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河南省南阳市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选必2)阶段测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1页
2022-2023学年河南省南阳市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选必2)阶段测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2页
2022-2023学年河南省南阳市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选必2)阶段测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3页
2022-2023学年河南省南阳市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选必2)阶段测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4页
2022-2023学年河南省南阳市第二中学高二上学期(选必2)阶段测试历史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试卷第=page1010页,共=sectionpages1111页试卷第=page99页,共=sectionpages1111页河南省南阳市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选必2)阶段测试历史试题一、单选题1.据考古学家和古人类学家推断,从旧石器时代的早期到中期,世界人口的年增长率不足0.001%;而从公元前9000年到公元前3000年,世界人口的年增长率已提高到0.03%,与采集和渔猎时期相比高出30倍。出现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原始农业的产生 B.铁犁牛耕的应用C.生产能力的提高 D.水利工程的修建【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公元前9000年到公元前3000年,世界人口的年增长率远远高出旧石器时代早期到中期即采集和渔猎时期,主要原因在于原始农业的产生,A项正确;公元前3000年以前,铁犁牛耕尚未产生,排除B项;原始社会人类生产能力的提高有限,并非人口增长加快的主要原因,排除C项;石器时代人类修建的水利工程极少,对世界人口增长的影响有限,排除D项。故选A项。2.河姆渡村落以稻作农业为主,兼营渔猎、采集、家畜饲养,这极大丰富了当时人们的食物来源。同时,河姆渡人很重视保存和储藏食物。河姆渡人用来储存食物的器具主要是A.陶器 B.青铜器 C.铁器 D.瓷器【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在原始农业社会,人们利用地窖和陶器来存储余粮,且黑陶是河姆渡文化的一大特色,因此A正确,BCD排除。3.某历史学家在考察某一经济作物的传播史后,认为该作物富有全球史意义。它最初可能从印度、波斯传到埃及;中世纪时,穆斯林将其引入地中海地区和伊比利亚半岛;16世纪起,西班牙与葡萄牙在中南美洲殖民地,利用非洲奴工大量种植,再将加工产品运回欧洲。这种经济作物应是(

)A.棉花 B.甘蔗 C.胡椒 D.烟草【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中的“它最初可能从印度、波斯传到埃及;中世纪时,穆斯林将其引入地中海地区和伊比利亚半岛;16世纪起,西班牙与葡萄牙在中南美洲殖民地,利用非洲奴工大量种植,再将加工产品运回欧洲”信息可知该作物应该是甘蔗,B项正确;古今中外,人们驯化栽培的棉花有亚洲树棉、非洲草棉、中美洲陆地棉和南美洲海岛棉,棉花的种植条件及其使用价值影响了棉花的向外传播,排除A项;一般认为胡椒原产地在东南亚热带地区,其生长所需的温湿度及阳光制约着其传播,排除C项;烟草的原产地在美洲,排除D项。故选B项。4.新科技革命引起了劳作方式的革命性变化。随着产业结构的变化,欧美国家的就业结构发生的变化有A.第一、第二产业从业人数有所增加B.第二、第三产业从业者所占比率最大C.第三产业的从业者大量增加D.20世纪90年代的美国,信息产业达到50%以上【答案】C【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科技革命促使欧美就业结构发生变化,第一、第二产业从业人数下降,第三产业从业人数增加,因此C正确,ABD排除。故选C。5.研究表明,明代大商人的资本一般为白银数十万两,多者上百万两。到清代中期,大商人的资本一般在一百万两以上,甚至多达千万两。这表明清代中期A.商人的地位发生根本性改变 B.重农抑商政策明显松弛C.商业活动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D.白银开始成为流通货币【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清代中期的商人资本规模动辄百万两甚至千万两,这主要和商品经济发展导致商业规模扩大有关,C选项符合题意。中国古代社会商人地位一直很低,A选项排除。重农抑商政策贯穿于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并没有明显松弛的现象,B选项排除。明中叶后,白银开始在流通中占主导地位,但是与材料无关,材料强调的是商业规模的扩大,D选项排除。