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学期第一次教案_第1页
下学期第一次教案_第2页
下学期第一次教案_第3页
下学期第一次教案_第4页
下学期第一次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整式教学目标:1.在现实情景中进一步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发展符号感。2.了解整式产生的背景和整式的概念,能求出整式的次数。教学重点:整式的概念与整式的次数。教学难点:整式的次数。教学方法:尝试练习法,讨论法,归纳法。活动准备:1、分别求出下列图形的面积:三角形的面积为_________;长方形的面积为______正方形的面积为________;圆的面积为____________.2、代数式的系数、项的回顾:(1)代数式的系数是代数式-的系数是(2)代数式的系数是代数式的系数是(3)代数式共有项,它们的系数分别是、,项是________________.(4)代数式共有项,它们的系数分别是、、教学过程:课前复习1的基础上求下列图形的面积:一个塑料三角尺如图所示,阴影部分所占的面积是_______小红、小兰和小明的房间的窗户从左到右如下图所示,其上方的装饰(它们的半径相同)装饰物所占的面积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窗户中能射进阳光的部分的面积分别是_______________aaabbb二、单项式、多项式的概念与其次数注意:(1)区分判别字母在分子中与字母在分母中的式子是否整式。(2)多项式是“几个单项式的和”中的和如何理解。(3)单独一个数或一个字母也是单项式,而单独一个非零的次数是0。(4)单独一个字母的次数是1。(5)常见错误多项式的次数就是把多项式的所有字母的指数相加。与单项式的次数混淆。三、巩固练习:计算:1.在代数式-,5,ab,,,中,其中单项式有________________它们各自的系数分别为____________多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单项式的次数:字母字母的指数指数和次数3x3、多项式的次数:项数项各项次数最高次数多项式次数 三、整式的名称:根据单项式、多项式的次数与项数而命名。(其中数字一定要大写)例:是二次二项式巩固练习:1、单项式、多项式的名称:是____次_____项式是____次_____项式是____次_____项式小结:(1)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2)整式是指什么?(3)单项式、多项式的次数是怎样求的?(4)如何给单项式、多项式起个名字?作业:课本P5习题1.1:1,2,3。教学反思:1.2整式的加减(1)教学目标:经历及字母表示数量关系的过程,发展符号感。会进行整式加减的运算,并能说明其中的算理,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及语言表达能力。教学重点:会进行整式加减的运算,并能说明其中的算理。教学难点:正确地去括号、合并同类项,及符号的正确处理。教学方法:尝试法,讨论法,归纳法。活动准备:准备好一个数字游戏。教学过程:课前练习:1、填空:整式包括和2、单项式的系数是、次数是3、多项式是次项式,其中二次项系数是一次项是,常数项是4、下列各式,是同类项的一组是()(A)与(B)与(C)与5、去括号后合并同类项:探索练习:1、如果用a、b分别表示一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那么这个两位数可以表示为交换这个两位数的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后得到的两位数为这两个两位数的和为2、如果用a、b、c分别表示一个三位数的百位数字、十位数字和个位数字,那么这个三位数可以表示为交换这个三位数的百位数字和个位数字后得到的三位数为这两个三位数的差为●议一议:在上面的两个问题中,分别涉及到了整式的什么运算?说说你是如何运算的?▲整式的加减运算实质就是运算的结果是一个多项式或单项式。巩固练习:1、填空:(1)与的差是(2)、单项式、、、的和为(3)如图所示,下面为由棋子所组成的三角形,一个三角形需六个棋子,三个三角形需()个棋子,n个三角形需个棋子2、计算:(1)(2)(3)3、(1)求与的和(2)求与的差先化简,再求值:其中提高练习:若A是五次多项式,B是三次多项式,则A+B一定是五次整式(B)八次多项式(C)三次多项式(D)次数不能确定2、足球比赛中,如果胜一场记3a分,平一场记a分,负一场记0分,那么某队在比赛胜5场,平3场,负2场,共积多少分?3、一个两位数与把它的数字对调所成的数的和,一定能被11整除,请证明这个结论。4、如果关于字母x的二次多项式的值与x的取值无关,试求m、n的值。小结:整式的加减运算实质就是去括号和合并同类项。作业:第8页习题1、2、3教学反思1.2整式的加减(2)教学目标:1.会进行整式加减的运算,并能说明其中的算理,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及其语言表达能力。2.通过探索规律的问题,进一步体会符号表示的意义,发展符号感,发展推理能力。教学重点:整式加减的运算。教学难点:探索规律的猜想。教学方法:尝试练习法,讨论法,归纳法。活动准备:计算:(1)(-x+2x2+5)+(-3+4x2-6x)(2)求下列整式的值:(-3a2-ab+7)-(-3a2-ab+9),其中a=,b=3教学过程:一、探索练习:摆第1个“小屋子”需要5枚棋子,摆第2个需要枚棋子,摆第3个需要枚棋子。按照这样的方式继续摆下去。(1)摆第10个这样的“小屋子”需要枚棋子(2)摆第n个这样的“小屋子”需要多少枚棋子?你是如何得到的?你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吗?小组讨论。二、例题讲解:三、巩固练习:1、计算:(1)(11x3-2x2)+2(x3-x2)(2)(3a2+2a-6)-3(a2-1)(3)x-(1-2x+x2)+(-1-x2)(4)(8xy-3x2)-5xy-2(3xy-2x2)2、已知:A=x3-x2-1,B=x2-2,计算:(1)B-A(2)A-3B3、列方程解应用题: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如果三角形中第一个角等于第二个角的3倍,而第三个角比第二个角大15°,那么(1)第一个角是多少度?(2)其他两个角各是多少度?四、提高练习:已知A=a2+b2-c2,B=-4a2+2b2+3c2,并且A+B+C=0,问C是什么样的多项式?2、设A=2x2-3xy+y2-x+2y,B=4x2-6xy+2y2-3x-y,若│x-2a│+(y+3)2=0,且B-2A=a,求A的值。c0ba3、已知有理数a、b、c在数轴上(0为数轴原点)的对应点如图:c0ba试化简:│a│-│a+b│+│c-a│+│b+c│小结:要善于在图形变化中发现规律,能熟练的对整式加减进行运算。作业:课本P11习题1.3:1(2)、(3)、(6),2。教学反思:1.3同底数幂的乘法(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了解同底数幂乘法意义的基础上,掌握幂的运算性质(或称法则),进行基本运算;2.在推导“性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观察、概括与抽象的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幂的运算性质.