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洁田园”十大主推技术_第1页
“清洁田园”十大主推技术_第2页
“清洁田园”十大主推技术_第3页
“清洁田园”十大主推技术_第4页
“清洁田园”十大主推技术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清洁田园”十大主推技术

一、绿色植保技术

(一)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模式

1.主推模式

模式一:“杀虫灯+性诱剂+生物农药”技术模式;

模式二:“稻一灯一鸭”生态技术模式;

模式三:“防虫网育秧”技术模式。

2.主要作用

防治水稻主要病虫草害。4~10月份利用杀虫灯

防治二化螟、大螟、稻苞虫、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

趋光性害虫;3~11月份利用性诱剂诱杀三化螟、二

化螟、稻纵卷叶螟等主要害虫;4~10月份利用春雷

霉素、井冈霉素、白僵菌、Bt乳剂和核型多角体病毒

等生物农药防治稻瘟病、纹枯病、稻飞虱、三化螟等

病虫害;4〜10月份利用“稻一灯一鸭”技术模式防

治水稻大部分虫害及杂草;早中晚稻秧田利用防虫网

育秧防治水稻病毒病及其传毒介体。

3.技术要点

“杀虫灯+性诱剂+生物农药”模式技术要点

(1)每30〜40亩稻田装杀虫灯1盏,灯高于地

面1.2—1.5米,开灯时间:18:00-24:00时,及

时清理杀虫网、虫袋。

(2)稻纵卷叶螟、三化螟、二化螟始蛾期开始放

置各种性诱剂,每亩水稻均匀放置各种诱捕器1〜2

个,高度保持平于水稻叶面,适时更换诱芯。

(3)生物农药杀虫杀菌效果缓慢,应在病虫发生

初期喷施,喷施时掌握好气温,施药温度20~30℃最

佳。

“稻一灯一鸭”生态模式技术要点

(1)水稻移栽10天后放鸭。

(2)每亩水稻放养15~2。只15日龄左右的麻鸭。

(3)安装频振式杀虫灯诱虫,减少害虫基数,同

时为鸭提供饲料。

“防虫网育秧”模式技术要点

(1)利用20~40目防虫网全程覆盖育秧。

(2)移栽前1~2天揭网练苗,喷施“送嫁药”,

带药下田。

4.注意事项

(1)稻田养鸭于抽穗灌浆后收回鸭子,成熟收割

后再次放鸭。

(2)频振式杀虫灯是一种特殊的诱杀害虫灯具,

因它发出的是一种特殊光源,切不可作为家用照明。

灯下禁止堆放柴草等易燃品。

(3)性信息素具有高度敏感性和专一性,安装不

同害虫诱芯中间需洗手,以免混淆影响引诱效果。

(4)严格按照施用剂量喷施生物农药,选择午后

4点或阴天喷施,尽量避开大雨天施药。

(二)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模式

1.叶菜类

技术要点:大力推广应用“禁用高毒农药+农业

防治、健身栽培、生态控害+‘三诱'技术+生物防治+

高效低毒农药”等多技术模式,根据不同叶菜种类将

农业防治、杀虫灯、性诱杀等技术有机结合,减少农

药使用,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利用有益生物,通过综

合技术措施控制病虫为害损失。

(1)频振诱控技术

①防治对象:斜纹夜蛾、小菜蛾、甜菜夜蛾、菜

螟、银纹夜蛾。

②操作规程:

控制面积。一般以单灯控制面积30~50亩,根据

作物地轮廓设定挂灯距离,如果安灯区地形不平坦或

有物体遮挡,则要根据具体情况适当缩短相邻杀虫灯

的距离。

灯高。挂灯高度对于诱虫效果有一定影响,具体

挂灯高度取决于用灯区作物高度,一般灯的底端(接

虫口对地距离)离地1.2~1.5米比较合适,如作物植

株较高,则挂灯略高于作物,一般以20〜30厘米为宜。

挂灯方法。挂灯的方法有:横担式、杠杆式、三

脚架式、吊挂式等(如图1)。一般根据作物分布状态

和地形情况确定安装方式,田间安装最好使用横担式。

为防止刮风时灯具来回摆动,灯的下端用一根金属横

梁或铁丝固定。频振灯应安装在同一个方向上,以避

免使用时出现灯光照射不到的死角。

图1挂灯方法

挂灯、收灯及开关灯时间。挂灯时间:根据作物

害虫不同一般在4月或5月份开始挂灯。开灯时间:

