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偏差行为到卓越一生3.0版_第1页
从偏差行为到卓越一生3.0版_第2页
从偏差行为到卓越一生3.0版_第3页
从偏差行为到卓越一生3.0版_第4页
从偏差行为到卓越一生3.0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从偏差行为到卓越一生3.0版目录前言致谢第一章有效应对孩子的学习问题.家庭教育“三把刀”放下焦虑的具体办法“不求不助”的使用方法学习问题对孩子的影响解决学习问题的错误做法解决学习问题的正确做法第二章帮助孩子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孩子人际关系出问题的原因纠正孩子“扭曲思维”的办法释放孩子负面情绪的办法孩子负面思维“转正”的办法孩子人际关系未疗愈复学的危险孩子人际关系问题之父母错误的做法孩子人际关系问题之父母正确的做法第三章夫妻相处之道学画原生家庭图从原生家庭图看伴侣的性格两性相处原则男女大不同大妻沟通大全夫妻如何统一教育观点?“家庭暴力”解决办法"战小三”秘籍第四章建设和善的亲子关系增加孩子的安全感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与孩子有效的沟通.倾听、理解、共情的具体方法0-18岁孩子的教育规律如何跟青春期的孩相处?识别自己的教育风格温和而坚定的教育方法“积极正向的教育方法”第五章培养优秀孩子的方法 相信信任的力量手机成瘾的终极解决办法 无条件接纳 如何破解僵硬的亲子关系? 培养孩子的独立人格第六章抑郁、焦虑、强迫、封闭情绪的解决办法第七章从偏差行为走向卓越的心路历程孩子出现重大心理问题的前兆关于休学的常见问题回答孩子改变的心理历程详解。怀疑期。观望。测试。早期调整。感动感谢。中期调整。负面情绪发泄期和负面思维调整方法。自省期。积累期 。改变。螺旋式上升第八意案例分享案例一案例二父母“战歌”前言此手册为云开父母大学况福正老师所创作,目的是帮助更多的父母能更好的帮助孩子走出偏差行为,带领全家走向幸福。我是一名心理老师,在我上高一的时候,我得了一种奇怪的“心病”,每天没有胃口吃饭,不愿意和同学沟通。成天思考人生的意义,内心有很多的恐惧和迷茫,很多时候感觉自己很无力,像迷失在沙漠的“羔羊”。每天就是上课下课,如同“行尸走肉”一般。很多时候除了学习就是发呆,我清楚的记得在大夏天的时候,我可以在教室里坐到浑身发冷。每天晚上睡觉之前我都有睡眠障碍,所以只能通过幻想来解决睡眠的问题,所以整个高中三年我几乎每晚都会幻想几个小时。后来回想这个习惯的时候,我会暗自开心,因为这个习惯极大的锻炼了我的思维能力。但对于当时的我来说,那无疑是非常痛苦的。那个时候我只知道我有点不对劲,但我的身体机能一切正常,没有明显的证据证明我有什么病,但我就是感觉我很不开心很无力。这种情况一直持续了近二年的时间,最后到高三的时候我才开始慢慢好转。当时我很想搞清楚我到底是怎么了?我只知道我内心出了问题,但我却不知道到底是什么问题。这些问题如何产生的?怎么治疗?等一大堆的疑问困扰着我。但当时我所处的环境和认知都无法告知我,我得的那是什么病。所以当时我内心就埋下了一颗种子,我一定要搞清楚我是怎么了,到底该如何走出这种困境?后来直到我开始学习心理学之后,我才意识到我那就是抑郁了,我才知道那是和我的童年经历有关……从此我便“跳入心理学的海洋中”,从开始的自我救赎,到后来的唤醒他人,一路跌跌撞撞,最后我成为了一名心理老师。在当心理老师的这些年,我这些年遇到了无数个和我一样的孩子,也看到了无数位痛苦的父母。我是发自内心的想帮助他们,因为我从这些孩子身上看到了我曾经的自己,我也从这些父母身上看到了我父母的影子。我父母的婚姻是这个世界上我认为最糟糕的婚姻之一。所以在成长的道路上,心理学上提到的所有原生家庭中的“坑”我都踩过。当然现在来看的话,我非常感谢这些踩过的“坑”,因为这些经历都是资源,如果没有这些资源我也无法快速的成长。只有经历他人的故事,才能深刻理解别人的痛苦。我早已走出这种痛苦,所以再看到这些孩子和父母的时候,我真心希望尽自己的微薄力量来帮助他们走向幸福。这些年一直在一线做咨询,特别是近几年我的直观感觉就是有重大偏差行为的孩子越来越多,很多父母焦急万分不知道该如何帮助孩子。很多父母往往是做了很多努力,态度很好,方向不对,最后却收效甚微。孩子迟迟不见好转,这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无疑是沉重的打击。况老师看到这些情况每天在发生,内心五味杂陈。我回想起自己的做心理老师的使命:帮助千千万万的孩子情智双高,让千千万万的家庭卓越幸福。所以我想我要做点什么,作为一名心理老师,我发自内心的想为那些正在迷茫和痛苦的父母做点什么。最后下定决心,我决定把多年的成功经验做一个总结,为中国的家庭教育贡献一点绵薄之力。况老师分享的内容尽量做到通俗易懂,看完即会。最后希望朋友们给出宝贵的意见,让我们共同努力争取所有家庭都能早日云开见月明。-2021.3.1况福正抑郁产生的因素:情感、行为和认知。致谢作为一名实战的心理老师,每天都奔波于各种咨询和讲课中,几乎每天遇到的问题都是大同小异的。所以有很多共性的话题,我已经讲了很多遍了,有些时候确实感觉需要用一种方式来记录下来,以便给有需要的朋友们更好的支持。所以我很早就有想写一点东西的想法。但实在是能力有限,因为写作不是我的强项,从小就怕写作文,所以一拖再拖。直到有一天我们的一位学员建议我,可以把一些共性的问题写成教材,这样大家一边看教材一边学习,彼此都省了很多精力。而且做家庭教育这么多年了,我深深的知道很多父母在刚开始学习的时候,其实会有很多的问题。大多数父母刚开始都是迷茫,困惑,无助的。如果能有一本完整的学习手册,那无疑将是极大的帮助。所以我最后在这位学员的极力推荐下,我决定付出行动。在付出行动之前,我分别和一些学员做了交流,大家都一致认可,并且愿意分享自己的成功经验,所以我很受感动和鼓舞。在此要深深的感谢我们学员提供宝贵的经验,也感谢那些愿意公开自己学习心得的父母。况老师本身不生产方法,况老师只是成功经验的搬运工,我深深的感谢我们的父母朋友们对我的大力支持。在此我还要感谢我的恩师林文采博士,感谢林老师给予我无穷的智慧!深深的鞠躬!最后也感谢过往所有帮助我的人,再次心怀感恩,感谢传递大爱。我也始终相信佛学的一句话: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为了中国家庭的幸福,再次感谢所有朋友的付出和支持,在此况老师深深鞠躬。父母学习前的心态有缘分看到此手册的父母,都是智慧和负责的。况老师首先给大家一个大大的赞。人生最大的快事,就是能遇到一群志同道合的朋友,可以一起走向幸福。所以各位能选择成长自己,选择做责任者,就已经走向幸福的起点了。接下来况老师必会付出全力,不辜负各位的厚爱。在学习之前况老师首先提几个诚恳的建议:1.学习要有耐心,急功近利是学不好的。2.放下执念和抱怨。敢于接受新的观点,果断放下过去固执的信念。不要抱怨任何人,我们自己活成一道光,身边就不会有任何黑暗。3.我们的课程是一套训练系统,需要您一点一点练习,才能逐渐掌握。4.有任何问题,请在学习本手册的同时,多在群里讨论,您的学习态度越积极,得到的帮助就越多,进步就越快。5.始终相信自己,相信伴侣,相信孩子,相信一切可以帮助我们的资源,相信爱会创造奇迹。6.您就是爱的源头和榜样!心暖则柔,心素则安。每一颗不安的心,都需要有个地方停泊。很多父母对孩子充满了担心,仿佛担心是自己唯一的存在感。孩子学习,担心成绩不好;孩子休学,担心身体出问题;孩子复学,担心进度跟不上……结果:问题无穷无尽,越努力,问题越多!你掉入自己的担心中,却不停地想去搞定别人修理别人,以减轻自己内心的痛苦。很多时候,我们这样做,不仅改变不了别人,还会让彼此陷入更大的痛苦之中。担心是诅咒。无数的经验告诉我们:外在所有让自己痛苦的事情,都是自己内心的投射。因为我们内心还有很多未被疗愈的创伤;因为我们内心还很缺爱;因为我们还需要更多的接纳和看见。当我们自己还未疗愈,爱的能力还没有提升。这个时候,我们越是往外抓取,最后自己越痛苦!亲爱的外面没有别人,只有你自己。我们只有把焦点转移到自己身上,我们去好好的关注自己、去爱自己、去向内修自己、这样心灵才能彻底解脱!