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主干知识剖析与学习策略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课件_第1页
地理主干知识剖析与学习策略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课件_第2页
地理主干知识剖析与学习策略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课件_第3页
地理主干知识剖析与学习策略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课件_第4页
地理主干知识剖析与学习策略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理主干知识剖析与复习策略湖州市菱湖中学陈洪伟1/70▲地理知识系统组成及关系▲高考对主干知识考查情况▲后阶段地理主干知识复习策略2/70▲地理知识系统组成及关系地球、地图自然地理人文地理区域地理自然、农业、工业、城市等大气、水体、地壳、土壤、自然带资源、农业、工业、聚落、交通、环境、可连续发展地球运动、经纬网、地图基础解析自然地理现象、规律和原理区域定位、展现区域要素载体和第二语言利用基本原理、规律来处理区域中地理现象、地理事物和地理分布背景对某区域人文现象产生影响多问“会怎样?”对某区域人文现象与自然环境有亲密相关性多问“为何?”3/70▲高考对主干知识考查情况年试卷全国卷Ⅰ考点知识分布统计考点主干知识题号分值地球运动第6、7、8题14分气候分析第4、5、9、10、37题35分洋流分布第3题4分环境问题第11题4分工业区位分析第36题17分城市化和城市区位分析第1、2、40(3)(4)题28分4/7007年全国文科综合卷2考点知识分布统计:考点知识题号分值等高线地形图和土地利用第3、4、7题12分地球运动第10、11题8分气候分析第8、9、37(2)题15分环境问题第5、6题8分农业区位分析第37(3)(4)、40(4)题22分工业区位分析第1、2、36题23分区域地理第37(1)题6分数据分析第40(5)题6分5/70近年来浙江省高考文科综合测试卷中第36题年份中心问题分值设问层次考查知识内容中亚地域沙尘暴和白风暴366河流补给类型、地质作用、荒漠化、土壤盐碱化我国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一个小区域平面图及地形剖面图363地形剖面图判读、国土开发与整改、修建水库有利条件我国沙尘暴主要活动路径365中国主要地形区、干旱地域地理环境特点、地理统计图36.某城市工业区分布简图37、我国不一样地域年降水量季节分配3636.237.436、城市工业区分析37、我国年降水季节分配特征、空间分布特征及原因分析6/70高考对主干知识考查特点:1、高考突显“以中心问题形式创设试题,突出主干知识和能力考查”特点。2、试题在知识结构上,不过分强调知识覆盖面,而是有所选择地表达重点知识考查。年浙江省卷试卷中主干知识点覆盖率约为53.3%3、考查地理主干知识主要集中高中必修教材,从区域地理来看,又多分布在中国地理部分7/704、在主干知识考查中出现了一些“常考点”自然地理:气候、气候要素相互关系;地质作用与地形、地质灾害;区域自然特征;天气系统及天气灾害;河流补给;渔场;海水水温和盐度;自然带人文地理:①人类活动空间布局区位分析包含农业活动、工业布局、城市分布、交通建设、商贸联络、旅游业发展等。②环境问题和可连续发展资源问题:资源(能源)与经济发展关系、资源(能源)问题与保护对策。环境问题:分布、成因、危害及处理方法。可连续发展:概念、标准、模式、案例等。③人口和城市:包含人口再生产特点及分布,人口数量、素质与经济发展和环境关系,环境人口容量与人口迁移;城市功效区合理布局、城市化进程及带来问题等。④世界经济地理格局与综合国力国际经济区域合作与竞争,综合国力分析等。8/70近几年高考中地球运动、气候、水文、时间计算、区位原因分析、区域空间判读和定位,这些重点知识在试卷中占很大分值。

