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盐城市阜宁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江苏省盐城市阜宁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江苏省盐城市阜宁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江苏省盐城市阜宁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江苏省盐城市阜宁中学2018-2019学年高一语文上学期期中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8年秋学期高一年级期中学情调研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27分)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屋室虽然小了点,可布置得很有温馨感,生活在里面。②像我这样的一个贫寒的人,或许只有在北平才能一点清福吧。③为了快速地走向前方和能走向更远的地方,就有了船,有了马车,有了我们眼前这辆破旧而的汽车。④那个可避风避雨的实在的家,并不能从心灵深处抹去他无家可归的感觉.他只能望着江上烟波,在心中—派苍凉。A.怡然自得消受简单品味B.春风得意消受简陋品味C.怡然自得享受简陋体味D.春风得意享受简单体味【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对词语(包括成语)的正确理解和运用能力。本题重点考查考生正确辨析和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这类题要综合考虑分析词语(包括成语)的基本义、感情色彩,要联系句子语境思考辨析选用。常见的词语(包括成语)错误使用类型有望文生义,对象误用,断词取义,谦敬错位,功能混乱,不合语境,色彩不明等。本题要求选出“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①句,“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春风得意”原指进土及第,现形容人官场腾达或事业顺心时扬扬得意的样子。此句是说人生活在虽然小但是布置温馨的屋子里安适、愉快而满足,选用成语“怡然自得”。②句,“享受”指物质上或精神上得到满足;“消受”也有享受的意思,但多用于否定,如无福消受。此句没有否定意味,选用词语“享受”。③句,“简单”指结构单纯,头绪少,容易理解、使用或处理;“简陋”指(房屋、设备等)简单粗陋,不完备。此句是来说为了走得快和更远,才有了眼前简单粗陋的赶路设备——汽车,选用词语“简陋”。④句,“体味”,是仔细体会的意思;“品味”指尝试滋味,也有仔细体会的含义,但不能与“在心中”并用,因为“品”重在用口,而不是在心中。此句横线前有“在心中”,所以选用词语“体味”。故选C。【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词语(成语)的能力。词语运用中的常见错误有前后重复、使用对象、适用范围和场合不恰当、望文生义、感情色彩不合语境、谦辞敬语误用、词语含义与前后文的修饰限制成分不协调等。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要注意分类积累,理解其意义。做题时先要分析词语本身的意思,注意词语的感情色彩,根据语境判断,可使用排除法,先总观各项,把明显有错的先排除,缩小判断的范围,减轻判断的难度。2.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是:A.真正的教养不追求任何具体的目的,一如所有为了自我完善而作出的努力,本身便有意义。B.面向着积水滩,背后是城墙,坐在石上看水中的小蝌蚪或苇叶上的嫩蜻蜓,我可以快乐地坐一天,心中完全安适,无所求也无可怕,像小儿安睡在摇篮里。C.只有艰辛劳动过奉献过的人,才真正拥有故乡,才真正懂得古人“游子悲故乡”的情怀——无论这个故乡烙印在一处还是在多处,在祖国还是在异邦。D.人的悲剧性实质,还不完全在于总想到达目的地却总不能到达目的地,而在于走向前方、到处流浪时,又无时无刻惦念着正在远去和久已不见的家、家园和家乡。【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辨析与修改病句的能力。解答此题,先要熟悉常见的病句类型及其特点,要特别注意成分残缺、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的语病;然后采用语感审读、句子紧缩、逻辑分析等方法找到病句的病因;最后“对症下药”,根据语病修改病句,注意不能改变句子的原意。本题要求选出“各句中有语病的一项”,D项,“无时无刻惦念着正在远去和久已不见的家、家园和家乡”不合逻辑,把“无时无刻”改为“时时刻刻”或“无时无刻不”。故选D。A.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摇曳着曙光那支温暖漂亮的笔杆/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B.你有你的铜枝铁干/像刀像剑/也像戟/我有我红硕的花朵/像沉重的叹息/又像英勇的火炬。C.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撑着油纸伞/像我一样/像我一样地/默默彳亍着/冷漠,凄清,又惆怅。D.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你底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要把握准比喻句的含义,句子能够找出本题喻体。A项是比喻,将手指比作涌向天边的排浪,将手掌比作托住太阳的大海,将笔杆比作曙光,即手指是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手掌是那托住太阳的大海,漂亮的笔杆是曙光。全节的意思是:我要用手指拨动笔杆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B项,用比喻的修辞,铜枝铁干比喻男性顽强进取的阳刚气概,红硕的花朵比喻女性美丽、温柔而热情的柔韧气质。