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_第1页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_第2页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_第3页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_第4页
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项目施工组织设计(施工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总总承包施工实施方案2020年7月21日一、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 二、质量管理体系与措施 三、安全管理体系与措施 四、环境保护管理体系与措施,扬尘治理等措施 五、工程进度计划与措施 六、拟投入资源配备计划 七、安全文明施工管理体系与措施 八、新工艺、新技术、新设备、新材料的采用程度,其在确保质量、降低成本、缩短工期、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效等方面的作用 九、企业具备信息化管理平台,能够使工程管理者对现场实施监控和数据处理 附表二:施工工程中的技术要求 附表三:质量保证体系及施工质量控制程序 附表四:安全保证体系 附表五:环境保护管理体系 附表六:拟投入本标段的主要施工设备表 附表七:拟配备本标段的试验和检测仪器设备表 附表八:劳动力计划表 附表九:施工进度网络图 1一、施工方案和技术措施1.1编制依据1.1.1编制依据1.1.1.1臧湾乡寒溪村史子园组人居环境整治项目设计施工总承包招标文件和设计图纸。1.1.1.2现行的施工验收规范、规程和标准,本地区的技术、质量和安全的规定。1.1.1.3根据工程特点、施工现场实际情况、施工环境、施工条件和自然条件分析,结1.1.2编制原则1.1.2.1认真贯彻国家和地方有关基本建设的各项方针、政策,遵守国家和地方的法律,严格执行施工程序,遵守合同规定的工程竣工工期。1.1.2.2实行施工、设计和建设单位三结合,统筹安排,合理布置,做好施工部署及各项施工生产工作。1.1.2.3采用流水施工方法组织有节奏、均衡和连续施工。1.1.2.4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在安全生产的原则下,推行IS09002标准化管理和实行安全生产责任制。1.1.2.5做好人力物力的综合平衡调配,做好雨季施工安排,力争均衡生产。1.1.2.6贯彻“勤俭节约”的方针,合理布置好施工现场,组织好文明施工。1.1.2.7充分利用现有机械设备,扩大机械化施工范围,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劳动生产率;积极利用国内外新技术、新工艺,科学地确定施工方案。1.1.3编制采用标准和规范规程21.2工程概况1.2.1工程概况1.2.1.1本工程是乡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主要工作内容为雨污水管网工程,村庄弱点管网下地工程,道路拓宽及新建,建筑外立面改造,景观提升,生态停车场,茶叶加工房,公厕,茶文化广场,照明亮化工程等。1.2.1.2本次道路设计时,根据业主要求,依据现场实际情况处理方案如下:根据现场踏勘并结合规范要求,挖除原村庄道路,地下管网铺设,路基碾压,面层铺筑。1.2.1.3本次雨污水管道施工前,应首先查明原有地下隐蔽工程,确保现有管线的安全。施工中如遇管线冲突,请施工单位应及时与建设单位联系,协调产权单位共同商定解决。1.2.2道路工程设计概况施工过程中随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满铺至现状建筑物(构筑物)。本工程平面依据现状测量图线型走向进行。平面设计中,保留了现状道路的平面交叉口,与规划路交叉口预留、平面直线通过的形式,今后规划道路建设时一并实施。与相交主、次干道路口不进行拓宽渠化1.2.2.1纵断面设计商业街为改造道路,改造方案在原水泥混凝土路面上加铺沥青混凝土路面,高程无法做出较大调整,基本依据现状实测标高进行拟和,局部高程与现状相差较大时,沥青混凝土保证最小厚度6cm。在施工过程中可依据实际情况对路面高程进行拟合,以更贴近现状。1.2.2.2横断面设计由于现状道路横坡不均匀,局部机动车道加铺段按设计横坡控制时,加铺厚度不满足要求时可适当调整横坡,但必须保证道路横坡连续性;人行道宽度及横坡度可根据现场情况进1.2.2.3结构设计1.2.2.3.1机动车道路面:1.2.2.3.1.1现状机动车道路面改造:即3.5cm厚AC-13C沥青混凝土+5cm厚AC-16C沥3青混凝土+乳化沥青下封层(0.6cm厚)。现状道路为水泥混凝土路面,状况基本良好,因路面垃圾等杂物较多,喷洒乳化沥青前,必须将路面垃圾等杂物彻底清理干净并凿毛,必要时采用空压机进行清理,并保持路面干燥1.2.2.3.1.2加宽机动车道路面结构层厚度为42.5cm:即3.5cm厚AC-13C沥青混凝土+5cm厚AC-16C沥青混凝土+乳化沥青下封层(0.6cm厚)+16cm厚5%水泥稳定碎石+18cm厚5%水泥稳定碎石。1.2.2.3.1.3下封层采用PC-1乳化沥青,用量1Kg/m²,撒布0.5cm碎石料,碎石用量0.4L/m²。应采用沥青洒布机喷洒,洒布时要求保持稳定的速度和喷洒量,喷洒要求均匀,边角处要求人工涂刷。1.2.2.3.1.4沥青路面施工时,沥青及碎石等材料须进行质量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沥青路面铺筑前,应仔细检查现状路面准备情况,出现松散时应进行处理,并防止污染。1.2.2.3.1.5沥青路面施工严格按《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1.2.2.3.2人行道路面结构层设计时采用不停车荷载,结构层厚度为29cm,从上到下依厚干拌灰砂(水泥:砂=1:6)+18cm厚5%水泥稳定碎石;人行道采用单向横坡坡向机动车道,坡度1.5%。人行道砖采用通体砖,尺寸30X15X6cm,详见《人1.2.2.3.3行道树采用栾树(胸径6~8cm),间距为6m,遇路口(包括规划)及商户出入口可适当调整。行道树要求采用种植土,ph值为5.5—7间壤土,疏松;不含建筑和生活垃,种植土厚度不小于80cm。1.2.2.3.4现状两侧均有砖砌排水明沟(排水沟宽度为1.0m,净宽0.5m,深度0.5m),现状排水沟淤泥等杂物应全部清理干净,并设置雨污水合流管道,施工时应结合排水工程,另见单体设计。如有特殊情况及时与监理方、设计方协商沟通。施工过程中应注意与原机动车道紧密衔接,压实度满足设计要求,并回填30cm厚12%石灰土(夯实)。1.2.2.4路基设计施工时对于路基范围内的腐殖土和生活垃圾及其他不良土质应予清除,对于清除的草皮、4树根和粒径大于10cm的建筑垃圾等杂物不得作为路基填土。土基压实度要求(重型击实标准),填方路段路槽下0-80cm的压实度为94%,80-150cm的压实度为92%,150cm以上的压实度为91%;挖方及零填方路槽下0-30cm为94%。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的细粒土,不得直接作为路堤填土。填方边坡采用1:1.5的坡率,挖方边坡采用1:1的坡率。1.2.2.5结构材料说明1.2.2.5.1水泥稳定碎石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小于4.5Mpa,压实度应达到96%,基层材料中水泥采用优质硅酸盐水泥。1.2.2.5.2.