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全国高考作文题+名师解析+下水文_第1页
2023-2024全国高考作文题+名师解析+下水文_第2页
2023-2024全国高考作文题+名师解析+下水文_第3页
2023-2024全国高考作文题+名师解析+下水文_第4页
2023-2024全国高考作文题+名师解析+下水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2024全国高考作文题+名师解析+下水文2023全国高考作文题+名师解析+下水文

01

全国甲卷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人们因技术发展得以更好地掌控时间,但也有人因此成了时间的仆人。

这句话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解析

四川成都金牛区教研员罗小维

2023年高考全国甲卷作文,以极其简约的文字,把技术发展与掌控时间关联起来,让我们思考,如何真正成为时间的主人,如何在日新月异的科技发展中,去真正把握属于自己的时间。

“科技以人为本。"随着人类科技飞速发展,让人们惊呼未来已来的同时,人们同时应该关注的,是我们自身的生命状态如何与技术和谐并存。

2023年高考甲卷作文的命题导向,以极简的文字唤起我们的生命本体认识。无论是提醒我们“掌控时间”,还是当头棒喝不能做“时间的仆人”,无疑是在提醒和昭示,让我们重新回归对时间的认知,对生命的探索、对自我的反思……这应该是“立德树人”的2.0版,是我们对于生思考的高阶思维。

2023年高考甲卷作文,没有在扣合统编教材、回归传统文化、呼应时代热点等方面那么显性而热闹,但不动声色的引导着高中语文教学,要有更加宽阔的科技视野,要有与时俱进的新锐眼光,更要有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特有的思考,如何更好的培育有时间意识、有更好的生命本体状态、引导学生做一个不迷失自我的时间的主人。

设计思路:

2023年高考甲卷作文试题从能否形成观点、能否合理推理、能否严谨论证、能否准确表达等多个方面对逻辑思维能力进行考查,精心选材、精心设问,题面简洁但意蕴丰富,启人深思,切实发挥了高考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核心功能。试题文字简洁,不在审题立意上设置门槛,可书写的空间与切入角度都相当多,学生既能紧扣时代脉搏书写重大主题,也能结合个人生活与学习,从身边具体事例谈起,表达个人成长中的感悟与思考;贴近考生生活实际,鼓励考生个性化表达;坚持价值引领,引导学生坚定理想信念、关注社会生活;考查高阶思维品质,助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同时立足学生生活,鼓励学生的个性表达。从考查方式来看,既关注学生阅读能力、理解能力的考查,又聚焦到考生思维品质的考查,同时关注到考生人文素养、学科核心素养的考查,材料设置情境和写作任务,引导考生在阅读基础上体悟含义,从部分到整体,从形式到内涵,感知材料、提取关键信息、进行推断探究,进而鉴别取舍,以文章形式呈现个人思考,既要求考生有良好思维品质,又要求考生具备一定阅读、表达能力,实现对考生阅读理解、信息整理、应用写作、辩证思维和批判性思维等关键能力的综合考查,需要考生调动联想、迁移、实证、推理等能力,发现问题、找准问题、形成观点、展开论证。

“时间"是这道写作试题材料的重要关键词,时间的有限性、不可重复性,构成了探索人生意义的基本前提。人与时间的关系是永恒的主题。如何安排时间、驾驭时间,是人类自我意识的彰显。生活中,对时间的计划、安排与体验,就是时间观念的具体表现;这是考生立意行文时感受与思考的起点,也是入手写作一个最直接的切入点。

“技术”,是材料里的另一个关键词。在人与时间的关系中,“技术"是一个重要变量。怎样通过技术更好地掌控时间?利用像编写计划单、任务书、行程表等一些技术,我们得以更好地规划日程、安排学习;利用工业革命诞生的一些技术,如机器生产、交通工具,我们得以扩大交往范围,拓宽时空界限;利用信息技术及互联网,如智能手机、智能家居、智能物流等,我们得以让经历的时间变得更有质量。

材料中“时间的仆人”是个比喻,指在时间面前没有了自我,本想掌控时间却事与愿违,反倒被时间所左右,丧失掉自己的主体地位。这种情况并不鲜见。因为依赖技术,生活变得机械、刻板,例如拘泥于时间计划表,忽略灵活性、自主性;受日程支配,疲于赶进度,没有自己的独处时间。这的确是不少高中生的备考学习状态,在高中的最后阶段,触及这个话题并不敏感,有必要重新审视人面对时间的态度,“一张一弛"博观约取”并不是奢侈的想法,是现实中很多好学生已有的学习品质。在知识获取的同时,适度地有一些“放空"的时间,在沉潜思考中去形成自己的思想才是学习的要义。

从材料中,考生可以提炼出“技术发展在人与时间的关系中所起的作用”这样一个论述主题。考生可以围绕这个论题,结合个人体验情境,或社会生活情境,或学科认知情境,观察、梳理相应的现象,通过分析思考,形成自己的认识与观点;考生也可以围绕“技术、时间与人"之间的关系进行探究,思考技术给掌控时间带来的便利与遗憾,还可以就人在时间流逝过程中的主动与被动,以及人掌控时间的方式方法等等进行阐释论证。当然也可以择取一个现象、一个故事、一段经历写记叙文;如有学生能写出富有想象力的科幻小品,也在立意的范围之内。

这道作文题文字简洁,意蕴丰富,给考生写作留下充分的思考空间。它不同于以前限制了写作指向的命题式作文,不同于给定了情境任务的写作,也不同于以往的材料式作文,简洁的导引文字推动学生自己去想象生活中的现象,形成明确观点或相对凝练的感受,并以记叙、抒情、议论等不同方式表达出来,避免面面俱到然而却浅尝辄止或简单罗列正反两面现象然而却没有主见的写作。联想与归纳、实证与推理、批判与发现这些高度综合的思辨能力,在写作过程中得以体现。“解题”的过程正是思维展开的过程,也是学习的过程,考试与教学也就这样统一起来。

参考立意

1.重新审视时间的价值,学会利用科技的力量来更好地掌控时间

2.不要过度依赖工具,否则我们可能会失去自己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3.反思自己对时间的态度

4.从不同的角度分析技术进步对于时间的影响

5.如何更好地掌控时间

6.正确看待时间:科技进步与时间观念

7.时间异化与人的自主性

8.掌控时间还是被时间掌控:技术发展的双重影响

9.面对技术,保持自主性

下水作文:

1、时间的主人,还是仆人

“人们因技术发展得以更好地掌控时间,但也有人因此成了时间的仆人。"这句话如同一面镜子,映照出技术发展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我认为,我们应当成为时间的主人,而非其仆人。

时间是公正的裁判,它对每个人都是公平的。每一天的24小时,每一年的365天,无论你是谁,时间总是不增不减。我们不能改变时间本身,但可以通过管理时间,达到生活的和谐与充实。比如古人所说:“寸金难买寸光阴”,这就是时间的价值,也是我们对时间应该有的尊重。

