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课 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学案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1页
第9课 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学案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2页
第9课 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学案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3页
第9课 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学案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4页
第9课 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 学案 高二历史统编版(2019)选择性必修3+文化交流与传播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高一历史学科教学案班级姓名使用时间:年月日课题第9课古代的商路、贸易与文化交流目标导学引导学生如何去构建“大概念”并提供其基本路径。充分利用【单元标题】、【课程标准】、【单元概述】及【学学习聚焦】等资源去凝练“大概念”,进而统领所学内容,以形成结构化的知识体系。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教材的重要性,进而充分利用教材、理解教材。教材提供了除正文以外的诸多资源,如地图、学习聚焦、史料阅读、历史纵横、图片、学思之窗、问题探究与学习拓展等,因为这些都是专家精挑细选的、权威的资源希望能培养学生问题分析能力、信息提取能力与语言概括能力。通过问题驱动,希望学生能准确理解问题指向。提供材料及教材表述,培养学生提取关键信息并能准确回答问题。重点难点理解丝绸之路在经济文化交流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丝绸之路教学案内容教师活动二次备课一、丝绸之路1.概念阐释:了解不同时代、不同类型商路的开辟;通过了解商品所体现的特色文化,理解贸易活动在文化交流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2.____________________是丝绸之路发展的标志性事件

多角度理解张骞出使西域的影响政治:加强对西部边疆地区的有效管辖,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经济:促进物种的交流,有利于边疆开发和经济发展。外交:促进丝绸之路畅通,有利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扩大中华文明的影响。文化:“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精神,成为中国人民不畏艰险、勇于开拓的历史象征。二、欧亚大陆其他重要商路1.丝绸之路的概况(1)陆上丝路(西汉、隋唐、唐中后期、受割据和战乱的影响)①西北丝路:长安,途径河西走廊、西域、中亚、西亚、终点(欧洲和非洲)、主要货物(丝绸)②草原丝路:漠北草原或南西伯利亚(起点)、咸海和里海(途径地)、欧洲和小亚细亚(终点)、皮毛茶、马(主要货物)③西南丝路:长安或成都(起点)、沿横断山脉南下缅甸、印度西行(途径地)、中亚、西亚(终点)、茶、马(主要货物)海上丝路(西汉、宋明、清中后期、海禁和闭关锁国)①东线:中国沿海(起点)、黄、东海(途径地)、朝鲜、日本(终点)、瓷器(主要货物)②西线:中国沿海(起点)、南海、印度洋(途径地)、西亚、北非(终点)、瓷器(主要货物)分析宋代陆路丝绸之路的衰落,海上丝绸之路繁荣的原因。政治上:陆路中断,偏安南方,南宋政府积极推动对外贸易;经济上:经济重心的南移;制瓷业发达,海路运输更适宜(海路比陆路更安全,载重量更大,成本更低)。文化上:造船和航海技术发达。古代商路上的中西文化交流(1)促进了中西方物质文化交流(商贸、技术、物种)

随着中国丝绸的不断向西出口,养蚕和巢丝技术逐渐传到东罗马帝国。漆器及其制造技术、铁器及冶铁技术也很早经由中亚向西传播。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经由陆路和海路传到西方。从8世纪起,陶瓷特别是瓷器成为中国大宗出口商品,主要沿海路外销到东南亚、南亚、西亚、北非、东非等地深受当地人喜爱。

西汉一度征服中亚的大宛国,获得了当地出产的良种“汗血马”,同时引进了优良的饲草宿苜,以及葡萄等水果,西瓜和中国古代文献中带有“胡”字的物种,如胡桃、胡瓜、胡葱、胡椒、胡萝卜等,原产自西亚、中亚、南亚等地,它们基本都是通过西域传入的。中亚和西亚的服饰、饮食对隋唐社会产生重大影响。棉花从陆、海两个渠道逐渐传人中国在宋元时期发展为重要的经济作物。香料、珠宝、金银器皿等外来商品,早期多从陆路输人,自宋代起基本来自海路。(2)促进了中西方精神文化交流(思想、文学、艺术)从8世纪起,陶瓷主要沿海路外销到东南亚、南亚、西亚、北非、东非等地深受当地人喜爱,不仅被用于日常生活,而且成为建筑或墓碑的装饰品。由于社会需要,西亚和北非工匠大量仿制中国各类瓷器。尽管因为原料和烧窑技术的限制,他们烧造出来的实际上只是施釉陶器,但器形、色彩、花纹都与中国瓷器类似,这反映出当地人在审美等方面受到了中华文化的影响。中医药知识也随着炼丹术传到阿拉伯地区。