水泥稳定碎石基层中碎石采用级配碎石,沥青混凝土集料级配范围符合《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中表6.1.9骨架密实型级配的要求,配合比设计最终依据工地试验室试验数据为主。1.2.2.5.3沥青混凝土面层:沥青要求采用A-70,热拌沥青混合料马歇尔实验技术指标1.2.2.5.4沥青混凝土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应遵循《城镇道路工程施工与质量验收规范》(CJJ1-2008)中关于热拌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目标配合比、生产配合比和试拌试铺验证的三个阶段,确定1.2.2.5.4.1一般要求铺装开工前应向监理工程师提供下列材料:各种原材料的质检报告,各种机具规格、性能、数量清单,施工组织设计,试配试铺结果和检测报告,经认可后才能开始施工。铺装过程中应封闭交通,且不允许其他工程交叉作业,不允许施工车辆在铺装层上转弯、掉头及制动、行驶速度不大于10km/h,其他车辆和无关人员严禁进入作业区。1.2.2.5.4.2原材料性能检测各种原材料均应有材料供应商提供的检测报告。1.2.2.5.4.3沥青混合料的施工要求沥青混合料必须在沥青拌和厂采用机械拌制,沥青拌和时间应以混合料拌和均匀,所有矿料颗粒全部裹覆沥青结合料为度,并经试拌确定,拌和厂拌和的沥青配合料应均匀一致,5无花白料,无结团成块或严重的粗细料分离现象,不符合要求时不得使用,并应及时调整。1.2.2.5.4.4沥青混合料的接缝要求沥青混合料在施工缝及构筑物两端的连接处必须仔细操作保证紧密平顺。纵向接缝在摊铺时应采用热接缝,不能采用热接缝时,必须洒粘层油使之粘结良好。平接缝应做到紧密粘结,充分压实,连接平顺。1.2.2.5.4.5人行道平整度要求达到5mm(3m直尺)。1.2.2.5.4.6侧石的线性直顺度要求达到≤20mm(20m长度)。1.2.3排水工程概况1.2.3.1管材:道路雨水管道采用Ⅱ级钢筋混凝土承插口管,管基础采用120°砂石基础,管道采用开槽施工。1.2.3.2检查井井盖及井座、爬梯均采用复合材料,车行道下采用重型井盖座,其他为轻型井盖座。重型井盖荷载等级不小于360KN,轻型井盖荷载等级不小于210KN,井盖座应采用具有足够承载力和稳定性良好的井盖、井座。1.2.3.3雨水口采用偏沟式单篦雨水口,位置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据实调整,雨水口设置在交叉路口的低处或沿道路及绿化带的低测布置。雨水篦子:采用球墨铁防盗篦子,雨水井篦高程应比周围沥青路面高程低1~2cm,雨水联络管均采用DN300Ⅱ级钢筋混凝土承插口管,与雨水管道连接处埋深1.1米,坡度0.01。1.2.3.4管道敷设:雨水管高程均指管内底,管道均埋地敷设,详见图纸。1.2.3.5预留雨水用户支管,其位置、数量等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1.2.3.6沟槽开挖及回填要求:无论采用何种挖土方式,都不得扰动基层土壤,杜绝超挖,如果超挖按照《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4.4执行。沟槽开挖前应采用人工降低地下水法将地下水降至沟槽底下500mm,然后进行沟槽开挖。沟槽开挖和回填根据土的类别按照《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4.3、4.5执行,并采取必要的安全措施。1.2.4照明工程设计概况1.2.4.1照明供电电源及控制系统1.2.4.1.1本工程在商业街0+280处南侧设一照明配电箱,配电箱距侧石0.5米。电源6引自附近变压器。埋地部分电源线采用XF7-12-φ100碳素波纹管保护,穿越道路时穿GG150镀锌钢管保护。1.2.4.1.2路灯的控制由安装在照明箱内的路灯无线监控终端完成,监控终端可实现的灯具控制模式有时控、光控、时光混合控制、手动控制等,能够纳入路灯监控系统,且能实现无线远程监测及控制功能。1.2.4.2照明设计标准1.2.4.2.1本工程在0+280处南侧设一照明配电箱,配电箱距侧石0.5米。电源引自附近变压器。埋地部分电源线采用XF7-12-φ100碳素波纹管保护,穿越道路时穿GG150镀锌钢管保护。1.2.4.2.2路灯的控制由安装在照明箱内的路灯无线监控终端完成,监控终端可实现的灯具控制模式有时控、光控、时光混合控制、手动控制等,能够纳入路灯监控系统,且能实现无线远程监测及控制功能。1.2.4.3光源、灯具及其附属装置选择1.2.4.3.1本次设照明光源采用LED灯。1.2.4.3.2本设计的道路照明灯具均采用单臂金属柱灯,灯杆高10米,安装高度10米,悬挑长度为1.2米,灯具功率为100W;采用双侧交错布置,间距约30米,灯具的仰角10°。1.2.4.3.3灯具及其附属装置选择:灯具选用半截光型,随灯配熔断器等相应的附件,灯具效率要大于70%,光源的质量要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灯具光源腔的防护等级不低于IP54,电气腔的防护等级不低于IP43,灯具功率因数不低于0.92。1.2.4.4照明配电系统的接线1.2.4.4.1由供电干线引至灯具使用T接端子引出BVV-0.45/0.75kV-3X4mm2的绝缘导线采用XF7-12-φ50碳素波纹管保护,为平衡三相负荷,灯具的接线顺序为:一般路灯按L1,L2,L3,L1,L2,L3的三相跳跃接线顺序.1.2.4.4.2电缆接线从干线进入灯杆后按灯具数量设置相应数量的插瓷保险,灯保险额接线板应在灯杆接线口内固定,上灯线采用71.2.4.5照明供电管线敷设1.2.4.5.1道路照明回路电缆型号为VLV-1KV-5X16mm2,道路照明每回路均埋XF7-12-φ100碳素波纹管,穿越道路及现状路口时改穿GG150镀锌钢管保护。1.2.4.5.2路灯在道路两侧人行道上,距机动车道道牙0.5米处埋设。1.2.4.5.3照明电缆在道路两侧人行道内,距机动车道道牙0.8米处敷设。1.2.4.5.4照明线路穿管在道路两侧人行道埋深不小于0.5米,在车行道下埋深不小于1.2.4.6接地系统1.2.4.6.1灯具接地系统采用TN-S系统,利用金属灯杆的基础钢筋作重复接地,要求系统接地电阻不大于4欧姆,如实测接地电阻大于4欧姆,则增加人工接地体,人工接地体的安装详见96D702-2《常用灯具安装》P30.P31。1.2.4.6.2电气装置的下列金属部分,均应与接地装置可靠连接:电力电缆的金属接线盒和保护管;路灯的金属灯杆;其他因绝缘破坏可能使其带电的外露导体。1.2.4.6.3配电装置的金属构架及靠近带电部位的金属遮拦、电力电缆的金属接线盒和保护管等均应与接地装置可靠连接。1.2.4.7其他1.2.4.7.1照明电缆与其他管线交叉时应满足规范要求,不满足要求时由施工单位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市道路照明工程施工及验收规程》CJJ89-2012进行。1.2.4.7.3所有电气设备应选用国家现行的技术先进的产品,不得采用国家明令淘汰的1.2.5主要工程量本工程量表统计未包括软土基础处理和拆除电线杆等障碍物等工程量,拆除砖砌片石排水沟、拆除现状人行道及路缘石、排水沟回填等工程量可根据施工现场具体情况,由建设方、81.3施工部署1.3.1项目部组织机构的设立为确保工程的顺利进展及业主利益,我公司将组织高效、精干的管理班子,按照项目法施工管理模式,采用科学的管理手段及先进的施工工艺,按“质量、安全、文明”的要求,精心组织施工,圆满完成本工程的施工任务。1.3.1.1进一步推广以往项目法施工的成功管理经验,本工程施工实行项目法施工管理模式。我公司将派出一批在技术管理上占优势的工程技术、行政管理人员组建项目经理部。项目经理部行使六大职能:计划、组织、协调、控制、监督、指挥职能,全权处理该项目事务。为保证项目部六大职能的落实,公司各职能部门的业务向项目倾斜,处于服务地位。