然而,技术发展使人们对时间的掌控更加精细。人们可以精确到秒的行程,可以预订未来的日程。这本是方便的,但有时却使我们成为时间的奴隶。我们过于关注未来,而忽视了当下,忘记了“活在当下"的道理。时间的价值不应只在于其未来的价值,而更在于我们如何去享受和珍现在。

我们应该警惕时间的陷阱。不要把时间当作是一种需要完成的任务,而应该把它看作是一种珍贵的资源。正如莎士比亚在《哈姆雷特》中所说:“时间在流逝”,我们应该感受到时间的流动,而不是成为它的囚徒。

我们要做时间的主人,用时间去创造。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时间是相对的”,这意味着我们可以相对地使用时间。我们可以用时间去学习,用时间去创新,用时间去服务社会。只有如此,我们才能真正地掌握时间,成为时间的主人。

我们要做时间的主人,用时间去感受生活。德国哲学家海德格尔曾经说过:“人应当诗意地栖居”,我们应该让生活充满诗意。用时间去欣赏一朵花的开放,用时间去品读一首诗的韵律,用时间去陪伴亲人。这样的生活才是真正的享受。

总的来说,我们要做时间的主人,而不是仆人。因为只有成为时间的主人,我们才能真正地掌握时间,才能真正地活出自我。正如古人所言:“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我们应该珍惜时间,尊重时间,享受时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活出生活的精彩和意义。

然而,时间的价值不仅在于其长短,更在于其质量。我们应该追求的是生活的质量,而不只是生活的长度。用莎士比亚的话来说:“生活并不是我们能够延长的东西,我们应该追求的是生活的价值。”我们应该让我们的生活充满意义和价值,成为时间的主人,而非其仆人。

总结来说,我们要做时间的主人,用时间去创造,去感受生活,去追求生活的质量。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掌握时间,成为时间的主人。让我们一起去做时间的主人吧!

2、时间的掌控者与仆人

时间,这一神秘而又普遍的概念,自古以来就牵动着人们的情感与思考。有人认为,技术的发展使我们得以更好地掌控时间;而也有人担忧,技术的过度使用反而使人们成为时间的仆人,生活被时间所驱使,而非自我主导。面对这样的话题,我们不禁要问,技术究竟如何影响我们与时间的关系?

首先,技术确实赋予了我们更多掌控时间的能力。通过各种现代工具,如互联网,智能手机等,我们可以更有效地安排和管理我们的时间。这些工具能帮助我们在琐碎的时间内获取信息,学习知识,甚至提高工作效率。现代社会的生活节奏快速,我们却能应对自如,这一切都离不开技术的帮助。

然而,当我们越来越依赖技术来管理时间,我们是否也渐渐成为了时间的仆人?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深思。确实,技术的进步使得我们的生活更加便捷,但同时也可能使我们对时间的管理和掌控产生过度依赖。当我们的生活被各种琐事和任务填满,当我们的时间被分割成碎片,我们是否还能保持内心的平静与自由?

当我们为时间所驱使时,我们往往失去了对生活的热情与热爱。我们会因为无法完成的任务和充实的时间表而感到压力和焦虑。这样的生活,无疑是与幸福的本质背道而驰的。我们需要记住的是,生活并非只是完成任务和填满时间表,它更应该是关于发现和体验的。

因此,我们需要找到技术与时间的平衡点,既能够利用技术提高我们的效率,又能够保持我们对生活的热情与热爱。这个平衡点并不容易找到,但只有找到了它,我们才能真正地掌控时间,而非成为时间的仆人。

总的来说,技术确实改变了我们与时间的关系,但并不一定会使我们成为时间的仆人。关键在于我们如何使用技术,如何看待时间。我们应利用技术提高我们的效率,同时保持对生活的热爱与热情。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掌控时间,成为时间的主人而并非仆人。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我们应该否定技术的发展,或者放弃使用新技术。相反,我们应该学会如何正确地使用技术来帮助我们更好地生活。我们可以通过技术来提高我们的效率,以便我们有更多的时间去体验生活,去发现世界的美好。同时,我们也应该学会如何放下技术,去享受那些本应属于我们的时光。

我们要明白的是,时间是宝贵的,但它并不是我们生活的全部。我们不能让时间成为我们生活的唯一标准,更不能让时间成为我们的主人。我们需要做的是,掌控时间,让它为我们所用,而不是反过来成为时间的仆人。

如此看来,掌握技术与时间的平衡,既能够有效地管理时间,又能够享受生活,这或许才是我们真正的目标。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掌控时间,成为时间的主人而并非仆人。而这,也正是我们在快节奏的现代生活中,需要去思考和努力实现的。

02

全国乙卷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吹灭别人的灯,并不会让自己更加光明;阻挡别人的路,也不会让自己行得更远。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如果世界上只有一种花朵,就算这种花朵再美,那也是单调的。

以上两则材料出自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以生动形象的语言说出了普遍的道理。请据此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解析

特级教师黄富忠

今年作文最大的特点是“理解句子含义”。材料是富有哲理的句子:

句①:反对打压他人;

句②:主张共同发展。

两句话的主张是一致的,只不过一个是通过否定的作法,得到正确的认识;一个是下面提出自己的主张。二者的关系是互相补充的。

不吹,不挡,那么就要互相扶持;

一花独放,不可,那么就要通过互相扶持,以达到“百花齐放"的效果。

这个作文有极强的现实意义,目前美国打压中国,不就是“吹灭别人的灯”吗?但是这并不能促进他们的发展;而我们通过“进博会”,点亮自己的同时,点亮他们,达成了“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了共同的发展。

紧密联系实际,使有话可说。

设计思路:

2023年3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出席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并发表题为《携手同行现代化之路》的主旨讲话;2014年3月27日,习近平总书记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作《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主题演讲。本作文题的两个材料,分别出自上述两个讲话,针对的是国际关系、文明互鉴等时代命题,揭示的道理却是普遍的,语言生动形象,蕴含着大智慧。

材料一,吹灭别人的灯、阻挡别人的路,看起来抢了一时的“先机”,实则为人不齿,终将被他人排斥。生动朴素的文字中所蕴含的为人处世之道启人深思。

材料二,借“一花"和“百花”阐述了部分和整体的辩证关系,“一花"和“百花”相互联系,“一花"之美是在“百花”中得到凸显的,而“百花"之春又是建立在“一花”基础上的。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不同国家之间的联系、人与集体及社会的关系,莫不如此。材料一与材料二并举,构成了一组对话关系。材料一说的是不应怎样,材料二提供了行动思路。

