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才李叔同介绍_第1页
奇才李叔同介绍_第2页
奇才李叔同介绍_第3页
奇才李叔同介绍_第4页
奇才李叔同介绍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奇才”李叔同长亭外,古道边,芳草碧连天。晚风拂柳笛声残,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今宵别梦寒。电影《早春二月》、《城南旧事》采用它作为插曲或主题曲之后,更使这首歌在几代人口中传唱不衰。据说会唱歌的中国人,多数都会唱李叔同这首《送别》。意境冲淡而悠远,旋律抒缓而低沉。每每读之吟之思之,不免慨然而黯然。

《送别》的意象和语言,基本上是对中国古典送别诗的继承。长亭饮酒、古道相送、折柳赠别、夕阳挥手、芳草离情,都是千百年来送别诗中常用的意象。但《送别》以短短的一首歌词,把这些意象都集中起来,成为中国人送友离别的一种文化心理符号。

1、才子(1)生于天津富商家庭,排行第三,字叔同,生于1880年。故居在天津老三岔河口——河北区粮店后街陆家竖胡同2号,粮店后街60号。(2)从小受到良好的教育。5岁能背诵名诗格言,6岁能读《文选》之类的古书,9岁入学馆接受旧式的正规教学,先后熟读《四书》、《格言联璧》、《尔雅》、《古文观止》、《说文解字》、《左传》、《史汉精华录》等典籍,打下扎实的根基。期间对书法、篆刻产生兴趣,临摹名帖,并开始作诗,为后来成为多才多艺的艺术家奠定坚实的基础。《文选》,又称《昭明文选》,是中国现存的最早一部诗文总集,由南朝梁武帝的长子萧统组织文人共同编选。萧统死后谥“昭明”,所以他主编的这部文选称作《昭明文选》。共60卷.《格言联璧》,[清]金兰生先生编述,按儒家大学,中庸之道,以“诚意”、“正心”、“格物”、“致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主要内容为框架,收集有关这些内容的至理格言,按当时人的阅读习惯分为八类,从个人、家庭到社会、国家,凡所应有,无所不有。作者的用意在于以金科玉律之言,作暮鼓晨钟之警,即用圣贤先哲的至理格言来鞭策启迪童蒙,从小懂得做人的道理、树立远大的人生志向、努力进取、长大以后成为于国于家有用的人。四书即《大学》《中庸》《论语》《孟子》这四部著作的总称。分别出于早期儒家的四位代表性人物孔子、孟子、子思、曾参

.这其中有许多优秀的思想精髓,是华夏无数先贤实践的思考的结晶,至今读来,仍不失其深刻的教育意义和启迪价值,堪称是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精华。

《尔雅》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专著,也是第一部按照词义系统和事物分类来编纂的词典。作为书名,“尔”是“近”的意思(后来写作“迩”),“雅”是“正”的意思,在这里专指“雅言”,即在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都合乎规范的标准语。《尔雅》的意思是接近、符合雅言,即以雅正之言解释古语词、方言词,使之近于规范。《古文观止》是一部形象的中国历代散文大观,也是一部活生生的散文发展历程。清代吴楚材、吴调侯于康熙三十三年编选,有近八百首古文。所选文章语言凝练、短小精悍、乃千古传诵之作,从中不难看出编者细致和周到的眼光。书名为“观止”,于古文选编,其意可知,该书的编选意图就在于尽善尽美,一览此书,即可“观止”古文矣。《说文解字》作者是东汉的经学家、文字学家许慎。是我国第一部按部首编排的字典。许慎根据文字的形体,创立540个部首,将9353字分别归入540部。540部又据形系联归并为14大类。《说文解字》系统地阐述了汉字的造字规律——六书。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左传》原名为《左氏春秋》,简称《左传》。旧时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通过记述春秋时期的具体史实来说明《春秋》的纲目,是儒家重要经典之一。《左传》是研究先秦历史和春秋时期历史的重要文献,它代表了先秦史学的最高成就,对后世的史学产生了很大影响,特别是对确立编年体史书的地位起了很大作用。它补充并丰富了《春秋》的内容,不但记鲁国一国的史实,而且还兼记各国历史;不但记政治大事,还广泛涉及社会各个领域的“小事”;一改《春秋》流水账式的记史方法,代之以有系统、有组织的史书编纂方法;不但记春秋时史实,而且引征了许多古代史实。这就大大提高了《左传》的史料价值。李叔同故居李叔同故居位于河北区粮店街62号。这座清代建筑距今已有150余年的历史,由四套四合院组成,平面呈田字形,有房60余间,占地1400平方米。院内建有游廊和小花园,室内陈设精致,环境幽雅。在宅院里有一西式书房,取名“意园”,是李叔同1910年从日本学成重返故里时修建的,以示一展宏图的意愿。何谓书法艺术书法是汉字的书写艺术。它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而且在世界文化艺术宝库中独放异采。汉字在漫长的演变发展的历史长河中,一方面起着思想交流、文化继承等重要的社会作用,另一方面它本身又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造型艺术