课堂教学过程设计一、运用实例导入新课引例一个长方形鱼池的长比宽多2米,如果鱼池的长和宽分别增加3米,那么这个鱼池的面积将增加39平方米,问这个鱼池原来的长和宽各是多少米?学生解答,教师巡视,然后提问:这个问题我们可以通过列方程求解,同学们在什么地方有问题?要解方程(x+3)(x+5)=x(x+2)+39必须将(x+3)(x+5)、x(x+2)展开,然后才能通过合并同类项对方程进行整理,这里需要用到整式的乘法.(写出课题:第七章整式的乘除)本章共有三个单元,整式的乘法、乘法公式、整式的除法.这与前面学过的整式的加减法一起,称为整式的四则运算.学习这些知识,可将复杂的式子化简,为解更复杂的方程和解其它问题做好准备.为了学习整式的乘法,首先必须学习幂的运算性质.(板书课题:7.1同底数幂的乘法)在此我们先复习乘方、幂的意义.二、复习提问2.指出下列各式的底数与指数:(1)34;(2)a3;(3)(a+b)2;(4)(-2)3;(5)-23.其中,(-2)3与-23的含义是否相同?结果是否相等?(-2)4与-24呢?三、讲授新课1.利用乘方的意义,提问学生,引出法则计算103×102.解:103×102=(10×10×10)×(10×10)(幂的意义)=10×10×10×10×10 (乘法的结合律)=105.2将上题中的底数改为a,则有a3·a2=(aaa)·(aa)=aaaaa=a5,即a3·a2=a5=a3+2.用字母m,n表示正整数,则有即am·an=am+n.3.引导学生剖析法则(1)等号左边是什么运算?(2)等号两边的底数有什么关系?(3)等号两边的指数有什么关系?(4)公式中的底数a可以表示什么(5)当三个以上同底数幂相乘时,上述法则是否成立?要求学生叙述这个法则,并强调幂的底数必须相同,相乘时指数才能相加.四、应用举例变式练习例1计算:(1)107×104; (2)x2·x5.解:(1)107×104=107+4=1011; (2)x2·x5=x2+5=x7.提问学生是否是同底数幂的乘法,要求学生计算时重复法则的语言叙述.例2计算:(1)-a2·a6;(2)(-x)·(-x)3;(3)ym·ym+1.解:(1)-a2·a6=-(a2·a6)=-a2+6=-a8;(2)(-x)·(-x)3=(-x)1+3=(-x)4=x4;(3)ym·ym+1=ym+(m+1)=y2m+1.师生共同解答,教师板演,并提醒学生注意:(1)中-a2与(-a)2的差别;(3)中的指数有字母,计算方法与数字相同,计算后指数要合并同类项.(2)中(-x)4=x4学生如不理解,可先引导学生回忆学过的有理数的乘方.课堂练习计算:(1)105·106;(2)a7·a3; (3)y3·y2;(4)b5·b; (5)a6·a6; (6)x5·x5.对于第(2)小题,要指出y的指数是1,不能忽略.计算:(1)y12·y6; (2)x10·x; (3)x3·x9;(4)10·102·104; (5)y4·y3·y2·y; (6)x5·x6·x3.(1)-b3·b3; (2)-a·(-a)3;(3)(-a)2·(-a)3·(-a);(4)(-x)·x2·(-x)4;五、小结1.同底数幂相乘,底数不变,指数相加,对这个法则要注重理解“同底、相乘、不变、相加”这八个字.2.解题时要注意a的指数是1.3.解题时,是什么运算就应用什么法则.同底数幂相乘,就应用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整式加减就要合并同类项,不能混淆.4.-a2的底数a,不是-a.计算-a2·a2的结果是-(a2·a2)=-a4,而不是(-a)2+2=a4.5.若底数是多项式时,要把底数看成一个整体进行计算教学反思:1.4积的乘方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积的乘方的运算的性质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幂的意义,发展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2、了解积的乘方的运算性质,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学重点:积的乘方的运算教学难点:正确区别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的异同。教学方法:探索、猜想、实践法教学用具:课件教学过程:一、课前练习:1、计算下列各式:(1)(2)(3)(4)(5)(6)(7)(8)(9)(10)(11)2、下列各式正确的是()(A)(B)(C)(D)二、探索练习:计算:计算:计算:从上面的计算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猜一猜填空:(1)(2)(3)你能推出它的结果吗?结论:积的乘方等于把各个因式分别乘方,再把所得的幂相乘。三、巩固练习:计算下列各题:(1)(2)(3)(4)计算下列各题:(1)(2)(3)(4)(5)(6)计算下列各题:(1)(2)(3)(4)(5)(6)(7)(8)四、提高练习:1、计算:2、已知,求的值3、已知求的值。4、已知,,,试比较a、b、c的大小太阳可以近似地看做是球体,如果用V、r分别表示球的体积和半径,那么,太阳的半径约为千米,它的体积大约是多少立方米?(保留到整数)五、小结:本节课学习了积的乘方的性质及应用,要注意它与幂的乘方的区别。六、作业:第18页习题1、2、3、4、教学反思1.4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1)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的运算性质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幂的意义,发展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2、了解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的运算性质,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学重点:会进行幂的乘方的运算。教学难点:幂的乘方法则的总结及运用。教学方法:尝试练习法,讨论法,归纳法。活动准备:1、计算(1)(x+y)2·(x+y)3(2)x2·x2·x+x4·x(3)(0.75a)3·(a)4(4)x3·xn-1-xn-2·x4教学过程:通过练习的方式,先让学生复习乘方的知识,并紧接着利用乘方的知识探索新课的内容。探索练习:64表示_________个___________相乘.(62)4表示_________个___________相乘.a3表示_________个___________相乘.(a2)3表示_________个___________相乘.在这个练习中,要引导学生观察,推测(62)4与(a2)3的底数、指数。并用乘方的概念解答问题。2、(62)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an·am=anm)=__________(33)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an·am=anm)=__________(a2)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an·am=anm)=__________(am)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an·am=anm)=__________(am)n=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根据an·am=anm)=__________即(am)n=______________(其中m、n都是正整数)通过上面的探索活动,发现了什么?