纪情结中,在经过了“九死一生”的曲折历程后的自觉进程这是政治时代向经济时代的转型,是以现代化为导向的全面的社会转型。它意味着以斗争和革命为主题的政治时代的彻底终结,而以改革开放、追求现代化为根本的经济时代迅速启动。中国人由此必然要面对思想、观念、情感、心理、行为等全方位的冲突。第6页,共6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这种冲突反映到教育领域中,其实质是全球化、现代化进程中人的发展问题。新时代人的发展问题的具体表现:就是人类在经济力量的驱动下,在伴随着意识形态争斗的利益冲突进程中,究竟如何协调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类之间的关系。这一问题可以概括为“新时代人的社会化问题”转型期中国人的社会化正是各种矛盾与冲突的产物,需要经历失范之后的重新整合第7页,共6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对社会化问题的概括可以有不同方式,这里从现象描述的方式来表达:口号与标语俚语与歌曲时尚与新人类社会道德事件与社会病学校中的失范行为被抽象的若干社会背景特征第8页,共6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改革开放前夕中国人的思想、情感与行为方式1、思想的钳制与政治意识仍然十分强烈2、社会流动有限:招工、参军、招干为主3、大家庭结构,人口从1949年的5.4亿到1975年的9.1亿4、贫困和经济落后。75年人均国民收入274元,79年人均收入347元5、1976年起,3000多万知青返城,社会不稳定因素突显,青少年犯罪高峰呈现6、四代人:没有一代受过完整的良好教育,然而所有人都经历了政治斗争的洗礼和社会主义教育运动7、最重大的社会事件:高校招生制度改革,突显了教育的重要性第9页,共6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1、新口号与新标语口号是社会主流文化的标志之一:改革开放以来的主流口号可分两阶段(1)70年代后期与80年代(整顿与调整时期):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只生一个好/时间就是金钱/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理解万岁/五讲四美三热爱/三个面向等(2)90年代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时期:稳定压倒一切/发展才是硬道理/一国两制/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三个代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但是,社会转型期口号与标语逐渐出现了各种失范特征第10页,共6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关于计划生育的口号/标语超生就扎(湖南)一人超生,全村结扎(云南)一人结扎,全家光荣(河南)宁可血流成河,不准超生一个(河南)该扎不扎,房屋倒塌,该流不流,扒房牵牛(河南)国家兴旺,匹夫有责,计划生育,丈夫有责(浙江)少生孩子多种树,少生孩子多养猪(北京)第11页,共6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关于禁止某些行为的标语谁烧山,谁坐牢集体上访违法,越级上访可耻(山东)垃圾分类,从我做起(上海)中国同学,请你便后冲水(某高校留学生)第12页,共6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关于发展经济的口号/标语武装抗税是非法行为(河北)大力发展散装水泥,是我们的基本国策(安徽)发展内衣制造业是我们的基本国策(广东)以三个代表指导我们的屠宰工作(贵州)第13页,共6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失范特征的口号与标语说明什么?这些标语无疑已经完全不同于文革时期一方面折射出国家主流话语系统的意识形态痕迹另一方面又反映出社会转型期的某些失范特征。如果细致解读这些标语,将发现社会转型期存在着一种特定的社会现象:这就是全社会范围内,存在着“群体性的消解”与“个体主义张扬”的普遍事实。第14页,共6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流行的俚语与歌曲俚语(含段子)与歌曲不仅是对人产生重要影响的一种社会化资源,而且往往折射出人们的情绪、思想、心理、动机甚至行动转型期流行俚语:一边玩着去/一无所有/烦着呢,别理我/沉默是金/从头再来/难得糊涂/我是流氓我怕谁/愚人帮/不喝白不喝流行歌曲:出国谣/我的心需要你狠狠地敲/跟着感觉走港台-欧美-摇滚:形成新百家和新百花毛泽东热:《红太阳》一月内买出100万盒,创大陆歌曲销售之新高第15页,共6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3、时尚与新新人类2001年春至2002年的一段时间,中国发达地区的青少年迷恋的是“新新人类”一说。