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各单元达标检测卷_第1页
2019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各单元达标检测卷_第2页
2019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各单元达标检测卷_第3页
2019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各单元达标检测卷_第4页
2019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各单元达标检测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单元达标测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1〜10题每题2分,11〜.15题每题3

分,共35分)

1.我们生活在不断变化的物质世界中,下列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纸张燃烧B.湿衣服晾干C.铁钉生锈D.葡萄酿酒

2.绿色化学的核心是要利用化学原理从源头上减少和消除工业生产

对环境的污染,下列措施属于“绿色化学〃范畴的是()

A.杜绝污染源B.治理污染点

C.深埋有毒物D.处理废弃物

3.用小刀切下一小块蜡烛,放入盛有水的烧杯中,用玻璃棒充分搅

拌后,发现小块蜡烛并未减少,并浮在水面上,由此不能说明蜡

烛具有的性质是()

A.受热易熔化B.密度比水小

C.较软,硬度不大D.不溶于水

4.下列符合化学实验安全要求的是()

A.易燃易爆药品放在火源附近B.随意丢弃实验室剩余的药品

C.向燃着的酒精灯里添加酒精D.实验中要特别注意保护眼睛

5.下列事实中,属于物质化学性质的是()

A.普通玻璃属于易碎品

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C.金刚石硬度大

第1页共94页

D.盛有水和植物油的试管振荡得到乳状浑浊液体

6.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检查气密性B.添加酒精C.闻气体气味D.加固体药品

7.通过观察蜡烛的燃烧以及对燃烧产物的实验探究,得出的结论正

确的是()

①火焰温度最高处是外焰;②蜡烛燃烧能生成二氧化碳;

③燃烧能发光、发热;④燃烧发生了化学变化。

A.①②③B.②③④C.④D.①②③④

8.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干冰用于人工降雨B.木炭用作燃料

C.金用于制作项链D.铝用于制作导线

9.胆矶是一种蓝色晶体,化学式是CUSO4-5H2。,胆矶受热时易失去

结晶水,成为白色的无水CUS04;在工业精炼铜、镀铜中都要应

用胆矶。上述对胆矶的描述中,没有涉及的是()

A.制法B.物理性质C.化学性质D.用途

10.化学改变世界的途径是使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下列变化都属于化

学变化的一组是()

A.酒精挥发酒精燃烧B.海水晒盐海水淡化

C.钢铁生锈冶炼钢铁D.葡萄酿酒葡萄榨汁

第2页共94页

11.下列是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其中正确的是()

A.用托盘天平准确称取9.56g固体

B.在托盘天平两端放大小相同的滤纸称氢氧化钠

C.用10mL量筒量取5mL液体时仰视读数

D.用10mL量筒量取9.6mL水

12.下列叙述中,前者是化学变化,后者是化学性质的是()

A.纯铁具有银白色金属光泽,质软;铁制品放在潮湿的空气中容

易生锈

B.植物油可以燃烧;放在衣柜里的樟脑丸逐渐变小最后不见了

C.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汽油易燃烧

D.食盐易溶于水;水结成冰

13.某同学用量筒量取液体,他将量筒摆放平稳,面对刻度线,首先

俯视凹液面量取79mL液体,倒出部分液体后,仰视凹液面最低

处,读数为70mL,则该同学倒出的液体体积()

A.大于9mLB.小于9mLC.等于9mLD.不能确定

14.小明用如图所示装置进行“人体呼出的气体中的CO2是否比吸入

的空气中CO?含量多〃的探究实验。实验操作及观察到的现象如图

所示,那么小明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通入人呼出的通入空气

A.空气中不含二氧化碳

第3页共94页

B.人体只呼出二氧化碳

C.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不含有氧气

D.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的二氧化碳比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多

15.下列操作中,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①用试管夹夹持试管时,试管夹从试管底部往上套,夹在试管的

中上部②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液体的体积超过试管容积的V

3③把鼻孔靠近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④将试管倾斜,用纸

槽往试管里送入固体粉末后,然后直立试管⑤取用放在细口瓶

中的液体时,取下瓶塞倒放在桌面上,倾倒液体时,标签向下

⑥将烧瓶放在桌子上,用力塞进塞子⑦用用烟钳夹取加热后的

蒸发皿⑧将滴管垂直伸进试管内滴加液体⑨检查装置的气密

性时,把导管的一端浸入水中,用手握住容器的外壁或用酒精灯

微热

A.①④⑦⑨B.①④⑤⑦⑨

C.①④⑤⑦⑧⑨D.④⑤⑦⑧⑨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29分)