幂的乘方,底数__________,指数__________.学生在探索练习的指引下,自主的完成有关的练习,并在练习中发现幂的乘方的法则,从猜测到探索到理解法则的实际意义从而从本质上认识、学习幂的乘方的来历。教师应当鼓励学生自己发现幂的乘方的性质特点(如底数、指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运用自己的语言进行描述。然后再让学生回顾这一性质的得来过程,进一步体会幂的意义。巩固练习:1、计算下列各题:(1)(103)3(2)[()3]4(3)[(-6)3]4(4)(x2)5(5)-(a2)7(6)-(as)3(7)(x3)4·x2(8)2(x2)n-(xn)2(9)[(x2)3]7学生在做练习时,不要鼓励他们直接套用公式,而应让学生说明每一步的运算理由,进一步体会乘方的意义与幂的意义。判断题,错误的予以改正。(1)a5+a5=2a10()(2)(s3)3=x6()(3)(-3)2·(-3)4=(-3)6=-36()(4)x3+y3=(x+y)3()(5)[(m-n)3]4-[(m-n)2]6=0()学生通过练习巩固刚刚学习的新知识。在此基础上加深知识的应用.提高练习:1、计算5(P3)4·(-P2)3+2[(-P)2]4·(-P5)2[(-1)m]2n+1m-1+02002―(―1)1990若(x2)n=x8,则m=_____________.、若[(x3)m]2=x12,则m=_____________。若xm·x2m=2,求x9m的值。若a2n=3,求(a3n)4的值。6、已知am=2,an=3,求a2m+3n的值.小结:会进行幂的乘方的运算。教学反思:1.5同底数幂的除法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同底数幂的除法的运算性质的过程,进一步体会幂的意义,发展推理能力和有条理的表达能力。2、了解同底数幂的除法的运算性质,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学重点:会进行同底数幂的除法运算。教学难点: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的总结及运用。教学方法:尝试练习法,讨论法,归纳法。活动准备:1、填空:(1)(2)2(3)2、计算:(1)(2)教学过程:探索练习:(1)(1)(3)(4)从上面的练习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猜一猜:巩固练习:1、填空:(1)(2)(3)=(4)(5)2、计算:(1)(2)(3)(4)(5)3、用小数或分数表示下列各数:(1)(2)(3)(4)(5)4.2(6)提高练习:1、已知2、若3、(1)若=(2)若(3)若0.0000003=3×,则(4)若小结:会进行同底数幂的除法运算。教学反思:1.6单项式的乘法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单项式的乘法法则,能够熟练地进行单项式的乘法计算;2.注意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以及运算能力.教学重点和难点准确、迅速地进行单项式的乘法运算.教学过程设计一、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提出问题1.下列单项式各是几次单项式?它们的系数各是什么?2.下列代数式中,哪些是单项式?哪些不是?3.利用乘法的交换律、结合律计算6×4×13×25.4.前面学习了哪三种幂的运算性质?内容是什么?二、讲授新课1.引导学生得出单项式的乘法法则利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以及前面所学的幂的运算性质,计算下列单项式乘以单项式:(1)2x2y·3xy2=(2×3)(x2·x)(y·y2)=6x3y3;(利用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将系数与系数,相同字母分别结合,有理数的乘法、同底数幂的乘法)(2)4a2x5·(-3a3bx)=[4×(-3)](a2·a3)·b·(x5·x)=-12a5bx6.(b只在一个单项式中出现,这个字母及其指数照抄)学生练习,教师巡视,然后由学生总结出单项式的乘法法则:单项式相乘,把它的系数、相同字母分别相乘,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2.引导学生剖析法则(1)法则实际分为三点:①系数相乘——有理数的乘法;②相同字母相乘——同底数幂的乘法;③只在一个单项式中含有的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不能丢掉这个因式.(2)不论几个单项式相乘,都可以用这个法则.(3)单项式相乘的结果仍是单项式.三、应用举例变式练习例1计算:(1)(-5a2b3)(-3a);(2)(2x)3(-5x2y);(4)(-3ab)(-a2c)2·6ab(c2)3.解:(1)(-5a2b3)(-3a)=[(-5)(-3)](a2·a)·b3=15a3b3;(2)(2x)3(-5x2y)=8x3·(-5x2y)=[8×(-5)](x3·x2)·y=-40x5y;(4)(-3ab)(-a2c)2·6ab(c2)3=(-3ab)·a4c2·6abc6=[(-3)×6]a6b2c8=-18a6b2c8.第(1)小题由学生口答,教师板演;第(2),(3),(4)小题由学生板演,根据学生板演情况,教师提醒学生注意:先做乘方,再做单项式相乘,中间过程要详细写出,待熟练后才可省略.课堂练习1.计算:(1) 3x5·5x3;(2)4y·(-2xy3);2.计算:(1)(3x2y)3·(-4xy2);(2)(-xy2z3)4·(-x2y)3.3.计算:(1)(-6an+2)·3anb;(4)6abn·(-5an+1b2).例2光的速度每秒约为3×105千米,太阳光射到地球上需要的时间约是5×102秒,地球与太阳的距离约是多少千米?解:(3×105)×(5×102)=15×107=1.5×108.答:地球与太阳的距离约是1.5×108千米.先由学生讨论解题的方法,然后由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课堂练习一种电子计算机每秒可作108次运算,它工作5×102秒可作多少次运算?四、小结1.单项式的乘法法则可分为三点,在解题中要灵活应用.2.在运算中要注意运算顺序.教学反思:1.6整式的乘法-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整式的乘法运算法则的过程,会进行简单的整式的乘法运算.。2.理解整式的乘法运算的算理,体会乘法分配律的作用和转化思想,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及语言表达能力。教学重点:整式的乘法运算。教学难点:推测整式乘法的运算法则。教学方法:尝试练习法,讨论法,归纳法。活动准备:计算:(1)(1)(2)(3)2(ab-3)(4)-3(ab2c+2bc-c)(5)(―2a3b)(―6ab6c)(6)(2xy2)3yx教学过程:一、探索练习:课件展示图画,让学生观察图画用不同的形式表示图画的面积.并做比较.由此得到单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法则。