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9500字(论文)】_第1页
【山西省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9500字(论文)】_第2页
【山西省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9500字(论文)】_第3页
【山西省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9500字(论文)】_第4页
【山西省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9500字(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页山西省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低碳经济是全球气候变化和能源危机背景下产生的一种新经济发展方式,是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要求,也是未来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该文在阐述低碳经济理论和山西省低碳经济实践的基础上,着重确立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指标体系。文中借鉴了上述研究的思路和方法,结合对低碳经济内涵的理解,针对山西省实际情况,构建了低碳经济的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为我国低碳经济的衡量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最后针对山西省省发展低碳经济存在的问题提出对策。关键词:山西省;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体系目录1引言 12相关理论概述 12.1低碳经济的概念 12.2山西省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分析 23山西省低碳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 33.1经济发展滞后,产业结构不合理 33.2技术能力受制约 33.3政策体制建设不完善 43.4能源结构不合理,温室气体排放较多 43.5市场主体低碳意识薄弱 44山西省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 54.1山西省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54.2山西省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模型构建与计算 54.3山西省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结果分析 85山西省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建议 95.1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低碳产业 95.2增强技术研发与创新 95.3完善政策制度建设,发展低碳金融体系 105.4改善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115.5加强宣传教育,全面唤醒民众低碳意识 11结论 12参考文献 131引言当前世界正面临全球气候变暖、生态恶化、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一系列威胁着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问题,反思近代传统发展模式,谋求发展的可持续性已成为西方发达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共识。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在目前区域经济一体化需求强烈、各种类型区域层出不穷的情况下,山西省的开发建设必须立足基础、合理定位、形成特色,努力在推动相关地区发展的同时,促进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的顺利实施。低碳经济的本质是提高能源效率和清洁能源结构,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政策创新。事实上,低碳经济转型已经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2008年瑞士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年度会议上,气候变化问题及处理全球金融危机成为本届年会最重要的问题。国际社会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认识到应对气候变化的根本出路就是要切断经济增长和温室气体排放之间的联系,建立低碳经济发展模式。付加锋(2015)等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分析了低碳经济的核心要素,构建了低碳经济的衡量指标。文中借鉴了上述研究的思路和方法,结合对低碳经济内涵的理解,针对山西省实际情况,构建了低碳经济的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为我国低碳经济的衡量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分析山西省发展低碳经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目前,山西省已正式纳入《全国主体功能区规划》,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并明确写进“十二五”规划。山西省建设必将掀起新一轮的经济发展热潮。在新的格局下,如何统筹区域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协调共赢,是山西省建设必须考虑和解决的问题。