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检验仪器学-复习大纲_第1页
临床检验仪器学-复习大纲_第2页
临床检验仪器学-复习大纲_第3页
临床检验仪器学-复习大纲_第4页
临床检验仪器学-复习大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章概论

1、一个优良的检验仪器应具有(P3):灵敏度、分辨率和精度高,噪音和误差小,可靠性、

稳定性和重复性好,响应时间短,测量范围、示值范围、频率响应范围和线性范围宽等性能

指标。

2、最小检测量与分辨率的区别?(P5)

答:①分辨率:仪器设备能感觉、识别或探测的输入量(或能产生、能响应的输入量)的最

小值。

3、精确度与灵敏度的区别?(P3)

答:①灵敏度:检验仪器在稳态下输出量变化与输入量变化之比,即检验仪器对单位浓度或

质量的被检物质通过检测器是所产生的响应信号值变化大小的反应能力,他反应仪器能够检

测的最小被测量。②精确度:对检测可靠度或检测结果可靠度的--种评价,是指检测值偏离

真值的程度。精度是一个定性的概念,其高低是用误差来衡量的,误差大则精度低,误差小

则精度高。③区别:

4、精确度(P5):对检测可靠度或检测结果可靠度的-一种评价,是指检测值偏离真值的程度。

精度是一个定性的概念,其高低是用误差来衡量的,误差大则精度低,误差小则精度高。

5、重复性(P5):在同一检测方法和检测条件(仪器、设备、检测者、环境条件)下,在一

个不太长的时间间隔内,连续多次检测同一参数,所得到的数据的分散程度。重复性与精密

度密切相关,重复性反映一台设备固有误差的精密度。

6、准确度和精确度的区别。(P5)

第二章离心机

1、简述分析型超速离心机的工作原理。(P26)

答:分析型超速离心机主要由一个椭圆形的转子、一套真空系统和一套光学系统所组成。该

转子通过一个柔性的轴联接成一个高速的驱动装置,此轴可使转子在旋转时形成自己的轴。

转子在一个冷冻的真空腔中旋转,其容纳了两个小室:分析室和配衡室。配衡室是一个经过

精密加工的金属块,作为分析室的平衡用。分析室的容量一般为1ml,呈扇形排列在转子中,

其工作原理与一个普通水平转子相同。分析室有上下两个平面的石英窗,离心机中装有的光

学系统可保证在整个离心期间都能观察小室中正在沉降的物质,可以通过对紫外光的吸收

(如对蛋白质和DNA)或折射率的不同对沉降物进行监测。在分析室中物质沉降时重粒子和

轻粒子之间形成的界面就像一个折射的透镜,在检测系统的照相底板上产出一个“峰工

由于沉降不断进行,界面向前推进,“峰”也在移动,从峰移动的速度可以得到物质沉降速

度的指标。

2、什么是离心力及相对离心力?(P17)

答:离心力:当物体所受外力小于运动所需要的向心力时,物体将向远离圆心的方向运动。

物体远离圆心运动的现象称为离心现象也叫离心运动。离心运动是由于向心力消失或不足而

造成的。

相对离心力:是指在离心场中,作用于颗粒的离心力相当于地球重力的倍数,单位是重力加

速度"g"。

3、离心力计算式(每个符号的含义)。(P17)

答:离心作用是根据在一定角速度下作圆周运动的任何物体都受到一个向外的离心力进行

的。离心力(Fc)的大小等于离心加速度32r与颗粒质量m的乘积,即:

22

27lN247tNrm

Fc=m(o2r=m(

3600

式中3是旋转角速度,N是每分钟转头旋转次数,r为离心半径,m是质量。

4、离心机的主要部件。(P19)

答:低速离心机结构较简单,由电动机、离心转盘(转头)、调速器、定时器、离心套管与

底座等主要部件构成。

高速(冷冻)离心机由转动装置、速度控制系统、温度控制系统、真空系统、离心室、离心

转头及安全保护装置等。

超速(冷冻)离心机结构主要由一个椭圆形转子,一套真空系统和一套光学系统所组成。

5、差速离心法的优点,特点。(P23)

答:采用不同的离心速度和离心时间,使沉降速度不同的颗粒分步离心的方法,称为差速离心.

操作时,将含有两种不同颗粒的混悬液,以常速离心,使大的颗粒下沉,将上清液倾倒于另一

离心管中,再加大离心力,离心一定时间,分离小的颗粒,反复多次分离,达到分离目的。

差速离心主要用于分离大小和密度差异较大的颗粒。

差速离心法的优点是:操作简单,离心后用倾倒法即可将上清液与沉淀分开,并可使用容量

较大的角式转子;分离时间短、重复性高;样品处理量大。

缺点是:分辨率有限、分离效果差,沉淀系数在同一个数量级内的各种粒子不容易分开,不

能一次得到纯颗粒;壁效应严重,特别是当颗粒很大或浓度很高时,在离心管一侧会出现沉

淀;颗粒被挤压,离心力过大、离心时间过长会使颗粒变形、聚集而失活。

向心IWMWfl网一次分离一Wt一分MJ

第三章显微镜

1、光学显微镜的性能参数。(P31)

答:显微镜的性能参数主要有放大率、数值孔径、分辨率、视场、景深、镜像亮度、镜像清

晰度、工作距离和机械筒长。显微镜的数值孔径与其放大率成正比u,与分辨率、景深

成反比,它的平方与图像亮度成正比。因此,使用较大数值孔径的物镜,其放大率和分

辨本领较高,淡视场、景深、工作距离较小。

①数值孔径:又叫镜口率,是物体与物镜间媒质的折射率n与物镜孔径角的一半(B)正弦值

的乘积,通常缩写为NA,即NA=nsinB。显微镜的数值孔径与其放大率成正比,与分辨率、

景深成反比,它的平方与图像亮度成正比。

②分辨率:显微镜的最重要参数,指透镜能分辨两点之间的最小距离。N与D成反比,X

与D成正比。D=您1(D:分辨率;X:光波的波长;N:介质折射率;a:物镜镜口

角)。提高显微镜分辨率的方法:增大物镜的数值孔径;用短波长的光照射。

③放大率:或称放大倍数是指显微镜经多次成像后最终所成(放大的)像的大小相对于原物体

大小的比值,常记作M。M=maq(M是显微镜的总放大倍数;m是物镜的放大倍数;a是目镜

的放大倍率,一般表达为明视距离(正常视力者为25cm)与目镜焦距之比;q为在双目显微镜

中所增设的棱镜所起的放大倍数,一般取值为1.6倍。)