1.3.1.2项目经理部内部组织原则:以合同为纽带,以责任制为准绳,以经济调控杠杆,以优质、高效、低耗地完成项目任务为目标。1.3.1.3项目经理部领导班子由一名项目经理负责,一名项目技术负责人组成,设立施工技术部、工程部、物资部、质安部和综合办公室等部门。1.3.1.4项目经理部对工程项目实行综合目标计划管理。综合目标主要体现为项目质量、项目进度、安全生产和项目经济计划。1.3.1.5项目经理、项目技术负责人为本工程的主要领导层,负责本工程的计划、协调、监督与控制。工地管理人员须按项目经理部的意图具体组织施工,认真负责各自专业范围内的管理工作。项目作业层由公司统一安排,抽调具有较好操作技术和操作经验的工人组成。1.3.1.6项目组织机构见附表二。1.3.2项目部主要人员的职责1.3.2.1项目经理:1.3.2.1.1项目经理是本工程项目负责人,主要负责整个工程项目的实施工作。与业主、监理及其他各方联系,确保工程的顺利进行。负责贯彻实施工程项目质量计划,建立完善项目质量保证体系,以符合国际标准、有效的质量体系,保证整个工程符合设计、验收规范标准并到质量等级负责,对维修期间的维修保养服务负责。1.3.2.1.2负责进度计划的编制、实施、检查、调整;根据施工进度合理配置、调度施9工机具、劳动力、材料以保证进度计划的顺利实施。1.3.2.1.3确保施工能按国家规范、规程、工艺标准进行;负责组织质量问题、质量事故的整改措施,纠正预防措施的实施。1.3.2.2技术负责人1.3.2.2.1配合项目经理现场技术管理工作,主要负责施工技术、施工质量和内业资料等方面的管理。1.3.2.2.2组织编制施工组织设计、质量计划、技术方案、措施、作业指导书并进行技术交底;组织项目各部门进行图纸预审、会审。1.3.2.2.3定期组织召开质量分析会,并根据分析会制定纠正预防措施。1.3.2.2.4参与一般不合格品的调查分析,并针对问题制定纠正措施。1.3.2.2.5编制项目统计技术应用计划,指导、督促、检查、落实情况。1.3.2.3.1本工程各分项工程的具体施工负责人,负责现场施工上的技术问题,安排施工进度,并与其他相关人员协调。负责分管的分部、分项工程施工全过程的质量,对工序管理引起的质量问题负责。1.3.2.3.2组织班组按规范、规程及工艺标准的要求进行施工。1.3.2.3.3组织班组的自检、互检、交接检,保证已完工程达到验收标准要求,保证不1.3.2.3.4负责对作业班组进行质量、技术、安全交底、负责职责范围内的质量活动记录,并保证记录能够客观、真是反映现场实际情况,具有完整性、可靠性和追溯性。1.3.2.4.1对工程质量进行预控、检查并执行。包括试验室和其它质量检查手段。同时对工程各种质量标准,执行计量管理。编制质量检查计划,并按计划对工程进行跟踪检查,形成质量检查记录。1.3.2.4.2对检查中发现的轻微不合格品上发整改通知单,对整改结果验证,一般不合格品、严重不合格品及时上报,并参与一般不合格品的调查分析。1.3.2.4.3及时反馈各工程质量信息,协助项目工程师分析和总结施工中的质量状况。1.3.2.5.1根据进度要求,编制材料需用计划1.3.2.5.2对各类进场物资进行验收、分类、堆放,做好各种材料检验、试验状态标识,做好进场验收记录;负责向材料供应商索取材料的出厂合格证或其他质量证明资料,并及时交于资料员保管。1.3.2.5.3配合试验员对需复验的材料进行抽样。1.3.2.5.4对不合格材料及时做出标识和记录,并做出处理意见报上级技术负责人批准。主要负责本工程的测量工作,包括测量复核、放样、测量验收等有关测量工作。1.3.2.7试验员:负责本工程的材料、结构的试验工作;包括原材料、建筑物的砼、砂浆试件;道路工程负责一切安全事务,管理施工机械设备。包括工程各阶段的施工机械、施工人员操作的检查,以及防火、用电等危险操控制。1.3.2.9.1认真熟悉图纸,严格执行国家规范、标准、相关程序文件。1.3.2.9.2主要负责工程技术资料及有关文档的整编和存档,负责分管业务的工作质量,以良好的工作质量确保良好的工程质量。1.3.2.9.3及时办理工程技术洽商。1.3.2.10办公室负责人:负责劳资管理、财务管理、计划统计、文明施工、保卫、日常生活事务和接待外界相关部门。1.3.3施工前的准备工作1.3.3.1场地的准备1.3.3.1.1根据施工组织设计中的现场总平面布置进行平面规划,做好现场道路、临时量控制网。了解现场地形、道路、供电、供水状况,做好有关移交工作。编制详细的临时用水、用电的设计和施工计划。根据现场测量点,进行场地控制网的测量,设置高程控制测量标桩,建立测搭建临时设施,包括仓库、加工区、配电房、办公室、食堂、厕所、职工宿1.3.3.2材料准备1.3.3.2.1根据施工进度计划和预算中的工料分析,编制工程所需的材料用量计划,作为备料、供料和确定仓库、堆场面积及组织运输的依据。1.3.3.2.2根据材料用量计划,做好材料的订货和采购工作,并组织材料按计划进场及1.3.3.2.3认真做好进场材料的验收工作;查看其质量保证书或出厂合格证是否符合要求,需检查的材料应在业主代表和监理工程师的见证下按规定要求及时交检、杜绝不合格的材料进场。1.3.3.3施工机具准备施工前必须做好设备的保养工作,编制施工机具需用量及进退场计划并按施工组织机械进场就位。1.3.3.4劳动力准备按照劳动力需用量计划组织好各专业队伍进场并办理有关手续,同时编制培训计划,包括规章制度、安全施工、操作技术和精神文明教育内容。劳动力计划见附表。1.3.3.5.1熟悉与会审图纸根据业主提供的图纸和地质资料,组织工程技术人员认真学习施工图纸,了解施工图纸的设计意图,全面熟悉和掌握施工图纸的全部内容,检查是否统一或遗漏,提出问题,经业主、设计单位和有关单位进行技术和图纸会审,做好会审记录并对重点、难点部位进行研讨,结合现场实际情况采取有效措施。1.3.3.5.2原始资料调查分析通过对建设地区的气候、建设场地的地形、地貌、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施工现场地上和地下障碍物状况等项调查,为编制总平面布置图、施工组织设计提供依据。1.3.3.6测量准备工作做好与业主的测量控制点及有关资料的移交工作,详细复核有关的红线点,设置水准点及沉降观测点。1.3.3.7施工组织设计及分项施工方案针对本工程的特点和难点,编制切实可行的分项施工方案,阐明施工工艺和主要项目的施工方法,劳动力组织和工程进度,质量和安全的保证措施,收集生产施工的各种经验性的1.3.3.8编制施工图预算和施工预算根据施工图预算工程量,列出各施工阶段主要工种、劳动力、材料需用量表,为编制工1.3.3.9技术与安全交底工程开工前,项目技术负责人组织有关施工技术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分别做好技术、安全、质量、文明施工、现场管理制度的交底工作;结合具体操作部位、关键部位和施工难点的质量要求、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进行交底。技术负责人向班组长和质检员进行技术交底后,班组长接受交底后要组织工人反复学习,实行层层交底制,并作书面交底存档。1.3.4.1工作协调1.3.4.1.1项目经理部定期和不定期地主持由业主、监理、设计等相关部门参加的施工协调会;并协助业主协调与社会各业务部门的关系以确保工程进度。1.3.4.1.2项目经理部根据总进度制定阶段性计划,组织协调工作会议,检查计划实施情况,制订、修正、调整下一阶段计划的实施要求。1.3.4.1.3项目经理部定期地组织对工程进度、工程质量、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技术资料等进行检查,并制定必要的奖罚制度。1.3.4.1.4项目经理部每周编制工程进度简报,向业主和各有关单位通报工程进展状况及需要解决的问题,使有关各方了解工程的动态情况,及时解决施工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1.3.4.1.5搞好沿路居民的协调工作,相互理解、相互配合,充分解决在施工中的争执1.3.4.2.1依据本工程特点,本工程实行项目施工负责制,分别对道路、排水管道等分项工程指派施工人员具体负责。