16.(5分)化学是在分子、原子的层次上研究物质的、

、与的科学,它是一门以为基

础的自然科学。

17.(4分)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前提,请回答:

⑴量取8mL稀硫酸,应选用(填"10mL"或"20mL")的量筒。

⑵熄灭燃着的酒精灯,应用盖灭。

第4页共94页

⑶用酒精灯给物质加热时,要用酒精灯火焰的0

⑷实验中取用药品未指明用量时,固体一般

18.(7分)学习化学需要进行化学实验。

图1图2

⑴正确选择仪器是实验成功的保证,如图1是实验室中常见的仪器,

用作反应容器且能够直接加热的是(填字母),常用于保存

固体药品的是(填字母)。

⑵正确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给固体加热时,先,

后集中火焰对准药品部位加热。

⑶观察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小颖同学利用如图2所示的装置

做加热碳酸氢镂实验。

①实验前应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具体的操作方法是

②加热一段时间后小颖观察到烧杯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她由此得出

的实验结论是0

⑷实验结束后,洗涤试管,洗干净的试管应(填"正放"或"倒

放〃)在试管架上。

第5页共94页

L9.(8分)下面是某学习小组针对科学探究提出的几个问题,请将下

列所述基本环节补充完整。

①“呼出的气体是什么?〃属于科学探究中的环节;

②“呼出的气体中一定含有二氧化碳"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环节;

③“呼出的气体中可能含有二氧化碳"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环节;

④“将呼出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发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属于

科学探究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环节;

⑤"可以用澄清石灰水检验二氧化碳〃,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环节;

⑥"这个实验既简单,现象又明显〃,这句话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________〃环节。

上述各环节的正确顺序是(填上述序号)。

20.(5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请根据实验要求填空:

⑴量取4.5mL溶液,需要一种合适的玻璃仪器是

___________O

(2)玻璃仪器洗涤干净的标志是。

⑶读取量筒内液体体积时视线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

⑷给2mL的液体加热时所需要的仪器有

第6页共94页

⑸酒精灯不小心被碰倒,洒出的酒精在一实验台上燃烧起来,应

三、简答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20分)

21.(10分)看图回答问题:

A.用滴管滴加液体B.加热液体C.向试管中加固体D.熄灭酒精灯(第21题)

(1)上面的实验操作图,正确的是(填字母)。

⑵指出上图中两个不正确的实验操作及可能造成的后果。①

②。

⑶请结合上面的错误示例,任举两例不正确的实验操作,并指出可能

造成的后果: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上图错误示例除外)O

22.(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臭氧是淡蓝色气体,大气中的臭氧层能有效阻挡紫外线,

保护地球的生存环境,但目前南极上空出现了臭氧层空洞,并有

继续扩大的趋势。

材料2复印机在工作时、会因高压放电产生一定浓度的臭氧。长期

第7页共94页

吸入大量臭氧会引起口干舌燥、咳嗽等不适症状,还可能诱发中

毒性肺气肿。

材料3臭氧发生器是在高压电极的作用下将空气中的氧气转化为臭

氧(。3)的装置。利用臭氧的强氧化性,可将其应用于游泳池、生活

用水、污水的杀菌和消毒。

⑴请总结臭氧的有关知识:

①物理性质:;

②化学性质:;

③用途:0

(2)由氧气转化为臭氧发生的是(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⑶从上述材料中可见臭氧对人类有利有弊。请再举出一种物质,并说

出其利弊: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0

四、探究实验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16分)

23.(10分)许多物质燃烧都伴随发光、放热的现象,王刚同学认为有

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不一定是化学变化,王刚和小组的同学对

此展开了探究。

【知识回顾】化学变化的本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

【提出问题】有发光、放热现象的变化都是化学变化吗?

