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出师表》(共58张+同步练习+学案+记忆清单)_第1页
23《出师表》(共58张+同步练习+学案+记忆清单)_第2页
23《出师表》(共58张+同步练习+学案+记忆清单)_第3页
23《出师表》(共58张+同步练习+学案+记忆清单)_第4页
23《出师表》(共58张+同步练习+学案+记忆清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3《出师表》(共58张+同步练习+学案+记忆清单)专项练习答案

一、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谘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不利: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敝。

有利: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对比阅读

(一)1.亲身,亲自身份低微,见识短浅驻扎升迁,升官

2.CA把/因为。B的/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C在。D代词,他的/副词,难道。

3.①(只想)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不追求在诸侯间文明显达。②第二年春天,诸葛亮果然攻打陈仓,(曹军)已有准备,(蜀军)不能攻克。

4.1.诸葛亮围祁山2.亮果围陈仓3.蜀连出侵边境

5.诸葛亮谦虚谨慎、勇于担当、忠心耿耿、知恩图报。曹真富有战略眼光、爱护士卒、战功卓著。

参考译文:

诸葛亮围攻祁山,南安、天水、安定三郡叛魏投向诸葛亮。明帝派曹真都督部队屯兵郿县,派遣张郃攻击诸葛亮的部将马谡,大破马谡军。安定城的百姓杨条等人掳掠了一些官吏和百姓防守月支城,曹真进军包围了他们。杨条对手人说:“如果大将军亲自来,我愿意早些投降。"于是杨条将自己捆绑起来出城投降。过去叛投诸葛亮的三郡相继得以平定。曹真意识到诸葛亮兵败祁山,以后必定带领人马来攻打陈仓,于是派将军郝昭、王生守卫陈仓,并加固城池。第二年春天,诸葛亮果然攻打陈仓,(曹军)已有准备,(蜀军)不能攻克。朝廷给曹真增加封邑,加上以前封的,共二千九百户。四年,在洛阳朝见天子,升为大司马,天子赐予他佩剑穿履上殿,入朝参见时不必小步快走的特权。曹真认为“蜀军经常出兵骚扰边境,应当立即前去征伐,如果派遣诸将分成数路并进,必定能获大胜。”明帝采纳了他的计策。当曹真带兵西征刘蜀之时,明帝亲自送行。曹真八月份从长安出发,从子午道南进入西川。司马宣逆汉水而上,两军约定在南郑会合。其它几路军队,有的从斜谷道进军,有的从武威入蜀。适逢大雨连绵,三十多天不见天晴,入蜀的栈道完全断绝,皇帝下诏令曹真等人班师。曹真每次出征,总是与将士们同甘共苦,军资赏赐不够,往往将家产拿出来赏赐将士,士卒都愿意为他调遣派用。曹真因病回到洛阳,明帝亲自去他的府邸探视病情。曹真去世后,谥为元侯。

(二)1.(1)亲身、亲自(2)器重、看重(3)往、到、拜访、访问(4)衡量、估计、推测、考虑

2.此人可就见/不可屈致也/将军宜枉驾顾之

3.(1)先帝没有因为我身份低微见识浅陋(而看轻我),亲自降低身份,三次到茅草屋拜访我。

(2)但是我的志向还没有罢休(停止),您认为该采取怎样的计策呢?

4.①诸葛亮被刘备的真心诚意感动;②诸葛亮被刘备的礼贤下士、渴求人才打动(猥自枉屈);③诸葛亮认为已遇到明主,可以出山辅佐刘备,施展才华实现抱负。

参考译文:

【乙】诸葛亮亲自在田地中耕种,喜爱吟唱《梁父吟》,他身高八尺,常常把自己和管仲、乐毅相比,当时人们都不承认这件事。只有博陵的崔州平,颍川(河南禹州)的徐庶与诸葛亮关系甚好,说确实是这样。

适逢先帝刘备驻扎在新野。徐庶拜见刘备,刘备很器重他,徐庶对刘备说:“诸葛孔明这个人,是人间卧伏着的龙啊,将军可愿意见他?"刘备说:“您和他一起来吧。”徐庶说:“这个人只能你去他那里拜访,不可以委屈他,召他上门来,将军你应该屈尊亲自去拜访他"。

因此先帝就去隆中拜访诸葛亮,总共去了三次,才见到诸葛亮。于是刘备叫旁边的人退下,说:“汉室的统治崩溃,奸邪的臣子盗用政令,皇上蒙受风尘遭难出奔。我不能衡量自己的德行能否服人,估计自己的力量能否胜任,想要为天下人伸张大义,然而我才智与谋略短浅,就因此失败,弄到今天这个局面。但是我的志向到现在还没有罢休,您认为该采取怎样的办法呢?”23.《出师表》导学案(教师版)

【学习目标】

1.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了解写作背景,疏通文意,积累文言知识。

2.领会诸葛亮提出的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并学习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3.了解本文议论中融叙事、抒情为一体的写法。

【课时安排】3课时

【学习过程】

知识链接

文体知识

表,用于向君王陈说自己的请求和愿望。我国古代臣民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汉代则分成“章"奏”“表"议”四类。

“表"的基本特征是“动之以情”。《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出师北伐前向刘禅的言事呈文。

作者介绍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郡阳都县(今山东省沂南县)人,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民间推其为“智慧化身”,以“智圣”誉之。

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写作背景

222年,刘备攻吴兵败,次年病故,死前托孤白帝城,将刘禅托付给诸葛亮。此时蜀汉已失荆州,元气大伤。诸葛亮实行了一系列比较正确的政治和经济措施,经过几年的苦心经营使蜀汉境内呈现兴旺景象。同时与孙吴修好,平息南方叛乱,稳定了蜀汉的政权。适逢曹魏内部又有动荡,于是227年,诸葛亮决定北上伐魏。临行前,他考虑到刘禅不懂得治理政事,故上表劝诫,以期他能稳定国内政局,不被小人所惑,使北伐无后顾之忧。

