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高中课内文学常识知识清单(全)_第1页
部编版高中课内文学常识知识清单(全)_第2页
部编版高中课内文学常识知识清单(全)_第3页
部编版高中课内文学常识知识清单(全)_第4页
部编版高中课内文学常识知识清单(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高中课内文学常识知识清单(全)部编版课内文学文化常识

(一)课内文学文化常识

必修上

第一单元青春的价值

1.毛泽东(1893年12月26日—1976年9月9日),字润之,湖南湘潭人。中国人民的领袖,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和领导人,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书法家。代表作品有《矛盾论》《实践论》《论持久战》《沁园春·雪》等。选入高中教材的作品有《沁园春·长沙》(必修上)《反对党八股》(必修上)《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选必上)《改造我们的学习》(选必中)《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选必中)等。

2.郭沫若,本名郭开贞,字鼎堂,号尚武,中国现代作家、历史学家、考古学家。代表作品有诗集《女神》,历史剧《王昭君》《棠棣之花》《屈原》《虎符》《蔡文姬》等。诗歌《立在地球边上放号》选入高中课本。

3.闻一多,中国现代诗人、学者、民主战士,“新月派"重要诗人。“新月派”又称“新格律诗派"。闻一多在《诗的格律》中提出了著名的“三美”主张,即“音乐美(音节)、绘画美(辞藻)、建筑美(节的匀称和句的均齐)"。作品有诗《七子之歌》,新诗集《红烛》《死水》。1946年7月15日,被国民党特务暗杀。作品《红烛》选入高中课本。

4.雪莱,英国诗人。代表作有诗歌《西风颂》、诗剧《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等。《致云雀》选入高中课本。

5.律吕,古代用竹管或金属管制成的校正乐律的器具,以管的长短来确定音的不同高度。后来用其作为音律的统称。

6.《百合花》,作者茹志鹃,浙江杭州人,当代著名女作家。代表作有短篇小说《百合花》《剪辑错了的故事》等。

7.《哦,香雪》,铁凝,当代女作家,主要著作有长篇小说《玫瑰门》《大浴女》《笨花》等,中、短篇小说《哦,香雪》《第十二夜》《没有钮扣的红衬衫》《对面》《永远有多远》《伊琳娜的礼帽》等。

第二单元树立劳动观念

1.菽,豆类的总称。五谷,说法不一,最主要的有两种:一指稻、黍、稷、麦、菽,二指麻、黍、稷、麦、菽。

2.《说文》指《说文解字》,东汉许慎编著的中国第一部系统的分析汉字字形结构的字书,也是世界最古老的字书之一。

3.《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集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前11世纪至前6世纪)的诗歌,《诗经》现存305篇,反映了周初至周晚期约五百年间的社会面貌。《诗经》在先秦时期称为《诗》,因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诗经》在内容上分为《风》《雅》《颂》三个部分。《风》又称“十五国风”,是周代各地的歌谣;《雅》是周人的正声雅乐,分《小雅》和《大雅》;《颂》是周王廷和贵族宗庙祭祀的乐歌,又分为《周颂》《鲁颂》和《商颂》。《诗经·国风》是中国现实主义诗歌的源头,《诗经》的艺术技法被总结成“赋,比,兴”,与“风,雅,颂”合称“六义"。《芣苢》选入高中课本。

孔子曾概括《诗经》宗旨为“思无邪”,并教育弟子读《诗经》以作为立言、立行的标准。至汉武帝时,《诗经》被儒家奉为经典,成为“六经"及“五经”之一。汉武帝以《诗》《书》《礼》《易》《春秋》为“五经"。

4.苏辙,字子由,一字同叔,晚号“颍滨遗老”。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时期官员、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歌《文氏外孙入村收麦》选入2019版高中课本。

唐宋八大家,又称唐宋古文八大家,指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宋代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5.杨万里,字廷秀,号诚斋,自号诚斋野客。南宋文学家,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代表作有《插秧歌》(选入高中课本)《竹枝词》《小池》等。

第三单元优美的古诗词

1.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政治家、军事家、诗人。死后被追尊为“魏武帝"。代表作品《短歌行》《龟虽寿》《观沧海》等。《短歌行》是汉乐府旧题,入选高中课本。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

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幹、阮瑀、应瑒、刘桢。

陶渊明,一名潜,字元亮,东晋诗人、文学家。自称“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他是第一个大量写作田园诗的诗人,被称为“田园诗人之祖"古今隐逸诗人之宗”。主要作品:诗歌《饮酒》《归园田居》《桃花源诗》,散文《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等。《归园田居》入选高中课本。

谢灵运,(385年——433年),名公义,字灵运,东晋至刘宋时期大臣、佛学家、旅行家,山水诗派鼻祖。

【文体链接】古体诗,是近体诗形成以前各种诗体的通称。每篇句数不拘,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杂言诸体,不讲对仗,押韵较自由。发展轨迹为:《诗经》--楚辞--汉赋--汉乐府--魏晋南北朝民歌--建安诗歌--陶诗等文人五言诗--唐代的古风、新乐府。

近体诗,也称今体诗。与古体诗相对而言,是唐代形成的一种格律诗体,其字数、句数、平仄、用韵等都有严格规定。

3.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与杜甫合称“李杜”,杜甫曾说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主要作品:五绝《静夜思》《秋浦歌》,七绝《望天门山》,五律《送友人》,古体诗《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行路难》,词《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忆秦娥》(箫声咽)。《梦游天姥吟留别》入选高中课本。

4.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曾被授官左拾遗,后世称其为“杜拾遗"。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又被称为“杜工部”。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称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主要作品:“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登高》入选高中课本。

5.白居易,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晚年与刘禹锡唱和甚多,人称“刘白"。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有“诗魔"和“诗王”之称。主要作品:《琵琶行并序》《长恨歌》《卖炭翁》《钱塘湖春行》《暮江吟》《忆江南》等。《琵琶行并序》入选高中课本。

【文体链接】歌行,是古代诗歌体裁之一,是在初唐与汉魏六朝乐府诗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6.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念奴娇·赤壁怀古》《赤壁赋》入选高中课本。

【文体链接】宋词流派。从风格来说,宋词可分婉约派与豪放派。婉约,即婉转含蓄。婉约派内容侧重儿女风情,结构深细缜密,音律婉转和谐,语言圆润清丽,有一种柔婉之美。代表人物有柳永、李清照等。豪放词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语词宏博,用事较多,不拘守音律,“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有苏轼、辛弃疾。

7.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词人。豪放词派的代表。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主要作品有《青玉案·元夕》《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入选高中课本。

8.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女词人。主要作品:前期《如梦令》《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后期《声声慢》(寻寻觅觅)《武陵春》(风住尘香花已尽)《清平乐》(年年雪里)等。她的词被称为“易安体”。《声声慢》是婉约派的代表作,入选高中课本。

9.五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中岳嵩山、北岳恒山、南岳衡山。

10.左迁,贬官、降职的委婉说法。出官,京官贬黜往地方任职。

迁谪,官吏因罪降职并流放。

11.教坊,古代管理宫廷音乐的官署。专管雅乐以外的音乐、舞蹈、百戏的教习、排练、演出等事务。

12.青衫,黑色单衣。唐代官职低的服色为黑色。

第六单元学习之道

1.《荀子》,全书现存32篇,荀子及其弟子记录的荀子言论和思想观点。荀子,名况,字卿,赵国人,战国末期思想家,儒家思想的继承者。主张性恶论,认为后天环境可以改变人恶的本性。《劝学》出自《荀子》。

