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同步练习 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1页
+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同步练习 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2页
+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同步练习 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3页
+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同步练习 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4页
+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同步练习 高一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试卷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33页统编版(2019)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三单元第10课辽夏金元的统治同步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宋代欧阳修在《新五代史·四夷附录》中记载:“五代,县令胡峤虏中七年……始食西瓜,契丹破回纥得此种,以牛粪覆棚而种。”据此推断,西瓜传入我国内地可能经过的地区是(

)A.天山南北 B.青藏高原 C.台湾海峡 D.大兴安岭2.2024年2月,首都博物馆改陈亮相,其中“中华文明的有力见证——北京通史陈列”,展览内容为“文明曙光”“建城之始”“北方重镇”“建都之始”“大都肇建”“都城典范”“京师繁华”“古都破晓”等几个单元。下列可作为王朝“建都之始”展示内容的是(

)A.分封燕蓟 B.迁都燕京 C.营建大都 D.徽班进京3.13世纪时,蒙古统治者对少数较早投附的汉族军阀、官僚家族有优待,视同“国人”,南方汉族大地主“无爵邑而有封君之贵,无印节而有官府之权”。而广大蒙古下层百姓,要为国家承担沉重的军役、赋税,不少人破产流亡。这反映出,当时(

)A.社会阶层间流动逐渐加速 B.少数民族统治的社会基础扩大C.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交织 D.民族交流交融的趋势显著增强4.据《元史》记载:“诸内都官仕云南者,有罪依常律,土官有罪,罪而不废。诸左右两江所部土官,辄兴兵相仇杀者,坐以叛逆之罪。其有妄相告言者,以其罪罪之。”由此可知(

)A.土司犯罪在民族聚居区处理上的差异 B.土司与元朝中央政府之间的关系紧张C.元朝统治者推行民族歧视和压迫政策 D.元朝对西域地区实行有效的行政管理5.有学者提出:元朝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也是两宋否定唐后期藩镇分权的继续,相当于自隋朝始第三个“正——反——合”阶段的“合”。据此推断,所谓的“合”是指(

)A.铲除了唐后期以来的地方割据势力 B.延续了两宋时削弱地方权力的传统C.实现了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相结合 D.加强了对地方军事和政治上的控制6.完颜亮南迁猛安谋克始于正隆元年(1156年)。这一时期猛安谋克主要向山东、河北等地南迁,南迁女真人共计约42万人。完颜亮迁都中都后,女真宗室贵族也必须随之迁到中都及中原地区。这一举措的主要目的是(

)A.实现统一中国的雄心 B.加快中原地区经济发展C.瓦解女真宗族的势力 D.推动基层治理体制统一7.来自中亚、西亚的波斯人、阿拉伯人等移居中国,同汉、蒙古、畏兀儿等民族长期相处、不断通婚,逐渐被吸收、融合而形成我国回族的前身一回回是在()A.汉朝 B.唐朝 C.元朝 D.清朝8.党项族原居住在高寒地带,逐水草迁徙,无文字,只有部族首领,无方职。内迁后,夏州渐有职官设置,从李继迁“曲延儒士,潜设官邸,全异羌风……”到李德明建馆舍,以迎送宋使,礼仪中节,渐有华风。“大辇方舆,卤簿仪卫,一如中国帝制”。这一变化体现出西夏(

)A.胡汉杂糅的特点 B.专制政体的成熟 C.职官制度的完善 D.民族交融的深化9.“合河南河北为一而黄河之险失,合江南江北为一而长江之险失,合湖南湖北为一而洞庭之险失,合浙东浙西为一而钱塘之险失;淮东淮西,汉南汉北,州县错隶而淮汉之险失,汉中隶秦,归州隶楚,又合内江外江为一而蜀之险失。”材料评述的这种古代地方行政制度设计(

)A.迎合了国家大一统的需要 B.折射出专制皇权不断强化C.说明官员选任制度的异变 D.表明政府加强对边疆管理10.金熙宗即位之后与宋议和,他坚持南宋必须称臣纳贡,这不仅改变了原来辽宋对等交往的格局,也改变了历史上由中原政权封册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的“封贡体系”的基本精神,被学者称作“倒过来的朝贡”。据此可知,金熙宗此举(

)A.彰显女真民族文化特色 B.深受儒家正统观念影响C.追求与辽政治地位对等 D.导致南宋财政日益恶化11.辽圣宗于1044年下令在今天的大同设置西京,方圆不过二十里,城建格局全仿唐朝长安城,并经常保持兵精粮足状态。其目的在于(

)A.防御北宋的进攻 B.借鉴中原管理体制C.规范都城的建设 D.加强辽金经济交流12.元行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大明一统志·图叙》则称元朝“内立中书省一,以领腹里诸路:外立行中书省十,以领天下诸路”。时人认为都省与行省“官名品秩略同”。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元代行省具有双重性质 B.行省本质上是中央机构C.中书省有效统治范围小 D.元朝官僚机构设置混乱13.《长春真人西游记》记载,在丘处机游历中亚时,当地的居民佩服这两个国家(西辽和西夏)利用汉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水利,能在沙漠中生产粮食,并称叹“桃花石(汉人)诸事皆巧”。材料反映了(