C句中虽然有像,但不是比喻句,D项,“窗扉”比喻女子自我封锁内心的感情。考点:辨析并修改病句。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4.下列各句中,用语得体的一项是:A.他上肢拄着拐杖,艰难地移动着下肢,三步一停,五步一歇,终子爬上了山顶。B.父亲分别跟母亲和我亲切握手话别。他紧紧握着母亲的手说:“我一定会圆满完成任务,胜利归来!”C.新媳妇哭了一天一夜,头也不梳,也不洗脸,也不吃饭,躺在炕上,谁也叫不起来,父子两个没了办法。D.天色将黑,他睡眼朦胧的在酒店门前出现了,他走近柜台,从腰间伸出手来,满把是银的和铜的,在柜上一扔说,“现钱!打酒来!”【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得体能力。语言得体主要有文体得体和语体得体,文体得体注意一般应用的格式的规定,语体得体注意说话者的身份,对象的身份,重点注意谦敬词语的运用。此题考核通知,注意措辞和格式的要求。本题要求选出“用语得体的一项”,A项,“上肢”“下肢”是科技术语,本项属于一般叙述,科技用语用于一般叙述性文体,不伦不类,不合语体;B项,亲人送别写得像官方活动、像宣誓,不合语境;C项,“头也不梳”采用受事成分作主语的主谓句,后面“也不洗脸,也不吃饭”则是施事成分(已省略)作主语,上下文不协调一致。故选D。【点睛】“得体”就是语言表达符合具体的情境、对象、语体,要求分清不同场合、不同时间、不同身份、不同对象、不同目的,选用恰当的语句来表情达意。语言得体的重点是分清文学类语体色彩、实用类语体色彩和口语类语体色彩,前两种属于书面语,并且还要正确应用日常交际中的谦辞、敬辞。表达得体要注意恰当地选用褒义词、贬义词、中性词。“得体”类试题考查的侧重点包括用词得体、分寸得当、身份相符、场合相配、角色转换、语体转换等。答题技巧如下:①看对象——分你我;②看谦敬——长幼分;③看场合——析语境。5.在文中横线处依次填入诗句,正确的一项是:流浪天下的结果,多数是少年子弟江湖老,黄金、美人、虚名、实惠,都成了竹篮打水一场空,有的侘傺而归,以家自慰,“”。有的春花秋月,流连光景,“有的倦于奔竞,跳出名利场,远离是非地,“”,有的素性恬淡,误触尘网,誓归田园,“”。——但要达到这境界,至少得有几亩薄田,三间茅舍作退步,否则就只好寄人篱下,终老他乡。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②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③不如家池上,乐逸无忧患④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A.②③④①B.②①③④C.③④②①D.③②①④【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能力。解答此类题,先从语句形式方面考虑,要求话题一致,陈述对象一致,叙述角度一致,情调爆出一致,上下句式保持基本一致,与上下文思路保持连贯。还要注意语言音节上的和谐及押韵。再从语句内容方面考虑,在时间上、事理上注意先后顺序。还要在上下语句中找到相对应的信息,语言风格要前后一致。可结合排除法进行。本题要求选出“在文中横线处依次填入诗句,正确的一项”,解答此题注意给的诗句与文段中的内容的照应,“以家自慰”与③“不如家池上,乐逸无忧患”相照应,“流连光景”与④“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相照应,“远离是非地”与②“只应守寂寞,还掩故园扉”相照应,“誓归田园”与①“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项照应,所填入句子正确排序为:③④②①。故选C。6.与“句读之不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A.以为凡是州山水有异态者,皆我有也B.不拘于时,学于余C.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D.微斯人,吾谁与归【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考生文言文句式掌握和判断能力。此类题型要求考生对于文言文几种特殊句式的标识能记忆并运用。判断文言文特殊句式主要依据意思和各种句式的特殊标识。本题要求选出“与‘句读之不知’句式相同的一项”,“句读之不知”,为宾语前置句,应为“不知句读”,“之”的作用是提宾。A项,为定语后置句,“山水有异态者”应为“有异态山水”。B项,被动句,“不拘于时”,不被时俗风气限制(或者不受时俗风气限制),“于”表被动。状语后置句,“学于余”正确语序为“于余学”,意思是“向我学习”。C项,判断句,“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意思是:那北面的山峰曾是文王避风雨的地方。“也”表判断。D项,宾语前置句,“吾谁与归”应为“吾与谁归”。故选D。7.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A.上食埃土B.子孙帝王万事之业也C.而耻学于师D.小学而大遗【答案】A【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实词中词类活用词活用类型判断能力。所谓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判断之时要参照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推断。具体而言,它包括: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的活用。对于词类活用,要根据语言环境判断,平时注意多积累,总结规律。本题要求选出“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例句:日:名词作状语,每天。A项,上:名词作状语,向上。B项,帝王:名词作动词,意思是成为帝王、称王称帝。C项,耻:形容词意动用法,以……为耻。D项,小,形容词作名词,小的方面。故选A。A.蚓无爪牙之利B.古之学者必有师C.秦有余力而制其弊D.弟子不必不如师【答案】C【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实词中古今异义词含义能力。