一般天黑后开灯,天亮后关灯,雨天不开灯。在电源

较紧张的地方可根据所需诱杀害虫不同扑灯时段选择

开灯时间,对于光控型频振灯,雨天应将电源总闸拉

下。收灯时间:作物采收完后,应及时将灯收回,关

掉电源总闸,并将灯具用厂家原有的包装箱包装好后

放干燥、阴凉地方保管。灯具清理:清理虫袋和灯具

的工作,应在早晨关灯后进行,平均2~3天清理1

次,在诱杀高峰期内,要求每天清理1次。灯管四周

的围网上如粘有被诱杀的虫子,要用毛刷清理干净,

以免影响诱虫效果。诱杀到的虫子收集后,如未接触

过农药,则可喂家禽或喂鱼。

③注意事项

架设电源电线要请专业电工,绝对不能随意拉线,

确保用电安全。电源线接口一定要用防水绝缘胶布严

密包裹,避免因漏电而发生意外事故。铜线和铝线连

接要尤其注意,接触面要夹有锡纸或导电膏,以防氧

化,导致接触不良,使灯不能正常工作。

频振灯能降低农田害虫的虫口密度,减少施药次

数,但并不能完全代替农药防治,必须与农药、生物、

农艺等综合防治措施相结合。

(2)性诱控害技术

①应用范围

应用于叶菜类(小白菜、大白菜、甘蓝、葛苣、

生菜)上发生的几种主要害虫,包括斜纹夜蛾、甜菜

夜蛾、小菜蛾等。

②操作规程

密度与间距:根据不同害虫设置诱捕器数量(见

表1),当害虫发生密度大时,可适当增加诱捕器,诱

捕器之间的距离不少于30米。

表1诱捕器田间设置数量表

害虫斜纹夜蛾小菜蛾甜菜夜蛾

诱捕器数量(个/亩)13〜51

高度:悬挂高度距离地面高50~100厘米(诱捕

器诱虫孔至地面的距离)可适当根据作物生长高度不

断调整。

诱芯更换:4~6周更换1次诱芯,更换诱芯时,

旧的诱芯收集集中处理。

诱捕器清理:视田间虫量大小而定,定期检查诱

捕虫数,虫量大时,每天清理,诱捕器中害虫不超过

诱虫袋一半,收集的害虫集中处理,不要随意倒掉,

作物收获后诱捕器收回时要彻底清理干净,统一放置

在阴凉处。

③注意事项

性诱剂易挥发,要远离高温环境,贮存于0℃以

下的冰箱中,使用前才打开密封包装袋,一旦打开包

装袋,应尽快使用。

更换后的诱芯要带出远离作物田块处集中处理,

避免残余诱芯影响诱虫效果。

(3)色板诱杀技术

①应用范围

用于防治甥虫、蓟马、黄曲条跳甲等害虫。

②操作规程

根据害虫选择不同色板进行诱杀,蝇虫用黄板,

蓟马用蓝板,黄曲条跳甲用信息素复合色板。

每亩用色板10~15片,设置高度以黄板下沿与作

物顶端平齐。

根据病虫情报在进入盛发期前3〜5天开始悬挂色

板,根据为害期调整使用时间长短。

③注意事项

非保护地栽培使用时要确保黄板固定好,尤其是

自然风较强的地区,以免黄板粘到作物叶片、花或茎

杆等器官,造成作物损失。

使用后的黄板不能随意丢弃,应将其收集放入垃

圾池中。

当黄板粘性丧失后,不得随意添加不明成分的粘

性物质到黄板上继续使用,以免造成环境污染。

2.瓜果豆类

技术要点:根据瓜果类蔬菜生育期普遍较长,病

虫害发生种类多,田间病虫情况复杂等特点推行以农

业防治、频振诱控为主,结合性诱杀、色板及生物农

药全程综合治理的技术措施。

(1)频振诱控技术

①防治对象:斜纹夜蛾、甜菜夜蛾、菜螟、银纹

夜蛾、小菜蛾。

②操作规程:

控制面积:一般以单灯控制面积30〜50亩,根据

作物地轮廓设定挂灯距离,如果安灯区地形不平坦或

有物体遮挡,则要根据具体情况适当缩短相邻杀虫灯

的距离。

灯高:挂灯高度对于诱虫效果有一定影响,具体

挂灯高度取决于用灯区作物高度,一般灯的底端(接

虫口对地距离)离地1.2〜1.5米比较合适,如作物植

株较高,则挂灯略高于作物20~30厘米为宜。

挂灯方法:挂灯的方法有:横担式、杠杆式、三

脚架式、吊挂式等(同前图1)。一般根据作物分布状

态和地形情况确定安装方式,田间安装最好使用横担

式。为防止刮风时灯具来回摆动,灯的下端用一根金

属横梁或铁丝固定。频振灯应安装在同一个方向上,

以避免使用时出现灯光照射不到的死角。

挂灯、收灯及开关灯时间。挂灯时间:根据作物

害虫不同一般可在4月或5月份开始挂灯。开灯时间:

一般天黑后开灯,天亮后关灯,雨天不开灯。在电源

较紧张的地方可根据所需诱杀害虫不同扑灯时段选择

开灯时间,对于光控型频振灯,雨天应将电源总闸拉

下。收灯时间:作物采收完后,应及时将灯收回,关

掉电源总闸,并将灯具用厂家原有的包装箱包装好后

放干燥、阴凉地方保管。灯具清理:清理虫袋和灯具

的工作,应在早晨关灯后进行,平均2~3天清理1

次,在诱杀高峰期内,要求每天清理1次。灯管四周

的围网上如粘有被诱杀的虫子,要用毛刷清理干净,

以免影响诱虫效果。诱杀到的虫子收集后,如未接触

过农药,则可喂家禽或喂鱼。

③注意事项

架设电源电线要请专业电工,绝对不能随意拉线,

确保用电安全。电源线接口一定要用防水绝缘胶布严

密包裹,避免因漏电而发生意外事故。铜线和铝线连

接要尤其注意,接触面要夹有锡纸或导电膏,以防氧

化,导致接触不良,使灯不能正常工作。

频振灯能降低农田害虫的虫口密度,减少施药次

数,但并不能完全代替农药防治,必须与农药、生物、

农艺等综合防治措施相结合。

(2)性诱控害技术

①应用范围

应用于瓜、果豆类上发生的几种主要害虫,包括

瓜实蝇、瓜娟螟、斜纹夜等。

②操作规程

密度与间距:根据不同害虫设置诱捕器数量(见

表1),当害虫发生密度大时,可适当增加诱捕器,诱

捕器之间的距离不少于30米。

表1诱捕器田间设置数量表

害虫斜纹夜蛾瓜实蝇瓜娟螟

诱捕器数量(个/亩)13~51

高度:悬挂高度距离地面高50~100厘米(诱捕

器诱虫孔至地面的距离)可适当根据作物生长高度不

断调整。

诱芯更换:4~6周更换1次诱芯,更换诱芯时,

旧的诱芯收集集中处理。

诱捕器清理:视田间虫量大小而定,定期检查诱

捕虫数,虫量大时,每天清理,诱捕器中害虫不超过

诱虫袋的一半,收集的害虫集中处理,不要随意倒掉,

作物收获后诱捕器收回时要彻底清理干净,统一放置

在阴凉处。

③注意事项

性诱剂易挥发,要远离高温环境,贮存于0℃以

下的冰箱中,使用前才打开密封包装袋,一旦打开包

装袋,应尽快使用。

更换后的诱芯要带出远离作物田块处集中处理,

避免残余诱芯影响诱虫效果。

(3)色板诱杀技术

①应用范围

用于防治财虫、蓟马、白粉虱等害虫。

②操作规程

根据害虫选择不同色板进行诱杀,螃虫使用黄板,

蓟马用蓝板,黄曲条跳甲用信息素复合色板。

每亩使用色板10〜15片,设置高度以黄板下沿与

作物顶端平齐。

根据病虫情报在进入盛发期前3~5天开始悬挂

色板,根据为害期调整使用时间长短。

③注意事项

非保护地栽培使用时要确保黄板固定好,尤其是

自然风较强的地区,以免黄板粘到作物叶片、花或茎

杆等器官,造成作物损失。

使用后的黄板不能随意丢弃,应集中收集处理。

当黄板粘性丧失后,不得随意添加不明成分的粘

性物质到黄板上继续使用,以免造成环境污染。

(三)甘蔗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模式

1.防控模式

模式一:“释放赤眼蜂+性诱”

模式二:“性诱+灯诱”

