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河北省邢台市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1页
【高二下】河北省邢台市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2页
【高二下】河北省邢台市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3页
【高二下】河北省邢台市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4页
【高二下】河北省邢台市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二下】河北省邢台市名校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下)期中考试语文试题考生注意: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三单元及第5课。—、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材料一:“断亲”的话题提出后,许多人对中国社会亲缘关系的淡漠表示担心。但从很早时有关“陌生人社会”到来的讨论开始,随着核心家庭的崛起和传统家庭的衰落,年轻人和三代乃至两代内的亲戚逐渐疏远几乎是一个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相比之下,“断亲”这个在媒体话语中被炒热的词语更像是一个并不新鲜现象的“新瓶装旧酒”。而比这个词指涉的现象更有趣的,或许也是这个词的使用本身。从各个角度来看,“断亲”都是一个非常符合如今互联网传播规律的词,它和“断交”“断联”等词的联系使其具有了极端化的色彩。在强调和谐的中国社会文化中,“断”带有的负面联想,也会常常让与之相关的现象被视为一种需要被解决的问题。因此,不论是专门讨论“断亲”的论文,还是相关的新闻评论,也大多都会将落脚点置于“如何应对”这一现象上。比如,胡小武论文的结尾就指出,随着“90后”“95后”成为父母一代,会在心态、责任感等方面经历一轮调适,他们对于亲缘的关注也会随之唤醒,在“断亲”后形成一种新的亲缘回归。在一定程度上,“断亲”一词承载的将亲缘关系淡漠化视为一种问题的担忧,恰恰反映了亲缘在潜意识中依然是当今社会非常重要的力量。曾经写出《中国社会的个体化》的著名人类学家阎云翔于2021年编辑出版了《倒立的中国家庭:21世纪早期的代际互动和新家庭主义》一书,其中,他提出了一种“新家庭主义”的分析框架,并指出近20年来,家庭在中国社会中的重要性显著上升。随着改革的推进,国家整体的制度性支持在社会生活诸多领域的退出,越来越多的风险和责任需要个体承担,而个人往往还难以具备承担的能力,此时家庭依然成为大多数人的“托底”选择。在家庭内部,近20年来的中国,代际、亲子间的关系甚至超过了夫妻之间的亲密关系而成为家庭内部的主轴。而在2022年接受新京报专访时,阎云翔更是指出,中国文化中的“关系本体论”特征,更是让中国人的“家”概念并不容易被抛弃。中国文化中的“家”有着近乎无限的弹性,并不是一个实质性的存在,而是一个关系型的存在,“它的大小和性质完全由它在具体情境下所囊括的人际关系所决定”。一方面,这解释了为何亲戚们的问候常常让年轻人感到一种无所适从的“越界”,这或许因为年轻人心中和亲威心中“亲密家人”的范围有所不同。另一方面,它也暗示了习惯于用关系界定自身的中国人,很难轻易地斩断亲缘联系。个体化、结构性风险等现实条件的制约,都会使得新家庭主义思想难以减弱。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是否应该从彻底“断交”的角度来理解所谓的“断亲”现象,是值得探讨的。