从夏商周,经过春秋战国,到秦汉王朝,二千多年的历史发展也带动了书法艺术的发展。这个时期内,各种书法体相续出现,有甲骨文、金文、石刻文、简帛朱墨手迹等。其中篆书、隶书、草书、楷书等字体,在数百种杂体的筛选淘汰中定型,书法艺术开始了有序发展。在书坛走向多元化的今天,书法艺术升华到观念变革的高层次,这无疑是迈了一大步。书法现代性并不是简单地取决于书法艺术的形式、结构、线条等外在面貌,而是取决于内在精神的现代化。书法现代性的精神是指,当代书法艺术所体现、传导的现代社会的价值趋向。1、才子(3)16岁考入天津文昌宫辅仁书院(红桥区文昌宫民族小学),每月两次作文考试,博得“李双行”的美誉。书院的学习不能满足他的求知欲,他还请人教他算术,外文;不但精通国学,还留意新学。在辅仁书院学习一年后,便进入姚氏家馆,师从著名诗词家赵元礼学习诗词,同时还师从津门书印名家唐静岩学习书法和金石,并和当时著名的文人名士严修,华世奎、孟广慧一起品论诗文,切磋金石书画。他才艺猛进,才华日露。赵元礼(1868—1939)字体仁,又字幼梅,号藏斋。与华世奎、孟广慧,严修并称“津门四大书家”。1909年他被任命为滦州矿地公司经理,后当选为直隶省国会参议员、直隶省银行监理官、天津造胰公司经理,中国红十字会天津第一任会长,“济良所”董事,“崇化学会”董事。晚年与严修、林墨青等组织城南诗社。

