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南市教学研究室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_第1页
济南市教学研究室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_第2页
济南市教学研究室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_第3页
济南市教学研究室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_第4页
济南市教学研究室省公开课一等奖全国示范课微课金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济南市教学研究室——兼谈~年高三历史复习备考年高考文综·历史(山东卷)评析段进生第1页◎年高考文综·历史(山东卷)评析◎~年高三历史复习策略第2页◎年高考文综·历史(山东卷)评析

立足历史学科特点,凸显历史教育本质厚重大气,又不乏活力;稳定中有所创新和突破;重视三维目标融合;选拔性和导向性、基础考查和能力考查友好统一。官方:学生:不适应,难!!!评析一:各方评说教师:步子迈过大;专业色彩、史学色彩浓厚。第3页评析二:数据印象◆试卷结构:题型、题量及分值题型题量分值比重选择题83241%非选择题学科内必做1道(25分)选做1道(10分)3559%跨学科1道11第4页◆考查内容覆盖率之一:《考试说明》所列“必考”考点分期考点考查点(个)覆盖率古代196/6/4/4/431/31/21/21/21%近代233/9/10/12/813/39/44/52/35%当代434/5/7/3/59/12/16/7/12%累计8513/20/21/19/1715/24/25/22/20%第5页◆考查内容覆盖率之二:中外史内容及比重(不含选做10分)范围分值比重(%)选择题非选择题总分中古史12/8/8/8/86/4/8/5/818/12/16/13/1626/18/24/19/24中近现史16/4/12/16/125/30/17/6/2021/34/29/22/3231/50/43/32/47世界史4/20/12/8/1225/2/11/25/829/22/23/33/2043/32/33/49/29第6页模块分值比重选择题非选择题总分必修一20/12/12/12/162/13/11/11/022/25/23/23/1632/37/34/34/23必修二8/12/20/8/1627/14/0/25/1135/26/20/33/2751/38/29/49/40必修三4/8/0/12/07/9/25/0/2511/17/25/12/2517/25/37/18/37◆考查内容覆盖率之三:各模块内容及比重(不含选做10分)第7页题号2729333435平均分16.0312.5314.0612.088.776.474.405.697.193.205.204.134.233.844.796.043.623.774.570.224.983.043.454.523.44难度系数0.660.550.560.480.350.580.400.520.650.290.520.410.420.380.480.600.360.370.460.020.490.300.340.450.34◆非选择题:平均分、试题难度第8页评析三:试题(卷)分析高考文综●历史分析(卷Ⅱ)高考文综●历史分析(卷Ⅰ)第9页第10页惊心触目第11页◆四不变

考查内容:重视对历史基础知识考查不变。

展现方式:“三新”(新材料、新情境、新问题)不变。

切入角度:高考历史试题与现实生活联络不变。

考查方式:能力立意、阶段特征考查不变。评析四:命题特点第12页◆四变

由单纯考查历史知识向历史理论和历史方法转变。

由单纯考查教材知识向课程知识转变。

命题设计所依据史学范式由单一走向多元、与所依据课标若即若离、与所依靠教材渐行渐远。

由单纯考查单一历史思维向开放多元思维转变。第13页把握高考命题“不变”,作为高考复习基础。◆启示分析高考命题“变”,把握高考复习方向。第14页反思一:一轮复习课模式◆讲课单位:单元复习/单课复习◆课型:新讲课翻版型/教辅依赖型/学案导学型◆讲课方式:专题复习/通史复习◎~年高三历史复习策略△高三历史教学反思第15页1.课示要求,考点须知;2.经典真题;3.知识体系(阶段特征、发展线索、主要结论);4.考点剖析(从识记、了解、分析、综合、评价等方面分级);5.史学理论(观点);6.重难点突破;7.综合训练,问题反馈等。导学案编写普通应包含以下内容:第16页

◆教学目标狭隘化:课堂教学目标=内容标准;用“一维”来解读内容标准。◆复习内容既宽泛又狭窄:

结论决定史实就宽泛——融合三种版本教材相关内容;无限制扩展知识外延。史实决定结论就狭窄——仅仅满足内容标准之要求。◆

课堂训练形式化:课堂练习=选择题训练;主观题放在课后,不了了之。

时间分配倒置化:教师讲解占得多,学生自主利用少。

反思二:课堂教学第17页◆针对性:时间安排、题目起源

◆及时性:反馈不及时

◆实效性:一对了之反思三:

检测反馈

讲“审题、解题”“思绪”与“方法”

讲“误区”

讲“拓展”

讲“规范”第18页我们高三教学,复习课成为新讲课翻版,教辅代替了教材,孰不知这么做我们就成一个简单“复制者”,而非深刻“建构者”。我们高三教学,挖掘时间成为确保教学进度唯一法宝,孰不知在全部教课时间中只是重复着一件意义有限事情,就是机械训练;我们高三教学,题海战术成了最能让师生取得心灵抚慰灵丹妙药,孰不知即使做过一万道题,还有第一万零一道没做过题等在那里;高考题不是难吗?那就从各种资料上找来种种偏、难、怪题,却从不思索这些题偏得有依据吗?难得有道理吗?做起来有价值吗?高考题不是深吗?那么就一轮复习加二轮复习加三轮复习,反重复复,就是要不停地告诉学生:“你还有不懂、不会。”孰知失去自信恰恰是学生在高考时最大心理障碍。高三教学之怪现实状况第19页