2.主要作用

“释放赤眼蜂+性诱”模式主要防治甘蔗螟虫。

“性诱+灯诱”模式主要防治蔗龟、天牛等。

3.技术要点

“释放赤眼蜂+性诱”模式技术要点

(1)释放赤眼蜂

①释放时间:整个甘蔗生长期共释放赤眼蜂5次,

3~7月每月根据虫情监测在螟虫卵盛期释放1次。

②用于防治甘蔗螟虫的螟黄赤眼蜂以蜂卡的形式

供农户释放,30小时内必须将蜂卡释放到蔗田里,否

则赤眼蜂将会羽化飞出而失效。每张蜂卡有1000头以

上赤眼蜂,每亩放5张。

③具体方法:以每块蔗地的一角为起点,沿田城

数10行,从第10行沿城往里走20步放置第1张蜂卡,

再前行20步放置第2张蜂卡,继续前行每隔20步放

置一张蜂卡,该行结束后,另起10行逆方向行走,每

20步放置一张蜂卡,每推移10行循环依次走动,直

至该片蔗地放置完毕。

④蜂卡放置方法:将蜂卡插在两片蔗叶之中,尽

可能使蜂卡的正面(赤眼蜂附着面)朝下,蜂卡印有

文字的一面朝上,以防雨水冲涮。同时,放卡时尽可

能避免阳光直射,避免雨天放蜂。

⑤赤眼蜂主动飞翔能力在10米左右,所以蜂卡在

田间分布要均匀,否则影响效果。

⑥放蜂后5天内避免使用化学农药。

(2)性诱

①应用时间:4月初开始挂诱捕器,至10月,每

4~6周更换1次诱芯,更换诱芯时,旧的诱芯收集集

中处理。

②密度与间距:每亩放置3~6个诱捕器,害虫发

生密度大时,可适当增加诱捕器,诱捕器间距离可超

15~20米。

③高度:苗期60厘米,拔节期1~1.2米。

④田间布局:平行式、棋盘式布局,当大面积应

用时,诱捕器设置一般采用外围密中间疏的方式。

⑤诱捕器清理:视田间虫量大小而定,定期检查

诱捕虫数,虫量大时,每天清理,诱捕器中害虫不超

过容量的一半,收集的害虫集中处理,不要随意倒掉,

作物收获后诱捕器收回时要彻底清理干净,统一放置

在阴凉处。

“性诱+灯诱”模式技术要点

(1)性诱:技术要点同上。

(2)灯诱

①布局:棋盘式、小“之”字形、闭环式。

②灯距:平坦地势灯与灯之间距离为200米,地

势复杂视情况而定。

③灯高:取决于作物的高度,高于作物20~30

米,一般1.2~1.5米(接虫口对地距离)。

④挂灯方式:根据作物确定,一般有横担式、杠

杆式、三脚架式、吊挂式。

⑤挂灯时间:4月至作物采收,普通杀虫灯天黑

后开灯,天亮关灯。

⑥灯具清理:平均2〜3天清理1次,早晨关灯后

进行清理,主要清理接虫袋和灯管周围的围网。

4.注意事项

释放赤眼蜂区域不再用杀虫灯。放蜂后5天内避

免使用化学农药,其他时间施用农药采用低毒农药,

最好采用颗粒剂根施。

(四)柑橘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模式

1.绿色植保技术模式

“三诱+捕食蜻+套袋”。

2.主要作用

防治柑橘主要病虫害。3~11月利用频振杀虫灯、

性诱剂和黄板(光诱、性诱、色诱简称“三诱”技术)

防治果实蝇、蛾类、金龟子、螃虫和粉虱等害虫;5~

10月利用捕食螭防治柑橘红蜘蛛、锈壁虱等害虫;6~

8月利用套袋技术防治为害果实的病虫,如黑斑病、

烟煤病、果实蝇和蛾类等。

3.技术要点

(1)5〜10月开灯诱杀,每30亩橘园装杀虫灯1

台,灯高于树冠0.1〜0.3米,及时清理杀虫网、虫袋。

(2)螃虫、粉虱成虫期放置黄板、每亩橘园放置

15张黄板,离地面1~1.5米。

(3)挂果前12天开始悬挂诱捕器,每亩橘园悬

挂5—6个诱捕器,离地面1.5米,诱芯每40—50天

更换一次。

(4)5〜10月释放捕食蜻,释放前进行一次清园,

一棵树1年释放一次,一次1袋。

(5)幼果期开始套袋,套袋前进行一次药剂防治,

选择长势好的果实进行套袋。

4.注意事项

(1)杀虫灯不可作为家用照明光源,勿靠近可燃

物体。

(2)黄板可重复使用,胶水干涸后,可涂抹胶水

继续使用。

(3)性诱剂具有高度敏感性和专一性,安装时需

洗净手,避免不同诱芯接触影响引诱效果。

(4)释放捕食螭要注意时间,购买后要及时释放。

(5)套袋前进行一次清园和药剂防治,清理掉畸

形果和小果,选择长势良好的果实进行套袋。

(五)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模式

1.防控模式:"灯诱+色诱”_____________

2.主要作用:主要防治茶小绿叶蝉、蓟马等。

3.技术要点

灯诱

(1)布局:棋盘式、小“之”字形、闭环式。

(2)灯距:平坦地势灯与灯之间距离为200米,

(3)灯高:取决于作物的高度,高于作物20~

30厘米,一般米(接虫口对地距离)。

(4)挂灯方式:根据作物确定,一般有横担式、

杠杆式、三脚架式、吊挂式。

|(5)挂灯时间:4月至作物采收,普通杀虫灯天

黑后开灯,天亮关灯。

(6)灯具清理:平均2~3天清理1次,早晨关

灯后进行清理,主要清理接虫袋和灯管周围的围网。

色诱(蓝板)