而年轻人是否过于“个人主义”,以至于开始抛弃亲情,这或许也是一个有些杞人忧天的问题。(摘编自刘亚光《年轻人真的开始“断亲”了吗?》)材料二:当前,一些青年与亲戚之间不互动、不交往,其亲缘关系呈现出越来越淡的趋势,引起了一定的社会关注。大家用目前40~50岁的人年轻时与亲戚交往互动状况来证明目前的年轻人亲缘关系淡漠。而今天的中国社会与几十年前的中国社会相比,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这意味着当年的他们与今天的年轻人实际上生活在两个不同的社会环境中。著名社会学家米尔斯指出:“无论是个人生活还是社会历史,不同时了解这二者,就不能了解其中之一。”而且人们在各种局部环境里所经历的各种事情常常是由社会变化所引起的。所以,我们在看待社会现象时,要将个人生活经历与社会历史的发展变化结合起来进行分析。特别是应该从社会变迁的角度来看待人们亲缘关系的变化。建立在血缘和姻缘关系基础上的亲缘关系是紧密或是松散,会受到两个重要因素的影响;一个重要因素是血缘、姻缘关系的规模;另一个重要因素是亲戚之间的地域范围。而几十年来我国社会的发展,恰恰在这两个方面发生了重大变迁,从而极大地影响,特别是削弱、淡化了亲缘关系。一方面,城市化的快速发展,以及与之伴随的社会流动的大幅增加,将数以亿计的农村青年人口引入城市。人口流动趋势更加明显,流动人口规模进一步扩大。根据全国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全国人户分离人口为49276万人,其中,市辖区内人户分离人口为11694万人,流动人口为37582万人,其中,跨省流动人口为12484万人。与2010年相比,人户分离人口增长88.52%,市辖区内人户分离人口增长192.66%,流动人口增长69.73%。这一巨大的社会变迁不仅在空间上影响了进入城市的青年与原有农村社区中亲戚之间的互动和交往,同时,他们在城市中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的改变,也进一步从交往对象、交往时间上限制了亲戚之间互动和交往发生的频率。另一方面,我国家庭规模和结构发生了明显变化。家庭户是指以家庭成员关系为主,居住一处共同生活的人组成的户。随着生育率的降低、家庭中子女数量的减少,家庭户规模呈持续下降态势,回顾历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家庭户的规模从1982年普查的4.41人,逐渐下降到1990年普查的3.96人,2000年普查的3.44人,2010年普查的3.10人,2020年普查的2.62人,中国家庭户平均规模已降至3人以下。这是一个很大的变化,它会对家庭的亲戚关系产生明显影响。正是在上述两方面因素和其他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原来那种以“走亲戚”为主要特征的亲缘互动方式逐渐被冲击,被淡化,被消解。随着社会的进一步发展,青年的亲缘关系可能还会进一步淡化。而新的业缘关系、学缘关系、地缘关系,趣缘关系等将会成为青年人际交往的重要补充。因此,对于随着社会发展人们的亲缘关系逐渐变淡的现实,我们不能过度解读。特别是不宜采用相对极端的概念来概括和描述青年的亲缘关系状况,也不用因此而担忧,甚至呼吁进行深思。我们应该充分认识到现代化过程所带来的必然结果,并理性面对亲缘关系所发生的变迁。(摘编自风笑天《理性面对青年亲缘关系的变化》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材料一指出,“断亲”一词具有极端化的色彩,是一个符合如今互联网传播规律的词,容易让人产生负面联想。B材料一认为,亲戚的问候常常让年轻人感到“越界”,其原因可能是他们心中和亲戚心中的“亲密家人”的范围不同。C材料二认为,近几十年来以家庭成员关系为主的家庭户规模变得越来越小,这成为影响亲缘关系的重要因素。