2.韩愈,字退之,自称郡望昌黎,故世称“韩昌黎";因官至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卒谥“文”,故又称“韩文公”。是唐宋古文运动的倡导者,提出“文以明道"惟陈言之务去”“词必己出"物不平则鸣”的主张。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后世尊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主要作品收在《昌黎先生集》中。《师说》选入高中课本。

3.六艺经传,六经的经文和传文。六艺,指《诗》《书》《礼》《乐》《易》《春秋》六种经书,其中《乐》久已失传。传,古代解释经书的著作。

4.八股文章,即八股文,是明清科举考试的一种文体,在字数、体式、语气、题旨和思想内容上均有严格限定,是封建统治者束缚人们思想、维护自身统治的工具。

5.檄文,古代用于晓谕、征召、声讨等的文书,特指声讨敌人或叛逆者的文书。

6.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字豫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教育家、民主战士,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作品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华盖集》等,学术专著《中国小说史略》等。入选教材篇目有《拿来主义》(《且介亭杂文》,必修上)、《祝福》(《彷徨》,必修下)、《记念刘和珍君》(《华盖集续编》,选必中)、《为了忘却的记念》(《南腔北调集》,选必中)、《阿Q正传》(《呐喊》,选必下)。

第七单元写景抒情散文自然之美

1.郁达夫,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小说家、散文家。因在南洋从事抗日活动,1945年9月17日被日本宪兵秘密杀害于印度尼西亚的苏门答腊。1952年,中央人民政府追认他为革命烈士。散文《故都的秋》选入高中课本。

2.朱自清,原名朱自华,字佩弦,号秋实。现代著名诗人、散文家、学者。主要作品有长诗《毁灭》,诗文集《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等。他的散文《荷塘月色》选入高中课本。

3.史铁生,当代作家,代表作有《我的遥远的清平湾》《插队的故事》《夏天的玫瑰》《合欢树》等。《我与地坛》选入高中课本。

4.《赤壁赋》,作者苏轼。

【文体链接】赋,是我国古代一种文体。特点是“体物写志,铺采摛文”,其流变经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等阶段。

5.姚鼐,字姬传,桐城人,清代散文家。与方苞、刘大櫆并称“桐城三祖”,为桐城派散文之集大成者。散文《登泰山记》选入高中课本。

必修下

第一单元诸子与史传

1.乘,古时一车四马为一乘。春秋时,一辆兵车,配甲士三人,步卒七十二人。

2.冠(guàn)者,成年人。古代男子在二十岁时行加冠礼,表示成年。

3.衅钟,古代新钟铸成,宰杀牲口,取血涂钟行祭,叫作“衅钟"。

4.中国,古代指中原地区。

5.庠序,古代的地方学校,后泛指学校。

6.孔子和孟子是先秦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论语》是语录体,言简意赅;《孟子》对话精彩,思辨性强,善于取譬设喻,因势利导;庄子是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庄子》常用寓言来表达思想,形象生动,富于启发性。

7.古代男子三十为壮。

8.山东,崤山以东,泛指东方六国之地。

9.婚姻,亲家,有婚姻关系的亲戚。

10.参乘,即“骖乘”,古时站在车右陪乘或担任警卫的人。

11.再拜,拜两拜,古时一种较重的礼节。

12.竖子,骂人的话,相当于“小子"。

13.“四书”是《论语》《孟子》《大学》《中庸》的合称,又称四子书,为历代儒家学子研习之核心书经。南宋理学家朱熹从《礼记》中摘出《中庸》《大学》两篇分章断句,加以注释。

14.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邹人,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被尊为“亚圣”,与孔子合称“孔孟”。发展孔子“仁"的学说,政治上主张法先王、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进步思想。《齐桓晋文之事》选自《孟子梁惠王上》。

15.庄周,字子休,战国时期宋国蒙人,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道家代表人物,与老子并称“老庄"。主要有“天道无为”、相对的认识论、无条件的精神自由等思想,属于唯心主义体系。《庖丁解牛》选自《庄子养生主》。

16.《左传》,又名《左氏春秋》或《春秋左氏传》,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的传书(解释经书的著作),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备的编年史著作。(《左传》《公羊传》《榖梁传》合称“《春秋》三传")《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左传》。

17.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思想家。主要作品有《报任安书》《悲士不遇赋》《史记》等。《史记》,二十四史之一,最初称为《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太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包括12本纪、30世家、70列传、8书、10表,共130篇。鲁迅称它“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史记》与《汉书》(东汉班固,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后汉书》(南朝范晔)、《三国志》(西晋陈寿)合称为“前四史"(都是纪传体体例)。《史记》与《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主编,我国规模最大的编年体史书)合称为“史学双璧”。《鸿门宴》选自《史记》。

国别体史书——《国语》《战国策》(汉代刘向编辑整理)。

编年体史书——《左传》(左丘明编)《资治通鉴》(司马迁主编)。

纪传体史书——“二十四史"(《史记》至《明史》)皆为纪传体史书。

第二单元戏剧作品

1.关汉卿,号已斋叟,大都人。元代戏曲作家,元杂剧奠基人。

代表作有杂剧《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鲁斋郎》《拜月亭》《调风月》《单刀会》等脍炙人口的作品。杂剧《窦娥冤》是元杂剧的代表性作品。《窦娥冤》属于元杂剧中的“本色派”作品,说白凝练而又生动流畅,唱词优美而又节奏鲜明,深刻地展示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文体链接】元杂剧,又称北杂剧,是元代用北曲演唱的传统戏曲形式。“四折一楔子"是元杂剧最常见的剧本结构形式,杂剧角色分为旦、末、净、杂。旦包括正旦、外旦、小旦、大旦、老旦、搽旦。末包括正末、小末、冲末、副末。净是地位低下的喜剧性人物。杂是除以上三类外的演员。有孤(当官)、驾(皇帝)、卜儿(老妇人)等。元杂剧一般是一人主唱,或男、女主角唱,主唱的角色不是正末,就是正旦,正旦主唱称旦本,如《窦娥冤》,窦娥主唱。正末主唱的称为末本,如《汉宫秋》,汉元帝主唱。宾白在后世的戏曲中也叫道白或说白,它是曲词外演员说的话,包括人物的对白和独白,由白话和部分韵语组成,又称韵白和散白。科介也称科范、科、介,指唱、白以外的动作,元杂剧中指示人物动作和表情的术语。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白朴,其代表作分别是《窦娥冤》《倩女离魂》《汉宫秋》《梧桐雨》。

2.宫调,我国古代音乐以宫、商、角、变徵、徵、羽、变宫为七声,以其中任何一声为主,均可构成一种调式,凡以宫声为主的调式称“宫”,以其他各声为主的称“调”,合称“宫调"。杂剧的每一折,由同一宫调的若干曲牌联成一套曲子。

3.苌弘化碧,苌弘是周朝的贤臣,相传他无罪被杀,他的血被蜀人藏起来,三年后变成了碧玉。

4.望帝啼鹃,望帝是古代传说中蜀王杜宇的称号。相传他因水灾让位给他的臣子,自己隐居山中,死后化为杜鹃,日夜悲啼,直到吐血。

5.六月飞霜,邹衍是战国时燕国的臣子。相传他遭谗言被囚禁,入狱时仰天大哭,当时正值夏天,竟然下起霜来。后用“六月飞霜”来表示冤狱。

6.曹禺(1910-1996),原名万家宝,字小石,湖北潜江人,生于天津,剧作家。代表剧作有《雷雨》《日出》《原野》《北京人》等。《雷雨》是中国话剧艺术由发展走向成熟的标志,其台词一直为人称道,要深入体会台词对揭示人物内心活动、推动情节发展的作用。戏剧中的人物语言常常有“言外之意”,也就是潜台词,阅读时要细加揣摩。