第一表示法:x2-x第二表示法:x(x-)故有:x(x-)=x2-观察式子左右两边的特点,找出单项式与多项式的乘法法则。跟着用乘法分配律来验证。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根据分配律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二、例题讲解:例2:计算(1)2ab(5ab2+3a2b)(2)三、巩固练习:1、判断题:(1)3a3·5a3=15a3()(2)()(3)()(3)-x2(2y2-xy)=-2xy2-x3y()2、计算题:(1)(2)(3)(4)-3x(-y-xyz)(5)3x2(-y-xy2+x2)(6)2ab(a2b-c)(7)(a+b2+c3)·(-2a)(8)[-(a2)3+(ab)2+3]·(ab3)(9)(10)(11)(四、应用题:1、有一个长方形,它的长为3acm,宽为(7a+2b)cm,则它的面积为多少?五、提高题:计算:(1)( x3)2―2x3[x3―x(2x2―1)](2)xn(2xn+2-3xn-1+1)2、已知有理数a、b、c满足|a―b―3|+(b+1)2+|c-1|=0,求(-3ab)·(a2c-6b2c)的值。3、已知:2x·(xn+2)=2xn+1-4,求x的值。4、若a3(3an-2am+4ak)=3a9-2a6+4a4,求-3k2(n3mk+2km2)的值。小结:要善于在图形变化中发现规律,能熟练的对整式加减进行运算。作业:课本P11习题1.3教学反思:1.6整式的乘法(3)——多项式乘以多项式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多项式乘法的法则的过程,理解多项式乘法的法则,并会进行多项式乘法的运算。2.进一步体会乘法分配律的作用和转化的思想,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重点:多项式乘法的运算。教学难点:探索多项式乘法的法则,注意多项式乘法的运算中“漏项”、“符号”的问题教学方法:探索法、讨论法,归纳法。活动准备:预先剪好几张长方形卡片。教学过程:课前练习:计算:(1)(2)(3)(4)(5)(6)(7)(8)2、计算:(1)(2)探索练习:如图,计算此长方形的面积有几种方法?如何计算?小组讨论你从计算中发现了什么?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巩固练习:1、计算下列各题:(1)(2)(3)(4)(5)(6)(7)(8)(9)(10)(11)提高练习:1、若则m=_____,n=________2、若,则k的值为()(A)a+b(B)-a-b(C)a-b(D)b-a3、已知则a=______b=______4、若成立,则X为5、计算:+26、某零件如图示,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S7、在与的积中不含与项,求P、q的值小结:本节课学习了多项式乘法的运算,要特别注意多项式乘法的运算中不要“漏项”、和“符号”的正确处理。教学反思:1.7平方差公式(1)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平方差公式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符号感和推理能力;2、会推导平方差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3、了解平方差公式的几何背景。教学重点:1、弄清平方差公式的来源及其结构特点,能用自己的语言说明公式及其特点;2、会用平方差公式进行运算。教学难点:会用平方差公式进行运算教学方法:探索讨论、归纳总结。准备活动:计算:1、2、3、教学过程:探索练习:1、计算下列各式:(1)(2)(3)2、观察以上算式及其运算结果,你发现了什么规律?3、猜一猜:-巩固练习:1、下列各式中哪些可以运用平方差公式计算(1)(2)(3)(4)2、判断:(1)()(2)()(3)()(4)()(5)()(6)()3、计算下列各式:(1)(2)(3)(4)(5)(6)4、填空:(1)(2)(3)(4)提高练习:1、求的值,其中2、计算:(1)(2)3、若 小结:熟记平方差公式,会用平方差公式进行运算。教学反思:1.7平方差公式(二)教学目标:进一步使学生理解掌握平方差公式,并通过小结使学生理解公式数学表达式与文字表达式在应用上的差异.教学重点和难点:公式的应用及推广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1)用较简单的代数式表示下图纸片的面积.(2)沿直线裁一刀,将不规则的右图重新拼接成一个矩形,并用代数式表示出你新拼图形的面积.讲评要点:沿HD、GD裁开均可,但一定要让学生在裁开之前知道HD=BC=GD=FE=a-b,这样裁开后才能重新拼成一个矩形.希望推出公式:2.(1)叙述平方差公式的数学表达式及文字表达式;(2)试比较公式的两种表达式在应用上的差异.说明:平方差公式的数学表达式在使用上有三个优点.(1)公式具体,易于理解;(2)公式的特征也表现得突出,易于初学的人“套用”;(3)形式简洁.但数学表达式中的a与b有概括性及抽象性,这样也就造成对具体问题存在一个判定a、b的问题,否则容易对公式产生各种主观上的误解.依照公式的文字表达式可写出下面两个正确的式子:经对比,可以让人们体会到公式的文字表达式抽象、准确、概括.因而也就“欠”明确(如结果不知是谁与谁的平方差).故在使用平方差公式时,要全面理解公式的实质,灵活运用公式的两种表达式,比如用文字公式判断一个题目能否使用平方差公式,用数学公式确定公式中的a与b,这样才能使自己的计算即准确又灵活.3.判断正误:(1)(4x+3b)(4x-3b)=4x2-3b2; (×)(2)(4x+3b)(4x-3b)=16x2-9; (×)(3)(4x+3b)(4x-3b)=4x2+9b2; (×)(4)(4x+3b)(4x-3b)=4x2-9b2;二、新课例1运用平方差公式计算:(1)102×98;(2)(y+2)(y-2)(y2+4).解:(1)102×98(2)(y+2)(y-2)(y2+4)=(100+2)(100-2)=(y2-4)(y2+4)=1002-22=10000-4=(y2)2-42=y4-16.=9996;2.运用平方差公式计算:(1)103×97;(2)(x+3)(x-3)(x2+9);(3)59.8×60.2;3.请每位同学自编两道能运用平方差公式计算的题目.例2填空:(1)a2-4=(a+2)();(2)25-x2=(5-x)();(3)m2-n2=()();思考题:什么样的二项式才能逆用平方差公式写成两数和与这两数的差的积?(某两数平方差的二项式可逆用平方差公式写成两数和与这两数的差的积)练习填空:1.x2-25=()();2.4m2-49=(2m-7)();3.a4-m4=(a2+m2)()=(a2+m2)()();例3计算:(1)(a+b-3)(a+b+3);(2)(m2+n-7)(m2-n-7).解:(1)(a+b-3)(a+b+3)(2)(m2+n-7)(m2-n-7)=[(a+b)-3][(a+b)+3]=[(m2-7)+n][(m2-7)-n]=(a+b)2-9=a2+2ab+b2-9.=(m2-7)2-n2=m4-14m2+49-n2.三、小结1.什么是平方差公式?一般两个二项式相乘的积应是几项式?2.平方差公式中字母a、b可以是那些形式?3.怎样判断一个多项式的乘法问题是否可以用平方差公式?四、布置作业1.运用平方差公式计算:(1)(a2+b)(a2-b);(2)(-4m2+5n)(4m2+5n);(3)(x2-y2)(x2+y2);(4)(9a2+7b2)(7b2-9a2).2.