D.材料二认为,业缘关系、学缘关系,地缘关系等将会成为青年人际交往的重要补充,因此,青年的亲缘关系越来越淡。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材料一指出,“断亲”一词更像是一个并不新鲜现象的“新瓶装旧酒”,可知“断亲”现象非新鲜事物而是以前就存在。B根据材料一可知,亲缘在人们潜意识中仍然是当今社会非常重要的力量,所以,“断亲”这一话题才引发了人们的关注。C.材料一认为,很多对“断亲”的评论大多将落脚点放在了“如何应对”这一现象上,这给大众以错误的引导。D.用现在四五十岁的人年轻时的亲情跟现在年轻人的亲情相比,而没有认识到两代人所生活的环境已经发生变化,这是错误的。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第四段观点的一项是(

)(3分)A.互联网让青年群体更加享受“人与网”的日常生活方式,而不是现实中的“人与人”的生活方式,走亲访友渐渐被他们放弃。B.每当春节临近,中国的大地上开始上演一年一度的春运大戏。成千上万的游子踏上归途,只为了与家人共度这个传统佳节。C.当代青少年学业压力大,被学校及各类辅导班“窄化”为一个个“学习机器”,社会交往特别是走亲戚形态的交往很少。D.很多农村孩子大学毕业便分流到各大城市就业,结婚生子,他们的下一代从小缺乏对家乡亲戚的亲密接触与频繁交往。4.下列对材料—和材料二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材料一使用了“几乎”“或许”“往往”“是否”等词语,使论证更严谨。B.材料—提及胡小武的论文和阎云翔编辑的书,通过一反一正两种看法,佐证自己的观点。C.材料二第四、五段论证社会变迁对亲缘关系的影响时,使用大量数据,使观点更可信。D.材料二引用社会学家米尔斯的观点,论证同时了解个人生活和社会历史的重要性。5.两则材料都谈到了当代青年亲缘关系淡化的问题,但两者的观点有同有异,请根据材料简要概括。(6分)(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水中之鱼

莫言1996年8月5日,你率领着装甲兵指挥学院数十名官兵,乘大卡车赴河北赞皇县境内的白草萍水库执行抗洪抢险任务。连日暴雨,导致山洪暴发,县境内几座小型水库决堤,道路多处被冲断。你们的卡车挣扎到赞皇县城时,再也无法前进。大雨时断时续,城内一片汪洋。你与战友浑身水湿,忍着饥饿和寒冷,站在车上待命。你们熬过了一个漫漫长夜。你患痢疾已经一周,妻子去东北探亲未归。①昨天临行,你把两个熟鸡蛋装进衣兜,但此时你把它们忘记了。黑暗中雨声、水声喧哗。你心急如焚,肠胃绞痛。8月6日凌晨,一个消息传来:在县城东10余公里处,槐河的河心岛上,有九名虹环拔丝厂的工人,已被洪水围困了一天一夜。地方政府派人乘木筏营救,但因水流湍急,没能成功。据气象预报,下午还将有特大暴雨,槐河上游的白草萍水库有可能决口,情况万分紧急。你主动请缨,挑选了26名识水性的官兵,组成突击队,拖着营救器材,蹚着没膝的浊水,冒着渐沥的冷雨,来到虹环拔丝厂的对面。面前的槐河,此时已与宽阔河滩上的庄稼地连成了一片汪洋。高大的电线杆被冲断,倒卧在水中;河中激流处,浊浪滚滚,水面上漂游着被连根拔出的树木和淹死的牲畜;河心岛上,虹环拔丝厂的厂房只露着灰色的房顶。九个工人站在大房顶上,显得很小。岸这边,你和战友们,听到了他们的呼救声。你克制着焦急的心情,与院军务处刘处长和教练团刘参谋长沿河勘察了地形、水情,决定先涉水斜插到河心岛上游那两个隐约可见的浅滩上,然后再带绳泅渡到河心岛,架起绳桥,让受困群众扶绳脱险。你命令修理连指导员李明生第一个下水。这小伙子水性好,身强力壮。你打开一瓶白酒,让李明生喝了几口,又用酒搓红了他的身体。你盯着他的眼睛,反复叮嘱:“小心,小心!”李明生涉水冲上第一险滩。