关于刘禅

刘备的儿子,小名阿斗。刘备死后他继任蜀汉皇帝,昏庸无能,由诸葛亮辅政,“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公元234年,诸葛亮病死北伐军中,他逐渐信任宦官,朝政腐政。公元263年魏军攻成都,他出降,第二年举家迁洛阳,被封为安乐县公。由于他是历史上最著名的庸碌无为的皇帝,所以后世就把“阿斗”当做昏庸无能的人的代称。

先帝遗诏: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文中出现的典故:

①“三顾茅庐"原为汉末刘备(https://baike./item/%E5%88%98%E5%A4%87/30564"\t"/Users/baiabai/Documents\\x/_blank)拜访诸葛亮(https://baike./item/%E8%AF%B8%E8%91%9B%E4%BA%AE/21048"\t"/Users/baiabai/Documents\\x/_blank)的故事。刘备曾三次访聘诸葛亮,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打天下(顾:拜访。茅庐:草房)。后人用“三顾茅庐”来比喻诚心实意地一再邀请。

②《隆中对》选自陈寿(https://baike./item/%E9%99%88%E5%AF%BF/5816"\t"/Users/baiabai/Documents\\x/_blank)《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中国东汉末年,刘备(https://baike./item/%E5%88%98%E5%A4%87/30564"\t"/Users/baiabai/Documents\\x/_blank)三顾茅庐去隆中拜访诸葛亮(https://baike./item/%E8%AF%B8%E8%91%9B%E4%BA%AE/21048"\t"/Users/baiabai/Documents\\x/_blank)时的谈话内容(促成三国鼎立(https://baike./item/%E4%B8%89%E5%9B%BD%E9%BC%8E%E7%AB%8B"\t"/Users/baiabai/Documents\\x/_blank)的战略决策)。

③“白帝城托孤"是《三国演义(https://baike./item/%E4%B8%89%E5%9B%BD%E6%BC%94%E4%B9%89/5782"\t"/Users/baiabai/Documents\\x/_blank)》中刘备(https://baike./item/%E5%88%98%E5%A4%87/30564"\t"/Users/baiabai/Documents\\x/_blank)在与东吴(https://baike./item/%E4%B8%9C%E5%90%B4/914288"\t"/Users/baiabai/Documents\\x/_blank)的大战失败后,在白帝城病危,将诸葛亮(https://baike./item/%E8%AF%B8%E8%91%9B%E4%BA%AE/21048"\t"/Users/baiabai/Documents\\x/_blank)招到白帝城,将儿子也就是后主刘禅(https://baike./item/%E5%88%98%E7%A6%85/17362"\t"/Users/baiabai/Documents\\x/_blank)托付给诸葛亮的历史典故。

导入语:收二川,摆八阵,七擒六出,五丈原设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按金木土交之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你能根据这幅对联说出哪些关于诸葛亮的事呢?

二、自主学习

(一)预习检测

1.掌握下列字音字形。

殂(cú)弊(bì)菲(fěi)陟(zhì)臧否(zāngpǐ)

祎(yī)裨(bì)阙(quē)性行(xíng)行阵(háng)

颓(tuí)桓(huán)长史(zhǎng)猥(wěi)夙(sù)

驽(nú)攘(rǎng)职分(fèn)斟酌(zhēnzhuó)彰(zhāng)

咎(jiù)咨诹(zīzōu)诏(zhào)

划分朗读节奏。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章大意。

先帝开创大业未完成一半,竟然中途去世,如今天下分成三国,我益州地区人力疲惫、民生凋敝,这确实是处在万分危急、存亡难料的时候。但是朝廷上侍奉守卫的臣子不敢稍有懈怠,疆场上忠诚有志的将士在舍身忘死地作战,这是因为他们追念先帝的特殊的礼遇,想报答给陛下的缘故啊。陛下确实应该广泛地听取意见,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的美德,发扬志士们的勇气,不应该随意地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从而堵塞了忠诚进谏的道路。

皇宫中和丞相府中,本都是一个整体,晋升、处罚,赞扬、批评,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丞相府中而)不同。如有做奸邪事情,触犯科条的,或尽忠心做善事的,应该一律交给负责专职的官员加以惩罚或奖赏,来显示陛下公正平清明的治理,切不应私心偏袒,使宫内和丞相府的赏罚标准不同。

现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这些都是忠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思虑忠诚纯正,因此先帝才选拔留下来辅佐陛下。我认为宫中的事情,事情无论大小,都要询问他们的意见,然后去施行,这样一定能够弥补缺失疏漏,有启发和帮助。

将军向宠,性情品行善良公正,了解通晓军事,当年试用,先帝曾加以称赞说他能干,因此经众人评议荐举任命为中部督。我认为军营中的事情,事情无论大小,都要咨询他的意见,就一定能够使部队团结和睦,德才高低的人各有合适的安排。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汉朝前期兴隆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汉朝后期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时候,每次和我谈论这些事情,没有不为桓、灵二帝而叹息、痛心和遗憾的。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都是忠贞贤明、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室的兴隆,就为时不远了。

我原本是个平民,在南阳亲自耕种,在乱世间只求保全性命,不希求诸侯知道我而获得显贵。先帝不介意我的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屈尊就卑,接连三次到草庐来拜访我,向我询问当今大事,我因此感奋激发,从而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兵败,在兵败的时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机患难期间我受到委任,自那时以来已有二十一年了。