学生在把握这两则材料的内涵、关系基础上,可写的空间与切入角度是相当多的。熟悉政治、了解国际大事的同学可以就一些重大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例如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文明的多样性、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等,也可以结合当下核心技术领域“卡脖子"困境的解决去探讨科技发展中的自力更生与借鉴学习。“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在语文卷出现这道题,与政治卷中的作答是不一样的,“认识与思考"不是在讲立意和结论本身,重点在于立意与结论的形成过程。前述对作文材料的立意阐释,在文章写作中应转化为对鲜活事例的展现、对丰富事实的分析。那些事实材料在心中涌现,得以筛选并经语言文字外化的过程,也是内在思维的碰撞过程、情感的激荡过程。少一些空泛议论,多一些典型事例,多一些真情实感,立论才有依托,文章也才能真正打动人。

从材料字面回到生活与成长,也能写出很好的议论或记叙文章。如果学生能结合个人生活与求学经历,从身边具体事例谈起,通过生动的细节描写能让读者返回“现场”,写活场景中的人与事,写透对材料的认识,这不只是考场上令人满意的作文答卷,也是学生对中学时代提交的思想认识与生活总结,正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发展阶段的具体表现。两则材料都“以生动形象的语言说出了普遍的道理"。如果学生能够从这两则材料出发,联想到更多的语用典型案例,阐释出阅读鉴赏、表达交流的普遍规律,也可谓独辟蹊径的好文章。

语文是立德树人的独特载体,其育人价值是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体现出来的。这道写作试题所涉及的考查意图与目标,既是普遍的,也是个性的;既是抽象的,也是鲜活的;既是主题教育的,又是语言文字的。所谓“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语言是表达思想的工具,文章要立得住,要对每则材料各自的观点、两则材料之间的联系有充分的认识,并能有丰富的延展。寓思政于语文之中,以语文体现思政的道理,正是试题的初心。

下水作文:

1.不阻人,花齐放,和谐生

流水赋青山几多灵逸,从而演绎了“山环水绕寓无穷"的美丽;落霞赐孤鹜几缕神奇,从而抒写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的温馨。正如材料中所言: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互惠互利、双成双赢不也是一种和谐智慧吗?

莫吹他人灯,莫阻旁人路——害人不利己,不如并肩行。

在我们生于斯、长于斯的星球,国家之间理应抱团取暖、合作共赢。然而,总有个别国家打着“救世主"的旗号横行霸道、为所欲为。今天用行政手段打压中国企业,明天挑起贸易战争;跑这个国家扔些炸弹,跑那个国家颠倒黑白;本来是自己动辄提高关税,却给别人扣上“不公平竞争”的帽子……这种赤裸裸的霸权主义,虽然在世界其它国家和地区屡试不爽,但在中国这里,必定失灵!因为,虽然“美丽国"还是那个“美丽国”,但经历了无数狂风暴雨后的中国,已没有几十年前的积贫积弱。中国和世界,都将随着时代洪流,并肩前行!

独放只悦己,齐放耀四方——大国风范,大国担当。

千里奔赴,蓝天救援尽显大国风范;万里关怀,雪中送炭彰显道义担当。2023年2月,土耳其地震灾区伤亡惨重,中国驰援勇毅逆行,雪中送炭,彰显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担当。此时,不分国籍,生命至上;此时,凡人英雄,给土耳其送去勇气和希望。曾几何时,土耳其政府与狼为伍,对中国一直持有偏见。但此时,中国政府却不计前嫌,彰显大国风范,让外媒惊叹。山川异域,风月同天,希望中土两国能增强政治互信,加强国际合作、经济互惠,共同造福两国人民。

命运共同体,世界更美好——共筑和谐,合作共赢。

纵览世界风云,昔称“紫气东来”,今有“和气东来”;人叹“文明冲突”,我有“和风西送”。中国选择的和平发展道路,构建的和谐世界,是对不同文明的兼容并蓄,更是对不同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彼此尊重。正是因为和谐是中华文化的核心理念,中华文化从来不是带有强烈进攻性和称霸意识的文化,“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没有侵略他人、称霸世界的基因。"“和平共处”一直是我国在处理国与国关系中奉行的基本准则。如今,一往无前、顽强拼搏的中国人民,将让明天的中国更美好;一个与世界共赢的中国,将让明天的世界更美好。

正如鲁迅所说:“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即将踏入大学校园的我,也将不阻人,花齐放,和谐生;也会见自己,见天地,见众生。以众人合力之智,划桨开大船;以万物和谐之思,促繁花满园!

2.百花齐放,合作共赢

朋友,你可曾听说过鲸落?

《禅定荒野》中说:“鲸落海底,哺暗界众生十五年。”它从海平面落至深海,然后在长达上百年的坠落分解过程中,化身孤独海洋里最温暖的绿洲,给贫瘠的深海带来养分。

一鲸落,万物生。

这才是鲸落真正的样子。突破自我的局限,养育万物。美丽又残忍,残忍却包容。鲸生于天地,死于天地,最后赠与自然。它给漆黑冰冷的海底带来了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繁荣。它供养了深海上百种无脊椎生物,反哺这片养育了自己的海洋。

正如材料中所说:“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如果世界上只有一种花朵,就算这种花朵再美,那也是单调的。

于是,我想起了《孙子兵法》中的一句话:“上下同欲者胜。”真正的和谐,不会党同伐异,打压异己,而会美美共促,合作共赢。这就需要万众一心,众志成城,需要汇聚众力,世界大同。如此,促狭的乌云才会散去,和谐的阳光才会普照人间、遍洒大地。

你看那“春蚕不老、夕阳正红"的银发知播,满腹经纶的他们,不满足于自己前半生的满树繁花,而用自己的直播间,打造了没有墙壁的教室、不设门槛的大学……他们将毕生所学通过网络辐射向世界的各个群体与角落。这些白发人创造的流量,汇聚成真正的能量。他们传播知识与文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我们勾勒了“百花齐放春满园”的绚美画卷,用他们自己的灯光,照亮了更多人的前行之路!

