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课+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练习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1页
第8课+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练习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2页
第8课+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练习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3页
第8课+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练习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4页
第8课+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 练习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一、选择题1.(2023·安徽期中)从1970年代起,亚洲成为美国技术移民的首要来源;21世纪初,仅韩国的海外留学生的回国率就达到65%,此类现象在亚洲较为普遍。促成这一变化的重要原因是()A.美国改变人才引进政策B.战后科学技术革命推动C.亚洲产业结构升级调整D.世界经济重心转移完成2.(2023·广东清远期末)有学者撰文指出,联合国难民署的资金主要来自主权国家的自愿捐助,而且绝大部分资金由少数国家提供,限定“支出用途”的方式实际上是变相地改变了难民署难民保护活动的人道主义性质。该学者意在说明()A.西方主导全球难民救助活动B.全球难民救助机制有待完善C.人道主义援助缺乏有效监督D.联合国难民署行动效率低下3.(2023·浙江嘉兴桐乡期末)20世纪60年代,“色拉大拼盘”取代了“大熔炉”,成为概括美国国民性的形象性比喻。它代表着各民族和各族裔群体像色拉拼盘里的各组成部分一样,虽然通过独特的“调板”,拼成一道菜,但是大家都保持了各自的文化特色。“大拼盘”这一比喻更能说明()A.美国逐步形成了以欧洲文化为主流的美国移民文化B.美利坚民族的统一性和美国主流文化的“一体性”C.美国社会存在着不同民族间的文化认同问题D.共同生活在美国的各民族形成了新的文化认同4.(2023·甘肃兰州期末)在二战后的民族解放浪潮中,亚洲一大批新兴国家(如韩国、新加坡、印度)走上复兴的道路,它们在文化上的共通之处是()A.批判本国传统文化B.注重文化的交流与创新C.采取政教结合政策D.吸收非洲传统文化精华5.(2023·山东潍坊期末)下图为2001—2017年“世界难民日”主题(部分)。对此理解准确的是()2001年:“尊重”2004年:“我想有个家:安全和有尊严地重新开始生活”2005年:“勇气”2008年:“保护”2010年:“家园”2014年:“因战争而导致分裂的家庭即使只有一个也太多”2017年:“因为勇气,我们与难民同在”A.战争是难民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B.难民问题是持续性的世界难题C.世界经济全球化加剧了难民问题D.难民基本的国民权利得到保障6.(2023·安徽滁州期末)据统计,美国跨族婚姻从1970年的30万宗发展到2000年310万宗,在1990年人口普查时,有130万美国白人实在理不清他们的族裔血脉,以致无法确切登记,干脆就填“美利坚族裔”,种族、民族、族群界限模糊将引发美国社会种族分类定义的改变。这反映出美国()A.移民族群存在冲突 B.族裔融合得到加强C.种族歧视现象消失 D.多元文化遭到破坏7.(2023·广东惠州期中)2020年8月,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与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有关报告显示,美国非洲裔的感染率、住院率和死亡率分别是白人的3倍、5倍和2倍,拉美裔儿童因新冠肺炎住院的比例是白人儿童的9倍,非洲裔儿童住院的比例是白人儿童的6倍。这些数据表明()A.美国疫情防控的毫无作为B.不同种族的身体素质差别明显C.美国黑人的生存条件十分恶劣D.美国种族主义痼疾积重难返8.(2023·山西朔州怀仁一中)在新加坡的文娱集会的节目单上,观众可以看到有马来舞蹈、中国舞蹈,以及西洋舞蹈;在城市建设中,新加坡市政当局会有意识地将各民族居民安排在同一单元楼里。这些做法反映了新加坡()A.