)A.中国的农业生产技术领先世界 B.民族政权对峙中仍存在经济技术交流C.中亚的国家农业生产技术发达 D.中国先进技术通过丝绸之路传到西亚14.辽宋金对峙时、三国都自称是“中国”,蔑称别国是“蛮夷”,直到元朝建立后,承认三朝都是正统,修《宋史》《辽史》《金史》,才解决问题由此可知(

)A.元朝以华夏王朝的正统自居 B.北方民族照搬中原政治制度C.中华文明得到更广泛的认同 D.著史原则是确定正统的关键15.郊祀是天子祭天的重要典礼,承载着中原传统文化对天的崇拜。元朝定都燕京后,推行中原王朝郊祀礼仪。元朝此举意在(

)A.促进不同文化的深度交融 B.彰显政权正统地位C.消除蒙汉之间的民族隔阂 D.注重笼络上层人士二、简答题16.辽朝双轨政治制度最大的特点是什么?三、材料分析题17.【历史——选修4: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材料

由宋入元的遗民学者胡三省,宋理宗宝祐四年(1256)进士,曾任小官,宋亡避归乡里。三省精于史学,立志为编年体史学巨著《资治通鉴》作注。注释初稿在战乱中遗失,他复购他本《通鉴》重新作注成书。《通鉴》胡注用力精深,内容丰富,大致包括八个方面。第一是音读,即对一些生僻字注出读音。第二是官制,注某官名的职掌、品秩、设立时间等。第三是名物,对一些当时人已不熟悉的古代物品、概念进行解释。第四是地理,注古代地名的建置沿革和名称变化。第五是前后照应,注《通鉴》所载事件、人物的先后联系,诸如某事为此后某事张本,某人某事见此前某卷某年,某字号即此前某卷某人等等。第六是改正错误,指出《通鉴》记事中的一些疏误并进行考订。第七是事件补充解释,对《通鉴》中一些记载过于简略的重要问题补充材料,作进一步说明。第八是对《通鉴》中某些事件、人物的评论。清四库馆臣评为“深得注书之体”,“足为千古注书之法”。而且,胡三省通过注释中有限的评论,抒发了宋元鼎革的亡国之痛。——摘编自张帆等《辽夏金元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述胡三省为《资治通鉴》作注的背景。(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胡三省的史学贡献。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参考答案:1.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中国)。据材料“契丹破回纥得此种”可知,西瓜种子是由回纥传进来的,结合所学知识我们可知回纥的地理位置在西北部,A项正确;青藏高原在西南部,排除B项;台湾海峡在东南部,排除C项;大兴安岭在东北部,排除D项。故选A项。2.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根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正向题。根据题干关键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153年,金朝迁都燕京,改名中都,符合“建都之始”的说法,B项正确;分封燕蓟属于分封制下对诸侯国的分封,不属于“建都之始”,排除A项;元朝营建大都是在金朝迁都燕京之后,不属于“建都之始”,排除C项;徽班进京是指清朝时期,安徽戏班到北京表演的历史事件,不属于“建都之始”,排除D项。故选B项。3.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依据材料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本题是推断题。依据材料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13世纪的元朝(中国)。依据材料可知: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3世纪时,蒙古统治者上层与汉族上层分子勾结,共同压迫下层百姓,所以材料中学者意在强调当时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交织,C项正确;材料没有社会阶层间流动的相关信息,排除A项;材料无法体现少数民族统治的社会基础扩大,排除B项;材料主旨是蒙古统治者对待汉族军阀、官僚、大地主与蒙古下层百姓的不同态度,并不是民族交流交融的趋势,排除D项。故选C项。4.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朝(中国)。据材料可知,元朝时,云南土官犯罪不受国家法律的影响,而两江的土官若兴兵则以叛逆之罪论处,体现了元朝土司犯罪在民族聚居区处理上的差异,A项正确;材料描述的是土司犯罪的规定,而非与元朝中央政府之间的关系紧张,排除B项;材料没有描述元朝的民族政策,排除C项;元朝在西南地区实行土司制度,而非西域地区,排除D项。故选A项。5.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选题,据题干设问词可知是推断题,据材料时间信息得出准确时空是元朝时期的中国。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正”指的是给予地方一定权力,“反”指的是加强中央集权,“合”指的是既有中央集权,又有地方分权,元朝行省制符合这个特点,C项正确;“铲除了”过于绝对,排除A项;元朝并未完全延续宋代的传统,排除B项;加强了对地方军事和政治上的控制符合宋代对地方管理的特点,排除D项。故选C项。6.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金朝时期(中国)。结合所学内容可知,猛安谋克制是金朝女真族基本的行政军事制度,完颜亮迁移大量猛安谋克到中都及中原地区,是为了进一步向南方攻略,实现统一中国的雄心,A项正确;完颜亮的目的是为了实现统一中国的雄心,而不是为了发展中原地区的经济,排除B项;完颜亮大量迁徙女真人,这一做法并不一定会瓦解女真宗族势力,排除C项;完颜亮的这一做法和推动基层治理体制统一无关,排除D项。故选A项。7.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朝(中国)。