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选择题者-得历史高考的天下_第1页
得选择题者-得历史高考的天下_第2页
得选择题者-得历史高考的天下_第3页
得选择题者-得历史高考的天下_第4页
得选择题者-得历史高考的天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得选择题者,得历史的天下2023/5/241

历史选择题的分值大,在高考试卷中差不多要占半壁江山,其正确率对获得高分尤为重要,成为决定高考成败的重要题型,可以说“得选择题者,得历史高考的天下”。然而考生这部分的失分现象却很严重。书背熟了,并不能拿高分,

怎么办?

2023/5/242学生的苦恼:题目做得已不少,得分却是不见高,烦!……?(1)题目是做地越多错得越多,心都慌了;有时是二选一了,往往又选错的一个;开始选对了,后来检查改错了,怎么办?(2)从题干看,材料型(尤其是史论推理型)、概念型(提供历史现象概括出概念或给出概念作出正确判断)较难;从题支看,排列型(时间跨度小的易混)、组合型(题支对的但与题干无关的难排除)较难;(3)时间把握,有时犹豫不定,徒劳耗费时间,有时题干材料一大段,看下来很费时,当看到问题或题支时,恍然间不读材料就能直选,郁闷!……反思2023/5/243老师的困惑:题目讲得已太多,错误还是不见少,唉!……?(1)每次都详细分析,要注意审题,可是总有同学因没看清题目而误选;(2)要把握时间,12个选择题平均约1分钟1个,不要在个别选择题上耗费过多时间,以至于影响后面的主观题答题。文综还要有政史地三科整体意识,合理安排三科答题时间(每科平均50分钟,包括留出至少5分钟时间填涂答案、检查),可很多同学就是做不好,每次考完试总说来不及。(3)做了成百上千的题,怎么不反思一下自己什么题型易错?应有针对性地强化,而只是一拿来题目不加挑选就盲目地做,有些同学自己购买试题一套一套去做,这些试题部分题目涉及老教材知识点,新教材根本就没有提及;有些是答案出错;有些是指导意见作为阅读的内容,显然学生是做了许多无用功。(4)做过甚至错过的题目过一阶段再做,又是错。……2023/5/2441、偷梁换柱2、因果混淆3、以偏概全4、舍本求末5、似是而非6、鱼目混珠7、变换叙述选择题的七大“陷阱”2023/5/2451.偷梁换柱法。这种方法就是题目或备选项在推理、判断历史事件发生、发展的过程中,用偷换概念、移花接木等方法来设置学生推理、分析、判断的障碍,从而达到掩人耳目的目的。如:[例1](全国文综卷Ⅰ第22题)下图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一次战事的发生地。这一事件()A.改变了大战爆发后美国的“中立”政策B.标志着盟国在太平洋战场战略转折完成C.证明制空权已转移到反法西斯盟国一边D.导致了反法西斯力量实现更大规模联合D2023/5/2462.因果混淆法。这种方法的主要目的是将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发生的原因和结果混置一起,以造成考生的判断失误。如:[例2](天津文综卷历史第4题)"17世纪末科学革命的胜利为启蒙运动奠定了基础”。这是因为()A.科学革命为启蒙运动奠定了理性主义思想基础B.科学革命为启蒙运动奠定了人文主义思想基础C.有些启蒙思想家本身就是科学家D.科学革命和启蒙运动都反对封建统治和天主教会A2023/5/2473.以偏概全法。这种方法通常是用局部代替全部,以部分代替整体,以一种情形代替所有情形,有意用片面性的说法制造全面的假象。如:

【例3】(江苏历史卷第9题)徐珂《清稗类钞》记述:“先由男子陈志愿于父母,得父母允准,即延介绍人约期订邀男女会晤,男女同意,婚约始定。”这反映晚清婚俗的变化是()A.媒妁之言控制婚约缔定

B.婚姻尊重当事人的意愿C.婚姻听凭父母安排D.婚姻仪式简约文明B2023/5/2484.舍本求末法。这种方法是以表象或假象否定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客观规律,以细枝末节、无关紧要的叙述来代替根本的、主要的因素,使考生辨别不出真相,结果求末而舍本。如:

【例4】(广东文综卷第22题)1959年,美国国家展览会在莫斯科举办。对于榨汁机和洗碗机等展品,赫鲁晓夫表示工人阶级决不会购买这些无用的小器具,当场引起了美国副总统尼克松的反对。这反映了当时()A.美苏冷战的重点从军事领域转向经济领域B.美国霸主地位动摇,急需打开苏联市场C.苏联轻工业发达,不需要进口这些器具D.经济文化交流没有改变两国意识形态的对立D2023/5/2495.似是而非法。用这种方法设计的题目,其备选项的表述含有较合理的成分,但整体上有很大的缺陷,有的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以成立,但题目中缺少这种条件;有的虽整体上勉强可以如此表述,但不能透彻地体现内涵。如:[例5](浙江文综卷第18题)明代沉船“南澳一号”发掘引起社会关注,学生以此为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的一条史料是:“(明中后期,有大臣)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不得往日本……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凡三十载”。对该史料理解最恰当的是()A.明代没有民间的海外贸易B.明政府曾奉行重商主义政策C.明政府曾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D.明政府从此废除“海禁”政策C2023/5/24106.鱼目混珠法。这种方法是在备选项中并列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史实、观点,正误交错,鱼目混珠,以扰乱考生正常的思路,造成其目珠不分,求珠而得目。如:[例6](广东文综卷第16题)“民众以为清室退位,即天下事大定,所谓‘民国共和’则取得从来未有之名义而已。至其实质如何,都非所问。”这说明()A.辛亥革命具有坚实的群众基础B.新文化运动具有历史必要性C.国民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D.君主立宪制得到民众的普遍支持B2023/5/24117.变换叙述法。这种方法是在题干尤其是备选项部分,将教材原有叙述变换成新的面孔,或者设计出高于教材的新结论,以考查考生的独立思考和应变能力。这种方法的运用在近几年的高考选择题中呈逐年上升的态势,是一种高级的考查方式。如:[例7](安徽文综卷第13题)西晋杜育的《荈赋》是我国第一篇以茶为主题的文学作品。某班兴趣小组以此为题材对茶的起源问题进行探究后,形成了以下四种意见,其中最合理的是(

)A.文学作品不具有史料价值,不能以此确定茶的起源B.文学作品虽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仍不能据此确定茶起源于晋代C.唐代《茶经》是中国第一部关于茶的专著,应据此确定茶起源于唐代D.传说中神农氏发现了茶,可据此确定茶起源于神农氏时期B2023/5/2412陷阱VS应对之道2023/5/2413

(一)历史选择题的基本审题和解题方法高考历史选择题的解题,除审清题目的类型、备选项干扰设置方法外,还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弄清题目的时间限制。选择题一般会提供较为明确的时间信息,但有的题目其时间要素不是显性的,而是包含在题目的题干、材料或材料出处甚至是题目的释文当中。这就要求考生必须充分利用题目的表述,运用所学的知识,结合教材,正确提取题目中有效的时间信息,确定其所述历史现象的时间。如:[例8](福建文综卷第18题)照片是“看得见”的历史。图7和图8记录了新中国两次重大的外交活动,它们所体现的共同原则是(

)A.睦邻友好B.战略结盟C.另起炉灶D.求同存异B2023/5/24142.确定题目的空间因素。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空间因素即人类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本身的纵向和横向观察,只有对历史事件、历史现象作纵向和横向的观察比较,才能明晰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空间概念。如:[例9](江苏历史卷第10题)某年9月6日重庆《大公报》社评:“自上月20日以来,我军在北方发动了大规模的运动战。平汉、正太、同蒲三路同时发动反攻,铁路到处被破坏,冀晋豫三省同时报捷。斩获既多,并克复了重要据点。”据此推断该战事应是(

)A.百团大战B.平型关战役C.太原会战D.台儿庄战役A2023/5/24153.把握历史现象的性质或立场。每道选择题均涉及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历史人物的性质,只有明确了其性质、立场,才能够迅速区分题目中的主要和次要、现象和本质等因素,才能够迅速确定正确选项。如:[例10](全国文综卷Ⅱ第20题)1649年1月,英王查理一世在审判法庭上说:“国王是世袭的,已经有一千多年了。你得告诉我究竟是什么权威传我来的……我愿拥护下议院的公平的权利,不敢后于在场的任何人……必须有贵族,才能构成议会,但是贵族在哪里呢?”这反映了当时英国(

)A.贵族地位开始没落B.传统议会制度瓦解C.议会拥有绝对权力D.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2023/5/2416