稍事休休息,又冲向第二险滩,但水深流急,浸水后的绳子沉重无比,他退了回来。你让刘参谋长带12名突击队员冲向第一险滩,支援李明生。李明生又向第二险滩冲去,前进30米,又退回,专业军士张永红接过李明生身上的绳子下了水。他前进了40米,被激流冲倒,滩上的同志们用绳子把他拖回来。战士阮波接过绳子下水,无功而返。②你心急如焚,脱衣下水,冲向第一险滩,与战友们汇合。你挂上绳子,冲向第二险滩。水势湍急,你的腿感觉到像篮球那么大的卵石在水下滚动。你和战友们终于站在了第二险滩上,面对着浊浪翻滚的主河道。在河的下游200米处,虹环拔丝厂的厂房像脆弱的玩具一样。一缕从乌云中透出来的血红阳光照耀着河道,也照耀着站在岌岌可危的房顶上的九名工人苍白的脸。他们已停止了喊叫,静静地向这边张望着。你观察了几分钟水势,跟身边的刘参谋长商量,要亲自带绳子泅渡主河道。战友们急了,都争着抢绳子。你火了,指指正在那儿翘首盼望的群众说:“别争了,论水性你们谁也没我好,我曾经是你们的游泳教员!”你仔细地检查了绑在自己身上的救生绳,又检查了粗大的桥绳。你是那样的仔细,然后你要下水了。你回头望望身后的战友,用平常的目光。你对身边的刘参谋长说:“我现在感觉到肚子真有点饿了。”刘参谋长看着你灰白的面孔和乌紫的嘴唇,刚想劝你不要下水,你已经把粗大的绳子挂在肩上,扑进了激流。你在水中走了几步,便开始游泳。你感到彻骨的寒冷。沉重的绳子拖拽着你,使你无法施展游泳技术。在湍急冰凉的浊水中,你感到人的力量是那么微小。你是从浑江里游出来的孩子,浑江穿越你的故乡辽宁桓仁县城,注入鸭绿江,然后汇入波涛万里的渤海。现在你游在槐河里,槐河注入子牙河,同样汇入波涛万里的渤海。你已在河北大地上工作了十七年,你把这里当作自己的第二故乡,你爱这里的父老乡亲,就像爱你家乡的父老乡亲一样。你奋力地挥动双臂,克服着水的冲力,克服着绳索的压力,高高的浪头打湿了你的头颅,腥冷的浊水灌进你的嘴巴和鼻腔,你真的感觉到了人的力量在大自然面前是那么微小,但前有待救的父老,后有亲爱的战友,你的身上,又充溢着力量。你斜着身体,冲击最汹涌的中流,水面上的漂浮物,像疾速的箭矢一样。你躲着它们,看着它们奔腾而下。虹环拔丝厂遥遥在望。厂房顶上的人们都站了起来,为你担心,为你欢呼。一个小伙子,手持一根长长的竹竿,伸向你,想助你一臂之力,你也对着那竹竿伸出了手。但就在你的手即将抓住那竹竿时,一股暗流把你冲走。伸到面前的竹竿一闪而过。这时你如果回头往后游,不远处就是一片露出水面的乱石滩。③你没有回头,继续往前游,凭你的水性和意志你可以游到对岸。你奋力地挥动双臂,但你突然感到身体不由自主地旋转起来,有一股力量把你往下拽。你知道自己陷入了漩涡。随即你感到头颅一阵剧痛,一棵倒在水中的大树撞向了你。你沉入了水底,像鱼儿游归了大海。你是从浑江游出来的孩子,十二岁时你曾在浑江里救起过一个八岁的女孩。但现在你沉在槐河的水底,像一条鱼。第二险滩上的战友们紧急地往后拽着那套在你肩上的救生绳,但他们手里没了重量。绳子早已脱落了。战友们热泪滚滚,齐声呼唤着你。他们要扑进激流去寻找你,但被眼含热泪的刘处长和刘参谋长止住了。兵分两路,一部分战友继续营救群众,一部分沿河寻找你。县里的领导闻讯赶来了。周围的百姓闻讯赶来了。④淅沥的雨止住了,太阳从云缝里钻出来,槐河上铺满光芒。战友们的哭喊声与百姓的哭喊声合在一起,震动着茫茫的水世界。但是你已经听不到这些了。你从水里游来,又从水里游去。你是一条鱼,游进了比大海还要宽广的人心。(有删改)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章开头介绍了此次执行抗洪抢险任务的背景和遇到的困难,还交代了主人公“你”身患痢疾上抗洪前线的情况。B.虹环拔丝厂的九名工人被困洪水之中,未能脱险,他们身处槐河的河心岛上,水流湍急,进行救援的难度非常大。C.李明生水性好,身强力壮,他第一个下水,下水前“你”让他喝白酒并用酒搓红他的身体,表明“你”对战士的关心。D.文章回顾了“你”的成长经历,从浑江到槐河,表明“你”与渤海不可分割的联系,突出“你”的水性好,就像是一条鱼。