先帝知道我做事谨慎,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接受遗命以来,我早晚忧虑叹息,惟恐先帝的托付没有效果,以致损伤先帝的英明。所以在五月渡过泸水,深入不长草木的荒凉之地。现在南方已经平定,武器装备已经充足,应当鼓励并率领全军,北上平定中原。我希望能够竭尽自己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复兴汉朝王室,回到原来的都城。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尽忠于陛下的职责本分。至于斟酌利弊,毫无保留地进献忠言,那就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了。

希望陛下把讨伐奸贼、兴复汉室的任务交付给我,如果不取得成效,那就惩治我失职的罪过,用来祭告先帝的神灵。如果没有发扬圣德的话,就责备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并揭示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该自己思虑谋划,询问治国的好方法,明察并采纳正确合理的言论,深切追念先帝遗诏中的旨意。我就受恩、感激不尽了。现在我就要远离陛下了,面对奏表,禁不住落泪,激动的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话。

三、精读课文

精读第一段:

(一)根据要求填空。

1.现在蜀汉面临的的不利条件和有利条件各是什么?

2.本段提出什么建议?提出这一建议的目的是什么?

3.作者对刘禅进行了怎样的规劝?

答:1.不利:先帝崩殂、天下三分、益州疲敝。

有利: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2.建议:开张圣听(广开言路)目的:光先帝遗德(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的美德)

3.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精读第二段:

1.作者在本段提出的建议是什么?

2.如何具体执行这一建议?

答:1.严明赏罚

2.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

精读第三、四段:

1.作者为什么要举荐这些人?

2.刘禅该如何重用这些人?

3.重用这些人的的好处是什么?

答:1.①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②性行淑均,晓畅军事

2.①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②营中之事,悉以咨之

3.①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②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精读第五段:

1、作者提出的第三个建议是什么?

2、本段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1.亲贤臣、远小人(亲贤远佞)

2.对比手法。先汉后汉,一兴隆一倾颓,原因在于君王对贤臣和小人的态度不同,对比鲜明,强调了亲近贤臣、远离小人的重要性,有极强的说服力。

精读第六、七段:

1.作者在这两段主要追述了哪几件事?有何用意?

2.结合选段概括诸葛亮上表出师的原因。

答:1.自述生平、三顾茅庐、白帝城托孤

用意:①追述先帝之举,启发刘禅能像其父一样知人善任、礼贤下士②以二十一年的不平凡的经历,激励刘禅不可半途而废,更不能前功尽弃③表白自己对蜀汉的一片忠诚,希望刘禅能予以信任。④将出师和谏言沟通起来,劝勉刘禅亲贤远佞,察纳雅言。

2.①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②报先帝,忠陛下。

精读第八段:

本段诸葛亮再一次明确了各自的责任,分别是什么?

本段的写作目的是什么?

答:自己:讨贼兴复

攸之、祎、允等朝臣:应尽兴德之言

后主刘禅: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2.规劝刘禅“追先帝遗诏”,亲贤纳谏,远离恶小。

问题探究

1.课文前半部分,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了哪些建议?

答:开张圣听、赏罚严明、亲贤臣,远小人

2.你认为作者提出的三项建议中哪一项是核心?为什么?

答:亲贤臣,远小人。作者以史为鉴,从正反两方面向后主言明:能否亲贤远佞,关系到国家的存亡,亲近贤臣,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强调了亲贤远佞的重要性。

3.从全文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位怎样的贤臣?

答:忠君爱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感恩图报、深谙治国之道,有政治远见

忧国忧民,有责任感、谨守诺言

4.本文是如何将记叙、议论、抒情融为一体的?

答:“表以陈情”,意思是于议中表达情感,在谈论形势、方针、政策和历史经验教训之中贯穿着一条明显的抒情线索,就是希望后主能继承先帝的遗志,完成先帝未竟的大业。第二部分寓情于叙,字字句句都蕴含着作者对先帝的知遇之思和无限感激之情,也表达了作者尽心竭力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最后,诸葛亮以“讨贼兴复之效”自许,并且说“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更是情词恳切,催人泪下,集中表现了他感恩图报的心情。

5.读了课文,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答:我们应学习诸葛亮忠君爱国、公平公正的品质,明白“亲贤远佞”的人际交往之道。

五、课堂小结

本文叙述了诸葛亮在出师北伐前言辞恳切地劝说后主刘禅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臣远小人,以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表达了诸葛亮对先帝知遇之恩的感激之情和北定中原的决心,以及效忠刘氏父子的忠心。

六、拓展延伸

出自本文的成语。:

妄自菲薄: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

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

不知所云:不知道说些什么。

作奸犯科:为非作歹,触犯法令。

优劣得所:指知人善任,使其得到适当的位子。

计日而待:可以数着日子等待。形容为时不远。

三顾茅庐: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感激涕零:感激得掉下眼泪,形容非常感激。《出师表》记忆清单2

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粗词语。

此皆良实_________(2)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3)志虑忠纯_________(4)愚以为

(5)悉以咨之_________(6)裨补阙漏

(7)性行淑均_________(8)必能使行阵和睦

(9)晓畅军事_________(10)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11)未尝不叹息痛恨___(12)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13)可计日而待也___(14)亲贤臣,远小人

2.翻译下列句子。

(1)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性行淑均,晓畅军事。

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8)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3.内容理解概况。

作者为什么要举荐这些人?(用原文回答。)

①____________②

刘禅该如何重用这些人?(用原文回答。)

重用这些人的好处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第五段运用了什么手法?提出了什么建议?