建设生态文明的山西省,打造两型社会(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必须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转变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依法大力推进低碳经济的发展。2相关理论概述2.1低碳经济的概念低碳经济是通过较少的自然资源消耗获得较多的经济产出,它是一种可以创造出更高的生活标准和更好的生活质量,同时促进人类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发展模式。它具有三点:2.2.1技术性发展低碳经济需要对现有的环保技术、节能减排技术进行创新,通过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技术转让,使得发展中国家突破低碳技术研发瓶颈,为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做出贡献。2.2.2经济性发展低碳经济应当不断的改善和提高人类福利水平,实现人与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低碳经济的发展必须伴随着经济总量的增长。2.2.3目的性发展低碳经济的目的就是实现温室气体排放和经济发展的不断脱钩,最终实现经济增长;减缓全球气候变暖,促进人类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是人类遭遇金融危机、能源危机和环境危机进行深刻自我反省和改进的新经济模式,它的内涵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温室气体的排放速度低于GDP的增长速度;另一方面,温室气体绝对排放量的减少或者温室气体的排放量为零.我国学者潘家华指出:低碳经济发展,重点在低碳,目的在发展,是要寻求全球水平、长时间尺度的可持续发展。2.2山西省发展低碳经济的必要性分析2.2.1低碳经济是未来经济发展的方向在工业化、信息化发展之后,世界经济开始走向低碳化发展道路。在2008年,英国率先提出了低碳经济这个词汇概念。在此以后,英国确定了明确的低碳经济发展目标及实现目标的相关政策措施。2012年,美国出台《低碳经济法案》,其在《抓住能源机遇:创建低碳经济》的主题报告中提出:发展低碳经济的10步计划,对太阳能、风能、生物燃料等可再生能源实行减免税收、提供贷款担保与经费支持等优惠政策。同年,日本与英国联合主办以“发展可持续低碳社会”为主题的研讨会,勾画了其低碳社会发展的蓝图,并积极通过相关政策与措施积极建设低碳经济。除英国、日本、美国外,法国、加拿大、意大利等国都在积极发展低碳经济。一些新兴经济发展中国家,如巴西、韩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也开始主动减排、限排。因此,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国际社会主流的战略选择。由于我国经济增速过快、人口数量众多、能源消耗巨大、且自主创新能力较差,在经济发展过程中面临的能源与环境的压力也非常大。依据KAYA公式原理,人均“碳足迹”取决于人均GDP、人口数量、能源强度与单位能源含碳量等诸多变量,我国的能源消耗与CO2排放量相对于其他国家自然会较高,因此将低碳经济作为国家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势在必行。低碳经济是我国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提高资源能源使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同时也是增强产品国际竞争力、扩大出口的需要。2.2.2发展低碳经济改善气候环境1986-2011年间,我国出现21个全国性暖冬,气候事件、极端天气与灾害发生的频率与强度大幅增加,水资源的短缺与区域不平衡状况逐渐加剧、农业生产损失逐渐增大、粮食安全压力增加,生态环境不断恶化。据2013年底发布的《气候变化国家评估报告》预测:中国未来气候变暖的速度将进一步加快。若不采相应取措施,21世纪后半期,中国主要农作物产量有可能下降37%;且农业生产在未来20-50年间将受到气候变化的严重冲击。2.2.3低碳经济是山西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第一,低碳经济是山西省经济发展的战略选择。近年来,山西省区的重化工业发展迅速,基础设施建设大幅增加,工业结构重型化特征及高能耗产业在其工业经济所占比重较大,能源消费总量巨大、环境压力强于节能减排任务重成为制约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同时由于其工业发展的技术水平设备装备相对较差,使得山西省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与其他省份相比,相对较高,其未来CO2排放的压力巨大,因此发展低碳经济是实现山西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选择。第二,低碳经济是山西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低碳经济强调: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进而谋求最大产出的经济发展理念,强调区别于高能耗、多污染的新发展思路。与此同时,由于经济危机影响,全球经济增速逐渐回落。但发展低碳经济则会促进经济的新一轮高增长,即通过发展节能技术、碳捕获与储存技术,提高电力设施效率,开发利用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等可以相应的拉动经济增长。由此可以推测,发展低碳经济将会成为山西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动力。第三,发展低碳经济是山西省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首先,发展低碳经济,是山西省调整产业结构的重要途径。山西省通过发展低碳经济,提高资源与能源的利用效率,降低经济碳强度,促进经济结构与工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其次,发展低碳经济,是山西省优化能源结构的有效措施。山西省通过提高可再生能源比重,可以有效地降低一次性能源消费的碳排放同时,山西省在低碳经济方面具有较大后发优势,应把山西省打造为低碳经济发展强省。