所谓古今异义词,指形式上与现代汉语一致,但意思不同。古今异义词往往是双音节词,所以看到这种词,就要仔细区分,一般可以用逐字组词的方式来区分,因为古汉语主要是单音节词。古汉语中有大量古今字形相同而意义用法不同的词,即古今异义。这类词语在阅读文言文时要加以注意,平时注意多积累。本题要求选出“加点的词意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A项,爪牙:古义:爪子牙齿;今义:比喻坏人的党羽。B项,学者:古义:求学的人;今义:在学术上有所成就的人。C项,余力:古义今义均为:剩余的力量。D项,不必:古义:不一定;今义:用不着。故选C。A.意有所极,梦亦同趣B.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C.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D.君之惠,不以累臣衅鼓,使归就戮于秦【答案】D【解析】【详解】本题考查考生掌握文言文中通假字能力。“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由于种种原因,书写者没有使用本字,而临时借用了音同或音近的字来替代,通假字所代替的那个字我们把它叫做“本字”。通假字一般有三种情况:同音替代、音近替代、形近替代。找出通假字并解释,其实就是写出本字并解释。这就要求考生能根据语境和自己知识储备判断出通假字,并写出本字进行解释。所以考生对于常用的通假字要能够识记,并理解其意思,平时也要多记诵。本题要求选出“不含通假字的一项”,A项,“趣”通“趋”,往,赴;B项,“生”通“性”,资质,禀赋;C项,“读”通“逗”,指句中需要稍稍停顿的地方。故选D。二、论述类文本阅读(6分)阅读下面文本,回答下列小题。天坛之美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的天坛,是世界建筑艺术的珍品。它具有一种独特的意境,它以凝练的艺术形式表现了博大深邃的精神内涵,体现了中国古人对宇宙的思考和想象。天坛的意境美,可以归纳为:高、圆、清。“高”是天的一种特性。天坛的建筑是连续性的逐渐上升的完整体,从南北中轴线上看,南端的圜丘高5.18米,皇穹宇高19.2米,祈年殿上升到38米,成为中轴线的高峰。故宫太和殿是永乐以前全城最高的建筑,是帝王的象征,而祈年殿比太和殿还高出3米,成为天帝的象征。祈年殿的主体建筑四周,墙体低矮,空间开阔,祈年殿和圆丘的整个外轮廓直接与天空连接,祭坛仿佛高入云霄,人站在祭坛上也好像升上青天。天坛的崇高感中,蕴涵着敬天的思想。“圆”不仅指外形,而且是一种哲学境界。在中国古代美学中,圆代表着生命流转,蕴涵着宇宙万物,体现了一种“天行健”的思想以及祥和的精神。天坛建筑群的一个突出特征是大量圆的造型。圈丘、皇穹宇、祈年殿都是圆形,每一个建筑又形成很多同心圆,一直扩展到与穹隆形的天空成为一个圆融的整体。“清”是天的一种特征,也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美学范畴,体现一种人格精神或艺术境界,例如:清新、清真、清淡、清妙等。“清”由“青”而来,通常我们称天是“青天”“蓝天”“苍天”。天坛的基本色调整体是青色,不论是天空还是琉璃瓦都属于青色。“青”是祥和、安宁的象征,也体现了一种空灵的美。天坛建筑中,祈年殿、皇穹宇都采用蓝色琉璃瓦,深蓝的琉璃和浅蓝的天空形成色彩上深浅的对比,更显示出天的澄清、明朗。反过来天的澄清、明朗,又与祈年殿的外轮廓虚实相生,唤起观赏者的审美想象。以上高、圆、清三点体现了天坛的崇高、祥和、清朗的独特意境。如果比较一下,就会发现:故宫拥有庞大的建筑群,以气势取胜,天坛的建筑少而精,以宁静深远而著称;故宫以封闭式的一道道门、一道道墙为特点,而天坛以天高地阔的开放式为特点;故宫的空间造型是方的,而天坛则是柔和的匾;故宫的颜色以红为重,而天坛则是幽静的青绿色。天坛之美,耐人深思。10.下列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天坛的建筑风格是以气势高耸、铺天盖地取胜。B.故宫太和殿是明清两代北京的最高建筑,是帝王的象征。C.天坛的大量圆形建筑表现了中国古人生生不息的宇宙观。D.天坛的琉璃瓦采用蓝色,与篮天相互融合,虚实相生。11.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为了体现中国古人对宇宙的思考和想像,明永乐皇帝建造了天坛,天坛具有一种独特的意境,以凝练的艺术形式表现了博大深速的精神内涵。B.天坛的基本色调整体是青色,而“青”与“清”有关,因此,“清”所包含的中国古代的审美特怔、人格精神也在天坛建筑风格上体现出来,C.作者从审美角度指出天坛的意境是崇高、祥和、清朗,那么,从审美角度看待故宫的建筑特点,可以用雄伟、威严、厚重等词语概括。D.天坛大约有十万株树,这些树木的作用与本文所概括的“清”关系最大,因为大面积的树木能突出天坛青色的整体色调,增加空灵之美。【答案】10.C11.A【解析】【10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筛选和分析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对比辨析,判断正误。本题要求选出“理解,符合文意的一项”,A项,对应最后一段“天坛的建筑少而精,以宁静深远而著称”,显然与文意不符。B项,对应第2段“故言太和殿是永乐以前全城的最高建筑”,而选项偷换为明清两代。D项,对应第4段。此段有两句话分别从天坛的琉璃瓦与浅蓝的天空的角度说二者的映衬美,且讲“蓝天与祈年殿的外轮廓”虚实相生,与选项相去甚远。故选C。【1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并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这是要求选出“不正确的一项”,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本题中A项,错误有两处,一是“为了体现中国古人对宇宙的思考和想像”不正确,因为天坛的建设没有此目的,二是“明永乐皇帝建造了天坛”不妥,原文第一段说“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的天坛”。故选A。