收二川,摆八阵,七擒六出,五丈原设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按金木土爻之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学习目标

1.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了解写作背景,疏通文意,积累文言知识。

2.领会诸葛亮提出的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并学习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3.了解本文议论中融叙事、抒情为一体的写法。

九年级语文下册

诸葛亮

关于“表”

表,用于向君王陈说自己的请求和愿望。我国古代臣民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汉代则分成“章”“奏"表”“议"四类。

“表”的基本特征是“动之以情"。《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出师北伐前向刘禅的言事呈文。

标题解析:

出师表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郡阳都县(今山东省沂南县)人,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民间推其为“智慧化身”,以“智圣"誉之。

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作者名片

写作背景

222年,刘备攻吴兵败,次年病故,死前托孤白帝城,将刘禅托付给诸葛亮。此时蜀汉已失荆州,元气大伤。诸葛亮实行了一系列比较正确的政治和经济措施,经过几年的苦心经营使蜀汉境内呈现兴旺景象。同时与孙吴修好,平息南方叛乱,稳定了蜀汉的政权。适逢曹魏内部又有动荡,于是227年,诸葛亮决定北上伐魏。临行前,他考虑到刘禅不懂得治理政事,故上表劝诫,以期他能稳定国内政局,不被小人所惑,使北伐无后顾之忧。

关于刘禅:刘备的儿子,小名阿斗。刘备死后他继任蜀汉皇帝,昏庸无能,由诸葛亮辅政,“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公元234年,诸葛亮病死北伐军中,他逐渐信任宦官,朝政腐政。公元263年魏军攻成都,他出降,第二年举家迁洛阳,被封为安乐县公。由于他是历史上最著名的庸碌无为的皇帝,所以后世就把“阿斗"当做昏庸无能的人的代称。

zhì

fěi

zāng

wèi

quē

xíng

háng

tuí

huán

zhǎng

gōng

wěi

读一读

崩殂

疲弊

妄自菲薄

陟罚臧否

费祎

以遗陛下

裨补阙漏

性行淑均

倾颓

长史

躬耕

猥自枉屈

行阵

rǎng

fèn

zhēn

zhuó

zhāngjiù

zīzōu

zhào

读一读

夙夜忧叹

驽钝

攘除

职分

斟酌

以彰其咎

咨诹

遗诏

读一读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疏通文句,

理解文意。

出师表【课文赏析】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

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

报之于陛下也。

朝廷

时候

这里指疆场

追念

特殊的礼遇

指帝王之死

人力疲惫,民生凋敝

的确,确实

表示原因

忠诚有志

但是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

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以塞忠谏之路也。

发扬光大

不合道理

用来

发扬,扩展

随意地看轻自己

称引、譬喻

扩大皇上听闻(的范围)。意思是要后主广泛听取意见。

以致

忠诚进谏

说话不恰当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译文:先帝开创大业未完成一半,竟然中途去世,如今天下分成三国,我益州地区人力疲惫、民生凋敝,这确实是处在万分危急、存亡难料的时候。但是朝廷上侍奉守卫的臣子不敢稍有懈怠,疆场上忠诚有志的将士在舍身忘死地作战,这是因为他们追念先帝的特殊的礼遇,想报答给陛下的缘故啊。陛下确实应该广泛地听取意见,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的美德,发扬志士们的勇气,不应该随意地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从而堵塞了忠诚进谏的道路。

1.现在蜀汉面临的不利条件和有利条件各是什么?

2.本段提出什么建议?提出这一建议的目的是什么?

3.作者对刘禅进行了怎样的规劝?

1.不利:先帝崩殂、天下三分、益州疲敝。

有利: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2.建议:开张圣听(广开言路)目的:光先帝遗德(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的美德)

3、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精读课文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这里指不同

赞扬和批评

负责专职

的官员

公平清明的治理

指皇宫和丞相府中

提拔,晋升

做奸邪事情,

触犯科条

判定

宫内和丞相府的赏罚标准不同

偏袒私护

尽忠心、

做善事

显示,表明

译文:皇宫中和丞相府中,本都是一个整体,晋升、处罚,赞扬、批评,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丞相府中而)不同。如有做奸邪事情,触犯科条的,或尽忠心做善事的,应该一律交给负责专职的官员加以惩罚或奖赏,来显示陛下公正平清明的治理,切不应私心偏袒,使宫内和丞相府的赏罚标准不同。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1.作者在本段提出的建议是什么?

2.如何具体执行这一建议?

1.严明赏罚

2.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

精读课文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

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

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

有所广益。

选拔

忠良诚实的人

志向和思虑

忠诚纯正

弥补缺失疏漏

询问

给予

因此

有启发和帮助

译文: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这些都是忠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思虑忠诚纯正,因此先帝才选拔留下来辅佐陛下。我认为宫中的事情,事情无论大小,都要询问他们的意见,然后去施行,这样一定能够弥补缺失疏漏,有启发和帮助。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

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

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行伍,

部队

通晓

公正,

公平

德才高低的人各

有合适的安排

因此

商议

性情品行

荐举

译文:将军向宠,性情品行善良公正,了解通晓军事,当年试用,先帝曾加以称赞说他能干,因此经众人评议荐举任命为中部督。我认为军营中的事情,事情无论大小,都要咨询他的意见,就一定能够使部队团结和睦,德才高低的人各有合适的安排。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精读课文

1.作者为什么要举荐这些人?

2.刘禅该如何重用这些人?

3.重用这些人的的好处是什么?

1.①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②性行淑均,晓畅军事

2.①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②营中之事,悉以咨之

3.①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②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

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

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

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疏远

倾覆衰败

为时不远

亲近

这里表原因

忠正贤明,为保全节操而死(指以死报国)

痛心、遗憾

不曾

译文: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汉朝前期兴隆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汉朝后期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时候,每次和我谈论这些事情,没有不为桓、灵二帝而叹息、痛心和遗憾的。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都是忠贞贤明、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室的兴隆,就为时不远了。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1.作者提出的第三个建议是什么?