【猜想与假设】猜想1:都是化学变化;猜想2:不一定都是化学变

第8页共94页

【实验与分析】同学们设计了下列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⑴将干冷的烧杯罩在燃烧的蜡烛火焰上,观察到:烧杯内壁出现—

;手摸烧杯壁有感觉;蜡烛火焰逐渐

⑵将烧杯迅速倒置,向其中加入少量澄清石灰水,振荡。观察到

分析:蜡烛燃烧产生的新物质是,蜡烛燃烧为

(填"化学"或"物理〃)变化。

⑶观察白炽灯(灯丝为鸨丝):

通电前通电中通电后

发出白光,手摸灯泡有_______灯_丝为银白色

灯丝为银白色固体

—感觉固体

分析:通电前后,鸨丝本身没有发生变化,灯泡通电发光、放热属于

_________变化。

【实验结论】猜想(填T或"2")正确。

24.(6分)植物不但进行光合作用,也同时进行呼吸作用,为了比较

二者的不同,有人设计了如下实验。

在一个晴朗的早晨,选取大小相同的同种植物两盆,在花盆上各放一

杯澄清的石灰水,然后把其中一盆用无色透明的塑料袋罩住,放

在阳光下,另一盆则用黑色塑料袋罩住“放在阴暗处,如图所示。

第9页共94页

傍晚,在塑料袋上剪一小口,并插入燃着的木条,发现A中木条比B

中更亮;而A中的石灰水保持澄清,B中石灰水变浑浊。

//阳光

无色透明黑

塑料袋、塑

y澄清石澄

7■灰水

AB

(1)A中木条燃烧更旺,说明A中较多,从而说明在阳光照

射下植物主要发生作用。

⑵A中石灰水保持澄清,而B中变浑浊,说明B中较多,

从而说明在缺少光照条件下,植物主要发生作用。

⑶很多人喜欢在天刚蒙蒙亮时到茂密的树林中进行晨练,请你结合该

实验谈谈你的看法。

第10页共94页

答案

一、l.B2.A3.A4.D5.B6.A7.D8.B9.A

10.C点拨:本题采用内涵分析法解答。是否有其他物质生成是判断物理变化

和化学变化的根本依据。酒精挥发、海水晒盐、海水淡化、葡萄榨汁等都没

有其他物质生成,都属于物理变化;而酒精燃烧、钢铁生锈、冶炼钢铁、葡

萄酿酒等都有其他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

11.D点拨:托盘天平的精确度为0.1g,所以用托盘天平不能准确称取9.56g

固体,故A错误;氢氧化钠固体有腐蚀性,应放在玻璃容器内称量,故B错

误;用量筒量取液体,读数时视线应与量筒内凹液面最低处相平,不能俯视

或仰视,故C错误;10mL量筒的精确度为0.1mL,故用10mL量筒能准确量

取9.6mL水,D正确。

12.C方法规律:本题运用排除法解答。首先分析前者是化学变化的是C,可

排除A、B、D,且其后者属于化学性质。

13.B方法规律:本题采用特殊值法解答。首先俯视凹液面量取79mL液体,

由于俯视读数时,读数比实际体积偏大,实际量取的液体不足79mL,假设为

78mL;倒出部分液体后,仰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为70mL,由于仰视读数

时,读数比实际体积偏小,实际剩余的液体比70mL多,假设为71mL,则倒

出的液体体积为78mL—71mL=7mL,小于9mL。

14.D方法规律:本题采用对比分析法解答。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空气15s,

石灰水不变浑浊,是因为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较低;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

人体呼出的气体15s,石灰水变浑浊,说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二氧化碳,

而不是只含二氧化碳;该实验无法证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是否含有氧气。

15.A方法规律:本题采用姬选法解答,逐一分析各选项,找出符合要求的选

项。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液体的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必,故②错;不

能直接把鼻孔靠近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故③错;取用放在细口瓶中的

液体时,取下瓶塞倒放在桌面上,倾倒液体时,标签向着手心,故⑤错;在

容器口塞橡皮塞,应把橡皮塞慢慢转动塞进容器口,切不可将容器放在桌子

上,用力塞进塞子,以免压破容器,故⑥错;向试管内滴加液体时,胶头滴

管应垂直悬空放在试管口的上方,不能伸进试管内,故⑧错。

第11页共94页

二、16.性质;组成;结构;变化规律;实验

17.(1)10mL

⑵灯帽

(3)外焰

⑷盖满试管底部即可

18.(1)A;D⑵预热

⑶①先将导管的一端放入水中,再用手紧握试管外壁,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

冒出②加热碳酸氢钱有二氧化碳生成

⑷倒放

19.①提出问题

②得出结论

③猜想与假设

④收集证据(或进行实验)