亲爱的朋友们相信我!你变了,世界才会变!你变了,孩子才能情智双高,家庭才能卓越幸福!接下来让我们一起努力学做好父母,成就孩子的一生!第一章有效应对孩子的学习问题父母在学习之前首先要放下家庭教育“六把刀”。(也可称之为“三把刀”根据个人的叫法都是可以的)“三把大刀”:焦虑、强迫、功利心。“三把小刀”:要求、建议、讨好。这是况老师在实战过程中总结的经验,基本上所有的父母都会犯的错,只是多少的问题。根据经验来看几乎所有的父母每人手中都有“六把刀”。想要孩子快点好,放下“六把刀”是最快的“捷径”。放下“六把刀”不是放弃不管孩子,不是冷漠,不是放弃。放下就是要在因上努力,果上随缘,不要期待回报,相信孩子,做好“心理营养”只是耕耘,不问收获,家庭自然就会有爱的流动。放下“六把刀”是以爱为前提,解决孩子一切问题的核心就是用爱感化孩子,带着宽容、理解、信任这些美好的心态和孩子相处。放下”六把刀”的好处是非常多的,原理如下:1.孩子出现严重的偏差行为之后本身能量就非常低,在这种情况下,父母的关注、指责、监管、包办、说教等行为,只会对孩子的问题造成更大的伤害。因为父母会“教育”的话,孩子也不至于这样,孩子已经出问题了,父母在没改变的情况下,还一味的按曾经的教育方式来管理孩子结果就是“错误的方法一错再错”孩子的问题就越来越大。所以这个时候有效的“闭嘴和放下”也就是我们说的“不要求”、“不建议”2.放下更利于父母和孩子建立清晰的界限,孩子也会感觉到父母的改变和信任,过程不必纠结孩子的行为,不论孩子有什么行为,我们只去看孩子的正面价值、优点。3,有效的闭嘴≠“哑巴”我们还是可以和孩子说话的,三点原则:1.我们只说提升对方能量的话2,一定要学会“一致性表达””3.非说不可记得只说一次放下“六把刀”的“心态”:家长在开始改变的过程中,会有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即改变旧的思维需要“阵痛”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所以开始就算做的不好,也没有关系。切记不要去攻击自己。要时刻给自己赋能,告诉自己我一定是可以的。爱自己才有能量。既来之则安之。选择了学习,就一定要听话照做的实战经验来看,凡是听话照做的父母,无一例外,都幸福了。很多父母习惯性带着自己的旧思维,对身边的人进行批判。这是学习最大的忌讳之一。记住一句话,不破不立,越抗拒越持久,越努力越幸运。一.焦虑情绪:父母的个人焦虑,事业焦虑,婚姻焦虑,对孩子未来的焦虑,父母有很多的焦虑,最后这些负面情绪全部传递给孩子,孩子吸收了父母的负面情绪之后,就会出现心理问题。父母越早放下焦虑,孩子就好的越快。“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妈妈活得不幸福,孩子就会以为是自己的责任,就会很愧疚,就会来拯救妈妈,以减少自己的愧疚。妈妈自己不幸福的时候,也在孩子身上投射,并且觉得对孩子很愧疚,应该拼尽全力给孩子一个补偿。妈妈和孩子就这样彼此愧疚,彼此拯救,彼此依靠,彼此缠绕,看似关系密不可分,“相濡以沫”,实质都活得很惨。健康的亲子关系,就是自己幸福,然后和孩子相忘于江湖,这也是我们自己必须要成长的原因!父母放下焦虑的办法1.原生家庭创伤需要疗愈幸运的人用童年疗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疗愈童年。事实上每个人都会受到原生家庭不同的影响。只是有的人影响比较小,有的影响较大。我们先来看一下比较常见的影响。①父母婚姻关系长期冲突甚至离婚:孩子亲密感较差,不会处理亲密关系,很容易在婚姻中重复父母的婚姻。有的甚至恐婚,不愿意结婚。②父母双方都强势:孩子敏感、自卑、压抑、内向。③父母有一方强势一方弱势:孩子要么强势,要么讨好拯救。④父母均不会有效的沟通,孩子也不会沟通。⑤父母不会爱的语言,孩子也不会爱的语言,家庭长期冰冷,没有爱的流动。⑥遗传了很多父母的性格:强势、焦虑、易怒、暴躁、压抑、脆弱、感、恐惧、自卑、控制、功利等。父母有的性格特点都会遗传给孩子,孩子长大之后会因为这些性格特点又影响自己的孩子。所以孩子就会有各种偏差行为。代际相传⑦你在关系中经常受伤、情绪不稳定、很焦虑、很敏感、没有安全感感受不到被爱、与父母和兄弟姐妹关系冲突、对自己有很多的不接纳,内心有很多的恐惧担心、对已经去世亲人的哀伤。如果你符合以上的七种情况无论有几条同时婚姻和亲子关系确实出了问题,特别是孩子出现了偏差行为,那么父母是一定要做专业的家庭治疗的。根据况老师的经验,这些问题是一切问题的根源,只要解决了原生家庭的问题,自己疗愈之后,父母才能更好的学习疗愈孩子。2.改善夫妻关系夫妻关系是第一关系,亲子关系是第二关系。个人成长+夫妻关系+亲子关系放下期待:不期待是为孩子建立起安全的边界后的放下,是家长应当严格遵循的基本原则。当孩子状态稍有好转后,家长对孩子的期待往往又会随之提高,家长对孩子不可能没有期待,但是不期待不是放弃期待,不是完全没有期待,面是控制住自己的期待,是放下期待,不被期待所主宰。这个期待不能带有担忧,这个期待是一种美好的祝福、祝愿!美好的愿望,美好的祝福,要永远送给孩子!如果你被期待所控制,就容易出现对孩子的主动攻击行为:如果你控制了期待,你就能收获惊喜。不期待就是接纳,接纳孩子的不完美,更要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感知到别人的错,就是对自己不完美的不接纳,感知到自己的错,就是对别人不完美的不接纳。不期待是跟孩专划清界限,该他做的事让他做,不要过多地去干涉他;该家长承担的责任你自己来承担,虽然孩子的行动结果还达不到家长的要求,但要给他时间,让孩子慢慢地从自己内心产生力量。孩子毕竟生了病。他们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行为是不对的,我们的期待会增加他的内疚感,从而增加他们的压力,打损耗他们的能量当你焦虑的时候就去做观呼吸,画“冰山”让情绪平静下来,不把压力传导给孩子,让孩子以他自己的速度成长,以他自己的速度慢慢走出来,这就是对孩子最大的帮助。把你的期待放下来,就能把焦虑放下来,这是我们家长此刻能够给到孩子最好的东西。我知道这对于很多父母来说是很难的,尽管很难,但请努力做到。因为你做不到,孩子就很难好,很多父母从不愿意放下,到最后被逼无奈还是要放下。放下期待并不是放下努力,我们继续努力爱孩子,孩子就能慢慢变好。事实上无数的案例证明,只有父母先放下期待,孩子才能越来越好。案例学员A:我有一个困惑,我们对孩子不要有期待,我每天有希望,这个期待和希望,有什么不同?学员B:我理解的不知道对不对哈,是带着功利的期待不要有。要有希望:是孩子自身活的更好更自在的希望,就是孩子自身圆满的希望,哪怕遇见的都是坎坷荆途,也能知道有未来的那种希望。学员C:我感觉希望是美好是祝福,期待是需要对方为你做什么,带着隐形的功利和控制。学员D:我理解:期待是爱你如我的愿,希望是深信你能成为你,爱你如你所是。学员E:我理解:期待孩子成为什么的样的人,只能先做好自己去引导他,把这份期待多放在自己身上,然后自己去行动,多鼓励自己发展好自己,孩子也会有感知的。学员D:有了期待,就算孩子会满足我们的期待,我们的功利心又会滋长更多的期待。所以孩子不愿意向我们的期待努力,甚至会背道而驰。不期待,孩子没有束缚,解放天性,反而会超越我们所有的期待,因为孩子本自具足。放下期待,我们只是静静地站在那里,看见和感受当下。学员F:如果孩子自己也很迷茫,不知道怎么办呢?学员D:如果孩子看到家长也是迷茫焦虑的,就会更加迷茫无助,如果孩子看到家长是乐观笃定,也会慢慢学习和摸索,走出迷茫。只要孩子看到父母是坚定的理解自己的,全然相信自己的,孩子是有力量找出一种走出迷茫的办法。我们要敬畏孩子的生命力,相信孩子的复原力。我打个比方,看是否贴切。如果在单位里,我们的领导,对于公司的发展是迷茫的忧虑的,对员工也是表面赞扬内心并不认可或确定的,那么作为员工很难有底气出去拼搏闯荡创造优秀业绩。如果领导是有坚定的信念一定能把公司做大做强,任何困难都不畏惧。坚毅笃定的相信员工们都是最优秀的,一定能迎接排战,并且不求全责备,愿意为员工找寻资源,愿意承担风险为员工兜底,让大家毫无顾忌的去试错去思考去努力。