运用平方差公式计算:(1)69×71; (2)53×47;教学反思:1.8完全平方公式(1)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完全平方公式的过程,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符号感和推理能力;2、会推导完全平方公式,并能运用公式进行简单的计算;3、了解完全平方公式的几何背景。教学重点:1、弄清完全平方公式的来源及其结构特点,能用自己的语言说明公式及其特点;2、会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运算。教学难点:会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运算教学方法:探索讨论、归纳总结。准备活动:计算:(1)(mn+a)(mn-a)(2)(3a–2b)(3a+2b)(3)(3a+2b)(3a+2b)(4)(3a–2b)(3a-2b)探索练习:一块边长为a米的正方形实验田,因需要将其边长增加b米,形成四块实验田,以种植不同的新品种。(如图)b用不同的形式表示实验田的总面积,并进行比较你发现了什么?aab观察得到的式子,想一想:(1)(a+b)2等于什么?你能不能用多项式乘法法则说明理由呢?(2)(a-b)2等于什么?小颖写出了如下的算式:(a—b)2=[a+(—b)]2。她是怎么想的?你能继续做下去吗?由此归纳出完全平方公式:(a+b)2=a2+2ab+b2(a—b)2=a2—2ab+b2教师在此时应该引导观察完全平方公式的特点,并用自己的言语表达出来。例:(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1)(2x-3)2解:(2x-3)2=(2x)2-2·(2x)·3+32=4x–12x+9巩固练习:1、下列各式中哪些可以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1)(2)(3)(4)2、计算下列各式:(1)(2)(3)(4)(5)(6)4、填空:(1)(2)(3)提高练习:1、求的值,其中2、若小结:熟记完全平方公式,会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运算。教学反思:1.8完全平方公式2教学目标:经历探索完全平方公式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符号感和推理能力。会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一些数的简便运算。综合运用平方差和完全平方公式进行整式的简便运算。教学重点:运用完全平方公式进行一些数的简便运算。及综合运用平方差和完全平方公式进行整式的简便运算。教学难点:灵活运用平方差和完全平方公式进行整式的简便运算。教学方法:尝试归纳法活动准备:学生熟记公式教学过程:课前复习:算下列各题:1、2、3、4、5、6、7、通过教科书中一个有趣的分糖果场景,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同时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与的关系。(二)提出问题,引入新课:若没有计算器的情况下,你能很快算出9982的结果吗?(三)新课:1、例: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1)1022(2)1972先分析,再课件演示解答过程2、练习:利用完全平方公式计算:(1)982(2)20323、例:计算:(1)(2)方法一:按运算顺序先用完全平方公式展开,再合并同类项;方法二:先利用平方差公式,再合并同类项。注意:(2)中按完全平方公式展开后,必须加上括号4、练习:计算:(1)(2)(3)5、例:计算:(1)(2)练习:6、补例:若,则k=若是完全平方式,则k=(四)小结:利用完全平方公式可以进行一些简便的计算,并体会公式中的字母既可以表示单项式,也可以表示多项式。教学反思:1.9整式的除法(1)教学目标:1、经历探索整式除法运算法则的过程,会进行简单的整式除法运算;2、理解整式除法运算的算理,发展有条理的思考及表达能力。教学重点:可以通过单项式与单项式的乘法来理解单项式的除法,要确实弄清单项式除法的含义,会进行单项式除法运算。教学难点:确实弄清单项式除法的含义,会进行单项式除法运算。教学方法:探索讨论、归纳总结。准备活动:填空:1、2、3、教学过程:探索练习,计算下列各题,并说明你的理由。(1)(2)(3)提醒:可以用类似于分数约分的方法来计算。讨论:通过上面的计算,该如何进行单项式除以单项式的运算?结论:单项式相除,把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除后,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一起作为商的一个因式。例题讲解:1、计算(1)(2)(3)做巩固练习1。2、月球距离地球大约3.84×105千米,一架飞机的速度约为8×102千米/时,如果乘坐此飞机飞行这么远的距离,大约需要多少时间?做巩固练习2。巩固练习:1、计算:(1)(2)(3)(4)2、计算:(1)(2)小结:弄清单项式除法的含义,会进行单项式除法运算。作业:课本P41习题1.15:1、2、4。教学反思:1.9多项式除以单项式教学目标:使学生熟练地掌握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法则,并能准确地进行运算.教学重点: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法则是本节的重点.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计算并回答问题:(3)以上的计算是什么运算?能否叙述这种运算的法则?2.计算并回答问题:(3)以上的计算是什么运算?能否叙述这种运算的法则?3.请同学利用2、3、6其间的数量关系,写出仅含以上三个数的等式.说明:希望学生能写出2×3=6,(2的3倍是6)3×2=6,(3的2倍是6)6÷2=3,(6是2的3倍)6÷3=2.(6是3的2倍)然后向大家指明,以上四个式子所表示的三个数间的关系是相同的,只是表示的角度不同,让学生理解被除式、除式与商式间的关系.二、新课1.新课引入.对照整式乘法的学习顺序,下面我们应该研究整式除法的什么内容?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点明本节的主题,并板书标题.2.法则的推导.引例:(8x3-12x2+4x)÷4x=(?)分析:利用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的规定,我们可将上式化为4x·(?)=8x3-12x2+4x.原乘法运算:乘式乘式积(现除法运算):(除式)(待求的商式)(被除式)然后充分利用单项式乘多项式的运算法则,引导学生对“待求的商式”做大胆的猜测:大体上可以从结构(应是单项式还是多项式)、项数、各项的符号能否确定、各具体的项能否“猜”出几方面去思考.根据课上学生领悟的情况,考虑是否由学生完成引例的解答.解:(8x3-12x2+4x)÷4x=8x3÷4x-12x2÷4x+4x÷4x=2x2-3x+4x.思考题:(8x3-12x2+4x)÷(-4x)=?以上的思想,可以概括为“法则”:法则的语言表达是3.巩固法则.例1计算:(l)(28a3-14a2+7a)÷7a;(2)(36x4y3-24x3y2+3x2y2)÷(-6x2y).