【点睛】做选择题,基本方法是排除法。但还要用好“比对法”。就是把选项内容与原文有关内容认真、仔细地比较、对照,不符合原文意思的,就是错误项,反之则为正确项。那么,要比对哪些内容呢?比对词语,命题者在设置选项时对原句作了改装、重组,即主要采取了“删”(删除原文的状语、定语、补语,改变原意)、“漏”(只强调问题的一个方面,有意漏掉重要信息,断章取义)、“改”(改换词语,曲解文意)、“凑”(胡乱拼凑、东拉西扯、无中生有、随意组合信息)等方式设误。要看看选项在对原句改造过程中,删去了哪些词,改了哪些词,添了哪些词,它们是否与原文意思一致。一般而言,选项中的下面这些词语最值得我们优先比对:指代词(如“它”“其”等),比对它是否有偷换概念之嫌;范围词(如“都”“所有”“人人”等),看它是否有任意扩大或缩小外延现象;程度词、时间词(如“或许”“大概”“必定”“可能”“似乎”“已经”“将来”等),看它是否混淆偶然与必然、已然与未然,说法绝对等。比对关系,(句间、分句间的逻辑关系),看这种关系是否符合原文意思,是否合理。比对句间关系,则要求考生不只是单纯地筛选信息,更应在筛选的基础上关注信息间的联系。因此,比对分句间的逻辑关系是比对的重点内容。比对关系分两步: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包括句子),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重点抓关联词),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但以因果关系居多。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尤其看因果关系,是否有强加、倒置不当。比对依据和结论,看推断是否成立。推断题选项的表述,有的是完整的推断形式,原因结果或条件结论同时出现;有的只是一个判断句。对完整推断形式的表述,一看所述原因或条件文中是否有依据,二看所述结果(结论)文中是否有依据,三看原因或条件与结果或结论之间是否有合理的逻辑关系。对只是一个判断句的表述,一看文中是否提供了现成的结论,二看结论(既然是推断想象,“这个结论”文中往往没有提供)是否符合客观事实与逻辑事理。三、文言文阅读(2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陆子隆字兴世,吴郡吴人也。子隆少慷慨,有志功名。侯景之乱,于乡里聚徒。是时张彪为吴郡太守,引为将帅。彪徙镇会稽,子隆随之。及世祖讨彪,彪将沈泰、吴宝真、申缙等皆降,而子隆力战败绩。世祖义之,复使领其部曲。板为中兵参军。历始丰、永兴二县令。世祖嗣位,子隆领甲仗宿卫。寻随侯安都拒王琳于栅口。王琳平,授左中郎将。二年,除明威将军、庐陵太守。时周迪据临川反,东昌县人脩行师应之,率兵以攻子隆,其锋甚盛。子隆设伏于外仍闭门偃甲示之以弱及行师至腹背击之行师大败因乞降子隆许之送于京师。四年,周迪引陈宝应复出临川,子隆随都督章昭达讨迪。迪退走,因随昭达逾东兴岭,讨陈宝应。军至建安,宝应据建安之湖际以拒官军,子隆与昭达各据一营,昭达先与贼战,不利,亡其鼓角,子隆闻之,率兵来救,大破贼徒,尽获昭达所亡羽仪甲仗。晋安平,子隆功最,迁假节、都督武州诸军事,将军如故。华皎据湘州反,以子隆居其心腹,皎深患之,频遣使招诱,子隆不从,皎因遣兵攻之,又不能克。及皎败于郢州,子隆出兵以袭其后,因与王师相会。进爵为侯。寻迁荆州刺史。是时荆州新置,治于公安,城池未固,子隆修建城郭,绥集夷夏,甚得民和,当时号为称职。三年,吏民诣都上表,请立碑颂美功绩,诏许之。太建元年,进号云麾将军。二年卒,时年四十七。(节选自《陈书•列传十六》,有删减)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子隆少慷慨慷慨:大方B.板为中兵参军板:委任C.子隆许之许:答应D.以子隆居其心腹,皎深患之患:忧虑13.下列句子中“以”的用法,与其他句子不同的一项是:A.率兵以攻子隆B.闭门偃甲示之以弱C.宝应据建安之湖际以拒官D.子降出兵以袭其后14.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子隆设伏于外/仍闭门偃甲/示之以弱/及行师至/腹背击之/行师大敗/因乞降/子隆许之/送于京师/B.子降设伏/于外仍闭门/偃甲示之以弱/及行师至/腹背击之行师/大敗因乞降/子隆许之/送于京师/C.子隆设伏于外/仍闭门/偃甲示之以弱/及行师至/腹背击之/行师大败/因乞降/子降/许之/送干京师/D.子降设伏/于外仍闭门/偃甲示之以弱/及行师至腹背/击之行师大败/因乞降/子隆许/之送于京师/15.下列对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字,又称为表字。古代男子成年后,由于其同辈或属下等不便直呼其名,便另取一与本名含义有某种关系的別名,称之为“字”。B.参军,官名“参谋军务”的简称,最初是丞相的军事参谋,如《出师表》中的参军蒋琬,后来其范围逐渐扩大,如文中的“中兵参军”。C.夷夏,夷指中国周边少数民族;夏指华夏,一般指代中国。夷夏是夷狄与华夏的并称,在古代常用来指中国境内的各族人民。D.卒,多义词,文中指死亡。我国古代对不同地位的人的去世有不同的称谓。如“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不禄,士曰卒,庶人曰死”。16.概括陆子隆的形象特点。(不超过24字)17.翻译下列句子。①华皎据湘州反,以子隆居其心腹,皎深患之②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③萦青缭白,外与天际【答案】12.A13.B14.A15.D16.性格豪爽、忠义守节、智勇善战、治理有方。17.①华皎占据湘州造反,因为陆子隆所居是他心腹之地,华皎非常忧虑(这件事)。②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则足以感到羞耻;以官大的人为师,则被认为近于谄媚。③青山白水互相萦绕,与遥远的天边交会(在远方与无交会)。【解析】【1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文词语含义能力。文言文词语含义的理解,一定要结合所要理解的文言文词语所在的上下文,也就是具体语境进行。本题要求选择“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A项,“子隆少慷慨”的意思是“子隆少年时性格豪爽”,所以“慷慨”的意思是“性格豪爽”。