眼睛模糊,你的汗水,我的泪水……

鲸生万物,亦是双赢……

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设想恰是百花齐放与合作共赢的绝佳阐释。“以至诚为道,以至仁为德。"中国人民历来富有正义感和同情心,历来把自己的前途命运同各国人民的前途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回顾历史,张骞西行、鉴真东渡、郑和远航,这些名垂青史的文明交往佳话,无不体现海纳百川的大同思想,无不折射兼济天下的胸襟气度,无不践行协和万邦的高尚信念。

而这些,都是“不灭别人灯、不阻他人路”的“天下大同"思想。

思及此,正在考场中奋笔疾书的我,暗暗地在自己的心中种下了“利国利民”的种子,坚定了“合作共赢"的信念!我相信:“一朵孤芳自赏的花只是美丽一片,相互依靠着而怒放的锦绣才是灿烂。”只有百花齐放,色彩交织,才能织出时代的美好画卷。

诚如费孝通老先生所言:“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

03

新课标I卷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好的故事,可以帮我们更好地表达和沟通,可以触动心灵、启迪智慧;好的故事,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可以展现一个民族的形象……故事是有力量的。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解析

正高级教师,江苏省教学名师刘祥

与2022年新高考全国I卷作文题相比,2023年的作文在题型和结构两方面均未出现大的变动。从题型看,依旧属于材料型写作;从结构看,也依旧沿用了“材料+任务+要求”的传统材料作文模式。其中,“写作要求"中使用的词语仅只有无关紧要的变动:2022年命题中使用的是“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2023年改动为“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删掉的“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即使不做强调,也不会影响作文的构思立意。

具体的命题材料当然是全新面孔。此则导引材料只有一个长句,其中的关键词是“好的故事"。“好的故事”有何价值呢?可用以表达和沟通,可用以感悟和启迪,甚至可以改变命运,展现民族形象。正因为这些价值,所以“故事是有力量的”,当然,前提只能是“好的故事”。

高考作文当然不会要求考生探究故事的好与坏。材料型的高考作文中,材料可以是风花雪月、可以是乌鸦、蝴蝶与围棋,也可以是“山的沉稳,水的灵动"或者“凤头,猪肚,豹尾”,但其终极指向却是人或社会。数十年的高考中,所有的材料作文无一不是旨在引导考生对内审视个体生命的应有态势,对外探究个体生命与时代或社会间的相互关系,考生只要守住这两个点而解读作文的导引材料,就不会出现审题的偏差。比如2022年的新高考I卷作文的“本手、妙手、俗手"终极指向不是如何下围棋,而是思考守正、创新的道理,避免生搬硬套或者弄巧成拙;又如2022年全国甲卷作文的终极指向也不是检测《红楼梦》的整本书阅读,而是探究面对传统文化的应有态度与方法。

本道命题该重点关注什么呢?审题的核心只能是“故事是有力量的”。故事的力量在于给我们的生活增添能量,小到个人的成长,大到国家和民族的形象。写作本文时,要避免空谈故事的价值意义,而是要贴近当下生活,侧重于解析“好的故事"本身。其中,考生必须注意一个隐藏的价值,那就是生活在这个时代,我们既阅读前人的故事,本身也在抒写故事。而命题中所谓的展现民族形象,不正是要求当代青年用自己的行动去抒写属于中国的故事,为中华民族确立光辉的形象吗?

特级教师汪啸波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题目,可以分三层解读:

第一层,需要一个故事,考生可以联想也可以讲述。这个故事古代的,现代的;文献中的,生活中的;中国的,国外的;故事来源几乎没有限制。

第二层,这个故事应该能“触动心灵、启迪智慧”,可以用于“更好地表达和沟通"的;也就是说,这个故事要对人的思想情感能产生较大影响。

第三层,不仅如此,这个故事还应该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以及能“展现一个民族的形象"。这就要求身为中国的考生,讲好中国故事,展现中华民族风采。

这三层解读,就是审题的三个台阶,也是立意的三个档次。总的来说,这个题目开放度极高,但限制也极强,入门容易,但登堂入室很难。

与前几年的命题特点相比,延续了对生命体验、社会文化的观察、思考。内容由浅入深,要求从易到难,终极目标是能借个体展现群体,这是对人生价值的高度提炼,很符合新课标提升高阶思维品质的要求。

设计思路:

材料列举了“好的故事”在不同情境和场合发挥的不同作用,最后一句话“故事是有力量的"是材料的主旨。考生可以根据材料所列举的代表性场景内容,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深入的思考。

远在原始时代,人类就通过讲述神话和传说,团结部族,形成合力;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常通过寓言等故事阐发学说;秦汉以来,故事变得日益丰富,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和喜闻乐见的表达方式;当代社会,各类故事层出不穷,像我们熟悉的革命英雄的事迹、春天的故事……极大地丰富了我们的精神生活。大多数考生成长过程中都有听故事的经历,对各类故事的力量都有着或多或少的真切感受,因此本题题材范围很广,贴近考生生活,考生可以根据材料列举的内容,展开联想和思考,选择最有创意也最适合自己的题材写作。

关于什么是好的故事,可以有不同的评判标准。有的故事胜在情节曲折,有的则胜在人物生动;有的故事优点在通俗易懂,有的故事优点在思想深刻……一般来说,从故事的内容着眼来判断故事的优劣,是考生比较熟悉的方式,至于故事的讲述方法,是对故事力量的进一步理解,是对故事艺术的进一步认识,自然也是题中之义。

故事的力量如何发挥,在何种情境下发挥,可以想象的空间非常广。生活中,好的故事可以增进人们相互之间的理解和认同,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和沟通;好的故事可以触动心灵,激发我们战胜困难的勇气;好的故事,可以拓展我们的视野,赋予我们应对各种复杂局面的智慧;个人的命运可以通过一个好的故事改变轨迹,国家的形象可以通过好的故事得到充分展现。考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经验、想象和思考选择合适的角度来立意,既可以从自己的经历中,选择印象最深的部分,讲述故事如何发挥力量;也可以自行设计情境,讲述故事所带给人的力量,带给社会的能量,或带给时代的影响。

这个话题各类不同文体均有可以发挥自身文体优势的地方。考生可以记叙自己或他人生活中的故事和感悟;可以对某个现象进行综合分析,对某个论题加以充分论证;也可以探讨怎么讲故事才能让故事更有力量等问题。既可以书写日常生活中的微观方面和个性感触,也可以思考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与中国形象等宏观问题。本题审题难度不大,也体现了对考生的友好。

参考立意:

1、好的故事可能是人类最后的根据地

2、讲好中国故事,彰显家国情怀和足够的才情

3、人类的处境、命运和精神世界融入好的故事,带来心灵的抚慰和启迪。

4、故事的力量:启迪智慧、改变命运

5、在这个充满信息和噪音的世界中,故事的力量变得尤为重要

6、好的故事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7、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故事、神话和传说,它们反映了民族的价值观、信仰和文化。

8、珍视故事的力量,用它来打造一个更美好的世界

9、故事是人类传承智慧和情感的媒介

10、我们应当珍视好的故事,并积极传承和创造精彩的故事,以继续享受故事带给我们的美好和启发

下水作文:

1、好故事的力量

人间值得,好故事更值得。好故事就像一座桥,连接心与心,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它具有独特的魅力和价值。好的故事,可以帮我们更好地表达和沟通,可以触动心灵、启迪智慧;好的故事,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可以展现一个民族的形象。