据所学知识可知,元朝时期,来自中亚、西亚的波斯人、阿拉伯人等移居中国,同汉、蒙古、畏兀儿等民族长期相处、不断通婚,逐渐被吸收、融合而形成我国回族的前身一回回,C项正确;据所学知识可知,回回形成于元朝,排除ABD项。故选C项。8.D【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西夏(中国)。根据材料可知,内迁之后的党项族受到中原文化的影响,在礼仪风俗和政治体制等方面日益接近中原政权,体现出民族交融的深化,D项正确;材料体现的是党项族吸收汉族文化制度,并未体现党项族民族文化与汉文化的杂糅,排除A项;材料并未体现出党项族君主专制政体的发展程度,无法得出专制政体成熟的结论,排除B项;C项只是材料反映的内容之一,并非材料主旨,排除C项。故选D项。9.A【详解】本题是多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次题干提示词,可知这是本质题、影响题、原因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朝(中国)。根据材料及所学可知,元统一全国后,设中书省及十行中书省,尽废唐宋区制,一反汉晋唐宋以自然区划疆之所为,实为古代大行政区划的一大改变。元之划省,其用意在于控制地方,不使某一大行政区完全掌握整一形胜之地以据险而成割据。这一变化有利于抑制行省长官势力的膨胀,迎合了国家大一统的需要,A项正确;材料涉及元朝行省制,关乎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无法体现专制皇权得到强化,排除B项;材料涉及地方行政区划发生变化,没有体现官员选任制度发生异变的相关信息,排除C项;行省并非都设在边疆,且在元朝边远民族地区由宣慰司管理,排除D项。故选A项。10.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宋朝(中国)。据本题材料“金熙宗即位之后与宋议和,他坚持南宋必须称臣纳贡”“不仅改变了原来辽宋对等交往的格局,也改变了历史上由中原政权封册周边少数民族政权的‘封贡体系’的基本精神”并结合所学可知,金的统治者灭亡辽政权之后,依据继承辽政权之正统的理论和思想,而自称“正统”,到了金熙宗时期,又不以继承属于夷狄的辽政权的半壁江山的“正统”,重新塑造金政权的“中国正统”形象,受到了儒家正统观念的影响,B项正确;“正统”思想并不是女真文化特色,受到了中原文化影响,排除A项;根据“他坚持南宋必须称臣纳贡,这不仅改变了原来辽宋对等交往的格局”可知,以往辽宋交往对等,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南宋财政状况,排除D项。故选B项。11.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辽朝时期(中国)。结合所学内容可知,材料中的西京位于今天的大同,属于宋辽边界区域。“城建格局全仿唐朝长安城”“经常保持兵精粮足”说明当时的西京城是按军事重镇布局的,是为了防御北宋的进攻,A项正确;“兵精粮足”并非借鉴中原管理体制,排除B项;西京并非辽朝的都城,排除C项;金灭掉了辽,辽金之间不存在经济交流的时期,排除D项。故选A项。12.A【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正向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唐朝(中国)。根据材料“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军国重事,无不领”与“内立中书省一,以领腹里诸路:外立行中书省十,以领天下诸路”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在元代,行省制度确实具有双重性质,既是中央派出的地方行政机构,又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和自主性,A项正确;行省本质上是地方机构,不是中央机构,排除B项;中书省直接有效统治范围为“腹里”地区,主要包括了现在的山东、山西、河北等地,“中书省有效统治范围小”与史实不符,排除C项;“元朝官僚机构设置混乱”的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D项。故选A项。13.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设问词,可知这是本质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古代中亚、西辽、西夏时期中国。据材料可知,中亚居民羡慕西辽与西夏能利用汉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水利,据所学可知,辽夏宋时期中国处在多民族政权并立状态,西夏与西辽能利用汉人的技术与知识说明当时西夏、西辽与宋朝存在经济技术交流,B项正确;A项表述符合史实,但是材料无法体现,排除A项;据材料无法得出中亚的国家农业生产技术发达的认识,而且C项表述也不符史实,排除C项;材料涉及中亚,不涉及西亚,排除D项。故选B项。14.C【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推断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辽宋金元时期(中国)。根据材料,元朝时期将少数民族建立的辽、金也视为正统,不同于以往视少数民族为“蛮夷”的观念,将少数民族纳入中华文明的范围,表明中华文明得到更广泛的认同,C项正确;材料本意是元朝承认辽宋金三朝都是正统,而非元朝将自己视为正统,排除A项;材料主要讲正统观念,没有少数民族政权学习中原政治制度相关内容,排除B项;正统观念影响著史,而非著史确定正统,排除D项。故选C项。15.B【详解】本题是单类型单项选择题。据本题主题干的设问词,可知这是目的题。据本题时间信息可知准确时空是元朝(中国)。据题意可知,元朝定都燕京后,推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