家学渊源,学识广博,平生著述颇丰。垂髫之年即随乡贤胡聘卿先生学书,胡先生教授执笔之法颇为奇特,用铁钉串大钱二十枚置于笔管顶端,使笔的分量加重,这样在运笔时指腕会很吃力。又将一枚用草纸包裹的鸡蛋握在手中,使掌中有虚含之力,经过长期训练,终于形成了“指实掌虚,腕运而手不知”的“用笔十字诀”,无论是擘窠榜书还是蝇头小楷,都能够力透纸背,入木三分。所以,严范孙先生称其笔力:“非一般人所能及”。赵元礼书稿严修:1860年出生,近代著名的教育家、学者,也是革新封建教育、推进教育现代化的先驱。字范孙。严修晚年在天津倡组了城南诗社、崇化学会,著述存稿有诗、文、日记、函札等多种,现辑录出版的有《严修东游日记》、《严范孙先生古近体诗存稿》、《蟫香馆手札》等著作。严修不仅通经史、习数算,还研究泰西之学。而且琴棋书画样样通晓,其书法秀逸浑雄,颇有功力,为当时津门四大书家之一。其还善诗歌,与赵幼梅、王守恂同被誉为“近代天津诗坛三杰”。华世奎(1863~1941),书法家。天津“八大家”之一。其书法走笔取颜字之骨,气魄雄伟,骨力开张,功力甚厚。手书的“天津劝业场”五字巨匾,字大1米,苍劲雄伟,可谓其代表作。书法作品小至蝇头小楷,大至径尺以上榜书,结构都很凝重舒放,晚年更加苍劲挺拔。天津最著名的书法家当推华世奎、严修、孟广慧、赵元礼。其中,华世奎位列榜首。一方面是华的书法造诣出类拔萃。另一方面华曾任八旗官学教习,是清朝赏加二品顶带的大臣,可谓官高爵显。华世奎的书法,真、草、隶、篆诸体,无有不精。而最能代表其书法风格的要算他的楷书作品,走笔取颜字之骨,骨力开张,功力甚厚,有馆阁气魄。华世奎楷书孟广慧(1868----1941)天津人,亚圣孟子之裔,近代著名书法家,古文字学家,收藏家,天津近代四大书法家之一,是最早的甲古文发现者。书工四体,擅临摹,时与华世奎,严修,赵元礼并称“天津四大画家”。真草隶篆无一不能,临摹南帖北碑无不逼真肖似。唐静岩,原籍浙江,职官天津,其书法由唐而入秦汉六朝,遍习博涉,自成一格。画工山水,而镌刻亦极精工,深得秦汉之韵。唐静岩可以说是李叔同早年书法印艺方面最为重要的启蒙老师金石与西泠印社金石是把铭文刻或画在某种坚硬物质上或石头上.西泠印社作为金石篆刻的发祥地已经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913年,近代金石书画界泰斗吴昌硕出任西泠印社首任社长以来,盛名之下,海内外印人云起景从,李叔同、黄宾虹、马一浮、潘天寿、傅抱石、丰子恺等金石篆刻、书画、鉴赏、考古、文学大家和而应之。并有海外印人远涉加盟,包括河井荃庐、长尾甲、青山杉雨、小林斗庵、梅舒适、金膺显等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的20多位篆刻书画界重要人物,西泠印社声名远扬。随后的日子,马衡、张宗祥、沙孟海、启功……相继担任社长,无一不是登高一呼、应者云集之人。极盛之时,海内外社员济济一堂,至少每年春秋两度雅集,逢五、逢十之年更是举行隆重的庆典,仅两度因战事而稍停。历代名家和社员的苦心经营和传承,使西泠印社成为我国研究金石篆刻历史最悠久、影响最广大的学术团体,在国际印学界享有极为崇高的学术地位。社员遍及全国20多个省区市和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台湾地区,以及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并赢得了"天下第一名社"的盛誉。什么是篆刻比喻精心书写或过分修饰文字及雕刻印章。因印章多用篆文刻成,故称篆刻。篆刻是一门与书法密切结合的传统艺术,迄今已有两三千年的历史,又称玺印、印或印章等。印章是一种实用艺术品。其实在古代凡属于雕玉、刻石、镂竹、铭铜的范围,都可称为“篆刻”,印章的刻制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而已。印刀是主要的工具。笔、墨、砚用于临摹,起稿,拓款等用。宁河艺术家的作品:篆刻

任绍辉(1971年生):宁河县书法协会理事宁河艺术家作品:书法郑顺和简介:1971年生。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宁河县青少年宫书法教师。宁河县青联常委,宁河县政协委员。毛笔书法作品先后入展第九届全国书法篆刻作品展,全国第二届兰亭奖安美杯书法作品展,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全国书法展,“冼夫人”奖全国书法艺术作品展,首届公务员全国书法艺术作品展,“高恒杯”全国书法艺术作品展,纪念孔子诞辰2578周年全国书法展。入展第二届“性灵派”全国书法展。获天津市第二届书坛新人展“十大新人奖”,全国规范字书写大赛一等奖。2005年被共青团中央授予“全国乡村文化艺术名人”称号。