我想员工作是有能力有勇气发挥最大潜力,去超越公司的愿景和目标的。我想经营家庭和经营公司是一样的吧,都需要有引领者的胸怀和勇气,还有信任。我们希望有怎样的领导,孩子就渴望有怎样的父母。我们做员工并不是看领导怎么说,而是观察他怎么做,是怎样的人。我想孩子也是这样在观察和体会我们。学员G:我来分享一下:不期待不是放弃期待,不是完全没有期待, 而是控制住自己的期待,是放下期待,不被期待所主宰。期待没有好坏之分,如果你被期待所控制,就容易出现对孩子的主动攻击行为:如果你控制了期待,你就能收获惊喜。不期待就是接纳,接纳孩子的不完美,更要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感知到别人的错,就是对自己不完美的不接纳,感知到自己的错,就是对别人不完美的不接纳。不期待是跟孩子划清界限,该他做的事让他做,不要过多的去干涉他;该家长承担的责任你自己来承担,虽然孩子的行动结果还达不到家长的要求,要给他时间,让孩子慢慢的从自己内心产生力量。孩子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行为是不对的,我们的期待会增加他们的内疚感,从而增加他们的压力,损耗他们的能量。当你焦虑的时候就去的观呼吸、让情绪平静下来。不把压力传导给孩子,让孩子以他自己的速度成长,以他自己的速度慢慢走出来,这就是对孩子最大的帮助,把你的期待放下来,就能把焦虑放下来,这是我们家长此刻能够给到孩子最好的东西,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这是孩子能够走出来的唯一希望。因努力,果随缘因上努力,果上随缘意思是:人生各种结果都不是偶然的,我们要重视因上的努力。佛教讲因果。而平常人更多关注的是结果,羡慕别人的成就。可是成就从哪里来呢?任何成就都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都有它的前因后果。以佛法智慧看待人生,告诉我们必须在因上努力。只要因缘具足,结果自然就会出现。如果不能成功,那只能说明因缘还不具足,还需要在因上继续努力。相反,把结果看得太重,就会患得患失。如果不肯在因上努力,那结果永远都不可能出现。“因上努力,果上随缘”同时也说明,当我们有了某种成就,这种结果也是众缘和合,是无常的,同时也不是可以永远拥有的。不要太执著,那只会带来痛苦。随缘也能让我们面对成功时有一份平常心。成功时不会把自己看得高人一等,失败了也不会有挫折感,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因果律指出: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孩子成功复学=父母学习+妈妈不焦虑+爸爸不缺位+夫妻关系和谐+亲子关系和谐+会沟通+会给孩子做“心理营养”+爱自己+爱流动!!我们只是把这些做好,孩子就可以好转。所以我们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同时做最坏的打算,尽最大的努力。很多家长会比较急切地希望看到自己的付出有相应的成果,我们希望“一锄头挖一口井”最后孩子始终无法好转。所以要接受最坏的情况,想好在最坏的情况下的应对方案,无非是一辈子不出门,一辈子不愿意融入社会,家长怎么办?家长还要不要“活成一道光”?要不要让自己幸福?所以大道至简,问问自己,就算没有孩子没有伴侣,我们一个人该怎么活出精彩?把这个想通了,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了。一念放下,万般自在。越抗拒,越持久啊家人们学习成长:大多数的焦虑都是对无奈迷茫和恐惧的无能为力。我们不要站在原地,我们要行动起来努力的去学习,我们越来越优秀的时候焦虑就一定会越来越少。所以不要活在痛苦里,不要把自己当作受害者。一旦你把自己定义为受害者,你就会非常无力。让自己从受害者身份里抽离出来,保证自己的力量不流失,不粘着在过去。而是把焦点放在未来,放在如何让自己活得更好上面。否则,你的眼睛里永远没有光,都是泪,都是伤。转移注意力:父母一定要有自己的爱好,不要总盯着孩子,事实证明父母只要走出去把焦点转移一下,自身的焦虑就会少很多,孩子感受到父母的轻松和喜悦之后,孩子的焦虑也会很快好转。我们就有一对夫妻孩子休学在家,答应就在家学习但一直却没有付出行动。爸妈每天就盯着孩子,负能量相互传递,家庭氛围极度紧张和压抑。最后爸妈决定换个环境,出去旅游一个多月,每天给孩子发他们的旅游照片和对孩子爱的语言,结果很快孩子就开始学习了。况老师问过很多孩子,他们都希望爸妈能有自己的生活,特别是孩子看到父母开心喜悦的时候,孩子们就会自然的开心和放松。运动唱歌:运动是释放一切负面情绪最好的办法,每天坚持运动,心情就会好很多。我们研究发现父母坚持运动,就可以很大程度的带动孩子。参加读书会:可以参加一些读书会和团体学习冥想:冥想最大的好处就是可以去觉察我们的潜意识和我们的呼吸,觉察和呼吸之间就可以释放我们内心大量的焦虑,这对于缓解焦虑效果特别好。所以我们很多父母会做的,而且效果会很好。我们有很多父母,早中晚都会冥想。具体方法,大家可以下载“冥想星球APP”那上面有很多公益的冥想可以练习。如果大家嫌麻烦,我们也可以按下面的方法来觉察和呼吸。观呼吸是继续不停地练习,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五至十分钟,慢慢地,你的心就能集中在呼吸上了。过了一段时间,你就会经验到一刹那的定境,你的心神全部贯注在呼吸上,连身边的声音都充耳不闻,一时外境俱泯。这一短时间的定境是一种了不起的经验,充满了喜悦与宁静。你希望能继续保持它,但是这时你还做不到这一点。不过,只要你经常不停地练习,这种经验可以一次又一次地发生,而每次定的时间也会逐渐加长。这就是你系心于呼吸上至于忘我之境的时候了。只要你老觉得有你自己存在,你就不能集中注意力于任何别的东西。这个念念不离呼吸的修习法,是最简单最容易的一种。其目的在于发展注意力以达到非常高的禅定境界。此外,集中注意力(定力)对于任何深刻的了解、深透的内观,以洞察万物的本性,包括体证涅槃,都是不可或缺的。除了这些,呼吸的练习更有立竿见影的效验。它对你的健康大有裨益;能增进你的安眠,松弛紧张的身心,增进日常工作的效率。它能使你宁静安祥。即使在你精神紧张或兴奋的时候,如果练习几分钟的数息,你就会马上觉得安静平和,好像休息了一会儿之后刚刚醒觉一般。学员分享自己的方法我的观呼吸方法:4-7-8呼吸法“4-7-8呼吸法”又称“神经系统天然的镇静剂”,是美国亚利桑那州一位医生推出的一种呼吸方法。其原理在于让人通过调整呼吸的方式,使注意力集中在呼吸上,从而起到减缓压力、放松身心的作用。操作步骤:用口大呼气2.闭嘴,用鼻子吸气,在心中数4个数(1,2,3,4)3.停止吸气,屏住呼吸,在心中数7个数(1、2、3、4、5、6、7)4.用口大呼气,同时心中数8个数(1、2、3、4、5、6、7、8),之后恢复正常呼吸,片刻即可重复操作;每4次这样一呼一吸为一遍,重复3遍为一组。4.了解真相很多时候我们焦虑,最主要的原因是我们看不懂真相,因为不明白所以就焦虑。如果我们可以看懂真相的话,那么很多焦虑就消失了。所以我们要有能看懂行为背后动机的能力。案例分享一我们之前有一位妈妈十分焦虑,原因就是孩子只上半天学,无论妈妈怎么做孩子就是只上半天学。最后这位妈妈把孩子带来见我,我和孩子沟通之后发现孩子早都不想上学了,但内心很心疼妈妈,TA知道如果自己彻底不去了,妈妈肯定受不了。所以勉强的让自己去半天就是为了不让妈妈崩溃。当时我让孩子和妈妈对话,让孩子看着妈妈的眼睛把真相告诉妈妈,孩子嚎嚎大哭,把自己内心的委屈和情绪全都告诉妈妈。妈妈当时也泪流满面,在我的引导下和孩子进行了一些对话,最后母子紧紧相拥。妈妈从此看到孩子上半天学不仅不焦虑了,内心反而有满满的感动。案例分享二有一位妈妈十分焦虑,原因就是孩子已经几个月不和自己说一句话了。最后通过分析,我让她画一个“冰山),妈妈画完之后就再也不焦虑了。因为她画“冰山”的时候,看到了孩子的观点是,其实孩子很想和自己沟通,但妈妈总是习惯性的讲道理,习惯性的指责,习惯性的只谈学习。孩子每次和妈妈沟通之后,只有痛苦和不被理解,所以孩子再也不想和妈妈沟通。