好故事是心灵的佳品,它具有教化育人的力量。在《红楼梦》中,贾宝玉经历了家族的荣辱兴衰,体验了人间的冷暖,参悟了人生的真谛。小说中的贾母以一慈祥睿智的老人形象,她的处世艺术让人们敬佩,她的见识和胸怀让人们赞叹。贾母说:“孩子们闹矛盾,让他们自己解决吧,我们当老人的何必去管呢?”这何尝不是一种教化育人的智慧呢?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中受到启迪和教育。

好故事是文化的瑰宝,它具有传播民族形象的价值。在《西游记》中,孙悟空以他的智慧和勇气战胜了重重困难,他的形象已经成为了中国人民的象征。他的机智和勇气,让我们看到了中华民族的坚韧和智慧。电影《哪吒之魔童降世》中的哪吒,以其勇敢的行为和坚定的信念深深地感动了观众,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风貌。这些故事已经成为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形象。

好故事是人生的伴侣,它具有慰藉心灵的力量。在《老人与海》中,老渔夫圣地亚哥独自一人在海上与一条大马林鱼和鲨鱼进行了几天几夜的斗争。最后虽然他一无所获,但他回到港口后仍然赢得了人们的称赞。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正如海明威所说:“人生不是要给打败的,尽管人可以有毁灭,但人有无限的力量。"这个故事慰藉了我们内心的孤独和无助,激励我们勇往直前。

好故事的力量无处不在,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表达和沟通,可以触动心灵、启迪智慧;好的故事,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可以展现一个民族的形象。好故事是有力量的,它可以教化育人、传播文化、慰藉心灵。让我们珍惜好故事,让好故事陪伴我们成长。

2、启迪智慧,塑造命运

萧红曾在其作品中写道:“好的故事,是一种心灵的力量。”故事,无论是真实的还是虚构的,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力量。好的故事可以启迪我们的智慧,改变我们的命运,甚至塑造一个民族的形象。

故事是智慧的启迪。正如孔子所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好的故事可以激发我们的学习兴趣,让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智慧。比如《红楼梦》中贾宝玉“好读书而不求甚解”的个性,让我们看到了阅读的无尽乐趣和知识的魅力。曹雪芹在《红楼梦》中通过描绘贾宝玉的性格,让我们深刻理解了读书的重要性。好的故事就是这样,通过生动的故事情节和鲜活的人物形象,让我们在阅读的过程中获得智慧的启迪。

故事是命运的改变。奥斯特洛夫斯基曾经说过:“人生如梦,是因为我们的人生是由许多故事组成的。"好的故事可以激励我们勇敢面对生活的挑战,改变我们的命运。例如,海伦·凯勒的故事告诉我们,身体的缺陷并不能阻挡我们追求梦想的脚步。她在《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中写道:“生命中的最后一天,我将努力去看到那些最优秀的人的善良和勇敢。”海伦·凯勒的故事教会我们,即使生活充满困境和挑战,只要有坚定的信念和积极的态度,我们就能改变自己的命运。

故事是民族形象的展现。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的故事和历史,这些故事和历史塑造了民族的独特形象。例如,美国民权运动的标志性人物马丁·路德·金的故事,他的“我有一个梦想"的演讲激励了无数人去追求公正和平等。马丁·路德·金的故事展现了美国民族追求公正和自由的精神,成为美国历史上的重要篇章。好的故事就是这样,它们展现了民族的独特形象和精神风貌,成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好的故事都拥有改变人心的力量。这种力量不仅可以启迪个人智慧,改变个人命运,也可以展现民族形象和精神。因此,我们可以说,故事的力量是不可忽视的。正如俄国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所言:“一个好的故事,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故事的力量在于它们能够触动我们的心灵,引发我们的思考,让我们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改变我们的生活。

总结来说,好的故事是心灵的启迪,是命运的改变,是民族形象的展现。我们在故事的海洋中游弋,通过它们认识世界和自己,找到生活的意义和价值。因此,我们要珍视每一个好的故事,让它们的力量启迪我们的人生之旅。

04

新课标II卷

试题内容: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本试卷语言文字运用II提到的“安静一下不被打扰"的想法,在当代青少年中也不鲜见。青少年在学习、生活中,有时希望有一个自己的空间,放松,沉淀,成长。

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解析

安徽黄山市骨干教师江红波

2023年高考作文新高考Ⅱ卷的题目,延续着子女教育的方式,从2007年漫画作文“摔了一跤”,到2016年全国乙卷“巴掌与吻痕”,有着一定的内在联系。此题的立足点,依旧是立德树人,引导社会关注青年成长。子女是家庭的希望,众多家庭为着孩子的成长,幼儿园、小学、中学一路走来,细心呵护、精心打造,为着孩子的未来,形影不离。

在当下教育过程中,出现偏移重心,只顾青少年学习而疏忽了他们的健康。比如同城陪读、花样送考等,高中生在高三毕业之前,一直在父母身边,少了很多自我的成长。作文试题贴近考生实际,引导考生思考“自己的空间”的意义内涵及相关问题,正面引导青少年勇敢面对成长过程中的困惑与问题,激励青少年建康成长。为此的立意上,可从“让孩子有独立成长的空间"安静环境,青年成才”“花样送考,可以休矣"勇担风雨,自由成长”等角度去思考。

辽宁省骨干教师贾淑霞

全国二卷这次避开了热点,主要内容指向了“安静”,“安静一下,不被打扰”,从中学生的角度看,他们太需要安静了,太需要有一个自己的空间,放松、沉淀、成长,真正成为自己的主人,我的青春我做主。

考生可以从如下角度考虑:

1.从“我"的角度写。浮躁乃人生大忌,真正的成长是内心的慢成长,有人看到别人取得骄人的成绩自己就心慌,而自己又耐不住寂寞,不肯下狠心熬“奋斗”这味药。青年学子,正血气方刚,相信自己,不管周期多长,熬好了,这味药一定会治愈百病,终生受益。

2.从“我"的角度写。在安静中追求纯净,花花世界,诱惑多多,青少年要把持住自己。什么才是自己想要的,要心中有数。孟德尔在修道院中研究豌豆十年终于获得结果,歌手赵雷一心追求内心的歌声,终于以一曲《成都》一唱成名;诗词大会冠军雷海为一心关注诗词,从而改变了自己的命运。抵制住诱惑,长自己的枝,展自己的叶,开自己的花,做最好的自己。

3.从“我”之外的角度考虑。在青少年身边,有焦虑的妈妈唠唠叨叨,又暴躁的爸爸吼叫;有虎视眈眈的课外补习机构诱导,有不良网友在网上针对高中生及高考制度叫嚣;有身边的所谓朋友今天带着戳台球,明天带着K歌……多种多样的原因,导致青少年没法静心考虑自己大脑里想考虑的事情,活不出自我。

4.从“我"之外的角度考虑。从国家、社会的角度考虑,应该多元化给人才下定义,制定完善而灵活的用人制度。释放青少年自我成长的空间,让他们放松心灵,有机会反观自己,找到自己的兴趣点,并把兴趣点与可持续性目标结合起来,选择更适合自己的成长道路,做到后顾无忧,真正让敢另辟蹊径的人才有用武之地。