硬笔书法获第四届全国书法篆刻擂台赛一等奖;全国书法篆刻第四届神龙大奖赛金奖;首届“世纪杯”全国书法大奖赛金奖;首届“武陵杯”中国硬笔书法擂台赛金奖;第三届“文华杯”全国硬笔书法段位大奖赛金奖(授予最高段八段位);文化部“首届中国汉字书写比赛”一等奖,《硬笔书法报社》第二届中国硬笔书法大赛精英奖;《中国钢笔书法》杂志主办第十届中国钢笔书法大赛一等奖。

作品传略收入《中国硬笔书法百家》、入展“当代硬坛百人展”,全国实力派硬笔书法家55人作品展,走进揭西——中国硬笔书法名家百人大展,全国百名中青年硬笔书法名家邀请展,中国硬笔书法名家百人精品展,中国硬笔书法精英大会展十佳作品奖——“玉玄鸟”奖。宁河艺术家作品:书法

1、才子(4)18岁,入天津县学。两年中,写过多篇揭露清末政治的腐败无能的文章,当他得知康有为、梁启超提出“变法维新”后,刻了一枚闲章“南海康君是吾师”表达自己的倾向和爱国意识。期间,还喜欢唱戏,列身票友之间,曾结识过许多名角如孙菊仙、杨少楼、刘永奎等,并向他们学戏,经常出入票院,票演过《落马湖》、《扒蜡庙》等武生戏。爱国情怀1894年爆发的中日甲午战争,是中国以至世界近代史上的重大事件。中日甲午战争是一场日本发动的非正义侵略战争。《马关条约》是继《南京条约》以来最严重的不平等条约,它给近代中国社会带来严重危害,是帝国主义变中国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一个重要的步骤。明治维新是指19世纪末日本所进行的由上而下全面西化与现代化改革运动。中、日两国面对19世纪中、后期西方列强殖民侵略的进逼,都展开了各种形式的改革,然而最终达成改革目标而独立富强的,却是日本。中国的封建势力为了保有既得利益,只提倡经济和军事等方面的改革,而极力避免触及政治改革,主张“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日本则是全盘西化,并且相当程度地注重典章制度与思想、观念方面的改革。

爱国情怀戊戌变法指1898年(农历戊戌年)以康有为为首的改良主义者通过光绪皇帝所进行的资产阶级政治改革,是中国清朝光绪年间(1898年)的一项政治改革运动。主要内容是:学习西方,提倡科学文化,改革政治、教育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等。这次运动遭到以慈禧太后为首的守旧派的强烈反对,这年九月慈禧太后等发动政变,光绪被囚,维新派康有为梁启超分别逃往法国和日本。谭嗣同等6人(戊戌六君子)被杀害,历时仅一百零三天的变法终于失败。因此戊戌变法也叫百日维新。

康有为

(1858年3月19日~1927年3月31

日),近代著名政治家、思想家、社会改革家、书法家和学者,6月16日,光绪帝在

颐和园勤政殿召见康有为,任命他为总理衙门章京,准其专折奏事,筹备变法事宜,史称戊戌变法。后因慈禧太后的干预,维新运动失败。康有为以其所处的时代,先行看到了国家的危机,并进行了大胆尝试,为孙文领导的辛亥革命做了实践上的指导。

梁启超,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启蒙思想家、资产阶级宣传家、教育家、史学家和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曾倡导文体改良的“诗界革命”和“小说界革命”。其著作合编为《饮冰室合集》。京剧,又称“皮黄”,由“西皮”和“二黄”两种基本腔调组成的,它在1840年前后形成于北京,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是中国的“国粹”,已有200年历史。唱念做打是京剧表演的四种艺术手段法,也是京剧表演的四项基本功。京剧脸谱的分类有:整脸、英雄脸、六分脸、歪脸、神仙脸、丑角脸等。20世纪的第一个50年,是中国京剧的鼎盛时期,著名的“四大名旦”、前后“四大须生”都产生于这个时期。京剧角色的行当分为生、旦、净、丑,每一种行当内又有细致的分工。“生”是除了花脸以及丑角以外的男性角色的统称,又分老生、小生、武生、娃娃生。“旦”是女性角色的统称,内部又分为正旦、花旦、闺门旦、武旦、老旦、彩旦、刀马旦。“净”,俗称花脸,大多是性格、品质、相貌上有些特异的男性角色,化妆用脸谱,音色洪亮,风格粗犷。“净”又分为以唱工为主的大花脸,如包拯;以做工为主的二花脸,如曹操。“丑”,扮演喜剧角色,因在鼻梁上抹一小块白粉,俗称小花脸。