最后这位妈妈很努力的提升自己的沟通能力。方向明确了,也就不会焦虑了。强迫行为父母习惯性去控制孩子的各种行为,总认为自己不做点什么,就是自己的失责。父母对孩子的控制有两种:1.直接控制2.打着爱的名义控制。那么孩子的状态也有两种:1.选择对抗2.孩子长期压抑。无论哪一种情况,最后都是两败俱伤,没有赢家。所以我们父母首先要修炼“放手的能力”。“不求不助”是心理陪伴的基本原则,即在关怀对象没有主动诉求时,不要贸然介入,避免干扰或刺激对方。对于抑郁和退学在家的孩子,更应该如此。不要把目光聚焦到他们,让他们自己安心疗伤,去寻找他们自己成长喜的节奏和恢复的迹象。一旦好转,他们会主动提出想法,和家长交流,控制欲望:父母对孩子的控制无处不在,我们只有放下控制,放下管控,放下讲道理,放下唠叨,让孩子为自己负责,才能教育好孩子。坚持“闭嘴”是一种修行闭嘴是为了不发生冲突。如果能提升对方价值感的话还是可以说的。闭嘴=不发生冲突+讲好听的话。案例一:我在家“闭嘴”了一个月,孩子蛮好,周一到周六上课,基本上不迟到了。以前没有上课的部分跟老师沟通折算成一对一,老师说跟他沟通说周天补,他居然答应了,昨天自己去了。我还蛮心疼他,那就相当于他周一到周天都在上课了。但是他一点不反抗了。我只是跟老师沟通,老师再跟他沟通。 案例二:况老师,感谢你从去年以来不厌其烦的教导,孩子今年开学顺利复学啦!一学期没有回到校园,孩子第一周还不习惯,自己慢慢克服,第二周强了很多,我相信后面孩子慢慢的会更好的。回顾以往种种,最大的感受是如况老师所说,充分贯彻“闭嘴”精神,相信相信的力量。孩子动不了,带动他动起来,除了学习还有别的兴趣爱好可以带动孩子的情绪,我家孩子在休息期间,钢琴、吉他、健身、马术,多少钱都必须为孩子花。课程安排的挺满,把以前没有时间学的,都慢慢捡起来,既充实了自己,又为学习之外的人生多练了一项技能。平常多学习,遇到想不通的事情及时跟况老师沟通,不得不说,跟况老师的每一次沟通都是力量的源泉,你的丰富经验是对我们这些迷茫的家长的指引!没别的,就是按着况老师说的做,一条一条贯彻好,一点一滴随时用,大人孩子都能顺利走出来。希望我们群的孩子和大人每天阳光满面,魅力无限!案例三:孩子成长的过程确实是家长修炼的过程,我们家有一段时间连着三天不去,或者每天半小时迟到。现在回想起来是我的问题,因为我每天早上那个点开始啰嗦、动作慢了说、不吃早餐说、晚上不睡说、这差不多半个月我再不做声了,发现很正常。今天早上他爸六点五十敲了门就走了,没一会就起来了,七点半准时到了。也没吃早餐,还骑电动车去了(已经骑了三次电动车,第一次骑的时候我说,他能够直接回来在沙发上坐一上午不动),我也懒得做声,不吃饿了他会自己买着吃。他长的比我高,电动车对他也没有危险,以后只要是不违法乱纪的事情我让他去自己体会和尝试。我每天晚上给他留个条子就自己看书或者睡觉,昨晚破天荒发现他10点多一点去洗,不到11点就睡了。我就想着后面做一些事情更有效的跟孩子赋能,他内心其实渴望被认可,他们内心也渴望向上的,有时可能是自己做不到容易懊悔烦躁。我们家以前跟我是很不耐烦地说,你别说!现在是偶尔笑着说:“你再说撒”。明显感觉到了变化,我继续“闭嘴”,给他空间和时间,不干涉。案例四:我娃之前是总迟到,今天没有迟到,第一个到校的。我反思我自己做了什么,发现是选择了“闭嘴”,虽然有一千句想说,都忍回去了。发现孩子什么都知道,他心里掐着时间在。我还要继续修炼自己哦,感觉更高的期望值开始在心中徘徊了求况老师“解药”,今天吃两颗压一压。案例五学员A:现在孩子确实不缺物质,缺的是精神需求,尊重和理解对于他们来说需求很大。特别感谢况老师的这个平台,让我时不时在觉察自己,虽然有时做的不够好,好在自己闭嘴了一段时间,慢慢跟孩子的距离近了。也谢谢孩子之前为上学的事情只是跟我对抗了一个星期,把情绪都发泄出来了,没有报复自己,内心还是渴望向上。只是要妈妈不要啰嗦,信任他,现在一路坚持的特别好,每天回来还唱歌。学员B:说得很好!我家孩子这一年来我们也是给他足够尊重包容和爱!就算他还有偏差行为,父母不要大呼小叫,不要暗暗焦虑,相信他会做好他该做的!小孩现在情绪基本稳定,跟家人相处改善了很多,学习进步了,给自己定了目标。我现在只做好后勤保障工作,其他都不操心。如果在做不到就做观呼吸、画冰山。况老师指导:我们都得经历一段,努力闭嘴不抱怨的时光 如此,才能熠熠生辉,才能去更酷的地方,成为更酷的父母。放手只要不危及生命、不违法、不犯罪,父母不要对孩子过多干预和着急。放手对自己和孩子都是解脱,与其干着急,不如放松心态调理好身体,静待花开。当父母成长,拥有了力量,就学会了放下,学会了不抓取孩子,孩子是独一无二的,不是父母的复制品!放下很难,父母每走一步都有太多的不放心,不舍得;放下也很简单,孩子自有孩子的生命旅程,祝福孩子,相信孩子, 每个生命都有内在的成长动力!有求必应我们当下焦虑等待孩子,孩子不需要我们的时候,请不要自己给自己“加戏”。不要总想着去干点什么,这个时候我们就是等待,等到孩子有需要的时候,我们才去帮助孩子。事实反复证明,孩子自己不愿意做的,父母再急都是无用的。我们在等待孩子的同时,可以多学习成长自己,坚定信念,孩子有需要时,能给予清晰、冷静、明确的建议。同时搞好夫妻关系,一旦孩子觉得父母在他们的问题发展方面有清晰、统一、智慧的思路,他们就会觉得有了定心丸而减少内耗,并更加愿意信任父母,配合治疗,这样就会加快恢复进程。三.功利主义:分数为王的心态,害了无数的孩子,认清教育的规律,放下功利主义,才是王道。同时学习改变具有螺旋式上升的特点,所以大家要遵循教育的规律,不能急于求成。放下功利主义,像孩子一样爱我们很多父母不理解这句话,我来解释一下,我们熟知的是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伟大的。但很多时候我们忽略了一个事实,就是孩子对父母的爱更加伟大!因为父母对孩子的爱很多时候会有“期侍和功利主义”,但孩子对父母的爱往往是单纯的没有任何“期待和功利主义”孩子们就是为了爱而爱!无条件地爱。学员分享学员A:分享哈我的感受。青春期的儿子经常怼我,还非常坚定的说过。我比讨厌学习还讨厌你,我一度很难过,感觉养了个白眼狼。周五家长会。学校说加晚自习,让家长轮流进校值班。孩子回来说,我不想让你参加。我第一反应是,他讨厌我,不想让我出现在同学面前。结果他说,我觉得你讨厌我,不喜欢我。我瞬间感到心疼孩子远远比我们更在乎对方是否真的爱他啊,我们这么多年给孩子带来了多大的伤害啊。学员B况老师说过,孩子永远是忠于父母的,这个话太有道理了。我们有时被偶然的现象迷惑,就否定了孩子的爱。孩子对我们发火的时候,是真的把我们当最爱的人啊,所以才无所顾忌,他对待外人,一定不会随便乱发脾气。而我们对孩子发脾气,仅仅因为ta是家里最弱小的那个人,平心而论,我们对同事对领导,是不会这样毫不遮掩毫无顾忌的发火。学员A:对,因为他弱,我们感觉可以掌控,他无法反抗,又因为我们是他父母,生他养他,他就应该被我们指责,这些混账思维残害了我们的亲子关系。我当时马上说,我怎么会讨厌你呢,你是我最爱的孩子啊!况老师指导:多年经验一句话总结,没有不感恩的孩子,只有不会放下“六把刀”的父母!如果您的孩子“不感恩了”,请停止对孩子的责怪,好好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吧。不讨好不讨好就是家长不应该违背自己的原则底线来满足孩子的索求,要对孩子不合理的要求坚定地说不,做到不让孩子从生病状态中得到额外的好处,否则他会明显减少走出来的动力。孩子合理的需求应该给予满足。不讨好的基本原则是,孩子的要求是针对家长的,是对家长提出的不合理的要求才不能讨好。孩子的提出的要求是否合理,标淮应该事先明确的,没有明确的可以当下就开家庭会议进行商量。不能事先明确的标准仍然是边界模糊的表现,会让孩子无所适从。觉得是家长随心所欲。合理的就立刻答应,不合理的坚定拒绝。当然拒绝一定是不带情绪,进行“一致性表达”至于孩子生活习惯比如个人卫生方面的问题,家长完全不必介入,个人卫生状况不会影响社会,不会产生负面后果。反之则容易造成新的冲突与对立。在实施过程中,要带着爱的情绪去拒绝,而不能带着不好的情绪。对于这种情绪上的区别,孩子是很敏感的,他们能够感知得到。我们需要带着爱,温柔而坚定地说不。当然,坚决拒绝与温柔说不之间的分寸不大好把握,但是,不能拒绝孩子的不合理要求,孩子就会躲在病态中不愿意出来,这就会很糟糕。