7.莎士比亚(1564.4.26-1616.4.23),英国剧作家、诗人,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伟大的作家。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每年的4月23日莎士比亚辞世日定为“世界读书日”。其代表作有悲剧《罗密欧与朱丽叶》,四大悲剧(《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麦克白》),喜剧《仲夏夜之梦》《威尼斯商人》《皆大欢喜》《第十二夜》,历史剧《理查三世》《亨利四世》。《哈姆莱特》选入高中课本。

第三单元知识性读物

1.《青蒿素:人类征服疾病的一小步》,作者屠呦呦,女,从中草药中分离出青蒿素应用于疟疾治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被评为2015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荣获“改革先锋"称号和“共和国勋章”。

2.《一名物理学家的教育历程》,作者加来道雄,日裔美国理论

物理学家,科普作家。

3.《中国建筑的特征》,作者梁思成,广东新会人,建筑学家。曾主持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著有《清式营造则例》《中国建筑史》等。

4.《说木叶》作者林庚,福建福州人,诗人、学者。

第五单元抱负与使命

1.《在创刊纪念会上的演说》,作者马克思,德国思想家、政治学家、哲学家、经济学家、革命理论家、历史学家和社会学家。主要著作有《资本论》《共产党宣言》等。

《在马克思墓前的讲话》,作者恩格斯,德国思想家、哲学家、革命家、教育家,军事理论家,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马克思主义创始人之一。恩格斯是卡尔·马克思的挚友,被誉为“第二提琴手”,他为卡尔·马克思从事学术研究提供经济支持。马克思逝世后,将马克思遗留下的手稿、遗著整理出版,并众望所归地成为国际工人运动的领袖。

这两篇演讲词是演讲史上的经典之作,为我们诠释了时代使命与个人抱负的要义。

《谏逐客书》作者李斯,战国末年楚国上蔡人,荀子的弟子,入秦为客卿。

《与妻书》作者林觉民,民主革命者,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

《谏逐客书》和《与妻书》均为“书”,却是不同的文体:一为随事谏诤、议论政务的奏疏,一为传寄亲人、吐露心声的书信。

3.戎,古代对西部各少数民族的称呼。九夷,指当时楚国境内各少数民族所居之地。

4.五帝三王:五帝,指黄帝、颛顼(zhuānxū)、帝喾(kù)、唐尧、虞舜;三王,指夏、商、周三代开国君主,即夏禹、商汤和周武王。

第六单元小说

1.《祝福》选自《彷徨》,作者鲁迅。

2.送灶,旧俗以农历十二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夜祭送灶神升天

奏事,称为“送灶"。

3.理学,又称“道学”,是宋元明清时期以探讨理气、心性等问题为核心的哲学思潮。它吸收佛学和道教思想,将儒家伦理道德观念与对宇宙本原、人的本质问题的阐释融会贯通,成为宋元以后中国封建社会占统治地位的思想体系。

4.监生,国子监生员的简称,指明清两代在国子监(我国封建时代的中央最高学府)读书的人。清代乾隆以后,国子监只存空名,地主豪绅可以凭祖先“功业"或捐钱取得监生资格。

5.新党,清末对主张或倾向维新的人的称呼。辛亥革命前后,也用它称呼革命党人和拥护革命的人。

6.炮烙,相传是商代的一种酷刑,用碳烧热铜柱,将有罪者炙烙而死。

刺配,脸上刺字,发往远地充军。刺,古时的肉刑,在罪犯额面或肌肤上刺字,用墨染上颜色。配,发往远地充军。

7.《林教头风雪山神庙》选自《水浒传》。《水浒传》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编著的章回体长篇小说。《水浒传》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用白话文写成的章回小说之一。(注意节选部分如何在情节的发展中塑造人物性格,感受和理解自然环境——风雪的描写渲染气氛、推动情节的作用)

8.《装在套子里的人》作者契诃夫,俄国作家。与法国的莫泊桑、美国的欧·亨利并称“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巨匠”。

9.《促织》选自《聊斋志异》。作者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济南府淄川人。清代杰出文学家、优秀短篇小说家。作品有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10.丁口,即人口。成年男子称丁,女子及未满十六岁男子称口。

11.童子,童生。科举时代,还没考取秀才的读书人,不论年纪大小,都称为“童生"。

12.东曦,指日神东君。古代传说,日神乘着六龙驾驭的车。

13.《变形记》作者卡夫卡,奥地利小说家。代表作有《变形记》《诉讼》《城堡》等。

第八单元倾听理性的声音

1.《谏太宗十思疏》作者魏征,唐代政治家,以直言敢谏著称。

2.《答司马谏议书》作者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今江西省抚州市)人。北宋时期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司马谏议,指司马光,北宋政治家、史学家,主持编纂了编年体通史《资治通鉴》。

3.《阿房宫赋》作者杜牧,唐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字牧之,晚年尝居樊川别业,世称“杜樊川”。与李商隐齐名,合称“小李杜"。《阿房宫赋》是一篇赋,铺排描写,夸张扬厉,具有震撼人心的感染力。

4.《六国论》作者苏洵,字明允,眉州眉山人,北宋散文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六国论》是一篇史论,阐发观点,逻辑严密,有着雄辩的力量和充沛的气势。

选择性必修上册

第一单元优秀革命文化作品研读

1.《中国人民站起来了》作者毛泽东。

开幕词的特点:简明性、口语化、宣告性、引导性、鼓动性。

2.《大战中的插曲》作者聂荣臻,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共和国开国元勋。回忆录讲求真实、广泛、突出(人物突出、有个性、事件典型)。

3.《别了,不列颠尼亚》是一则消息,报道了盛大庄严的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

【文体链接】新闻是对新近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或早已发生却是新近发现的有价值的事实的及时报道,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包括消息、通讯、特写、调查报告等,狭义的新闻专指消息。

新闻的结构一般包括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五个部分。

标题分主标题和副标题。主标题标明新闻内容,副标题补充、解释主标题内容。导语就是引导读者阅读新闻的开头语,是处于新闻开头的一句话或一段话。主体部分用最精练的文字,简明、扼要、生动、真实地写出新闻中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背景主要是对新闻事件发生的历史、环境与原因的说明,为烘托和表达新闻的主题服务。结语是新闻的最后一段或最后一句话,主要阐明新闻的意义,使读者对新闻的理解、感受加深,从中得到一定的启示。

新闻的特点:真、短、快(时效性)、活(生动活泼)、强(思想性和指导性要强)。

新闻六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即五个“W”和一个“H"--Who(何人)、What(何事)、When(何时)、Where(何地)、Why(何因)、How(如何)。

4.《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是一篇通讯。

【文体链接】通讯,是运用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手法,具体、生动、形象地反映新闻事件或描写典型人物的一种新闻报道形式。按照内容分类,通讯一般分为人物通讯、事件通讯、概貌通讯、工作通讯。

通讯的特征:报道详细深入、注重思想意义、较弱的时间性、强调形象说话、议论色彩较浓。

第二单元先秦诸子散文研读

1.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后期鲁国人,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我国古代最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和学者。修《诗》《书》,定《礼》《乐》,序《周易》,撰《春秋》。(“五经”,《诗》《书》《礼》《易》《春秋》)《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编撰而成。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入选教材的有《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出自《论语·先进》,必修下)、《十二章》(出自《论语译注》)。

2.《大学之道》选自《礼记·大学》,《大学》是论述儒家人生哲学的论文,主体是“三纲"八目”。“三纲"为“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八目"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大学之道,指穷理、正心、修身、治人的根本原则。