实现了各民族文化的统一B.缺乏特色主流文化C.是最具有移民特性的国家D.多元文化和谐共处9.(2023·福建漳州期末)近年来,非法移民和难民潮已成为困扰欧盟的重大问题。在英国,曼斯顿移民收容中心设计容量1500人,却有超过3000人挤在那里;在与欧盟接壤的其他地区以及希腊、巴尔干半岛,类似案例也越来越多。这种现象出现的经济根源是()A.部分地区的冲突动荡B.欧盟国家福利制度的吸引C.欧洲一体化不断发展D.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不平衡10.(2023·山西太原期中)2015年夏秋之际,欧洲爆发难民危机。100万“非法移民”涌入只有5亿人口的欧洲。到年底,欧洲关于难民的讨论已从具体的技术问题转为认同问题,约三分之一的德国人担忧移民威胁“社会与文化价值”。这表明欧洲()A.开始拒绝难民的大量涌入B.成为全球最大难民输入地C.接纳难民技术问题已解决D.难民引发了新的社会问题11.(2023·山西大同统考)在20世纪头十年,欧洲人大量移民美国。意大利人和爱尔兰人前往纽约、波士顿和费城;葡萄牙人去普罗维登斯和新贝德福德;德国人和波希米亚人去芝加哥、密尔沃基和费城;波兰人去芝加哥和底特律。这些移民()A.改变了全球劳动力布局B.均衡地分布在美国的各地C.助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D.使美国文化形成多元格局12.(2023·河南新乡期末)2020年以来,随着全球人员流动模式的转变和多国辞职潮的出现,国际社会对高素质人才和专业人士“求贤若渴”,各国纷纷加入“抢人战局”。德国政府除了吸引专业人才,还将目光放在身处德国的约180万名难民身上。这主要体现了()A.欧洲经济发展模式的快速转型B.人才流动解决了国际难民问题C.全球化引起了人才的跨国流动D.全球劳动力市场结构的多样性二、综合题13.(2023·山东聊城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战后人才的跨国流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跨国人口流动日益活跃,其范围逐渐覆盖了全球五大洲。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波澜壮阔的人口流动中,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掀起了一场没有硝烟的争夺科技人才的战争。其中,美国一马当先,从20世纪三四十年代就开始积极网络外国人才,到20世纪末,吸引外来人才成为美国移民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据联合国统计,全球跨国迁移的人口从1965年的7500万增至1990年的1.2亿,到2007年,约有2亿人口生活于出生国之外,占全球人口的3%。值得注意的是,在当代永久性改变住址的跨国移民中,多数流向欧美发达国家并对其人口增长影响甚大。——摘编自梁茂信《二战后专业技术人才跨国迁移的趋势分析》具有学士学位及其以上学历的移民占圭亚那移民中的76.9%、牙买加移民中的72.6%、几内亚比绍移民中的70.3%、海地移民中的68%、莫桑比克移民中的52.3%、尼日尔移民中的57%、印度移民中的54%、埃及移民中的53%、马来西亚移民中的53%、赞比亚移民中的51%、南非移民中的51%。——摘编自梁茂信《美国移民史新论》(1)根据以上材料,概括二战后人才跨国流动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二战后人才跨国流动的认识。14.(2023·江苏徐州期中)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美国文化不仅包容和吸收文化上与之接近的欧洲各国的新教徒,也同样接受了语言文字、宗教信仰、风俗习惯与之不同的欧洲各地人民。经过长期的相互调适,最终产生了新的认同感。这就是所谓的“熔炉”模式。——刘智《美国文化的移民特征》根据材料并结合世界近现代史知识,自拟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论题明确,史论结合)现代社会的移民和多元文化一、选择题1.(2023·安徽期中)从1970年代起,亚洲成为美国技术移民的首要来源;21世纪初,仅韩国的海外留学生的回国率就达到65%,此类现象在亚洲较为普遍。促成这一变化的重要原因是()A.美国改变人才引进政策B.战后科学技术革命推动C.亚洲产业结构升级调整D.世界经济重心转移完成解析:由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二战后,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流向美国的亚洲移民与日俱增,其中以技术移民尤为突出。