[例11](新课程全国文综卷第35题)中日双方对1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点45分,楼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日方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称:”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00()米之距离。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这说明(

)

A.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

B.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

C.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

D.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A2023/5/24174.明晰题目涉及的基本理论。当前的高考历史选择题,越来越多地渗透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因此,无论是哪种类型的题目,都必须分析其涉及的基本理论,选择题也不例外。考生在审题时,应自觉地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阶级和阶级斗争、人民群众与英雄的关系等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原因和结果、共性和个性、形式和内容、现象和本质、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继承和发展等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对题目进行深人分析。如:[例12](四川文综卷第22题)法国史学家马克·布洛赫在《为历史学辩护》中指出:“在进行历史研究时,人们往往迷恋于寻找单一的原因,便错误地将原因归结于某一个,这样就成为一种价值判断。”马克·布洛赫强调历史研究应()A.抓住事物发展的根因B.分清历史事件的主次原因C.多角度地认识史实D.以正确的价值判断为起点C2023/5/2418[例13](四川文综卷第16题)“重农抑商”的观念与政策对中国传统社会产生了重要影响。下列理解错误的是(

)A.重农抑商政策并不禁止商人追求利润B.重农抑商观念是中国农耕社会的产物C.重农抑商政策提升了战国时秦国国力D.重农抑商观念在明清时期已基本瓦解D2023/5/24195.找出所考查的知识点在教材中的位置。高考选择题尤其是材料型选择题,选材大多新颖独特,但无论怎样变化,都可以在教材上找到它的“身影”。因此,审题中回归教材,先确定其在教材中的位置,对解题大有裨益。如:[例14](天津文综卷历史第9题)以下为我国经济发展中“单位GDP能耗”年度变化示意图。图中“单位GDP能耗”出现最高峰值的直接原因是(

)A.实行“二五”计划B提出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C.建立人民公社D.开展“大跃进”运动D2023/5/24206.洞察题目反映的史学范式。随着我国历史研究的不断深人,新的史学观念不断涌现,运用史学范式分析和评价历史事件、历史现象成为重要手段。这些史学范式主要有文明史范式、全球史范式、近(现)代化范式、社会史范式、革命史范式等。洞察题目中的史学范式的运用,对于解题至关重要。如:[例15](重庆文综卷第18题)《中共八七会议告全体党员书》指出:“我们的党公开承认并纠正错误,不含混不隐瞒,这并不是示弱,而正是证明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力量。”这里谈到“错误”主要是指中国共产党(

)A.放弃了对革命武装的领导权B.采取了“左’,倾冒险主义方针C.放弃了民族革命战线领导权D.排斥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A2023/5/2421[例16](四川文综卷第23题)历史推论离不开对史实的正确解读。下列是全球化进程中的一些重要事件,其中推论符合史实的是(