命题人员总是紧紧抓住基础知识重点、主干,突出基本原理和规律进行命题。这一直是高考地理学科命题好传统。也就是说考卷中重点题目普通都是“在含有富矿地方打井”。

9/70▲后阶段地理主干知识复习策略

1、构建主题化知识系统,加强联络,培养地理逻辑。●

以关键知识为中心,加强纵向剖析。

就一个问题进行深化。比如:气候,从世界气候分布,到气候分析原因,到气候因子分析,到中国气候问题分析,到人类活动对气候影响。10/70世界气候类型分布气候类型特点与判断气候分布模型世界气候分布异常地域气候分析纬度热量与气温成因分析大气环流三圈环流与风带气压带季风环流降水基本原因海陆分布海陆位置距海远近降水(大陆性与海洋性)其它原因11/70地形垂直改变对水平气流阻挡对水平气流不阻挡迎风坡与地形雨背风坡雨影区冬季风阻挡降水气温其它原因气候分析洋流暖流寒流大陆轮廓下垫面性质气候因子分析干扰模型12/70气候因子分析气温平均气温纬度、海陆位置、地形、冬夏季风、下垫面性质、洋流年太阳辐射量纬度、地形(海拔)、降水(云量)气温较差纬度、海陆位置、季风、降水、地形降水降水量大气环流(风带气压带和季风)、海陆位置、地形、洋流、大陆轮廓降水变率大气环流、海陆位置气压等压线、等压面、等高线判读气温垂直分布逆温层及其影响13/70中国气候问题分析中国气候分布中国气温分布等温线判读方法主要等温线分布(分布数值化)成因因子:纬度、地形、冬夏季风(夏季风与雨带移动)、海陆位置----案例性分析中国降水分布等降水量线判读方法主要降水量等值线分布成因因子:海陆位置、夏季风、地形----案例性分析干湿情况分布及分析中国气象灾害14/70人类活动与气候全球气候变暖:大气保温作用、气候变暖成因因子、影响与治理城市热岛效应:热力环流、热岛效应成因、影响酸雨:气候与大气污染和工业布局、酸雨分布、成因因子、危害、治理15/70(2)表中,夏季降水量占整年降水量百分比最小地点是

,依据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分析造成该现象原因。(8分)(3)表中,夏季降水量最少地点是

,原因是

。(4分)(4)分析五台山年降水量高于郑州年降水量原因。(3分)07高考37题:表1我国不一样地域年降水量季节分配锋面雨带在我国移动规律,副高产生长江中下游伏旱温带大陆性气候成因地形对降水影响16/70●

围绕中心问题,加强横向联络。

以“河流”为例河流知识特征类型补给世界主要河流中国主要河流河流与自然环境相互关系河流与人类活动关系气侯地形植被土壤资源交通城市农业工业旅游17/70自然环境与河流关系河流对两岸局地小气候有调整作用;河流上游形成峡谷地貌、土壤贫瘠;下游形成冲积平原和三角州地貌、土壤肥沃。河流特点水文特点水系特点气候地形植被土壤自然环境水量水位冰期流速含沙量水网密度长度流向水系形状18/70河流与人类活动关系河流人类活动开发利用综合治理淡水资源航运条件水能资源农业浇灌、养殖地域文化城市分布、功效区规划水电工业旅游资源旅游业太多、太少、太脏19/70●借助重点区域,构建主干知识联络。

“以马六甲海峡为中心东南亚地域”东南亚地域农业地域类型热带季风、雨林气候板块交界位置山河纵列、多山地形马六甲海峡东盟与区域经济合作,泛亚铁路湄公河流域水能开发地质灾害20/70()图8是某群岛附近海域等深线图。喀拉喀托火山于1853年8月26日从水深305米海底猛烈喷发,引发海啸造成澳大利亚36000多人丧生。这次火山喷发后,火山露出海面,其后又屡次喷发。现今该火山海拔813米。(1)喀拉喀托火山顶与图示最低处相对高度是

米。图中A城市名称是

,它是

(国家)首都。(2)写出图示范围内板块界限类型及板块名称。(3)简明说明喀拉喀托火山喷发原因。(7分)

两大板块相互挤压,板块界限附近深处岩浆熔融,沿裂隙上升形成火山喷发。

21/70(年春季卷39题)读图9,回答:泛亚铁路(新加坡至昆明)将是联络东盟和中国主要通道,其中,新加坡一吉隆坡一曼谷已经有铁路为共用段,自曼谷至昆明待建铁路有东、中、西三个方案,如表1和图9所表示。表1泛亚铁路待建线路三个方案比较(单位:千米)

