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量代谢和体温医学生理学课件_第1页
能量代谢和体温医学生理学课件_第2页
能量代谢和体温医学生理学课件_第3页
能量代谢和体温医学生理学课件_第4页
能量代谢和体温医学生理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能量代谢和体温医学生理学课件第2页,共2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七章能量代谢和体温一、能量代谢(energymetabolism)

概念(图表)直接测量法(略)间接测量法(原理、食物的热价、氧热价、呼吸商及计算原则以及简略法)

第3页,共2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4页,共2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5页,共2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6页,共2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

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肌肉活动精神活动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环境温度基础代谢basalmetabolism基础代谢(8个要求)基础代谢率(basalmetabolismrate,BMR);单位:kJ/(m2h)p.216

表第7页,共2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8页,共2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体表面积(m2)(用途、公式、查表)=0.0061

身高(cm)+0.0128体重(kg)-0.1529简略法测定和计算BMR:

呼吸商(0.82)对应的氧热价20.18kJ/L1.[20.18(耗氧量/h)]/体表面积(m2)2.根据年龄、性别查表正常值3.BMR=[(测算值-正常值)/正常值]100%4.允许相差10~15%(属正常范围)

20%(甲状腺、肾上腺皮质、脑垂体等功能机能变化)以及其它等第9页,共2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10页,共2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二节体温及其调节(一)体表温度和体核温度体核温度(coretemperature)深层或内脏温度;差异小,相对稳定;与代谢水平呈正比;体核血液温度意义;平时所测体温是指这一部位。体表温度(shelltemperature)表层或皮肤温度;不均一,(图示)易受环境、衣着和厚薄不等的隔热层等因素变动;第11页,共2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体温(bodytemperature)指身体深部的平均温度测试部位及正常值范围直肠(36.9~37.9)口腔(36.7~37.7)腋窝(36.0~37.4)食管温度与鼓膜温度(二)体温的正常变动(日周期波动、性周期、年龄、以及前述影响因素等)日周期波动(<1℃)第12页,共2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昼夜周期性变化(昼夜节律,circadianrhythm);生物节律(biorhythm)的一种表现,动物实验资料提示与下丘脑视交叉上核(suprachiasmaticnucleus)生物节律控制中心活动有关。性别的影响:成年女性比男性高约0.3℃;并随月经周期发生波动(图示)年龄的影响(婴儿、老年人的体温特点)其它因素(麻醉药物、肌肉活动)皮肤温度和平均体温皮肤温度与局部血流量关系密切以及临床意义平均皮肤温度概念及测量法第13页,共2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14页,共2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15页,共2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平均体温(meanbodytemperature,MBT)Tmbt=

·Tcore+(1-)·Tmst

随环境温度、体核与体表两者相对比例可出现大幅度变动二、机体的产热与散热产热产热器官(肝脏、骨骼肌)产热形式战栗产热(shiveringthermogenesis)概念、意义以及战栗前肌紧张现象非战栗产热(non-shiveringthermogenesis)第16页,共2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概念、褐色脂肪组织(brownfattissue)作用:分布、占代谢产热的70%、新生儿特点。产热活动的调节:体液调节:甲状腺激素作用和特点;肾上腺素与去甲肾上腺素的作用和特点神经调节:交感兴奋,儿茶酚胺释放增多;寒冷刺激,通过神经系统作用于下丘脑来加强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和作用。第17页,共2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二)散热(散热的部位主要是皮肤)1、散热方式:辐射散热(thermalradiation)定义、取决及影响因素传导散热(thermalconduction)定义及临床意义对流散热(thermalconvection)定义及影响因素(以上三种散热依赖于皮肤温度>环境温度)蒸发散热(evaporation)不感蒸发(insensibleperspiration)、不显汗(与汗腺活动无关)第18页,共2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发汗(sweating)又称可感蒸发(sensibleevaporation);受环境温度和湿度的影响2、汗液(汗腺的分泌调节和汗液特点)3、汗腺与汗腺活动的调节大汗腺(apoceinegland)小汗腺(eccrinegland)发汗中枢与反射活动;传出神经及其递质;温热性发汗与精神性发汗4、循环系统在散热反应中的作用第19页,共2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皮肤温度受皮肤血流量的控制结构特点:动脉网与丰富的静脉丛;动静脉吻合支(图示)神经支配---交感缩血管传出神经炎热环境、寒冷环境以及20~30℃环境下的调节规律第20页,共2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21页,共2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三、体温调节自主性体温调节(autonomicthermoregulation)行为性体温调节(behavioralthermoregulation)自主性调节过程:(图示)(一)温度感受器外周温度感受器(外周神经末梢)皮肤、粘膜和内脏(冷感受器-28

℃;热感受器--43℃)对温度的变化更为敏感。中枢温度感受器(中枢内有关的神经元,主要分布在脊髓、脑干网状结构、下丘脑等处)热敏神经元(warm-sensitiveneuron):主要位于视前区-下丘脑前部(PO/AH)第22页,共2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冷敏神经元(cold-sensitiveneuron):主要位于脑干网状结构和下丘脑弓状核局部温度变动0.1

℃,这两种神经元放电频率就会有变化,不出现适应现象。调定点(p.224图示)PO/AH温度神经元具有对其它中枢及外周传入信息进行整合功能(二)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的视前区-下丘脑前部(PO/AH)确立的依据:第23页,共2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第24页,共29页,2024年2月25日,星期天体温调节整合指令的传出广泛:自主神经系统(血管舒缩、发汗反应)躯体运动神经(骨骼肌战栗)内分泌系统(甲状腺激素、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等)(三)体温调定点学说临床发热病人前驱症状和表现第25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