(1)应用时间:5~9月。

(2)田间布局:棋盘式

(3)密度:每亩放置10-15片。

(4)高度:根据作物高度确定。____________

|(5)清理:视板上虫量而定,虫量较多时更换或

刷洗后重新涂上机油再利用。

(六)荔枝、龙眼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模式

1.绿色植保技术模式

"农业措施+杀虫灯+生物农药”。

2.主要作用

防治荔枝、龙眼园病虫害。3~11月份利用杀虫

灯防治荔枝、龙眼园金龟甲类、蛾类、天牛等虫害。3~

10月份利用白僵菌、绿僵菌等生物农药防治天牛、蝉

类、蠹蛾类等虫害。7月~翌年1月进行修剪、清园

和翻松表土,减少病虫源。

3.技术要点

(1)5〜10月开灯诱杀害虫,每30亩果园装杀虫

灯1台,灯高于树冠0.1〜0.3米,每天傍晚开灯、天

亮关灯,及时清理杀虫网、虫袋。

(2)生物农药杀虫杀菌效果缓慢,应在病虫发生初

期喷施,喷施时掌握好气温,施药温度20〜30℃最佳。

(3)防治分四阶段进行:7〜10月采取修剪果园和

清园,H月〜翌年1月清园和翻松表土,2~4月龙眼

树及时施攻花肥,荔枝树喷保花保果肥和壮果肥,5~

8月份疏花疏果、疏春梢,中耕除草和翻松树盘土,

以消灭害虫和促进果树生长。

4.注意事项

(1)杀虫灯不可作为家用照明光源,勿靠近可燃物

体。

(2)严格按照施用剂量喷施生物农药,选择午后4

点或阴天喷施,尽量避开大雨天施药。

二、专业统防统治技术

(一)公益性防治为主的专业化防治服务模式

典型例子:开展以抓好木虱防治作为防控柑桔黄

龙病的专业化防治服务。恭城县位于桂东北,水果产

业作为重要支柱产业,其中柑橙柚水果无论从面积产

量和产值效益都是重中之重。近年来由于气候变暖等

原因,柑桔木虱发生带不断向柑桔健康区转移,柑桔

木虱发生数量和范围呈几何级数增长,导致柑桔黄龙

病为害逐年加重,成为柑桔生产的大敌。在多次试验

示范的基础上,2007年冬,恭城县组建了植保机防队,

应用喷射式动力烟雾机防治柑桔木虱。县财政安排

18.51万元专项经费用于购买动力烟雾机,每亩柑桔

统一由机防队防治柑桔木虱补助燃料费用3元。目前

全县成立了12个植保机防队,拥有喷射式动力烟雾机

150台,机手180人,主要防治模式为代治,每亩每

次收代治费2-3元,在春季和冬季全县各进行一次大

面积统一扑杀柑桔木虱,六年来植保机防队防治柑桔

木虱面积累计达到76.5万亩。据测算,应用动力烟雾

机防治柑桔木虱每亩减少成本23元以上,提高防效

40~50倍。

(二)植保机构主导的应急防治和市场化服务相

结合的专业化防治服务模式

典型例子:培育一批植保专业服务组织,推动植

保社会化服务发展。2007年永福县在外出务工人员较

多、水稻种植面积较大且种植大户多的罗锦镇社区尚

水村组建了2支植保专业化防治队,配备背负式机动

喷雾机20台(每队10台)。通过摸索实践,开展大面

积的有偿服务,取得很好成效。六年多来,经过不断

培育发展,现已在全县9个乡镇组建植保专业防治队

120支,队员600名,配备背负式机动喷雾机600台,

担架式喷雾机15台,烟雾机28台,每队队员4~6

名,机动喷雾机或烟雾机4~6台。每年机防(含统防

统治、应急防治)面积20~25万亩次。全县水稻病虫

机防普及率为10%左右,其中罗锦社区植保机防示范

村水稻机防率达72.4%。

(三)依托农药生产企业的专业化防治服务模式

为加快植保专业化防治组织的建设,拓宽组队渠

道,各级农业植保部门积极与药械、农药生产等企业

合作,由企业提供机械、作业防护服、队旗等物资或

给予相关补贴,农业植保部门负责机防队的培训和指

导,植保专业服务队则按照植保部门和企业提供的用

药技术方案开展专业化防治。如广西大丰收统防统治

专业合作社、广西凯米克植保机防队、平南保得丰农

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服务队和玉林市多面手农

业技术服务专业合作社等,这些机防队每年作业面积

5~60万亩,不仅加快了植保专业服务组织的建设,

积累了经验,同时也拓宽企业的产品推广渠道,实现

了合作双方共赢。

三、测土配方施肥技术

(-)主要作用

1.测土配方施肥是农业清洁生产的重要措施。既

能有效提高肥料利用率,从而减少由于肥料损失而带

来的农业面源污染;同时又能保障作物健康生长,有

效控制病虫害发生,进而减少使用农药,达到清洁田

园和保护生态与农产品安全。

2.测土配方施肥是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重要内

容。大力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实行有机无机相结

合,可以节约开支,降低成本,培肥地力,提高耕地

产出率,是发展高产、优质、高效农业的重要途径。

3.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大

举措。粮食安全问题关系到民众福祉、国家富强和社

会稳定。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合理使用化肥,最大限

度的发挥肥料增产效益,对稳定粮食生产起到重要作

用。

4.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是提高耕地质量,保证农业

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随着人口总量的不断增加,

现有耕地面临越来越大的承载压力。而现有耕地中一

半以上存在干旱、积涝、瘠薄、缺素等障碍因素。要

保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努力培肥地力,提高现

有耕地的综合生产能力。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可以通

过增加生物产量提高土壤生物残留量,协调土壤养分,

培肥地力,提高耕地的综合生产能力。

5.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是促进农民增收、创建和谐

社会的现实需要。实施测土配方施肥,可有效降低农

业生产成本,是农民收入的新的增长点,对促进农民

增收、创建和谐社会具有较大的现实意义。

(二)技术要点

测土配方施肥是以土壤测试和肥料田间试验为基

础,根据作物需肥规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应,

在合理施用有机肥料的基础上,提出氮、磷、钾及中、

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品种、数量、施肥时期和施用

方法。技术要点:

1.土样采集。按水田、旱地、菜地、园地等不同

利用方式和不同土壤类型分区取样。平原地每200亩

取一个样,丘陵山地每100亩取一个样。每个土样在

所代表的区域面积内按“蛇形”或“梅花形”选择有

代表性的5~10点为取样点,每点垂直采集耕层(0~

20厘米)土壤0.1~0.2千克土,混合即为所取土样,

每样重0.5~1千克。样袋内置和各外挂一个标签。在

作物施肥前取样,应避开施肥沟、穴。

2.田间基本情况调查。调查记载所取样田(地)