《礼记》又名《小戴礼记》、《小戴记》,成书于汉代,为西汉礼学家戴圣所编。《礼记》是我国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选集,主要记录了先秦时期的礼制。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大学》、《学记》、《中庸》三篇中。《礼记》的《大学》《中庸》两篇与《论语》《孟子》并列,被尊为“四书”。在儒家“十三经"中,《礼记》一书最集中、最全面、最系统地记述、阐释了儒家思想学说的核心内容。

3.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鲁国邹人,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主张仁政,强调“民贵君轻”,提出“性善"论。选入教材的有《人皆有不忍人之心》(出自《孟子·公孙丑上》)、《齐桓晋文之事》(出自《孟子·梁惠王上》,必修下)。《孟子》是孟子的言论汇编,由孟子及其弟子共同编写而成,记录了孟子的语言、政治观点。被称为“亚圣”,与孔子合称“孔孟"。

“四端”:孟子认为人人都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是非之心,这“四心"是仁义礼智的发端。“四端”说是孟子“性善"论的基础。

“十三经”:指儒家的十三部经书,《周易》《尚书》《诗经》《周礼》《仪礼》《礼记》《春秋左氏传》《春秋公羊传》《春秋榖梁传》《论语》《孝经》《尔雅》《孟子》。

老子,姓李名耳,字聃,春秋时楚国苦县人,道家学派创始人。

道教奉老子为教祖,尊称“太上老君”,赞成人们采取清静无为的思想态度。《老子》又称《道德经》《五千言》,被称为万经之王,都是简短精赅的哲学格言,道理玄奥深刻。

5.庄子,名周,字子休,战国宋国蒙人,道家代表人物,追求逍遥无待的精神自由,与老子并称“老庄”。教材选入《五石之瓠》。《庄子》又名《南华经》,是庄子和他的门人及后学所著,共33篇,分内、外、杂篇。

6.墨子,名翟,春秋战国之际思想家,墨家学派创始人。提出了“兼爱"非攻”“尚贤"尚同”“节用"等思想。教材选入《兼爱》。《墨子》是战国时期的哲学著作,由墨子自著、弟子记述墨子言论及后期墨家著述组成。分上、中、下三篇,堪称古代一部百科全书。

7.夫子,古时对男子的尊称。原为孔子门徒对孔子的尊称,后来

夫子成为人们对教师的尊称。子,对对方的敬称。吾子,古时对别人的尊称,译为“您”,表示亲切。

8.家、国:诸侯的封地叫国,卿大夫的封地叫家。

第三单元外国小说研读

1.《大卫·科波菲尔》作者查尔斯·狄更斯,英国19世纪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艺术上以妙趣横生的幽默、细致入微的心理分析以及现实主义描写与浪漫主义气氛有机结合著称。第一部长篇小说《匹克威克外传》,作品还有《雾都孤儿》《老古玩店》《董贝父子》《艰难时世》《双城记》《远大前程》等。《大卫·科波菲尔》,半自传体小说,被作者称为“心中最宠爱的孩子"。作品中“债多不愁,乐天知命”的态度被称为“米考伯主义"。

2.《复活(节选)》作者列夫·托尔斯泰,俄国19世纪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评论家、剧作家、哲学家和教育改革家,被奉为道德的楷模,俄罗斯民族精神的领袖。列宁赞誉“他是最清醒的现实主义的天才艺术家”,鲁迅赞美“他是十九世纪俄国的巨人"。代表作有《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复活》等。

《复活(节选)》:主人公赫留朵夫与玛丝洛娃精神灵魂的复活。

3.《老人与海》作者海明威,美国小说家,荣获1954年诺贝尔文学奖。他是文坛的硬汉,他的作品是“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他是美利坚民族的精神丰碑。代表作品有长篇小说《太阳照常升起》《永别了,武器》《丧钟为谁而鸣》,中篇小说《老人与海》。名言: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

4.《百年孤独》作者加西亚·马尔克斯,哥伦比亚小说家,拉丁美洲魔幻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获1982年诺贝尔文学奖。著作有长篇小说《百年孤独》《家长的没落》《霍乱时期的爱情》等。“魔幻现实主义"的突出特点是“变现实为幻想而又不失其真”。《百年孤独》以虚构小镇“马孔多"为叙述背景,描写布恩迪亚家族七代人的命运,浓缩哥伦比亚乃至整个拉丁美洲大陆的历史演变,以魔幻方式反映社会现实。

选择性必修中册

第一单元经典理论著作研读

1.《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作者恩格斯。

【文体链接】书信格式,包括称呼(第一行顶格)、问候语(第二行空两格)、正文、祝颂语(空两格“此致”,下一行顶格“敬礼")、署名(倒数第二行靠右)、日期(最后一行靠右)六部分。

2.《改造我们的学习》《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作者毛泽东。

【文体链接】政论文,政治性论文的简称,是从政治角度阐述和评论当前重大事件和社会问题的议论文。

3.《怜悯是人的天性》作者卢梭,法国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学家、文学家,18世纪法国大革命的思想先驱,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著有《爱弥儿》《忏悔录》等。

4.《人应当坚持正义》作者柏拉图,古希腊哲学家,与他的老师苏格拉底、学生亚里士多德并称古希腊“三哲”,代表作《理想国》《柏拉图对话集》。

第二单元革命文化研读

1.《记念刘和珍君》(选自《华盖集续编》)《为了忘却的记念》(选自《南腔北调集》),作者鲁迅。

【文体链接】杂文,是直接而迅速地反映社会事件,对“有害的事物"立刻给以反响或抨击的文艺性论文。又称为“匕首”“投枪"。

2.《包身工》,报告文学,作者夏衍,剧作家、电影艺术家、社会活动家。著有剧本《赛金花》《上海屋檐下》《法西斯细菌》等。

【文体链接】报告文学,散文的一类,是文艺通讯、速写、特写等的总称,被誉为文学创作中的“轻骑兵”。

3.《荷花淀》作者孙犁,现代作家。“荷花淀派"的开创者与代表人物,被誉为“我国报刊史上一代编辑典范”。代表作有长篇小说《风云初记》、中篇小说《铁木前传》、小说与散文集《白洋淀纪事》等。

【文学流派】“荷花淀派":当代文学流派。荷花淀即白洋淀。该流派追求诗情画意之美,吐露出华北的泥土和水乡的清新气息,有“诗体小说”之称。代表作家有孙犁、刘绍棠、从维煕等。

4.《小二黑结婚》作者赵树理。赵树理,作家,开创的“山药蛋派"成为新中国文学史上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文学流派之一。著有小说《小二黑结婚》《李有才板话》等。

【文学流派】“山药蛋派”:当代文学流派。该流派继承和发展了我国古典小说和说唱文学的传统,以叙述故事为主,语言朴素、凝炼,作品通俗易懂,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和地方色彩,代表作家有赵树理、马烽等。

5.《党费》作者王愿坚,作家。

第三单元回到历史现场——历史著作研读

1.《屈原列传》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作者司马迁,字子长,西汉史学家、文学家,被后世尊为“史圣"。主要作品《史记》《报任安书》。《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与《资治通鉴》并称“史学双璧"。

《屈原列传》是一篇夹叙夹议的历史人物评传,相当于现在的“人物述评”,“传"评”结合、“传"中寓“评”是本文的特色。

2.《苏武传》选自《汉书·李广苏建传》,作者班固,字孟坚,东汉史学家、文学家。

《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它记载了从汉高祖刘邦元年到王莽地皇四年之间229年的历史。

“二十四史"的前四史是《史记》(西汉司马迁)《汉书》(东汉班固)《后汉书》(南朝宋范晔)《三国志》(西晋陈寿)。“二十四史”皆为纪传体体例,最后一史是《明史》。

3.《过秦论》选自《新书校注》。作者贾谊,西汉政论家、文学家。政论文有《过秦论》《论积贮疏》《陈政事疏》《治安策》等,辞赋有《吊屈原赋》《服鸟赋》等。后世往往把屈原和贾谊并称为“屈贾"。