1.3.4.2.2强化计划及组织管理,实行流水作业,确保模板、设备的充分协调和使用,利用一切有利手段,缩短施工工期。力争各专业协调好,做好质量程序控制,雕塑精品工程。1.3.4.2.3为确保工程质量,并抓好总工期,进度计划按前紧后松原则。配备足够施工机具及人力保证土石方质量和进度。1.3.4.3施工工艺清扫原混凝土面层→混凝土路面机械打毛→原混凝土层病害处理→接缝处理→均匀喷洒粘结油→铺筑沥青混凝土调平层→铺放土工布→铺筑沥青混凝土面层→碾压成型→开放交通。1.3.5施工现场总平面布置1.3.5.1施工临时设施在中标后,我公司将在沿线两旁找一块能够满足施工人员居住和设备安装的场地,并建设单位认可后,布置施工临时办公室、宿舍、食堂、浴室、厕所、仓库、工具间、搅拌站、材料制作堆放场等。施工临时设施详见附表施工临时设施平面布置图。1.3.5.2现场施工道路本工程施工现场地表土层较好,可利用两侧待建人行道作为现场施工道路。1.3.5.3施工用水和生活用水水源由建设单位提供,生活用水用D50塑料管引至生活区。施工用水采用D50塑料管沿待建路边铺设,每50m设置分水阀门,施工用水从分水阀门引出。1.3.5.4施工用电布置根据施工现场用电情况,配电线路采用架空线路及电缆线路,采用质量符合要求的电杆、的有关要求。线路连接采用具有专用保护零线的TN—S接零保护系统,即三相五线制,并且在专用保护零线上做不少于三处的重复接地。在变压器旁设总配电箱,每隔40m设一分配电箱。用电执行三级漏电保护和“一机一闸一漏”的用电安全保护措施。1.4主要分项工程施工方法1.4.1施工测量1.4.1.1仪器配备选用DJ2级经纬仪、水准仪、红外线测距仪各一套。1.4.1.2测量人员配备施工测量工作由施工技术部测量组负责,测量组由6名技术人员组成。1.4.1.3施工测量技术措施1.4.1.3.1测量负责人应会同设计、勘察部门现场交接中线控制桩和设计水准点,设置护栏,并对提供的坐标桩、水准高程控制点进行校核,校核结果须得到设计、监理、建设单位的验证。1.4.1.3.2根据施工要求,每间隔100m测设一个高程控制点并进行保护,且每隔一段时1.4.1.3.3临设水准点应与设计水准点复测闭合,允许闭合差为为土VLmm。(L为水准线1.4.1.3.4道路中心桩桩距在直线地段为20m,曲线地段为10m。量距允许误差:小于200m为±1/5000;200~500m为±1/10000;大于500m为±1/1200。1.4.1.3.5建立测量控制网。根据设计提供的逐桩坐标测设出道路中桩、固定点、转点、曲线起点(包括曲中)作为道路控制主轴线;测设出雨、污水管沟中必轴线为雨、污水管沟控制主轴线,并测设出检查井及道路红线,建立测量控制网。1.4.1.3.6复核地下管线的位置和标高以及其他要求的有关测量。1.4.1.3.7按中心桩位置复测原横断面,加桩处补测横断面,并计算土石方量。1.4.1.3.8平面和水准的测量准确,并及时向施工人员提供测量数据,同时现场交桩。1.4.1.3.9为保证测量成果精、无误,测量放线后要及时做好测量记录,并请建设单位、监理单位代表复测。1.4.1.3.10工程基本完工后,必须进行全线的竣工测量,包括中心线的位置、标高、横断面图式、附属结构和地下管线的实际位置和标高。测量成果在竣工图中标明,作为竣工资1.4.2土方工程1.4.2.1沟槽土方开挖1.4.2.1.1沟槽土方开挖采用挖掘机反铲挖土和自卸汽车运土。用作回填的土堆集在5Km处(或甲方指定地点)调用,不符合填土使用要求的土方也用汽车运出场外抛弃。机械挖不到的地方和基底预留约20cm的土层,用人工开挖,运到端头用机械挖出沟外装车,以免破坏基础下面土壤结构。人工开挖修整后夯压达到设计标高。1.4.2.1.2机械开挖沟槽底宽度按管道直径每侧分别增加60cm工作面,每边另增加50cm宽度作排水沟。施工过程中,根据土质情况取放坡系数。1.4.2.1.3机械开挖土方前要确定堆土位置、运土路线、机械运转路线;选择与配备运土汽车,主要考虑运土道路情况、运距、工作面以及同挖土机斗空量和生产率相匹配。1.4.2.1.4开挖土方时,安排施工管理人员跟班,经常测量和复核平面位置和标高及边坡坡度是否与设计相符,指挥挖掘机司机开挖、汽车运土、堆土。1.4.2.1.5在土方开挖过程中,对土质情况、地下水位等的变化随时进行观测,作好原始记录,发现地基土质与设计要求不符时,与有关人员及时研究处理。1.4.2.1.6在挖土边坡上侧堆土或堆放材料以及移动施工机械时,与挖土边缘保持一定距离,以保证边坡的稳定。1.4.2.1.7沟槽开挖完毕,自检后及时请监理方、建设单位进行验槽,并保存测量记录。1.4.2.2管沟回填土1.4.2.2.1地下管线铺设完毕,闭水试验合格后,可以进行沟槽回填。沟槽回填采用回填砂的方法。砂采用中砂。回填前将沟槽内的水抽干,人工分层回填,每层回填厚度30cm,边灌水边用插入振动棒振实,填砂层至管顶上40cm厚。每层振实后,应及时请监理人员取样试验。取样标准为:两井之间管腔部位取一组,每30cm厚再取一组。1.4.2.2.2填土方从回填土方区最低处开始,由下向上水平分层铺填。填土层下淤泥、杂物必须清除干净。对于密实度要求较高的填方,应按所选用的土料、压实机械性能,通过实验确定含水量的控制范围和压实密度。1.4.2.2.3回填用的砂应该是颗粒级配良好、质地坚硬的中砂,砂中不得含有草根、垃1.4.2.2.4管道两侧应同时回填,以防管线产生位移。1.4.3.1管道铺设工程1.4.3.1.1施工程序验槽→支平基模板→浇筑平基砼→下管→排管→稳管→支管座模板→浇筑管座砼→抹带接口→养护→防腐。1.4.3.1.2技术措施1.4.3.1.2.1施工前,必须复核坡度板的标高,一般在沟槽底部每隔1米左右打一样桩,用样桩控制挖土面、垫层面和基础面。1.4.3.1.2.2管道基础的垫层应按规定的沟槽宽度铺筑、摊平、拍实。1.4.3.1.2.3砼垫层上安装砼基础管座的侧向模板时,应根据管道中心位置在坡度板上拉出中心线,用垂球和搭马控制侧向模板的位置。1.4.3.1.2.4浇筑平基砼,应振捣密实,严格控制平基顶面高程,不能高于设计高程,低于设计高程不超过10mm。1.4.3.1.2.5平基砼强度达到5Mpa以上时,方可直接下管,下管前应在平基面上弹线,及时灌注砼管座,浇筑时应两侧同时进行,防止将管浇偏。1.4.3.1.3钢丝网水泥砂浆抹带接口操作程序:接口凿毛洗净→浇筑管座砼→将加好的钢丝网片插入管座的接口砂浆中→勾捻管内下部管缝→上部内缝支托架→抹第一层水泥砂浆→安钢丝网片→抹第五层水泥砂浆→勾捻管内上部管缝→养护1.4.3.1.3.1抹带前先刷一道水泥浆然后安装好弧形边模。1.4.3.1.3.2第一层砂浆厚约15mm,抹完后有浆皮儿出现时,将管座内的钢丝网兜起,紧贴底层砂浆,上部搭接处用绑丝扎牢,钢丝网头应塞入网内使表面平整。1.4.3.1.3.3第一层砂浆初凝后再抹第五层水泥砂浆,初凝后压实抹光。抹带完成后,1.4.3.2排水管线附属构筑物工程红砖砌筑检查井,其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如下:1.4.3.2.1井底基础应与管道基础同时浇筑。砌筑井室时,用水冲净基础后,先铺一层砂浆,再压砖砌筑,必须做到满铺满挤,砖与砖间灰缝保持1cm。1.4.3.2.2砖砌圆形检查井时,应随时检测直径尺寸,内壁抹面应分层压实。1.4.3.2.3井内的踏步应随砌随安,位置准确,预留支管也应随砌随支,预留管的管径、1.4.3.2.4检查井拉入圆管的管口应与井内壁平齐,井体砌筑至规定高程后,应及时浇1.4.3.3管道轴线和水平标高的控制1.4.3.3.1施工前作好线路井点桩和转角井桩的复测和辅助桩的测量,保证线路的不偏移误差。1.4.3.3.2加密水平控制点的测量,随时检查水平标高是否符合设计要求。1.4.3.3.3安管时设置坡度板控制中线和水平标高,使之符合设计线路和标高的精度标1.4.4道路工程施工1.4.4.1道路工程施工总体设想1.4.4.1.1进场后组织力量进行交通围护施工,实行分阶段施工、分段落组织交通;1.4.4.1.2道路工程实施机械化施工结合作业,以机械为主,人工为辅的施工方案;1.4.4.1.3稳定层混合料基层采用厂拌,自卸车运至现场,机械摊铺,振动压路机压实;1.4.4.1.4沥青砼采用公司自有的3000型搅拌站进行厂拌,摊铺机摊铺,钢轮及皮轮压路机进行压实。