方案经过主要城市铁路总长度需新建铁路东线曼谷一金边一胡志明市一河内一昆明5520433中线曼谷一万象一昆明41801245西线曼谷一仰光一昆明43211017(5)东盟国家首选东线方案,分析其有利原因。

22/70★确定重点区域命题素材。*对重点区域要加强基本素材积累,尤其要重视提炼命题素材。*以课题方式积累素材,形成区域地理知识与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知识紧密结合。(以下以亚洲、中国为例)23/70▲以日本为中心东北亚地域1、气候过渡性。2、日本太平洋工业区和外向型经济。3、产业转移。▲以马六甲海峡为中心东南亚地域1、热带季风气候。2、板块边界与板块运动。3、东盟与区域经济合作,泛亚铁路与湄公河流域开发。4、热带农业区位分析。24/70▲以印度为中心南亚次大陆1、西南季风与气象灾害。2、板块边界与地质灾害。3、资源与区域经济布局▲以波斯湾为中心西亚地域1、轮廓、位置、国家。2、石油分布与石油运输。3、以色列节水农业▲中亚地域1、石油分布与石油运输2、降水分布3、干旱地域农业与河流、湖泊水文特征25/70例(36分)图6所表示平原地域在20世纪60年代频发沙尘暴。因沙尘中古有较多盐尘,该地域沙尘暴被称为“白风暴”。读图6,完成以下要求。

(1)Rl和R2两河主要补给是——,影响流量改变主要自然原因是——。(2)图示平原地域侵蚀作用主要外力是——。(3)20世纪50年代,在L湖沿岸地域大规模垦荒,这对土地产生哪些影响?(6分)(4)在开垦同时,大量引河水浇灌。不合理浇灌会造成地下水位上升。简明分析在该地域不合理浇灌对土壤影响,并说明其发生过程。(5)大量引Rl、R2河水浇灌会对L湖产生什么影响?(6)分析“白风暴”中盐尘主要起源。26/70▲珠江三角洲为中心区域1、城市区位分析2、工业区位分析3、生态问题(咸潮、赤潮)▲云贵高原1、交通区位分析2、喀斯特地貌与石漠化3、地质灾害(地震、泥石流、滑坡)27/70▲横断山和青藏高原东南部1、板块边界与地形分布2、自然环境垂直分异3、大河源头生态保护4、资源(水能)开发5、河谷农业▲青藏铁路沿线地域1、交通区位分析2、生态保护与自然保护区3、区域开发(西部开发)28/70▲以秦岭为中心地域1、地形分布2、秦岭南北气候、水文差异3、农业分布与区位分析▲以兰州为中心河西走廊宁夏平原、祁连山部分地域1、地形分布2、气候分布及原因分析3、浇灌农业和农业区位分析4、生态问题和自然灾害(土地沙化、沙尘暴、土壤盐碱化、凌汛)▲黄土高原1、水土流失问题2、能源(煤)开发29/70▲长江三角洲1、城市分布和城市区位分析2、工业区位分析3、生态问题(酸雨)▲黄河以北华北平原1、地形分布2、缺水问题3、生态问题(风沙、盐碱化、洪涝)30/701.读南水北调中线沿途地域1月等温线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F、H两地气温比两侧地域高自然原因是河谷地形。(2)图中丹江口水库出口处和北京两地平均温差约为8℃,其主要原因是纬度差异(6分)(3)京津地域急需调水,分析其水资源短缺自然原因和社会原因。(8分)降水量少,径流量小;人口稠密,人均水资源量少;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水污染严重。(4)分析华北平原发展农业有利自然条件。(8分)光热充分;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土壤肥沃。31/70▲辽宁中南部地域1、工业区位分析2、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矿产基地区域开发▲以三江平原为中心东北北部地域1、三江平原湿地保护2、农业地域类型和区位分析3、中俄经济合作与交流(安大线)▲新疆1、气候差异及成因分析2、绿洲农业及农业区位分析3、能源开发(天然气、风能)和西气东输32/70●以热点问题为背景,进行知识链接。