论,是一种文体,“过秦论”就是指斥秦的过失的论文。

4.《五代史伶官传序》选自《新五代史·伶官传》,本文是《新五代史·伶官传》开头的短序。作者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柳宗元、苏轼合称为“千古文章四大家”。

【文体链接】序,文体名,古代多放在书的后面,现在一般放在书的前面,而把放在书后面的序称为后序或跋。

5.左徒,战国时期楚国的官名。大夫,官名。战国时,国君以下有卿、大夫、士三级。令尹,春秋、战国楚设,为楚国最高官职,执掌军政大权。三闾大夫,主持宗庙祭祀,管理楚国的昭、屈、景三姓贵族事务的官。

6.汤、武,汤,商汤王,商朝的建立者;武,周武王,西周王朝建立者。

7.郎,古代官名。汉代专指皇帝的侍从官。监,管事的官员,如“移中厩监"。中郎将,官名。秦置,东汉以后,统兵将领多用此名。侍中,古代职官名。秦始置,为丞相之史(属官),以其往来殿内东厢奏事,故谓之侍中。黄门附马,古代宫中掌管车辆马匹的官。

8.匈奴,我国古代北方的游牧民族,有些诗文中称其为“胡”“胡虏"。

单于,匈奴的最高首领。

9.年号,帝王用来纪年的名称。帝王遇到“天降祥瑞”或内忧外患等大事、要事时,会更改年号,一个皇帝可能不止一个年号。如文中“天汉",是汉武帝的一个年号(汉武帝首创年号)。

10.丈人,古代对长辈的尊称。足下,古代下称上或同辈相称所用的敬辞,表示尊敬对方。

11.相坐,即“连坐”,古时的一种罪名,指一个人犯了罪,有关的人连同治罪。

敲扑:行刑用的棍杖,短的叫“敲",长的叫“扑”。

12.爵位,又称封爵、世爵,是古代皇族、贵族的封号,用以表示身份等级与权力的大小。先秦时爵位有公、侯、伯、子、男五等。

13.上林苑,皇帝游猎的场所。

14.崤函,崤山和函谷关。崤,指崤山,在函谷关的东边。函,指函谷关,在今河南灵宝。

15.宇内、四海、八荒、六合,都是“天下"的意思。宇内,宇宙之内,天地之间。四海,四方,天下。八荒,原指八方最边远的地方。六合,天地四方,泛指天下或宇宙。

16.盟,两国以上或两人以上互相宣誓约定来协同办事叫作“盟”。会盟时杀牲、歃血,并且宣读盟书,誓于神,叫作“盟礼"。遇到急难,诸侯之间会见,举行盟礼,共同约定,相互援助,叫作“会盟”。

17.“战国四公子"孟尝、平原、春申、信陵:孟尝,指齐国孟尝君,齐国贵族,姓田名文。平原,指赵国平原君,赵国贵族,姓赵名胜。春申指楚国春申君,楚国贵族,姓黄名歇。信陵,指魏国信陵君,魏国贵族,姓魏名无忌。皆以招揽宾客著称。

18.百越,古代越族居住在桂、浙、闽、粤等地,每个部落都有名称,统称“百越”。也叫“百粤"。古文中常泛指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

关中,秦的腹地,在今陕西。

山东,崤山以东,代指东方诸国。

八州,古时天下分九州,分别是兖州、冀州、青州、徐州、豫州、荆州、扬州、梁州、雍州。秦居雍州,六国分别居于其他八州。

19.黔首,秦朝对百姓的称呼。黔,黑色。秦朝百姓用黑色头巾包头,故名。

20.七庙,古代天子的宗庙。历代帝王为维护宗法制度,设七庙供奉七代祖先,太祖庙居中,左三昭,右三穆。后以“七庙”为王朝的代称。

21.阡陌,田间小路。田间南北向的小路为“阡”,东西向的小路为“陌”。

22.伶官,古称演戏的人为伶,在宫廷中授有官职的伶人叫作伶官。

23.从事,官名,文中泛指一般属官。

24.太牢、少牢,古代祭祀用牛、羊、猪各一头叫“太牢”,用羊、猪各一头叫“少牢”。“牢”,祭祀用的牲畜。古人又把牛叫“太牢”,羊叫“少牢"。

25.告庙,天子或诸侯遇出巡、战争等重大事件而祭告祖庙。

26.太庙,①天子的祖庙;②春秋时期,鲁国称周公的庙为“太庙”。

第四单元外国戏剧与诗歌研读

1.《玩偶之家》又译《娜拉》《傀儡家庭》,作者易卜生,挪威剧作家、诗人。欧洲近代现实主义戏剧的杰出代表,欧洲近代戏剧的创始人。创造了“社会问题剧"体裁。主要作品:诗剧《培尔·金特》,社会悲剧《玩偶之家》《群鬼》《人民公敌》《社会支柱》(四大社会问题剧),象征性剧作《野鸭》等。

2.《迷娘》作者歌德,德国诗人、剧作家、思想家。恩格斯称其为“最伟大的德国人”。主要作品:中篇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诗剧《浮士德》、自传体作品《诗与真》、长篇小说《亲和力》、抒情诗集《西东诗集》等。

欧洲文学的四大古典名著:歌德的《浮士德》、荷马的《荷马史诗》、但丁的《神曲》、莎士比亚的《哈姆莱特》。

3.《致大海》作者普希金,俄国著名文学家、诗人、小说家,现代俄国文学的奠基人,19世纪俄国浪漫主义文学的主要代表,也是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奠基人,现代标准俄语的创始人。被誉为“俄罗斯文学之父"俄罗斯诗歌的太阳”,被高尔基誉为“一切开端的开端"。主要作品有短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长诗《青铜骑士》,政治抒情诗《自由颂》《致恰达耶夫》《致大海》《致西伯利亚的囚徒》,长篇小说《上尉的女儿》,诗体小说《叶甫盖尼·奥涅金》等。

4.《自己之歌》作者惠特曼,美国19世纪诗人,有“美国诗歌之父”之称。主要作品有诗集《草叶集》,诗歌《给一个遭到挫败的欧洲革命者》《我听见美洲在歌唱》《大陆之歌》等。

5.《树和天空》作者特朗斯特罗姆,瑞典诗人,获2011年诺贝尔文学奖,被誉为“20世纪西方最后一位诗歌巨匠"欧洲诗坛最杰出的象征主义和超现实主义大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诗十七首》《途中的秘密》《半完成的天堂》《看见黑暗》《为生者和死者》《巨大的谜语》《悲哀的威尼斯平底船》等。

选择性必修下册

第一单元诗意的探寻——古典诗歌研习

1.《氓》选自《诗经·卫风》。

2.总角,古代少年男女把头发扎成丫髻,叫“总角”,后用以指代少年时代。

3.《离骚》作者屈原,名平,字原,战国时楚国人,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开创了诗歌从集体歌唱到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是我国浪漫主义诗歌的奠基人。创立了“楚辞体”,代表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招魂》《远游》《卜居》《渔父》等。

《楚辞》,西汉刘向编辑,收录了战国时期楚国屈原、宋玉等人的作品。这些作品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故名“楚辞"。后世称这种诗体为“楚辞体”或“骚体"。《离骚》是楚辞的代表作品,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风”“骚":“风”指《国风》,代表《诗经》;“骚"指《离骚》,代表《楚辞》。《诗经》与《楚辞》分别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两大文学传统的源头。

4.《孔雀东南飞并序》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又称《焦仲卿妻》,是我国古代汉民族最长的叙事诗。选自《玉台新咏笺注》。《玉台新咏》编者是梁朝的徐陵。