故选A。【13题详解】本题考查考生常用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掌握能力。做此类题目,要着眼“意义”和“用法”两点,“意义”是就表意而言的,“用法”是就词性而言的。最方便快捷的方法就是将所学教材中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代入课外的语句中比较验证。对于材料中的虚词,要结合上下文语境去推敲;对于常用的文言文虚词,特别是教材中的典型句子要重视积累。本题要求选出“句子中‘以’的用法,与其他句子不同的一项”,ACD三项的“以”都是连词,表目的;B项,为介词,把。故选B。【14题详解】此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题,考生不仅需要具备一定的文言阅读的语感和断句技巧,而且还应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文言断句有很多的标志,比如:四字短语、排偶句式、顶真修辞等等。还可以利用名词代词在句中担当的成分来断。本句,根据名词代词“子隆”“外”“门”“天”“甲”“行师”“腹背”“京师”等,虚词“于”“之”“以”“因”,“于外”作“设”的后置状语,“子隆”为主语,意思是“陆子隆在城外设埋伏”,意思独立,结构完整,中间不能断开,排除BD两项。“许之”的主语是“子隆”,意思是“陆子隆同意他报降”,意思完整,结构独立,前后断开,排除C项,再结合本句大概意思:陆子隆设埋伏于城外,紧闭城门偃旗息甲,表现出弱势。等修行师到达,腹背攻击他,修行师大败,因而乞求投降,陆子隆同意他报降,将他送于京师。句子可以断开为:子隆设伏于外/仍闭门偃甲/示之以弱/及行师至/腹背击之/行师大敗/因乞降/子隆许之/送于京师/故选A。【15题详解】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集合语境的含义作答。题中D项,“大夫曰不禄,士曰卒”说法错误,应为:大夫曰卒,士曰不禄。故选D。【16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文言文人物形象能力。文言文人物形象概括,在读懂文章的基础上,和现代文概括人物形象方法一样,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文言文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文章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本题要求概括陆子隆的形象特点。概括陆子隆的形象特点,通读文章,可从文章中筛选出“子隆少慷慨”“及世祖讨彪,彪将沈泰、吴宝真、申缙等皆降,而子隆力战败绩”“时周迪据临川反,东昌县人修行师应之,率兵以攻子隆,其锋甚盛。子隆设伏于外仍闭门偃甲示之以弱及行师至腹背击之行师大败因乞降子隆许之送于京师”“子隆闻之,率兵来救,大破贼徒,尽获昭达所亡羽仪甲仗”“华皎据湘州反,以子隆居其心腹,皎深患之,频遣使招诱,子隆不从,皎因遣兵攻之,又不能克。及皎败于郢州,子隆出兵以袭其后,因与王师相会”“子隆修建城郭,绥集夷夏,甚得民和,当时号为称职”等信息,根据这些信息分析概括陆子隆的形象特点。概括时还要注意字数要求——不超过24字。【17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文言翻译是文言文的必考内容,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这样才能做到不丢分。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如(1)中的“据”,占据;“反”,造反;“以”,因为;“居其心腹”,指所居是他心腹之地;“深”,非常;“患”,忧虑,担心。(2)中“位卑”,指地位低下;“羞”,动词意动用法,以……为羞;“位卑则足羞”,以地位低的人为师,则足以感到羞耻;“官盛”,官职高;“谀”,阿谀奉承,谄媚;“官盛则近谀”,以官大的人为师,则被认为近于谄媚。(3)句中“萦”,萦回;“青”,代指青山;“缭”,缭绕;“白”,代指白水;“际”,交会;“外”,名词作状语,在外面,在外重;“外与天际”,与遥远的天边交会(在远方与天交会)。【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参考译文;陆子隆字兴世,吴郡吴人。子隆少年时性格豪爽,有志于功名。侯景叛乱时,陆子隆在家乡聚集徒众。这时张彪任吴郡太守,引用为将帅。张彪迁徙镇会稽,陆子隆跟随着他。到世祖讨伐张彪时,张彪的部将沈泰、吴宝真、申缙等都投降,而陆子隆奋力战斗失败了,世祖认为他忠义,又让他统率自己的军队,委任为中兵参军。世祖继位帝位,陆子隆率领甲执兵的卫士在宫中值宿警卫。接着随侯安都抗拒王琳于栅口。王琳被平定后,任命为左中郎将。天嘉二年,任命为明威将军、庐陵太守。当时周迪占据临川造反,东昌县人修行响应,率兵进攻陆子隆,他的势头非常盛大。陆子隆设埋伏于城外,紧闭城门偃旗息甲,表现出弱势。等修行师到达,腹背攻击他,修行师大败,因而乞求投降,陆子隆同意他报降,将他送于京师。天嘉四年,周迪引领陈宝应又出临川,陆子隆跟随都督章昭达讨伐周迪,周迪退走,陆子隆因而随章昭达翻越东兴岭,讨伐陈宝应,军队到达建安,用陆子隆监理郡中政事。陈宝应占据建安的湖边以抗拒朝廷军队,陆子隆和章昭达各据有一营,章昭达先和叛贼战斗,不利,丢失了军中的鼓角,陆子隆听到这消息,率兵来救援,大破叛贼徒众,全部收获章昭达所丢失的羽毛装饰的旌旗和兵器。晋安平定,陆子隆功劳最大,升任假节,都督武州诸军事,将军一职依旧担任。华皎占据湘州造反,因为陆子隆所居是他心腹之地,华皎非常忧虑,一再派遣使者招求引诱,陆子隆不顺从,华皎因此派兵进攻他,又不能取胜。到华皎战败于郢州,陆子隆出兵袭击他的后面。因而和帝王之师相会合。进封爵号为侯,接着担任荆州刺史。这时荆州是新设置的州郡,治所设于公安,城池不坚固,陆子隆修建城郭,安抚异族和汉族,很能与民和睦相处,当时称作称职。三年,官吏和民众到京城上书朝廷,请求立碑颂扬赞美陆子隆的功绩,诏令许可立碑,太建元年,加封号云麾将军。太建二年去世,当时年纪四十二岁。四、古诗词鉴赏(7分)苏轼《赤壁》中写到“饮酒乐甚”时即兴而歌,歌词模拟屈原《湘君》《思美人》中诗句的骚体形式,抒发自己的情思。阅读歌词,回答问题。