④视野:称视场,是指通过显微镜所能看到标本所在空间的范围。

⑤景深与焦长:景深又称焦点深度,是指在成一幅清晰像的前提下,像平面不变,景物沿光

轴前后移动的距离称“景深二景物不动,像平面沿光轴前后移动的距离称“焦长”。

⑥镜像亮度和清晰度:镜像亮度即显微镜的图像亮度的简称。高倍率工作条件下的喑场、偏

光、摄影显微镜等都需要足够的亮度,与照明及物镜的性能参数相关。镜像清晰度是指图像

的轮廓清晰、衬度适中的程度。

⑦工作距离:工作距离是指从物镜前表面中心到被观察标本间满足工作要求的距离范围,与

物镜的数值孔径成反比。一般情况下,物镜的数值孔径越大,其工作距离越小。

2、简述扫描电子显微镜的工作原理。(P37)

答:扫描电子显微镜的工作原理是用一束极细的电子束扫描样品,在样品表面激发出次级

电子,次级电子由探测体收集,并在那里被闪烁器转变为光信号,再经光电倍增管和放大器

转变为电信号来控制荧光屏上电子束的强度,显示出与电子束同步的扫描图像。

3、显微镜的核心部件(心脏)。(P31)

答:光学系统是显微镜的主体部分,有包括物镜、目镜、聚光镜及反光镜等组成的照明装置。

物镜,目镜,光源。物镜是显微镜中最重要的和最复杂的部分,被称为显微镜的心脏,其性

能直接关系到显微镜的成像质量和技术性能。

4、光学显微镜的照明设置主要部件(4个)。(P34)

答:照明装置的主要部件有光源、滤光器、聚光镜和玻片等。

第四章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

1、什么是光的吸收定律?(P51)

答:在朗伯-比尔定律中,比例常数k称为吸光系数。如果溶液浓度以物质的量的浓度表示

时,此常数称为摩尔吸光系数(。),它表示在一定波长下测得的液层厚度为1cm、溶液浓

度c为Imol/L时的溶液吸光度值。如果溶液浓度以质量体积比表示时,此常数称为比吸光

系数(。),它表示当溶液浓度为lg/L、液层厚度为1cm时,在一定波长下测得的吸光度值。

摩尔吸光系数£和比吸光系数”可相互换算。

2、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有哪些基本类型?各自有什么特点?

答: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可以按仪器的使用光波长分类;也可按仪器的光学系统分类。按

使用波长分类可分为:紫外分光光度计(0.Inm〜200nm);可见分光光度计(360nm〜800nm);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200nm-1000nm);紫外-可见-红外分光光度计(200nm-2500nm)等。

按光学系统分类可分为:单光束分光光度计;双光束分光光度计;双波长分光光度计;双波

长一双光束分光光度计;动力学分光光度计等。根据目前分光光度计的应用情况,主要介绍

单光束、双光束和双波长等三种分光光度计。

特点:单光束分光光度计是一类结构简单,使用、维护比较方便,应用广泛的分光光度

计。双光束分光光度计在其出射狭缝和样品吸收池之间增加了一个光束分裂器或斩波器,作

用是以一定的频率将一个光束交替分成两路,使一路经过参比溶液,另一路经过样品溶液,

然后由一个检测器交替接收或由两个检测器分别接收两路信号,这是目前国内外使用最多,

性能较为完善的一类分光光度计。双波长分光光度计不用参比溶液,只用一个待测溶液,能

较好的解决由于非特征吸收信号(如试样的浑浊、吸收池与空气界面以及吸收池与溶液界面

的折射差别等)影响而带来的误差,大大提高检测的准确度。

3、朗伯比尔定律。

答:光照射到物质可发生折射、反射和透射,一部分光会被物质吸收。不同的物质会吸收不

同波长的光。改变入射光的波长,并依次记录物质对不同波长光的吸收程度,就得到该物质

的吸收光谱。每一种物质都有其特定的吸收光谱,因此可根据物质的吸收光谱来分析物质的

结构、含量和纯度。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的工作原理遵循朗伯-比尔定律。设入射光强度为

Io,当透过浓度为C、液层厚度为6的溶液后,透射光强度为7,透射光强度与入射光强度

的比值称为透光度,也叫透射率,以「表示。当液层厚度方或溶液浓度C按算术级数增加时,

T=-L=I()3

透光度T按几何级数减少,数学表达式为:。式中4为比例常数。

在光谱分析中,常常用吸光度表示溶液对入射光的吸收程度。吸光度与透光度的关系是:

吸光度等于透光度的负对数,用A表示吸光度,有下列公式关系。

/=7g7=_lgZ=lg4=lgl=kbc该公式表明,当用一束单色光照射吸收溶液时,其

吸光度与液层厚度及溶液浓度的乘积成正比。此即朗伯-比尔定律。

4、紫外光区波段范围。(P51)

答:200-400nm。

5、单色光分光光度计的特点。(P54)

答:单光束分光光度计是一类结构简单,使用、维护比较方便,应用广泛的分光光度计。其

设计原理和结构具有以下特点:①单光束光路,从光源到试样至接收器只有一个光通道,使

用中依次对参考样品和待测试样进行测定,然后将二次测定数据进行比较、计算,获得最终

结果;②只有一个色散元件,工作波长范围较窄;③通常采用直接接收放大显示的简单电子

系统,用电表或数字显示;④结构简单、附件少、功能范围小,不能做特殊试样测定。

第五章临床血液常规检验仪器

1、电阻抗型血细胞分析仪的细胞计数原理及要点。(P64)

答:电阻抗法血细胞检测原理(库尔特原理)血细胞与等渗的电解质溶液相比为相对

的不良导体;电阻值大于稀释液的电阻值:当细胞通过检测器微孔的孔径感受区时,在内外

电极之间恒流源电路上,电阻值瞬间增大,产生一个电压脉冲信号;产生的脉冲信号数,等

于通过的细胞数,脉冲信号幅度大小与细胞体积大小成正比。电阻抗法白细胞的检测、红细

胞和血小板的检测。

2、联合检测型血细胞分析仪检测原理(VCS技术)(P65)

答:主要体现在白细胞分类,实质是选用较特异的方法将血中含量较少的嗜酸、嗜碱性粒细

胞检出,发现异常细胞。共有特点是:均使用了鞘流技术。

每个细胞接受三维分析,定义到三维散点图的相应位置

体积(V)电阻抗原理测定细胞体积和数量。

电导性(C)高频电磁探针,测量细胞内部结构,细胞内核浆比例。

光散射(S)细胞内粗颗粒的光散射强度要比细颗粒更强。

3、凝固法原理。(P74)

答:是通过检测血浆在凝血激活剂作用下发生一系列物理量(光、电、超声、机械运动等)