2010年11月16日,京剧成功入选2010年“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孙菊仙的唱腔唱法,以大气磅礴、不拘细节为主要特色,世称孙派,是清末重要的老生流派之一。孙菊仙嗓音宽厚高亮,音量极大,有宽有窄,有高有低,五音俱佳,每一放歌,浩瀚洪阔有如雷鸣。兼之气力充沛,用尖腔、使嘎调,极其自然。唱腔古朴雄壮,不事雕琢,磅礴充沛而少转折,长腔也不常见,虽粗服乱头却别具魅力,真挚朴实感染力强,令听者动容。

杨小楼(1878-1938),名三元,京剧武生演员,杨派艺术的创始人。杨月楼之子,安徽怀宁人。在当时和梅兰芳、余叔岩并称为“三贤”,成为京剧界的代表人物,享有“武生宗师”的盛誉。杨小楼武打步法准确灵敏,无空招废式,更能恰当贴切地表现人物的性格,着力体现意境,追求神似,也即“武戏文唱”的杨派特点。舞台放飞梦想的京剧小名角:郝莲洁今年10岁的郝莲洁家住天津市宁河县芦台镇,自幼姥爷和妈妈的熏陶下学习京剧,两岁时就能记住《红灯记》的大段唱词。2005年,家人为她找到了塘沽区文化馆的张鹤男老师,拜师学艺至今。

唱起戏来的小莲洁就像个小大人。她多次受到京剧名家的指教,先后学习了《女起解》《凤还巢》《红娘》《金玉奴》等选段,09年8月,她刚刚荣获了第二届“和平杯”中国京剧小票友邀请赛一等奖和文化部颁发的中国京剧“十小票友”的称号。

18岁那年10月,他迁居上海,加入上海诗文界名流组成的“城南文社”。入社后立即崭露头角,经常“写作俱佳,名列第一”。(5)20岁时,和上海书画名家举建上海书画公会,编辑出版书画周刊。(6)21岁时,考入南洋公学特班,成为蔡元培的学生。在学期间,成绩十分出色,特别重视外语学习,还对法律一门兴趣浓厚,为了宣传民权思想,译出了《法学门径书》、《国际私法》两部著作,并于1903年出版。这是中国近代法学界最初介绍国际公权与私权的译著,产生广泛影响。(7)退学后,李叔同加入沪学会,参加各种活动,邀请留学日本的沈心工开设乐歌课,李也一起听讲,写了《祖国歌》

,立即传遍大江南北,李因此成为全国闻名的音乐家。他还以中国古典诗词配上民族或外国曲调,编写了一本《国学唱歌集》

。1、才子了解蔡元培蔡元培(1868、1、11-1940年、3、5),被毛泽东同志誉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他是我国著名的教育家,提出了“学为学理,术为应用”,“学为基本,术为枝叶”的观点。蔡元培先生指出:“教育者,养成人格之事业也。”民国成立后北京大学进行过初步的民主改革,到1916年,学校面貌发生了一些变化,学生数量增加到1500人。但由于传统不改,校内民主思想受到压抑,校政腐败,学校制度混乱,学生求官心切,学术空气淡薄,封建文化泛滥,不少师生品行不检,为社会所菲薄等。在1916年12月蔡元培被任命为北大校长之前,北大已换过五任校长,并未能改变北大的局面,许多人劝他不要就任,以免因改造不好而于声名有碍。蔡元培在孙中山等人的支持下,毅然赴任,对北大进行了全面改革。(8)25岁时,抱着为个人和国家探求新论的愿望到日本留学。一边补习日语,一边将所学知识介绍给国人,想编一份美术杂志,遭到日本限制,只好将自己写的《国画修得法》和《水彩画法说明》交由留日学生主编的《醒狮》发表。在办美术杂志不成的情况下,他就独立办了一份《音乐小杂志》,这是中国首创的音乐刊物,在日本东京印刷运回上海发行。这本杂志首次用五线谱刊出李叔同的歌曲,还刊出李叔同作的木炭画《乐圣贝多芬像》,这些作品和文章是中国书刊上最早介绍西方近代艺术的一批文献,非常珍贵。(9)26岁的李叔同考入东京美术学校学习绘画,成为中国第一批美术留学生中的一名。学习成绩十分突出,由学校授于精勤证书。当时获得该证书的留学生中,只有李叔同一人。1、才子

