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单元测试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1页
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单元测试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2页
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单元测试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3页
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单元测试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4页
第二单元 中古时期的世界单元测试 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册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一、选择题(本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共计48分)1.有学者指出,11世纪的西欧,在封建制度下,没有一个人是至高无上的统治者。如果一个封臣拒绝履行他应尽的义务,国王有权强制执行。如果一个国王侵犯了封臣的权利,封臣们也可以联合起来反对他。这说明,封君与封臣之间()A.在社会关系上平等互利 B.体现出契约关系C.存在着森严的社会等级 D.在经济上相互制约2.《欧洲史》中记载,“庄园主很久以来就对奴隶拥有一切权力,而且他们也对自己的封臣和其他自由身份的臣民有广泛的权力。在其领地内,庄园主不仅拥有经济权力,还拥有行政权力和司法权力”。据此可知,西欧庄园()A.是中古西欧一种开放的经济形态B.是相对独立政治集团,具有割据性质C.促进了中世纪奴隶制发展D.有利于法律的公正实施3.11世纪的英王威廉一世及其继任者们酷爱狩猎,为保护动物以供狩猎而建立王室森林区,并推出森林法,国王猎物的法律地位甚至与人等同。12世纪时王室森林区达到最大规模,约占国土的1/3。王室森林区的划定()A.深受游牧民族文化影响B.表明英国经济形态落后C.反映了英国王权的强化D.使法律具有较大随意性4.西欧中世纪,在封建领地上兴起的城市,常常受到封建领主的控制和盘剥。后来,不少城市通过各种途径,不同程度地摆脱了封建领主的控制,成为自由城市,并逐渐成为逃亡农奴的庇护所。由此可见()A.自由城市的居民主要由逃亡农奴构成B.自由城市依靠封建主的支持得以兴起C.自由城市自治的唯一途径是武装暴动D.自由城市兴起是与封建主斗争的结果5.下表所示是教皇格里高利七世发布的27条《教皇敕令》(部分)。由此可见,当时()第1条罗马天主教会为上帝独自建立的第2条只有教皇理所当然地被称为“万能的”第6条禁止与被教皇革除教籍的人来往并留在同一居所内第9条王公应当只吻罗马教皇的脚第19条任何人不得对教皇进行裁判A.天主教会开始渗透到欧洲B.教会与专制王权相互利用C.基督教文化中心向东转移D.教会的权力大于世俗权力6.基辅罗斯贸易的对象主要是波罗的海地区国家和拜占庭,其斯拉夫字母是对希腊字母的继承与改造,而宗教则是拜占庭的东正教。据此可知,基辅罗斯()A.致力于推广希腊文化B.控制了连接亚欧的商路C.深受东罗马帝国影响D.推动了东西方文化融合7.下图为16世纪中期伊凡四世在位期间的部分举措。这些举措旨在()⦾未经特许,王公不得将自己的领地出售或馈赠给教会。凡未经报批而转让给教会的土地,一律没收。⦾将莫斯科及邻近各县的优质土地分给在莫斯科附近没有领地的1000余名小贵族。⦾颁布《兵役条例》,推行义务兵役制,规定凡占有150俄亩土地者,必须向国家提供一名全副武装的骑兵,自备马匹、大刀、弓箭等。A.实现富国强兵B.进行土地改革C.加紧对外扩张D.加强沙皇权力8.阿拉伯帝国欧麦尔时代,每征服一地,统治者必嘱咐战士宽待基督徒。阿拔斯王朝之后,摩尼教徒等受到统治者的保护。景教徒侯奈因一直坚持自己的宗教信仰,而哈里发麦蒙依然聘用他担任巴格达智慧馆的负责人。据此可知,阿拉伯帝国()A.实行开放包容的文化政策B.注重广泛吸收被征服地区文化C.架起东西方文明沟通桥梁D.文化发展具有自主性与创新性9.下表为笈多帝国强盛时期实行的部分政策。这些政策说明笈多帝国()将土地分封给王公贵族和僧侣,形成“自食封邑”向婆罗门、佛教寺院、新出现的印度教神庙赠送大量的土地维持古老的农村公社组织,农村公社经济相对独立A.宗教与民族矛盾尖锐B.土地兼并现象严重C.统一之下隐含松散性D.种姓制度趋向瓦解10.《全球通史》中提出:日本人借用了汉字,但发展了他们自己的书写体系;借鉴了儒家学说,但更改了它的道德标准,以适应他们的社会结构;以唐都长安为模型建立新都,但其中的庙宇、楼阁、神龛和花园等都具有日本特征。这反映了日本在学习中国文化时力图()A.