小资业已过时,另类人生成为时尚:泡吧、OK厅、迪厅、餐厅;全身名牌---这是一群怎样的新人类?没有历史影痕的一代:不知道20世纪20年代的新青年、30年代的红小鬼、40年代的八路军、60年代的红卫兵、70年代的下乡知青、80年代的第四代心理装的主要是自己:最重要的是自己,先对自己负责、再想别人最少家庭观念的一代:他们是独生子,只能到家庭以外找朋友最开放的一代:没有历史包袱,不再为传统所累第16页,共6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4、社会道德事件与社会病案例一:潘晓现象“人生的路啊该怎么走?”如何解读此案例?隐含了某种危机,青年人开始拒绝社会普遍伦理,失去了对社会的基本信任。“主观为自己,客观为他人”的信条,表达了某种自我保护,却意味着普遍的社会信任程度急速下降的先兆。广涉全国范围的讨论,尽管仍然表现出此期人们对社会生活和道德生活的严肃态度,也表达了人们寻求新的道德共识的愿望,但这种愿望还要继续为社会道德普遍下降的事实所困。第17页,共6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社会道德事件与社会病案例二:88年《蛇口风波》。从未遭遇批评的德育教授,在向蛇口青年抒情地讲解政党伦理,并批评蛇口青年的人生观时,遭遇了他们的质疑。如何解读这一事件?理论界没有真正领会事件所反映的危机事实事实上这反映出社会教化资源的匮乏和理论解释的严重贫弱90年代以来,这种贫弱和不足导致了更严重的社会化后果:道德伦理的无序状态日见显露,各种反社会现象、人性问题更趋普遍第18页,共6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社会道德事件与社会病案例三:困扰中国青年人的伦理问题转型期中国人遭遇到了太多的人生问题:

谁是君子,谁是小人?诚实好还是欺诈有用?金钱万能还是万恶?为什么非要以死来捍卫正义?干活该不该讨价还价?最大的困惑是:如何做人?第19页,共6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社会道德事件与社会病案例四:草根阶层的蛮荒化。他们是人间最低层者---然而越来越多的人们没有信仰、没有畏惧、没有目标,只有本能,此即蛮荒。草根阶层是社会最庞大的人群,他们正在不断地失去各种“社会约束”、“人际约束”、“传统约束”,最大的可能就是:野蛮和残酷将会自然而生第20页,共6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社会道德事件与社会病案例五:腐败作为社会病,业已构成流行病,如同瘟疫当腐败成为社会病,不仅腐蚀着、浪费着国家财产,腐蚀着人们心灵,更严重的是构成严酷的不良社会环境,抵消着学校教育的正面影响,让青少年在人生道路抉择中面对难题第21页,共6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中国始终奉行“政教合一”的管理模式。因而政治伦理是与道德伦理合一的。问题在于,当我们让政治化了的道德担负起“教化万民”、社会控制的重任,则一旦出现官德失范(以权谋私、权钱交易、贪污腐败)的情形,不但是全社会的道德危机,也将出现政治伦理合理性的危机。最终导致全社会价值共享的脆化现象第22页,共6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社会道德事件与社会病案例六:青少年犯罪。50年代青少年犯罪占社会总犯罪的10%,60年代也只不到30%,80年代以来一直维持在60%以上。当前青少年犯罪者中严重危害社会治安的比例不断升高:18-25岁年龄组该比例高达58%,14-17岁组更达65%林则徐的遗恨:1850病逝于广东普宁,1999年普宁被公安部列为“全国17个毒品重灾区”之一。2002年全国登记在册的吸毒者为百万第23页,共6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5、学校生活中的失范行为近年来校园暴力事件不断:校园小霸王、诈骗钱财,挟持他人从事不法行为不断发生。案例:“五角钱换来冰冷手铐”2003年4月8日《上海法制报》初二男生游戏机房案例:我喜欢学习,但我厌烦上学北京一中学生给《北京晚报》的信件,其中还有一句话值得警惕:我觉得“人类灵魂工程师”不再是老师的代名词第24页,共6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从东西方历史上看,社会转型均将导致各种失范现象的普遍化。教育领域也不例外。教育失范涉及制度、机制、观念、行为层面。其中尤为关键的是教育观念失范。当前教育观念失范最严重者有三:(1)教育目的的迷失:评选“差生”/“小偷”(2)教育手段对教育目的的替代(3)教育者自身利益意识的过度膨胀第25页,共6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各种教育失范的直接后果是学校育人环境的劣化,其典型表现如:(1)学校生活中存在着严重的“教育真空”现象,尤其是学校教育经验远离学生实际生活经验、学生的榜样人物远离教育榜样。(2)学校生活中的“泡沫教育”现象(如教育产品的假冒伪劣,学校的“虚假繁荣”等)。