的变化,再由计算机分析所得最终结果,称生物物理法。按测量原理分为电流法、超声分析

法、光学法和磁珠法四种。光学法(比浊法):是根据血浆凝固过程中浊度的变化,导致光

强度变化来测定相关因子。磁珠法原理:是根据磁珠运动的幅度随血浆凝固过程中黏度的增

加而变化来测量凝血功能的方法。根据仪器对磁珠运动测量原理的不同,又可分为光电探测

法和电磁珠探测法。

电流法_纤维蛋白原一纤维蛋白一^导电

会第散射比浊法_凝画过程中散射涯化

「()箍固法透射比浊法~凝国过程中吸光度变化

血Y光电四法一用光探测飒运动度的谢

仪双道路成需去一电磁探渊网恫酸;成程度

检超声波法~超声波衰闾程度判晚冬点

测V

原(-)底物显色法:以触解放产色基团里顺阳浇定有关因子

“^ar雌

火箭电泳

(三)免疫学&双向免疫电泳

.比浊「直接比浊一散射比浊

L乳胶比浊L透射比浊

<ELISA^

第六章临床血液流变学检验仪器

1,血沉:红细胞沉降率(ESR)是指红细胞在一定条件下沉降的速度,简称血沉。

红细胞沉降率的传统测定方法是(Westergren)魏氏法。

红细胞沉降曲线方程:H=_2_。其中,是血浆层的极限高度(7—8),

1+&。”

f5G是血浆高度为“8/2的时刻,夕为常数(夕>1)。沉降速度则表示为V=力,求极

限便可得红细胞的最大沉降速度。影响红细胞沉降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红细胞的形态和大

小、红细胞的变形性、红细胞的聚集性、红细胞间的相互作用,血细胞比容,血浆介质和上

升流动,沉降管的倾斜度等。对于红细胞沉降这一非线性过程而言,自动血沉分析仪可完整

记录红细胞沉降的全过程。

第七章临床尿液检验仪器

1、试剂带的结构与应用。(P95)

答:①试剂带的结构单项试剂带以滤纸为载体,将各种试剂成分浸渍后干燥,作为试剂层,

再在其表面覆盖一层纤维素膜作为反射层。一般把这样一条上面附有试剂块的塑料条叫做试

剂带。尿液浸入试剂带后,与试剂发生反应,可产生颜色变化。多联试剂带是将多种项目试

剂块集成在一个试剂带上,使用多联试剂带,浸入一次尿液可同时测定多个项目。

②试剂带的应用不同型号的尿液分析仪一般使用自己配套的专用试剂带。试剂块要比测试

项目多一个空白块,有些仪器还多一个位置参考块。各试剂块与尿液中被测定成分反应而呈

现不同颜色。空白块是为了消除尿液本身的颜色及试剂块分布的状态不均等产生出测试误

差,提高测量准确度而设置的。固定块是为了消除在测试过程中为免每次测定试剂块的位置

不同产生测试误差设置的,每次测定前,检测头都会移到参考位置进行自检,必要时,自动

调整发光二极管的亮度和灵敏度,以提高检测的信噪比。

2、尿液分析仪的检测原理及结构。(P97)

答:①检测原理:把试剂带浸入尿液中后,除了空白块外,其余的试剂块都因和尿液发生了

化学反应而产生了颜色的变化。试剂块的颜色深浅与光的吸收和反射程度有关,颜色越深,

相应某种成分浓度越高,吸收光量值越大,反射光量值越小,反射率也越小;反之,反射率

越大。因为颜色的深浅与光的反射率成比例关系,而颜色的深浅又与尿液中各种成分的浓度

成比例关系,所以只要测得光的反射率即可以求得尿液中各种成分的浓度。

②结构:尿液分析仪一般由机械系统、光学系统、电路系统三部分组成。机械系统:机械

系统的主要功能是将待检的试剂带传送到位,检测后将试剂带排送到废物盒。光学系统:光

学系统通常包括光源、单色处理、光电转换三部分。电路系统:光电检测器将试剂带所反射

的信号的强弱转换成电信号的大小,送往前置放大器进行放大。

3、流式细胞术尿有形成分分析仪的工作原理。(P102)

答:流式细胞术全自动尿有形成分分析仪的测定是应用流式细胞术和电阻抗的原理进行的。

当一个尿液标本被稀释并经染色液染色后,靠液压作用通过鞘液流动池。反应样品从样品喷

嘴出口进入鞘液流动室时,被一种无粒子颗粒的鞘液包围,使每个细胞以单个纵列的形式通

过流动池的中心(竖直)轴线,在这里每个尿液细胞被菽激光光束照射。每个细胞有不同程

度的荧光强度,从染色尿液细胞发出的荧光,主要反映细胞的定量特性,如细胞膜、核膜、

线粒体和核酸)、前向散射光强度,它成比例地反映细胞的大小和电阻抗的大小(电阻抗电

信号主要与细胞的体积成正比)。仪器是将这种荧光、散射光等光信号转变成电信号,并对

各种信号进行分析,最后得到每个尿液标本产生出的直方图和散射图。通过分析这些图形,

即可区分每个细胞并得出有关细胞的形态。

第九章临床电化学分析仪器

1、临床电化学分析仪器的设计概念。(P125)

答:临床电化学分析仪器是利用电化学分析技术而设计的临床分析仪器。

2、维持人体内环境稳定的三要素。(P125)

答: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

3、血气分析仪的利用电极对人体哪些指标进行测定?

答:测量样品中的指标:pH,PCO2、PO2、AB、SB、BB、TCO2、BEblood.BEECF、SO2等。根

据所测得的pH,PCOz、P02参数及输入的血红蛋白值,血气分析仪可进行计算而求出血液中

的其他参数,如:实际碳酸氢根浓度(AB),标准碳酸氢根浓度(SB),血液缓冲碱(BB),

血浆二氧化碳总量(T-C02),血液碱剩余(BEblood),细胞外液碱剩余(BE.)

血氧饱和度(S02)

4,血气分析仪的基本种类。

答:血气分析仪种类型号很多,其基本结构均可分为三大部分:电极系统、管路系统、电路

系统。

5、血气分析仪的电极的分类。

答:电极主要包括两大类,即离子型(主要有K'、Na'、Li\Ca2\Cl、pH和PCO2)和伏安

型传感器(主要是P0。。一般的血气分析仪使用四支电极,分别是pH、PCO2、PO2电极和pH

参比电极。

①pH电极和pH参比电极:血气分析仪使用毛细管pH玻璃电极和甘汞电极测量溶液的酸碱

度。②PCOz电极:/COz电极是一个气敏电极,其前端有一层半透膜,只允许CO2分子通过,

其内部有一玻璃电极和参比电极。③POz电极:P0,电极是一种气敏电极,其工作原理是基

于电解氧的过程中产生的电极电流,P0?电极电流信号大小正比于渗透到阴极表面氧的浓度,

后者又决定于膜外的P0”

6、概念:

①电极:电极是血气分析仪的电化学传感器。电极主要包括两大类,即离子型(主要有K'、

Na\Li\Ca2\Cl、pH和PCO2)和伏安型传感器(主要是P01。

②PC02电极:氏。2电极是一个气敏电极,其前端有一层半透膜,只允许COz分子通过,其内

部有一玻璃电极和参比电极。

7、电解质分析仪的结构框图。(P127)

答:电解质分析仪由离子选择性电极、参比电极、分析箱、测量电路、控制电路、驱动电机

和显示器等组成。

①板面系统:电解质分析仪在仪器板面上具有人机对话的操作键。板面上具有“Yes”或“No”