1、才子(10)在东京学习期间,李叔同和同学曾延年共同创办中国第一个话剧团体“春柳社”。1907年,首次公演了法国小仲马名剧《茶花女》,李叔同扮演女主角马格丽特,获得演出成功。“春柳社”的成立和首次演出成功标志着中国话剧运动创始期从此发端,李叔同成为中国话剧的奠基人之一。同年6月,又上演了根据美国斯托夫人名著《汤姆叔叔的小屋》改编的话剧《黑奴吁天录》,李再次男扮女装出演爱美卿夫人,当时鲁迅恰在东京前去观看,留下深刻印象。至今,日本早稻田大学的戏剧博物馆还保存着李叔同当年演出的说明书。1909年,李创作的《花卉》油画至今藏于台北储小石家中。话剧指以对话为主的戏剧形式。话剧虽然可以使用少量音乐、歌唱等,但主要叙述手段为演员在台上无伴奏的对白或独白。话剧本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剧作、导演、表演、舞美、灯光、评论缺一不可。话剧是在本世纪初才由外国传入中国的。1907年由中国留学日本东京的曾孝谷据美国小说改编的《黑奴吁天录》,是中国早期话剧的第一个剧本。现代著名话剧家有郭沫若、曹禺、洪深、田汉、老舍等。话剧艺术具有如下几个基本特点:舞台性、直观性、综合性、对话性。了解了李叔同的才艺,你有什么感想?2、艺术教育家(1)1911年,李叔同31岁从东京美术学校毕业,回家乡天津工业专门学校就任,转年又到直隶模范工业学堂执教图画,开始他的艺术教育生涯。在天津逗留期间,母校辅仁书院的邀请为当时的文昌宫小学写了校歌,至今仍为文昌宫民族小学校歌。(2)32岁时,李来到上海,先在上海城东女学教美术、音乐。在任教期间,同时担任《太平洋报》主编和附属刊物《文美》主编,不但负责整个版面设计、美工、广告设计,还连载诗词、书画作品。后又应邀到杭州第一师范学校教美术、音乐,在这里,加入西泠印社,并在师生中组成“乐石社”,在杭州颇为著名。他还自刻自印编辑一本《木版画集》。他是中国现代版画艺术最早的作者和倡导者。他还创办了综合性文艺杂志《白阳》,把自己作的合唱曲,介绍西方文学和西洋乐器的文章发表其上。什么是版画?版画是视觉艺术的一个重要门类。具体说是以刀或化学药品等在木、石、麻胶、铜、锌等版面上雕刻或蚀刻后印刷出来的图画。版画艺术在技术上是一直伴随着印刷术的发明与发展的。按使用材料可分为:木版画、石版画、铜版画、锌版画,瓷版画、纸版画,丝网版画,纸版画,石膏版画等。按颜色可分为:黑白版画、单色版画、套色版画等