1.4.4.2测量放样1.4.4.2.1交验工作在业主和监理工程师的指导及协助下,按照设计图纸进行交接验收,通过书面交验单和现场测试、查勘误差等几个方面签字后交验。随后在监理正式签署验收合格后,方得正式开1.4.4.2.2轴线测量控制网的测量。另外,还需考虑控制的精度,控制网采用2秒级。在布置控制点位置时,要充分考虑不同的施工阶段和施工作业场地的需要。对于交接单位和设计院的测量交底均应进行复核,复核时应注意相邻控制点的校核,复核结果经监理认可后方可使用。为了确保控制网的可靠性,将根据现场条件把控制点都选定在施工作业范围以外地势较高处,通视性良好,符合施工要求,控制点后经过实测和导线闭合平差计算把整个工程范围1.4.4.2.3标高测量1.4.4.2.3.1按照施工图以及技术规范要求,引测临时水准点,定期复测。1.4.4.2.3.2对于已建构筑物,标高应按设计图进行复测,并经监理认可,方可引测,防止差错。1.4.4.2.3.3充分考虑路线的类型、横坡、落水方向、施工工艺来选择标高点位置密度,标高的测设关键是选点。1.4.4.2.3.4临时水准点的选点应较牢固,不易被损坏和走动。1.4.4.2.3.5测量采用三级复核制,即作业段测量员测放→项目部质检员复核→公司质监部抽复。1.4.4.3施工准备1.4.4.3.1施工前对施工中所需要各种机械、设备、仪器以及摊铺机、压实机械、自卸1.4.4.3.2在施工前除保证基层质量达到标准外,还应将其表面的粉尘、浮土、松散层等杂物清除掉,以达到干燥、无浮尘、无浮石、无杂质的要求。局部不平或高程偏底处及成坑之处,应用沥青混合料整平,不得用灌浇沥青或灰土整平。1.4.4.3.3在沥青砼摊铺前,要在水稳层(或水泥混凝土面层)表面喷洒一层施工透层油,以达到阻断地表水下渗和地下毛细水上升的作用,喷洒透层沥青采用沥青洒布机,个别地方由人工用扫帚扫匀。本工程在机动车道沥青砼摊铺前应满铺玻璃纤维格栅,并在纵横向处加防裂贴。本工程的玻璃纤维格栅采用带自粘胶,可直接在已平整的基层上予以铺设。玻璃纤维格栅的搭接距离:纵向搭接不小于20cm,横向搭接不小于15cm,纵向搭接应根据沥青摊铺方向将前一幅置于后一幅之上。1.4.4.4沥青砼的拌和1.4.4.4.1沥青砼采用公司自有的3000LB沥青搅拌站进行集中拌合、供料。1.4.4.4.2沥青混合料的集料级配、沥青用量和集料规格及技术要求均按《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032-94)中“沥青级配,混合料矿料级配及沥青用量范围表”结合马1.4.4.4.3沥青混凝土混合料选用符合规范和规程要求的材料。1.4.4.4.4沥青拌和时间应以混合料拌和均匀,所有矿料颗粒全部裹覆沥青结合料为度,并经试拌确定,拌和厂拌和的沥青配合料应均匀一致,无花白料,无结团成块或严重的粗细料分离现象,不符合要求时不得使用,并应及时调整。1.4.4.4.5沥青混合料的技术要求见附表三表3-1。1.4.4.5沥青砼的运输沥青混合料采用30-50辆25~50t自卸汽车运至摊铺工地,运送沥青混合料车辆的车厢底覆盖,用以保温、防雨、防污染,运至摊铺工地的混合料温度保持在125℃~145℃,混合料在出1.4.4.6摊铺铺装开工前应向监理工程师提供下列材料:各种原材料的质检报告,各种机具规格、性能、数量清单,施工组织设计,试配试铺结果和检测报告,经认可后才能开始施工。铺装过程中应封闭交通,且不允许其他工程交叉作业,不允许施工车辆在铺装层上转弯、掉头及制动、行驶速度不大于10km/h,其他车辆和无关人员严禁进入作业区。1.4.4.6.1沥青砼摊铺前,应根据设计图纸在水泥稳定层(或水泥混凝土面层)上均匀铺不到的部位采用人工摊铺,摊铺温度控制在设计要求温度之间。雨天或表面有积水及平均气温低于5℃时应停止施工。1.4.4.7碾压1.4.4.7.1压实机械选用轮式压路机或履带式压路机紧跟摊铺机进行碾压,对混合料不均匀或有少量离析现象处及时由人工进行调整(施工时如发现有离析现象可人工筛出部分细料1.4.4.7.2碾压后,沥青砼表面应平整,坚实,不得有脱落脱落、掉渣、腿挤、烂边、粗细集料集中等现象。1.4.4.7.3压路机压实后,不得有明显的轮剂。碾压分初压、复压和终压。压路机匀速行驶,其碾压速度、压实遍实及压实温度见附表三表3-2。1.4.4.7.4碾压沿纵向由低边向高边慢速均匀地进行,压路机后轮每次重叠宽度为30cm。1.4.4.7.5压路机碾压时,应采取自动洒水装置。顺序为先轻后重,先边后中。工作轮以重叠轮宽1/3。遇纵缝为热缝时,压路机碾压要离边20cm,避免压坍边缘影响整体平整度。1.4.4.8沥青砼路面的技术要求见附表三表3-3。1.4.4.9横向接头处理然后紧贴着先前压好的材料加铺混合料。碾压时用压路机轮宽的10-20cm在新铺的混合料上1.4.4.10沥青混合料的接缝要求沥青混合料在施工缝及构筑物两端的连接处必须仔细操作保证紧密平顺。纵向接缝在摊铺时应采用热接缝,不能采用热接缝时,必须洒粘层油使之粘结良好。平接缝应做到紧密粘结,充分压实,连接平顺。1.4.4.11交通管理措施沥青混凝土面层铺筑完成冷却后即可开放交通,初期通车时尽量使车辆在路面全幅范围1.4.4.12质量标准见附表三表3-4沥青混凝土面层检验项目表。1.4.4.13沥青路面早期破损的防止沥青路面早期破损有几种不同的类型,要对沥青路面早期破损进行防止,需要分析各种类型破损的成因。沥青路面早期破损主要有开裂、麻面、松散、坑槽、啃边、沉陷、泛油、拥包、波浪、脱皮、光面、弹簧翻浆十二种类型。现对各种破损进行分析,结合多年的施工经验,提出相应的防止措施:1.4.4.13.1开裂开裂按外观分有横裂、纵裂、网裂三种。横裂缝主要是基层反射裂缝,是由于基层粉煤灰干缩开裂引起的,所以横裂的防止重在确保粉煤灰基层适当的用水量充分的养护。网裂也有好几种,但早期主要是沥青老化网裂,产生原因是拌制沥青混合料时温度过高,这就需要在沥青混合料的生产过程中控制好温度。其它网裂缝产生的原因与沉陷、麻面等有关,所以防止方法将下面分析提出。1.4.4.13.2麻面麻面系路面矿料局部散失,粗细不匀,有渗水现象,产生的原因是沥青混合料油石比偏1.4.4.13.3松散产生松散的原因主要是用油偏少、矿料与沥青结合不好。矿料与沥青结合不好和石料的1.4.4.13.4坑槽坑槽产生的原因主要是未及时处理松散、网裂等破损,所以防止措施不赘述。1.4.4.13.5沉陷和弹簧翻浆沉陷和弹簧翻浆发生的原因是基局部强度不足、水稳定性差、土基压实不好。这就表明在基层施工时要把好路基关,确保路基的强度。1.4.4.13.6啃边啃边产生的原因主要是路肩积水,路面边缘处基层湿软。防止方法在于路面的施工时控制好路面的横坡,使雨水能顺利排除;切实做好边坡的排水工作,保证边沟畅通。1.4.4.13.7泛油、拥包和光面泛油、拥包和光面产生的根本原因都是沥青混合料或下封层用油偏多,当路面气温很高时,沥青向上泛出形成泛油或局部向低处积聚在行车作用下形成拥包,光面除了用油偏多外还与矿料过细有关。分析泛油和拥包形成的原因后,我们不难发现解决问题的关键是控制沥青用量,严格按照设计油石比和矿料级配进行沥青混合料的生产。1.4.4.13.8波浪波浪产生的原因除了和基层水稳定性不好,路基水平整和强度不足外还与施工时沥青混合料摊铺不平整有关。所以防止波浪的产生除了解决好路基和基层问题外还应在沥青混合料摊铺和压实时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施工。1.4.4.13.9脱皮脱皮主要发生在路面的各层,由于两层之间潮湿或有浮土等杂物,影响了层与层之间的粘接,在车轮的作用下路面各层之间产生滑移,严重时上层被车轮带走。防止脱皮主要做好在沥青混合料摊铺前基层的清扫工作。严禁在基层潮湿时或雨天施工。