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总复习政治练习必修三第二单元第四课课时跟踪练_第1页
高考总复习政治练习必修三第二单元第四课课时跟踪练_第2页
高考总复习政治练习必修三第二单元第四课课时跟踪练_第3页
高考总复习政治练习必修三第二单元第四课课时跟踪练_第4页
高考总复习政治练习必修三第二单元第四课课时跟踪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二单元文化传承与创新第四课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课时跟踪练一、选择题1.“仁义礼智信,温良恭俭让”是中华先民对社会核心价值的认识。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继承了中华优秀传统道德文化,也充分借鉴吸收了世界文明的有益成果,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上述材料启示我们()①要认真审慎分析传统道德规范,并有鉴别地加以对待②道德发展脱离不开时代背景,新的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根基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经成为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④要加强挖掘和阐发传统美德,实现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解析:题干说明我们应继承传统、推陈出新,要加强挖掘和阐发传统美德,实现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故①④符合题意。②③错误。答案:B2.“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你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糖瓜粘……三十晚上熬一宿”这首儿歌描述的年俗活动经过千年传承早已成为烙在华夏儿女身上的中国印,系在炎黄子孙心头的中国结。以上材料说明()①传统习俗记载了中华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②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③传统习俗是中华文明传承和进步的重要动力④传统文化的血脉中涌动着强烈的民族认同感和归属感A.①② B.②③C.②④ D.③④解析:记载中华文化发展的历史轨迹和丰富成果的是文字,而不是传统习俗,①排除;对传统文化的作用应辩证地看待,笼统地说传统习俗是中华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是错误的,③排除;②④是对传统习俗和传统文化的正确理解,故本题答案选C。答案:C3.“守岁尊无酒,思乡泪满巾”“续明催画烛,守岁接长筵”,记忆中的除夕夜,全家人围炉夜话:仁爱亲情,长幼有序、礼数有方。如今的春节,人们忙着在群里抢红包、在网络上看春晚、在微信圈里发祝福。人们纷纷感慨:年味淡了。人们对年味的留恋更深层次的是()A.对数字化生活方式冲淡年味的担忧B.对春节折射的传统文化内核的留恋与珍视C.对传统年俗的固守与坚持D.对记忆中除夕夜的回忆与怀念解析:根据对题目的分析,人们对年味的留恋体现了对传统文化的留恋与珍视。故B入选。A选项体现的不是对年味留恋的原因,是对年味变淡的担忧。C选项以及D选项都不是深层次的原因,故不选。本题选B。答案:B4.“尊老”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世世代代的劳动人民,始终把“尊老”奉为立身处世的大德,相沿成习。如今,“尊老”这一传统美德摒弃了其中的封建成分,增添了新的社会内容,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组成部分。材料表明()①传统文化的基本特征能够因时而变②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③只有认同传统文化才能发展传统文化④对传统道德规范要有扬弃地予以继承A.①③ B.②④C.②③ D.①④解析:“‘尊老’这一传统美德摒弃了其中的封建成分,增添了新的社会内容,成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组成部分”说明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对传统道德规范要有扬弃地予以继承,故②④符合题意;①说法错误,传统文化在世代相传中保留着基本特征,同时,它的具体内涵又能够因时而变,排除;③说法明显错误,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答案:B5.“我很不希望把古代经典的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加入一堆什么西方的东西,我觉得‘去中国化’是很悲哀的。”习近平对“去中国化”的批评,其依据在于()①民族文化是维系民族发展的精神纽带②吸收外来文化会消解文化的民族特色③摒弃传统文化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④立足传统文化,就能永葆文化的生命力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解析:去中国化之所以悲哀,是因为我们要保持自己的民族特色,因为民族文化是维系民族发展的精神纽带,同时“不希望把古代经典的诗词和散文从课本中去掉”,是因为摒弃传统文化会失去文化创新的根基,①③正确,选B;②错误,吸收外来的优秀文化可以促进本民族文化的发展,而不是消除本民族文化特色;④错误,文化创新是文化永葆生命力的保证。答案:B6.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经济一体化浪潮越发汹涌之际,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利用、传承与变迁、创新与调适成为民族研究与工作中的重大课题。要做好这一重大课题,就必须()①不断革除陈旧和过时的旧文化②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③通过废除封建制度发展新文化④使教育摆脱古代教育思想的影响A.①② B.③④C.②④ D.①③解析:要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就必须对传统文化“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正确处理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①②符合题意。我国已经废除了封建制度,③与事实不符。古代教育思想中的积极因素对今天的教育仍具有借鉴意义,④观点片面。答案:A7.德国哲学家伽达默尔曾说:“传统并不是我们继承得来的一宗现成之物,而是我们把它生产出来的,因为我们理解传统的进展并且参与在传统的进展之中,从而也就靠我们自己进一步规定了传统。”材料旨在说明继承传统()①并不是原封不动地承袭②与人们的文化选择无关③是一个推陈出新的过程④首先要求我们发展传统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解析:由材料信息可知,人们对文化的继承总是会受到自身因素的影响,这说明对传统的继承并不是原封不动地承袭,而是一个推陈出新的过程,①③符合题意,排除②。文化的继承与发展没有先后之分,④说法错误。答案:B8.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用数字化技术等高科技手段,对丰富的优秀文化遗产进行挖掘、整理和再现,让更多人看到文化遗产持续生长的鲜活历史。这表明()①科学技术的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②对待丰富的传统文化,必须取其精华、去其糟粕③先进的科学技术有利于促进文化的传播与传承④科学技术发展水平决定了文化发展水平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解析:②与题意无关,故排除;④说法错误,因为科学技术是影响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而不是决定因素,故排除。故本题答案选B。答案:B9.