3山西省低碳经济发展面临的问题3.1经济发展滞后,产业结构不合理21世纪以来,山西省人均GDP始终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且二者的差距有扩大趋势,说明其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山西省产业结构以第二产业为主导,2005年以来第二产业占比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在城镇化进程中,2010年以来山西省城镇化率一直在增大,但低于且增长慢于全国平均水平,可见,其城镇化速度较慢。3.2技术能力受制约对低碳技术的研发、应用和推广是促进低碳经济发展模式的关键。山西省在以下方面受到制约:一是多数企业设备老化,生产工艺陈旧造成单位产品能耗较高。二是新能源技术研发、新能源产品生产处于初始阶段。如长春市新能源产业园区建设虽然吸引了一批相关产业和投资者,但也仅局限于大型风力发电设备,而高性价比的太阳能电池、燃料电池等新能源技术虽有研究,但产品生产还处于空白状态。三是用于能源研发的费用低。以上因素导致对低碳技术的开发及应用受到极大制约,并影响到今后的发展空间。3.3政策体制建设不完善首先,缺乏全方位的低碳金融体系支持,使低碳产业发展举步维艰。在资金方面,由于低碳产业大多数是回报期较长、资金需求量较大的新兴产业,相较于传统产业又有许多的不确定性,使低碳产业在资金方面缺乏银行的大力支持。目前的融资方式主要有风险投资、创业板股票、债券、企业的内部融资等。在政策方面,一是由于我国尚未建立统一的碳的交易市场,使政策的制定比较零散,并且明显滞后于市场的发展。二是我国作为低碳产业链上最大的供应方,在清洁发展机制(CDM)的审核上缺乏专业性和可操作性的具体执行标准。其次,缺乏切实有效的财税政策改革,使高碳产业的低碳转型动力不足。在财政补贴方面,一是财政补贴的对象单一,影响低碳产品供需平衡。由于政府的财政补贴大都投入在低碳产业的生产和研发阶段,没有建立消费补贴机制,对消费补贴的投入较少,使购买低碳产品的消费者得不到实在的优惠而失去对低碳产品的持续的购买热情,间接影响低碳产业的生产和发展。二是财政补贴的种类缺乏多样性和广泛性,使低碳产业发展结构单一。观察近年来的财政补贴不难发现,政府的财政补贴一般都投入在风电、光电和生物质发电行业,对地热能、潮汐发电等行业的投入较少,使低碳产业发展结构不平衡,不利于产业的整体发展。三是对财政补贴的监管机制缺失,影响低碳产业发展寿命。没有有效的财政补贴监管机制,将使政府的财政补贴无法在低碳产业的建设发展中发挥最大效用,不利于低碳产业的长期发展。3.4能源结构不合理,温室气体排放较多能耗总量较多,在中部六省中排名第二,但人均能耗远高于中部六省及全国平均水平。能源生产结构及消费结构均不合理,原煤产量在一次能源生产中所占比重较高,达到99%,第二产业对能源消费远高于第一、三产业及居民生活,其在终端能源消费中所占比重高于75%,能源利用率极低,相对于中部六省其他省份,山西省的单位GDP能耗很高,说明其经济增长主要靠能耗的消费来拉动,对能源依赖性太强,能源的消耗会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是温室气体的主要来源,因此山西省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排放大量的温室气体。3.5市场主体低碳意识薄弱首先,我省大多数企业欠缺长远的目光,只顾眼前利益,不愿增加因节能减排、治理污染而造成的成本。其次,他们惯用的传统生产模式和管理理念根深蒂固,对低碳经济理解不足,因此没有意识到自身发展的危险性。不单单是企业,山西省民众的低碳观念一样比较淡薄,在省内尚未形成低碳社会氛围,需要加强有关的宣传和教育,改变人们的思想,以便养成低碳消费行为和生活方式。4山西省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4.1山西省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本文指标体系的建立是指对评价山西省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输入、输出指标进行确定。低碳经济发展水平指标体系的整体设计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既有上下的层次关系,又有指标间的平行关系,不同的指标由于所反映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同侧面,又分属于不同的类别。根据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内涵和特性,以及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参照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循环经济发展指标体系及其他体系的构建方法,本文建立的山西省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包括以下输入输出指标。表4.1山西省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输入指标输入指标输出指标煤炭资源消费量X1GDPY1二氧化碳排放量X2城镇化率Y2R&D经费投入额X3第二产业产值X44.2山西省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模型构建与计算4.2.1模型建立本文选择CCR模型对山西省低碳经济发展水平有效性进行评价。假定以2005年—2016年的每年表示为决策单元,2010年—2016年分别对应的t=1,2,…12。指标表示如下:X1=(X11,X12,…,X112)——煤炭消费量X2=(X21,X22,…,X212)——二氧化碳排放量X3=(X31,X32,…,X312)——R&D经费投入额X4=(X41,X42,…,X412)——第二产业产值Y1=(Y11,Y12,…,Y112)——GDPY2=(Y21,Y22,…,Y212)——城镇化率表4.2山西省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结果NODMUScoreBenchmark(Lambda)1200512005(1.0000)2200612006(1.0000)320070.93252005(1.0984);2014(0.0288)420080.9192006(0.9101);2010(0.2007)520090.93522005(0.6740);2010(0.2608);2015(0.0929)6201012010(1.0000)720110.96042005(0.1488);