两个键,其中“Yes”键用来接收显示屏上的提问,“No”键用来否定显示屏上的问句。

②电极系统:分析仪的电极系统是测定样品结果的关键,决定测定结果的准确度和灵敏度。

电极系统包括指示电极和参比电极。指示电极包括pH、Na\K\Li\Cl\Ca2\Mg"等离子

选择性电极。参比电极一般是银/氯化银电极。

③液路系统:液路系统直接影响到样品浓度测定的准确性和稳定性。分析仪的液路系统通常

由标本盘、溶液瓶、吸样针、三通阀、电极系统、蠕动泵等组成。蠕动泵为各种试剂的流动

提供动力,标本盘、三通阀和蠕动泵的转动、转换均由微机自动控制。液路系统中的通路由

定标液/冲洗液通路、标本通路、废液通路、回水通路、电磁阀通路等组成。

④电路系统:各种分析仪的电子部件各有相同,通常由测量电路将电极产生的微弱信号经

反对数放大器放大,然后进入A/D转换,最后送到三位LED数字显示器显示并打印结果。

⑤软件系统:各种分析仪的软件系统,是控制仪器运作的关键。它提供仪器微处理系统操

作、仪器设定程序操作、仪器测定程序操作和自动清洗等操作程序。

附:

1、概念。

①电解质分析仪(P126):采用离子选择性电极(ISE)测量体液中离子浓度的仪器。

②血气分析仪(P129):利用电极对血样中的酸碱度(pH)、二氧化碳分压(PC02)和氧分压

(P02)进行测定的仪器。

2、电解质分析仪的工作原理框图。(P127)

答:当样品通过测量毛细管时,各离子选择电极膜与其相应的离子发生作用,与参比电极产

生相关的电位差E,经放大处理后,通过标准曲线与待测离子电位差值对照,即可求得各离

子的浓度值,并显示或打印出来。仪器将测量电极与测量毛细管做成一体化的结构,使各电

极对接在一起自然形成测量毛细管。参比电极采用甘汞电极。

3、血气分析仪的管路组成。(P131)

答:管路系统通常由气瓶、溶液瓶、连接管道、电磁阀、正压泵、负压泵和转换装置等部分

组成。

第十章临床微生物检测仪器

1、第三代血培养系统的工作原理。(P138)

答:第三代血培养系统即连续监测血培养系统。其工作原理主要是通过自动监测培养基(液)

中的混浊度、pH值、代谢终产物CO?的浓度、荧光标记底物或代谢产物等的变化,定性地检

测微生物的存在。

2、微生物自动鉴定系统的工作原理。(P147)

答:采用微生物数码鉴定原理。数码鉴定是指通过数学的编码技术将细菌的生化反应模式转

换成数学模式,给每种细菌的反应模式赋予一组数码,建立数据库或编成检索本。通过对未

知菌进行有关生化试验并将生化反应结果转换成数字(编码),查阅检索本或数据库,得到

细菌名称。其基本原理是计算并比较数据库内每个细菌条目对系统中每个生化反应出现的频

率总和。

3、ESP系列自动血培养系统的检测原理。(P139)

答:根据检测标本的数量分为128、256及384型。以128型为例,有8个孵育器,4个用

于需氧菌振荡培养,4个用于厌氧菌不振荡培养。培养瓶顶部的连接装置与仪器的感压探测

器相接,探测器每12分钟监测一次需氧瓶,每24分钟监测一次厌氧瓶,并将气体压力数据

传到计算机。计算机软件以气体压力对时间的变化制成生长曲线图,按照特有的方法处理曲

线。当培养瓶顶部压力改变达到一定值时,则判断为阳性,即有细菌生长;否则为阴性,即

无细菌生长。

4、BioArgos系统自动血培养系统的工作原理。(P140)

答:该系统利用红外分光计检测CO?产生。系统由标本装载部分、检测部分、孵育部分和计

算机部分组成。操作时.,将已接种标本的血培养瓶放入标本装载区,然后有机械臂自动将培

养瓶移入检测区。有红外分光计对培养瓶进行初次扫描,获得初始读数。血培养瓶被振荡

12秒后再移入孵育器进行培养,红外分光光度计连续监测培养瓶内C02的产生情况,通过

C02水平的变化来判断有无微生物生长。

5、BacT/Alert系统自动血培养系统。(P140)(选择)

答:阳性瓶的判断有三个标准:①C02初始值超过生物指数基数;②C02产生的速率持续增

加;③C02生长速率异常高。

6、微生物自动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的性能特点。(P148)

答:①自动化程度较高。可自动加样、联机孵育、定时扫描、读数、分析、打印报告等。②

功能范围大。包括需氧菌、厌氧菌、真菌鉴定及细菌药物敏感试验、最低抑菌浓度(MIC)

测定。③检测速度快。快速荧光测试板的鉴定时间一般为2〜4小时,绝大多数细菌的鉴定

可在4~6小时内得出结果,常规测试板的鉴定时间一般为18小时左右。④系统具有较大的

细菌资料库。鉴定细菌种类可达100〜700余种不等,可进行数十甚至100多种不同抗菌药

物的敏感性测试。⑤使用一次性测试卡或测试板。可避免由于洗刷不洁而造成人为误差。⑥

数据处理软件功能强大,可根据用户需要,自动对完成的鉴定样本及药敏试验作出统计和组

成多种统计学报告。⑦软件和测试卡(板)大多可不断升级更新。检测功能和数据统计功能

不断增强。⑧设有内部质控系统。保证仪器的正常运转。

附:老师上课画的重点。

1、微生物鉴定的自动化系统的主要功能。(P138)

答:将培养基上分离的可疑致病菌配制成纯菌液,放入自动微生物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中,

通过计算机自动扫描、读数、分析、最后报告鉴定及药敏结果。

2、自动血培养系统的工作原理。(P138)

答:工作原理主要是通过自动监测培养基(液)中的混浊度、pH值、代谢终产物CO?的浓度、

荧光标记底物或代谢产物等的变化,定性地检测微生物的存在。

根据检测原理的不同分三类:

①以检测培养基导电性和电压为基础的血培养系统:血培养基中因含有不同电解质而具有一

定导电性。微生物在生长代谢的过程中可产生质子、电子和各种带电荷的原子团(例如在液

体培养基内COz转变成C03「),通过电极检测培养基的导电性或电压可判断有无微生物生长。

②应用测压原理的血培养系统:许多细菌生长过程中,常伴有吸收或产生气体现象,如很多

需氧菌在胰酶消化大豆肉汤中生长时,由于消耗培养瓶中的氧气,故首先表现为吸收气体。

而厌氧菌生长时最初均无吸收气体现象,仅表现为产生气体(主要为CO。,因此可利用培养

瓶内压力的改变检测微生物的生长情况。

③采用光电原理监测的血培养系统:是目前国内外应用最广泛的自动血培养系统。其工作原

理是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必然会产生终代谢产物C02,引起培养基pH值及氧化还原电位改