⑤设计实验

⑥反思与评价

①③⑤④②⑥

20.(1)10mL量筒

⑵玻璃仪器内壁附着的水既不聚成水滴,也不成股流下

⑶与液体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⑷试管、酒精灯、试管夹

⑸立即用湿抹布盖灭

三、21.(1)B

⑵①A造成药品污染

②C打破试管底部(或D容易引起灯内酒精失火)

⑶①倾倒液体时标签没有向着手心,标签被腐蚀

②点燃酒精灯时用另一只燃着的酒精灯引燃,造成酒精洒出燃烧失火

点拨:(1)滴管滴加液体时不能伸入试管内,A不正确;向试管中加入块状或颗粒

状药品时试管要先横放,故C不正确;熄灭酒精灯要用灯帽盖灭,不能用嘴

吹灭,故D不正确。(2)①A中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容易污染试液;②C向试

第12页共94页

管中加入块状或颗粒状药品,试管要先横放,把固体药品放在试管口,然后

将试管慢慢地竖起来,防止打破试管底;D中用嘴吹灭酒精灯,易引起灯内酒

精失火。⑶只有正确操作才不会发生危险或破坏仪器、浪费药品,故⑶答案

可以为:①倾倒液体时标签没有向着手心,标签被腐蚀;②向燃着的酒精灯

内添加酒精,易使酒精洒出,引起失火;③用手接触药品,易腐蚀手,污染

药品;④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试管口对着有人的方向,液体喷出伤人(选择

其中两个即可)。

22.(1)①臭氧是淡蓝色气体

②有强氧化性

③可用于游泳池、生活用水、污水的杀菌消毒

(2)化学

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有利于植物的光合作用,但过多也会导致温室效应加剧(合

理即可)

四、23.【知识回顾】有新物质生成

【实验与分析】⑴水珠;发热;变小至熄灭⑵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

碳;化学⑶发烫;物理

【实验结论】2

24.(1)氧气;光合(2)二氧化碳;呼吸

⑶植物经过一个晚上的呼吸作用,使得清晨树林里二氧化碳的含量偏高,故不

适宜过早在茂密的树林中进行晨练。

第13页共94页

第二单元达标检测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1〜10题每题2分,11〜15题每题3

分,共35分)

1.请答题的同学深呼吸,平静一下情绪,刚才吸入的空气中含量最

多的气体是()

A.氧气B.稀有气体C.氮气D.二氧化碳

2.下列物质不属于空气污染物的是()

A.二氧化硫B.一氧化碳C.氮气D.可吸入颗粒物

3.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新鲜空气B.橙味汽水

C.二氧化碳D.水泥砂浆

4.下列不属于氮气用途的是()

A.用作灯泡的填充气

B.用作火箭的助燃剂

C.用作粮.食的保护气

D.用作制氨气的原料

5.空气是人类宝贵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氧气可用作火箭发射的燃料

B.空气可用于工业制备氮气和氧气

C.氯气可用来填充探空气球

D.二氧化碳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

6.下列对催化剂的描述,正确的是()

第14页共94页

A.任何反应都需要催化剂

B.催化剂在反应前后本身的质量发生了变化

C.只有分解反应才需要催化剂

D.某些化学反应可以有多种催化剂

7."改善环境质量,推动绿色发展”是当前环保工作的重点。下列做

法不符合这一要求的是()

A.燃放烟花爆竹,增添节日气氛

B.提倡公交出行,减少尾气排放

C.加强植树造林,改善空气质量

D.垃圾分类回收,增强节约意识

8.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二氧化碳

D.铁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

9.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工业上可采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取氧气

B.氧气支持燃烧,是一种高能清洁燃料

C.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放出大量的热

D.氧气可用排水法或向上排空气法收集

10.下列实验中的做法错误的是()

A.用红磷燃烧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时,用足量的红磷

第15页共94页

B.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前,在集气瓶内铺一层细沙

C.排水法收集气体,当导管口刚有气泡冒出时立即收集

D.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的反应中,用二氧化锦作催化剂

11.下列有关“一定"和"不一定”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只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B.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

C.物质跟氧气发生的化学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

D.氧化反应不一定有明显现象

12.化学概念间有包含、并列、交叉等不同的关系,下列选项符合如

图所示的关系的是()

选项ABC1)

X化合反应纯净物物理变化化学反应

Y氧化反应混合物化学变化化合反应

13.做实验一定要注意先后顺序,如果先后顺序错误.,可能会导致实

验失败,甚至产生严重后果。下列有关用高镒酸钾制取氧气的实

验操作中,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A.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先用手握紧试管的外壁,再把导管放