2010(0.8220);2014(0.1456)820120.94052010(0.7236);2014(0.0678);2015(0.2432)920130.98052010(0.5571);2015(0.1378);2016(0.3025)10201412014(1.0000)11201512015(1.0000)12201612016(1.0000)表4.3煤炭资源消费量(X1)径向、松弛变量改进值与投影值NODMUScoreInput1RadialMovementSlackMovementProjection1200516383.452200617235.3320070.9325-1369.202618922.5974420080.919-1873.611521260.5785520090.9352-1643.0184-2122.236921587.04476201027850720110.9604-1236.222830019.7572820120.9405-1956.579430922.2106920130.9805-636.1909-8.65231958.877110201432207.7111201535315.1712201638269.36表4.4二氧化碳排放量(X2)径向、松弛变量改进值与投影值NODMUScoreInput1RadialMovementSlackMovementProjection1200556744.732200661803.11320070.9325-4856.0262-1898.046165213.0077420080.919-6650.0879-2133.341673327.7205520090.9352-4905.291170784.91896201085332.46720110.9604-3880.9626-1065.056393178.1112820120.9405-6365.4012-5148.021395452.1776920130.9805-2013.309101165.411102014100218.51112015110683.51122016126850.63表4.5R&D经费投入额(X3)径向、松弛变量改进值与投影值NODMUScoreInput1RadialMovementSlackMovementProjection120059.92200610.17320070.9325-0.972313.2012420080.919-1.279614.5204520090.9352-1.516521.88356201026.3720110.9604-1.435734.8643820120.9405-1.435746.3662920130.9805-1.220761.339310201480.8611201589.88122016113.39表4.6GDP(Y1)径向、松弛变量改进值与投影值NODMUScoreInput1RadialMovementSlackMovementProjection120051643.81220061779.97320070.93252017.54420080.9192456.59520090.93523042.41620104179.52720110.96044752.54820120.94055733.35920130.98056938.731020147365.71120159088.112201611100.2表4.7城镇化率(Y2)径向、松弛变量改进值与投影值NODMUScoreInput1RadialMovementSlackMovementProjection1200535.882200635.09320070.93252.644740.7347420080.9191.554340.3643520090.935239.636201042.11720110.96043.640946.6509820120.94051.24245.272920130.980545.111020144611201548.0512201649.684.3山西省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结果分析4.3.1山西省历年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分析由表4.2可知,山西省低碳经济发展在2005年、2006年、2010年、2014年、2015年、2016年为DEA有效,其余年份均为DEA无效。山西省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指标投入、产出值存在径向改进与松弛变量改进。4.3.2山西省低碳经济的投入产出值分析对于DEA无效年份2007年,煤炭资源消费量减少1369.2026万吨,二氧化碳排放量减少6754.0723万吨,R&D经费投入额减少1.2088亿元,第二产业产值降低76.5383亿元,城镇化率增加2.6447个百分点,可以实现DEA有效,即达到山西省低碳经济发展效率的有效性。由表4.3—表4.7可知,山西省发展低碳经济存在煤炭资源利用效率低下、二氧化碳排放过量、R&D经费投入额利用不足、第二产业产值比重过高、城镇化进程中资源浪费等问题,从而导致山西省2007年、2008年、2009年、2011年、2012年、2013年低碳经济发展水平不高。5山西省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的建议5.1调整产业结构,积极发展低碳产业山西省产业结构都是以第二产业为主,第三产业发展水平较低,这种产业结构与全国平均水平不相符合,也违背了国家及政府所倡导的大力发展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积极推进产业结构创新与升级的意愿。因此,为了实现山西省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应加强山西省11个地级市的交流与合作,产业结构较合理的太原市与大同市应积极主动地为其他9个地市提供调整产业结构的宝贵经验,同时,这11个地级市应取长补短,善于利用自己的优势,勇于弥补自己的不足,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山西省产业结构由“二、三、一”向“三、二、一”的有效转变。第二产业以工业为主,就山西省而言,其工业行业主要集中于煤炭、电力等行业,这些行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会消耗大量的化石能源,进而会排放大量CO2,这是山西省尚未实现经济发展低碳化的主要原因。