2.本段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1.亲贤臣、远小人(亲贤远佞)

2.对比手法。

先汉后汉,一兴隆一倾颓,原因在于君王对贤臣和小人的态度不同,对比鲜明,强调了亲近贤臣、远离小人的重要性,有极强的说服力。

精读课文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

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

许先帝以驱驰。

屈尊

就卑

社会地位低微,

见识短浅

奔走效劳

亲自

有名望,显贵

感奋激发

辱,谦辞

平民

苟且保全

拜访、探望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尔来二十___有一年矣。

自那是以来

遇到

兵败

通“又”,连接整数与零数

接受任命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译文:我原本是个平民,在南阳亲自耕种,在乱世间只求保全性命,不希求诸侯知道我而获得显贵。先帝不介意我的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屈尊就卑,接连三次到草庐来拜访我,向我询问当今大事,我因此感奋激发,从而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兵败,在兵败的时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机患难期间我受到委任,自那时以来已有二十一年了。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

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

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

鼓励

不生长草木。这里指贫瘠、未开垦的地方。

托付

早晚,

日日夜夜

没有效果

以致

武器装备

强渡泸水

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

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奸邪凶恶的人

益处

比喻才能平庸

考虑可否

表示期望

排除,铲除

用来

职责本分

损害

毫无保留地进献

译文:先帝知道我做事谨慎,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接受遗命以来,我早晚忧虑叹息,惟恐先帝的托付没有效果,以致损伤先帝的英明。所以在五月渡过泸水,深入不长草木的荒凉之地。现在南方已经平定,武器装备已经充足,应当鼓励并率领全军,北上平定中原。我希望能够竭尽自己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复兴汉朝王室,回到原来的都城。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尽忠于陛下的职责本分。至于斟酌利弊,毫无保留地进献忠言,那就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了。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1.作者在这两段主要追述了哪几件事?有何用意?

2.结合选段概括诸葛亮上表出师的原因。

1.自述生平、三顾茅庐、白帝城托孤

①追述先帝之举,启发刘禅能像其父一样知人善任、礼贤下士②以二十一年的不平凡的经历,激励刘禅不可半途而废,更不能前功尽弃③表白自己对蜀汉的一片忠诚,希望刘禅能予以信任。④将出师和谏言沟通起来,劝勉刘禅亲贤远佞,察纳雅言。

2.①南方已定,兵甲已足。

②报先帝,忠陛下。

精读课文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

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

等之慢,以彰其咎;

怠慢,疏忽

功效

祭告

发扬圣德的话

揭示他们的过失

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

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

知所言。

询问(治国的)好方法

正确合理的言论

流泪,

落泪

面对

将要

明察接纳

译文:希望陛下把讨伐奸贼、兴复汉室的任务交付给我,如果不取得成效,那就惩治我失职的罪过,用来祭告先帝的神灵。如果没有发扬圣德的话,就责备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并揭示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该自己思虑谋划,询问治国的好方法,明察并采纳正确合理的言论,深切追念先帝遗诏中的旨意。我就受恩、感激不尽了。现在我就要远离陛下了,面对奏表,禁不住落泪,激动的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话。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出师表

遗昭

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规劝刘禅“追先帝遗诏”,亲贤纳谏,远离恶小。

1.本段诸葛亮再一次明确了各自的责任,分别是什么?

讨贼兴复

应尽兴德之言

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自己:

攸之、祎、允等朝臣:

后主刘禅:

2.本段的写作目的是什么?

精读课文

问题探究

1.课文前半部分,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了哪些建议?

开张圣听

赏罚严明

亲贤臣,远小人

出师表【问题探究】

2.你认为作者提出的三项建议中哪一项是核心?为什么?

亲贤臣,远小人。作者以史为鉴,从正反两方面向后主言明:能否亲贤远佞,关系到国家的存亡,亲近贤臣,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强调了亲贤远佞的重要性。

3.从全文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位怎样的贤臣?

忠君爱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感恩图报、深谙治国之道,有政治远见

忧国忧民,有责任感、谨守诺言

出师表【问题探究】

4.本文是如何将记叙、议论、抒情融为一体的?

“表以陈情”,意思是于议中表达情感,在谈论形势、方针、政策和历史经验教训之中贯穿着一条明显的抒情线索,就是希望后主能继承先帝的遗志,完成先帝未竟的大业。第二部分寓情于叙,字字句句都蕴含着作者对先帝的知遇之思和无限感激之情,也表达了作者尽心竭力效忠刘备父子的心愿。最后,诸葛亮以“讨贼兴复之效"自许,并且说“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更是情词恳切,催人泪下,集中表现了他感恩图报的心情。

出师表【问题探究】

5.读了本文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我们应学习诸葛亮忠君爱国、公平公正的品质,明白“亲贤远佞"的人际交往之道。

分析形势——提建议

自叙经历——表衷心

点明主旨——明责任

开张圣听

赏罚严明

亲贤远佞

报先帝

忠陛下

严于律己

严要求朝廷诸臣

向后主提出希望

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

议论

记叙、抒情

文章结构思路

本文叙述了诸葛亮在出师北伐前言辞恳切地劝说后主刘禅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臣远小人,以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表达了诸葛亮对先帝知遇之恩的感激之情和北定中原的决心,以及效忠刘氏父子的忠心。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出自本文的成语

妄自菲薄

引喻失义

不知所云

作奸犯科

优劣得所

计日而待

三顾茅庐

感激涕零

为非作歹,触犯法令。

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

可以数着日子等待。形容为时不远。

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指知人善任,使其得到适当的位子.