新中国时期的版画作品按制作方法:凹版、凸版、平版、孔版和综合版、电脑版等按照制作技法分:凸版版画可分为:木面木刻,木口木刻,水印木刻,油印木刻凹版版画可分为:凹雕版,腐蚀版,美柔汀版版画作品欣赏宁河县艺术家:李林荣版画李林荣:中国美术家协会藏书票研究会会员,天津市美术家协会会员。毕业于天津美术学院。2002年作品入选纪念“延讲”发表60周年全国美展,2004年作品入选第十届全国美展——天津市展,2006年作品入选“纪念中国新兴版画运动75周年”展,2007年作品入选第十二届全国藏书票艺术展,2008年作品入选国际三十二届藏书票双年展,2008年作品荣获第六届全国中小学师生藏书票大展一等奖,2009年作品荣获全国青年小版画艺术展最佳小版画奖,版画作品以美柔汀技法为主,多表现人物。作品先后被国内外纪念馆、博物馆及日本、荷兰、德国等国收藏家收藏。李林荣的版画、藏书票作品有一定的升值空间。宁河县艺术家:李林荣版画2、艺术教育家在此时,他创作了大量歌曲,他留给后代的60多首歌曲多数是在杭州一师创作的。他被誉为“词曲双善第一人”,影响最广远的是《送别》、《春游》、《忆儿时》,尤其《送别》久唱不衰。他为了教好音乐、美术,要求学校为学生建立了国立音乐教室,学校购置了56架风琴和2架钢琴,专用教室格调新颖,设备齐全,在当时独一无二。李叔同先后在一师开设了素描、油画、水彩、图案、西洋美术史、弹琴、作曲等课,为改革我国美术课历来只临等现状,他开设了室内外写生课训练学生绘画基本功。其中,采用裸体模特写生在我国尚属首次,他编写的西洋美术史讲义,填补了中国美术教育的空白。2、艺术教育家(3)李叔同教学方法规范,注重人格教育及艺术教育的紧密结合。他告诫学生们:“要做一个好的文艺家,必须先做一个好人。”他被一师学生称为“温而严”,他的教育方式在学生中产生强烈震撼。著名教育家夏丏尊曾同李一同教书,他说:“李先生教图画、音乐,学生对图画、音乐看得比国文、数学更重。这是有人格作背景的缘故。因为他教图画、音乐,而他所懂得的不仅是图画、音乐;他的诗文比国文先生的更好,他的书法比习字先生的更好,他的英文比英文先生的更好——这好比一尊佛像,有后光,故能令人敬仰。”李叔同为中国培养了一批优秀的艺术家和艺术教育家,如著名画家、文学家、教育家丰子恺,音乐家刘质平,美术教育家吴梦非、李鸿梁,国画大师潘天寿,著名记者曹聚仁等,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全国各地中小学的艺术老师,很大部分是李叔同的弟子或再传弟子。丰子恺入学前曾想研究古文,由于李叔同的魅力和慧眼,改变了丰子恺的思想,使丰子恺成为著名画家。丰子恺:老师做什么像什么,一做老师,便脱下洋装换上布衣;李先生上课是第一个来到教室,做教学准备及板书等待学生到来;当学生犯了错误,他和蔼教诲,甚至鞠躬致意,使学生感动不已。俞平伯(现代诗人、作家、红学家):李先生的确做一样像一样,少年时做公子像个翩翩公子;中年时做名士,像个风流名士;做话剧,像个演员;学油画,像个美术家;学钢琴,像个音乐家;办报刊,像个编者;当教员,像个老师;做和尚,像个高僧。

丰子恺(1898.11.9-1975.9.15),汉族,浙江崇德(今桐乡)人。是中国现代画家、散文家、美术教育家、音乐教育家、漫画家和翻译家,是一位多方面卓有成就的文艺大师。解放后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美协上海分会主席、上海中国画院院长、上海对外文化协会副会长等职。被国际友人誉为“现代中国最像艺术家的艺术家”。丰子恺风格独特的漫画作品影响很大,深受人们的喜爱。他的作品内涵深刻,耐人寻味。丰子恺是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启蒙者之一,早在二十年代他就出版了《艺术概论》《音乐入门》《西洋名画巡礼》《丰子恺文集》等著作。他一生出版的著作达一百八十多部。

刘质平(1894年—1978年),1916

年,刘质平在浙江一师毕业,在恩师

李叔同的鼓励与资助下,为求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