解:(l)(28a3-14a2+7a)÷7a=28a3÷7a-14a2+7a+7a÷7a=4a2-2a+1;(2)(36x4y3-24x3y2+3x2y2)÷(-6x2y)=36x4y3÷(-6x2y)-24x3y2÷(-6x2y)+3x2y2÷(-6x2y)小结:(l)当除式的系数为负数时,商式的各项符号与被除多项式各项的符号相反,要特别注意;(2)多项式除以单项式是利用相应法则,转化为单项式除以单项式而求得结果的.(3)在学习、巩固新的法则阶段,应尽量要求学生写出表现法则的那一步.本节是学习多项式与单项式的除法,因此对于单项式除以单项式的计算则可以从简.练习1.计算:(1)(6xy+5x)÷x; (2)(15x2y-10xy2)÷5xy;(3)(8a2b-4ab2)÷4ab; (4)(4c2d+c3d3)÷(-2c2d).例2化简[(2x+y)2-y(y+4x)-8x]÷2x.解:[(2x+y)2-y(y+4x)-8x]÷2x=(4x2+4xy+y2-y2-4xy-8x)÷2x=(4x2-8x)÷2x=2x-4.三、小结1.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法则写成下面的形式是否正确?(a+b+c)÷m=a÷m+b÷m+c÷m.答:上面的等式也反映出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基本方法(两个要点):(1)多项式的每一项除以单项式;(2)所得的商相加.所以它也可以是多项式除以单项式法则的数字表示形成.学习了负指数之后,我们可以理解a、b、c是否能被m整除不是关键问题.2.多项式除以单项式的商在项数与各项的符号与什么式子有联系?有何联系?教学反思:2.1台球桌面上的角教学目标:1、经历观察、操作、推理、交流等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2、在具体情景中了解补角、余角、对顶角,知道等角的余角相等、等角的补角相等、对顶角相等,并能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教学重点:1、余角、补角、对顶角的概念2、理解等角的余角相等、等角的补角相等、对顶角相等。教学难点:理解等角的余角相等、等角的补角相等。判断是否是对顶角。教学方法:观察、探索、归纳总结。教学过程:内容一:课件展示桌球运动中球入袋的情景,观察图中各角与∠1之间的关系:∠ADF+∠1=180∠ADC+∠1=180∠BDC+∠1=180∠EDB+∠1=180∠2=∠1教学中要鼓励学生自己去寻找,但是不要求学生说出图中所有的角与∠1的关系。在对图中角的关系的充分讨论的基础上,概括出互为余角和互为补角的概念。教师提醒学生:互为余角、互为补角仅仅表明了两个角之间的度量关系,并没有对其位置关系作出限制。(为下面的对顶角的学习作铺垫)(课件展示:)想一想:在右图中,(1)哪些互为余角?哪些互为补角?(2)∠ADC与∠BDC有什么关系?为什么?(3)∠ADF与∠BDE有什么关系?为什么? 让学生探索出“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的结论。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并说明理由。内容二:议一议:用剪刀剪东西的时候,哪对角同时变大或变小?如果将剪刀简单的表示为右图,那么∠1和∠2有什么位置关系?它们的大小有什么关系?能试着说明理由吗?12由此引出对顶角的概念和“对顶角相等”的结论。学生观察课件的演示过程,获得直观的体会,在观察中总结出对顶角的特征,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思考:如图所示,有一个破损的扇形零件,利用图中的量角器可以量出这个扇形零件的圆心角的度数,你能说出所量角的度数是多少度吗?你的根据是什么?小结:熟(1)余角、补角的概念。(2)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3)对顶角的概念和“对顶角相等”。教学反思:2.2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1)教学目标:1、经历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2、会认由三线八角所成的同位角3、经历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的过程,掌握直线平行的条件,并能解决一些问题教学重点:会认各种图形下的同位角,并掌握直线平行的条件是“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教学难点:判断两直线平行的说理过程教学方法:实践法教学用具:几何画板课件、三角板、活动木条活动准备:学生预先做好三根活动木条教学过程:课前复习:(1)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是(2)在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是平行线创设情景:如书中彩图,装修工人正在向墙上钉木条,如果木条b与墙壁边缘垂直,那么木条a与墙壁边缘所夹的角为多少度时才能使木条a与木条b平行?新课:学生动手操作移动活动木条,完成书中的做一做内容。改变图中∠1的大小,按照上面的方式再做一做,∠1与∠2的大小满足什么关系时,木条a与木条b平行?小组内交流。由∠1与∠2的位置引出同位角的概念,如图∠1与∠2、∠5与∠6、∠7与∠8、∠3与∠4等都是同位角练习:如图,哪些是同位角?几何画板动画演示两直线平行的条件——同位角相等5、例:找出下图中互相平行的直线,并说明理由。6、完成第55页随堂练习1、2题小结:本节课学习了两直线平行的条件是同位角相等。要特别注意数形结合。教学反思:2.2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2)教学目标:1、经历观察、操作、想象、推理、交流等活动,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推理能力和有条理表达的能力。2、经历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的过程,掌握直线平行的条件,并能解决一些问题。3、会用三角尺过已知直线外一点画这条直线的平行线。教学重点:弄清内错角和同旁内角的意义,会用“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教学难点:会用“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教学方法:观察讨论、归纳总结。教学工具:课件,投影仪。准备活动:1、如图,a∥b,数一数图中有几个角(不含平角)2、写出图中的所有同位角。AA教学过程:引入:小明有一块小画板,他想知道它的上下边缘是否平行,于是他在两个边缘之间画了一条线段AB(如图所示)。他只有一个量角器,他通过测量某些角的大小就能知道这个B画板的上下边缘是否平行,你知道他是怎样做的吗?B定义:1、内错角;2、同旁内角。探索练习:观察课件中的三线八角,内错角的变化和同旁内角的变化,讨论:(1)内错角满足什么关系时,两直线平行?为什么?(2)同旁内角满足什么关系时,两直线平行?为什么?