感激得掉下眼泪,形容非常感激。

不知道说些什么。

说话不恰当。

课堂检测

有所广益(_________)

亲贤臣,远小人(____________)

恢弘志士之气(____________)

苟全性命于乱世(____________)

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_________)

形容词作动词,扩大,增加。

亲,形容词作动词,亲近。

远,形容词作动词,疏远。

形容词作动词,发扬,扩展。

形容词作动词,保全。

奸,形容词作名词,奸邪的事。

忠善,形容词作名词,忠善的事。

词类活用

此皆良实(_________)

优劣得所(____________)

攘除奸凶(_________)

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___)

北定中原(____________)

此悉贞良死节之臣(_________)

形容词作名词,善良诚实的人。

形容词作名词,好的和差的,这里指才能高的人和才能低的人。

形容词作名词,奸邪凶恶的人。

名词作动词,长草。

方位名词作状语,向北。

名词作动词,为……而死。

词类活用

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诚宜开张圣听

引喻失义

古义:时候;今义:秋季。

古义:扩大;今义:店铺等开始营业。

古义:道理;今义:含义。

不宜异同

愚以为宫中之事

晓畅军事

古义:偏指“异”,差异;今义:不同与相同。

古义:谦称,我;今义:愚昧、愚蠢。

古义:通晓、熟悉;今义:明白,通达。

古今异义

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先帝不以臣卑鄙

古义:……的原因;今义:表结果的连词。

古义:痛心、遗憾;今义:极端憎恨或悔恨。

古义: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

今义:(语言、行为)恶劣,不道德。

由是感激

临表涕零

古义:感奋激发;今义:十分感谢。

古义:眼泪;今义:鼻涕。

古今异义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欲报之于陛下也()

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对,对于

有所广益()

斟酌损益()

帮助,启发

增加

一词多义

性行淑均()

然后施行()

行阵和睦(____________)

品德,品行

做,执行

行列,此处指军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

然后施行()

然而,可是

这样

一词多义

所以

此后汉所以倾颓也(___)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这里表示原因

用来

一词多义

以光先帝遗德()

以伤先帝之明()

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先帝不以臣卑鄙()

愚以为宫中之事()

用来

以致

因为

认为

以光先帝遗德()

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遗留的

给予

一词多义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

可计日而待也()

表转折

表修饰

宜付有司论其刑赏()

每与臣论此事()

判定

议论

一词多义

若无兴德之言()

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没有

不论

俱为一体()

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

众议举宠为督()

做,行

做,担任

一词多义《出师表》记忆清单答案

记忆清单1

1、解释加点词语

指帝王之死

时候

朝廷

这里指疆场

追念

特殊的礼遇

扩大皇上听闻(的范围)。意思是要后主广泛听取意见。

发扬光大

发扬,扩展

看轻

称引、譬喻

不合道理

提拔,晋升;赞扬和批评

这里指不同

负责专职的官员;罚

治理

2、翻译句子

这确实是处在万分危急、存亡难料的时候。

但是朝廷上侍奉守卫的臣子不敢稍有懈怠,疆场上忠诚有志的将士在舍身忘死地作战。

陛下确实应该广泛地听取意见,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的美德。

晋升、处罚,赞扬、批评,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丞相府中而)不同。

如有做奸邪事情,触犯科条的,或尽忠心做善事的,应该一律交给负责专职的官员加以惩罚或奖赏。

切不应私心偏袒,使宫内和丞相府的赏罚标准不同。

问答题(1)先帝崩殂、天下三分、益州疲敝

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

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

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开张圣听、严明赏罚

记忆清单2

1、解释加点词语

1、1)忠良诚实的人2)选拔;给予3)志向和思虑;纯正4)我5)询问

弥补缺失疏漏7)善;公正,公平8)行伍,部队9)通晓10)这里表原因

11)不曾;痛心、遗憾12)忠正贤明,为保全节操而死(指以死报国)13)为时不远

14)亲近;疏远

2、翻译句子

1)这些都是忠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思虑忠诚纯正,因此先帝才选拔留下来辅佐陛下。

2)我认为宫中的事情,事情无论大小,都要询问他们的意见。

3)这样一定能够弥补缺失疏漏,有启发和帮助。

4)性情品行善良公正,了解通晓军事。

5)就一定能够使部队团结和睦,德才高低的人各有合适的安排。

6)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汉朝前期兴隆的原因。

7)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汉朝后期衰败的原因。

8)那么,汉室的兴隆,就为时不远了。

3、问答题

1)①此皆良实,志虑忠纯

②性行淑均,晓畅军事

2)①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

②营中之事,悉以咨之

3)①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②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4)对比手法。亲贤臣、远小人(亲贤远佞)

记忆清单三

1、解释加点词语

(1)亲自(2)有名望,显贵(3)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4)辱,谦辞(5)拜访、探望(6)感奋激发(7)奔走效劳(8)兵败(9)自那时以来(10)早晚,日日夜夜

(11)没有效果(12)鼓励(13)表示期望;比喻才能平庸(14)排除,铲除(15)考虑可否;损害;益处(16)功效(17)询问(治国的)好方法(18)正确合理的言论(19)流泪,落泪

2、翻译句子

(1)我原本是个平民,在南阳亲自种田。

(2)只希望在乱世里苟且保全性命,不希求在诸侯那里做官扬名。

(3)在兵败的时候我接受了委任,在危机患难期间我接受了任命。

(4)接受遗命以来,我早晚忧虑叹息,惟恐先帝的托付没有效果,以致损伤先帝的英明。

(5)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尽忠于陛下的职责本分。

(6)面对奏表,禁不住落泪,激动的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话。

3、问答题

(1)忠君爱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感恩图报、深谙治国之道,有政治远见、忧国忧民,有责任感、谨守诺言