变。利用光电比色检测血培养瓶中某些代谢产物量的改变,可判断有无微生物生长。

3、自动血培养系统的基本结构。(P142)

答:通常自动血培养系统主要由:①培养瓶、②培养仪、③数据管理系统三部分组成。

4、自动血培养系统的性能特点。(P144)

答:1)培养基营养丰富;2)以连续、恒温、振荡方式培养;3)培养瓶多采用不易碎材料

制成;4)采用封闭式非侵入性的瓶外监测方式;5)自动连续监测;6)阳性结果报告及时,

并经打印显示或报警提示;7)培养瓶多采用双条形码技术;8)培养瓶可在随时放入培养系

统并进行追踪检测;9)数据处理功能较强;10)设有内部质控系统;11)用途广泛。

5、微生物自动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鉴定原理。(P147)

答:采用微生物数码鉴定原理。数码鉴定是指通过数学的编码技术将细菌的生化反应模式转

换成数学模式,给每种细菌的反应模式赋予一组数码,建立数据库或编成检索本。通过对未

知菌进行有关生化试验并将生化反应结果转换成数字(编码),查阅检索本或数据库,得到

细菌名称。其基本原理是计算并比较数据库内每个细菌条目对系统中每个生化反应出现的频

率总和。

6、微生物自动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的检测原理。(P147)

答:自动化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使用药敏测试板(卡)进行测试,其实质是微型化的肉汤稀

释试验。将抗菌药物微量稀释在条孔或条板中,加入菌悬液孵育后放入仪器或在仪器中直接

孵育,仪器每隔一定时间自动测定细菌生长的浊度,或测定培养基中荧光指示剂的强度或荧

光原性物质的水解,观察细菌的生长情况。

7、微生物自动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的主要功能。(P146)

答:主要功能包括微生物鉴定、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AST)及最低抑菌浓度(MIC)的测定

等。

8、微生物自动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基本结构。(P148)

答:①测试卡(板);②菌液接种器;③培养和监测系统;④数据管理系统。

第十一章临床免疫检测仪器

1、均相酶免疫分析法(HEI)的测定对象。(P154)

答:均相酶免疫分析法(HEI)的测定,以激素、药物等小分子抗原或半抗原为主。均相酶

免疫分析主要有酶扩大免疫测定技术和克隆酶供体免疫测定两种方法。

2、最适合进行荧光免疫分析的物质。

答:

3、电化学免疫分析法的工作原理。(P157)

答:待测标本与包被了抗体的顺磁性微粒和发光剂标记的抗体共同温育,形成磁性微珠包被

抗体一抗原一发光剂标记抗体复合物。吸人流动室,缓冲液冲洗。磁性微粒流经电极表面时,

被电极下的磁铁吸引,而游离的发光剂标记抗体被冲洗走。同时在电极加电压,启动电化学

发光反应,使发光试剂标记物三氯联毗咤钉[Ru(bpy)3]2+TPA在电极表面进行电子转移,产

生电化学发光。光的强度与待测抗原的浓度成正比。

4,散射比浊法和透射比浊法的特异性分别是什么?

答:

5、名词解释:

发光免疫分析技术检测:将发光反应与免疫反应相结合,产生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的免疫分

析方法。

散射免疫比浊法:

6、酶免疫分析技术的分类。(P154)

答:①酶标仪;②)半自动微孔板式ELISA分析仪;③全自动微孔板式ELISA分析仪;④管

式固相酶免疫测定仪;⑤微粒固相酶免疫测定仪;⑥磁微粒固相酶免疫测定仪。

7、免疫浊度分析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分类。

答:①免疫透射比浊度测定可分为沉淀反应免疫透射比浊测定和免疫胶乳浊度测定法。免

疫透射比浊测定原理:抗原抗体在特殊缓冲液中快速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使反应液出现浊

度。当反应液中保持抗体过剩时,形成的复合物随抗原增加而增加,反应液的浊度亦随之增

加。免疫胶乳浊度测定法原理:选择一种大小适中、均匀一致的胶乳颗粒,吸附抗体后,当

遇到相应抗原时,则发生凝集。单个胶乳颗粒在入射光波长之内,光线可透过。当两个胶乳

颗粒凝集时,则使透过光减少,这种减少的程度与胶乳凝聚成正比。

②激光散射浊度测定按测试的方式不同分二种比浊法:即终点散射比浊法和速率散射比浊

法。激光散射浊度的基本原理是:激光散射光系沿水平轴照射,通过溶液时碰到小颗粒的抗

原一抗体免疫复合物时,导致光线被折射,发生偏转。偏转角度可以从0°~90°,这种偏转的

角度可因光线波长和离子大小不同而有所区别。散射光的强度与抗原一抗体复合物的含量成

正比,同时也和散射夹角成正比,和波长成反比。

附:老师上课画的重点。

1、定义:(P154)

①均相酶免疫分析法(HEI)均相酶免疫分析主要有酶扩大免疫测定技术和克隆酶供体免疫

测定两种方法。

②非均相酶免疫分析法(heterogeneousenzymeimmunoassay)常用的酶免疫分析法多为

非均相法,又可分为液相酶免疫法和固相酶免疫法两种,以后者最常用,称为酶联免疫吸附

测定(ELISA)oELISA是临床上最常用的免疫分析方法,目前常用的酶免疫分析仪都是基于

ELISA技术,称为酶免疫分析仪。

2、酶免疫分析技术的分类。(P154)

答:①酶标仪;②)半自动微孔板式ELISA分析仪:③全自动微孔板式ELISA分析仪;④管

式固相醐免疫测定仪;⑤微粒固相酶免疫测定仪;⑥磁微粒固相酶免疫测定仪。

3、酶免疫分析仪的性能评价。(P156)

答:包括:1)滤光片波长精度检查及其峰值测定;2)灵敏度和准确度;3)通道差与孔间

差检测;4)零点飘移;5)精密度评价;6)线性测定;7)双波长评价。

4、发光免疫技术根据示踪物检测的不同而分为荧光免疫测定、化学发光免疫测定及电化学

发光免疫测定三大类。(P156)

5、发光免疫分析技术采用微量倍增技术。(P156)

6、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仪器测定原理。(P157)

答:该类分析技术有两种方法,小分子抗原物质测定采用的是竞争法,而大分子抗原物质

测定采用的是夹心法。仪器所用固相磁粉颗粒极微小,其直径仅LOum。这样大大增加了

包被表面积,增加抗原或抗体的吸附量,使反应速度加快,也使清洗和分离更简便。其反应

基本过程有:竞争反应;夹心法。

7、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系统仪器组成。(P157)

答:一般由主机和微机两部分组成。主机部分是仪器的运行反应测定部分,包括原材料配备

部分、液路部分、机械传动部分、光路检测部分。微机系统是仪器的核心部分,是指挥控制

中心,其功能有程控操作、指示判断、数据处理、故障诊断、自动监测等。

8、免疫比浊分析仪的种类及其临床应用。(P162)