1.4.4.14根据我们以往混合料摊铺的施工经验,特别是防滑层的摊铺经验,施工中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摊铺前的施工准备;检查基层的标高,平整度;根据放样和路平石的高度,放出中间的摊铺机准线;清除基层面的浮灰和杂物;路侧缘石等构筑物涂刷粘结材料;根据当天的摊铺计划,落实供料和进出场线。1.4.4.15沥青混合料的施工温度:沥青加热温度150℃-170℃,沥青混合料出厂正常温度140℃-165℃,运到施工现场不低于120℃-140℃,摊铺在正常施工下不低于110℃-130℃,不超过165℃;低温施工情况下不低于120℃-140℃,不超过175℃,碾压不低于110℃,碾压终了不低于70℃。1.4.4.16路面平整度以及路面与检查井井框高差控制措施在沥青混合体摊铺前应检查摊铺范围内的井盖框,及专业管线的检查井是否已固定到设计标高,侧壁是否涂好沥青粘层,顶面是否已有保护隔离措施。沥青面层与各种井盖框衔接应紧密平顺,不得有积水现象,井框与路面高差控制在3mm以内。井框局部可采用人工摊铺,边摊铺边整,及时整形,防止粗细料产生离析现象。路面平整度控制措施可参考质量保证措1.4.4.17道路面层确保不出现纵向冷接缝的措施面层摊铺在10℃以上的气温条件下进行,连续不停顿作业,以利接缝密合,接缝应消齐平整。摊铺时应控制好摊铺距离,并控制好摊铺料的温度。1.4.4.18拆除现状路缘石,路侧石施工施工采用的路缘石根据设计要求,现场收料时需认真按设计图纸的要求进行成品质量检1.4.4.18.1拆除现状路缘石。1.4.4.18.2侧石的线性直顺度要求达到≤20mm(20m长度)。1.4.4.19人行道施工1.4.4.19.1人行道施工设计概况人行道路面结构层设计时采用不停车荷载,结构层厚度为29cm,从上到下依次为:6cm厚干拌灰砂(水泥:砂=1:6)+18cm厚5%水泥稳定碎石;人行道采用单向横坡坡向机动车道,坡度1.5%。人行道砖采用通体砖。人行道平整度要求达到5mm(3m直尺)。1.4.4.19.2人行道铺砖施工程序1.4.4.19.2.1施工工艺流程:施工放样→基层拆除及清理→素土夯实→结构层厚度为29cm→18cm厚5%水泥稳定碎石→6cm厚通体砖+5cm厚干拌灰砂(水泥:砂=1:6)(围树砖、路缘石)→勾缝→养护。1.4.4.19.2.2人行道铺砖施工方法1.4.4.19.2.2.1人行道土方、回填、平整、碾压同路基填筑。1.4.4.19.2.2.2水泥稳定碎石厚度控制、高程、人行道横坡必段符合设计和施工验收规1.4.4.19.2.2.3人行道道砖铺筑前由测量组进行施工放样,预埋管线施工完成后,根据设计横坡度由人工配合机械修整坡面,修整后坡面符合设计要求坡度。人行道整平夯实后,经质检员自检、监理工程师检查验收,高程、尺寸均符合图纸要求后,方可进行砌筑。1.4.4.19.2.2.4人行道砖装卸:装运时要注意强度和外观质量,要求颜色一致,无裂缝、不缺棱角。轻轻卸以免损坏。卸车前先确定卸车地点和数量,尽量减少小搬运。1.4.4.19.2.2.5铺筑砂浆:基层清理干净的底层上洒水一遍使之湿润,然后铺筑砂浆,M7.5水泥砂浆配料要准确,粗砂要过筛,和易性要好,厚度为3cm,按虚高用刮板找平。铺1.4.4.19.2.2.6铺砌时,按桩线高程,由第一行道板横挂线绷紧,按线按标准缝宽砌上一行样板砖,然后纵线不动,横线平移,摊铺平砂浆后,依次按线及样板砖铺砌。1.4.4.19.2.2.7铺砌时,道砖要轻放,用木锤轻击道板的中心,不得向道板底塞灰或支垫硬料。若不平,拿起道板平垫砂浆重新铺砌,必须按设计要求花样摆放砖块,铺平、安放稳1.4.4.19.2.2.8在铺砌过程中,班组设专门人员不断地检查缝距、缝的直顺度、宽窄均匀度以及道板的平整度,发现有不平整的块,及时进行更换。1.4.4.19.2.2.9每日班后,将分散各处的物料堆放一起,保持工地整洁。1.4.4.19.2.2.10铺块铺砌注意以下几点:1.4.4.19.2.2.10.1要求铺块达到设计强度标准,运输过程中防止缺棱掉角。1.4.4.19.2.2.10.2要根据道路的线型和设计宽度,事先作出铺砌方案;作好技术交底,做好测量放线;为了纵横缝的直顺应用经纬仪做好纵向基线的测设,依据基线之间尺寸要准1.4.4.19.2.2.10.3单位工程的全段铺砌要按统一方案施工。1.4.4.19.2.2.10.4铺砌道板与道牙顶面衔接要平顺,不论是先栽道牙或先铺砌人行道砖都应有一个“标准”,防止出现高差。路缘石安装要注意控制好上面高程,在道路同一坡段内要拉通线,以保证路缘石安装后上面平顺。1.4.4.19.2.2.11勾缝路面完工后,安排勾缝,勾缝前必须再行挂线,调整至顺直、圆滑、平整,方可进行勾缝。先把缝内的土及杂物剔除干净,并用水湿润,然后用1:2.5(体积比)水泥砂浆灌缝填实勾平,用弯面压子压成凹形。砂浆初凝后,用软扫帚、扫除多余灰浆。并适当泼水养护,铺装表面平整、勾缝坚固、整齐,深度和型式符合要求,勾缝平顺,无脱落现象。初凝后洒水覆盖养生,养护期不小于7d,养生期间避免碰撞、振动或承重。1.4.5照明工程施工1.4.5.1施工顺序1.4.5.1.1施工顺序是施工步骤上存在的客观规律。本工程为路灯安装工程,宜采用平行流水立体交叉作业,分专业、分系统、分路段进行安装。1.4.5.1.2基本要求是:上道工序的完成要为下道工序创造施工条件,下道工序的施工要能够保证上道工序的成品完整不受损坏,以减少不必要的返工浪费,确保工程质量。路灯安装工程按系统进行施工。根据本工程的具体情况,确定施工顺序原则如下:先急,后缓;先重要,后普通;先地下,后地上;先干线,后支线;尽量预制,减少零散安装;先配合(与外专业、各工种),如预埋、预留,后单独作业;先基、再管、后线。1.4.5.1.3施工程序施工工艺流程:灯杆定位→照明供电电源及控制系统的安装→挖灯杆基坑→浇筑灯基础→挖电缆沟→敷设电缆保护管→电缆沟回填土→敷设电缆→电缆头制作→灯具组装→接地极制安装→通电调试1.4.5.2道路灯具安装工程施工方法及技术措施前期准备组织施工技术人员全面检查前道工序中与本合同相关的预留预埋,发现问题及时向业主监理汇报,寻找解决方案。1.4.5.2.1施工定位技术人员根据设计平面图、断面图及线路走向与施工人员一道,共同完成定点工作;如不能按图定点处,请设计和业主到现场解决。1.4.5.2.2照明供电电源及控制系统1.4.5.2.2.1本工程在商业街0+280处南侧设一照明配电箱,配电箱距侧石0.5米。电源引自附近变压器。埋地部分电源线采用XF7-12-φ100碳素波纹管保护,穿越道路时穿GG150镀锌钢管保护。1.4.5.2.2.2路灯的控制由安装在照明箱内的路灯无线监控终端完成,监控终端可实现的灯具控制模式有时控、光控、时光混合控制、手动控制等,能够纳入路灯监控系统,且能实现无线远程监测及控制功能。1.4.5.2.3基坑(沟槽)开挖及回填施工前首先确定基坑(沟槽)开挖的深度、宽度并划线;土方开挖以人工开挖为主,对施工有影响的地下构筑物和综合管线,要进行试探性挖掘,探清实际情况并提供给设计以便做出变更;根据土质对中杆灯基坑进行放坡或设挡土板,挖出的土大部分运至弃土点。应有排水措施,随时排除坑(沟槽)内积水;回填时先取土样确定回填用料(原土或级配碎石),然后用人工分层摊铺、夯实。严格控制每层铺土厚度,保证压实度达到设计要求;填写“隐1.4.5.2.4灯基础的施工按图施工,预先制作钢筋笼和螺栓笼,利用夹具和模具加工保证尺寸;钢筋笼和螺栓笼安放在基坑检查合格后,进行砼现浇,每个基础一次浇筑完毕,浇筑时使用振捣器,现砼工程所用的商品混凝土要取样、有合格证,填写“混凝土浇筑记录”;基础浇制完毕后,检查基础地脚螺栓位置必须正确,且包裹好。1.4.5.2.5接地装置要求系统接地电阻不大于4欧姆。1.4.5.2.5.1灯具接地系统采用TN-S系统,利用金属灯杆的基础钢筋作重复接地,人工接地体,人工接地体的安装详见96D702-2常用灯具安装P30.P31。1.4.5.2.5.2电气装置的下列金属部分,均应与接地装置可靠连接:电力电缆的金属接线盒和保护管;路灯的金属灯杆;其他因绝缘破坏可能使其带电的外露导体。1.4.5.2.5.3配电装置的金属构架及靠近带电部位的金属遮拦、电力电缆的金属接线盒和保护管等均应与接地装置可靠连接。