(2)我们应学习诸葛亮忠君爱国、公平公正的品质,明白“亲贤远佞"的人际交往之道。23.《出师表》导学案(学生版)

【学习目标】

1.正确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了解写作背景,疏通文意,积累文言知识。

2.领会诸葛亮提出的三项建议的进步性和借鉴意义,并学习他“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精神。

3.了解本文议论中融叙事、抒情为一体的写法。

【课时安排】3课时

【学习过程】

知识链接

文体知识

表,用于向君王陈说自己的请求和愿望。我国古代臣民给君主的呈文有各种不同的名称:战国时期统称为“书”,汉代则分成“章”“奏"表”“议"四类。

“表”的基本特征是“动之以情"。《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出师北伐前向刘禅的言事呈文。

作者介绍

诸葛亮(181—234),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郡阳都县(今山东省沂南县)人,三国时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民间推其为“智慧化身”,以“智圣"誉之。

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写作背景

222年,刘备攻吴兵败,次年病故,死前托孤白帝城,将刘禅托付给诸葛亮。此时蜀汉已失荆州,元气大伤。诸葛亮实行了一系列比较正确的政治和经济措施,经过几年的苦心经营使蜀汉境内呈现兴旺景象。同时与孙吴修好,平息南方叛乱,稳定了蜀汉的政权。适逢曹魏内部又有动荡,于是227年,诸葛亮决定北上伐魏。临行前,他考虑到刘禅不懂得治理政事,故上表劝诫,以期他能稳定国内政局,不被小人所惑,使北伐无后顾之忧。

关于刘禅

刘备的儿子,小名阿斗。刘备死后他继任蜀汉皇帝,昏庸无能,由诸葛亮辅政,“政事无巨细,咸决于亮”。公元234年,诸葛亮病死北伐军中,他逐渐信任宦官,朝政腐政。公元263年魏军攻成都,他出降,第二年举家迁洛阳,被封为安乐县公。由于他是历史上最著名的庸碌无为的皇帝,所以后世就把“阿斗"当做昏庸无能的人的代称。

先帝遗诏: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惟贤惟德,能服于人。

文中典故:

①“三顾茅庐”原为汉末刘备(https://baike./item/%E5%88%98%E5%A4%87/30564"\t"/Users/baiabai/Documents\\x/_blank)拜访诸葛亮(https://baike./item/%E8%AF%B8%E8%91%9B%E4%BA%AE/21048"\t"/Users/baiabai/Documents\\x/_blank)的故事。刘备曾三次访聘诸葛亮,请他出来帮助自己打天下(顾:拜访。茅庐:草房)。后人用“三顾茅庐"来比喻诚心实意地一再邀请。

②《隆中对》选自陈寿(https://baike./item/%E9%99%88%E5%AF%BF/5816"\t"/Users/baiabai/Documents\\x/_blank)《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中国东汉末年,刘备(https://baike./item/%E5%88%98%E5%A4%87/30564"\t"/Users/baiabai/Documents\\x/_blank)三顾茅庐去隆中拜访诸葛亮(https://baike./item/%E8%AF%B8%E8%91%9B%E4%BA%AE/21048"\t"/Users/baiabai/Documents\\x/_blank)时的谈话内容(促成三国鼎立(https://baike./item/%E4%B8%89%E5%9B%BD%E9%BC%8E%E7%AB%8B"\t"/Users/baiabai/Documents\\x/_blank)的战略决策)。

③“白帝城托孤”是《三国演义(https://baike./item/%E4%B8%89%E5%9B%BD%E6%BC%94%E4%B9%89/5782"\t"/Users/baiabai/Documents\\x/_blank)》中刘备(https://baike./item/%E5%88%98%E5%A4%87/30564"\t"/Users/baiabai/Documents\\x/_blank)在与东吴(https://baike./item/%E4%B8%9C%E5%90%B4/914288"\t"/Users/baiabai/Documents\\x/_blank)的大战失败后,在白帝城病危,将诸葛亮(https://baike./item/%E8%AF%B8%E8%91%9B%E4%BA%AE/21048"\t"/Users/baiabai/Documents\\x/_blank)招到白帝城,将儿子也就是后主刘禅(https://baike./item/%E5%88%98%E7%A6%85/17362"\t"/Users/baiabai/Documents\\x/_blank)托付给诸葛亮的历史典故。

导入语:收二川,摆八阵,七擒六出,五丈原设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按金木土交之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你能根据这幅对联说出哪些关于诸葛亮的事呢?

二、自主学习

(一)预习检测

1.掌握下列字音字形。

殂()弊()菲()陟()臧否()

祎()裨()阙()性行()行阵()

颓()桓()长史()猥()夙()

驽()攘()职分()斟酌()彰()

咎()咨诹()诏()

划分朗读节奏。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结合课下注释,疏通文章大意。

先帝开创大业未完成一半,竟然中途去世,如今天下分成三国,我益州地区人力疲惫、民生凋敝,这确实是处在万分危急、存亡难料的时候。但是朝廷上侍奉守卫的臣子不敢稍有懈怠,疆场上忠诚有志的将士在舍身忘死地作战,这是因为他们追念先帝的特殊的礼遇,想报答给陛下的缘故啊。陛下确实应该广泛地听取意见,发扬光大先帝遗留下的美德,发扬志士们的勇气,不应该随意地看轻自己,说话不恰当,从而堵塞了忠诚进谏的道路。