【文体链接】“乐府双璧”:《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北朝)。“乐府”,初设于秦,是当时一个专门掌管乐舞演唱教习的机构。魏晋时期,这一官署采制的诗歌被称为“乐府”或“乐府诗"。后世诗人仿照这种形式创作的诗,亦称“乐府诗”。

5.《蜀道难》作者李白,见前面介绍。《蜀道难》是古乐府旧题。

6.《蜀相》作者杜甫。

【文体链接】律诗,近体诗的一种,八句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二、三联必须对仗,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每句中用字平仄相间。

7.《望海潮》作者柳永,字耆卿,原名三变,排行第七,又称“柳七"。以屯田员外郎致仕,故世称“柳屯田”,北宋婉约派词人,是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词人。“望海潮”,词牌名。本词是一首投赠之作。

8.《扬州慢》作者姜夔,字尧章,号白石道人,南宋词人。

9.朕,第一人称代词,秦以前指“我”或“我的",自秦始皇起专用作皇帝的自称。

10.考妣,古代称已死的父母。父死后称“考”,母死后称“妣"。

11.箜篌,古代的一种弦乐器,二十三弦或二十五弦,分卧式,竖式两种。

12.妾、贱妾,旧时女子自称的谦辞。

13.长跪,也叫跽,一种跪拜礼,指挺直上身而跪,表示恭敬。

14.床,古代坐具。

15.卿,①官阶名,爵位名。周制,天子及诸侯都有卿,分上、中、下三等。秦汉三公以下设九卿,为中央政府各部行政长官。②古代对男子的敬称。③古代君对臣的称谓。④夫妻、朋友间的爱称。

16.初阳,冬至以后、立春以前。其时阳气初动,故称“初阳”。初七,指农历七月七日。也叫“乞巧节"。传说每年七夕,牛郎织女会在天河鹊桥相会。旧时妇女在这天晚上拜织女以乞巧。古人以农历每月的二十九为上九,初九为中九,十九为下九。古代每月十九日,妇女常置酒欢聚,嬉戏娱乐。

17.丞,各级长官的副职。秦始置。本文中指郡丞,辅助太守的官。主簿,古代官名,是各级主官属下掌管文书的佐吏。本文中指太守的下属。

18.青庐,用青布搭成的篷帐,举行婚礼的地方。结发:成婚。古代婚礼,成婚之夕,男女共髻束发,故称。

19.六合,阴阳家以月建与日辰的地支相合为吉日,即子与丑合,寅与亥合,卯与戌合,辰与酉合,巳与申合,午与未合,总称“六合”。

20.黄昏、人定、鸡鸣,十二时辰名。戌时(19-21时)为黄昏,一更;亥时(21-23点)为人定,二更;子时(23-1时)为夜半,三更;丑时(1-3时)为鸡鸣,四更;寅时(3-5时)为平旦,五更。

21.参、井,星宿名。春秋战国时期,人们将黄道带分为十二次,各有定名,每次以二三个星宿为星官,分别配属于各诸侯国,称为分野。秦是井宿的分野,蜀是参宿的分野。诗中是由秦入蜀,故称“扪参历井"。

22.子规,即杜鹃,又名杜宇。相传为古蜀帝杜宇魂魄所化,啼声哀怨动人。常作伤春、悼亡的象征。

23.锦城,即锦官城,成都的别称。

24.丞相,官名,古代辅佐君主的职位最高的大臣。

25.三吴,指吴兴(今浙江湖州)、吴郡(今江苏苏州)、会稽(今浙江绍兴)。

高牙,牙旗,将军之旗。《望海潮》词中借指孙何。

凤池,即凤凰池,本为皇帝禁苑中的池沼,因魏晋时中书省掌管机要而接近皇帝,故以凤凰池称中书省,此处代指朝廷。古代外任者不如京官,故以“凤池”祝其升迁。

26.三秋,古时人们将农历的七、八、九月份分别称为孟秋、仲秋、季秋,合称“三秋”,代指秋天。“

27.黍离,《诗经·王风》中的一首有感于家国兴亡的诗。周大夫见故都的宗庙宫室倾覆,遗址上长满了茂盛的黍子,于是写此诗表达忧伤。“黍离之悲”,指对国家残破、今不如昔的哀叹,也指国破家亡之痛。

28.淮左,今淮河以东地区,南宋时设置淮南东路。

扬州,古称广陵、江都、维扬。

29.豆蔻,比喻少女的青春年华,指女子十三四岁时。

第二单元中国现当代文学研习

1.《阿Q正传》作者鲁迅。阿Q精神又叫精神胜利法。

2.《边城》作者沈从文,原名沈岳焕,字崇文,湖南凤凰人,现代小说家、散文家。主要作品有散文集《湘行散记》,中篇小说《边城》《长河》。《边城》被誉为“田园诗的杰作”,是我国现代文学史上“一颗千古不磨的珠玉”。沈从文被称为“文体作家"。

3.《大堰河——我的保姆》作者艾青,原名蒋海澄。代表作品有《我爱这土地》《礁石》《光的赞歌》等。

【文体链接】自由诗,是中国现代新诗的一种主要形式。“五四”前后,开始在我国流行,它运用现代白话写作,不拘泥于外在的韵律和音节等,诗体不受任何框式的束缚,段、行和字数都不固定。

4.《再别康桥》作者徐志摩,中国现代诗人、散文家,“新月派"代表诗人。代表作品有诗集《志摩的诗》《猛虎集》《翡冷翠的一夜》《云游》,散文集《落叶》《自剖》等。

5.《一个消逝了的山村》作者冯至,现代诗人、学者、翻译家。鲁迅曾称赞他是“中国最杰出的抒情诗人”。主要作品有诗集《昨日之歌》《十四行集》《十年诗抄》,散文集《山水》,历史小说《伍子胥》,学术著作《杜甫传》等。

6.《秦腔》作者贾平凹,当代文学家。

7.《茶馆》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予,满族人,现代小说家、戏剧家。曾因创作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主要作品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骆驼祥子》《四世同堂》,中篇小说《我这一辈子》,短篇小说《五九》,话剧《龙须沟》《茶馆》等。

第三单元古代散文研习

1.《陈情表》作者李密,一名虔,字令伯,西晋散文家。

【文体链接】表,就是“奏表”,又称“表文”,是臣下呈给帝王的一种文书。

2.《项脊轩志》作者归有光,字熙甫,号震川,世称“震川先生”,明代散文家。他与王慎中、唐顺之、茅坤等推崇“唐宋八大家"古文传统,提倡唐宋散文,被称为“唐宋派”。

【文体链接】志,就是“记"的意思,是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

3.《兰亭集序》作者王羲之,字逸少,曾任右军将军,世称“王右军”。东晋书法家,被尊为“书圣”,其书法作品《兰亭集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

4.《归去来兮辞并序》作者陶渊明,见前面介绍。

【文体链接】“辞"是介于散文和诗歌之间的一种文体,起源于战国时楚国,又称楚辞、楚辞体。到了汉代,常把辞和赋统称为辞赋。

5.《种树郭橐驼传》是寓言体传记。作者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今山西永济西)人,世称“柳河东”。官至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与韩愈一起倡导古文运动,并称“韩柳”,主要作品《河东先生集》,代表作有《黔之驴》《捕蛇者说》《小石潭记》等。

【文体链接】寓言,是一种带有劝谕和讽刺性的文学体裁。

6.《石钟山记》作者苏轼。

7.期功,古代以亲属关系的远近确定丧服和服丧的时间。期,穿一年孝服的亲族。功,穿大功服、小功服的亲族。服丧九个月为大功,服丧五个月为小功。

8.察、举,古代选拔官员的一种制度,即察举制。主要是由地方长官在辖区内随时考察、选取人才并推荐给上级或中央,经过试用考核再任以官职。如“孝廉”“秀才",就是用来考核的科目。