因此,为了提高山西省低碳经济发展水平,应大力发展低碳产业,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着手:一是促进山西省煤炭等高碳产业的低碳化,淘汰其落后的生产设备或技术,对高污染的企业加大惩罚力度,遏制其盲目扩大生产,二是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利用山西省煤炭、煤层气等资源优势,积极开发清洁能源,鼓励高新技术企业的发展。此外,第三产业作为能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的产业,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低碳产业,所以应加大山西省第三产业的投入力度。5.2增强技术研发与创新长期以来,山西省经济结构单一、基础脆弱,产业结构调整刻不容缓。为此,山西省通过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壮大新兴产业,全力促进产业结构的华丽转身。以煤炭资源整合为突破口,促进煤炭产业全方位升级。两年多来,省委省政府狠抓煤矿的兼并重组和煤炭工业的现代化建设,全省煤炭工业进入集约、高效、现代化的大矿时代。目前,己形成4个年生产能力亿吨级和3个5000万吨级以上的煤炭企业,平均生产规模达到120万吨以上,资源回收率提高到80%以上;全省煤矿百万吨死亡率由2012年的0.726减少到去年的0.085,下降88.29%0煤炭工业安全水平、产业水平和产业集中度大幅提升,煤炭大省正向煤炭强省迈进。以发展循环经济为抓手,全力促进以煤为基、多元发展。5.3完善政策制度建设,发展低碳金融体系第一,健全低碳金融制度,推动低碳经济全面发展。发展低碳经济无论是优化能源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还是研发低碳技术,都需要有雄厚的资金援助,这就需要金融业的支持。碳金融顾名思义,就是为了限制温室气体排放而进行的金融活动。碳金融业务包括:商业银行的低碳项目投融资;“碳交易”市场机制(碳排放权交易);碳减排期货、期权市场;机构投资和风险投资介入的碳金融活动。碳金融业可以通过宏观和微观两方面政策支持低碳经济发展。在宏观上,运用金融体系的货币政策促进低碳经济发展。一是中央银行可以运用货币政策手段,通过调节市场货币供应量来影响对低碳产品的总需求,实现供需平衡。二是可以通过差别利率来促进低碳产业发展。对高碳产业设定较高利率,加大其贷款成本,控制其贷款总量。对低碳产业设定较低的利率,降低其贷款成本,提高其贷款规模。三是对企业的低碳发展起到促进和督促作用。将企业环境信息作为企业信贷审批的重要依据,通过控制企业的资金源头,敦促企业履行环保责任。在微观上,通过碳金融体系的整体运行促进低碳经济发展。一是商业银行在低碳项目投融资中起主导作用。商业银行可以通过制定贷款标准和要求引导资金流向节能环保型低碳产业。第二,完善财税制度建设,引导企业向低碳经济转型。财政政策就是利用财政支出和税收的手段,通过利益机制影响人们的行为,使其发展方向与宏观经济目标和社会目标一致。在发展低碳经济过程中,政府一方面利用激励性的财税政策(如财政补贴、税收优惠)帮助低碳产业降低生产成本、扩大规模,在个人获利的同时实现社会利益。另一方面通过约束性的财税政策(如碳税、环境税)增加高碳产业的生产成本,迫使企业进行低碳改造,将社会成本加入企业的个人成本。因此,完善财税制度建设既包括财政补贴政策的完善又包括税收制度的改革。在财政补贴方面,一是要扩大财政补贴的范围。不仅要保持对低碳产业生产环节的补贴,同时也要扩大消费环节的财政补贴,使低碳消费品能够真正的被市场认可并占领部分市场,实现低碳产业的长远发展。二是要细化财政补贴的种类。低碳产业发展技术是关键,所以可以增加对低碳技术研发的财政补贴;为了刺激低碳产品的产量,可以增加低碳产品的产出补贴;有的低碳产品具有可回收性,因此可以增加对低碳产品的以旧换新的补贴。三是要加强财政补贴监管机制建设。建立一个从项目评估、资金使用、产业发展到产品收益的全程监管机制,确保财政补贴的资金真正发挥促进低碳产业发展的作用。5.4改善能源结构,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由前文分析可知,就能耗总量而言,山西省能耗总量及人均能耗量都很高,其人均能耗量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及中部其他五省,就能源结构而言,原煤产量在能源生产中所占比重极高,其值超过99%,第二产业对终端能源消费最多,其值高于75%,这说明山西省能源生产及消费结构不合理,能源生产结构过于单一,基本上只生产煤炭,而且将生产的原煤大部分用于煤炭、电力等重工业行业。鉴于此,山西省应该积极开发新能源及清洁能源,改善单一的能源生产结构,摒弃第二产业对能源的过度依赖性,将能源主要用于第三产业等低碳产业的发展。山西省单位GDP能耗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及中部其他五省,说明山西省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消耗过多能源,能源利用效率较低。为了促进山西省经济的持续发展,避免出现经济增长的资源瓶颈,有必要通过对一次能源进行加工转换,促进能源的高效利用与循环利用,从而节约煤炭等不可再生能源资源,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不仅如此,由对山西省市域低碳经济的影响因素的研究可以发现,11个市单位GDP能耗与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负相关,说明只有减少单位GDP能耗,提高能源利用率,才能实现各个地市经济发展的低碳化。5.5加强宣传教育,全面唤醒民众低碳意识建设低碳社会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自然也离不开民众的努力和支持。政府和主流媒体应该普及对低碳意识的宣传、教育,引导人们节约环保,限制高耗浪费现象的出现,提升低碳意识,养成绿色生活方式。在达到资源和环境优化的同时,确保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尽早实现山西省省迈向低碳型经济社会的顺利转变。

结论在目前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全球气候变暖形势日益严峻、人地关系追求协调的背景下,低碳经济发展对全球的社会、经济、环境、政治等方面都具有重大意义,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国内外社会经济发展的新趋向。在总结国内外低碳经济研究进展和发展经验后,对山西省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