从1970年起,亚洲就成为美国技术移民的首要来源。这既与美国移民政策变化所产生的拉力作用有关,也与战后亚洲国际关系中地缘政治格局的变化有关;而在1990年以后,各国人才的回流率处于逐渐上升状态,主要原因是亚洲国家的经济发展跃上了新台阶,体现了亚洲(第三世界国家)经济的发展,尤其是产业结构升级中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C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美国改变人才引进政策,而且美国一直大力引进世界各国的高新技术产业人才,排除A项;战后科学技术革命从欧美传播到世界其他地区,并非亚洲独有,排除B项;世界经济重心并未发生转移,排除D项。故选C项。2.(2023·广东清远期末)有学者撰文指出,联合国难民署的资金主要来自主权国家的自愿捐助,而且绝大部分资金由少数国家提供,限定“支出用途”的方式实际上是变相地改变了难民署难民保护活动的人道主义性质。该学者意在说明()A.西方主导全球难民救助活动B.全球难民救助机制有待完善C.人道主义援助缺乏有效监督D.联合国难民署行动效率低下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联合国难民署的绝大部分资金由少数富裕国家提供,他们通过限定“支出用途”等方式对难民署难民保护活动施加影响,进行干预,有违人道主义的初衷和原则,说明全球难民救助机制有待完善,B项正确;材料提及少数国家的干预“改变了难民署难民保护活动的人道主义性质”,但不代表“西方主导全球难民救助”,该表述也不符合史实,排除A项;材料未涉及人道主义援助的监督问题和行动效率问题,排除C、D两项。故选B项。3.(2023·浙江嘉兴桐乡期末)20世纪60年代,“色拉大拼盘”取代了“大熔炉”,成为概括美国国民性的形象性比喻。它代表着各民族和各族裔群体像色拉拼盘里的各组成部分一样,虽然通过独特的“调板”,拼成一道菜,但是大家都保持了各自的文化特色。“大拼盘”这一比喻更能说明()A.美国逐步形成了以欧洲文化为主流的美国移民文化B.美利坚民族的统一性和美国主流文化的“一体性”C.美国社会存在着不同民族间的文化认同问题D.共同生活在美国的各民族形成了新的文化认同解析:根据材料“它代表着各民族和各族裔群体像色拉拼盘里的各组成部分一样,虽然通过独特的‘调板’,拼成一道菜,但是大家都保持了各自的文化特色”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美国形成了以欧洲文化为主流的移民文化,民族和文化的多样性是美国社会的显著特征,而多元文化传统也使美国社会始终存在着不同民族间的文化认同问题,C项正确;材料强调的本质问题是美国社会存在着不同民族间的文化认同问题,而不是美国逐步形成了以欧洲文化为主流的美国移民文化,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美国不同民族间的文化认同问题,而非美利坚民族的统一性和美国主流文化的“一体性”,排除B项;材料显示新的文化认同并未形成,排除D项。故选C项。4.(2023·甘肃兰州期末)在二战后的民族解放浪潮中,亚洲一大批新兴国家(如韩国、新加坡、印度)走上复兴的道路,它们在文化上的共通之处是()A.批判本国传统文化B.注重文化的交流与创新C.采取政教结合政策D.吸收非洲传统文化精华解析:根据材料“在二战后的民族解放浪潮中,亚洲一大批新兴国家(如韩国、新加坡、印度)走上复兴的道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亚洲一大批新兴国家,如韩国、新加坡、印度,在复兴之路上,文化领域注重文化的交流与创新,将本国文化与外来文化相融合,创造出适应本国的新的文化,B项正确;二战后,亚洲新兴国家继承和创新本国传统文化,而非单纯地批判,排除A项;亚洲有部分新兴国家采取政教结合政策,但非共通之处,排除C项;“吸收非洲传统文化”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B项。5.(2023·山东潍坊期末)下图为2001—2017年“世界难民日”主题(部分)。对此理解准确的是()2001年:“尊重”2004年:“我想有个家:安全和有尊严地重新开始生活”2005年:“勇气”2008年:“保护”2010年:“家园”2014年:“因战争而导致分裂的家庭即使只有一个也太多”2017年:“因为勇气,我们与难民同在”A.战争是难民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B.难民问题是持续性的世界难题C.世界经济全球化加剧了难民问题D.