★结论: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巩固练习:1、如右图,∵∠1=∠2∴∥,∵∠2=∴∥,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4=180°∴∥,∴AC∥FG,2、如右图,∵DE∥BC∴∠2=,∴∠B+=180°,∵∠B=∠4∴∥,∴+=180°,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小结:会用“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和“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作业:课本P58习题2.3:1、2、3。教学反思:2.3平行线的性质(1)教学目标1.使学生掌握平行线的三个性质,并能运用它们作简单的推理.2.使学生了解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的区别.重点难点1.平行的三个性质,是本节的重点,也是本章的重点之一.2.怎样区分性质和判定,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教学过程一、引入问:我们已经学习过平行线的哪些判定公理和定理?学生齐答:1.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2.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3.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问:把这三句话颠倒每句话中的前后次序,能得怎样的三句话?新的三句话还正确吗?学生答:1.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2.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3.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教师指出:把一句原本正确的话,颠倒前后顺序,得到新的一句话,不能保证一定正确.例如,“对顶角相等”是正确的,倒过来说“相等的角是对顶角”就不正确了.因此,上述新的三句话的正确性,需要进一步证明.二、新课平行线的性质一: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位角相等.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怎样说明它的正确性呢?方法一通过测量实践,作出两条平行线a∥b,再任意作第三条直线c,量量所得的同位角是否相等.方法二从理论上给予严格推理论证.(以下证法,教师可视学生接受情况,灵活处理讲或者不讲)已知:如图2-32,直线AB、CD、被EF所截,AB∥CD.求证:∠1=∠2.证明:(反证法)假定∠1≠∠2,则过∠1顶点O作直线A′B′使∠EOB′=∠2.∴A′B′∥C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故过O点有两条直线AB、A′B′与已知直线CD平行,这与平行公理矛盾.即假定是不正确的.∴∠1=∠2.另证:(同一法)过∠1顶点O作直线A′B′使∠E0B′=∠2.∴A′B′∥CD(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AB∥CD(已知),且O点在AB上,O点在A′B′上,∴A′B′与AB重合(平行公理)∴∠1=∠2.平行线的性质二:两条平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启发学生,把这句话“翻译”成已知、求证,并作出相应的图形.已知:如图2-33,直线AB、CD被EF所截,AB∥CD,求证:∠3=∠2.证明:∵AB∥CD(已知)∴∠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1=∠3(对顶角相等),∴∠3=∠2(等量代换).说明:如果学生仿照性质一,用反证法或同一法去证,应该给以鼓励.并同时指出,既然性质一已证明正确,那么也可以直接利用性质一的结论,这样常常可以使证明过程简单些.然后介绍或引导学生得出上面的证法.平行线的性质三:两条平行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简单说成: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要求学生仿照性质二,自己写出已知、求证、证明.教师请程度较好的学生上黑板板演,并巡视课堂,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克服困难,最后对黑板上学生的板书进行全班订正.已知:如图2-34,直线AB、CD被EF所截,AB∥CD.求证:∠2+∠4=180°.证法一:∵AB∥CD(已知),∴∠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1+∠4=180°(邻补角),∴∠2+∠4=180°(等量代换).证法二:∵AB∥CD(已知),∴∠2=∠3(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3+∠4=180°(邻补角),∴∠2+∠4=180°(等量代换).例已知某零件形如梯形ABCD,现已残破,只能量得∠A=115°,∠D=100°,你能知道下底的两个角∠B、∠C的度数吗?根据是什么?(如图2-35).解:∠B=180°-∠A=65°,∠C=180°-∠D=80°.(根据平行线的性质三)小结: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的区别:1.从因果关系上看性质:因为两条直线平行,所以……;判定:因为……,所以两条直线平行.2.从所起作用上看性质:根据两条直线平行,去证两角相等或互补:判定:根据两角相等或互补,去证两条直线平行.三、作业1.如图,AB∥CD,∠1=102°,求∠2、∠3、∠4、∠5的度数,并说明根据?2.如图,EF过△ABC的一个顶点A,且EF∥BC,如果∠B=40°,∠2=75°,那么∠1、∠3、∠C、∠BAC+∠B+∠C各是多少度,为什么?3.如图,已知AD∥BC,可以得到哪些角的和为180°?已知AB∥CD,可以得到哪些角相等?并简述理由.教学反思:2.4用尺规作角教学目标1、经历尺规作角的过程,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增强学生的数学应用和研究意识。2、能按作图语言来完成作图动作,能用尺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教学重点:能按作图语言来完成作图动作,能用尺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教学难点:作图步骤和作图语言的叙述,及作角的综合应用。教学方法:猜想、实践法教学用具:圆规、三角板教学过程:一问题的提出:如图,要在长方形木板上截一个平行四边形,使它的一组对边在长方形木板的边缘上,另一组对边中的一条边为AB。(1)请过点C画出与AB平行的另一条边(2)如果你只有一个圆规和一把没有刻度的直尺,你能解决这个问题吗?二.新课:(师生一起,边讲边练)内容一:(请按作图步骤和要求操作,别忘了留下作图痕迹哦!)