入水中

B.加热时-,先对试管进行预热,再对准药品部位进行加热

C.先将高镒酸钾装入试管,再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D.实验完毕,先熄灭酒精灯,再把导管移出水面

14.某班同学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先用弹簧夹夹

第16页共94页

住乳胶管,点燃红磷,伸入瓶中并塞上瓶塞。待红磷熄灭并冷却

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广口瓶内水面变化情况。实验完毕,甲同

学的广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小于瓶内空气体积的必,乙同学的广

口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大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0下列对这两种现象

解释合理的是()

红J磷e条x套

:水陷

(第14题)

①甲同学可能使用红磷的量不足,瓶内氧气没有消耗完

②甲同学可能未塞紧瓶塞,红磷熄灭冷却时外界空气进入瓶内

③乙同学可能没夹紧弹簧夹,红磷燃烧时瓶内部分空气受热从导

管逸出

④乙同学可能插入燃烧匙太慢,塞紧瓶塞之前,瓶内部分空气受

热逸出

A.只有①③B.只有②④

C.只有①②③D.①②③④

15.下列图示的实验装置或操作正确的是()

A.镁带在空气中燃烧B.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C.收集氧气D.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23分)

16.(4分)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第17页共94页

⑴空气中稀有气体的体积分数大约为O

⑵鱼虾能在水中生存是因为氧气易溶于水,这种说法(填“正

确〃或“不正确〃)。

⑶因为氮气,所以充入食品包装袋内用

于防腐。

⑷菜农定期会向蔬菜大棚中补充二氧化碳,这样做有利于植物进行—

____作用。

17.(3分)氧气是一种重要的物质,根据你对氧气的认识填写下列空

白。

⑴人类生存离不开氧气,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2)实验室有多种方法可以制取氧气,写出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文字

表达式;

⑶下列化学变化中,氧气不作为反应物的是。

①天然气燃烧②食物腐败③光合作用④钢铁生锈

18.(16分)⑴分别写出硫、木炭、镁带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①;

②;

③O

⑵小聪同学对上述各反应的现象、反应物、生成物的特点进行了总结,

请将这些反应的共同点写出来:

①;

②;

第18页共94页

③o

小亮同学另写了一个也符合上述特点的反应,这个反应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

⑶小明认为上述三个反应中有一个反应与众不同,该反应及其不同之

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

三、简答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19分)

19.(4分)简要写出由于实验操作不当而引起下列后果的原因。

⑴用高镒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时,水槽中的水变成紫红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用高镒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实验结束时,发现试管炸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⑶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没有观察到火星四射的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⑷做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木炭伸入集气瓶后,很快熄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5分)空气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

⑴空气属于(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氮气具有广泛的用途,它是制硝酸和氮肥的主要原料,氮气还用于

_________;

⑶生活中,食品放久了会腐败变质,食品腐败变质实质是食品与空气

中的氧气发生了缓慢氧化,为了延长食品的保存时间,我们可以

第19页共94页

把食品放在冰箱里,这说明物质发生缓慢氧化的速率与温度的关

系是,为

了更长时间地保存食品,我们还可以先将食品放入保鲜袋,密封

后再放入冰箱,此时保鲜袋的作用是;

⑷酒精能在空气中燃烧,实质上是酒精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其反应

的生成物与蜡烛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的生成物相同,则酒精在空气

中完全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

21.(10分)有A、B、C、D、E、F、G、H等八种物质,有如下反应关

系或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均已略去。其中D为一黑色粉末,通常

状况下F为无色液体,H是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E、G

都为混合物,且E为液体,G为固体。试回答下列问题:

⑴写出下列物质的名称:G;F;H

______________________O

(2)D在上图的关系中扮演了两个角色,分别为和

⑶写出下列反应原理:

反应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应②:

第20页共94页

根据你所学知识,写出有H生成的反应是

⑷你能说出B的至少两点用途吗?