每个家庭的情况不同,原则上拒绝一定要干脆利落,也不能附加条件,不能让孩子感觉家长留了改变余地的感觉。但语气上一定要温柔,不能给孩子一种冷冰冰的感觉。切记,一定要坚定地不讨好,不让孩子得到额外的好处。我们有一位家长为了搞好亲子关系把自己的银行卡密码给孩子了,结果孩子一次性花了家长几十万去买装备,这就是家长的没底线。我们当然可以给孩子钱,但这一定是有限度的,约定好只要孩子不违法乱纪,不伤人伤己都是可以满足的。至于那些给孩子下跪,用头撞墙等行为来讨好孩子的父母都是不可取的。不诅咒很多父母习惯性担心,习惯性对未来充满恐惧。我们每天带着焦虑,恐惧和担心面对孩子,这就是对孩子的“诅咒”。无数的案例表明父母越是担心的事,就越容易成真。因为父母的负面情绪就是对孩子的“催眠和心理暗示”,那么最后一定会“心想事成”。记住:孩子不是你口中的孩子,但是会成为你口中的孩子。父母的负面情绪和负面思维都是对孩子的“诅咒”,孩子的问题本来就是着急而不知适当退让导致的,家长的急,也在推波助澜。治疗过程,)家长也要尊重规律,摆正心态,避免“追求立杆见影”的急功近利思想。总想着“早点停药”、“早点上学”、“早点见效”,结果会适得其反。我们需要的是“积极的变化”。量变引起质变,积极变化越多,哪一天就会突然豁然开朗了,变成“当幸福来敲门”。用30年的眼光来看孩子的问题不要总想着孩子什么时候去上学。孩子之所以不去上学,就是上天给我们机会让我们学习成长的。这是上天对我们的厚爱,我们要把问题当成学习的好机会。不要聚焦于孩子到底什么时候上学,要从孩子不上学的事件中看到教育的本质,然后来真正的解决孩子不上学背后的心理原因孩子内心的问题没有疗愈,会影响家族“三代人”的幸福。孩子只要去上学,能消家长万古愁! 画冰山 孩子的目标:怎么避免被同学孤立/霸凌?家长的目标:孩子啥时候去上学?孩子的目标:痛苦到想死,怎么办?家长的目标:孩子啥时候去上学?孩子的目标:怎样父母才能理解我的痛苦?家长的目标:孩子啥时候去上学?孩子的目标:情绪总是容易崩溃怎么办?家长的目标:孩子啥时候去上学?孩子的目标:想父母多关注自己一点。家长的目标:孩子啥时候去上学?孩子的目标:想早点独立离开父母。家长的目标:孩子啥时候去上学?孩子的目标:想能够跟父母更好地沟通。家长的目标:孩子啥时候去上学?孩子的目标:爸爸妈妈我想我们一家人在一起好好聊聊家长的目标:孩子啥时候去上学?孩子的目标:不知道怎么处理人际关系。家长的目标:孩子啥时候去上学?孩子的目标:找到活下去的理由。家长的目标:孩子啥时候去上学?孩子的目标:啥时我能不听家长唠叨了?家长的目标:孩子啥时候能去上学?孩子的目标:爸爸妈妈啥时候能关系能好点?家长的目标:孩子啥时候能去上学?孩子的目标:不想这么抑郁。家长的目标:孩子啥时候去上学?孩子的目标:不想这么焦虑。家长的目标:孩子啥时候去上学?孩子的目标:想要坚持自己的兴趣。家长的目标:孩子啥时候去上学?当父母和孩子完全不在一个“频道”的时候,孩子只会远离父母,内心更加的封闭。如果孩子内心的问题没有解决,那么孩子是永远也无法重新回到学校的。就算孩子勉强回去了,最后还是会再次退学的。反之,我们把焦点放在如何疗愈孩子的内心?如何跟孩子建立爱的流动?如何搞好亲子关系?我们不去关注孩子上不上学的问题。如此,孩子就能快速的回到学校。况老师指导:无数的经验告诉我,父母能放下家庭教育“六把刀”孩子的问题一定会好转一大半。案例4月份以来我一直很焦虑,然后对孩子的唠叨不知不觉挂在嘴上,孩子又开始了对抗,老公也是很多的不满。回头仔细反思了自己,自从开学以来,爸爸因为给孩子布置的作业总不能按时完成或没做便不再管孩子的学习了。学校的签字和要求便落在我身上,我以前从事财务管理工作,一贯的严谨和责任使我养成一丝不苟和要求完美的性格。看到孩子磨磨蹭蹭,没有时间观念时我便是焦虑心急,总在催促,担忧和焦虑真的是会降低孩子的能量和磁场,孩子期中考试考砸了。我前天爸爸,夸赞爸爸,孩子对爸爸是依赖的,我性子急不适合管孩子学习并和爸爸约定我唠叨时马上给我暗号,并和班主任及语文老师沟通,家校联合来帮助孩子。况老师说过女人一定要回归本位,现在我管理好日常生活,爸爸帮助孩子找到学习上的信心,孩子这星期也开始了上放学骑自行车,晚上学习中途出来跳跳绳,学习的劲头渐渐上来了,女儿变得阳光起来,家里的气氛也轻松和谐了起来!家长真的要放下头上“三把刀”,尊重孩子、理解孩子、不控制孩子、信任孩子,相信孩子会越来越好。孩子的目的 家长的感受 家长的反应 孩子的回应 孩子的观念 心底信息 家长可以怎么做?求关注 心烦恼怒担心内疚 提醒,哄骗,替孩子做他自己能做的事。 暂停片刻,但很快又回到老样子,或换另一种滋扰行为。 唯有得到特别关注或服务,我才有归属感。唯有让你们为我忙的团团转,我才是重要的。 请关注我。请让我有帮助地参与。 通过让孩子参与一个有用的任务,转移孩子的行为。计划特别时刻:“我现在很礼,期待我们稍后的特别时刻。”全神贯注的陪伴权力斗争 愤怒,被挑战,受到威胁,被打败 应战,投降,“你休想逃脱”“看我怎么收拾你”。 变本加厉,屈从但内心不服,看家长或老师生气觉得自己赢了,消极对抗。 唯有当我主导、控制、或证明没人能管我时,我才有归属感。“你制服不了我”。 我要有选择 承认你不能强迫孩子,让孩子来帮忙从而给孩子正面的权力。给孩子选择的机会,多说“请你来决定”既不开战也不投降,从冲突中撤离、平静下来。不说,只做(例如,拉着孩子的手,把他带到要做的事情前)做互相尊重的榜样:言出必行守承诺。允许孩子做决定,并从错误中学习。报复 受伤,失望,难以置信,憎恶 惩罚,在心里想“你怎能这样对我?” 反击,伤害他人,摔东西,以牙还牙,行为升级或换另一种武器 我不明白:你为什么更在意事情,而不在乎我的心情?!我没有归属感!所以,当我受伤害时,我也要伤害别人!我反正没人爱。 我很受伤!请理解、尊重我的感受! 认同孩子受伤的感受:“你的行为告诉我:你一定感觉受到了伤害,愿意和我谈谈吗?"避免惩词与还击。如果你伤害了孩子,请主动道歉,做一个敢于认错的好榜样!真诚勇敢负责任!大人不报复孩子自暴自弃 绝望,无助,心碎,无能为力。 放弃,替孩子做,过度帮助。 进一步退缩消极毫无改进毫无响应逃避尝试 我不相信我能获得归属感!我不相信自己!我要说服大家不要对我抱有任何希望!我无助又无能!试也没用,因为我做不好! 不要放弃我!请一步步耐心鼓励我、支持我,帮我重拾自信和希望! 表达对孩子能力的信任,用心发现孩子每一个细微的优点。停止所有批评,鼓励任何一点点的积极努力和付出。教给孩子技能,示范怎么做,但不替孩子做。不要伶悯,不要放弃。全然接纳、真心喜欢、欣赏你的孩子。鼓励鼓励再鼓励。29孩子出现偏差行为常见的三个原因孩子之所以出现各种较严重的偏差行为,除了先天性原因之外,主要来自三个原因:1.原生家庭对孩子的影响。2.学习因素对孩子的影响。3.人际关系对孩子的影响。根据我的经验来看,家庭因素占比是最大的,后面两种原因只是家庭原因的投射,所以父母朋友们,我们只有踏踏实实的学习爱的语言,提升爱的能力,才是家庭幸福之道。接下来我们会详细的从这三点出发,来跟大家分享成功的经验。学习问题对孩子的影响(一)关于学习问题,父母由于自身的各种原因过度关注孩子的学业,比较常见的:1.父母自身学历或成就过高,自然而然的对孩子有更高的期待,大多数为潜意识对孩子有期待而不自知。2.父母学历或成就过低,寄希望于孩子,希望孩子来满足自己的愿望实现自己的价值。3.完美主义的父母,对孩子的一切都有较高的标准,孩子长期无法在学习上满足父母的期待,长期获得撞除和无力感。4.父母过于担心和焦虑孩子的未来,把自身的焦虑恐惧和较现实的经历过早的灌输给孩子,对孩子造成巨大的压力。案例分享学员A:孩子是不是小学初中非常优秀,周围是鲜花掌声和奖励。但进入高中孩子感觉吃力了,尽管付出全部努力,还是赶不上别人?孩子力不从心,感觉压力山大但是她又接受不了平庸,而且觉得辜负了父母的期待,非常愧疾,于是压力越来越大,孩子承受不了,只能选择逃避。这时候你要看到孩子的努力和困境,你要做的是帮她解压,首先你要降低对她的要求和期待,然后帮她正确面对不如意,面对跟别人的差距。我们不要跟别人比,如果非要比,那就跟自己比。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日子是自己过学习也是为自己,没必要去跟别人比。降低对孩子的要求,让她过得轻松,才会快乐,才会热爱生活!