桂棹兮兰桨,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18.联系《赤壁赋》的创作背景具体说说“渺渺兮予怀”中“怀”指什么?歌词流露出苏轼什么样的心情?19.歌词继承了中国诗歌“香草美人”的艺术传统,请依据歌词概括地说说你对“香草美人”艺术传统的理解。【答案】18.表面上指对天各一方的“美人”的情思,实际是对自己身负美好的品德才华,却远离朝廷(君主)不能实现自己政治抱负的感慨。忧愁、凄怆、悲凉、苦闷。19.(始于《楚辞》的)一种象征艺术手法,作品中多选择香草美人等美好事物用以代表理想的政治制度、高洁的品德人格、明君贤臣等,表现诗人的审美追求,使得诗歌蕴藉而生动。【解析】【18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重要语言,把握诗歌情感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大意,在此从基础上,看清题目要求,明确题目要求,根据题目要求,结合具体内容进行分析鉴赏,回答问题。比如本题要求联系《赤壁赋》的创作背景具体说说“渺渺兮予怀”中“怀”指什么,歌词流露出苏轼什么样的心情。首先理解歌词“桂棹兮兰桨,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意思,歌词的意思是:桂木做的船棹兰木做的船桨,划开澄莹的江水啊,船儿迎着流动的波光。我的情怀多么悠远啊,眺望思慕的美人啊,她却在天的那一边。“渺渺兮予怀”是“予怀渺渺兮”,从歌词中看,是诗人“渺渺兮予怀”的原因是因为“望美人兮天一方”。再结合《赤壁赋》的创作背景。《赤壁赋》写于元丰五年,这一年是苏轼遭“乌台诗案”被贬黄州团练副使的第三年。诗人因为诗文中曾流露过一些牢骚,表示过对新法的不同意见,也针砭新法的流弊,其目的无非是“缘诗人之义,托事以讽”,这些就成了遭受弹劾的把柄。遭受弹劾,下大狱。后来亲友多方营救,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诗人在黄州一住就是五年,在这里他生计困难,在友人的帮助下,开了几十亩荒地,掘井筑屋,躬耕其中,号“东坡居士”。苏轼在黄州思想是矛盾的:一方面,他对受到这样残酷的打击感到愤懑、痛苦;另一方面,时时想从老庄佛学求得解脱。同时,在他躬耕农事与田父野老的交往中,感到了温暖,增强了信心,他一方面表现了旷达自适的性格,一方面也使他的思想更接近现实。歌词中的“望美人兮天一方”中的“美人”指所倾心的对象,代表一种理想追求。也可指朝廷,君主。“桂棹”“兰桨”代指诗人所具有的美好品德和才华。诗人具有高尚而美好的品德、才华和远大的理想抱负,想为朝廷效力,可是自己遭受贬谪,君主朝廷远在天的另一方,不能实现自己政治抱负。结合《赤壁赋》的创作背景(其实也就是这四句歌词的创作背景),“桂棹兮兰桨,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四句歌词中诗人虽然拥有“桂棹”“兰桨”的品德和才华,而“美人”却远在天的而另一方,自己拥有如此高尚的品德和美好的才华,却不能为国效力,无法实现自己政治上的抱负和理想,所以这几句歌词中又流露出诗人拥有远大的理想抱负和绝世的才华,一心为朝廷,却惨遭贬谪,远离朝廷,远离君主,无法为国家效力的愤懑、苦闷、悲凉和凄怆之情。【19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形象,把握诗歌艺术手法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明确题干要求,根据题目要求,结合诗歌的内容,对诗歌的形象艺术手进行鉴赏把握。比如本题题目是“歌词继承了中国诗歌‘香草美人’的艺术传统,请依据歌词概括地说说你对‘香草美人’艺术传统的理解”。“香草美人”我国古典诗文常用的一种艺术形象,或者说意象,最早见于屈原的《离骚》,《离骚》在写作上常常以香草美人代表美好的政治制度和高尚的人品。在诗人眼里,各种香草显得那么可爱,诗人爱香草几乎到了成癖的程度。“朝饮木兰之坠露兮,夕餐秋菊之落英。”他把它们佩戴在身上。王逸说:“行清洁者佩芳。”张德纯说:“兰芳秋而弥烈,君子佩之,所以像德,篇中香草,取譬甚繁,指各有属。”这充分说明了香草的喻义以及它与人格美的关系。当时的楚国,君昏臣奸,政治黑暗。屈原遭嫉受压,只能通过香草来表达自己美好的追求。慢慢发展成为古典诗歌用“香草美人”比兴寄托的传统。汉代王逸《楚辞章句》的序言中说:“《离骚》之文,依《诗》取兴,引类譬喻。故善鸟香草,以配忠贞;恶禽臭物,以比谗佞;灵修美人,以媲于.”“香草美人”成为古典诗文具有比喻象征意义的传统意象。歌词中的“桂棹兮兰桨”,“桂棹”是用桂树做的船棹,“兰桨”是用兰木做的船桨,在这里象征诗人美好的品德和才华。“望美人兮天一方”,“美人”不是字面意义上的美人,而是指倾心的对象,代表一种理想追求,还有以说法代指远在天边的君主。所以说香草美人是一种象征艺术手法,而运用这种象征艺术的作品多选择香草美人等美好事物用以代表理想的政治制度、高洁的品德人格、明君贤臣等,表现诗人的审美追求,比如本歌词是“桂棹”“兰桨”“美人”就属于运用“香草美人”进行比兴寄托的一种艺术手法。【点睛】诗歌情感的答题方法如下:①从题材入手。同一类题材往往都表达这类似的情感。②从抒情议论的句子入手,这些句子是直接表达思想感情的地方。③从作者和创作背景入手,做到知人论世。④从题目入手,题目往往交代了诗歌的主要内容,创作的缘由和主要表现的思想感情。⑤从景物形象入手,景物形象衬托或烘托诗人的情感或借景抒情。分析景物的色彩倾向。一般来说景物的色调和作者内心的情感是相辅相承的,暖色调和积极向上有关,冷色调和哀愁有关。⑥从用典入手,典故是将历史和现实对照,含蓄的表达自己的观点、态度和情感。同时还要注意诗文后面的注解。⑦关注体现情感的重要词语。古代诗人特别注重关键词,并以此作为情感表达、意境营造的核心。如“残、缺、断、愁”等词语常与诗人内心的寂寞和孤寂有关。五、名句名篇默写(8分)20.选择合适的句子填入下列空缺处。(1)故不积跬步,_______。(荀子《劝学》)(2)荀子《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3)宫中府中,俱为一体,_________,不宜异同.(诸葛亮《出师表》)(4)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_”两句形容小船像一片叶子任意飘摇在宽阔浩渺的江面上。