7.下列对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句子①中忘记鸡蛋的细节,表明了“你”的“忘我”也为后面“肚子真有点饿了”做铺垫。B.句子②中“心急如焚”的心理,“脱衣下水”的动作,表现出“你”敢于担当的精神。C.句子③中“凭”字,表明“你”对水性的自信,也表明“你”对自己顽强意志的自信。D.句子④的景物描写具有象征意义,“铺满光芒”象征了抗洪抢险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8.文章第五自然段写出了文中“你”的哪些身心感受?请简要说明。(5分)9.文章采用第二人称进行叙述,并将人幻化成鱼,分别有怎样的艺术效果?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材料一:归有光,字熙甫,昆山人。九岁能属文,弱冠尽通《五经三史》诸书。嘉靖十九年举乡试,八上春官[注]不第。徙居嘉定安亭江上,读书谈道。四十四年,始成进士,授长兴知县。用古教化为治。大吏令不便,辄寝阁不行。有所击断,直行己意。大吏多恶之,调顺德通判,专辖马政。名为迁,实重抑之也。有光为古文,原本经术,好《太史公书》,得其神理。时王世贞主盟文坛,有光力相抵排,目为妄庸巨子。世贞大憾,其后亦心折有光。(选自《明史·归有光传》,有删改)[注]春官:礼部。材料二:吾家自先太仆①卖文,先处士卖书画,以笔耕自给者累世矣。遭乱家破,先处士见背,余饥窘困踣②,濒死者数矣。比年来,余文章书画之名稍著,颇有来求者,赖以给③粥。客或病其滥,余曰:“诚然!顾不能无藉于此,欲不滥当若何?”客曰:“大人先生、学士大夫来求者应之,即屠沽儿有求,拒弗与。庶免于滥矣!”余笑曰:“客过矣!天下有道,贤人在位,愚者在下;无道反是。故战国之贤豪,多隐于卖浆、屠狗;东汉之高士,或托于侩牛、赁舂。今之所谓大人先生、学士大夫,子以为贤乎,愚乎?果贤者也,知必不立于今日之朝,食今日之禄矣;今之屠沽儿,吾岂谓必有如古之贤豪高士出其中乎?顾不立今日之朝,不食今日之禄,以为犹此善于彼。既卖文,卖书画,凡服食器用一切所需无丕取办于此是余亦为沽者之事。吕望鼓刀为师尚父,百里奚、宁戚饭牛为齐秦相,余平生自待如此,又安敢概视今之屠沽儿,谓必无古之卖浆、屠狗、侩牛、赁舂之贤者出其中乎?唯今世之所谓大人先生、学士大夫之中,则断断乎必无人也。子若以余之卖文,卖书画不拒大人先生、学士大夫之请为滥,则诚然矣。顾以应屠沽儿之求为滥,不已傎④乎!”客愕然久之,曰:“子之论诚高矣!虽然,世目子为狂生,乃今尤信。”(选自归庄⑤《笔耕说》,有删改)[注]①太仆:曾祖父。下文“处士”指作者父亲。②踣(bó):仆倒。③(zhān):稠粥。④傎(diān):颠倒错乱。⑤归庄:归有光之曾孙。明亡后参加抗清斗争,后以教书为业,终身不仕。10.材料二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每涂对一处给1分,涂黑超过三处不给分。(3分)凡服食器A用B一切C所需D无不取办E于此F是余G亦为H沽者之事11.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但体还未壮,所以称作“弱冠”。B.“余文章书画之名稍著”与“其制稍异于前”(《项脊轩志》)两句中的“稍”意思相同。C.病,文中指批评,与《陈情表“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中的“病”意思不同。D.“多隐于卖浆、屠狗”与“亦将有感于斯文”(《兰亭集序》)两句中的“于”意思不同。12.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归有光小时候就显露出文才却久试不中,他通晓《五经》《三史》,领悟前人的精神意旨,其文才得到王世贞的肯定。B.