◆课程标准——历史教材编写、历史教学活动、历史教学评定和考试命题依据;国家管理和评价历史课程基础。

◆教科书——课标详细化,教师教学、学生学习依靠,最基本、最关键课程资源。

◆考纲(说明)——教育部(省市)制订;高考命题依据;高考复习主要依据。△2010~2011高三历史复习策略策略一:正确把握考纲、课标与教材三者之间所关系第20页——“我们必须严厉地研读课标,因为它表达了国家期望;不过,只有高于课标,才可能准确地领悟课标。——我们必须虔诚地尊重书本,因为它凝聚了前人心血;不过,只有高于书本,才可能真正地读懂书本。——我们必须认真地对待高考,因为它代表了社会公信;不过,只有高于高考,才有可能有效地赢得高考。”◆认识第21页◆考什么——详细考点(“说明”之“考试范围”)◆怎么考——命题角度(“课标”之“内容标准”)?◆考查深度与广度(“说明”之“题型示例”)策略二:准确把握课标、说明对备考指导作用策略三:认真分析、研究考题对备考指导作用试题展现形式、考点分布第22页策略四:切实加强新史观教学

假如不转变史学观念,所谓转变课程观充其量是使教师成为一个更优异资料搜集者,而所谓转变教学观也很有可能就是利用更有效方式把原来一些陈旧错误观念加以强化。”——黄牧航文明史观、当代化史观、全球史观第23页◆含义:文明史观亦称文明史研究范式,是研究历史一个理论模式。文明史观认为,一部人类社会发展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人类文明演进历史。主要内容有:从横向看,包含经济文明(从农业文明到工业文明)、政治文明(从人治、专制到民主、法治)和精神文明(从迷信、愚昧到科学、解放);从纵向看,人类文明经历了农业文明时代(新石器、青铜、铁器)、工业文明时代(手工工场、蒸汽、电气和信息)。从范围上,可分为古希腊、古罗马文明,中华古代文明,西方资本主义文明,社会主义文明等若干系统。

以文明史观统领全局第24页

◆从文明史角度备考:

一要注意不一样文明类型特点与主要成就。

抓住两个重点:农业文明时代中华文明(古代)、工业文明时代西方文明(近当代)

突破一个难点:政治文明史。以政治制度文明为关键,辐射物质文明史和精神文明史。

不一样类型文明之间关系:从友好交往、战争冲突两个基本角度分析中西文明、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关系。

文明史学范式与其它史学范式关系:

从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转变过程,就是当代化过程。工业文明自欧美向全球不停扩展过程,就是全球化过程。第25页当代化史观在教学中利用◆当代化含义:从1500年开始,人类由传统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开始了当代化进程,其动力是工业化,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科教、生态各个方面。主要内容有:物质生产方式改变——工业化、市场化、全球化。民主政治体制确实立——民主化、法制化。人们思想意识演化——世俗化、理性化、科学化。社会生活和风俗演进——城市化、衣食住行当代化。◆当代化分期及历程:第26页

当代化路径:一个是原发型,指是西欧和北美(德国例外),主要是内部原因积累,自发转变;一个是传导型,主要是外部刺激,是回应和学习。当代化与西化关系:当代化有西化内容,但不是完全西化。正确、心态是既保持民族独立、特色,又要向西方学习。

当代化评价:当代化现有主动一面,也有消极一面,需要人类探索中纠正失误。如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国家工人生活恶化,女工、童工问题、环境问题等。◆从当代化史观角度备考:

明了几个问题:

利用例释:第27页全球史观在教学中利用◆全球史观含义:人类社会历史是一个整体。1500年地理大发觉之后,世界各个地域、各种文明逐步打破了孤立、分散状态,逐步融合成亲密联络全球统一体。世界历史绝不是全部国家、地域及民族和文化总和。它打破了以往“西欧中心论”和国别史拼凑世界史传统史学框架,从世界历史整体发展和统一性来考查历史,全方面探讨世界历史各个时期时代特征、发展主流和总体趋势,不一样文明之间相互关联和渗透。第28页◆从全球化史观角度备考: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初步形成、最终形成。

世界经济体系化、制度化、全球化、区域集团化发展;

中国古代文明对西方文明进步影响及相互关系。

西方近代文明对中国等落后地域冲击与这些国家改变;

中国对外开放历程与友好世界建设主要举措等。第29页

微观掌握主干、重点知识、提升基础知识掌握水平

宏观把握历史发展基本脉络、历史特征◆目标

培养学生逐步养成答案行文规范

培养学生基本掌握利用知识能力◆做法

第一轮次:各自为战●由线及点——先单元后课●由点及线——再由课到单元●点线成面——课、单元相互融合,形成一个整体策略五:恰当规划好复习轮次第30页

第二轮次:融为一体●三个模块之间相互融合,按阶段形成通史体系●中外历史之间相互融合:先“对照”(外显)再“联络”(内在)

第三轮次:限时“模拟”,掌握方法;回归说明●模拟要求★形式上:限时(45或50分钟)限量(题量与分值模拟高考)★内容上:针对性(材料情境+传统;设问角度)第31页★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