全面模仿中国B.适应本国的社会结构C.创新国家制度D.与本土的文化相结合11.高丽王朝实行中央集权制的贵族政治体制,进行了以国王为主导的儒礼制度建设,确立儒家礼法的君臣尊卑观念和宗法等级制,改变佛教一统的文化局面。高丽王朝此举意在()A.实现意识形态儒家化B.确立国王文化主导权C.改变佛教一统的局面D.强化王权和中央集权12.在非洲大陆,采用农业和冶铁技术并从中得益的是班图人;而俾格米人和科伊桑人依靠狩猎和采集为生,木器、骨器和石器是主要生产工具。班图人从发源地喀麦隆高原出发,不断向东南推进,到达大湖地区。然后,他们继续向南穿过热带大草原。班图人成为非洲主要种族的原因是()A.近代以来西方列强的殖民侵略B.班图人广泛分布于非洲各地C.铁器使用推动班图族人口增长D.非洲各地文明发展程度的差异13.在基督教传入阿克苏姆之前,佛教约在1世纪传入该国。到6世纪时,阿克苏姆王国的船只可直达南亚沿海的布罗奇(曾是印度西岸著名的对外贸易中心)、锡兰岛(今斯里兰卡)等。这一史料可以用来研究()A.撒哈拉商路的贸易B.阿拉伯人在印度洋的活动C.班图人的迁徙活动D.东非文明与古印度的交往14.大津巴布韦由修那部落建于中世纪时期,主要可分成三部分:山丘建筑群、卫城和山谷建筑群。下面据考古发掘推断而出的结论中不合理的是()考古发掘推断结论A山丘建筑群建在100米高的山坡上,零星分布着数个遗址。其中还有花岗岩雕的鸟统治者可能住在此地,花岗岩雕的鸟可能被用来显示统治者的神性B卫城是巨大的卵形遗址,由9米高、244米长的围墙围住该地防卫森严,用途非同寻常,该地可能是统治者的居住地C山谷建筑群没有其他遗迹大,但拥有黄金熔铸的遗迹和精细的排水系统大津巴布韦可能曾存在过一个繁荣的社会,可能是中世纪津巴布韦社会和政治的中心D遗址建筑共由90多万块花岗石砌造而成。石块连接未用任何黏合物,建筑仍坚固挺拔,宏伟壮观黑人不太可能是大津巴布韦的建造者,他们不太可能创造出先进的文化15.如图为出土自危地马拉及邻近地区的玛雅玉米神纹陶罐,罐体绘画中玉米神前额高耸,头戴长穗状冠饰,象征玉米穗。玉米神常以翩翩起舞的形象出现。由此可知,古代玛雅文明()A.陶器制作水平高超且领先世界B.玉米在社会生活中具有突出地位C.舞蹈艺术影响着人们日常生活D.玉米一直是民众的主要粮食作物16.在世界历史上,5—15世纪一般被称为“中古时期”。在欧洲,西欧出现了封建社会,东欧拜占庭帝国一度强大;在亚洲,印度建立了德里苏丹国;在西非,加纳、马里和桑海等古国先后兴起;在美洲,印第安人创造了玛雅、阿兹特克和印加文明。这表明()A.世界文明完全隔绝B.世界区域文明的多元化特征C.宗教信仰彻底同化D.文明逐渐由古代走向近代化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0分)材料一阿拉伯文化发轫于8世纪的阿拉伯半岛,在阿拉伯的前文化时期,完全处于古巴比伦世界的范围以内,而在它的鼎盛时期,古典文化影响的印迹随处可见;阿拔斯王朝(750—1258年)早期,阿拉伯文化臻于鼎盛。以哈里发麦蒙(813—833年在位)为代表的统治者非常重视发展教育和知识普及,其在巴格达设立了著名的智慧馆,将从君士坦丁堡和塞浦路斯搜求到的古籍运到巴格达的智慧馆中。在阿拔斯王朝,教育大门向全民敞开,朝野上下,求知若渴。在古代阿拉伯,传递和保留知识的书本被视为巨大财富,私人藏书成为时尚。——摘编自陈宇《阿拉伯文化繁荣的历史条件及其对欧洲的影响》材料二美洲诸印第安文明与其他大陆诸文明相隔绝,而且诸印第安文明彼此之间基本上也相隔绝。在2500年中,没有任何可靠的证据可证明中美洲和秘鲁诸文明之间存在着相互影响。最终结果是,美洲印第安人远远落后于欧亚人。到1500年时,美洲大陆刚进入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早在约公元前2500年便已达到的文明阶段。……在1520—1820年的300年间,西班牙人从美洲运回黄金250万千克、白银100万千克。而惨遭杀害的印第安人则有1000余万。……天花比所有的枪炮更能消灭更多的印第安人。四下流行的鼠疫正在使这些地区荒芜。——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阿拉伯文化繁荣的原因。(8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印第安文明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衰落的主要原因。(8分)(3)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文化交流的认识。(4分)1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20分)材料一中世纪的阿拉伯人继承和发展了古代希腊的理性传统,在实验科学、医学、化学、数学、天文学等方面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阿拉伯天文学家的“图斯双圆”理论出现在哥白尼的《天体运行论》中,现代天文学中的很多名称和术语来自阿拉伯天文学家。