一个整天压抑的孩子,怎么可能开心,哪来的动力学习呢?我们做父母的,首先要学会接受自己的孩子也是普普通通的平凡人,平平常常生活学习,允许她不如别人,允许她犯错。每个人都有这样那样的问题和不足,又有什么关系呢,这就是普通人的样子呀!学员B:X姐好久没见,感觉能量比上次见你时提高了很多,这是火箭的速度哦,你是如何做到的呢?学员A:哪里哟,只不过学会放下,不在执着于孩子、学习、老公而已,放下执念,就会轻松很多。学员B:给儿子和老公解绑,为自己解绑,这是非同一般的格局,值得干一杯祝贺。自身长期自卑,长期没有成就感,把孩子当成实现自我价值的工具,很难放下对孩子学习的期待。有意或无意识对孩子的学习施加压力,与孩子在学习上发生过多的冲突和对孩子思想的极端影响,最终对孩子造成重大的影响。举例:从小过多的报各种培优班,只关注学习而忽略孩子其他品质的建设,也很少去发现孩子的天赋,按天赋去培养孩子。有的父母亲自参与孩子的学习,给孩子讲题辅导背诵检查和督促作业等各种学业的参与,目的是好的,结果是发生诸多的冲突或让孩子对父母产生依赖。还有的父母过于强调学习的重要性,孩子带着极大的压力学习,当学习受阻碍的时候,对自身价值和未来的前途巨大否定。长期陷入迷茫痛苦之中无法自拔。(三)孩子在这样的学习环境中生活,小学之前还可以勉强坚持,一但到初高中甚至大学,就会在学习上明显的出现不同程度的问题。举例:很多父母在孩子的学习上已经对孩子造成了很多的影响,但却不自知。因为大多数情况下来看,孩子的表现还算是正常的,甚至是优秀的。因为小学的学习,相对较简单,我们逼迫一下孩子,孩子只要努点力,大多数的孩子都就可以取得不错的成绩。小学的“三九原则”即90%的孩子在90%的考试当中都可以取得90分以上的成绩。父母往往被表面现象迷惑,而忽略了孩子的内心状况。这时候,其实有些孩子已经有了很明显的厌学情绪,只是父母压根没有关注,或给孩子贴个标签认为孩子是懒惰,还有些父母认为都是正常现象,孩子大一点就会懂事会调整好的。孩子在这种被动的学习下,一旦到了初高中,随着学习难度的增加,孩子面临学习,老师,父母的三方压力,最后大概率就会崩溃。这种崩溃的时间点是不一样的,大多数是在初高中,小部分会在大学挥发。(四)当孩子出现明显的厌学情绪之后,孩子并非立马放弃学习,但会有很明显的厌学症状表现出来。举例:学习拖拉写作业不积极努力、极度讨厌培优上课不认真听讲。很少预习、复习、做课内外练习等。在思想上没有明确的目标、畏难情绪、不能坚持、无法集中注意力、同时孩子会各种理由请假、起床困难、甚至间歇性不想上学等。(五)在这个时候,孩子在放弃学业之前,还是会坚持学习,因为孩子内心都是想把学习搞好的,但带着父母施加的压力学习无法形成长久的高峰体验和内在动力。一些在学习上出现持续的下滑和阻碍,孩子的自信心和价值体系都会接近崩塌,疲于应付繁重的学业,和不理解自己的外在压力,最终孩子会纠结+渐进式放弃学习。孩子在厌学的时候,想过不上学,但一直处于纠结之中,内心还是不愿意放下学习。但孩子在纠结的过程中,老师和父母没有注意到孩子的内心变化,还一味地施加各种压力和规则,最终会因为某些导火线导致孩子直接不去上学。举例很多父母在孩子退学之后,根本想不到孩子是内在情绪出了问题。所以继续逼孩子学习,又或是老师的一次批评,同学的一次嘲笑,一次考试的失利等,都会成为孩子的退学的导火线。有了导火索,孩子就会下定决心放下学习:第一种直接回家,第二种在学校混日子。混日子的孩子,退学回家的概率也很大一定要做先知先觉的父母,否则后悔莫及。解决学习问题的错误做法案例一看到一则小故事,分享给爱学习负责任的大家:父亲发现15岁的女儿不在家,留下一封信,上面写着:"亲爱的爸爸妈妈,今天我和张国辉私奔了。国辉是个很有个性的人,身上刺了各种花纹,只有42岁,并不老,对不对?我将和他住到森林里去,当然,不只是我和他两个人,国辉还有另外几个女人,可是我并不介意。我们将会种植大麻,除了自己抽,还可以卖给朋友。我还希望我们在那个地方生很多孩子。在这个过程里,也希望医学技术可以有很大的进步,这样国辉的艾滋病可以治好。”父亲读到这里,已经崩溃了。然而,他发现最下面还有一句话:“未完请看背面。”背面是这样写的:“爸爸,那一页所说的都不是真的。真相是我在隔壁同学家里,期终考试的试卷放在抽屉里,你打开后签上字我之所以写这封信,就是告诉你,世界上还有比试卷没答好更糟糕的事情。你现在给我打电话,告诉我,我可以安全回家了吗?”父亲当即泪奔……颤抖着打电话说:“女儿,你马上回家!我们不在乎你考多少分!"——致只是关注成绩的家长!1、孩子已经厌学了,还一味的逼孩子学习,无法放下对孩子学业的期待和执念。总以为再逼一下孩子到高中就没事了,到大学就没事了。总以为孩子还不懂事,父母暂时逼一下,孩子以后会感谢自己,这种投机取巧的心态很危险。2、花心思来激励孩子:拿钱来刺激孩子,拿物质来刺激孩子,最后都是短暂的效果。3、找老师、同学、朋友、心理老师来给孩子做工作,换一种方式来给孩子施加压力,只会引起孩子对父母的反感,除非孩子自己愿意。4、父母继续讲道理或给孩子制造内疚感,或故意让孩子体验人生的艰辛,以此来换回孩子的努力学习。孩子不去上学、不想出门、不按时作息、不理家长、玩游戏/手机等等,不是因为他不想好,不是因为他不懂道理,而是因为他生病了,他力不从心,而他又不知道原因,不知道怎样才能好起来,处于一种痛苦、无助和矛盾纠结的状态中。此时最重要的是,不要去指责和说教孩子,而是要体察孩子的感受和情绪,鼓励孩子及时表达感受,及时觉察和释放情绪。父母以爱和包容给孩子一个宽松、温暖、让孩子觉得安全的环境,不评判、学会倾听和共情,让孩子愿意和父母表达,让孩子体验到情绪会来也会走,逐渐学会及时察觉和释放自己的情绪。5、还有的父母会给孩子下跪,每天以泪洗面来要求孩子上学。有的故意虐待自己来威肋孩子,甚至有拿各种孩子在意的事来逼迫孩子上学。孩子抑郁或退学了,很多家长习惯性地把注意力集中在孩子身上,心情随着孩子的状态起起伏伏。孩子无论抑郁还是退学,不仅有孩子生理和心理方面的原因,更有家庭和社会的原因,而康复过程又比较长,家长过多地关注孩子,有害无益,所以家长要把注意力收回到自己身上,关注自己的成长、关注家庭氛围的改善。把心思用在自己身上,看书、学习、走路、跑步、唱歌、跳舞、写字……,给孩子一个宽松无压力的环境,给孩子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去休息、调整、疗愈。在所有的社会关系中,最重要的就是和自己的关系,如果没有自己,整个世界都是不存在的。其次是夫妻关系,没有夫妻就没有孩子,因此亲子关系的重要性是排列在夫妻关系之后的,夫妻、孩于组成了家庭,没有家庭就不会有很多的社会关系。按照关系的重要性,往外走才是父母、兄弟姐妹,再往外走才是亲戚、同事、朋友等等。如果我们把心收回来,活出自己的精彩,孩子在家庭内部就可以学会快乐,学会应对社会上的各种压力。让自己快乐就是给自己补充能量,让孩子丛我们身上学会快乐,就是给孩子赋能。如果家庭氛围不开心,那么孩子就学无榜样。为什么现在孩子崇拜偶像、追星特别多,就是因为觉得他们活得那么精彩,就是他的榜样,但是实际上这些对他们太遥远,他最能被影响的就是我们家长。而现状是,很多孩子在我们身上学不到什么东西,问题就出在这里。我们把自己做好了,夫妻关系就不会有什么问题,家庭关系也就不是什么问题。我们家庭氛围充满快乐,我们全家,特别是我们孩子,就不再需要去装了,就会露出自己的本性。我们不要去纠结能否做到,只要今天比昨天好,我们就可以相信明天定会比今天好,即使不是,无非也就是进二退一,就这个道理,很简单。大家把心收回,一念放下,万般自在。我们自己活成一道光之后,就可以带领全家走向幸福。记住只有你好了,孩子才能好。一定要好好爱自己,这是非常重要的。我自己开心了,家庭定就会开心起来,只要我好起来孩子将完就会好起来。只不过孩子目前还没有照顾自己的能力,我们需要给到他一定的关心但这种关心基本上也只能停留在生活方面,在心理方面上要充分尊重他的情绪。简单地说,他只要过得像我们这样开心,就好。下面借一首小诗来传达心念内收的理念:永远不要去担心你的孩子永远去祝福他、信任她。他的人生会非常精彩,她的人生会非常独特,作为父母唯一要做的就是活好自己。当他长大懂事时给他留下一个好印象,那就是爸爸妈妈日子过得真潇洒。爸爸妈妈是我人生的榜样,未来我要成为他们这样的人。所以把所有的关注力都放在自己身上,好好的活出你自己,面带笑容再去引导孩子。