卫星发射基地选择卫星公转运动遥感技术宇宙环境对我国经济影响①带动信息、材料、能源、微机电、遥感科学等其它新技术提升对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含有主要意义。②伴随我国空间技术进步和深空探测深入,对相关材料需求必将促进相关产业发展。③月球上特有矿产资源和能源是对地球补充贮备④月球表面含有丰富太阳能,月壤中蕴藏丰富氦—3也是新型核聚变材料嫦娥1号发射33/70●对知识进行有效重组联接,去粗取精。地理事象垂直分布高层大气平流层对流层温度随高度升高而降低大气垂直运动下降上升少雨多雨地壳地幔地核地下水地表水陆地海洋垂直分布高山气候植被和自然带垂直分布农业生产垂直分布海水温度及其垂直改变洋流中垂直赔偿流大气垂直分布地球内部结构地壳运动山地地形34/70读图1回答1~2题。2.李明同学发觉乙、丙、丁三图所表示现象有因果联系,地理老师认为有道理。此因果次序应该是A.乙解析:丙图说明对流层大气热量直接来自地面,所以在对流层里,伴随海拔高度增加,气温逐步降低,形成了丁图对流层气温改变曲线,由此产生了乙图植被垂直改变情况,故选B。肯尼亚山丙丁B.丙丙丙丁丁丁乙乙乙C.D.35/70自然地理知识分析模型:

2、建立知识分析模型,提升信息取得和分析能力。

1、晨昏线判读模型2、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分析模型3、气候分析模型4、气温分析模型5、降水分析模型6、生态环境问题分析模型7、等值线分析模型8、水文要素分析模型36/70比如1、晨昏线判读模型关键在于把握:“原图”中四个关键点。37/70PQMN38/7039/7040/7041/7042/70

(全国文综)图4所表示区域在北半球。弧线a为纬线,Q、P两点经度差为90°;弧线b为晨昏线,M点为b线纬度最高点。回答6~8题。6.若此时南极附近是极昼,P点所在经线地方是A.5时 B.15时 C.9时 D.19时7.若此时为7月份,图中M点纬度数可能为A.55°N B.65°N C.75°N D.85°N8.若Q地经度为0°,此时正是北京日出。这个季节A.洛杉矶地域森林火险等级最高B.长江下游枫叶正红C.长城沿线桃红柳绿D.南极地域科考繁忙弧线b为晨昏线,M点为b线纬度最高点(M为晨昏线与纬线切点)12点12点PQMb赤道本题在极圈之内晨昏线与纬线关系上进行设问,这一内容在复习中可能不被重视。在高考中出现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需要我们在复习中重视对基本原理、规律分析,建立一定模型。43/70人文地理分析模型1、工业区位分析2、农业区位分析3、城市区位分析4、交通区位分析5、旅游区位分析6、商业区位分析7、流域治理与开发分析8、环境问题成因、危害、治理分析

**人文地理分析模型要与区域地理案例性素材紧密结合。44/70

影响农业生产原因

自然原因

社会经济原因

光、热、水

灾害性天气

对自然条件改造

社会经济条件改变

45/7046/70正确文字表示分析材料(地图、图表、文字叙述)获取信息调用储存知识分析模型显性信息隐性信息处理问题分析题目标设问了解考查问题实质组织叙述47/70到20世纪50年代,辽宁省已成为中国重工业基地,辽宁省蕴藏有丰富铁矿资源,在20世纪70年代以前,抚顺有“中国煤都“之称。读图5-13分析回答以下问题。1)简述20世纪70年代以前影响辽宁省钢铁.机械工业区位原因,并指出这个时期辽宁省钢铁.机械工业区位选择最主要原因。48/70钢铁机械工业区位原因分析水源矿产资源土地交通劳动力辽河中下游平原技术农业基础显性信息辽河市场煤铁矿多沿海位置陆地铁路公路多人口多隐性信息丰富煤铁资源便利水陆交通辽河水源丰富劳动力丰富地形平坦、农业基础好问题实质分析模型材料信息(公式)(条件)49/70年晋津卷36题:读图5,回答以下问题:

(2)从区位选择角度,分析农场在P农田种植花卉有利条件:首先:分析花卉种植所要求区位条件:利用模型从自然、社会经济要素分析。另首先:需要从图中获取该地域所具备条件。50/7051/70(07全国文综40题)读图9,回答(3)—(4)小题。(3)说明燕京城城址选择有利自然条件。(13分)(3)地形:位于山前冲积扇(平原)上,地形平坦农业:土壤肥沃,有利于农耕,可生产城市必须农副产品。河流与水资源:有河流经过,提供城市、农业用水,以及可能水(漕)运通道。气候:西、北背靠群山,东南面向(华北)平原(海洋),可有效增加东南风带来降水,减弱冬季(西北)风侵袭。52/701.依据地理事物地理坐标定位2.经过地理事物相对位置定位3.依据地理事物经典特征定位:如面积、轮廓和形状、气候、地形、植被、工业、交通、人口、城市等。4.用图例、注记、百分比尺等图中信息辅助定位5.用题目中文字提醒信息辅助定位区域定位分析模型:53/70(年北京春季文综卷)第36题

依据地理事物经典特征(植被、气候、地形等)定位54/70依据地理事物经典特征(轮廓形状)定位(年全国文综卷Ⅱ)第36题55/70(年全国文综卷Ⅱ)39题依据地理事物经典特征(城市、河流、等高线)定位56/7001208057/7058/70熟悉和掌握考纲要求八个国家经纬度和大陆轮廓59/70

3、透彻了解主要地理原理、规律。●地理规律是地理事物发展中本质必定内在联络。高考要求记住和了解地理规律,还要能够利用地理知识及相关学科知识和观点以及地理事实材料,简明地推导或定性地说明一些规律。●

地理原理能够视为其它规律基础规律,是解释地理事物之间关系基本依据。例:(年宁夏文综卷)读图,回答1~21.图中洋流所在大洋为A.太平洋B.大西洋C.印度洋D.北冰洋2.图中洋流对相邻陆地环境影响是A.增加了湿、热程度B.降低了干、热程度C.减轻了严寒情况D.加剧了干燥情况60/70年广东地理卷,读图4,判断16—18题。16.河流ab段流向为A.自西北向东南B.自东南向西北C.自东北向西南D.自西南向东北61/70如,年文综天津卷37题读图完成以下要求(1)补绘图上赤道附近洋面上空大气环流箭头,以表示正确环流方向。(2)在大洋东部,假如赤道附近海水异常增温,温暖海水沿大洋东岸向南流,并迫使原寒流位置向西偏移。那么,图示大气环流强弱及赤道附近大洋两岸降水量将怎样改变?为何?62/70本题以海—气相互作用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注意用联络观点对待所学内容,利用基本原理分析实际问题。第(1)题考查学生对大气热力环流原理掌握。第2题实际上是引入了“厄尔尼诺”现象表现和影响。教材不曾讲过,但只要对“大气热力环流”原理理解透彻,便可将“地气之间热力交换”同理迁移到“海气之间热力交换”上来。把握热力环流原理关键点:①、大气受热上升,遇冷收缩下沉;②、下垫面热力差异越大,形成热力环流越强。③、上升气流多雨,下沉气流少雨。63/70如地球地图、自然地理部分规律、原理:1、经纬线分布规律:全部经线都相等(每纬度长约为111千米),纬线由赤道向两极递减(每经度长约为111cosψ*)。(*为纬度数)。(图解了解)64/702、等值线原理:

两线之间数值介于两线之间;等值线越密集差距越大;等值线向高值一侧凸出则表明数值越小,反之则大。3、地方时(区时)换算原理:

顺地球自转(即自西向东),每15个经度早1小时(或每一个经度早4分钟)。4、昼夜长短改变规律:

直射点在哪二分之一球(指南北半球),侧该半球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反之则短;同数值纬度南北两地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