(3)教师队伍中存在的偏差性的教育观念及“反教育”的方法时有所闻。第26页,共6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6、被抽象出的若干社会背景特征我们所遭遇的是怎样的一个时代呢?第一、理想主义的终结/现实主义的流行:文革之后的信仰与权威危机;改革开放经济时代的来临启动了广泛的现实主义与功利主义第二、社会日常生活遭遇了至少三类困境的局面:中国民间社会,一直有着以各种宗教或准宗教为基础的道德信条、道德习俗。但伴随着传统主流文化的解体与经济社会的来临,民间社会的日常道德生活陷入困境。第27页,共6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这种困境主要体现为三个方面其一是日常道德生活警戒线的模糊。

中国社会逐渐从“道德社会”转入“功利社会”,当代的“社会化榜样”出现了重大转型(在改革开放之初,有人将称之为“痞子成功的时代”)。从而伴随着传统道德习俗的被瓦解,以及负面的行为规范的日常化。第28页,共6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其二是“中国人人生态度的俗化”。近20多年来,伴随经济领域的巨大成就,民间的社会心理和人生态度则弥漫了一股世俗化的潮流。物质上越益丰富、精神上越益贫乏。

这种人生态度俗化的典型表现是三条交叉重叠的现象:(1)亵渎神圣的价值虚无主义流行(2)注重当下利益的功利主义盛行(3)缺乏精神支柱的物质主义滥觞第29页,共6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其三是诚信危机的普遍化

社会学家卢曼(Luman)认为“信任是一种简化机制”,它帮助我们去决定和行动。诚信原本是民间社会的朴素美德。但是当前中国广泛存在着信任危机,从个人失信,到社会无信、政府官员缺信,从考试作弊假文凭、到学术剽窃水货教授,到处流淌着缺乏诚信的身影,导致德行难行,权威不立。2001年被称为“信用年”,这是经济领域中的警示。信任问题在教育领域中尚未被引起高度重视。第30页,共6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三、我们遭遇了学校教育被置于最重要地位的时代。随着1977年以来高考制度的恢复,学校教育最终嬗变为最重要的社会制度第四,我们遭遇了一个全新的“独子社会”。计划生育政策的推进,造成一个新型的“独子社会”(4/2/1家庭养育模式),构成全新的社会人口结构特征第31页,共6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上述一切说明什么?当代中国人(尤其是青少年)的社会化充满着危机,呈现在我们面前的仍然是一幅鲁迅先生“救救孩子”的状况这种危机弥漫于理论、资源、机制和结果之中这就促使我们必须深思:何以导致此种局面,怎样对此作出解释,如何应对这一危局?第32页,共6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转型期的主导理论及其观念冲突改革开放是一个整体事件,它不仅改变了中国社会结构及其变迁的整体局面,而且彻底改变了中国人的思想、精神、情感与行为方式当前中国现代化的主导理论前现代中国传统的全面瓦解新发展观与实践的冲突第33页,共6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一)当前中国现代化的主导理论主导理论:邓小平同志的发展理论这一主导理论不仅在国家建设层面形成有别于传统中国的“伦理整合”、文革前的“政治整合”,而产生了全新的“经济整合”型社会这一主导理论同时也构成了当代中国人观念整合与冲突的大背景第34页,共6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1、改革成为历史的最后选择改革总是意味着对原有秩序的破坏,所以改革者也总是承担着各种可能的风险在国家建设问题上,毛泽东与邓小平的取向差别(政治/经济),决定了邓小平在毛泽东时代的命运,也决定了邓复出后的改革举措必然要经历曲折。(75年的整顿,两个凡是与实践之争)当代中国的改革开放是在重整政治秩序的背景中同步开启的。1978年的11届3中全会解决了国家建设的重大问题:改革开放、民主法制。统一了全党认识第35页,共6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改革开放的渐进与苏联关系的破裂,中国一度在国际经济圈中处于自我隔离状态邓小平时代,开放真正从观念形态走向了实践79年中美建交,标志着孤立的中国走向世界80年经济特区及沿海城市开放试点90年代开放战略扩展至沿海、沿江、沿边WTO与申奥成功,改革开放日益深入和灵活开放的效应:不仅增强了经济活力、主动步入全球经济圈,更在于中国人思想、认识、观念、心态和行为等方面逐渐形成开放的格局。由开放带来的矛盾也因此构成冲突的背景第36页,共6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民主法制的发展当代中国对民主法制的呼唤不同于五四时期源自民间社会,而是自上而下开启的经历了高度集中苦难的中国政界,深刻地认识到了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性1982年党12次代表大会通过新《宪法》,由对政治权力的制衡开启的法制化建设,逐渐深入到整个社会生活领域,这对于千百年来的“人治”国家意义非凡电影《秋菊打官司》,“我要讨一个说法”的台词,不止是一个象征,实际上浓缩了当代中国人普遍的法制意识与行动。