块所种植作物、产量水平、施肥水平、土壤类型及取

样地点等内容。

3.土样分析。按有关国标、行标或土壤分析技术

规范分析所需测定的土壤养分属性,包括土壤有机质、

pH值、全氮、有效磷、速效钾和中、微量元素等项目。

4.制定区域合理平衡施肥方案。根据所采集的基

础信息数据,建立区域测土配方施肥基础信息数据库,

应用测土配方施肥专家系统软件分析处理基础信息数

据,在区域内以村为单元,制定各村不同耕地类型不

同作物的推荐施肥方案。

5.施肥指导。在农户购肥、施肥前,对农户、村

组干部、农业技术员进行技术培训,以提高基层干部、

广大农户对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及其技术物化产品的认

识,同时印发测土配方施肥建议卡,使技术入户到田,

指导农户购买和施用优质配方肥料和按方配肥施肥。

同时建立田间试验示范样板,供农民现场观摩学习。

(三)操作规程

汇总分析野外调查、肥效田间试验、施肥指标体

系与施肥专家系统建设等大量技术成果,在坚持“增

产施肥、经济施肥和环保施肥”有机统一的原则下,

形成包括施用推荐量、施肥时期、施肥比例、施用方

式等方面的主要作物推荐施肥方案,为全区各市县因

地制宜制定针对不同区域、不同作物的科学施肥指导

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L水稻施肥推荐方案

(1)亩产400—450公斤,亩施纯氮8—9公斤、

五氧化二磷2—3公斤、氧化钾5—6公斤。

(2)亩产450—500公斤,亩施纯氮9-11公斤、

五氧化二磷3—3.5公斤、氧化钾6—8公斤。

(3)亩产500—550公斤,亩施纯氮11—13公斤、

五氧化二磷3—4公斤、氧化钾8—10公斤。

(4)亩产600-650公斤超级稻,亩施纯氮14-

16公斤、五氧化二磷4—5公斤、氧化钾12—14公斤。

(5)缺锌土壤(特别是石灰性田)亩施硫酸锌1

公斤作基肥。

(6)施用方法:早稻、中稻一施用30—35%的

氮肥、60%的钾肥、全部的有机肥和磷肥作基肥,40%

的氮肥作分篥肥,25—30%的氮肥、40%的钾肥作穗

肥。晚稻一施用30—35%的氮肥、60%的钾肥、全部

的有机肥和磷肥作基肥,30—35%的氮肥作分篥肥,

25—30%的氮肥、40%的钾肥作穗肥,5—10%的氮肥

作粒肥。

(7)亩施有机肥500—1000公斤。施用有机肥的

田块,基肥用量可适当减少;在常年秸秆还田的地块,

钾肥用量可适当减少20—30%。

2.玉米施肥推荐方案

(1)亩产300—400公斤,亩施有机肥800-1000

公斤、纯氮9—11公斤、五氧化二磷2.5—3公斤、氧

化钾5—6公斤。

(2)亩产400—500公斤,亩施有机肥800-1000

公斤、纯氮11—13公斤、五氧化二磷3.5—4.5公斤、

氧化钾6-8公斤。

(3)亩产500公斤以上,亩施有机肥800—1000

公斤、纯氮13—15公斤、五氧化二磷4—5公斤、氧

化钾8—10公斤。

(4)缺锌土壤(特别是石灰性土)亩施硫酸锌1

公斤作基肥。

(5)施用方法:30%的氮肥、50%的钾肥、全部

的有机肥和磷肥作基肥,35%的氮肥、50%的钾肥作

拔节肥,35%的氮肥作攻苞肥。

3.甘蔗施肥推荐方案

(1)亩产原料蔗4-5吨,在亩施有机肥500-

1000公斤的基础上,亩施肥纯氮18—20公斤、五氧

化二磷4—5公斤、氧化钾13—15公斤。

(2)亩产原料蔗5-6吨,在亩施有机肥500-

1000公斤有机肥的基础上,亩施肥纯氮19—22公斤、

五氧化二磷5—6公斤、氧化钾14—16公斤。

(3)亩产原料蔗6—7吨,在亩施有机肥500-

1000公斤有机肥的基础上,亩施纯氮22—24公斤、

五氧化二磷6—7公斤、氧化钾16—18公斤。

(4)亩产原料蔗7—8吨,在亩施有机肥500-

1000公斤有机肥的基础上,亩施纯氮24—26公斤、

五氧化二磷7—8公斤、氧化钾18—20公斤。

(5)施用方法:30%的氮肥、50%的钾肥、全部

的有机肥和磷肥作基肥,20%的氮肥作攻薨肥、余下

的氮肥和钾肥作伸长肥。

4.蔬菜施肥推荐方案

(1)非结球叶菜类:生长期1—2个月、亩产1500

—2000公斤,亩施有机肥1000公斤、纯氮10—15公

斤、五氧化二磷3—4公斤、氧化钾8—10公斤。全部

有机肥、磷肥、钾肥和20%的氮肥作基肥,余下的氮

肥作追肥于定植后7天分期施用,一般每隔5天左右

追施一次。

(2)结球叶菜类:生长期3-5个月、亩产4000

—6000公斤,亩施有机肥1000公斤、纯氮25—30公

斤、五氧化二磷6—8公斤、氧化钾14—16公斤。全

部有机肥、磷肥、20%钾肥和20%的氮肥作基肥,余

下的氮肥、钾肥作追肥于莲座期、包心期分2—3次施

用,一般每隔10—15天追施一次。

(3)瓜类、茄果类:亩产瓜4000—5000公斤,

亩施有机肥2000公斤,纯氮30—40公斤,五氧化二

磷10—12公斤,氧化钾30—36公斤。全部有机肥、

磷肥、20%的氮肥和20%的钾肥作基肥,余下的氮肥、

钾肥作追肥分次施用,全期一般共追肥10次左右,每

隔7—10天追1次,花前氮、钾肥追肥量占总追肥量30

-40%,花后占60—70%。开花结果期喷施微量元素叶

面肥。

5.香蕉施肥推荐方案

(1)亩施有机肥1500公斤基础上,亩施纯氮40

—50公斤、五氧化二磷13—15公斤、氧化钾50—60

公斤。

(2)在有机肥料作基肥的情况下,追肥一般需分

10次左右。蕉苗成活至抽出10张叶之前,施肥三次,

每亩每次施尿素5—6公斤,钙镁磷肥3—5公斤,氯

化钾5—6公斤;在抽出10—16张大叶期间,施肥三

次,每亩每次施尿素8—10公斤,钙镁磷肥8—10公

斤,氯化钾6—8公斤;在抽出17—23张大叶期间,

施肥二次,每亩每次施尿素13-15公斤,钙镁磷肥

12—14公斤,氯化钾10—12公斤;抽蕾期追施一次,

亩施尿素20公斤,钙镁磷肥12—14公斤,氯化钾20

公斤;初果期追施一次,亩施尿素10公斤,钙镁磷肥

10公斤,氯化钾8公斤。

(3)酸性土壤蕉园易缺镁,建议亩施20—30公

斤硫酸镁。

(4)在营养生长期、抽蕾期、幼果期各喷施0.2%

硼砂、0.2%硫酸锌溶液2—3次。

6.荔枝、龙眼施肥推荐方案

(1)在亩施有机肥1000—2000公斤的基础上,

株产50公斤鲜果的树,每株施纯氮0.8—1公斤,五

氧化二磷0.3—0.5公斤,氧化钾0.8—1公斤,硫酸

镁0.25—0.5公斤,因土施用锌、硼肥。

(2)分采果肥、花前肥、壮果肥三次施用。全部

有机肥、磷肥、50%的氮肥、25%的钾肥作采果肥,

20%的氮肥、30%的钾肥作花前肥,余下的肥料作壮

果肥。肥料宜采用环状沟或放射状沟等方法追施,施

后盖土。

7.柑桔施肥推荐方案

(1)目标产量1500公斤/亩以下,施有机肥2000

—3000公斤/亩,纯氮10—20公斤/亩,五氧化二磷6

—8公斤/亩,氧化钾10-20公斤/亩。

(2)目标产量1500-3000公斤/亩,施有机肥

2000—3000公斤/亩,纯氮15—25公斤/亩,五氧化

二磷8一10公斤/亩,氧化钾15—25公斤/亩。

(3)目标产量3000公斤/亩以上,每亩施有机肥

2000-3000公斤、纯氮20-30公斤、五氧化二磷8

—12公斤、氧化钾20—30公斤。

(4)缺锌、硼的果园,每亩施用硼砂0.5—0.75

公斤、硫酸锌1—1.5公斤,与有机肥混匀后于秋季使

用;pH<5.5的果园,每亩施用石灰60-80kg,50%

秋季施用,50%夏季施用。对于缺硫果园,可优选含

硫肥料,如钙镁磷肥、硫酸钾等。

(5)施肥时期及比例:秋冬季施肥(采果肥):

20—30%的氮肥、40—50%的磷肥、20—30%钾肥、

全部有机肥和硫酸锌、硼砂在11—12月采果前后

施用。春季施肥(花肥):30—40%的氮肥、30-40%

的磷肥、20—30%钾肥在2—3月开花前施用。夏

季施肥(壮果肥):30—40%的氮肥、20—30%的磷

肥、40—50%钾肥在6—7月施用。磷肥优先选择

钙镁磷肥。

8.秋冬种马铃薯施肥推荐方案

(1)目标产量1500—2000公斤/亩,施纯氮11

—15公斤/亩,五氧化二磷4—6公斤/亩,氧化钾14

—16公斤/亩;