6.大汶口文化遗址发掘的133座墓中,有些随葬品有五六十件,但有些随葬品极少;大溪文化遗址发掘的74座墓中,有的没有随葬品,而有的随葬品达58件之多。这些现象从本质上说明了A.生产力发展,产品有了剩余 B.氏族内部分化,出现富人和穷人C.私有制已经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 D.国家已经产生,阶级压迫出现【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两个文化遗址中,不同的墓中随葬品有较大的差异,这从本质上说明了随着生产力发展,私有制产生,阶级分化日益明显,C项正确;A、B两项都是现象,并非本质,排除;D项表述与这一时期的时代特征不符,排除。7.下图所示为我国进行的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城市化率(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情况。由此可知,这反映出A.我国已经形成合理的城市体系B.社会主义建设以城市化为中心C.我国已初步改变工业落后局面D.改革开放以来城市化进程加快【答案】D【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1982年至2010年城市化率大幅提高,这说明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建设的发展,我国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故D项正确;A项“已经”说法错误,且从材料中不能得出;材料只是体现了建国以来我国城市化发展的状况,无法得出B项;1957年“一五”计划的超额完成表明我国已经初步改变了工业落后的面貌,故C项错误。8.2011年,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曾问乔布斯,能否在美国生产苹果手机。乔布斯回答“这些工作机会回不来了”。这表明。A.经济全球化趋势难以逆转 B.美国工业水平急剧下降C.发展中国家经济逐渐崛起 D.国际经济秩序趋于合理【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奥巴马和乔布斯的对话体现的是经济全球化的趋势,世界各国之间形成一个紧密联系的整体,答案为A项;仅从苹果手机的生产地来说,不能得出美国工业水平急剧下降,B项排除;材料强调的是经济全球化,与发展中国家崛起无关,C选排除;旧的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仍然存在,D项排除。9.1947年4月,美、英、中、法等23个国家进行关税减让谈判,双边关税谈判共进行123项,涉及大约5万种商品。10月,23国签订《关贸总协定》。关贸总协定除每年召开大会外,主要活动是主持减税谈判,消除贸易壁垒,实现贸易自由化。这说明关贸总协定力图A.建立新的国际金融体系B.提高发展中国家的贸易话语权C.根除各国利己主义政策D.推动世界贸易制度化和体系化【答案】D【解析】根据可知,战后资本主义各国通过定期召开国际会议并签订关税协定以降低关税,体现贸易发展的制度化、体系化发展,D项正确;A项,新的国际金融体系是布雷顿森林体系,排除;B项,提高发展中国家话语权不是《关贸总协定》的目的,排除;C项,表述过于绝对,排除。10.《宋史·食货志》载当时的农民,“幸而收成,公私之债,交争互夺;谷未离场,帛未下机,已非己有。”这说明当时A.钱庄盛行 B.借贷流行C.租佃关系发展 D.社会和谐稳定【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幸而收成,公私之债,交争互夺;谷未离场,帛未下机,已非己有”可知,材料体现了有收成后还公司债务的情境,粮食还没离开场地、布帛还没有下机都已经不是自己的了,说明当时借贷流行,故B选项正确;材料内容体现了还债务的情境,没有涉及钱庄,故A选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租佃关系是指农民租种地主部分或全部土地,向地主缴纳一定的地租,材料没有体现租佃关系的发展,故C选项错误;材料内容体现的是当时人们有了收成后还债务的情境,无法得出当时社会是否和谐稳定的结论,故D选项错误。11.随着新航路的开辟,原产于美洲的马铃薯、甘薯、玉米等由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带到欧洲,后来传播到亚洲、非洲等其他洲;而其他地区的动植物如小麦、牛、羊等,也传入了美洲。材料表明新航路的开辟(

)A.促进了洲际间交通的发展 B.促进了美洲人口的增加C.加速了洲际间物种的交流 D.破坏了美洲的生态平衡【答案】C【解析】新航路开辟后,各大洲之间的物种实现了交流,说明新航路开辟加速了洲际之间的物种交流,C正确;交通在题干中并未体现,排除A;新航路开辟之后,美洲土著因为疾病、屠杀而大量减少,排除B;D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12.自明朝中期起,白银逐渐成为国家财政和民间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物价也多以银两计算。清朝完全承认白银的法定货币地位,与铜钱兼用。白银货币化本质上反映了(