数字技术改变的不仅仅是传统出版业,还渗透到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数字印刷、微信互动、3D电影……人们从这些数字产品中感受到了数字技术的魅力。这表明科技创新是()①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②推动大众传媒发展的动力③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④促进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解析:大众传媒是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①说法错误;科技进步是促进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推动大众传媒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持,是推动大众传媒发展的动力,②④正确且符合题意;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③错误;故该题答案选C。答案:C10.“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展览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用百件展品共同讲述200万年来人类文明的历程,如“0号展品”是一套古埃及木棺,制作它的全部材料分别来自黎巴嫩、努比亚、阿富汗和两河流域。按照该展惯例,每至一个国家,都将吸纳一件(组)该国文物作为第101号一起展出,此前澳大利亚站选取的是“全球第一个wifi设备”,中国北京站选取的第101号文物是“宣布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木槌和中国重返世贸组织的签字笔”。由所选展品推断,最符合该展主旨的是()A.各大洲文明具有独特性和差异性B.创新是文化富有生机和活力的重要保证C.文化具有继承性,没有文化的继承就没有文化的积累D.资源、技术、思想文化的传播和共享塑造了人类文明解析:文化具有多样性,是人类社会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文化要在交流中传播。“大英博物馆100件文物中的世界史”展览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说明资源、技术、思想文化的传播和共享塑造了人类文明,D符合题意;文化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A不符合题意;B、C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答案:D11.大规模在线开放课程(Mooes)也称慕课,从教学模块上分成视频单元和非视频单元,视频单元多是3至8分钟的教学视频片段。这些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催生的教学创新方式被越来越多的师生认可和接受。这说明()①科技进步促进了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②大众传媒是以互联网的推广为标志的③网络文化是大众真正需要的先进文化④新兴媒体具有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功能A.①③ B.②③C.②④ D.①④解析:①说法符合题意,“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催生的教学创新方式被越来越多的师生认可和接受,这体现了科技进步促进了文化传播、继承与发展,故入选;②说法错误,大众传媒是以印刷媒体的推广为标志的;③表述错误,人民大众真正需要的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所以正确答案是D。答案:D12.随着数字出版产业的发展,数字阅读作为全民阅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已日益成为人们获取信息和知识的重要途径。数字化阅读方式()①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②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③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发展④是社会生活中最方便、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媒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解析:②说法错误,教育是人类特有的传承文化的能动性活动,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社会生活中最方便、最直观、最常见、最丰富的传媒是口语,故排除④。数字化阅读方式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的局限,极大地促进了文化的传播、继承与发展。故本题正确答案为B。答案:B二、非选择题13.材料在A市文化创意产业园的建设中,对老厂房和旧仓库的利用存在两个方面的争议。一种观点认为,文化是一种人生体验、生活记忆。老厂房和旧仓库也是城市文脉的一部分,它们往往承载着老企业的文化和精神,在对其改造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时,要“修旧如旧”,使之成为凝固的“文化”。另一种观点认为,文化创意产业的核心是创新,靠创意和知识元素,形成高附加值的产品,因此要引入现代元素“修旧如新”,开辟新的途径、新的空间,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你赞成材料中的哪种观点?请从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的角度阐明理由。答案:参考答案一:赞成“修旧如旧”。①老厂房和旧仓库的建筑风格和独特的结构等可以成为凝固的“文化”,是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修旧如旧”就是为了保持其原有的整体风貌和文化底蕴。②旧建筑是城市文脉的组成部分,承载了传统的文化和精神,“修旧如旧”也是为了保留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记忆和继承。③传统文化是相对稳定的,具有民族的特色,“修旧如旧”是保护了传统文化的特色,有利于文化的多样性。④继承是创新的基础,我们“修旧如旧”并不排斥在尽可能保持原貌基础上的创新。参考答案二:赞成“修旧如新”。①文化的继承不是原封不动地承袭传统文化,而是应该有所淘汰和创新。②创设以博物馆工业旅游为特色的文化产业园区,在经济发展的同时促进文化的发展,就必须有新的创意,引进新的元素,提高文化创意产业的附加值。③把历史元素与现代元素相结合,有利于文化的创新。④赋予老建筑、老传统以新的创意、新精神,有利于革故鼎新、文化在发展中继承。14.民族节日蕴含着民族生活中的风土人情、宗教信仰和道德伦理等文化因素,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重要的节日,春节体现了中国人浓浓的“家”的观念。新春佳节,家人团聚,共叙亲情是自古以来中国人不变的过春节的方式。现代通信工具的出现使一些远隔千里的亲友能穿越时空为彼此送达一份心意,短信、微信、红包等的出现也为传统的春节增添了一些新的色彩。然而,这些现代化的通讯方式增加了人们相互交流的速度和密度,似乎并没有增加人们之间情感的温度和厚度;人与人的空间距离拉近了,亲情的距离拉远了;花样多了,但年味淡了。材料二许多年轻人、大学生追求时尚、赶时髦,越来越热衷于过洋节,造成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是洋节比较轻松浪漫,注重情调,如情人节送玫瑰、圣诞节过平安夜,这都更容易受年轻人喜爱接受。热衷于过洋节的人对中国传统节日反而比较冷淡。(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的继承性与文化发展”的知识,说明我们在文化继承与发展中应如何对“传统”和“现代”进行正确取舍。(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多样性的有关知识说明应如何看待有些人热衷于过洋节这一现象。答案:(1)①科学技术是推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