)选项史实推论A15世纪末16世纪初,新航路开辟。世界不同民族开始了经济文化交流。B19世纪中后期,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成。世界不同地区生活方式趋同化倾向加强。C1920年初,国际联盟正式成立。世界和平得到了有效保障D20世纪90年代,三大区域性经济集团形成。经济区域化导致全球化进程中断。B2023/5/2422(二)几种典型的历史选择题的解题技巧第Ⅰ类:限制性选择题的解题技巧1.紧扣限制性条件。限制性选择题最重要的特征就是具有较强的限制性,这种限制性主要表现为对时间、方位、频率、大小、多少、秩序、长短、程度等的限定。解题中把握了这些限定,就找到了解题的钥匙。应该注意的是,一道试题中的限制性条件往往不止一个,审题时不要顾此失彼。如:[例17](山东文综卷第14题)下列曲线图反映了我国1953~1958,1959~1964,1970~1975,1979~1984年四个时期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的变化。其中与1959~1964年相对应的是()C2023/5/24232.挖掘隐含的条件。限制性选择题的限制性条件不仅呈现在题目的表面,还常常隐含在题目的表述中。挖掘这些隐含条件,是解题不可或缺的关键途径。如:[例18](全国文综卷II第21题)法国人克雷夫克夫在18世纪70年代写道:“我可以给你指出一个家庭……他的妻子是荷兰人,儿子和法国人结婚,生了四个孩子,都娶了不同国籍的妻子……这是把所有国家的各个个人熔化成一个新的民族。”他所描绘的现象最有可能发生在()A.英属北美殖民地B.法属美洲殖民地C.西属美洲殖民地D.荷属美洲殖民地A2023/5/24243.重点关注程度词。题中的程度词主要分布在备选项中,往往具有绝对性,要么完全肯定或否定某一历史事实,要么以偏概全,不留余地。关注这些程度词,是排除错误、找到答案的巧妙方法。如:[例19](新课程全国文综卷第33题)在遭到中国军队打击之后,侵华日军某部在一份报告中称:“其上级干部多为经验丰富干练之士,其统率才能十分高超,尤其对分散于广阔地区之多数小部队巧妙的指挥运用,必须瞩目。”上述评论所指的战役应是()A.太原会战B.平型关战役C.百团大战D.武汉战役C2023/5/24254.运用阶段性特征。限制性选择题往往是在时间上做文章,把握历史阶段特征,并运用这些特征为己所用,是迅速排除错误选项,找出正确答案的必要措施。如:[例20](山东文综卷第15题)1688年,一群英国贵族说,“改变晚宴规则的时候到了,坐在桌前的人们该被换掉了,但不是通过流血的方式”。按照他们的方式,英国()A.结束了王权专制B.君权收归议会执掌C.建立了责任内阁制D.下层人民的权利得以保障A2023/5/2426第Ⅱ类:最佳选择题的解题技巧1.程度比较法。程度比较法就是把试题所示的四个选项从程度上进行比较,按程度排列出四个选项的频率、大小、高低、长短、重要性等,找出最佳答案。排列应从试题的限制词、关键词着眼。如:[例21](江苏历史卷第16题)英国曼彻斯特地区,在18世纪80年代初只有棉纺厂两家,短短的时间内棉纺厂发展很快:1802年52家,1809年64家,1830年99家。以上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珍妮纺纱机推动工业发展B.蒸汽动力的普遍推广C.铁路交通大规模兴建D.英国棉纺品大量涌人中国B2023/5/24272.题眼突破法。题眼突破法就是对试题中的重点词进行分析,这些重点词往往是着重强调某些方面的要求的,突破了这些重点词也就找到了解题的题眼。如:[例22](天津文综卷历史第2题)《史记》载:汉武帝时,“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之学士靡然乡风矣”。该材料主要表明()A.汉武帝广泛吸纳人才B.平民将相大量涌现C.儒学在民间开始兴起D.儒学地位显著提高D2023/5/24283.史实排除法。史实排除法就是运用所学的知识(正确史实),找出符合题意的选项,排除不符合题意的选项,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来。如:[例23](上海历史卷第17题)乾隆皇帝曾对法国产生浓厚的兴趣,打算派外交使团会见路易十六。这一计划最终付诸东流,原因可能是()A.法国发生了大革命B.清廷忙于抗击沙俄人侵C.中国正在和英使签订两国通商协议D.普法战争爆发A2023/5/24294.假想推论法。假想推论法就是先假设某一备选项的结论是正确或错误的,然后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判断、推理、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来。如:[例24](广东文综卷第14题)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说明()A.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B.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C.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D.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D2023/5/2430第Ⅲ类:比较型选择题的解题技巧1.重点确立比较项。比较型选择题要求从某一个或某几个方面进行比较,要求考生选择出正确的或符合题意的选项来。有的题目是从单一的知识点出发去比较,而有的题目则是从全面的角度去比较。因此,确立比较项,是辨别其正误的首要条件。如:[例25](江苏历史卷第19题)20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进一步加速,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与北美自由贸易区相继问世。二者的共同之处在于()①在欧洲经济一体化加快的背景下建立②由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组成③成员国具有相同的社会政治制度④美国是这两个经济组织的重要成员国A.①②B.②④C.①②④D.①③④C2023/5/24312.把握比较的侧重点。有的题目只要求比较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事实、历史现象的其中一方面的内容,此内容就决定了题目的正确答案的得出,必须高度重视这一侧重点。如:[例26](新课程全国文综卷第26题)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与之相对立的观点是()A.“心外无物”B.“天地为万物之本”C.“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D.“舍天地则无以为道”A2023/5/24323.明确比较的时空范围限制。历史事件的发生总是同时具有时间和空间范围的,与之相联系的比较型题目,也不可避免地要从时间和空间两方面入手设计陷阱。如:[例27](上海历史卷第5题)西欧中世纪庄园和东汉后期庄园的共同点是()A.主人和农民之间有雇佣关系B.具有商品货币关系C.有自营地和份地的区分D.自给自足的经济体D2023/5/2433第Ⅳ类:组合型选择题的解题技巧1.运用排除法。这种方法就是根据题意,排除不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得出正确的结论。运用排除法时,通常要注意选项表述中的绝对肯定或绝对否定、片面性、以偏概全、时间空间不符等说法。如:[例28](四川文综卷第14题)历史学家陈寅悟指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下列史实可以佐证这一观点的是①完善科举程序②创立行省制度③强化文人政治④世俗文学兴起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C2023/5/24342.首尾两端确定法。这一解题方法主要用于排序选择题的解答,是先确定两端的序号再确定中间的序号排列的筛选法。如:[例29](上海历史卷第30题)1949年后,中国积极主动地融人世界。将下列重大外交事件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①重返联合国②中美关系正常化③参加万隆会议④加人世界贸易组织A.③①②④B.③②①④ C.①②③④D.②①③④A2023/5/24353、注意组合方式。一般的组合型选择题,为了降低试题的难度,会有意确定一个甚至两个序号代表错误的内容。这样,利用这一组合方式确定不符合题意的序号数量,对解题至关重要。如:[例30](浙江文综卷第21题)阅读下表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符合这一时期中国外交状况的结论是1969-1978年与中国建交国家数据简表年份1969197019711972197319741975197619771978建交国家数495469878895103107110112①中国对外出现全新局面②中国外交没有受到“文化大革命”干扰③中美两国关系逐步缓和④中美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A.①③B.①④ C.②③D.③④2023/5/24364.逐一落实法。有的组合型选择题无法从两端或组合方式去判断,这就要求对每一个序号所示内容进行透析判断,最终摈弃错误的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如:[例31](天津文综卷历史第5题)下图为首届世界博览会展馆。这届世博会反映了(