中国人逐渐从法盲中走出,人的主体性有了国家法制的保障第37页,共6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然而,民主法制在瓦解“人治”传统的同时,也遭遇了传统伦理、人情世故、人治观念的强烈对抗。这是当代中国人社会化的又一种冲突背景例如,今天的官司不仅有民告官、学生告老师、也有孩子告父母、父母告孩子等。“天地君亲师”的传统社会秩序与规范渐趋瓦解,由此也引发出一系列新问题:新的秩序该是什么?第38页,共6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当前中国现代化的主导理论(1)78年以前的现代化建设并非非常自觉的行动,只有形成了邓小平理论后才明确形成主动的现代化发展纲领邓小平发展理论之核心:当代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核心是发展设计了初级阶段的中国特色现代化模式与蓝图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之根本任务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均属实现现代化的两种方式改革开放是现代化的必由之路:中国与世界共同发展第39页,共6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当前中国现代化的主导理论(2)79年邓小平提出的“小康”概念,引发了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根本性转变。产生了“分三步走实现现代化”的发展方针16大总结的“13年基本经验”其第一条: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不断推进理论创新最终确立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构建了21世纪前20年的发展蓝图第40页,共6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3、创新是时代主旋律对“创新”的崇拜取代了对历史的崇拜16大报告中“新”字至少有90处,表面上如同清末的“新政”追求,然而业已不可同日而语第41页,共6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小结当前国家统整的思想基础:无疑就是邓小平的社会主义发展理论理论的核心是改革开放,首要任务是发展经济概言之,经济整合取代了伦理整合、政治整合。在国家层面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在民间层面是“致富发财做老板”全面启动了的经济与功利意识,既构成了观念和行动,也成为导致冲突的原因与背景第42页,共6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前现代中国传统的全面瓦解改革开放最显著的特点是政治、经济、道德、文化等方面的变化极其不同步:经济变化极快、政治变化相对滞后;文化变化极大,道德伦理变化最快。转型期中国人遭遇的是几千年文化传统趋于全面瓦解、现代性全面扩展所产生的各种冲突与失范局面第43页,共6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1、思想与观念的冲突思想解放首先涉及到意识形态的转变:“阶级斗争为纲”转变为“解放生产力”、“部分人先富起来”打破了“平均主义”、市场经济取代了计划经济;文化多元论取代了一元论、尊重知识与人才代替了“臭老九”思想解放也涉及到政治时代树立的榜样的全面瓦解:“大寨”(80)与“大庆”(81);经济时代的新榜样开始全面登场(例如79年的个体户)第44页,共6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自我意识的萌发政治时代形成的“集体失语症”与“集体无意识”,彻底消解了个人和自我意识。导致的唯一后果是:人们习惯了把自己的命运交给政府。直至改革开放之初,一部小说描写的“张三老汉”“派个官儿来吧”的呼声,典型地表达了“自我意识丧失”的状态然而当个体突然被解放,人们首先普遍感受到的是“不适应”:信仰危机、人生危机、精神危机第45页,共6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一个不算太短的过程流行的新格言:走自己的路,让别人去说吧!自我意识恢复的各种表现:勤劳致富、个体户、上大学、服饰变化、烫发与留长发、谈恋爱总之,信仰危机等的爆发,不应被看成自我意识的危机,而是当代中国人自我意识、主体性、个人主义等现代性要素全面发生的先兆,但同时自我意识的萌发也开启了集体主义与个体主义的全面冲突。