(2)施用1500—2000公斤/亩有机肥做基肥。若

基肥施用了有机肥,可酌情减少化肥用量。对于硼或

锌缺乏的土壤,可基施硼砂1公斤/亩或硫酸锌1—2

公斤/亩。对于缺硫土壤,可基施硫磺2—4公斤/亩(若

使用其他含硫肥料,可酌减硫磺用量或不施硫磺)。

(3)施肥时期及比例:70%的氮肥、全部的磷肥、

50%的钾肥作基肥于整地时施下,30%作苗期追肥,

50%的钾肥作为追肥于现蕾期施下。

(4)忌施含氯肥料。

9.木薯施肥推荐方案

(1)亩产2000-2500公斤,亩施有机肥500-

1000公斤、纯氮12-13公斤,五氧化二磷5-6公斤,

氧化钾9-11公斤。亩产1500—2000公斤,亩施纯氮

10-12,五氧化二磷4—5公斤,氧化钾8—9公斤。

(2)全部磷肥、25%氮肥和钾肥于整地时施下,

50%的氮肥和钾肥,在种植后30—40天施下,余下的

氮肥、钾肥,在种植后60—70天施下。

10.花生施肥推荐方案

(1)亩产200—250公斤,亩施纯氮5—6公斤、

五氧化二磷4—5公斤、氧化钾6—8公斤;酸性土壤

亩施石灰30—40公斤;叶面喷施硼肥、钳肥。

(2)施用方法:全部的有机肥、石灰、磷肥和

50%的氮肥、50%的钾肥作基肥于整地时施下,30%

的氮肥作苗肥施下,20的氮肥、50%的钾肥作花肥施

下。

(3)施用有机肥的田块,基肥用量可适当减少。

11.大豆施肥推荐方案

(1)亩产125公斤以上,亩施农家肥500公斤、

纯氮3—4公斤、五氧化二磷4-4.5公斤、氧化钾1.5

—2公斤。

(2)亩产125公斤以下,亩施农家肥500公斤、

纯氮2—3公斤、五氧化二磷3—4公斤、氧化钾1—

1.5公斤。

(3)施用方法:有机肥、磷肥、钾肥全部作基肥

施用,氮肥分二次施用,基肥占60%,苗肥占40%。

(4)实行菌肥、微肥拌种。播种前每亩用根瘤菌

肥2—3公斤与50克钳酸铁混合拌种。

12.马蹄(孽养)施肥推荐方案

(1)亩产2500公斤,亩施腐熟农家肥1000公斤

/亩、纯氮20—22公斤、五氧化二磷8—10公斤、氧

化钾18—20公斤。叶面喷施硼肥、锌肥。

(2)施用方法:腐熟农家肥、全部磷肥、40%的

氮肥、40%的钾肥作基肥;30%的氮肥,10%的钾肥作

分菜、分株肥;30%的氮肥、50%的钾肥作球茎肥。

13.桑树施肥推荐方案

(1)亩产2000—2500公斤桑叶的桑园,亩施有

机肥1500—2000公斤、纯氮35—40公斤,五氧化二

磷10—12公斤、氧化钾15—18公斤。缺硼、锌土壤

亩施硼砂2—2.5公斤、硫酸锌1.5—2公斤。

|(2)施肥方法。冬伐肥:全部有机肥和磷肥、氮

肥和钾肥各10%以及硼肥、锌肥用作冬伐肥,于冬伐

后沟施或穴施;夏伐肥:氮肥和钾肥各20%用作夏伐

肥,于夏伐后沟施或穴施;催芽肥:春芽、秋芽长至

2—3片叶时施下。每次用10%的氮肥加腐熟的稀粪水

淋施;造桑造肥:每采一次叶施一次肥,将余下的氮

肥、钾肥进行平均施下。一般采用沟施或穴施,农忙

时也可采用雨后撒施的方法进行.

(四)注意事项

1.科学制定肥料配方。各项目县(单位)根据取

土化验和田间试验数据,完善粮糖油等大田作物施肥

指标体系,逐步建立果树、蔬菜等园艺作物施肥指标

体系。在此基础上,综合土壤肥料、作物栽培、种子

以及肥料生产工艺等方面专家意见,制定肥料配方。

区、市、县各级农业部门根据不同的测土配方施肥推

广模式,有针对性地为配方肥生产、供应企业提供肥

料配方指导服务。

2.抓好“配方肥”下地。各项目单位深入开展农

企合作推广配方肥活动,充分调动企业参与配方肥推

广的积极性,引导和扶持构建配方肥产供施服务网络,

逐步形成以科学配方引导肥料生产、以连锁配送方便

农民购肥、以规范服务指导农民施肥的机制。鼓励社

会资金投入,引导建立一批乡村小型智能化配肥网点,

培育一批面向农民开展统测、统配、统供、统施等“四

统一”专业化农化服务组织。以种粮大户、家庭农场、

农民合作社和农垦农场为重点,推动实现配方肥应用

“全覆盖”,带动配方肥大面积推广应用。

3.深化“基础工作”支撑。在粮糖油作物上实行

周期性取土测土,合理安排肥料肥效、施肥时期、施

肥方法及有机无机配合、中量微量元素等田间试验,

不断修正大宗作物施肥指标体系,提高配方的针对性。

在设施农业及蔬菜、果树、茶叶等园艺作物和特色作

物上,开展土壤测试、肥效试验和叶面营养诊断,逐

步建立经济作物施肥指标体系,不断提高技术覆盖面。

规范测土配方施肥数据管理,为指导农民科学施肥提

供支撑。

四、水肥一体化技术

(-)主要作用

通过实施水肥一体化技术,可以达到节水、节肥、

省工、省力、高产、高效、生态、安全。可以做到施

肥不下田,农忙变农闲,灌溉不等天,增产更增收。

水肥一体化系统的组成:由水源(江河、湖泊、水库、

水溪、井水、集雨池)、首部枢纽(水泵、过滤器、压

力表、施肥泵、排气阀等)、田间输配管网(主管、支

管、毛管三种)和灌水器(滴头、滴灌带)四部分组

成。主要建设内容包括:(1)灌溉工程:科学合理配置

灌溉系统,扬水站、机房、管道、阀门、蓄水池配套

齐全,性能与经济指标达到有关规划标准要求。同时,

修好排水系统,做到抗旱防涝。(2)电力工程:架设动

力电,配套机房、变压器等设施,满足扬水等电力需

求。(3)智能化控制系统:安装电脑、中央控制器、雨

量传感器、墙情监测仪、无线发射器、电磁阀等设备,

智能化启闭控制开关满足整个灌溉区域的需要。(4)

田间工程:田间主、支管输水管、智能化数据线路布

设,满足每个轮灌组灌溉的需求。

(二)技术要点:

1.测埔灌溉。每种作物滴灌次数和滴灌数量的多

少,要根据作物的生长时期和天气干旱程度而定。灌

水量过多过密或过少对作物生长都不利,只有用量合

适,才能使作物正常生长。一般可用土壤水分监测仪

测定士康埔情,也可用张力计或经验法指导灌溉。如

结合播种第一次灌水,亩灌水量8—10方;以后每次

灌水3—5方/亩。

2.测土施肥。实行水肥一体化技术的施肥方法应

遵循“少食多餐”的原则,施肥量在测土施肥确定的

常规施肥用量的基础上减少三成到五成,也就是可节

约用肥30~50%»特别要注意必须选择全水溶性肥料

或将肥料溶解后经过滤再注入滴灌系统中,否则将造

成滴头堵塞,严重的可致整套系统瘫痪。

(三)操作规程:

1.田间灌水操作

(1)开启所需灌溉的轮灌组的田间阀门开关。

(2)开启过滤器后的总控制蝶阀。

(3)检查过滤器是否拧紧(不要太紧,只要不漏

水即可)。

(4)启动水泵,灌溉开始。此时,应注意如下事

项:

①检查过滤器后的空气阀的排气是否正常;②检

查过滤器前的压力表读数是否在正常范围内(注:应

等待10分钟,待水充满水管);③检查水表的过流情

况,根据水表的转速估计实际流量与所开轮灌组的设

计流量相比较是否一致;④在前一轮灌组完毕下一轮

灌组开始灌溉时,必须遵循“先打开下一轮灌组的阀

门再关闭前一轮灌组的阀门”的顺序进行操作;⑤灌

溉完毕时,应先关闭电源停止水泵运转,然后拧开过

滤器清洗干净再安回原处。

2.田间施肥操作

在施肥前至少要进行15—20分钟的灌水,待水充

满水管方可进行施肥操作:

(1)开启肥料池出口处的阀门。

(2)开启肥料注入口(位于主管道上)的阀门。

(3)开启注肥驱动泵。

(4)此时注肥工作开始。

(5)注意观察肥料流动情况,根据实际灌溉要求

调节肥料出口阀门。

(6)结束施肥时,先关闭驱动泵,再关闭肥料注

入口小阀门,最后关闭肥料池出口阀门。注意:注肥

完毕后,必须继续灌溉10—15分钟,以便冲洗管道。

五、土壤有机质提升技术

(-)南方稻田秸秆还田腐熟技术模式

稻田秸秆还田腐熟是指在上茬作物收获时,应用

秸秆快速腐熟技术,及时将秸秆还田腐熟后种植下季

作物。适宜于有水源保障条件的水稻~水稻栽培模式。

秸秆还田方式包括秸秆粉碎还田、秸秆覆盖还田等。

现主要阐述两种技术模式要点:

1.秸秆整株收割腐熟还田抛秧技术。

(1)秸秆处理。早稻实行机械或人工收割时,

留茬高度应小于15厘米。收割机加载切碎装置,边收

割边将全田稻草切成10~15厘米长度的碎草;人工收

割(最好稻草也按10~15厘米长度切碎)。将切碎的

稻草(或人工收割的整秆稻草)均匀的撒铺在田里,

平均每亩稻草还田量为300~400公斤。

(2)施用基肥与腐熟剂。稻草撒铺后,施用基

肥与秸秆腐熟剂。基肥施用量要根据配方施肥建议和

还田秸秆有效养分量确定,酌情减少磷肥、钾肥和中

微量元素肥料,适量增加氮肥基施比例,将水田碳氮

比调至20:1~25:1。按每公斤秸秆施用2亿个以上有

效活菌数(CFU)计算秸秆腐熟剂每亩投入量。

(3)注意事项。在秸秆处理时,清除病虫害较

重的稻草和田间杂草。在基肥和秸秆腐熟剂施用后,

立即灌入10厘米深水泡田,5~7天后田间留2~3厘

米浅水,免耕抛秧,或用旋耕机耕田整地、栽插晚稻。

分廉苗足后排水晒田。采用免耕抛秧栽培的稻田,抛

秧前平整田面,避免田面深浅不一。

2.水稻留高茬翻压腐熟还田抛秧技术。

(1)秸秆处理。早稻成熟收割时,将稻穗从颈

部割下脱粒,稻茬留下,留茬的长短视其株高矮而定。

株高留长一些,株矮留茬短一些,一般留60—80厘米

左右。

(2)施用基肥与腐熟剂。稻草覆盖后,施用基

肥与秸秆腐熟剂。基肥施用量根据作物需肥规律,综

合考虑稻草还田量,按照配方施肥建议确定,酌情减

少磷肥、钾肥和中微量元素肥料投入量,增加氮肥基

施的比例,调节碳氮比。秸秆腐熟剂施用量按每公斤

秸秆施用2亿个以上有效活菌数(CFU)计算确定(一

般割后每亩撒秸秆腐熟剂2公斤并配施5公斤尿素)。

然后用机力或畜力将稻秆翻压腐熟一段时间,经犁耙、

施基肥后抛秧。

(3)注意事项。在秸秆处理时,清除病虫害较

重的稻草和田间杂草。在基肥和秸秆腐熟剂施用后,

立即灌入10厘米深水泡田,5~7天后田间留2〜3厘

米浅水,免耕抛秧,或用旋耕机耕田整地、栽插晚稻。

分篥苗足后排水晒田。采用免耕抛秧栽培的稻田,抛

秧前平整田面,避免田面深浅不一。

(二)南方绿肥种植技术模式

1.紫云英种植技术模式

南方地区适宜的绿肥种类有紫云英、苕子、肥田

萝卜、箭箸豌豆、蚕豆等。以紫云英为例,技术要点

如下:

(1)种子处理。选择晴天的中午晒种4〜5小时,

晒种后将种子与细沙按2:1的比例拌匀,装入编织袋

内用力揉擦,将种子表皮上的蜡质擦掉,以提高种子

吸水速度和发芽率。然后,用5%的盐水选种,清除

病粒和空枇粒。将选出的种子用5%的腐熟稀人尿浸

种8小时,或用0.2%的磷酸二氢钾溶液浸种10〜12

小时,或用0.1~0.2%的铝酸锭溶液浸种12~24小

时,浸足时间后捞出晾干,用根瘤菌或钙镁磷肥拌种

后即可播种。

(2)开沟。紫云英喜湿,但忌渍水。在播种前,

田块四周应开好沟,除围沟外,一般每隔10〜15米左

右开一条直沟,形成“十”字沟或“井”字沟,做到

沟沟相通,排灌自如,田土沉实,田面不积水。

(3)播种。一般在9月中下旬至10月初播种。

播种过早,稻肥共生期过长,幼苗瘦弱;播种过迟,

则易受冻害,越冬苗不足。在生产上常在晚稻齐穗勾

头后进行。若在生长旺盛的杂交晚稻田播种,应选在

晚稻收割前20~25天播种,以利于水稻成熟和草子出

苗、生长。播种时田间保持湿润状态。一般亩播种量

为2公斤左右,播种时一定要按田定量,分畦匀播,

落子均匀。

(4)施肥。在割稻时或紫云英第一真叶出现时,

施用硫酸钾肥每亩5~10公斤,另外亩用250~300

公斤稀薄粪水,结合抗旱浇施,充分利用冬前温光条

件,加速幼苗生长。在12月上中旬,每亩施土杂肥

400~500公斤加过磷酸钙25~30公斤,以增强抗寒

能力,减轻冻害。开春后即2月中旬到3月上旬,每

亩追施尿素2~4公斤,叶面喷施0.2%硼砂溶液2次,

可提高鲜草产量20%。

(5)收获。盛花初荚期为适宜收获期,最好控

制在60〜70%开花时翻耕,但双季稻地区要视早稻插

秧季节而定。一般在插秧前15〜20天就要压青退田,

早稻抛秧田可在抛秧前抓紧进行压青。每亩绿肥压青

量1500公斤为宜,可根据土壤肥力或砂、粘状况适当

调整压青量。翻压时同时每亩撒施15~20公斤石灰,

促进加速腐蚀。

(6)翻耕。此项技术适宜于单季稻种植地区。5

月中旬紫云英结荚成熟时,一次性翻耕入土。紫云英

结荚后再翻耕,刚好与单季稻茬口相衔接,绿肥种子

成熟后撒落田中,冬季无需再播种,自然长出绿肥苗,

减少重复播种。节省了种子、播种及一次机耕绿肥的

费用,并能年复一年,循环往复。一般不宜超过5年,

以防鲜草中的纤维素、木质素增多,不利于腐烂分解。

(7)留种。留种田应选择在排灌方便、土壤肥

力中上、杂草较少,离住宅较远、运输方便的田块,

最好选择晚稻秧田留种,以减少收种与早稻插秧的季

节矛盾。留种田必须连片,以避免在春耕以后陷入早

稻田的包围。留种田的播种量应控制在每亩1~1.5

公斤,比以压青为目的的播种量略少,有利于分枝粗

壮,提高留种产量,成熟时每亩基本苗控制在18万左

右,有效茎枝数35万左右,株高90〜100厘米,每枝

有效荚数10~15个,每荚粒数6~8粒,种子千粒重

在3.2克左右。

3.绿肥混播技术模式

适宜南方旱地、果园等部分冬闲田、季节性闲置

及轮作耕地。

(1)品种选择。以光叶紫花苕、箭箸豌豆为主,

配合品种有黑麦草、豌豆、胡豆、油菜、苦油菜、满

园花(萝卜菜)等。

(2)混播。将两种以上的不同种类的绿肥品种

进行播种。以豆科绿肥(紫云英或光叶紫花苕或箭箸

豌豆)为主,混播一些十字花科作物(满园花、油菜

等)或禾本科类作物(麦类作物等)。一般在稻田上,

亩播种余江大叶籽0.75公斤或光叶紫花苕2公斤或箭

箸豌豆2.5~3公斤,满园花亩播量0.5公斤、油菜

0.05~0.1公斤或麦类0.6公斤。在旱地及果园上,

一般亩播麦类种子1~1.5公斤,黑麦草0.75~1公斤,

油菜类0.1~0.15公斤,满园花0.5公斤,光叶紫花

苕2〜2.5公斤。

(3)间套播。采用宽窄行种植方式,宽行0.6

米,窄行0.33米。窄行种黑麦草,宽行种紫云英或苕

子以养地为主,窄行种豆科绿肥,宽行种黑麦草,以

收饲草为主。以养地为主的,每亩用紫云英1公斤(光

叶紫花苕2公斤)、黑麦草0.5公斤;以牧草利用为主

的每亩用紫云英0.5公斤(光叶紫花苕1公斤)、黑麦

草1公斤。苕子可条播或穴播,穴距20厘米~5厘米,

每穴播4粒~5粒。

(三)地力培肥综合技术模式

在新建高标准农田和新补充耕地区域,通过土壤

采样测试和田间肥效试验,确定主要障碍因素,有针

对性的制定土壤改良与地力培肥方案。

L施用有机肥

(1)确定维持耕层土埋有机质平衡的有机肥用

量。根据当地土壤有机质含量、腐殖化系数、土壤有

机质年矿化率确定维持耕层土壤有机质平衡的有机肥

用量。如土壤原有机质含量为20克/公斤,在耕层上

每亩有机质含量为3000公斤,若年矿化率为2%,则

每年消耗的有机质量为60公斤。若有机质的腐殖化系

数为0.25,则每亩需加入240公斤有机肥才能达到土

壤耕层有机质平衡。将当地最肥沃的菜园土的有机质

含量视为该地土壤有机质的最高含量,确定有机肥用

量的上限。

(2)确定有机肥施用量。应用测土配方施肥成

果,确定目标产量下的需肥总量。依照生态平衡和经

济环保的原则,综合考虑维持耕层土壤有机质平衡、

有机肥用量上限和秸秆还田量,采用同效当量法,确

定商品有机肥用量。

2.秸秆还田

结合农业机械和深耕深松,充分发挥秸秆腐熟剂

的作用,实施秸秆还田。

3.绿肥种植

根据当地实际情况,选择适宜的绿肥品种,采用

混播、间播、套播等种植方式,种植绿肥并适时翻压

还田。

4.测土配方施肥

通过土壤理化性状分析,田间试验,农户调查等

制订施肥建议卡,指导农户按卡配肥、施肥,保证耕

地土壤中养分的供需平衡,防止不平衡施肥造成的地

力退化。

六、桑枝综合利用技术

桑枝综合利用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利用桑枝生

产食用菌;二是利用桑枝生产生物质能源机制炭。

(—)利用桑枝生产食用菌模式

L主要作用

利用桑枝生产食用菌是一种成熟有效的技术,目

前已在全区普遍推广使用。主要优点:一是环保。剪

伐下来的桑枝中隐藏有大量的桑树病虫害致病源,对

环境污染较大,集中收集进行综合利用,可有效减少

对环境的污染,而且生产食用菌后剩下的菌渣可作还

田的有机肥;二是增效。2012年全区桑枝食用菌生产

突破1亿袋,鲜菇鲜菌产量约4万吨,产值超过3.6

亿元,生产规模全国领先;三是价高。桑枝富含多种

独有的营养成分,造就了桑枝食用菌优于普通食用菌

的价值和品质;四是简便。该技术操作简单、投资小、

见效快,是农民增收致富的好途径。

2.技术要点

噪枝杆一除杂一粉碎一预处理----"配料

出菇管理—生物转化^—培养菌丝—接种一消毒灭菌

采收一加工、销售一>市场

*

废菌筒一哇物有机肥一►还田还林

3.操作规程

(1)桑枝的收集整理:要求无腐烂、无霉变,干

爽。

(2)桑枝的除杂:去除桑枝中的砂石及异杂物。

(3)桑枝的粉化:对桑枝进行切片、粉碎,桑枝

粉要求通过06mm以下筛网。

(4)预处理:对桑枝粉进行预湿润,要求有适宜

的水分含量及pH值。

(5)配料:对桑杆粉主料及辅料进行充分的混合

搅拌。

(6)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