引导但不执着,永远把关注力放在自己身上,让自己开心让自己快乐,慢慢地你会发现,孩子变得越来越好,孩子变得越来越棒!你的世界也变得精彩绝伦!6、收孩子手机、打骂、威胁、给孩子送到各种军事或文武学校。7、仍然高举“三把刀”,还要给孩子找培优机构的。8、不提升爱的能力、不改变教育方式,总想通过外在压力改变孩子。父母要记住改变别人是神经病,改变自己的才是神!我们改变不了任何人,不要去指望改变你的伴侣,改变你的孩子,真相是你连你妈都改变不了,你还能改变谁呢?不破不立,我们每个人都有本质具足的智慧,但因为我们很多的固执,遮蔽了我们的心灵,所以要“空杯心态”学习。我们先过好自己,再顺便给孩子做“心理营养”孩子很快就会好。其他逼迫孩子学习的方式,都不可取!解决学习问题的正确做法1、父母重新建立对学习的正确价值观,放下“学习唯一论”。价值观建立了,就不会那么焦虑了。我们说过孩子退学的第一大原因就是父母的“学习唯一论”,孩子已经退学了,那父母必须要放下“学习唯一论”这个放下一定是发自内心的,而不是牵强,不然对于孩子来说都没用。我们要相信孩子已经长大,他有自己的价值观,对他的人生有自己的规划,我们要学会无条件支持,站在他与社会压力之间,让孩子真正感到家庭对他来说是最安全的场所,家长始终会与他站在一起对孩子降低要求,比如说我们对你考不考大学已没有要求之类,其实也是一种期待,是对孩子绝望后的负向期待,是一种更深的伤害,没有孩子能接受来自家长的绝望。把心收回来,让自己快乐起来,带动家庭氛围朝好的方向改变,这才是家长要做的正确的事情。然孩子现在没有办法改家长先来改变让我们先走出第一步。放下执念才能收获惊喜,最好的医生就是家长。在表达爱时,一定要处理好爱与期待之间的分寸,不能让这种爱变成对孩子的伤害,我们找到正确的方向,就可以把一切交给时间,时间给到我们期望的结果,相信孩子一定会走向光明。2、发自内心的降低对孩子学习的要求,把学习的主权移交给孩子,无论孩子学习好坏都接纳。对于父母来说很难,但必须做到。平静接受学习意愿不足对于孩子来说,除了原来的家庭外学校是最消耗能量的场所,因此,学习意愿不足对他来说是很平常的事情,家长一定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要学会去适应这种变化。孩子表现的比较多的是缺少学习兴趣、不愿意去学校,在学校会因为不合群而受伤害,而老师也经常会因为不了解退学孩子的状态,会严格要求孩子,这对孩子来说都是非常痛苦的事情。孩子一直都知道学习对未来的意义,千万不要把自己的担心加给孩子。不要把你担心的后果告诉孩子。至于孩子临阵退缩,不能实现自己的承诺。是正常现象,对此家长要能够做到无条件接纳。家长一方面要照顾好孩子的情绪,给孩子一个安全、安心的空间,另一方面要合理处理好与学校的关系,视实际情况与校长、老师做好沟通,争取得到学校的支持,给到孩子一个宽松的环境。对于孩子的转学要求务必慎重,因为没有解决家庭问题之前,孩子到了新的环境,会感受到新的压力,孩子环境适应性问题还会发生作用的。没学会游泳时,换个泳池同样也不会。如果孩子在休学中,情况就更加复杂。孩子休学后,一般都有经过治疗,状态趋于稳定,但面对复学后的压力,大多会产生恐惧。这个时候,家长对复学成功关注程度越高、希望越大,给到孩子的压力就会越大,复学失败的概率也就越大,对此家长务必要有清醒地认识。家庭氛围是孩子复学成功的保障,坚持给孩子做心理营养是重点。为孩子做好必要的准备工作,如与学校做好沟通等等。考前焦虑是复学之后必然会出现的,不用说孩子,就是成年人,在面临季度、年度考核时也会有焦虑情绪,对此家长务必要用平常心看待,提前做好准备、采取措施进行疏导。一般来说,孩子能坚持到考试,学校的环境也会是比较友善的,家长可以在学期之初就与任课老师及班主任等建立良好的沟通,到时候可以提前通过老师给予适当的缓解。孩子因为对学习的焦虑而出现情绪波动,家长要能够接纳孩子的情绪,对结果保持平常心,创造一个充分尊重孩子意愿的环境,支持孩子自己度过这一段时间。须知,家长与孩子的交流中,所有的承诺都是用来要求自己的,不是用来要求孩子的。复学是对家长的考验,很多家长都面临者孩子复学,高考的问题。很多时候,孩子愿意去复学,但身体状况很难坚持,或者虽然已在读书,但很难跟上学习节奏,不适应紧张的校园生活。家长务必要记住,是孩子需要复学而不是家长,不能因为家长的期待使得孩子不得不在没有充分准备的前提下复学。如果孩子明显表现出来动力不足问题,家长只能等孩子自己积蓄起能量。是孩子能不能拿到文凭重要,还是他的健康更加重要?以前我们会觉得只要孩子能活着就好。当孩子渐渐好起来后,我们的期待又会上升。其实孩子这种不正常的认知真的不赖孩子,父母以往的不当言行、不合理认知对孩子的影响是相当重要的原因,所以现在就静下心来怎么去改变自己的心态,改变自己的思维,带动着孩子去改变。过多考虑未来于事无补,因为未来不可期,最重要的回到现在,处理好当下的状况。当孩子出现复学障碍时,家长可以将整个过程分解成为几个小目标:通过不断的做“心理营养”促使孩子放下焦虑、通过引导而不是劝导提升孩子动力、通过老师的帮助促进孩子做出决定、通过创造宽松环境为孩子复学注入能量。老师需要处理的事务很多,尤其是开学季,孩子往往不能主动与老师沟通,一般来说,孩子在此时,对家人的接受程度远不如外人,通过老师的介入是合适的渠道。家长在此时发挥作用,与老师的反复沟通,探讨合适的话术,很多时候能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将大目标分解成小目标。有助于我们放下焦虑、建立信心;做好孩子复学环境的建设,家长要做过细的工作,找到合适的人,设定合适的话术,以应对不同情景;为孩子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持续为孩子赋能,三管齐下,孩子复学的道路会更加顺利。复学应该而且必须是孩子的复学,而不是家长的复学。一切要以孩子的情况为前提。复学环境的建设面对复学后的压力,孩子基本上都还没做好一个充足的准备,内在的动力不足,所以就造成了家长的焦虑。此时,家长应该放下焦虑,务必要充分尊重孩子自己的复学意愿,你愿意去复学,我支持你;你不愿意去复学,我也很平静地无条件接受这个事实,只有这样才能给到孩子以能量。如果家长处于持续焦虑状态,孩子的复学意愿会更弱。如果孩子自己复学意愿很强烈,而且通过家庭氛围的调整,孩子的能量已有明显增长的话,是可以考虑孩子的复学。不过,经常会出现孩子自己想去复学,但由于身体状况使他们对学校生活感到深深的恐惧,这个时候要尊重孩子,不提出要求,做好陪伴。复学成功只是第一步,出现反复几乎是每个复学的孩子必然会出现的状况,他要重新适应新的环境,重新建立新的社会交往,情绪变化是很大的,会导致情绪波动。孩子确定去复学后,家长要根据情况跟学校有一个合适的交流,让学校给他一个相对好的环境。但每个学校环境不一样,有些学校是坚决拒绝,或者设置一个很高的门槛,有些学校可能会更宽容一点,所以需要家长根据实际情况灵活掌握。有些在外地上学的孩子不希望家长在身边出现,是因为他跟家长之间还没有建立起一种充分的信任关系,要谨慎处理,原则上充分尊重孩子的意愿,一定要抱有平常心,不管孩子复学成功与否,无论自己内心有多焦虑,在孩子面前就抱着无条件信任的态度,给孩子充分的信心。另外,要建立起与学校畅通的沟通渠道,便于及时掌握孩子的动态,正确应对。对于孩子的复学环境早做准备,复学成功的概率会更高一些。至于孩子愿不愿意参加复学训练营或是报名后愿不愿意参加活动等,我们都尊重孩子的意见。复学是孩子自己的事情,我们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意愿,把他们自己的事情完全交给孩子去决定。当他们主动提出需要我们支持的时候,才参与进来。处理好与学校、老师的关系学校的环境是解决青少年抑郁的重要因素。孩子在学校里受到老师、同学歧视甚至是校园霸凌的问题,家长要一分为二地分析、接纳。学校对孩子的负面影响是客观存在的,这个无须否认,但孩子的抑郁气质会让他们放大负性事件的影响程度。因此,家长对此要抱有平常心,理解学校的管理规则,理解老师的行为模式,学会用实际行动支持孩子。