)1851年伦敦水晶宫①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②西方列强对世界的掠夺③英国的兴盛与强大④世界市场基本形成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C2023/5/2437第V类:材料型选择题的解题技巧

1.关注材料中的关键性词语。材料型选择题解题的思路,往往隐含在所示材料的几个关键性词语中。抓住这些关键性词语,就找到了正确进入题境的途径。这些关键性词语具有提示性,体现着题目与正确选项之间的必然联系。如:[例32](重庆文综卷第15题)一位学者在研究解缙(1369-1415)主持编纂《永乐大典》的有关情况时,想了解当时的都城,他应该查阅的历史地图(局部)是()C2023/5/24382.联系材料之外的有效信息。为了使试题完整,命题者在选定材料后,还要给以适当的补充。这样,这些补充就成了材料之外且起着至关重要作用的有效信息,它进一步明确了解题指向,缩小了分析的范围。因此,必须紧扣这些信息,将其用在分析和解题中。如:【例33】(新课程全国文综卷第29题)下图是英国1782年的一幅漫画。此漫画反映了“不列颠娜”与流浪的女儿“美利坚”A.英国国际地位下降B.英美关系亲近友好C.英国承认美国独立D.英国愿与美国和解D2023/5/24393.明确材料所反映的名人或作者的立场和观点。不同的人们有着不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他们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就会形成不同的历史观点。这对于解答材料型选择题非常重要。如:[例34](四川文综卷第21题)二战时,罗斯福表示:“我不想让美国在战后承担重建法国、意大利和巴尔干各国的重担。……这应该是英国的责任,因为英国在其中的利益远比我们要大。”他的意思是()A.美国将放弃在欧洲的利益B.法意等国应自主完成重建C.欧洲各国应共同维护和平D.国家利益应与责任相联系D2023/5/24404.留意材料所显示的时空范围。一般的材料型选择题,时间和空间范围是通过材料所携带的信息显示出来的。时空范围制约着解题的取向,对解题起着规定性作用。如:[例35](新课程全国文综卷第31题)1902-1906年,京师大学堂师范馆共有学生512人,其中举人62人、贡生48人、生员232人、监生84人。这表明此时A.传统教育制度稳定发展B.新式学堂教育得到普及C.学生以求取功名为目的D.教育制度处于转型时期D2023/5/2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