材料二从作者的曾祖父开始卖文章,到作者的父亲卖书画,作者也卖文章、书画,客人劝作者多卖文章、书画给地位低的人。C.材料二是一篇内容独特、形式新颖的言志之作。文章采用主客对话的方式,与苏轼的《赤壁赋》的构思相似。D.材料二以“笔耕”为话题,畅谈作者的思想志趣,字里行间渗透着一种愤世嫉俗之感和抑郁不平之气,也可见其气节。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顾不能无藉于此,欲不滥当若何?(4分)(2)子之论诚高矣!虽然,世目子为狂生,乃今尤信。(4分)14.材料一中,归有光的上司为什么不喜欢归有光?请简要说明。(3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少年游

柳永参差烟树灞陵桥①,风物尽前朝。衰杨古部,几经攀折,憔悴楚宫腰②。夕阳闲淡秋光老,离思满蘅皋③。一曲《阳关》④,断肠声尽,独自凭兰桡⑤。[注]①灞陵桥:在长安东(今陕西西安),古人送客至此,折杨柳枝赠别。②楚官腰;史载楚灵王好细腰。③蘅皋:长满杜蘅的水边陆地。④《阳关》:古人送别之曲,王维《渭城曲》中有“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的诗后入乐而成《阳关曲》。⑤兰桡:代指船,桡即船桨。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在长安东灞水边,风俗依旧和往朝一样,人们折杨柳枝来送别亲人。B.“楚宫腰”非常形象,词人写自己近来像楚宫里的细腰女人一样消瘦。C.“夕阳“秋光”渲染了气氛,离别的忧思如长满的杜蘅,绵延不尽。D.冯煦评柳永词“达难达之情,而出之以自然”,这评语也适合此词。16.这首词的“一曲《阳关》,断肠声尽,独自凭兰桡”是如何表现“愁”的?请简要分析。(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李密《陈情表》中,运用《左传》中的典故,表达报恩之情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并序》中,运用叠词,描写草木茂盛和水流细微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归有光《项脊轩志》中,写风吹树影摇动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课内文言知识和语言文字运用(20分)(—)课内文言知识(本题共3小题,9分)1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迨诸父异爨(《项脊轩志》迨:等到B.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兰亭集序》致:意态,情趣C.审容膝之易安(《归去来兮辞并序》审:深知D.余方心动欲还(《石钟山记》心动:内心感动19.下列加点字的词类活用归类正确的一组是(

)(3分)①臣具以表闻《陈情表》②先大母婢也,乳二世(《项脊轩志》③群贤毕至,少长咸集(《兰亭集序》④园日涉以成趣(《归去来兮辞并序》⑤齐彭殇为妄作(《兰亭集序》)⑥甚善。名我固当(《种树郭橐驼传》)⑦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石钟山记》⑧虽大风浪不能鸣也(《石钟山记》A.①⑧/②③⑥/④⑦/⑤B.①⑤/②⑥/③/④⑦/⑧C.①⑤/②⑥/③④⑦/⑧D.①⑧/②⑥/③/④⑦/⑤20.对下列各句的句式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3分)①急于星火(《陈情表》)②胡为乎遑遑欲何之(《归去来兮辞并序》)③映带左右(《兰亭集序》)④虽无丝竹管弦之盛(《兰亭集序》)⑤遂见用于小邑(《归去来兮辞并序》)⑥理,非吾业也(《种树郭橐驼传》)⑦卒以祸(《种树郭橐驼传》)⑧石之铿然有声者(《石钟山记》)⑨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A.