在处理与学校的关系上,在孩子自身能量不足的情况下,我们并不适合跟学校联手来让孩子完全按照学校的要求来,要始终站在孩子一边,在这两者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改善与孩子直接接触的任课老师、班主任的关系,建立起畅通的沟通渠道,为孩子创造好的小环境,给孩子信心和实实在在的支持。对孩子与同学的关系处理,要给孩子充分的信任和信心,引导孩子去面对,支持孩子用自己的方式解决问题。在尊重学校规则、尊重老师上,不能僵化,不要把自己的规则强加给孩子。孩子的情况比较特殊,可能做不到按通常的标准来遵守规则,对个别老师会产生怨恨,但这并不意味着孩子对学校规则、对老师的不尊重,只是一种残留症状的自然流露,家长对此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一方面要做与家校沟通,在不对孩子产生负面影响的前提下帮助孩子改善环境;另一方面要充分挖掘孩子的亮点,比如自己完成请假手续、处理好自己的情绪后能够继续坚持上学等,学会平静地表达自己的心情,对于孩子细微的成长表示自己的喜悦。对于个别老师的不当行为家长同样要做好引导,让孩子自己说出解决方案,充分信任孩子,最好是等孩子提出要求后,家长才去介入。原则上,家长应该向学校通报孩子的状况,以期学校、家庭形成合力,共同度过这一段困难时期。但基于当前社会对抑郁或退学的孩子的偏见和不友好,以及学校对学生成绩,升学率的期望,老师个人风格、孩子病耻感强弱等具体情况,需要家长谨慎对待,综合考量,灵活处理,贸然行事可能会适得其反。把学校的规则完全适用到孩子身上,不是一个明智的做法。当孩子到了社会以后,是否向单位领导公开抑郁症的情况,可以同样按上述原则处理,在不是十分必要的情况下,给孩子保留一个秘密,保留一份自尊,可能会比较好。家校合作的秘诀(况老师学员某初中数学老师分享)1.关系要在平常维护,可以给老师送一些小礼物,不需要太贵,有爱心就行。可以送一些定制水杯、抱枕、钢笔、笔记本等。2.多对老师进行赞美和理解,平常多交流学习。3.积极配合老师安排的学习任务。4.告知老师孩子真实的情况和目前的处境,希望老师能理解,一般老师都会理解的。5.多在老师面前夸孩子的进步,给老师一个好印象。案例一x老师:您好!我是xx妈妈,很抱歉孩子表现一直不好,给您的工作带来了困扰,给教学工作造成了不好的影响。一直很想和您交流下孩子的情况,但是一直没找到合适的机会。上次家长会很想跟您单独沟通下,看您晚上还有课就没有打扰。您是一位负责敬业的老师,孩子能跟您学习是缘分更是运气,谢谢您对孩子的关爱和帮助。孩子经历疫情、中考,进入青春期后有许多的不适应,对于情绪管理、自我管理都做得不够。与同龄人相比,她在很多方面表现得不好,让老师头痛。我很抱歉,没有教导好孩子。孩子初中阶段很听话,经历疫情、进入青春期后,孩子变化很大。我一直在反思孩子为什么会出现这些问题,有疫情的影响,也有我在过往教育中的不当影响。我是个严厉的母亲,从小对孩子的要求非常严格。我追求完美,给了孩子过多的要求和标准,不自觉地给孩子灌输了学习不优秀就没用的想法,过往岁月的教育中让孩子压抑了许多负面情绪。疫情的发生,让埋在孩子心底里积累已久的负面情绪成了定时炸弹,生活变得岌岌可危。去年疫情情况危急,我们全家能活下来实属幸运。去年的1月到5月,我在各种隔离中度过,与孩子一直分离。孩子在疫情中受到了巨大的惊吓,一直独自生活,拒绝任何人接触。疫情后孩子的应激反应突出,对生活中的一切充满恐惧和怀疑。强迫行为、强迫思维明显,最早的时候他每天晚上要洗三十遍手,到现在为止他拒绝在家吃饭,拒绝洗手液、湿纸巾、清洁剂等等他认为不安全的物品。他抗拒这些物品的原因是,上述物品中都有让他不聪明的可能性,而不聪明意味着学习成绩下降、考不上期待的大学,他会失去活着的动力。我与孩子的交流中,他经常提及如果自己表现不好、学习能力下降他就不活着了,在我和孩子为作业和学习发生冲突的许多个夜晚,他在我面前拿起刀,打开窗,激烈地表达他的想法作为母亲我非常痛苦、非常焦虑,心情很复杂,每天如履薄冰地生活。找了很多专家咨询,最近找到一位专业的心理医生,我们已经开始给孩子做长期心理咨询和治疗。我开始认真地学习青春期教育方面的知识,学习如何与孩子有效沟通、如何有效化解孩子心中的不良情绪。我知道孩子还有许多问题,学习没有达到要求,但从孩子自身来说他已经有了明显的进步。常看到孩子为了一道题目冥思苦想、靠自身能力解开问题时会开怀大笑、成绩有进步时会开心喜悦,他每一天都在进步、都在成长,这与您悉心教育密不可分。这个学期孩子的学习与自己相比有进步,而且我看到了他想学习、愿意学习的心态,我相信给他时间他一定能做好。目前,孩子负面情绪积累较多,需要时间消化。请求您能否给我和孩子一些时间,一起努力克服困难,朝好的方向不断靠近。在孩子改变的过程中,很可能出现各种反复,可能依然会有作业完成不及时或者不到位的情况,我会尽全力引导,但是这种情况很可能还是会出现。请求您给予孩子一些空间,让他成长进步。我始终相信在我和孩子爸爸的共同努力终究能让孩子释放心底积累已久的负面情绪,他一定都能够认真地完成作业,成为一个好学生。我会尽我所能引导孩子尽快让他回归正轨。经历疫情、战胜生死考验,我相信孩子一定能够向阳而生。再次感谢x老师您对孩子的悉心教导和严格要求,再次为孩子给您带来的各种烦恼和麻烦向您诚心道歉!未来的日子请您多帮助,我们一定会努力。xx妈妈2021.5.24老师回复:收到,身心健康是最重要的,那以后暂时对她降低要求,期待孩子早日回归正轨。况老师指导:给老师写信的步骤:1.赞美老师,感谢老师。2.承认自己的教育错误,与老师无关。3.彻底的诉苦,告知老师现状的不易。4.表达自己的学习和改变的决心。5.表达自己配合老师工作的决心。6.给老师希望,告知老师孩子最近的进步和自己的进步。7.希望老师给予支持,万分感谢。取得老师的支持之后,父母一定要注意,不要希望孩子能很快的就和其他同学一样,能快速的适应学习的节奏和状态。这个时候孩子能去学校就是很大的成功,孩子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所以父母要去配合孩子的需求,给孩子一些“特权”是很有必要的。我之前有很多孩子复学之后,有的只上半天学,有的不上早晚自习,有的可以不用写作业,有的也可以不考试等,总之根据孩子的需求来调整,复学之路就会顺畅很多。②也可以让孩子去培训机构,或合适的学习机构进行复学前的体验。也有很多孩子最后就是不想去学校,孩子就是想在培训机构或家里学习,这种情况很多。孩子的心里不是不想学习,而是真的不想再接触学校的制度和处理与老师和同学的关系。这种情况,我们建议支持孩子,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给孩子找较好的补习方式。况老师小秘诀分享:关于家校合作,与老师建立关系是非常重要的,家长一定要引起高度的重视。现实中也会遇到一些老师不是特别好说话,(当然这样的老师还是很少的,我们见过大多数的老师还是很有大爱的)。那么最终的,招”就是父母要去找老师哭。我们一定要抱着老师痛哭,(最好的状态就妈妈抱着女老师哭,如果孩子的老师是男的,那就爸爸抱着哭,如果爸爸无法参与,妈妈坐在老师旁边哭就行了)告诉老师自己和孩子有多难,有多不容易。家长和孩子分别付出了多少辛苦和努力,总之越多越真实就越好,让老师实实在在体验到家长和孩子的不容易。这样就更大概率让老师配合接受孩子。这个方法很多父母都用过,效果是非常好的,有必要的时候大家可以用起来。另外一个重要的点,在平常的工作中我们也会遇到一些特殊情况。比如:有个孩子和学校的老师顶嘴,结果被老师请家长,家长把孩子暴打一之后,孩子更加愤怒,结果继续和老师顶嘴,老师就把孩子请出教室,孩子出去,最后就和老师发生了肢体对抗。最后老师告诫全班所有同学不和这个强子接触,并把这个孩子一个人单独放在最后一排,这之后孩子还是多次和老师发生冲突,老师也是非常的生气,最后这个孩子还是退学了。(开悟的家长知道这只是导火线,这之后父母多次和老师沟通,运用了很多方法,结果是老师嘴上答应,事实上对孩子还是有排斥。这种情况,这个老师就已经没有再建立关系的必要了,因为这个关系实质上已经(“破裂了”。类似于这样的情况很多所以我们家长要评估,如果师生关系到了不可挽救的地步,我们就要适当考虑换一个新的环境。重点强调:给孩子特权是让孩子可以更好的融入学习,不是溺爱。我们予孩子特权这件事情要不要和孩子沟通,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