四、探究实验题(本题包括2小题,共23分)

22.(12分)根据如图所示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一™红磷

三一水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B.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⑴图A中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铁丝要绕

成螺旋状的原因是;集气瓶

中预先加水或细沙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将氧气换成空气,则该化学反应(填"能"或"不能")

进行,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O

(2)图B中红磷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在实验

加热过程中,交替缓慢推动两个注射器活塞的目的是

;上述实验只是粗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

一种方法,你认为造成该实验结果与实际不符的可能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两条即可)o

⑶用用烟钳夹取一小块木炭放在酒精灯火焰的部分迅速烧

第21页共94页

红;图中盛放氧气的瓶口盖上玻璃片的目的是

⑷做木炭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木炭燃烧的现象是

23.(11分)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是与实验的重要作用分不开的。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第23题图1)

⑴写出指定仪器的名称:①.;②.

⑵下面四种途径都可以得到氧气:

过氧化氢

氧气

高锦酸钾

写出实验室中通过乙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0

化学实验的绿色化就是以绿色化学的理念和原则来指导实验工

作。从实验原料和反应过程的绿色化考虑,你认为在中学化学实

验中,甲、乙、丙三种制取氧气的途径中,<填"甲〃"乙"

或"丙")途径更体现化学实验的绿色化追求。

⑶实验室用高锌酸钾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填

第22页共94页

字母代号)。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完毕后,停止加热时的操作顺序是

,然后,

以防止水倒吸入热的试管中,造成试管破裂。

⑷氨气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

溶于水形成的溶液是氨水。实验室用加热氯化钱和消石灰的固体

混合物制取氨气。则实验室制取氨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

―,收集装置是。

⑸工业上用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它与实验室制取氧气的本质区别

是:。

⑹小明用C装置收集氧气,一段时间后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口、瓶

中,都未见木条复燃,其原因可能是

第23页共94页

答案

一、l.C2.C3.C4.B5.A6.D7.A8.A9.B

10.C点拨:用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为了使氧气完全消耗,红磷应足量,

故A正确;做铁丝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时,预先在集气瓶底部放少量水或铺一

层细沙,能防止高温生成物溅落,炸裂瓶底,故B正确;用排水法收集气体

时,导管口刚有气泡冒出就立即收集,会使收集的气体不纯,应等导,管口气

泡连续均匀冒出时再开始收集,故C错误;实验室用氯酸钾制取氧气时,常

用二氧化锯作催化剂,故D正确。

11.A点拨:只生成一种物质的化学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比如氧气转化成

臭氧的反应;A错误;氧化反应不一定是化合反应,比如甲烷和氧气反应生

成二氧化碳和水是氧化反应而不是化合反应,B正确;物质跟氧气发生的化

学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C正确;氧化反应不一定有明显现象,比如缓慢氧

化反应,D正.确。

12.A点拨:图中X、Y的关系是交叉关系。B中纯净物与混合物是并列关系,

C中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也是并列关系,D中化学反应与化合反应是包含美

系,只有A中化合反应与氧化反应是交叉关系。

13.B方法规律:本题采用固定程序法解答,要按照正确的实验先后顺序进行

分析。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应先把导管伸入水中,再用手握紧试管的外壁,

观察导管口是否有气泡产生,故A错;给试管中固体物质加热时,应先对试

管进行预热,再对准药品部位进行加热,故B正确;制取气体时,应先检查

装置的气密性,再装药品,故C错;该实验完毕,应先把导管移出水面,再

熄灭酒精灯,故D错。

14.D方法规律:本题采用误差分析法解答。做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时,

导致测定结果小于V5的原因可能有:①红磷的量不足;②装置漏气;③没

有冷却到室温就打开弹簧夹;导致测定结果大于V5的原因可能有:①插入

燃烧匙的速度过慢;②弹簧夹没有夹紧。

15.C方法规律:本题采用图示分析法解答。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应用均烟钳

夹持镁带,故A错;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集气瓶的底部应留少量水或铺一

层细沙,故B错;收集氧气可用向上排空气法,故C正确;测定空气中氧气

第24页共94页

含量时,可选用红磷,不能用木炭、硫代替,因为木炭、硫燃烧的产物是气

体,故D错。

二、16.(1)0.94%(2)不正确

⑶化学性质不活泼⑷光合

17.(1)21%

⑵过氧化氢名睁水+氧气

⑶③

占燃

18.(1)①硫+氧气二与二氧化硫

②碳+氧气点驾二氧化碳

③镁+氧气骋氧化镁

(2)①反应过程都放热

②都是物质与氧气反应

③都是化合反应(或这些反应都是氧化反应,反应条件都是点燃等);铁+氧气

速鹭四氧化三铁

⑶反应①,生成物有毒,其余生成物都无毒(或反应③,生成物是固体,其余生

成物是气体等,答案合理均可)