1.4.5.2.6放电缆保护管及电缆(电线)1.4.5.2.6.1管子不得有裂痕和显著的凹瘪现象,钢管丝口连接;主线路用塑管保护地埋敷设,街头用套管连接,接线盒处管口适当抬高,以防淤泥进入;电缆敷设时,先检查电缆符合要求后方可施工,安装电缆时要设防摩擦措施,以防电缆绝缘层拉伤。1.4.5.2.6.2路灯在道路两侧人行道上,距机动车道道牙0.5米处埋设。1.4.5.2.6.3照明电缆在道路两侧人行道内,距机动车道道牙0.8米处敷设。1.4.5.2.6.4照明线路穿管在道路两侧人行道埋深不小于0.5米,在车行道下埋深不小于1.4.5.2.7路灯安装规定1.4.5.2.7.1本次设照明光源采用LED灯。1.4.5.2.7.2本设计的道路照明灯具均采用单臂金属柱灯,灯杆高10米,安装高度10米,悬挑长度为1.2米,灯具功率为100W;采用双侧交错布置,间距约30米,灯具的仰角1.4.5.2.7.3基础坑开挖尺寸应符合设计规定,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应低于或等于C20,基础内电缆护管从基础中心穿过并应超出基础平面30~50mm。浇制钢筋混凝土基础前1.4.5.2.7.4灯具安装纵向中心线和灯臂纵向中心线应一致,灯具横向水平线应与地面平行,紧固后目测应无歪斜。1.4.5.2.7.5灯头固定牢靠,可调灯头应按设计调整至正确位置,灯头接线应符合下列规定:在灯臂、灯盘、灯杆内穿线不得有接头,穿线孔口或管口应光滑、无毛刺,并应采用绝缘套管或包扎,包扎长度不得小于200mm。1.4.5.2.7.6路灯安装使用的灯杆、灯臂、抱箍、螺栓、压板等金属构件应进行热镀锌处理,防腐质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金属覆盖及其他有关覆盖层维氏和努氏显微硬度试验》 1.4.5.2.7.7各种螺母紧固,宜加垫片和弹簧垫。紧固后螺出螺母不得少于两个螺距。1.4.6绿化及其他零星工程施工园林铺地工程主要包括广场铺装和园路铺装两大部分,园林铺装工程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整个园林工程的效果。为此,我们要加强施工力量、加强施工质量监督,严格按照施工规范实施。在整个广场和园路铺装工程中,重点设置垫层的密实度和面层的标高二个质量控制点。素土夯实→碎石垫层(灰土垫层)→C10砼垫层→清理基层→弹线→试拼→(二)、施工准备进行施工图交底,认真阅读施工图,对照施工技术规范及质验标准,制订相应技术措施,检查落实班组的施工准备情况,做到施工质量、进度的事前控制。然后将施工技术方案报请园林铺地工程中,由于工程量大,形状变化多,需事先对铺装广场的实际尺寸进行放样,确定边角的方案及广场与园路交接处的过渡方案,然后再确定各种花岗石的数量。在进料时要把好材料的规格尺寸,机械强度和色泽一致的质量关。因为在实际施工中,往往会遇到上按照广场设计图所绘的施工坐标方格网,将所有坐标点测设到场地上并打桩定点。然后以坐标桩点为准,根据广场设计图,在场地地面上放出场地的边线,主要地面设施的范围线和挖方区、填方区之间的零点线。然后定出坐标桩点标高,注意尽量采用共同基准点。对照广场竖向设计图,复核场地地形。各坐标点、控制点的自然地坪标高数据,有缺漏的(三)、地面施工根据设计的标高进行挖填土方。填方时应当先深后浅、先分层填实深处,按施工规范每填一层就夯实一层。挖方时挖出的适宜栽植的肥沃土壤,要临时堆放在广场边,通知监理业主处理。挖填方工程基本完成后,对挖填出的新地面进行整理。要铲平地面,使地面平整度限制在0.05米内。根据各坐标桩标明的该点填挖高度和设计的坡度数据,对场地进行找坡,保证场地内各处地面都基本达到设计的坡度。根据场地旁存在建筑、园路、管线等因素,确定边缘地带的竖向连接方式,调整连接点的地面标高。还要确认地面排水口的位置,调整排水沟管底部标高,使广场地面与周边地平的连接更自然,排水、通道等方面的矛盾降到最低。素土夯实是重要的质量控制工作,首先应清除腐植土,清除日后地面下陷隐患。(1)、基础开挖时,机械开挖应预留10—20cm的余土使用人工挖掘。(2)、当挖掘过深时,不能用土或细石等回填。(3)、夯实:当挖土达到设计标高后,可用打夯机进行素土夯实,达到设计要求素土的密实度。当夯实过程中如果打夯机的夯头印迹基本看不出时,用环刀法进行密实度测试。如果密实度尚未达到设计要求,应不断夯实,直到达到设计要求为止。4、碎石垫层(1)、首先要控制碎石的质量。根据肉眼观察,禁止风化碎石进场,避免树枝等有机质混入,并按设计要求控制石子颗粒大小。(2)、标高的控制。为保证广场和路面标高合理,控制造价,保证施工质量,控制好垫层的厚度很重要。在回填时先在场地内设置好标高控制点,并注意对控制点的保护。回填时其虚铺厚度应有所控制,以便在夯实后能达到要求。(3)、碎石垫层的夯实。由于考虑到本工程为园路工程,路面荷载较小,同时路幅较窄,一般采用打夯机夯实,夯实前应铺摊50mm厚的碎石,然后夯实。采用人工摊铺,机械拌合,机械碾压的方法法同素土夯实。必须控制厚度和强度,按施工图做好砼强度试块检测工作。(1)、在完成的基层上定点放线,每10m为一点,根据设计标高,园路的边线放中间桩和边桩。并在园路整体边线处放置施工挡板。挡板的高度应在稳定层以上,但不要太高,并在挡板划好标高线。(2)、复核、检查和确认园路边线和各设计标高点的正确无误后,可进入下道工序。(3)、在浇筑混凝土稳定层前,在干燥的基层上洒一层水或1:3砂浆。(4)、按设计的材料比例配制砼试块,然后浇筑、捣实混凝土,并用直尺将顶面刮平,顶面调整至设计标高。施工中要注意做出路面的横坡和纵坡。(5)、混凝土面层施工完成后,应及时开始养护,并及时对砼基层进行伸缩缝的切割,切割时应注意与道路面层铺设尺寸的吻合,然后考虑园路和广场面层的铺装。可用湿的稻草、湿砂及塑料薄膜覆盖在路面上进行养护。在砼垫层上安置路牙,先应检查轴线标高是否符合设计要求,并校对。圆弧处可采用20-40CM长度的路牙拼接,以便利于圆弧的顺滑,严格控制路牙顶面的标高,接缝处留缝均匀。外侧细石混凝土浇注紧密牢固。嵌缝清晰,侧角均匀,美观。路牙基础宜与地床同时填挖辗压,以保证有整体的均匀密实性。;路牙安装要平稳牢固,其背后要应用灰土夯实。6、面层(花岗岩、广场砖)的铺装(1)、面层铺装是园路和广场铺装的又一个重要的质量控制点,必须控制好标高,结合(2)、在完成的稳定层上放样,根据设计标高和位置打好横向桩和纵向桩,纵向线每隔板块宽度1条,横向线按施工进展向下移,移动距离为板块的长度。(3)、在稳定层上扫净后,洒上一层水,略干后先将1:3的干硬性水泥砂浆在稳定层上平铺上一层,厚度为2cm厚作结合层用,铺好后抹平。(4)、再在上面薄薄的浇一层水泥浆,然后按设计的图案铺好,注意留缝间隙按设计要求保持一致,面层每拼好一块,就用平直的木板垫在顶面,以橡皮锤在多处振击(或垫上木板,锤击打在木板上)使所有的石板的顶面均保持在一个平面上,这样可使园路铺装十分平(5)、路面铺好后,再用干燥的水泥粉撒在路面上并扫入砌块缝隙中,使缝隙填满,最后将多余的灰砂清扫干净。以后,石板下面的水泥砂浆慢慢硬化,使板与下面稳定层紧密结合在一起。(6)、施工完后,应多次浇水进行养护。7、卵石面层施工在基础层上浇筑后3~4天方可铺设面层。首先打好各控制桩。其次挑选好3~5cm的卵石要求质地好,色泽均匀,颗粒大小均匀。然后在基础层上铺设1:2水泥砂浆,厚度为50mm,接着用卵石在水泥砂浆层嵌入,要求排列美观,面层均匀高低一致(可以一块1X1m的平板盖在卵石上轻轻敲打,以便面层平整)。面层铺好一块(手臂距离长度)用抹布轻轻擦除多余部分的水泥砂浆。待面层干燥后,应注意浇水保养。8、铺装面伸缩缝处理,具体根据施工图的要求。(四)、质量标准1、饰面石材板的品种、防腐、规格、形状、平整度、几何尺寸、光洁度、颜色和图案必须符合设计要求,要有产品合格证。2、表面平整、洁净;拼花正确、纹理清晰通顺,颜色均匀一致;非整板部位安排适宜,阴阳角处的板压向正确。3、缝格均匀,板缝通顺,接缝填嵌密实,宽窄一致,无错台错位。4、突出物周围的板采取整板套割,尺寸准确,边缘吻合整齐、平顺。铺装完后严禁早期上人走动,表面覆盖锯末、席子、编织袋等予以保护。