设计思路:

这是一道读写结合类型的作文题。读写结合类型的作文题,是根据试卷内其他模块的材料,衍生出相关的作文话题,写作与卷内其他模块材料有一定的关联性和对话性。为避免写作受到阅读因素的制约,选择了关联相对浅显的语用材料。

作文试题,通过语言文字运用II的材料中提及的“安静一下不被打扰”的想法,引出“青少年在学习、生活中,有时希望有一个自己的空间"的话题。材料所说的“自己的空间”,可以指现实中的空间,也可以指向虚拟的空间。“希望有"是一个意愿,值得肯定。青春期的高中生处于少年向青年的过渡期,生活中面临着自我发展、青春友谊等各种困惑,也面临学习任务繁重、求学压力大等问题,有时会表现出一些稍显自我的情绪,让长辈担心,甚至被认为“谁也不爱”,这种定性反而可能会把青少年推向封闭的自我空间。而试题以“放松,沉淀,成长"定位,就是命题者对青少年成长需求的一种换位思考,是就“安静一下不被打扰”“希望有一个自己的空间"所做出的善意表达,意在理解青少年,激励青少年健康成长。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要主动走近青年、倾听青年,做青年朋友的知心人。”作文试题呼应了这一要求。

对于青少年来说,“自己的空间"具有独特的精神价值,是放松心情、安放心思、积蓄力量、为继续成长加油充电的地方,那里有自己的烦恼与愿望,以及朋友的友谊、社会的关切、未来的想象等等。考生可以通过对自己空间内容的介绍,或就怎样打造“自己的空间”立意行文,展示自己的成长故事;可以就为什么想有“自己的空间"倾诉心声,与父母师长对话,告诉他们,对于我们想有“自己的空间”不必过虑,这是成长过程中的正常现象;可以思考“自己的空间"的存在意义,比如通过自己的空间可以暂时得到放松,可以沉淀自己的情绪、思考和想法,让自己得以更好成长;还可以反思“自己的空间”的局限性,避免只是从自身角度、单一视角来认识和理解世界。语言文字运用II中提到的戴耳机只是一种方式,这个信息起提示作用,考生可以由此联想到其他方式,如阅读、写日记、做剪报、独自跑步等,都能为青年营造一个自己的空间。

作文试题贴近考生实际,引导考生思考“自己的空间"的意义内涵及相关问题,正面引导青少年勇敢面对成长过程中的困惑与问题,激励青少年健康成长。话题内容明确,选题立意简易,便于考生展开思考与联想,写出具有真情实感的文章。

参考立意

1.斯是吾“室”,助吾成长

2.不被打扰就是最好的空间

3.尊重孩子,给予空间

下水作文:

1、片刻宁静,沉淀成长

在繁华的都市生活中,人们仿佛被无形的力量推向前,忙碌的脚步从未停歇。时间如同流水,带走了我们的青春,也带走了我们的岁月。在这样快节奏的生活中,有多少人能找到一个安静的角落,让自己沉淀,成长?

我们生活在一个看似繁华的世界,但却很少有人能抵挡住繁华的诱惑。在追求物质生活的同时,我们是否忘记了精神的追求?我们是否忘记了给自己一个安静的空间,让自己沉淀,成长?

这是值得深思的问题。因为我们不能只追求表面的繁华,而忽视了内心的需求。我们需要一个自己的空间,放松,沉淀,成长。

我还记得张杰的《片刻宁静》中唱道:“片刻宁静,沉淀心底,让心灵自由飞翔。"这正是我们需要的。我们需要片刻宁静,让自己的心灵得到沉淀,让自己的精神得到滋养。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好地面对生活,面对挑战。

片刻宁静并不是一种浪费,而是一种必要的投资。因为只有当我们有了片刻宁静的时间,我们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更好地发现自己的不足,更好地提升自己。

当我们有了片刻宁静的时间,我们才能更好地沉淀自己,让自己变得更加成熟、稳重。因为只有在宁静的时刻,我们才能真正听到内心的声音,才能真正了解自己的需求。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生活中保持平衡,才能在学习、工作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片刻宁静并不是一种逃避,而是一种追求。因为只有当我们有了片刻宁静的时间,我们才能更好地追求自己的理想,追求自己的梦想。因为只有在宁静的时刻,我们才能真正思考人生的意义,才能真正思考我们想要的未来。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追求梦想的道路上坚定不移,勇往直前。

片刻宁静并不是一种浪费,而是一种享受。因为只有在宁静的时刻,我们才能真正感受到内心的平静,才能真正享受生活的美好。

2、自我空间:青少年成长的重要环节

在人生的长河中,每个人都需要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用于放松,沉淀,和自我成长。尤其对于当代青少年而言,在忙碌且信息饱和的生活中,寻找并保持一个属于自我的空间,显得更为重要。

青少年的成长过程是一个复杂而多变的过程。他们需要面对课业的压力,社交的挑战,以及自我认知的困惑。这就需要他们有一个空间可以让他们独立思考,自我反省,和自由地表达。如同园林中的树木需要一片自己的天空,青少年也需要一个属于自我的空间,以完成自我成长和自我塑造的过程。

这个自我空间不仅能帮助青少年处理生活中的压力,也能促进他们的创造力。当他们有一个属于自己的空间,他们可以自由地探索,发现,和创造。这一空间是他们实践自我,表达自我,和实现自我的地方。不论是写诗,画画,或是发明,他们都能够在这一空间中找到自我表达的可能,和实现自我价值的路径。

同时,这一自我空间也有助于青少年发展独立思考的能力。在自我空间中,他们可以自由地思考,无需受到外在世界的干扰和影响。这样的独立思考能力是青少年未来面对世界的重要能力。他们能够用这种能力去判断,去决策,去面对生活中的种种挑战和机遇。

然而,尽管青少年的自我空间具有如此的重要性,我们仍然需要注意一些问题。首先,我们需要尊重青少年的自我空间。不论是在家庭还是学校,我们都需要理解并尊重他们需要一个自己的空间的需求。其次,我们需要引导青少年建立正确的自我空间观念。他们需要明白,这一空间不仅是他们的避风港,也是他们实践自我,实现自我的地方。最后,我们需要鼓励青少年善用他们的自我空间。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家庭,我们都需要鼓励他们在这片属于自己的空间中探索,创造,和成长。

总的来说,青少年的自我空间对他们的发展和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它不仅是他们放松,沉淀的地方,也是他们独立思考,自我表达,和实现自我的地方。因此,我们应该尊重并引导青少年建立正确的自我空间观念,鼓励他们善用这一空间,以促进他们的自我发展和成长。同时,我们也应该理解并尊重青少年需要一个自己的空间的需求,帮助他们创造一个有利于他们成长的环境。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帮助青少年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05