(5)苏轼《赤壁赋》中“______,________”,写曹操斟酒祭江、执矛吟诗的骄态,极力渲染其不可战胜的赫赫声势。【答案】(1).无以至千里(2).(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3).师不必贤于弟子(4).陟罚臧否(5).纵一苇之所如(6).凌万顷之茫然(7).酾酒临江(8).横槊赋诗【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考查分直接性默写和理解性默写两种类型。解答此类题,要求学生平时既要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答题时看清题目要求,本题既有直接性默写,也有理解性默写。写错字或漏字添字均不能得分。此题默写时需注意以下字词书写:至、陟罚、臧否、纵、苇、凌、顷、酾、槊、赋。【点睛】此题考查学生名句默写的能力。在默写名句名篇时,要做到“三清”“三不”:“三清”就是卷面清洁,字迹清楚,笔画清晰;“三不”就是不添字,不漏字,不误写。高考所选择的名句大多出自课内所学篇目,只有少数来自课外,该如何识记这些课内的名句,需要一定的技巧。高考所考的名句,字不一定有多复杂,但一定很有迷惑性,考生经常在这些“浅水滩”“翻船”,原因是光背不写,光记不辨,不知道联系句意和古文的特性来区分。所以在平时对名句记忆时要立足于对诗句的理解,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既准确还不容易写错字,然后要立足于“写”,不要背下来但得不到分数。六、文学类文本阅读(19分)阅读下面小说,完成下列小题。—天的等待【美国】海明威他走进我们房间关窗户的时候,我们还未起床。我见他一副病容,全身哆嗦,脸色苍白,步履缓慢,好像一动就会引起疼痛。“你怎么啦,宝贝?”“我头痛。”“你先上床。我穿好衣服后就来看你。”可是当我来到楼下时,他已穿好衣服,坐在火炉旁,显出一副重病在身的九岁男孩的凄惨模样。我摸了摸他的额头,知道他发烧了。“你上楼去睡吧,”我说,“你病了。”“我没病,”他说。医生来后,量了孩子的体温。“多少度?”我问医生。“一百零二度。”下楼后,医生留下用不同颜色胶囊包装的三种药,并嘱咐如何服用。并说,如果高烧不超过一百零四度,就用不着担心。这是轻度流感,要是不引起肺炎,就没有危险。我回到房里,记下了孩子的体温,并对各种胶囊的服用时间作了记录。“想让我读点书给你听吗?”“好的,如果你想读的话。”孩子说。他脸色苍白,眼窝下方有黑晕。他躺在床上一动不动,对周围发生的一切无动于衷。我朗读霍华德派尔的《海盗的故事》,但我看得出他并没在听我读书。“你感觉怎么样,宝贝?”我问他。“到目前为止,还是老样子,”他说。我坐在床脚边自个儿看书,等着到时间再给他服一粒胶囊。按理,他本该睡着了,然而,当我抬头看时,他却双眼盯着床脚,神情异常。“你为什么不试着睡觉呢?到吃药时,我会叫醒你的。”“我宁愿醒着。”过了一会儿,他对我说:“你不必呆在这里陪我,爸爸,要是你嫌麻烦的话。”“不嫌麻烦。”“不,我是说,要是你过一会儿嫌麻烦的话,你就不必呆在这里。”我想,或许他有点儿神志不清了。十一点钟,照规定给他服药后,我便出去了一会儿。那是个晴朗而又寒冷的日子,地上覆盖着一层已结成冰的冻雨。我带着我那条爱尔兰红毛小猎犬,沿着大路和一条冰冻的小溪散步,但在这玻璃般光滑的地面上站立和行走是很困难的。那条红毛狗一路上连跌带滑,我自己也重重摔倒两跤。高高的土堤上长着倒垂下来的灌木丛,我们从那下面撵起了一群鹌鹑,我击落了两只。有几只鹌鹑停落在树上,但大部分飞进了一堆堆的柴垛中。动身返回时,我感到很高兴,因为我在离房子不远的地方发现了一群鹌鹑,而且还剩下许多,改日可再去搜寻猎取。回到屋里,他们说孩子不让任何人进入他的房间。“你们不能进来,”他说,“你们千万不要传染上我的病。”我来到他身边,发现他仍像我离天时那样躺着。他脸色苍白,但两颊上部烧得发红,眼睛依旧一动不动地盯着床脚。我量了他的体温。“多少?”“大约一百,”我说。实际上是一百零二度四分。“原先是一百零二度,”他说。“谁说的?”“医生。”“你的体温没问题,”我说,“用不着担心。”“我不担心,”他说,“但是我不能不想。”“不要想,”我说。“放心好了。”“我很放心,”他说着,眼睛直盯着前方。显然,他有什么心事,但在尽力控制着自己。“将这个用水服下。”“你看这有用吗?”“当然有用。”我坐下来,打开了《海盗故事》,开始读给他听,但我看得出来他不在听,于是我停了下来。“你看我大概什么时候会死?”他问道。“什么?”“我大概还有多少时间就要死了?”“你不会死。你怎么啦?”“啊,不,我会死的。我听到他说一百零二度。”“人不会因为得了一百零二度的高烧而死去的。你是在说傻话。”“我知道会的。在法国上学的时候,同学告诉我说,烧发到四十四度就不能活了。我已经一百零二度了。”原来自上午九点起,整整一天他都在等死。“你这可怜的宝贝,”我说,“哦,可怜的宝贝,这就像英里和公里。你不会死的。那种温度计不一样。在那种温度上,三十七度是正常的。在这种温度上,正常体温是九十八度。”“你肯定?”“绝对没错,”我说,“这跟英里和公里的区别一样。你知道,就像我们车速开到七十英里该折合成多少公里一样。”“噢,”他说。他那凝视着床脚的目光松弛了。他的紧张状态也终于缓解了。第二天,越发轻松了。为了一点无关紧要的小事,他会动辄哭起来。(有删节)21.小说的标题“一天的等待”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22.概括男孩形象特点。23.小说作者采用草蛇灰线的写法,在文章中埋下了很多伏笔,请找出三处来。24.有人认为小说中间插入父亲外出打猎的两段文字是多余的,也有人认为这样写恰恰体现了小说构思的精巧。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答案】21.①标题没有明确等待的究竟是什么,设置悬念,吸引读者。②小说情节围绕“一天的等待”展开,标题贯穿全文,是小说的行文线索。③“一天的等待”中,男孩直面死亡、坚强勇敢的精神得以彰显,突出了人物性格,揭示了小说主旨。22.①善良、体谅他人。②恐惧死亡却能坚强、勇敢地面对。③天真而又脆弱。23.①医生回答“一百零二度”为后文孩子的消极表现、最终揭示的消极表现产生原因埋下伏笔;②“如果高烧不超过一百零四度,就用不着担心”为后文“我”向孩子解释温度计的换算埋下伏笔;③写孩子“双眼盯着床脚,神情异常”“宁愿醒着”“眼睛依旧一动不动地盯着床脚”为下文写孩子对体温的理解和“他那凝视着床脚的目光松弛了”埋下伏笔。24.观点一:是多余的。