难民基本的国民权利得到保障解析:材料涉及2001—2017年“世界难民日”主题(部分),根据所学可知,难民问题是由多方面因素导致的,而且短时间内很难解决,B项正确;影响难民的因素很多,战争只是其中之一,排除A项;经济全球化加剧了全球利益失衡,而不是加剧难民问题,排除C项;根据所学可知,当今国际社会,难民基本的国民权利得不到保障,排除D项。故选B项。6.(2023·安徽滁州期末)据统计,美国跨族婚姻从1970年的30万宗发展到2000年310万宗,在1990年人口普查时,有130万美国白人实在理不清他们的族裔血脉,以致无法确切登记,干脆就填“美利坚族裔”,种族、民族、族群界限模糊将引发美国社会种族分类定义的改变。这反映出美国()A.移民族群存在冲突 B.族裔融合得到加强C.种族歧视现象消失 D.多元文化遭到破坏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美国的跨族婚姻呈现显著增加的趋势,不少美国白人在人口普查时干脆填写“美利坚族裔”,这反映出跨族婚姻模糊了种族、民族族群界限,促进美国各族裔的融合同化,从而增强国家认同与民族认同,B项正确;材料并非反映移民族群存在冲突,而是反映跨族婚姻有利于促进种族的融合同化,排除A项;美国跨族婚姻模糊了种族族群界限,但是种族歧视现象“消失”表述的过于绝对化,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美国的多元文化,排除D项。故选B项。7.(2023·广东惠州期中)2020年8月,联合国人权理事会与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有关报告显示,美国非洲裔的感染率、住院率和死亡率分别是白人的3倍、5倍和2倍,拉美裔儿童因新冠肺炎住院的比例是白人儿童的9倍,非洲裔儿童住院的比例是白人儿童的6倍。这些数据表明()A.美国疫情防控的毫无作为B.不同种族的身体素质差别明显C.美国黑人的生存条件十分恶劣D.美国种族主义痼疾积重难返解析:根据材料“美国非洲裔的感染率、住院率和死亡率分别是白人的3倍、5倍和2倍,拉美裔儿童因新冠肺炎住院的比例是白人儿童的9倍”可以看出,美国内部非洲裔和拉美裔成人及儿童的新冠感染率、住院率和死亡率均高于白人群体,说明美国内部种族不平等,种族主义痼疾积重难返,D项正确;“毫无作为”,表述绝对,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美国的民族歧视,并不是不同种族的身体素质差异,排除B项;仅从新冠感染率、住院率等,无法得出美国黑人的整体生存条件,排除C项。故选D项。8.(2023·山西朔州怀仁一中)在新加坡的文娱集会的节目单上,观众可以看到有马来舞蹈、中国舞蹈,以及西洋舞蹈;在城市建设中,新加坡市政当局会有意识地将各民族居民安排在同一单元楼里。这些做法反映了新加坡()A.实现了各民族文化的统一B.缺乏特色主流文化C.是最具有移民特性的国家D.多元文化和谐共处解析:根据材料“在新加坡的文娱集会的节目单上,观众可以看到有马来舞蹈、中国舞蹈,以及西洋舞蹈;在城市建设中,新加坡市政当局会有意识地将各民族居民安排在同一单元楼里”可知,新加坡政府注重不同民族文化之间的相互理解与共荣,并进行有意识的混合安排,使多元文化得以交相辉映,反映出新加坡多元文化和谐共处,D项正确;多元文化和谐共处不等同于文化的统一,排除A项;材料描述的是新加坡文化的多元性,没有体现缺乏特色主流文化,排除B项;最具有移民特性的国家,“最”字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故选D项。9.(2023·福建漳州期末)近年来,非法移民和难民潮已成为困扰欧盟的重大问题。在英国,曼斯顿移民收容中心设计容量1500人,却有超过3000人挤在那里;在与欧盟接壤的其他地区以及希腊、巴尔干半岛,类似案例也越来越多。这种现象出现的经济根源是()A.部分地区的冲突动荡B.欧盟国家福利制度的吸引C.欧洲一体化不断发展D.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不平衡解析:结合所学可知,世界性移民潮是经济全球化的产物,但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也导致富国越富,穷国越穷,各国发展越来越不平衡,近年来西亚、北非的非法移民和难民潮涌入欧盟正是这一问题的反映,D项正确;A项属于政治原因,排除A项;欧盟国家福利制度的吸引和欧洲一体化的发展不是深层次的原因,排除B、C两项。故选D项。10.(2023·山西太原期中)2015年夏秋之际,欧洲爆发难民危机。100万“非法移民”涌入只有5亿人口的欧洲。到年底,欧洲关于难民的讨论已从具体的技术问题转为认同问题,约三分之一的德国人担忧移民威胁“社会与文化价值”。这表明欧洲()A.