北京卷

试题内容: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按要求作答。不少于700字。将题目写在答题卡上。不透露所在区、学校及个人信息。

(1)“续航”一词,原指连续航行,今天在使用中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如为青春续航、科技为经济发展续航等。

请以“续航"为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充实,论证合理;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2)舞台上,戏曲演员有登场亮相的瞬间。生活中也有许多亮相时刻:国旗下的讲话,研学成果的汇报,新产品的发布……每一次亮相,都受到众人关注;每一次亮相,也会有一段故事。

请以“亮相”为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思想健康,内容充实、合理,有细节描写;语言流畅,书写清晰。

解析

人大附中丰台学校荆喆

【大作文第一题,议论文】根据题干解读,“续航"是一个动词,由原义“车船连续航行”的实指意义,引申为“个人为青春续航"科技为经济发展续航”这样的虚指意义。题目“续航"与当下社会和科技发展的热点话题密切相关,如电动汽车续航里程、手机电池续航时间等。

回归到考题,说的直白些,这是将人比喻为机器,人生这艘大船的“动力系统效率”越好,人生的续航能力就越强。那么何为“动力系统"呢?即一个人的积极主动、自律自强等品质。为青春续航,可以落脚到青年人的立志、奋斗、兴趣热情、自驱力等等角度上。“科技为经济发展续航”可以落脚到企业的创新能力、政府的政策扶持、经济的蓬勃发展、国家的科创氛围等。

该考题具有以下特点:

观点维度多。这个题目可以引导考生从多个维度来观察和分析“续航"。例如,可以从个人坚持不懈的努力、持续学习的意义、长期目标的追求等方面展开讨论,使作文更具思想深度。

逻辑思维强。在论述题目“续航”时,考生需要运用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对问题进行分析和推理,进行有力的论证和解释。考生可以引用专业领域的数据、科学研究成果、历史事件等,支持自己的观点和论述。这可以展示考生的思维深度和思考能力。

构思方式活。在写作过程中,考生需要注意表达观点时的客观性和全面性。可以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或者“内在与外在”或者“正与反"等角度构思。要能够理解并尊重不同观点,展示辩证思维,给予读者全面的信息和思考空间。

总体而言,题目“续航”对于高考作文议论文来说是一个有深度和广泛讨论空间的题目。它能够引导考生思考和探讨关于时间、持久性和坚持等方面的问题。对于有一定思考和写作能力的考生来说,这个题目提供了丰富的创作空间和思考机会。

【大作文第二题,记叙文】根据题干解读,“亮相"是一个动词,指生活中或舞台上突然变换身段或姿势,由动态变为短时的静止姿势,以突出情绪,引人注意,加强戏剧气氛。导语中又延伸了话题的范围,“生活中也有很多亮相时刻……”每一次亮相,都受到众人关注;每一次亮相,也会有一段故事。

见到这一题目,结合当下时事,第一反应是“航天亮相"。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为加快航天强国建设擘画了新的宏伟蓝图。中国航天频繁亮相于世人面前,体现了大国担当和积极探索精神,积极塑造了中国航天在逐梦太空的过程中,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形象。

再回归到考场上,“亮相”这个题目对于高考作文来说是一个富有启发性和开放性的题目。它可以引发考生思考和表达关于展现自己、自我表达、自我展示的话题。如何思考“亮相"这个题目,学生可以尝试补充主语和补语。谁亮相?在哪里亮相?我?运动员?某一科技成果?某一文化创作?……可实可虚,学生可以从个人经历、学习成果、社会参与、兴趣爱好等多个方面出发,从不同角度和视角进行思考和展示,开放性极强。整体文章构思可以从“亮相前——亮相中——亮相后”或“亮相的原因——高潮——意义"徐徐展开,给学生以充分展示文笔、修辞手法和叙事能力的空间,包容度极高,鼓励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和故事生动地呈现给读者。

设计思路:

大作文依旧采用二选一模式,议论文命题紧扣时代发展,整个文题能够激活考生对青春与科技、潮流与时代的思考,富有时代与发展双重气息,新版教材中必修上册第一单元即为青春主题,第二单元虽为劳动主体,但文章选题也体现劳动对科技的推动,对人文精神的塑造。记叙文从戏曲引入,到生活中不同的亮相时刻,从个人的亮相瞬间到国家向世界的每一次亮相,如冬奥的成功举办,是拼搏精神的亮相,疫情防控的胜利,是众志成城的亮相,航天科技的发展,是砥砺前进的亮相。高考大作文真正的核心,在于当代青年关注时代、思考生活的意识是否强烈和主动。只要考生关注生活中存在的热点事件与社会现象,并且思考它与现实或者传统之间的互动关系,具有较强的当代意识,通过创造思维能力的发展,以及思维的深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思维品质的提升,获得关键语文能力与终身发展的人格修养。

本次议论文的“续航”沿用了命题作文的一贯思路,2022年北京高考作文中的“学习今说"提到学习在今天被赋予新的含义,本次的“续航”也提到在今天被赋予了新的含义,材料中提到青春与科技的续航,给了考生比较明确的方向。疫情之后,各地经济发展应结合当地特色,因地制宜。如淄博烧烤出圈,非遗文物不断创新等,材料为我们揭示了另外一个方向,可以通过科技促进经济发展,这也与近期提到神州十五顺利返航遥相呼应。学生更应该考虑到,科技的发展是为人类助力,在续航中,要关注弱势群体,彰显人文情怀。这提醒着考生一定要关注到时代的发展,融入时代,挺膺入局,担起青年的责任与使命,赓续青年精神。

本次记叙文的命题意图在于对个人成长的感悟,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对时代脉搏的把握,教材中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选取《中国人民站起来了》《长征胜利万岁》等篇目,是国家对世界的亮相,旨在讲述中国人民当家做主的自豪之情,《别了,不列颠尼亚》中中国国旗的亮相,表达了民族伟大复兴必将实现的坚定信念。这提醒着当代考生不管在什么样的时代背景之下,都要牢记将个人发展融汇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之中,我们的每一次亮相,不仅是自己的对外展示,更是青年精神的一种彰显。

下水作文:

1.续航

近年来,“续航"成了一个热门词汇,不仅仅是指汽车、电动车、手机等电子设备的电量续航能力,更是被赋予了更多的含义,如为青春续航、科技为经济发展续航等。

这些都反映出人们对于生活、社会、国家等方面的需求和期望。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来阐述“续航”的重要性。

首先,对于电子设备来说,续航能力是用户最为关注的问题之一。随着移动设备的普及,人们对于设备的使用习惯也发生了变化,不再局限于家中或办公室使用,而是随时随地都需要使用。在这种情况下,电量续航能力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用户使用体验。特别是对于出差、旅行等情况,如果设备电量不足,会给用户带来极大的不便。因此,电子设备续航能力的提升,是电子产品设计与研发的重要方向之一。