方法规律:本题采用对比分析法解答。对照硫、木炭、镁带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从反应物、生成物的种类多少、类别、性质,反应条件,反应时的现象及反

应类型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然后进行解答。

三、19.(1)实验时试管口没有放一小团棉花

⑵可能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或加热时没有预热,或加热前试管外壁的水没有

擦干,或实验结束时先熄灭酒精灯等,答案合理均可)

⑶可能是收集的氧气不纯(或细铁丝上的铁锈没有除去,或刚点燃细铁丝下端的

木条就伸入集气瓶中等,答案合理均可)

⑷可能是将红热的木炭很快伸进集气瓶底

20.⑴混合物

(2)作保护气(或食品包装中充氮防腐,或医疗上用液氮冷冻麻醉等)

⑶温度越高(或低),缓慢氧化的速率越快(或慢);隔绝空气

第25页共94页

⑷酒精+氧气速与水+二氧化碳

21.(1)石蜡(合理即可);水;二氧化碳

⑵生成物;催化剂

⑶高镒酸钾包招镒酸钾+二氧化锌+氧气;

过氧化氢—连耳毓水+氧气;碳+氧气点雪二氧化碳

⑷火箭助燃剂;潜水(合理即可)

方法规律:本题运用切入法解答。由反应①可知,该反应为分解反应,且生成物

为三种,就现有知识推知A为高锌酸钾;由D为黑色粉末可知,D为二氧化

镒,则B、C各为镒酸钾和氧气中的一种;由反应③,G为混合物,H能使澄

清石灰水变浑浊,即为二氧化碳,F为液体,不难分析出B为氧气,G可为

石蜡,F为水;由反应②可知D二氧化铳是催化剂,E分解生成了B和F,由

上述分析可知B、F分别为氧气和水,则E为过氧化氢溶液,是混合物。

四、22.(1)铁+氧气速招四氧化三铁;增大受热面积,增大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防止生成的熔化物溅落炸裂瓶底;不能;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低

⑵氧气+磷直鹭五氧化二磷;使空气中的氧气与红磷充分反应;红磷的量不足;

装置漏气(或没有冷却到室温就读数)

⑶外焰;防止氧气大量逸出

⑷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

23.(1)①试管②集气瓶

⑵氯酸钾二弟驶孟氯化钾+氧气;甲

⑶A;先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熄灭酒精灯

(4)A;D

⑸前者是物理变化,后者是化学变化

⑹装置漏气(或药品的量太少等)

方法规律:本题运用近照法解答。对照实验室制取氧气装置的选择方法进行解答。

根据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选择制气的发生装置,根据气体的密度和溶解

性选择气体的收集方法。

第26页共94页

第27页共94页

第三单元达标测试卷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5小题,1〜10题每题2分,11〜15题每题3

分,共35分)

1.济阳仁风镇是"中国西瓜之乡”,种植的西瓜,硒的含量高,色泽

好,糖分高,口感好,被农业部认证为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和“绿

色食品"。这里的"硒"指的是()

A.原子B.单质C.分子D.元素

2.下列符号中,既可以表示一种元素,又可以表示一个原子,还可

以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A.NB.2HC.O2D.Fe

3.下列化学用语与含义相符的是()

A.3H一一3个氢元素B.0一一1个氧分子

C.Na一一1个钠原子D.Mg'2一一1个镁离子

4.科学家最近研发出用铝铉合金制备氢气的新工艺。绿原子的质子

数为31,相对原子质量为70。则像原子核内中子数为()

A.31B.39C.70D.101

5.2017年4月,科学家在深海海底发现了大量未来太阳能光伏发电

必需的元素一一碗。碇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

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确是非金属元素

B.硅的元素符号为Te

第28页共94页

C.硅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52

D.硅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7.6g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原子核内的质子数与其核电荷数相等

B.原子核中的质子数与中子数一定相等

C.原子核一定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D.元素的化学性质取决于原子核内的质子数

7.以.下事实用微观粒子的知识解释错误的是()

选项事实解释

A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分子不断运动

B水结冰后体积变大水分子体积变大

C1滴水中大约有1.67x1021个水分子分子很小

6000L氧气加压后可装入容积为

D分子间有间隔

40L的钢瓶中

8.下列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分子、原子、离子都能构成物质

B.气体压缩为液体,分子体积变小

C.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D.钠原子和钠离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9.2017年5月我国发布了四种新元素的中文名称,如图是其中一种