孝廉:汉代所设荐举人才的一种科目,推举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汉武帝开始令郡国每年推举孝廉各一名,晋时仍保留此制。

秀才:汉代所设选拔人才的一种科目,推举优秀人才。晋时仍保留此制。与科举的“秀才”不同。

拜、除:都是授官的意思。

9.太守,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刺史,州的最高行政长官。

牧伯,称州郡长官。

郎中,官名。始置于战国,职掌宿卫。秦汉时,属郎中令(汉武帝改光禄勋)。

洗(xiǎn)马:官名,即太子洗马,太子的侍从官。

10.东宫,指太子,太子居东宫。

11.归,旧时指女子出嫁。“归宁",出嫁的女子回娘家省亲。

12.闺,一般指宫中小门或内室。“闺”字常和女子有关,没结婚的女子称“闺女",女子的住室称“闺房”。文中“中闺"指妇女住的内室。

13.先大母,去世的祖母。在称谓前加“太”或“大"表示再长一辈,在称谓前加“先”表示已去世。“先妣"指去世的母亲,“先考”指去世的父亲。

14.束发,古代以男子15岁为成童之年,把头发束起来盘到头顶上。

15.象笏,象牙制的手板。古代品级较高的官员朝见君主时执笏,供指画和记事。笏多以象牙、玉制成。

16.牖,古建筑中室与堂之间的窗子。古院落由外而内的次序是门、庭、堂、室。进了门是庭,庭后是堂,堂后是室。室门叫“户”,室和堂之间有窗子叫“牖”,室的北面还有一个窗子叫“向"。

17.三五,农历十五日,“十五”又称“望"。

18.宣德,中国明朝第五个皇帝明宣宗的年号,这是按照年号纪年法来纪年。年号,是古代纪年的名称。从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皇帝即位一般情况下要改元,并以年号纪年。古代纪年有“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法"等多种方法。

19.暮春,阴历三月,春季的末一个月,也称“季春”。古人按阴历(即农历),把一年十二个月分为春、夏、秋、冬四季,每季三个月,分别以孟、仲、季(暮)表示三个月的顺序。如“孟春”,指阴历一月;“仲秋”,指阴历八月。

20.伯(孟)、仲、叔、季,古代常用此来表示长幼之序,如伯夷、仲尼(孔子的字)、叔齐。

21.修禊,古代民俗,于农历三月上旬的巳日(三国魏以后始固定为三月初三)到水边嬉戏,以祓(fú)除不祥。

22.彭殇,彭,即彭祖,传说他曾活到八百岁。殇,未成年而死去的人。

23.三径,古代隐士住处的代称。西汉末,兖州刺史蒋诩隐居后在院中开辟三径,只与求仲、羊仲来往。

帝乡:天帝居住的地方,也就是所谓仙境。

24.《水经》,中国古代一部记述了137条全国主要河流的水道情况的书,记载相当简略,缺乏系统性,后来被郦道元改编为《水经注》。

25.文言文中的人称代词

(1)第一人称。主要有“我、吾、余、予、朕、孤、寡人、臣、仆、妾"等词。常用的是“我、吾、余、予”四个。

古人为了表示谦逊礼貌,在对话中往往不用自称代词,而常用谦称代替,主要有“愚、臣、仆、鄙人、不才、某、小人(古时男子对地位高于自己者或平辈自称的谦词)、寡人、不榖(古代君王自称的谦词)、孤(君主自称)、妾(女子自称)"。谦称是名词。

(2)第二人称。主要有“尔、汝、女(通“汝”)、若、乃、而"等。常用的是“汝、尔、若”。古汉语中有时以尊称代替第二人称,主要有“公、卿、君、子、阁下、陛下、足下、子"。尊称不是代词,而是名词。

(3)第三人称。主要有“彼、之、其、厥、他、渠”。常用的是“彼、之、其"。

26.古诗文中的对偶。古代诗文中常常使用一些对偶句,如“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句中处于相同位置上的词语,语义往往相近或相反,如前例“观”与“察”,“谏”与“追”,“大”与“盛”,两两相对,意思相近。借助这一特点,在阅读陌生文本时,可以由已知推未知,再借助上下文,大致确定某个词语的准确含义。如“群贤毕至,少长咸集”,“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二)古代文化常识举要

1.官职科举

【察举】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察举有考察、推举的意思,又叫荐举。《张衡传》“永元中,举孝廉不行”。《陈情表》“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征辟】也是汉代选拔官吏制度的一种形式。征,是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辟,是中央官署的高级官僚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属吏,再向朝廷推荐。比如“连辟公府不就”“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张衡传》)。

【孝廉】汉代察举制的科目之一。孝廉是孝顺父母、办事廉正的意思。实际上察举多为世族大家垄断,互相吹捧,弄虚作假,当时有童谣讽刺:“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

【官职任免】拜、举、授、除、封、转、迁、擢、出、下车、视事、致仕、乞骸骨、谪、左迁、黜、废等。

①任职、授官

任(担当,担任)授(授官,任命)除(任命,授职)

拜(授给官职)

征(征召,特指君召臣,即由君王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员)

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荐(推荐,由地方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举(推荐,推举,也指由地方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起(起用人任以官职或重新启用)提(提拔)

拔(提升没有官职的人)封(帝王授予臣子土地、封号或爵位)赠(用于追封已故者以爵位)赐(赏赐有功之臣以爵位)

赏(由皇帝特旨颁布,赐予官职、官衔或爵位)

②提升职务

擢(提升官职)超擢(破格提拔)拔擢(用于由低级到高级的升迁)陟(提升,提拔)

升(提升)进(用于较高职务)起复(恢复原职务)___超迁(越级破格提升)

③调动职务

转、移、调、徙(一般的调动,调迁)

迁(调动官职,一般指升官)累迁(多次调动)

出(指出京受任)补(补充缺职或由候补而正式任命)

④降级免职

罢、免、解、黜、夺(官员因过失而解除职务)

放(“委任委派"的意思,有时也指京官调任外地)___贬、谪(因过失而降级)

革、褫(皆为“革除”的意思,指撤职查办)___左迁(降级使用,贬官)

开缺(官员因故去职或者死亡,职位一时空缺,另选他人充任)

⑥暂代官职,署、领、摄、权、假、行。

⑦主管,知、典、主、牧。

⑧在任,下车(初即位或到任)、视事(旧时指官吏到职办公)。

⑨辞官,乞骸骨、自乞、归故里、退、告退、辞、谢病(因病辞官)、致仕(交还官职,一般七十岁)。

【学校】夏称“校”,商称“序”,周称“庠”,都是民间办学的性质。学,太学,国子学,是国家的高等学府;隋朝改国子学为国子监,主管官称祭酒,学官称博士,入学者称监生。

【科举考试】指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从隋代至明清,科举制实行了一千三百多年。共分四级:院试(即童生试)、乡试、会试和殿试。考试内容基本是儒家经义。