答:①临床上测定微量蛋白(如Ig等)由最初的试管沉淀反应、琼脂凝胶扩散试验,发展到

现代自动免疫分析技术,其灵敏度逐步提高,检测水平由微克(ug)发展到纳克(ng),甚至

皮克(pg)水平。微量蛋白免疫分析随着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其自

动化检测方法主要为免疫比浊法。根据检测原理的不同,又分为透射比浊法和散射比浊法。

免疫透射比浊法分为免疫透射浊度测定法和免疫胶乳浊度测定法;免疫散射比浊法分为终点

散射比浊法和速率散射比浊法。

②免疫比浊分析的临床应用:免疫功能监测;心血管疾病检测;炎症状况监测;类风湿性关

节炎的检测;肾脏功能监测;营养状态监测;新生儿体检;凝血及出血性疾病的检测;贫血

监测;血脑屏障监测等。

9、IMMAGE免疫分析测定仪主要部件。(P162)

答:仪器主要部件:1)散射测浊仪;2)加液系统;3)试剂和样品盘;4)阅读器。

10、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仪(TR-FIA)检测原理。(P163)

答:用锢系三价稀土离子及其螯合物作为示踪物标记抗原、抗体、核酸探针等物质。当免

疫反应发生后,根据稀土离子螯合物的荧光光谱的特点,用时间分辨荧光分析仪延缓测量时

间,排除标本中非特异性荧光的干扰,所得信号完全是稀土元素螯合物发射的特异荧光,测

定免疫反应最后产物的特异性荧光信号。

第十二章临床即时检测仪器

1、即时检测的主要技术有哪几种?(P168)

答:POCT的主要技术:

①简单显色(干化学法测定)技术将多种反应试剂干燥、固定在纸片上,加上检验标

本后产生颜色反应,用肉眼观察定性或仪器检测(多为半定量)。

②多层涂膜(干化学法测定)技术将多种反应试剂依次涂布在片基上,制成干片,

用仪器检测,可准确定量。

③免疫金标记技术胶体金颗粒具有高电子密度的特性,金标蛋白结合处,在显微镜

下可见黑褐色颗粒,当这些标记物在相应的标记处大量聚集时,肉眼可见红色或粉红色斑点,

这一反应可通过银颗粒的沉积被放大。

④免疫荧光技术通过检测板条上激光激发的荧光,定量检测以pg/ml为单位的检测

板条上单个或多个标志物。

④生物传感器技术利用离子选择电极,底物特异性电极,电导传感器等特定的生物

检测器进行分析检测。

④生物芯片技术其特点是在小面积的芯片上同时测定多个项目。

⑦红外和远红外分光光度技术此类技术常用于无创性检测仪器。

⑧其他技术

2、即时检测(POCT)的检验特点。(P169)

表1万]床实检室检测与POCT的主要不同点

时赖目POCT

周转时间慢快

标本鉴定复杂简单

标本处理通常需要不需要

血标本血清、血浆多为全血

校正频繁不频繁

试剂需要配制随时可用

消耗品相对少相对多

检测仪器复杂简单

对操作者的要求专业人员普通人亦可以

每个试脸花费低高

答:试蛤结果质量高一般

3、快速血糖、血气分析仪的质量校准的方法。(P174)

答:血糖仪的校准:利用模拟血糖液检查血糖仪和试纸条相互运作是否正常。当出现以下几

种情况时需要对血糖仪进行校准:①第一次使用新购的血糖仪;②使用新的一盒试纸条时;

③怀疑血糖仪和试纸条出现问题时;④测试结果未能反映出患者感觉的身体状况时;⑤血

糖仪不小心摔落后。

附:老师上课画的重点。

1、即时检测的概念。(P167)

答:即时检测(POCT)也称床边检测,是检验医学发展的新领域。关于POCT有多种解释,

指在患者身边,由非检验专业人员(临床人员或病人)利用便携式仪器快速分析患者标本并

准确获取结果的分析技术,或者说测试不在主实验室而在一个可移动的系统内进行。

2、即时检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技术。(P168)

答:1)POCT的基本原理:POCT技术的基本原理大致可分为四类:把传统方法中的相关液体

试剂浸润于滤纸和各种微孔膜的吸水材料中,成为整合的干燥试剂块,然后将其固定于硬质

型基质上,成为各种形式的诊断试剂条;把传统分析仪器微型化,操作方法简单化,使之成

为便携式和手掌式的设备;将上述两者整合为统一的系统;应用生物感应技术,利用生物感

应器检测待测物。

2)POCT的主要技术

①简单显色(干化学法测定)技术将多种反应试剂干燥、固定在纸片上,加上检验标

本后产生颜色反应,用肉眼观察定性或仪器检测(多为半定量)。

②多层涂膜(干化学法测定)技术将多种反应试剂依次涂布在片基上,制成干片,

用仪器检测,可准确定量。

③免疫金标记技术胶体金颗粒具有高电子密度的特性,金标蛋白结合处,在显微镜

下可见黑褐色颗粒,当这些标记物在相应的标记处大量聚集时,肉眼可见红色或粉红色斑点,

这一反应可通过银颗粒的沉积被放大。

④免疫荧光技术通过检测板条上激光激发的荧光,定量检测以pg/ml为单位的检测

板条上单个或多个标志物。

④生物传感器技术利用离子选择电极,底物特异性电极,电导传感器等特定的生物

检测器进行分析检测。

④生物芯片技术其特点是在小面积的芯片上同时测定多个项目。

⑦红外和远红外分光光度技术此类技术常用于无创性检测仪器。

⑧其他技术

3、即时检测仪器的特点。(P172)

答:理想的POCT仪器应具备以下特点:①仪器小型化,便于携带;②操作简单化、一般3~4

个步骤即可完成检测;③缩短检验周期,报告即时;④能获得权威机构的质量认证;⑤仪器

和配套试剂中应配有质控品,可监控仪器和试剂的工作状态;⑥仪器检验项目具备临床价值

和社会学意义;⑦仪器的检测费用合理;⑧仪器试剂的应用不会造成对病人和工作人员的健

康损害或对环境污染等不利影响。

第十三章PCR核酸扩增仪

1、PCR技术的本质及反应步骤。(P181)

答:①PCR技术的本质是核酸扩增技术。重复''变性(denature)—•退火(anneal)—引物

(primer)延伸(extension)”过程至25-40个循环,呈指数级扩大待测样本中的核酸拷贝数,

达到体外扩增核酸序列的目的。

②基本步骤:DNA的变性;模板DNA与引物的退火(复性);引物的延伸。

2、PCR核酸扩增仪的温度控制方式。(P182)