理由:①因为父亲打猎这件事游离于小说主要情节之外,给人节外生枝之感,对于突出小说的主要人物形象和主题并没有什么作用。②孩子生病了,但父亲却高兴地去打猎,不合情理,是个明显的败笔。③打猎时轻松愉快的情调与整篇小说营造的氛围不协调。观点二:这正是小说构思的精巧之处。理由:①明写父亲打猎的轻松愉快,暗写男孩在孤独恐惧中勇敢地等待死亡,使人物性格更加突出。②宕开男孩的情况不写,而写父亲打猎的情景,使小说更具有悬念。③父亲去打猎意味着他觉得孩子的病情不重,这与孩子自己的紧张恐惧形成鲜明的对比,增添了结尾的喜剧效果。【解析】【21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把握文章标题作用能力。文章标题作用一般有以下几个:①点明时间地点,创设故事背景,渲染环境氛围;②概括故事情节、暗示比喻象征、揭示小说主旨;③结构线索,组织全文;寄托情感,深化主题;④铺开情节,呼应细节;对比讽刺,强化效果。答题时根据文章内容注意对照选取,并结合文章内容进行阐释即可。本文标题“一天的等待”,没有具体交代清楚等待的是什么,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兴趣。文章围绕“一天的等待”展开,先写男孩大早生病,医生来给男孩量过体温后,“我”问了医生体温,医生说102度。男孩就开始等待,宁愿清醒着,也不愿意睡觉。直到下午,男孩问父亲自己什么时候会死,父亲才明白男孩一天的等待原来是因为不明白华氏温度和摄氏温度的区别,认为自己发烧102度会死,从上午九点以来,一致在等待死亡的来临!所以“一天的等待”是文章线索,贯穿全文。在小男孩的“一天等待”中,按照小男孩的认知,小男孩很快就要死去,可是这个男孩却不愿意麻烦任何人,包括自己的爸爸,他默默承受病痛,没有哭泣,独自面对死亡,表现出勇敢,镇定,懂事、关心他人,为他人着想,怕传染给家人,不许其他人进入自己的房间,所以“一天的等待”中的小男孩的所作所为,突出了人物性格,揭示了小说主旨。【22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文章人物形象能力。分析概括人物形象首先应结合着文中叙述性的语句,从身份、地位、修养、气质等总体上把握小说人物形象特点,然后根据小说中描写这个人物的言行举止的语句以及作者的议论或者作者借作品中其他人物对他的评价的语句直接提取或概括即可。本题要求概括男孩形象特点。概括男孩形象特点可以根据文中男孩所作所为和言行进行概括。比如,男孩不想让父母被冻病,在已经浑身发抖、面色苍白、走路困难的情况下还要为父母关窗。不愿给父亲带来麻烦,示意父亲可以离开;怕自己的病传染给他人,拒绝他人进入房间,这些说说男孩善良、体谅他人。男孩苍白的脸色、异样的神情、死盯着床脚的眼睛、对听故事漠然,以及对吃药表示怀疑都表现了对死亡的恐惧感。虽然病痛难忍却坚持说“我没事”;面临死亡时没有哭闹,也没有将内心的恐惧透露给父亲;不让父亲陪伴,独自躺着,安静地等待死亡的降临,从中可以看出男孩的勇敢和坚强。还有男孩因不懂华氏温度与摄氏温度的区别,误以为自己将要死去而等待了一天,从中可以看出男孩的天真。当男孩得知自己不会死亡、精神松弛下来,为一点无关紧要的小事,他会动辄哭起来,从中可以看出男孩的脆弱。【23题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把握文章中伏笔能力。伏笔是指文章或文艺作品中,在前段里为后段所作的提示或暗示。是写作中常用的一种表现手法。它可以理解为前段文章为后段文章埋伏线索,也可以理解为上文对下文的暗示。解答此类题,首先把握所要寻找伏笔的内容,然后仔细阅读前文,找出前文中对此内容提示或者暗示的内容。比如本题题目是“小说作者采用草蛇灰线的写法,在文章中埋下了很多伏笔,请找出三处来”。答题时首先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在此基础上会文章,圈画出文章前后照应的内容,选取其中的三处概述答题。本文中伏笔较多,比如文章开头为男孩看病回答提问“一百零二度”为后文孩子不愿听故事,不愿意睡觉,宁愿清醒着种种消极表现、以及最终揭示的消极表现产生原因(在法国上学的时候,同学告诉我说,烧发到四十四度就不能活了。我已经一百零二度了)埋下伏笔;医生为男孩看病临走时和“我”说“如果高烧不超过一百零四度,就用不着担心”,为后文“我”向男孩解释华氏温度与摄氏温度区别“就像英里和公里。你不会死的。那种温度计不一样。在那种温度上,三十七度是正常的。在这种温度上,正常体温是九十八度”“跟英里和公里的区别一样”埋下伏笔;文章前半部分写男孩在医生看病走后反应“躺在床上一动不动,对周围发生的一切无动于衷”“双眼盯着床脚,神情异常”“宁愿醒着”为后文写孩子对体温的理解和“他那凝视着床脚的目光松弛了”埋下伏笔。【24题详解】本题考查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解答此类题,要先通读全文,整体上把握文本内容、主题和情感。然后仔细阅读题干,根据题目要求再回归文本,找出题目要进行个性化阅读或者创意解读的部分,自信阅读,先点明自己的观点,然后结合文本内容,从文本的内容主题、情节结构、人物塑造几个方面结合自己的理解进行探究,即陈述自己持有该观点的理由。本题题目是:有人认为小说中间插入父亲外出打猎的两段文字是多余的,也有人认为这样写恰恰体现了小说构思的精巧。你的看法呢?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答题时,先点名自己的观点,即插入父亲打猎两段是多余还是构思巧妙,然后结合文章具体内容从内容主题、情节结构、人物塑造等几个方面茶树自己持有该观点的理由。本题为开放题,学生既可以认为插入部分多余,也可以认为插入内容为构思巧妙,只要答题时先点明自己的观点,然后能围绕自己的观点结合文章内容进行阐释理由,且言之成理,能自圆其说,都视为正确答案。【点睛】解答人物形象赏析类题,首先要看清题目要求,1.是“概括”还是“分析”。“概括”题只要求写出人物性格特点即可,“分析”题要求在此基础上结合文字分析。2.是性格特点还是形象特点。性格特点包括人的心理情感、待人接物、品行操守、生活态度和价值观等较宽泛内容的特点,而形象特点则主要以“性格特点”为中心,还包括人的外在形象(肖像)、身份、地位、职业等内容的特点。用语不同,回答的内容也不同。分析人物形象特点,要由表及里,由外在形象特点到内在思想性格特点。规范答题1.概括题与分析题的不同答题思路。概括题只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