院试——由省学政主持,学政称提督学院,故称院试,考生资格须是童生。考取者称为“生员”,俗称秀才。院试第一名称为“案首"。

乡试——也称“秋闱”,参加的考生皆为秀才。由各省主持,乡试取中的称“举人”,第一名俗称“解元”。

会试——是由礼部主持的全国性考试,参加的考生皆为举人,考中的称贡士,第一名俗称“会元"。

殿试——是由皇帝亲自主持的考试。考生皆是贡士。殿试的内容,主要是考策问。殿试结果,取一甲三名,为赐进士及第。一甲第一名为状元,第二名为榜眼,第三名为探花。

【及第】指科举考试应试中选,应试未中的叫落第、下第。“登科”是及第的别称。

【金榜】古代科举制度殿试后录取进士,揭晓名次的布告,因用黄纸书写,故而称黄甲、金榜。多由皇帝点定,俗称皇榜。考中进士就称金榜题名。

【连中三元】科举考试以名列第一者为元,凡在乡、会、殿三试中连续获得第一名,被称为“连中三元"。

【八股文】明清科举考试制度所规定的一种文体。这种文体有一套固定的格式,规定由破题、承题、起讲、入手、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个部分组成。八股文的题目,出自《四书》《五经》。

礼仪习俗

【爵位】爵即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丧葬礼仪】

生曰父、曰母、曰妻,死曰考、曰妣、曰嫔。

艰、忧,父母之丧。内艰:母丧。外艰:父丧。

忧服,为父母居忧服丧。忧阙,官员为父母居丧后所空出的官位。

服阕,三年丧满除服。丁忧、丁艰,遭父母之丧。

期功:丧服名。期,一年;大功,9个月;小功,5个月。

【牺牲】古代祭祀用的牲畜,色纯为”牺”,体全为“牲”。

【太牢、少牢】古代帝王祭祀社稷时,牛、羊、豕三牲全备为“太牢"。少牢只有羊、豕。天子祭祀社稷用太牢,诸侯祭祀用少牢。

【死之讳称】帝王死称崩,诸侯死称薨,大夫死称卒,士死称不禄,庶人称死。

【九族与五服】中国封建社会是由父系家族组成的社会,以父宗为重。其亲属范围包括自高祖以下的男系后裔及其配偶,即自高祖至玄孙的九个世代,通常称为本宗九族。在此范围内的亲属,包括直系亲属和旁系亲属,为有服亲属,死为服丧。亲者服重,疏者服轻,依次递减。五服制度是中国礼治中为死去的亲属服丧的制度。它规定,血缘关系亲疏不同的亲属间,服丧的服制不同,据此把亲属分为五等,由亲至疏依次是: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

【特殊称谓】

【名字】古人不仅有“名”,还有“字",而且“名”和“字"分开使用。“名”一般是出生后不久父亲给取的。“字"又叫“表字”,是在本名以外另取的一个与本名有关联的名字,男子二十岁举行冠礼时取字,女子十五岁举行笄(jī)礼时取字。古人在成年以后,名只供长辈和自己称呼,自称其名表示谦逊;而字是供社会上的人来称呼的。名和字一般在意义上都存在一定的关系。①意义相近。如屈原,名平,字原。“原"是宽阔平坦的意思。②意义相反。如曾点(点,小黑点也),字皙(皙,人色白也)。③意义相关。如苏轼,字子瞻。《左传·曹刿论战》

中有“登轼而望(与“瞻”同义)之"。

【百姓】布衣、黔首、黎民、生民、庶民、黎庶、苍生、黎元等。

【职业】对一些以技艺为职业的人,称呼时常在其名前面加一个

表示他的职业的字眼。如“庖丁”,“丁"是名,“庖”是厨师。“师襄”,“师”,意为乐师。“优”,亦称优伶、伶人,古代用以称以乐舞戏谑为职业的艺人,后亦称戏曲员。

【朋友】贫贱而地位低下时结交的朋友——“贫贱之交”;情谊契合、亲如兄弟的朋友——“金兰之交";同生死、共患难的朋友——“刎颈之交”;遇到磨难时结成的朋友——“患难之交";情投意合、友谊深厚的朋友——“莫逆之交”;从小一块儿长大的异性好朋友——“竹马之交";以平民身份相交往的朋友——“布衣之交”;辈份不同、年龄相差大的朋友——“忘年之交";不拘于身份、形迹的朋友——“忘形之交”;不因贵贱的变化改变友情的朋友—“车笠之交";在道义上彼此支持的朋友——“君子之交”;心意相投、相知很深的朋友——“神交"。

【年龄】垂髫——3、4岁至8、9岁的儿童,总角——8、9岁至13、14岁的少年,豆蔻——女子十三四岁,及笄——女子十五岁,束发——男子十五岁,弱冠——男子二十岁,而立——男子三十岁,不惑——男子四十岁,知命——男子五十岁,花甲、耳顺、耆——六十岁,古稀、不逾矩——七十岁,耄耋——八九十岁,期颐——一百岁。

【传统节日】

【春节】此节乃一岁之首。古人又称元日、元旦、元正、新春、新正等,而今人称春节,是在采用公历纪元后。

【元宵】又称正月半、上元节、灯节。元宵习俗有赏花灯、闹年鼓、猜灯谜、吃元宵等。

【寒食】节日里严禁烟火,只能吃寒食。在清明前一、二日。因重耳追念介子推,表示对自己过失的谴责而设。因寒食与清明时间相近,后人便将寒食的风俗视为清明习俗之一。

【清明】按农历算在三月上半月,按阳历算则在每年四月四日或五日。其习俗有扫墓、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插柳戴花等。

【端午】又称端阳、重午、重五。一般认为,该节与纪念屈原有关。屈原忠而被黜,投水自尽,于是人们以吃粽子、赛龙舟等来悼念他。端午习俗有喝雄黄酒、挂香袋、吃粽子、插花和菖蒲、斗百草、驱“五毒”等。

【乞巧节】又称少女节或七夕。相传,织女和牛郎每年农历七月初七夜晚在鹊桥上相会。每年七月初七晚上,妇女们趁织女与牛郎团圆之际,摆设香案,穿针引线,向她乞求织布绣花的技巧。

【中秋】农历八月十五,又称团圆节。中秋节的主要习俗有赏月、祭月、观潮、吃月饼等。

【重阳】“九"为阳数,两九相重,故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有登高望远、赏菊赋诗、喝菊花酒、插茱萸等习俗。现为“老人节"。

【社日】古时祭祀土神的日子,一般在立春、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分为春社和秋社。

【腊日】也叫腊八,这是古代岁末祭祀祖先、祭拜众神、庆祝丰收的节日。在农历十二月初八,有吃赤豆粥、祭拜祖先等习俗。

【除夕】农历岁末的最后一天夜晚。除,去除;夕,夜晚。是除旧布新、阖家团圆、祭祀祖先的日子。

【生辰八字】一个人出生的年、月、日、时,各有天干、地支相配,每项两个字,四项共八个字。根据这八个字,可推算出一个人的命运。遇有大事,都需推算八字。

【座次】古时官场座次尊卑有别,十分严格。官高为尊居上位,官低为卑处下位。古人尚右,以右为尊。古代建筑通常是堂室结构,前堂后室。在堂上举行的礼节活动是南向为尊。因此,古人常把称王称帝叫做“南面”,称臣叫做“北面"。室东西长而南北窄,因此室内最尊的座次是坐西面东,其次是坐北向南,再次是坐南面北,最卑是坐东面西。

【婚冠礼】古代嘉礼之一。古代贵族男子二十岁行冠礼后即可成婚,并享受成人待遇,女子十五岁行笄礼(笄:束发用的簪子。古时女子满十五岁把头发绾起来,戴上簪子)后也可结婚。所以把婚礼、冠礼合称为婚冠礼。

【三纲五常】“三纲”,父为子纲、君为臣纲、夫为妻纲;“五常"仁、义、礼、智、信。

【三从四德】封建社会强迫妇女遵守的道德标准。三从,未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四德,妇德、妇言、妇容、妇功。

【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伯(孟)仲叔季。从:堂房亲属。

【家大舍小令外人】在汉语称呼语系统中,有“家大舍小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