其次,对于青春续航来说,它所代表的是人生的意义与价值。青春是人生中最宝贵的时光,也是最短暂的时光。在这段时间里,人们需要不断地探索、成长、改变、创造,才能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但是,青春也是一个充满挑战和压力的时期,面对各种困难和挫折,很容易让人失去信心和动力。因此,青春续航的重要性就体现在,如何在人生的道路上找到自己的方向,坚定自己的信念,保持前进的动力和勇气。只有这样,才能让青春绽放出更加绚丽的光芒。

最后,对于科技为经济发展续航来说,它所代表的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未来。科技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提高国家竞争力和综合实力的重要手段。在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时代,科技的重要性更加凸显。一个国家的科技水平,直接关系到它在全球的地位和声誉。因此,科技创新和科技发展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续航之路。只有不断地进行科技创新和推动科技发展,才能让一个国家在未来的竞争中占据更加优势的位置。

总之,“续航"这个词汇虽然有着不同的含义,但是它所体现的价值观和生活态度是相通的。无论是电子设备、青春人生还是国家发展,都需要坚定的信念、不懈的努力和持久的动力,才能保持它们的续航能力。

因此,我们应该在日常生活中注重细节、追求卓越,用实际行动为自己的续航加油。

2.亮相

今天,我有幸参加了一场盛大的发布会。这次发布会是为了展示公司最新研发的一款智能家居系统。我和同事们早早地来到了会场,准备好了所有的展示材料。我们期待着这次亮相,期待着这次展示能够成功。

会场内气氛紧张而又兴奋。大屏幕上滚动着产品的介绍,现场的工作人员正在忙碌地布置。随着会议的开始,现场的气氛逐渐热烈起来。主持人上台致辞,介绍了公司的发展历程和这次发布会的重要性。随后,轮到了我们展示产品。

我和同事们紧张地站在台前,等待着主持人的介绍。主持人的话音刚落,我们就开始了产品的展示。我拿起遥控器,按下了开关。屏幕上出现了一个家庭的场景,我们向大家展示了智能家居系统的各种功能。它可以通过语音控制,实现智能家居的全方位控制。

例如,可以通过语音控制打开电视、空调、灯光等等。我们还向大家展示了智能家居系统的安全防范功能,它可以通过智能摄像头实现家庭的全时段监控,让家庭更加安全。

这时,会场内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我和同事们感到非常欣慰和自豪。我们的产品得到了大家的认可和赞赏,这是我们多年努力的结果。

接下来,是提问环节。大家对我们的产品提出了各种问题,我们也一一作出了解答。这个过程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亮相的重要性。

这不仅是展示产品,更是展示企业形象和实力的机会。我们需要通过亮相,让更多的人认识我们的产品和我们的公司,提高公司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这次亮相,让我深刻地领悟到了一个道理:

亮相不仅是展示自己的机会,更是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只有在平台上展示出真正的实力和实质,才能够得到大家的认可和赞赏。

这次亮相结束后,我和同事们感到非常兴奋和满足。我们的产品和公司得到了大家的认可,这是我们多年来的努力和付出的结果。

我们也深刻地认识到,亮相是一个不断提高自己的过程,我们需要不断地努力和学习,才能够在亮相的舞台上展现出更好的自己。

06

上海卷

试题内容:

2023年上海高考语文作文题新鲜出炉!一个人乐意去探索陌生世界,仅仅是因为好奇心吗?请写一篇文章,谈谈你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和思考。你会怎么写呢?

解析

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李强

简单梳理一下,作文题可以涉及科学探索、科技创新、人才素养、教育方法,乃至人生的意义等等“范畴”。

题目的“触角"很多,可写的“领域”很广。

题目中有几个关键字词不能忽略:“一个人"乐意”“仅仅"。思考一下:“一个人”如果换成“我们"?“乐意”“仅仅"如果删去?

那么,题目会有哪些变化呢?(我们去探索陌生世界,是因为好奇心吗?)是否觉得题目中的“哲理”没有了?

另则,议论的角度不单一,这是上海卷最明显的特征,就是题目清晰地提供了“多向思维"的可能性。我们也可以看出命题内容与学生认知、心理、成长息息相关。

面对这个作文题,你如果仅仅作出“是”或“否"的简单判断,然后立意行文,要写出佳作就有难度了。

作文题语言通俗简洁,题意可浅读,也可细读,识其深意。

【解读思考】

近年来上海卷的试题在“思辨性”的挖掘上可谓是一骑绝尘,已经形成了颇具特色的一道风景。

作文材料并不复杂,但这并不意味着思考就不能深入。顺便一提的是,当下很多模拟作文一味追求材料的繁复,而事实上2023年全国7道作文题都是以简取胜,这不得不令人深思。

“一个人乐意去探索陌生世界,仅仅是因为好奇心吗”,这一问题贴合学生的生活,没有过分的书卷气,足以让学生有话可说。

这道题里需要注意的是三个问题:其一,何谓陌生世界?这应当是相对于“已知世界”而言的,既可以是我们还未知的广阔领域,也可以是他人已知而自我未知的领域。不同领域,人们去探索的原因不可一概而论。

其二,“仅仅是因为好奇心"这个表述里,对好奇心本身是肯定的,但“仅仅”带有明显的倾向性,一般而言,人们探索陌生世界可能是出于好奇心,但又必然不仅仅是因为好奇心。写作中尤其需要表述清楚的就是,既要肯定好奇心的重要性,又不能过分夸大。这里,就把作文的“思辨"体现得非常清楚——要全面客观辩证地看待问题。

其三,“乐意”也不容忽视。“乐意"是一种态度,是主观上乐于去做,不是被迫也不是强求,所以这种探索应该是基于探索者主动性的一种开拓,它背后凝聚着的是探索者身上所具有的高尚情怀和品格。

总体而言,这道题的写作中需要从基本概念出发,重点厘清好奇心在主动探索陌生世界中的价值,同时正面回应命题人的文体,即探索陌生世界还需要哪些品质。

【下水作文】

好奇之心诚可贵坚毅担当价更高

无论是西方谚语“好奇心害死猫”让人们对好奇心战战兢兢,还是穆勒认为“前进的好奇心衰退以后,人生就没有意义”,人们对好奇心本身的好奇就从不曾停歇。

著名哲学家杜威在《我们是如何思考的》一书中也曾作出这样的判断:“好奇心的终极阶段是变成一股能强化个人与世界联系的力量。”不可否认,好奇心的确是人类打开陌生世界的一把钥匙,没有好奇心,人类终将失去探索未知的内生动力。

然而,一个人乐意去探索陌生世界,却又绝不仅仅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