——新新人类第46页,共6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3、经济与伦理的冲突中国市场经济发育期的特定背景:中国人长期奉行:“金钱是不洁的”观念,对经济的追求长期被抑制例如,传统中国“重农抑商”,奉行“小富即安”的经济意识;76年前的中国,奉行平均主义甚至“以贫为荣”。先富起来的“边缘群体”:金钱富足与素质低下集中于一身经济与伦理的冲突由此扩展第47页,共6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4、政治与伦理的冲突政治伦理的合理性危机日常道德生活的困境第48页,共6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三、当代中国的社会分化与新生活方式从理论上分析社会分化是现代化的主要标志:分化意味着专门化的进程;也意味着社会结构要素依存关系的强化社会结构越复杂,功能越分化,社会整体系统就越脆弱,对社会整合的要求也就越高当代中国社会分化不断加剧,导致社会环境的巨变,尤其表现为三类第49页,共6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1、家庭结构变动(1)(1)独子社会形成:自86年《中国作家》发表“中国的‘小皇帝’”以后,独子教育问题由此牵动全社会独子社会的巨大象征是:家庭现代性速度加快,传统家庭生活逐渐消解,孕育着现代家庭生活(2)核心家庭中的新代际关系代际差异缩小:父母素质的提高,信息平等化及民主宽容精神的发展,缩小了父母与孩子间的沟通难度。文化反哺首先在家庭中展开,代际差异缩小:例如,两代人同唱OK、网上冲浪第50页,共6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1、家庭结构变动(2)家长角色变化:家长日益扮演多重角色,家长、教师、异龄伙伴代际关系松散:严格的辈分关系瓦解了;“男主外女主内”的家庭模式也趋解体;家庭生活所必须的“亲情氛围”逐渐趋弱总之,当代儿童对世界认识的早熟化、文化知识的超前性、语言和行为方式的成人化,强烈的主体意识等,都可以从独子社会背景中找到原因。第51页,共6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1、家庭结构变动(3)(3)单亲家庭增加:80到92年的13年内,我国离婚翻了两番,并继续延续着发展势头。新世纪北京人的口头禅(4)养儿防老意识崩溃独子社会产生了这种新的社会意识:意味着家庭作为最基本的社会整合要素之作用力明显下降独子家庭新的观念冲突:培养成材意愿与缺乏家庭亲情的担忧第52页,共6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家庭结构变动意味着什么?独子社会的形成削弱了家庭对孩子的监控与社会化功能挂钥匙儿童的增多,造成了孩子“感情真空”的全面扩展上述均意味着现代家庭整合功能下降的事实,家庭成员之间相互依存性的减少,导致家庭教育功能下降现代家庭在客观上,不利于儿童的社会化第53页,共6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城市化的新生活方式(1)中国的现代城市产生于近代,但中国的城市化运动发展于改革开放。随着传统农民的终结,全新的城市方式全面突显(1)人口流动与失范行为:98年跨省市流动达8000万,80%集中在城市。导致社会控制困难(2)白领阶层兴起:引领时尚的中产阶级,表达了追求高质量物质生活与人生享受的象征第54页,共6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2、城市化的新生活方式(2)(3)新的社会交往城市化的推进,产生全新的社会交往并导致交往危机以血缘关系为基础的交往圈缩小,儿童的交往对象更多的是成人以地缘关系为基础的邻里人际关系日渐淡漠以业缘为基础的同事交往随着单位意识的减弱,也日见稀少第55页,共6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城市化带来的影响城市化对社会进步意义非凡,但也导致社会解组力量的扩大:原有的社会控制力减弱,疏远的人际关系取代了亲密的关系,规范与道德同时呈现迷失状态,人际之间相互监督的减少,都有助于失范行为的增加第56页,共6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3、经济利益驱动的文化市场(1)大众文化兴起是改革开放以后全新的文化现象,是一种现代性背景下产生的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市民文化以经济利益为本的大众文化构成当代青少年最实在的文化基础第57页,共6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大众文化的功能(2)一方面,大众文化为人性的充分发展提供了空间,表现为:刺激感性欲望丰富和改善了人的生存状况,使现代人一反过于沉重的政治和伦理磨平了文化特权,推动了文化的多元化促进了文化共享另一方面是反人性的一面第58页,共65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4、偶像产生和崇高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