)A.国家货币体系的完备 B.商品经济的发展C.重农抑商政策的弱化 D.银钱矛盾的激化【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自明朝中期起,白银逐渐成为国家财政和民间交易的基本支付手段……”,可以看出明清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推动了白银的货币化,B项正确;材料不能得出国家货币体系的完备,排除A项;重农抑商政策应是强化,排除C项;材料未涉及银钱之间的矛盾,排除D项。故选B项。13.从传统的乡村社会到现代的城市社会,城市化经历了漫长的过程。下列关于世界城市化进程的叙述,正确的是A.美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城市人口超过总人口50%的国家B.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是由于国内工农业生产持续上升造成的C.二战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都趋缓D.两次大战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速度超过发达国家【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两次大战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加速,速度超过发达国家,D项正确;伴随着工业革命的展开,英国开始了城市化,成为世界上第一个城市人口超过总人口50%的国家,A项错误;二战后,随着殖民体系崩溃和民主独立,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加快,B项错误;二战后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都加快,C项错误。14.观察下图,这是19世纪后期英国伦敦泰晤士河景象的真实写照。这说明汽船游览真时尚,黑烟滚滚罗缤纷,河水浑浊七彩色,闻臭听噪怡然得A.工业革命加速了城市化进程 B.煤成为当时唯一的动力能源C.工业革命助长了奢侈享受风 D.工业革命带来环境污染问题【答案】D【解析】19世纪后期,英国有钱人以坐船游览伦敦的泰晤士河为时尚,但是这一时期河水已经混浊不堪,臭气熏天,说明人们在享受工业文明成果的同时,也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因此D正确,ABC排除。故选D。15.北京周口店的考古发现包括: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灰烬……其中最厚的灰烬达4米。灰烬中有很多石头、骨头和朴树子等。材料反映了北京人()A.会制造和使用石器、骨器 B.会种植庄稼C.已经饲养家畜 D.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答案】A【解析】根据题干“北京周口店的考古发现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石”可知当时北京人已会制造和使用石器、骨器,A项正确;与种植庄稼无关,排除B项;没有提到家畜,排除C项;题干强调北京人的活动不强调猿人特征,排除D项。故选A项。16.如图是某一国际组织的徽标。2020年初,非洲蝗虫肆虐,给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危机,该组织发起一项7600万美元的筹款计划,希望借助国际社会力量,帮助非洲地区抵御蝗灾。据此可知该国际组织A.致力于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B.是协调全球卫生健康事业的国际组织C.是非洲国家之间形成的政治、经济联盟D.促进世界经济发展并保证人类免于饥饿【答案】D【解析】题图图标是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的徽标,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并保证人类免于饥饿的国际组织,故选D项;ABC三项均与联合国粮食与农业组织无关,排除。17.农业机械化、集约化、产业化提高了生产效率,保障了食品供应,丰富了世界人民的生活。这一发展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科学技术的发展 B.生产关系的变革C.世界市场的形成 D.农作物品种的增多【答案】A【解析】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由材料“农业机械化、集约化、产业化”可知农业的发展是因为生产力的提高,而生产力的提高,是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因此A正确,BCD排除。故选A。18.在一部反映宋朝时期历史的电视剧中先后出现了以下几个情节,其中情节与史实相符的是(