12世纪后,许多古代希腊哲学著作的阿拉伯文译本又重新被译成欧洲各种文字,欧洲人才重新听到亚里士多德的名字,接触到真实的希腊古典哲学著作。从阿拉伯世界涌来的知识潮流,促进了文艺复兴的到来。中国的造纸术、印刷术、指南针和火药也是经由阿拉伯人之手,逐步传入西欧。——摘编自《中世纪阿拉伯人对哲学和科学的贡献》材料二拜占庭文化在地中海地区直接继承了古典时代希腊罗马文化遗产,兼收并蓄早期基督教和古代西亚、远东民族文化的营养,对周围地区和后世人的影响深远。众所周知,拜占庭帝国中心区域一直位于东地中海世界,这里是古希腊文化兴盛的区域,也是亚历山大大帝全面推行“希腊化”的源头地区;拜占庭人始终认为自己是罗马大帝国的传承人,几乎所有的拜占庭皇帝都以光复伟大的罗马帝国旧梦为荣;在经济上拜占庭独享东西南北过境商业贸易的便利,活跃的商业和频繁的军事活动成为拜占庭文化与其他文化交流的媒介。——摘编自陈志强《拜占庭文化的特征》(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阿拉伯人给欧洲社会带来的影响。(8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拜占庭文明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12分)1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西方主流史学界认为,在“封土建国”“主权分散”含义上,中国西周的分封制与西欧中世纪的“封建制度”有形貌上的相似之处:土地、人民和权力被层层分封;有采邑(领地)的世袭贵族,对上面的王者,既承担军事及财赋义务,又具备政权独立性;对下面的采邑内的附庸,则是政治、经济上的主宰者。这些特征是东西方“封建制度”所共有的,但二者的结构和宗旨又存在明显差别。西欧的“封建制度”,含义包括强权者对弱者的“保护”和弱者为强权者“服役”这两个层面,这是罗马帝国中央集权崩解后,战乱频仍、匪盗横行的背景下,强权者通过提供保护以赢得对民众和土地的控制而建立的一种互惠性契约关系,可称之为“契约封建制”。与之相比,中国西周的分封制,是作为军事征服者的周天子将土地与人民封赐给子弟及功臣,臣属继续往下作“次分封”,领主与附庸间没有契约可言,而是由宗法关系相维系,通过血缘纽带及血亲伦理实现领主对附庸控制的“宗法封建制”。——摘编自冯天瑜《“封建”考论》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就材料整体或其中任意一点拟定一个论题,并予以阐述。(12分)(要求:观点明确,持论有据,论证充分,表达清晰)第二单元中古时期的世界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6个小题,每小题3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共计48分)1.B2.B3.C4.D5.D6.C7.D8.A9.C10.D11.D12.D13.D14.D15.B16.B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52分)17.(1)原因:古典文化为其繁荣奠定了基础;统治者的重视和提倡;民众好学精神;阿拉伯地区地处东西方传统商路的中心;阿拉伯帝国的扩张及疆域的扩大。(答出四点得8分)(2)特点:长期处于孤立发展状态;文化发展相对缓慢。(4分)原因:与外界文明缺乏交流;印第安文明内部各文明之间相互孤立、封闭,语言和社会发展水平等差异较大;欧洲殖民者的杀戮与掠夺及疫病的流行。(答出两点得4分)(3)认识:在开放、交流、相互学习与借鉴的基础上创造新的文化是古代文化发展进步的必由之路;文明只有在交流中才能得到长足的发展;文明交流促进人类社会整体发展。(答出两点得4分)18.(1)影响:阿拉伯人在自然科学领域取得了领先全球的成就,影响了欧洲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将被中世纪湮没的古代希腊罗马文化成果保存下来并重新传回欧洲,为文艺复兴的兴起提供了条件;将中国的四大发明传播到欧洲,促进了西欧封建社会的崩溃和资本主义社会的建立。(答出两点得8分)(2)特点:包容性、开放性;与宗教密切联系;融汇东西方文化。(6分)成因:特殊的地理位置,促进了多种文化间的交流;活跃的商业和频繁的军事活动;统治阶层的重视和努力。(6分)19.示例论题:西欧中世纪封建制度与中国西周分封制既有相似之处,又有明显不同。(2分)阐述:西欧中世纪的封建制度与中国西周的分封制都是为适应当时的社会背景,维护统治而形成的社会制度;受封者都承担一定的义务,又在自身辖区内有一定的自主权;最高统治者都未实现中央集权,国家往往会出现分裂割据、混战不断的局面。西欧的封建制度是在罗马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