开始拒绝难民的大量涌入B.成为全球最大难民输入地C.接纳难民技术问题已解决D.难民引发了新的社会问题解析:根据材料“欧洲关于难民的讨论已从具体的技术问题转为认同问题,约三分之一的德国人担忧移民威胁‘社会与文化价值’”可知,欧洲爆发难民危机,大量难民涌入,德国人担忧移民威胁“社会与文化价值”,说明欧洲难民问题引发了新的社会问题,D项正确;100万“非法移民”涌入只有5亿人口的欧洲,说明欧美没有拒绝难民的涌入,排除A项;根据材料信息,无法判定欧洲是否为全球最大难民输入地,排除B项;“已解决”一词说法过于绝对,排除C项。故选D项。11.(2023·山西大同统考)在20世纪头十年,欧洲人大量移民美国。意大利人和爱尔兰人前往纽约、波士顿和费城;葡萄牙人去普罗维登斯和新贝德福德;德国人和波希米亚人去芝加哥、密尔沃基和费城;波兰人去芝加哥和底特律。这些移民()A.改变了全球劳动力布局B.均衡地分布在美国的各地C.助力了美国经济的发展D.使美国文化形成多元格局解析:根据材料可知,20世纪头十年,大量欧洲人移民美国,为美国的经济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劳动力,助力了美国的经济发展,C项正确;材料内容只涉及欧洲人移民美国,无法改变全球劳动力结构,排除A项;材料只是说移民去了几个城市,无法得出这些移民均衡分布在美国的各地,排除B项;美国文化在殖民扩张时期就已形成多元化,排除D项。故选C项。12.(2023·河南新乡期末)2020年以来,随着全球人员流动模式的转变和多国辞职潮的出现,国际社会对高素质人才和专业人士“求贤若渴”,各国纷纷加入“抢人战局”。德国政府除了吸引专业人才,还将目光放在身处德国的约180万名难民身上。这主要体现了()A.欧洲经济发展模式的快速转型B.人才流动解决了国际难民问题C.全球化引起了人才的跨国流动D.全球劳动力市场结构的多样性解析:根据本题材料概括得出主要结论是:随着经济的发展,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自身劳动力严重不足,它们对高素质人才和专业人才需求大增,德国政府还利用难民解决本国劳动力问题,这反映了当今世界劳动力市场结构的多样性,D项正确;材料未体现欧洲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全球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并非解决国际难民问题,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国际社会对高素质人才和专业人士的需求,而不是“全球化引起了人才的跨国流动”,排除C项。故选D项。二、综合题13.(2023·山东聊城期末)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战后人才的跨国流动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跨国人口流动日益活跃,其范围逐渐覆盖了全球五大洲。在长达半个世纪的波澜壮阔的人口流动中,世界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掀起了一场没有硝烟的争夺科技人才的战争。其中,美国一马当先,从20世纪三四十年代就开始积极网络外国人才,到20世纪末,吸引外来人才成为美国移民政策的主要目标之一。据联合国统计,全球跨国迁移的人口从1965年的7500万增至1990年的1.2亿,到2007年,约有2亿人口生活于出生国之外,占全球人口的3%。值得注意的是,在当代永久性改变住址的跨国移民中,多数流向欧美发达国家并对其人口增长影响甚大。——摘编自梁茂信《二战后专业技术人才跨国迁移的趋势分析》具有学士学位及其以上学历的移民占圭亚那移民中的76.9%、牙买加移民中的72.6%、几内亚比绍移民中的70.3%、海地移民中的68%、莫桑比克移民中的52.3%、尼日尔移民中的57%、印度移民中的54%、埃及移民中的53%、马来西亚移民中的53%、赞比亚移民中的51%、南非移民中的51%。——摘编自梁茂信《美国移民史新论》(1)根据以上材料,概括二战后人才跨国流动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二战后人才跨国流动的认识。答案:(1)特点:范围广;时间长;科技人才受青睐;数量多;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学历层次较高。(2)认识:二战后,人才的跨国流动增强,其中以科技型人才、高学历人才为主,这就需要国家不断优化人才引进的优惠政策,吸引外来人才;二战后,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