①⑤/②⑦/③⑨/④⑧/⑥B.①②⑤/⑨/③⑥/④⑧/⑦C.①/⑤/②⑨/③⑦/④⑧/⑥D.①/⑤/②③⑨/⑥⑦/④⑧(二)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3题。生活里有了广播,我们甚至有着进入新社会的荣誉感。天气预报是每天广播的一项固定内容,这节目度量着我们的生活起居。每天的生活、工作、出行,人们甚至需要蹲点听这雷打不动的天气预报。天气预报节目的播报很超前:先一阵音乐,若音乐悠扬,预报天气定是睛朗;若管乐齐鸣,音乐节奏急促,预报的自是暴风骤雨。音乐响起时,我们已经初步断定天气“好”与“坏”,再竖起耳朵细听详情。天气预报很重要,虽然它预测天气没有我外婆准,可是连外婆也宁可先听它的。“局部”,就是其中一个最突兀的词汇;“局部有阵雨”“局部中到大雨”“局部雷阵雨”……“局部”是什么地方?为什么那里总是有雨?这让镇里的老人家都纳闷了很多年。邻居几位阿婶阿姆闲坐时,边听着广播边喝茶,不禁感叹道;“这局部也真倒霉,总是下雨,这次还是雷暴雨!”“这局部这个地方又遭殃啦!”她们倒是不再追究“局部”的下雨问题,反正同情心给予了那个叫“局部”的地方,心里就已经觉得妥帖了,自己这地方有没有大暴雨才要紧。时代潮流风云变幻,很快便有收音机让人大开眼界。收音机,声音可调大调小,可听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可收听很多电台。家里的广播突然显得那么老土。虽然老土,但回头听听广播,每天日常还是靠着它。家里的广播就像糟糠之妻,虽然又老又土又没文化,可是已经固定在家里,还真的离不了它。21.文中加点的词语十分有特色,请对此加以解释。(6分)(1)蹲点

(2)妥帖22.作者是如何根据天气预报判定天气的?请简要说明。(2分)23.简要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表达效果。(3分)四、写作(60分)24.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材料一:块头大不等于强,体重大不等于壮,虚胖不行。材料二:地瓜的藤蔓向四面八方延伸,但它的块茎始终长在根基位置。以上两则材料出自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它以生动形象的语言说出了普遍的道理。请据此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1.D(因果关系不成立)2.C(“这给大众以错误的引导”材料中无据)3.D(A项强调的是互联网对青年亲缘关系的冲击。B项强调的是人们难以割舍亲情。C项强调的是青少年的成长环境对他们亲缘关系的影响。D项强调的是地理空间因素对亲缘关系造成的不利影响,符合材料二第四段观点)4.B(“一反一正两种看法”错,胡小武的论文和阎云翔编辑的书的观点都认为亲情不会淡化)5.相同点:都认识到年轻人亲缘关系淡化是一种客观趋势,但不必为这种趋势过分担忧。(2分)不同点:材料一通过分析“断亲”成为热点话题的原因,论证年轻人不会“断亲”;(2分)材料二通过分析青年亲缘关系变淡的原因,论证要理性面对青年亲缘关系,认识到这是现代化过程所带来的必然结果。(2分)6.D(“突出‘你’的水性好,就像是一条鱼”分析不当,突出的是“你”的英雄形象,深入人心)7.D(句子④的景物描写没有象征意义,表达的意思是“雨停了,天晴了”)8.①强烈感受到九名工人的危险,对解救他们感到非常急迫﹐亲自带绳子泅渡主河道,进行救援。②长时间没有进食,感觉到肚子真有点饿了。③扑进了激流,感到彻骨的寒冷。④救援极其困难,感觉到了人的力量在大自然面前的微小。