佛教在汉朝从印度经中亚传人中国,此后逐渐中国化,深刻影响了中国的思想、文学和艺术创作。丝绸之路沿线保存下来的著名佛教石窟,融汇东西艺术风格,是人类文化史上的瑰宝。继佛教之后,祆教、摩尼教、犹太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陆续传到中国。中亚和西亚的杂技、魔术、音乐、舞蹈在汉唐王朝广受欢迎。(3)铸就了伟大的“丝路精神”,为后世留下丰富遗产。

古丝绸之路绵亘万里,延续千年,积淀了以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为核心的丝路精神。这是人类文明的宝贵遗产。

谈古论今:结合历史上的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你觉得今天“一带一路”有何价值?(1)对中国:有利于我国深化改革,扩大对外开放;有利于保持我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进一步提高我国的国际地位。

(2)对世界:有利于增进沿线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合作和文化交流,实现各国资源的优势互补,促进各国共同发展;有利于各国消除分歧,增进友谊,维护地区和世界和平。

简而言之,加强友好合作,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总结:古代中国丝路贸易发展的特点及认识

特点:(1)起源早,历史悠久。(2)时间长,历时千年。(3)线路多,覆盖面广。(4)重经济,互利互惠。(5)先以陆路贸易为主,后以海路贸易为主(6)对外贸易与文化交流同步进行(7)注重平等贸易、和平相处、睦邻友好(8)对外政策由开放到闭关锁国,朝贡体制逐渐形成

认识:①政治稳定、经济繁荣是对外交流的重要条件。②包容开放,加强对外经济文化交流才能促进社会进步,闭关锁国只能造成国家和民族的落后。③团结互信、平等互利、包容互鉴、合作共赢的精神,加强了中外物质技术和精神文化的交流,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课堂小练1.汉代时中国的丝绸大量运销于西方,中国丝绸在罗马成为贵族富人们普遍使用的衣服和帘幕材料。罗马帝国的玻璃器皿、毛织品以及印度的宝石、香料等也输入中国。促使这一现象出现的直接因素是(

)A.汉代发达农业的吸引

B.丝绸之路开通的推动C.两国官方贸易较发达

D.两国文明成就的辉煌2.如图为1983年出土于宁夏固原南郊乡深沟村李贤夫妇合葬墓的鎏金银胡瓶,这是波斯萨珊王朝的产品,瓶身有三组人物图像,表现的是希腊神话故事“金苹果之争”。下列说法最准确的是()

A.这是研究希腊历史的一手史料

B.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C.萨珊王朝手工业技术举世闻名

D.希腊神话故事随丝绸之路流传3.文物凝聚历史。读图,对其信息解读正确的是()

汉朝鎏金铜马这件鎏金铜马现藏于茂陵博物馆。据考证,它的艺术造型源自汉朝御厩中饲养的大宛“汗血马”。

玻璃水注玻璃是古代埃及人最早制造的,从东罗马帝国传入中国。这件玻璃水注出土于辽宁北票十六国墓葬。A.汉代社会一度战乱频繁

B.丝绸之路逐渐走向衰落C.中西交流丰富人们生活

D.河西走廊始终畅通无阻4.“丝国之路”以丝绸贸易而得名。近期,北京大学荣新江教授提出了“丝绸之路也是一条‘写本之路’”的论断。写本是指书写在简牍、纸张等载体上的文献,又称抄本。这些写本文献的存在()A.重现了丝路贸易的兴盛

B.体现了书法艺术的变迁C.得益于纸张的发明普及

D.可作为中西交往的凭证5.草原丝绸之路在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将北方草原地区盛产的牛、马、羊及皮、毛、肉、乳等产品运输交换农耕地区的茶叶、丝绸等生活必需品。故有“皮毛路”“茶马路”的称谓。这可以用来说明()A.“皮毛路”“茶马路”相互辉映

B.农耕文明与游牧文明的经济交流C.草原地区最早形成茶马互市

D.农耕文明受到游牧文明剧烈冲击6.14、15世纪,非洲东海岸的基卢瓦(位于今坦桑尼亚)居民从印度进口棉纺织品、香水和珍珠,近代考古学家还在此挖掘出大量的中国瓷器。基卢瓦的商人进口这些商品,将从内陆地区获得的黄金、奴隶和象牙卖出。这反映出基卢瓦()A.控制着穿越撒哈拉沙漠的商路

B.参与印度洋贸易圈的商业活动C.同宋朝政府有着直接贸易往来

D.贩卖奴隶到美洲以换取奢侈品7.草原丝绸之路因其商品特点而有“皮毛路”“茶马路”的称谓。它形成的主要条件是(

)A.中原地区与草原地区在经济上互有需求、相依相生B.中原地区比草原地区经济发达C.草原丝绸之路的形成与自然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D.它是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8.有学者指出,古代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