答:PCR核酸扩增仪工作关键是温度控制。①水浴锅控温:以不同温度的水浴锅串联成一个

控温体系。②压缩机控温:由压缩机自动控温,金属导热,控温较第一代PCR核酸扩增仪方

便,但压缩机故障率高,边缘效应及温度overshooting现象严重。③半导体控温:由半导

体自动控温,金属导热,控温方便,体积小,相对稳定性好。④离心式空气加热控温:由金

属线圈加热,采用空气作为导热媒介,温度均一性好,各孔扩增效率高度一致,满足荧光定

量PCR的高要求。

3、PCR扩增仪的种类。(P183)

答:PCR扩增仪的种类总体来说,可以分成两大类,即普通PCR扩增仪和实时荧光定量PCR扩

增仪。①普通PCR扩增仪即通常所谓的定性PCR扩增仪。水浴式PCR仪:变温金属块式PCR仪:

变温气流式PCR仪;梯度PCR仪是由普通PCR仪衍生出的带梯度PCR功能的核酸扩增仪;原位PCR

仪是由普通PCR仪衍生出的带原位扩增功能的核酸扩增仪。②实时荧光定量PCR扩增仪:金属

板式实时定量PCR仪;离心式实时定量PCR仪;各孔独立控温的定量PCR仪。

4、荧光实时定量PCR(RQ-PCR)的组成部分。(P183)

答:实时荧光定量PCR核酸扩增仪由两部分组成:PCR系统和荧光检测系统。荧光检测系统

主要包括激发光源和检测器。

5、PCR技术的原理。(P182)

答:加热使双链DNA解开螺旋,在退火温度条件下引物同模板DNA杂交,在TaqDNA聚合酶,

dNTPs,Mg2+和合适pll缓冲液存在条件下延伸引物,重复“变性一退火一引物延伸”过程

至25〜40个循环,呈指数级扩大待测样本中的核酸拷贝数。

6、温度overshooting现象。(P182)

答:升温过程中,由于一些加热元件,比如半导体、金属块本身会积蓄能量,虽然温度探头

探测温度到达了设定温度,但半导体、金属块上积蓄的能量仍然会传给PCR体系,造成实际

的温度高于设定的温度,即温度overshooting现象。

附:老师上课画的重点。

1、PCR技术的原理。

2、PCR核酸扩增仪的温度控制方式。

3、PCR核酸扩增仪的工作原理。

4、PCR技术的三个步骤。

第十四章全自动DNA测序仪和蛋白质自动测序仪

1、全自动DNA测序仪的一、二、三阶仪器结构是什么?(P193)

答:不同类型全自动DNA测序仪的外观有所差异,但基本结构大致相同,主要由主机、

微型计算机和各种应用软件等组成。D主机功能主机具有自动灌胶、进样、电泳、荧光检

测等功能。2)微型计算机功能控制主机的运行,并对来自主机的数据进行收集和分析。3)

各类软件功能承担数据收集、DNA序列分析及DNA片段大小和定量分析等功能。

2、全自动DNA测序仪的工作原理有哪些方法?(P193)

答:DNA测序是指检测其一级结构一核甘酸的线性排列顺序。目前DNA测序仪的工作原理主

要是利用Sanger双脱氧链末端终止法或Maxam-GiIbert化学降解法。

3、荧光标记DNA的检测原理。(P193)

答:荧光标记DNA的检测原理:测序反应产物加入测序仪后,两极间极高的电势差推动着各

个荧光DNA片段在凝胶高分子聚合物中从负极向正极泳动并达到相互分离,且依次通过检测

窗口。由激光器发出的极细光束,通过精密的光学系统被导向检测区,在这里激光束以与凝

胶垂直的角度激发荧光DNA片段。DNA片段上的荧光发色基团吸收了激光束提供的能量而发

射出特征波长的荧光。这种代表不同碱基信息的不同颜色荧光经过光栅分光后再投射到CCD

摄像机上同步成像。经计算机软件分析后显示测序结果。整个电泳过程结束时在检测区某一

点上采集的所有荧光信号就转化为一个以时间为横轴坐标,荧光波长种类和强度为纵轴的信

号数据的集合。经测序分析软件对这些原始数据进行分析,最后的测序结果以一种清晰直观

的图形显示出来。

4、全自动DNA测序仪的分类。(P193)

答:目前使用的全自动DNA测序仪都是通过凝胶电泳技术进行DNA片段的分离。根据电泳方

式的不同又分为平板型电泳和毛细管电泳两种仪器类型。平板型电泳的凝胶灌制在两块玻璃

板中间,聚合后厚度一般小于0.4mm或更少,因此又称为超薄片层凝胶电泳。毛细管电泳技

术将凝胶高分子聚合物灌制于毛细管中(内径50卬1〜100岬),在高压及较低浓度胶的条件

下实现DNA片段的快速分离。

5、全自动DNA测序仪的主机分几个功能区?(P194)

答:主机具有自动灌胶、进样、电泳、荧光检测等功能。主机主要包括电泳系统、激光器和

荧光检测系统等。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结构功能区:1)自动进样器区装载有样品盘、电极

(负极)、电极缓冲液瓶、洗涤液(蒸储水)瓶和废液管。2)凝胶块区凝胶块区包括注射

器驱动杆、样品盘按钮、注射器固定平台、电极(正极)、缓冲液阀、玻璃注射器、毛细管

固定螺母和废液阀等部件。3)检测区检测区内有激光检测器窗口及窗盖、加热板、毛细管、

热敏胶带。

6、与单色荧光标记相比,多色荧光标记有什么优点?(P191)

答:多色荧光标记技术检测优点:①一个样本的四个测序反应产物可以同时在一个泳道内电

泳,避免单一标记时四个泳道测序因泳道间迁移率不同对精确度的影响,提高了测序精度。

②一个样品所有反应产物只需进样一次,所以一次实验便可以处理较之手工方法更多的样

品。在相同样品数的情况下,加样的工作量也大大减少。

单色荧光标记法与多色荧光标记法的异同点:

①均可分为荧光标记引物法和荧光标记终止底物法。②单色荧光标记法需将A、C、G、T四

个反应分别在不同扩增管中进行,电泳时各管产物也分别在不同泳道中电泳。③多色荧光标

记引物法需将A、C、G、T四个反应分别在不同扩增管中进行,电泳时可合并在同一泳道中

电泳。④多色荧光标记终止底物法可将A、C、G、T四个反应在同一扩增管中进行,电泳时

在同一泳道中电泳。

附:老师上课画的重点。

1、目前DNA测序仪的的工作原理包括哪两类?

答:DNA测序是指检测其一级结构一核甘酸的线性排列顺序。目前DNA测序仪的工作原理主

要是利用Sanger双脱氧链末端终止法或Maxam-Gilbert化学降解法。

2、荧光标记DNA有哪几种?