⑤前有待救的父老,后有亲爱的战友,感到身上又充溢着力量。(每点1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的酌情给分)9.(1)第二人称的艺术效果:①用第二人称,直接称呼主人公,更加自然亲切,可以让读者更真切地感受抗洪英雄形象。(1分)②用第二人称,直接和主人公进行对话,便于表达对英雄的崇敬和赞美之情,使读者获得更多的情感共鸣。(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的酌情给分)(2)将人幻化成鱼的艺术效果;这符合人物从小就会“游”的经历,是对英雄牺牲结局的一种美好的想象﹐富有浪漫色彩,也是对英雄的崇高礼赞。(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的酌情给分)10.BDF

[(原文标点)凡服食器用,一切所需,无不取办于此,是余亦为沽者之事]11.B(“余文章书画之名稍著”中的“稍”意思是“逐渐”;“其制稍异于前”中的“稍”意思是“稍微”)12.B(“客人劝作者多卖文章、书画给地位低的人”与原文不符,说反了)13.(1)只是不能不依赖卖文为生,要想不滥该怎么办呢?(得分点:“顾”“藉”“若何”各1分,大意1分)(2)您的说法实在是太高了!虽然如此,世上的人都把您看成是狂妄的人,到今天我更加相信。(得分点:“诚”“目”“乃今”各1分,大意1分)14.归有光认为上级的命令不恰当的,他就不执行;(2分)决断的时候,归有光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办。(1分)【参考译文】材料一:归有光,字熙甫,昆山人。九岁时就能写文章,二十岁时完全通晓《五经鼠三史》等书。嘉靖十九年乡试中举,八次考进士都不中。移居嘉定安亭江边,读书谈论义理。四十四年,才成为进士,被授予长兴知县(的职位)。用古时的教化之理来治理政事。上级官吏的命令不恰当,就躺在闾楼里不去办公。该决断的时候,直接按自己的想法办。上级官吏大多讨厌他,调他任顺德通判,专门管辖马政。名义上是升迁,实际上是大大地贬低他。归有光作古文,来源于经学,喜好《太史公书》,领悟到书的精神旨意。当时王世贞主宰文坛,归有光极力抵制排斥,把他看作狂妄平庸的权威人物。王世贞大为不满,后来对归有光也诚心折服了。材料二:我家自从曾祖卖文章,父亲卖书画,凭着“笔耕”养活自己接连几代了。遭遇动乱家庭破败,父亲去世,我生活饥饿困苦,接近死亡的情况有多次。近年来,我的文章书画的名声渐渐大起来,很有些人来求取,我就依靠着卖字画作为衣食的来源。有的宾客批评我(卖文章、书画)太滥,我说:“真的是这样啊!只是不能不依赖卖文为生,要想不滥该怎么办呢?”客人说:“有地位有身份的人,有学问有官职的人,来求字画就答应,有屠夫卖酒一类人来求,就拒绝不给。大概就免于滥了!”我笑着说:“客人你错了!天下有道,贤人做官处于高位,愚人处在下面的位置;天下无道,就正好相反了。所以战国的贤人豪杰多隐身在卖酒、屠狗的人中;东汉的高尚的人士,有的托身为卖牛的牵线人,有的成为佣工替人舂米。当今有地位有身份有学问有官职的人,你认为他们是贤能呢,还是愚蠢呢?如果他们果真是贤能的人,我断定他们一定不会在当今的朝廷做官,享受今天的俸禄;对现在的屠夫酒贩,我难道认为一定有如同古代贤士豪杰的高人出于其中吗?只不过因为他们不在朝廷为官,不享受今天朝廷的俸禄,还是这些隐于低贱行业的高尚之士要胜过那些有地位有身份,有学问有官职的人。我卖文章、卖书画后,凡是吃穿用度,一切的必需物品,无不从卖文章、卖书画里取得,这样可以说我干的也是贩卖的贱业。姜太公吕望曾鼓刀为屠户,终成周武王的师尚父﹐百里奚、宁威都喂过牛,而终成秦齐两国的宰相,我平生就是这样看待自己,又怎么敢对现今的屠夫酒贩一概而论,怎敢说一定不会有如古代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