(六)、应注意的质量问题1、面板颜色不一:主要是石材质量较差,施工时没有进行试拼和认真的挑选。2、线角不直、缝格不匀、不直:主要是施工前没有认真按照图纸尺寸,核对结构施工的实际尺寸,以及分段分块弹线不细,拉线不直和吊线校正检查不勤等原因所造成。3、打胶、嵌缝不细:这与渗漏和美观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尤其要注意不同材料交接处、伸缩缝等交接处。首先操作人员必须认真坚持有人检查与无人检查一个样,其次管理人员要一步一个脚印,每步完成后都要进行认真细致的检查验收。(七)、质量记录1、广场砖、花岗石等出厂合格证。2、本分项工程质量验评表。(八)种植工程(一)、绿化施工工艺流程图平整场地平整场地定点放线检查验收挖种植穴施基肥检查验收种植土回填清场病虫防治V验收、移交看苗、号起苗运输(二)、绿化工程实施方案及质量保证措施(1)根据施工现场的土质情况,翻松15cm深,清除有碍植物生长的瓦块、石砾、建筑垃圾等杂物。如果发现土质不符合种植要求,及时通知发包方和监理进行处理。对于不适合植物生长的板结土、砂石土等劣质土壤进行更换,土壤最好以疏松湿润、排水良好、富含有机质的肥沃冲积土或粘壤土PH5.0-7.0之间较为理想,必须保证植物生长的最小厚度,浅根性乔木90cm,深根性乔木150cm,花坛种植不低于50cm,草坪种植不低于30cm。(2)平整土地要顺地形和周围环境,整成龟背形、斜坡型等,边缘要低于路面或道牙3—5cm,表面平整,无坑洼。(3)平整后撒施基肥。基肥用堆沤蘑菇肥加3%的过磷酸钙和4%的尿素进行堆沤后使用,用量为10kg/m2。施肥后进行一次30cm的深翻,使肥与土充分混匀。根据施工图比例,将施工图纸中各种树木的位置布局,反映到工程实际场地相应位置的过程,它是保证苗木布局符合设计要求的主要措施。放线定位应忠于设计图纸,图纸与现场条件有冲突时,在征得现场监理工程师的同意的前提下,做适当的调整。(1)回填前要选购符合要求的种植土,土壤必须为壤土类,粘土类和沙土类必须改良达到壤土的颗粒组成标准。种植土层必须与地下土层连接,以保持土壤的毛细管上下贯通,保持水分、空气的上下连贯。土质要适合植物生长,不含石块、碎碴等废弃物的粘性土。(2)根据园建工程施工现场实际情况,购进的种植土必须先堆放在平均距离约150m处的室外地面。运输路径先铺好彩色条布,上面铺合板,然后才由人力、配合小斗车、土箕等(3)回填时,要考虑土壤的自然沉实,填土高度必须高出设计要求标高,一般为填土深度的1/8~1/10。(1)种植穴、槽挖掘前,应向有关单位了解地下管线和隐蔽物埋设情况。遇有障碍物影响株距时,应及时与甲方和设计单位取得联系,进行适当调整。(2)挖种植穴、槽的大小,应根据苗木根系、土球直径和土壤情况而定。穴、槽必须垂直下挖,上口下底相等。带土球的苗木种植穴,应该比土球大20cm,裸根苗应陈保证根系的充分舒展,穴深应该比土球深15cm。乔木种植穴形状以正方形或圆柱形为主,种植穴的几何中心点即为定点放线位置。挖树穴规格要适当,挖出的表土与底土分开堆放于穴边,穴的上下口应一致,在斜坡上挖穴应整成一个小平台,然后在平台上挖穴,挖穴的深度应从坡下口开始计算。在新填土方处挖穴,应将穴底适当踩实、土质不好的应加大穴的规格。挖树穴要正确,必须是坑壁垂直形,且要比根系球大出30cm以上,并要加上20cm厚的有机肥,再覆以一薄园土后种植,使苗木今后生长强壮,克服土壤贫瘠的缺点。深度不小于3cm;花坛则以几何图案为主,植穴深度不小于30cm。挖植穴完毕后,将有机肥撒于穴边及种植绿地上,以改良土壤结构,同时增施迟效性氮(1)一、二年生花卉,分枝不应少于4枝,叶簇健壮,色泽明亮。(2)宿根花卉,根系必须完整,无腐烂变质。(3)球根花卉,根茎应茁壮、无损伤,幼芽饱满。(4)观叶植物,叶色应鲜艳,叶簇丰满,无枯枝,无病虫害。(5)规则式种植的乔灌木,同一品种必须规格统一;丛植或群植的乔灌木应该高低错落(6)草皮应该长势良好,成熟致密,尺寸一致,无杂草虫害。(7)水生植物,根、茎发育应良好,植株健壮,无病虫害。按设计要求,充分理解设计意图、设计效果。除特殊树形和设计要求外,均要采用生长健壮、分枝多且均匀、冠幅丰满、无病虫害、无老化等非正常状况的苗木;以苗木大小确定土球规格,普通苗木土球直径=2×树地径周长+树直径,大苗土球应加大,根据不同情况土球是胸径的7-10倍。挖出符合规格的泥土后,用草绳或编织袋按要求包好。苗木装卸车时应轻吊、轻放,不得损伤苗木和土球而影响植物存活。在运输过程中,必须采取足够措施,保证树身、树形、重要观赏部位的枝条和着尘点不被损坏,土球完整结实;装运竹类时,不得损伤竹竽与竹鞭之间的着尘点和鞭芽。灌木及花草应分层放置,以防断枝、烂叶而影响景观。对于运抵现场后而不能立即种植的植物应放在阴凉处,必要时作假植处理,并浇足充分的水分,确保植物成活。种植顺序:按先种大树、再种灌木、花坛,最后铺草的程序进行栽植。(1)种植质量规则式种植应保持对称平衡,行道树或行列种植树木应在一条线上,相邻植株规格应合理搭配,高度、干径、树形近似,种植的树木应保持直立,不得倾斜,应注意观赏画的合理朝向。种植绿篱的株行距应均匀。树形丰满的一面应向外,按苗木高度、树干大小搭配均匀。在苗圃修剪成型的绿篱,种植时应按造型拼栽,深浅一致。种植带土球树木时,不易腐烂的包装物必须拆除。珍贵树种应采取树冠喷雾、树干保湿和树根喷布生根激素等措施。种植时,根系必须舒展,填土应分层踏实,种植深度应与原种植线一致。竹类可比原种植线深5—10cm。(2)乔木、灌木种植种植要求:种植时应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核对苗木品种、规格及种植位置。将基本肥、复合肥与种植土充分混合,再将树木放入树穴内,应注意观赏面的合理朝向。随即填入肥泥混合土,约每填20cm松土压实一次,覆土深度比泥头高出3-5cm。苗木修剪:在种植前,为减少树木体内水分蒸发,保持水分代谢平衡,使新种树木迅速成活和恢复生长,必须及时修剪部分枝叶,修剪时应遵循各种树木自然形态的特点,修剪整型的花坛和绿篱灌木,严禁使用单干无分枝苗;竹子、棕竹等从小类植物须有较多分枝,冠幅丰满。在保持树冠基本形态下,剪去阴枝、病弱枝、徒长枝、重叠或过密的枝条,适当剪大树种植:需用吊机等机械种植,并要求专人负责指挥,且注意施工安全,种植完毕,应设支柱固定。支柱应牢固,绑扎树木处应夹垫物,绑扎后的树干应保持直立,以稳定树木原有的树姿。树木置入种植穴前,应先检查种植穴大小及深度,不符合根系要求时,应修整种植穴。种植裸根树木时,应将种植穴底填上呈半圆土堆,置入树木填土至1/3时,应轻提树干使根系舒展,并充分接触土壤,随填土分层踏实。带土球树木必须踏实穴底上层,而后置入种植穴,填上踏实。假山或岩缝间种植,应在种植土中掺入苔鲜、泥炭等保湿透气材料。(3)落叶乔木在非种植季节种植应根据不同情况分别采取以下技术措施:苗木必须提前采取疏枝、环状断根或在适宜季节起苗用容器假植等处理。苗木应进行修剪,剪除部分侧枝,保留的侧枝也应疏剪或短截,并应保留原树冠的三分之一,同时必须加大土球体积。可摘叶的应摘去部分叶片,但不得害幼芽。夏季可搭栅遮荫、树冠喷雾、树干保湿,保持空气湿润;冬季应防风防寒。(4)树木种植后浇水、支撑固定应符合下列规定:淋定根水:新植树木无论何种天气,均应在栽植完成后当日浇透第一遍定根水,以后应根据当地情况及时补水。淋定根水时,水压不宜过大,避免直接冲刷土球造成根系露。可采用多次浇少量水,直至土球及土壤吸足水分,并适量喷洒树干及树叶,一般每天浇一次水。种植后应在略大于种植穴直径的周围,浅挖一圆形保水圈,以直径60-80cm为宜,灌木以40-60cm为宜,深度为3-5cm为佳。堰应筑实不得漏水。坡地可采用鱼鳞穴式种植。干旱季节时,应增加浇水次数。干热风季节,应对新发芽放叶的树冠喷雾,宜在上午10时前和下午15时后进行。浇水时应防止因水流过急冲刷裸露根系或冲毁围堰,造成跑漏水。浇水后出现土壤沉陷,致使树木倾斜时,应及时扶正、培土。浇水渗下后,应及时用围堰土封树穴。再筑堰时,不得损伤根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