答:新生链的荧光标记:1)多色荧光标记法多色荧光标记法的荧光染料掺入方式有两种。

第一种方式是将荧光染料预先标记在测序反应所用引物的5'端,称为荧光标记引物法。第二

种掺入方式是将荧光染料标记在作为终止底物的双脱氧单核甘酸上,称为荧光标记终止底物

法。2)单色荧光标记法也包括荧光标记引物法和荧光标记终止底物法两种。与多色荧光

标记法不同的是单色荧光标记引物法和荧光标记终止底物法均需将A、C、G、T四个反应分

别在不同扩增管中进行,电泳时各管产物也分别在不同泳道中电泳。

第十五章流式细胞仪

1,流式细胞仪生物学颗粒分析原理。

答:生物学颗粒分析原理

①流式细胞技术是在单细胞水平上,对于处在快速直线流动状态中的大量细胞或生物

颗粒进行多参数、快速的定量分析和分选的技术,现己成为现代医学研究最先进的分析技术

之一。应用流式细胞仪对于处在快速直线流动状态中的细胞或生物颗粒进行快速的、多参数

的定量分析和分选的技术称为流式细胞术。②生物学颗粒包括大的免疫复合物、DNA、RNA、

蛋白质、病毒颗粒、脂质体、细胞器、细菌、霉菌、染色体、真核细胞、杂交细胞、聚集细

胞等,所检测的生物颗粒的理化性质包括细胞大小、细胞形态、胞浆颗粒化程度、DNA含量、

总蛋白质含量、细胞膜完整性和酶活性等。③流式细胞仪是以激光为光源,集流体力学技

术、电子物理技术、光电测量技术、计算机技术以及细胞荧光化学技术、单克隆抗体技术为

一体的新型高科技仪器。④流式细胞仪是在荧光显微镜技术、血细胞计数仪和喷墨技术的

基础上发展起来的。⑤鞘液和样品流在喷嘴附近组成一个圆柱流束,与水平方向的激

光束垂直相交,染色的细胞受激光照射后发出荧光,这些信号分别被光电倍增管荧光

检测器和光电二极管散射光检测器接收,经过计算机储存、计算、分析这些数字化

信息,就可得到细胞的大小、活性、核酸含量、酶和抗原的性质等物理和生化指标。

2、散射荧光分选。

答:散射光信号散射光分为前向角散射和侧向角散射,散射光不依赖任何细胞样品的制备

技术(如染色),称为细胞的物理参数

I前向角散射前向角散射与被测细胞的大小有关,确切地说与细胞直径的平方密切相关。

n侧向角散射侧向角散射是指与激光束正交90°方向的散射光信号。侧向散射光对细胞

膜、细胞质、核膜的折射率更为敏感,可提供细胞内精细结构和颗粒性质的信息。

第十八章色谱分析仪器

1、气相色谱仪的核心。(P247)

答:分析柱是整个气相色谱系统的核心,混合物各个组分的分离在此完成。在使用气相色谱

仪的过程中,优良的柱子应该具有适当的尺寸和适当的固定相。

2、色谱分析的特征是什么?(P244)

答:色谱仪的主要特点是可以对混合物进行多组分分析或全分析。仪器结构简单,操作使用

方便,具有应用范围广、样品用量少、高选择性、高效能、高速度以及高灵敏度等优点。

3、常用的程序升温法。(P247)

答:常用的程序升温方式有两种:线性程序(单阶线性升温)和非线性程序(多阶线性升温)。

程序升温控制方式有机电式与电子式两种,电子式最常用。

①线性程序:即柱温T随时间成比例地升高。可表示为1二川+这,式中T0为初温,。C;t

表示时间,min;r代表升温速度,℃/min。

②非线性程序:1)线性一恒温适于高沸点组分较多的样品的分离。2)恒温一线性适于

低沸点组分较多的样品的分离。3)恒温一线性一恒温适于组分沸点范围很宽的样品。4)

多种升温速度适于复杂样品。

4、高效液相最常用的……。(P251)

答:高效液相色谱仪中常用的高压泵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恒压泵,常用的有直接气动泵

和气动放大泵等。另一类是恒流泵,如机械注射泵、机械往复式柱塞泵都属于恒流泵。目前

最常用的高压泵是机械往复式柱塞泵。

第十九章质谱分析仪器

1、需要基质的电离方式是?(P262)

答:快原子轰击(FAB),样品必须能溶于基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MALDI),将样品溶

液和基质混匀。

2、只用磁场不用电场的质谱分析仪是?(P264)

答:只用电场不用磁场的质谱分析仪是离子阱分析器和四极杆分析器。只用磁场不用电场的

质谱分析仪是……

3、质谱仪的性能关于质量范围取决于什么?(P266)

答:质量范围的大小取决于质量分析器。不同的分析器有不同的质量范围,彼此间比较没任

何意义。同类型分析器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质谱仪的性能。

分辨率、灵敏度、质量范围、质量稳定性、质量精度。

附:老师上课画的重点。

1、质谱仪的工作原理。(P260)

答:质谱仪离子源中的样品,一般在极高的真空状态下,在电子、电场、光、热或激发态原

子等能量源作用下,将物质气化、电离成正离子束,经电压加速和聚焦导入质量分析器中,

一般利用离子在电场、磁场中运动的性质,按离子质荷比(m/z)的大小顺序进行收集和记录,

纵坐标一般为离子相对强度(以离子强度最强峰为100,其他的峰则以此为标准,确定其相

对强度,又称相对丰度、丰度),或为离子强度(离子流强度),横坐标为质荷比,得到质谱

图(图19-1)。也可以按质荷比一相对强度或离子强度列表,得到质谱表。

2、质谱仪有哪些组成部分?(P261)

答:质谱仪主要由真空系统、进样系统、离子源、加速区、质量分析器、检测器及计算机系

统组成,以离子源和质量分析器为核心。

3、质谱仪中最常见的离子源的电离方式有哪些?(P262)

答:常见的电离方式有电子电离(EI)、化学电离(CI)、场电离(FI)、场解吸(FD)、快原

子轰击(FAB)、电喷雾电离(ESD、大气压化学电离(APCI)、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MALDI)、

电喷雾解吸电离(DESI)等。其中,EI属于硬电离,其他都属于软电离。软电离方式易得到准

分子离子峰,硬电离方式一般只能得到碎片离子。

第二十章磁共振波谱分析仪器

1、磁共振波谱分析仪设备的主要组成部分。(P272)

答:磁共振波谱分析仪的结构较复杂,但基本设备均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是磁共振信号的

发生与采集部分,主要包括磁体、射频振荡器、扫描发生器;另一部分包括射频接收器以及

数据处理及图象显示。根据核磁共振的基本原理,任何一台核磁共振仪都应该包括磁体,射

频发射系统和射频接收系统三个基本组成部分。傅里叶变换核磁共振仪还包括ADC、DAC和

计算机组成的数据系统。

2、核磁成像的优点。(P276)

答:①不破坏生物高分子结构(包括空间结构);②在溶液中测定符合生物体的常态,也可

测定固体样品,比较晶态和溶液态的构象异同;③不仅可用来研究构象而且可用来研究构象

变化即动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