皇宫中和丞相府中,本都是一个整体,晋升、处罚,赞扬、批评,不应该(因在宫中或在丞相府中而)不同。如有做奸邪事情,触犯科条的,或尽忠心做善事的,应该一律交给负责专职的官员加以惩罚或奖赏,来显示陛下公正平清明的治理,切不应私心偏袒,使宫内和丞相府的赏罚标准不同。

现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这些都是忠良诚实的人,他们的志向和思虑忠诚纯正,因此先帝才选拔留下来辅佐陛下。我认为宫中的事情,事情无论大小,都要询问他们的意见,然后去施行,这样一定能够弥补缺失疏漏,有启发和帮助。

将军向宠,性情品行善良公正,了解通晓军事,当年试用,先帝曾加以称赞说他能干,因此经众人评议荐举任命为中部督。我认为军营中的事情,事情无论大小,都要咨询他的意见,就一定能够使部队团结和睦,德才高低的人各有合适的安排。

亲近贤臣,疏远小人,这是汉朝前期兴隆的原因;亲近小人,疏远贤臣,这是汉朝后期衰败的原因。先帝在世的时候,每次和我谈论这些事情,没有不为桓、灵二帝而叹息、痛心和遗憾的。侍中、尚书、长史、参军,这些都是忠贞贤明、能够以死报国的忠臣,希望陛下亲近他们信任他们,那么,汉室的兴隆,就为时不远了。

我原本是个平民,在南阳亲自耕种,在乱世间只求保全性命,不希求诸侯知道我而获得显贵。先帝不介意我的社会地位低微、见识短浅,屈尊就卑,接连三次到草庐来拜访我,向我询问当今大事,我因此感奋激发,从而答应为先帝奔走效劳。后来遇到兵败,在兵败的时候我接受了任命,在危机患难期间我受到委任,自那时以来已有二十一年了。

先帝知道我做事谨慎,所以临终时把国家大事托付给我。接受遗命以来,我早晚忧虑叹息,惟恐先帝的托付没有效果,以致损伤先帝的英明。所以在五月渡过泸水,深入不长草木的荒凉之地。现在南方已经平定,武器装备已经充足,应当鼓励并率领全军,北上平定中原。我希望能够竭尽自己平庸的才能,铲除奸邪凶恶的敌人,复兴汉朝王室,回到原来的都城。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先帝,并尽忠于陛下的职责本分。至于斟酌利弊,毫无保留地进献忠言,那就是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责任了。

希望陛下把讨伐奸贼、兴复汉室的任务交付给我,如果不取得成效,那就惩治我失职的罪过,用来祭告先帝的神灵。如果没有发扬圣德的话,就责备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的怠慢,并揭示他们的过失。陛下也应该自己思虑谋划,询问治国的好方法,明察并采纳正确合理的言论,深切追念先帝遗诏中的旨意。我就受恩、感激不尽了。现在我就要远离陛下了,面对奏表,禁不住落泪,激动的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话。

三、精读课文

精读第一段:

(一)根据要求填空。

1.现在蜀汉面临的的不利条件和有利条件各是什么?

2.本段提出什么建议?提出这一建议的目的是什么?

3.作者对刘禅进行了怎样的规劝?

精读第二段:

1.作者在本段提出的建议是什么?

2.如何具体执行这一建议?

精读第三、四段:

1.作者为什么要举荐这些人?

2.刘禅该如何重用这些人?

3.重用这些人的的好处是什么?

精读第五段:

1、作者提出的第三个建议是什么?

2、本段运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作用?

精读第六、七段:

1.作者在这两段主要追述了哪几件事?有何用意?

2.结合选段概括诸葛亮上表出师的原因。

精读第八段:

本段诸葛亮再一次明确了各自的责任,分别是什么?

自己:

攸之、祎、允等朝臣:

后主刘禅:

本段的写作目的是什么?

精读探究

1.课文前半部分,诸葛亮向后主提出了哪些建议?

2.你认为作者提出的三项建议中哪一项是核心?为什么?

3.从全文中可以看出诸葛亮是一位怎样的贤臣?

4.本文是如何将记叙、议论、抒情融为一体的?

5.读了课文,你得到了哪些启示?

五、课堂小结

本文叙述了诸葛亮在出师北伐前言辞恳切地劝说后主刘禅广开言路、严明赏罚、亲贤臣远小人,以完成兴复汉室的大业,表达了诸葛亮对先帝知遇之恩的感激之情和北定中原的决心,以及效忠刘氏父子的忠心。

六、拓展延伸

出自本文的成语。:

妄自菲薄:过分看轻自己。形容自卑。

引喻失义:说话不恰当。

不知所云:不知道说些什么。

作奸犯科:为非作歹,触犯法令。

优劣得所:指知人善任,使其得到适当的位子。

计日而待:可以数着日子等待。形容为时不远。

三顾茅庐: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感激涕零:感激得掉下眼泪,形容非常感激。一、理解性背诵:

(1)诸葛亮劝刘禅对宫中、府中官员的赏罚要坚持同一标准的句子是:___

(2)诸葛亮希望后主不要随便看轻自己的句子是:

(3)诸葛亮向后主提出怎样实施严明赏罚的语句是:____________

(4)《出师表》中叙述诸葛亮追随先帝驱驰原因是:____________

(5)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6)《出师表》中诸葛亮分析天下形势:说明蜀国当时所处不利政治形势的句子是;

其中有利的主观条件是:

(7)表现作者无意于功名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8)诸葛亮在《出师表》中写出自己在刘备"三顾茅庐"前躬耕南阳时心态的句子是:

(9)陈述作者临危受命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

(10)通过对比写出先后汉兴隆及衰败原因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对比阅读

(一)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回答问题。(16分)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