(一)用尺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已知:∠AOB求作:∠A′O′B′,使∠A′O′B′=∠AOB已知:∠求作:∠AOB,使∠AOB=∠(二)用尺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倍数:(3)已知:∠1求作:∠MON,使∠MON=2∠1∠COD,使∠COD=3∠1(三)用尺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和:(4)已知:∠1、∠2、∠3求作:①∠AOB,使∠AOB=∠1+∠2②∠POQ,使∠POQ=∠1+∠2+∠3③∠MON,使∠MON=2∠1+∠2(四)用尺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差:已知:∠、∠、∠求作:①∠AOB,使∠AOB=∠-∠②∠POQ,使∠POQ=∠-∠-∠③求作一个角,使它等于2∠-∠(五)综合练习:(通过以下练习,意味着你掌握了作角的真本领,多动一下脑筋,你一定会完成得很出色的!)k已知:线段AB、∠、∠求作:分别过点A、点B作∠CAB=∠、∠CBA=∠(2)如图,点P为∠ABC的边AB上的一点,过点P作直线EF//BC已知:直线L和L外一点P,求作:一条直线,使它经过点P,并与已知直线L平行已知:△ABC求作:直线MN,使MN经过点A,且MN//BC如图,以点B为顶点,射线BA为一边,在∠ABC外再作一个角,使其等于∠ABC六、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用尺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它是一个基本的作图方法。教学反思:2.4用尺规作线段和角(1)教学目标:1、会用尺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并了解它们在尺规作图中的简单应用。教学重点:1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2、作线段的和、差、倍数等。教学难点:作线段的和、差。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总结。教学工具:投影仪,常用的教学工具准备活动:圆规、直尺教学过程:新课:提出问题:如何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你有什么办法?(让学生上讲台操作,自由发挥)在此基础上,提出:如果只有圆规和直尺这两个工具,你能按要求作出图形吗?教师向学生详细的讲授尺规作图法。作法示范作射线A′C′;A′C′(2)以点A′为圆心,以AB的长为半径画弧,交射线A′C′于点B′。A′B′就是所作的线段。A′B′C′教师强调注意事项:(1)解题前要写“解”;(2)严格按作图要求操作;(3)保留作图痕迹;(4)下结论.巩固练习:一)用尺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1)已知:线段ABAB求作:线段A′B′,使得A′B′=AB.(二)用尺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的倍数:(3)已知:线段AB.AB求作:线段A′B′,使得A′B′=2AB.(三)用尺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的和:(5)已知:线段a,bab求作:线段AD,使得AD=a+b.(6)已知:线段AB.CD.EF..ABCDEF求作:线段A′F′,使得A′F′=AB+CD+EF.(四)用尺规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的差:(7)已知:线段AB.CDABCD求作:线段A′D′,使得A′D′=AB-CD.通过练习,自己动手操作。体会作图过程。熟悉尺规作图。小结:(1)如何作一条线段等于已知线段,应该注意什么问题。(2)如何作线段的和、差以及倍数。作业:课本P64习题2.5:1、2。教学反思:3.1认识百万分之一教学目标:1.借助自己熟悉的事物,感受较小数。2.通过分析、交流、合作,加深对较小数的认知,发展数感。3.能用科学技术法表示绝对值较小的数。重点、难点:对较小数字的信息作合理的解释和推断,感受较小数,发展数感,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绝对值较小的数。教学过程:一、复习提问1.我们已学过一百万有多大,请结合自己身边熟悉的事物来描述这些大数。2.什么叫科学记数法?把下列各数用科学记数法来表示:(1)2500000(2)753000(3)2050000003.在科学计算器上表示和。二、创设问题情境引入:出示投影:“议一议”前三幅图(让学生阅读,思考)教师提出问题:一百万分之一有多少呢?提示本节内容,导入课题“认识百万分之一”三、通过师生共同参与教学活动,加深对绝对值较小数的认知出示投影:“议一议”(1)让学生计算珠穆朗玛峰高度的千分之一是多少?相当于几层楼的高度?(2)让学生计算珠穆朗玛峰高度的百万分之一是多少?并直观地描述这个长度。2.出示投影:“议一议”(1)让学生计算出天安门面积的百分之一的面积,并用语言描述。(2)让学生计算出天安门面积的万分之一及百万分之一的面积,并用语言描述。教师综述:在日常生活中除了会接触到较大的数,同时也会接触到较小的数。通过刚才大家的计算,交流体会,感受到一个物体的高度或面积的百万分之一的大小。使大家认识了百万分之一。3.出示投影:“做一做”学生活动:(1)测量一张纸大约有多厚(以毫米为单位)(2)把一张纸的厚度转换成以微米为单位的量。(3)计算多少个直径为1微米的细胞首尾相连能达到1毫米。解后反思:从刚才活动中,你们感受到什么?从自己身边再举出包含有较小数的例子。四、学生完成随堂练习教师视学生情况,若有困难可提示:1、几吨的百万分之一是多少吨?是多少克?2、再估计图中动物的体重。五、继续探索新知识,用科学计数法表示绝对值较小数正的纯小数的科学记数法表示:(1)学生填空:…(2)总结规律:教师:一般地把一个绝对值小于1的数也可以表示成的形式,其中,n为负整数,等于非零的数前面的连续零的个数。六、小结今天你学到什么知识?感受了百万分之一有多小。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绝对值较小的数。教学反思:3.2近似数与有效数字教学目标:1、在测量情境中体会用近似数表示长度的必然性,能用近似数表示生活中的数量。2、能根据实际问题的需要四舍五入取近似值。3、对于由四舍五入法得到的近似数,能说出它精确到哪一位,它们有几个有效数字,是什么。教学重点:按要求取近似值,能说出它精确到哪一位,有几个有效数字,按精确到哪一位的要求,四舍五入取近似值。教学难点:指出较大数位的近似数的有效数字。教学方法:讨论法,归纳法。教学用具:投影仪、电脑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出示投影:78页彩图,学生组内合作讨论、交流解决问题。二、新课:(一)、通过学生的活动,加深对近似数的理解,并讲解例题1、2(二)、练习:1、判断下列各数,哪些是准确数,哪些是近似数(1)某歌星在体育馆举办音乐会,大约有一万二千人参加;()(2)检查一双没洗过的手,发现带有各种细菌80000万个;()(3)张明家里养了5只鸡;()(4)1990年人口普查,我国的人口总数为11.6亿;()(5)小王身高为1.53米;(6)月球与地球相距约为38万千米;()(7)圆周率π取3.14156()2.小明量得一条线长为3.652米,按下列要求取这个数的近似数:(1)四舍五入到十分位___________(2)四舍五入到百分位_________(3)四舍五入到个位____________一般地,一个近似数,四舍五入到哪一位,就说这个近似数精确到哪一位.在上题中,小明得到的近似数分别精确到那一位。3、下面由四舍五入得到的近似数各精确到那一位0.320__________;123.3__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