)A.倭寇猖獗导致政府下令实行“海禁” B.一商人在戌时与朋友逛市场,进瓦舍C.某青年读到“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感慨万分 D.家人围坐品尝玉米、甘薯,品味丰收的喜悦【答案】B【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商人可以在晚上戌时逛市场,进瓦舍,是宋朝时期才出现的现象,B项正确;倭寇猖獗导致政府实行“海禁”,发生在明代,并非宋代史实,排除A项;“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感慨,源于明末清初顾炎武的主张,排除C项;玉米、甘薯等原产美洲作物,直到明朝中后期才传入中国,排除D项。故选B项。19.洋务运动对中国近代工业化发展所产生的积极影响是A.形成了完整的工业化体系 B.阻止了外国工业品倾销C.形成了近代企业管理模式 D.引进了西方的工厂制度【答案】D【解析】洋务运动引进了西方先进的工厂制度,培养了一批科技人员和技术工人,有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故选D项;A项不符合史实,排除;洋务运动一定程度上抵制了列强的经济侵略,B项表述太绝对,错误;洋务运动军事工业是封建衙门式管理,洋务运动民用工业多采用官督商办的方式,官方控制管理大权,不属于近代企业管理模式,C项错误。20.据载,在整个18世纪,西欧从中国输入的茶叶翻了几倍,价值达到1.8亿两白银,其中英国人的消费占据了一半以上。推动这一情况出现的主要因素是()A.中国自然经济抑制了进口 B.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拓展C.清政府对外贸易的重视 D.西欧完成第一次工业革命【答案】B【解析】由材料“整个18世纪”的时间信息可知,由于殖民扩张推动世界市场的扩展,促使亚洲商品不断在欧洲市场出现,故B项正确;由材料“西欧从中国输入的茶叶”可知强调的是出口而非进口,排除A;18世纪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排除C;第一次工业革命完成于19世纪中期,排除D。21.据《元史·食货志》所载元朝中期商税数字,大都一年的商税为钞103万余锭,超出全国绝大多数行省一省的商税额,仅落后于江浙、河南行省。这表明(

)A.政府改变重农抑商政策 B.城市的商业职能突出C.南北经济差距逐步缩小 D.大都是全国经济中心【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大都一年的商税为钞103万余锭,超出全国绝大多数行省一省的商税额”可知大都商税额较高,说明城市商业活动多、商业繁荣,城市的商业职能突出,B项正确;重农抑商政策在整个中国古代封建社会均未改变,排除A项;“南北经济差距逐步缩小”材料未能体现,排除C项;南宋以后经济重心完成南移,全国的经济中心应该在南方,排除D项。故选B项。22.中古西欧城市的兴起,不仅表现为经济上的繁荣,更重要的是政治权利的获得。这里的“政治权利”是指(

)A.土地所有权 B.投票选举权 C.城市自治权 D.自由贸易权【答案】C【解析】中古西欧城市中的市民阶层凭借自身的经济实力,要求当地领主允许他们自己管理城市的事务,获得城市自治权,这即是题干中所说的“政治权利”,C正确;城市居民从事的是商业和手工业,而非农业,排除A;投票选举权是近代代议制下的权利,排除B;自由贸易权属于经济权利,排除D。23.下图是唐代某时期长安城的商业分布图,这反映了当时长安城的商业活动A.打破“日中为市”的陈规 B.属于自然形成的民间集市C.不再受政府的直接监管 D.呈现突破空间限制的趋势【答案】D【解析】根据唐朝长安城的商业分布图可以看出,唐代的虽然存在坊市之分,但是在七世纪之后,部分餐饮店、娱乐场所以及手工店等明显出现在了居住区,说明唐代后期的商业活动呈现突破空间限制的趋势,D正确;通过题干信息无法判断唐代商业活动打破时间限制,排除A;唐代的商业活动有固定的区域,这是政府规划的结果而非自然形成,而且题干涉及的是长安城商业分布,而非民间集市,排除B;通过题干可知,大部分商业区域在东西市中,说明当时的商业活动依然受到政府的直接监管,C排除。24.来自异域的糖和咖啡、茶、巧克力一起,不仅改变了欧洲人的饮食和欧洲社会,糖从贵族生活象征,逐渐变为城市劳工的生活元素。源自亚洲的甘蔗种植与蔗糖制造技术被欧洲殖民传播到欧洲,引发了“蔗糖革命”与“人口大迁移”,催生出种植园经济和殖民地奴隶制度。这表明糖A.改变了欧洲人的饮食结构B.推动了奴隶贸易的开展C.促进了世界的文化交流D.促进了世界历史进程的发展【答案】D【解析】材料“源自亚洲的甘蔗种植与蔗糖制造技术被欧洲殖民传播到欧洲,引发了“蔗糖革命”与“人口大迁移”,催生出种植园经济和殖民地奴隶制度”体现的是蔗糖的传播发展对人口流动、经济形态和殖民扩张的影响,说明蔗糖对世界历史进程的推动发展,D选项符合题意;改变了欧洲人的饮食结构仅是材料的一部分,A选项排除;推动了奴隶贸易的开展仅是材料的一部分,B选项排除;世界经济文化交流无法体现对种植园经济和殖民地奴隶制度的影响,C选项排除。25.中国在宋代至清代的历史进程中有过三次商业革命:第一次是宋代商业革命,第二次是明清商业革命,第三次是近代商业革命。下列表述中属于明清商业革命的是A.海上丝绸之路开辟 B.城市盛行整齐划一的坊市制C.商帮兴盛 D.茶馆、酒楼常常营业到天亮【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出现了地域性的商人群体—商帮,所以C正确;海上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与外国交通贸易和文化交往的海上通道,萌芽于商周,发展于春秋战国,形成于秦汉,兴于唐宋,转变于明清,是已知最为古老的海上航线,所以A错误;宋朝以前实行坊市制,这与材料不符,所以B错误;“茶馆、酒楼常常营业到天亮”属于宋代商业革命的内容,所以D错误。二、材料分析题2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6—17世纪传入中国的三种粮食作物学名别名(部分)原产地传入途径玉米番麦御麦美洲由西班牙殖民者带到菲律宾,再传入中国甘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