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古诗教学“关联阅读”策略运用_第1页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关联阅读”策略运用_第2页
小学语文古诗教学“关联阅读”策略运用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学语文统编教材中学习的古诗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不仅诗句具有凝练的特色,而且内涵丰富,韵味无穷。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开展关联阅读,了解其时代背景与创作背景,理解诗句的意境和内涵,品读诗作的语言特色,从中获得情感的熏陶,顺利达成古诗教学的育人目标。一、在知人论世中体会情感古诗的创作,无论是大的时代背景还是诗人个体的创作背景,都远离当下的小学生。这必然给小学生学习古诗带来困难,解决这一问题常用的方法就是知人论世。学生通过搜集资料,既关注诗人生活的时代具有重大影响的政治事件,又了解诗人的经历,进而有效把握作者在诗歌中表达的情感。比如,陆游的《示儿》,通常被看成诗人的绝笔诗,表达的是诗人最后的愿望——希望儿子在家祭时,一定要告诉他朝廷军队收复中原的消息。诗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愿望呢,学生需要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进行理解,即南宋统治者不仅不把收复失地作为重要的政治任务来完成,而且还打击、排挤主张抗金的爱国人士,让沦陷区的民众深陷水深火热之中。从这样的时代背景和创作背景看,陆游在《示儿》中的“万事空”字面上是指人死一切都结束了,实际上是指自己一辈子的抗金努力都白费了,中原仍然被金人占领着,国家的统一是那么遥遥无期;尽管如此,诗人期盼收复中原统一国家的愿望却一刻也没有改变,到死都是这样,传达的是诗人内心深处最强烈的爱国热情。二、在把握意象中感受文化在古诗中,诗人所写的景、所咏的物都属于客观上的“象”,而在写景中所抒发的情、咏物中所言传的志就是主观上的“意”,二者的完美结合就是诗人创造的艺术形象——意象。意象作为古诗的基本元素,在演变中渐渐形成相对固定的文化内蕴。如柳枝表达的是惜别之情,鸿雁表达的是思念之意,梅花表达的是高洁的品格等。教学古诗,教师需要引导学生在把握意象中感受古诗的文化内蕴。以“月”之常见意象为例,小学阶段学习的古诗中多次出现。如李白《静夜思》中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月亮寄托的就是思乡怀人之情;刘禹锡《望洞庭》中的“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月亮带来的是空灵、宁静、和谐的气氛,能够烘托诗人自在旷达的情怀;张继《枫桥夜泊》中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月亮渲染的是一种凄清的氛围,表达的是诗人羁旅的愁绪;孟浩然《宿建德江》中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月亮是以水中的倒影出现的,对诗人来说显得很亲近;王建《十五夜望月》中的“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月亮在中秋往往被视为团圆的象征,自然传达的是诗人思亲的情感。学生诵读这些描写月亮的诗句,能够把握月亮的文化意象。三、在挖掘特色中品析精妙小学阶段学习的古诗,每一首都具有自身的特色。小学生受心理、知识与能力的限制,在自主阅读中难以发现诗人在诗歌创作中呈现出的特色,需要教师根据文本特色和学生的学习需要进行挖掘,指导学生品析古诗的精妙。如有些古诗中数字运用很有特色,有些古诗中颜色运用很有特色,有些古诗中动词运用很有特色,有些古诗中名词运用很有特色。以古诗中地名运用形成的特色为例。先看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中的“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两句诗中出现了地名“江”“吴”“楚”,加上与三个地名有关的词语“寒雨、连”“夜入”“孤”等,让人从中能够读出历史的沧桑感、空旷感,更能够体会诗人的凄苦离愁与孤寂难诉之情;再看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中的“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两句诗中连用地名“巴峡”“巫峡”“襄阳”“洛阳”,原本是四个相距很远的地方,诗人用“即从”“穿”“便下”“向”将其串在一起,似乎一口气就经过了,这种求快的表达中,抒发的正是诗人听闻官军收复失地后的无比喜悦之情。类似这种特色表达,是学生学习古诗感悟精妙表达的有效抓手。四、在咀嚼揣摩中探索内心在古诗学习中,教师需要抓住诗句中一些独特表达的词句,引导学生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品读关键词句的内蕴,使平面的词句表达变得富有立体感。这样的词句中,有的表达的是悲与喜,有的表达的是情与爱,有的表达的是生与死,有的表达的是愁与乐等,不一而足。以小学古诗学习中经常出现的“孤”为例。“孤”经常出现在送别诗中,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有“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中有“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一般来说,远处的山体多是相连的,王昌龄眼中看到的楚山却是孤独矗立的,这显然是受到诗人内心孤独情绪影响造成的;一般来说,长江上百舸争流,来来往往的船只不停穿梭,李白眼中看到的竟然只有孟浩然乘坐的航船上的唯一的白帆,这无疑也是受到好朋友远去产生孤独感造成的。二者都不是真实的情形,而是诗人内心孤独感受带来的独特感觉形成的意象。这样的“孤”字,既表达了诗人对朋友离去的依依不舍之情,又突出了诗人送别朋友后产生的孤独愁绪,也是送别诗表达上的共同特色。“孤”在古诗中还经常用来表达渺小与孤单之感。柳宗元的《江雪》中有“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诗句中的“孤舟”与雪地的茫茫相比,渺小感十分突出;李白的《独坐敬亭山》中有“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诗句中的“孤云”与辽阔的天空比,凸显了诗人此时此刻的孤单之感。学生抓住古诗中类似的词句进行品读,能够读出古诗的丰厚感。五、在聚焦名句中尽显魅力小学古诗学习的重要目标是积累古诗中精美的语言表达,尤其是古诗中的名句,最值得学生品味,吸收其精华让学生获得文化和精神等方面的滋养。尽管古诗从语言表达的角度看普遍具有简洁凝练的特色,但从名句的要求看,通常是指广泛流传、家喻户晓的诗句,才值得学生品读与感悟。这样的名句,在不同学段的学习要求是不一样的。李白《静夜思》中的“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安排在第一学段学习,学生能够以背诵进行积累即可,诗句的内涵可以在以后的生活境遇中慢慢领悟;王维《九月九日憶山东兄弟》中的“每逢佳节倍思亲”,是第二学段学习的名句,学生可以联系生活理解诗句的内涵,也可以在实际表达中加以运用;苏轼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也是在第二学段学习的名句,富有哲理意味,小学生适宜联系生活进行理解,提倡在表达实践中运用;龚自珍《己亥杂诗》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