元素的信息、,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第29页共94页

原子序数115汉语拼音md

符号Me中文名称馍

英文名称moscovium

(第9题)

A.馍属于金属元素

B.镇的原子序数115表示其核内有115个中子

C."Mc〃表示镇这种物质、馍元素、1个馍原子

D.四种新元素的原子中质子数不同

10.下列对分子、原子、离子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第10题)

A.水、氯化钠、铜都是由分子构成的

B.如图,装空气的注射器容易被压缩是因为气体分子间间隔较大

C.h0和H2O2的化学性质有差异,是因为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

D.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1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相对原子质量就是原子的实际质量

B.湿衣服在阳光下比阴凉处干得快,原因是水分子受热后运动速

率加快

C.气体比液体容易被压缩,原因是物质的气态分子小而液态分子

第30页共94页

D.过氧化氢分子能分解成水分子和氧分子,说明分子是化学变化

中的最小微粒

1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碳12原子和碳13原子的中子数相同

B.KMnCU和LMnCU中有相同的原子团

C.Fe2」和Fe3+都属于铁元素,核外电子数不同

◎③济

D.J//和化学性质相同

13.对于构成物质的分子、原子和离子的认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构成分子的原子能保持该物质的化学性质

B.原子得失电子变成离子后,元素的种类发生了变化

C.两种原子的质量之比等于它们的相对原子质量之比

D.离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分子间没有相互作用

14.化学家拉瓦锡将〃精确定量”的概念引入化学实验,他用定量的方

法研究空气成分,其中一项实验就是加热氧化汞粉末得到了汞和

氧气(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第14题)

A.该实验可说明分子质量大,原子质量小

B.该实验所得氧气与空气中的氧气化学性质相同

第31页共94页

C.该实验可说明原子的数目在化学反应前后是发生变化的

D.该实验可说明元素的种类在化学反应前后是发生改变的

15.已知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各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下,下列分

析错误的是()

(第15题)

A..以上原子的核外都有三个电子层

B.Na+和Mg2+的核外电子数不相同

C.Na与S形成的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

D.在化学反应中氯原子容易得到电子

二、填空题(本题包括5小题,共33分)

16.(6分)建立“宏观一微观一符号〃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的重要特

点。

⑴用化学符号和数字表示下列微粒。

两个氢原子;两个铝离子;两个硝酸根离

子;氮气。

(2)“水循环"和“碳循环〃是自然界中存在的两大重要循环。

①从微观的角度看:水分子是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构成的。

②从宏观的角度看:二氧化碳是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

第32页共94页

17.(8分)回答下列问题:

⑴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

(2)水是由组成的,是由构成的。

⑶过氧化氢分解过程中,不变的微粒是Q

⑷用湿抹布擦过的桌面,一段时间后变干的原因是

⑸一定质量的水蒸气冷凝成水时,其体积变小的原因是

18.(6分)人们从长期的生产实践中逐渐认识到,物质是由各种微观

粒子构成的。下面生活中的现象和事实:

⑴主要能说明粒子在不断运动的是;

⑵主要能说明粒子间存在间隔的是;

⑶能说明粒子不同,性质不同的是O(均填序号)

①美酒飘香②盐咸糖甜③干冰升华

④轮胎爆炸⑤热胀冷缩⑥水银非银

19.(5分)如图中A、B、C、D分别是四种粒子的示意图,请回答:

ABCD乂第19题)

⑴以上四种粒子,A和C属于(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

(2)A、B、C、D四种粒子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填字母);

⑶B在化学反应中易(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第33页共94页

(4)A的离子符号为;

(5)画出C离子的结构示意图0

20.(8分)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回答下列问题:

⑴元素周期表中不同元素间最本质的区别是(填字母)。

A.质子数不同B.中子数不同C.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2)1869年,(填字母)发现了元素周期律并编制出元素周期

表。

A.张青莲B.门捷列夫C.拉瓦锡

⑶元素周期表中氟元素的有关信息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填字母)。

A.氟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B.氟的原子序数是9

C.氟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9.00g

(+9)^

⑷氟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氟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填

"得到"或"失去〃)电子,构成氟化钠的粒子是(写符号)。

三、简答题(本题包括3小题,共22分)

2L(8分)用微粒的观点解释下列事实。

第3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