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轮复习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课件_第1页
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轮复习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课件_第2页
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轮复习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课件_第3页
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轮复习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课件_第4页
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轮复习省公开课金奖全国赛课一等奖微课获奖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历史必修一第一单元《古代中国政治制度》1/83介绍中国历史分期中国古代史中国当代史中国近代史约170万年以前1840年包含了漫长100多万年原始社会,一千多年奴隶社会,两千多年封建社会。1949年现在2/83中国历史朝代沿革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二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皇朝至此完;3/83中国历史经历了哪几个社会形态?原始群居时期到氏族公社时期。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夏朝——奴隶社会形成;

商朝——奴隶社会发展;

西周——奴隶社会强盛;

春秋——奴隶社会瓦解。战国——封建社会形成;秦汉——封建社会发展;三国两晋南北朝——分裂与融合;隋唐——封建社会繁荣;五代、辽宋夏金元——再分裂与深入融合;明清—封建社会衰落。4/83第一单元古代中国政治制度夏、商、周(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476年)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早期国家政治制度(奴隶制社会)(封建制社会)秦朝清朝(公元前221年——1912年)夏商周政治制度5/83第1课《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课标要求:了解西周分封制与宗法制基本内容,认识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特点。6/83一.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前2070年建立夏朝)1.王位世袭制:舜————禹————启禅让制世袭制有些人说,世袭制是王位在一家一姓中传承,表达出是独裁,禅让制是选贤任能,表达是民主。思索:世袭制代替禅让制是历史进步还是倒退?王位世袭制是生产力发展结果,是私有制和阶级对立产物,是历史发展必定结果7/831.经过教材图片,你能发觉商朝政治制度什么特点?神权与王权相结合(占卜决议)2.分析产生这种特点原因是什么?生产力低下,限制了人们认识能力;统治者借迷信崇敬,加强对劳感人民和奴隶残酷统治。8/832.夏商行政管理制度:国王中央相卜史师

卿士祝地方侯伯参加商王决议负责祭奠占卜和统计王朝大事执掌军权9/83二.等级森严分封制(公元前1046年)在当初没有先进通讯工具和交通工具情况下,一个辽阔周王朝建立起来之后,该怎样进行治理?10/83①经过分封制管理;②主体是王族;③诸侯国位置:王族封地普通在富庶之处,或在战略要地。11/83分封,就是“封邦建国”意思。周王在确保周王室强大条件下,把王畿以外地域土地和人口分封给诸侯,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拱卫王室。1.概念:12/832.目标:3.对象:4.内容:(1)诸侯权利(2)诸侯义务13/83

材料: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1)材料中所述是什么政治制度?西周分封制度(2)概括出诸侯有何义务?

保护周王室;忠于职守,保卫封地;定时朝见天子,向天子述职。(3)诸侯与天子之间是何关系?诸侯服从天子礼乐征伐自天子出。14/83庶民士﹝卿﹞大夫诸侯得田而耕,缴税、服役天子管辖国邑管辖食邑服务,食禄公侯伯子男天子统治天下,管辖王畿。奴隶周代分封制度15/835.特点:6.作用:(1)加强了…形成了…开发了…扩大了(2)但诸侯有很大独立性,从久远看不利于_____(1)层层分封,等级森严;(2)带有宗族统治色彩;(3)诸侯享受较大独立性;16/837.瓦解: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遭到破坏。(1)原因①周王室衰落;②制度本身缺点;(诸侯权利大)③根本原因:生产力发展。(井田制瓦解)17/83(2)表现

材料:(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令)诸侯伐郑,郑伯击之。……(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臣下)射(周)王中肩。

──《左传》材料中,出现了什么新问题?王室衰微,诸侯不尊天子。反应本责问题是什么?分封制瓦解。

礼乐征伐自诸侯出。18/83对后世影响:(1)影响了中国封建社会中以血缘关系为关键皇族分封;(2)中国姓氏起源中,有很多是源于西周封国;如宋、鲁、郑、陈、齐等。(3)中国地名简称有很多是源于西周时期诸侯国国名,如鲁、晋等。19/83三.血缘关系维系宗法制嫡长子余嫡子及庶子大宗小宗大宗小宗小宗大宗(宗主)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人家族等级关系+政治隶属关系标准: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20/831.目标:2.关键:3.特点:(1)嫡长子继承制;(最主要)(2)大宗、小宗含有相对性;(3)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相结合;(4)形成森严等级社会。4.作用:21/83宗法制在当今社会中主动和消极影响周星驰宁波寻根问祖黄帝陵祭奠现场22/83主动:重视家庭和睦,提倡尊老爱幼,有利于社会安定,民族团结和祖国统一,易于形成强大民族凝聚力。消极:强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地划分远近尊卑,个人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轻易产生任人唯亲,裙带关系等负面影响。23/83四.维护宗法制和分封制工具——礼乐制度聘礼朝礼飨礼射礼祭礼丧礼婚礼冠礼八礼礼“是以君臣朝廷尊卑贵贱之序,下及黎庶车舆衣服宫室饮食嫁娶丧祭之分,事有宜适,物有节文。”——(《史记》卷23《礼书》)到达贵贱有序24/83

“乐在宗庙之中,君臣上下同听之,则莫不和敬;”“乐在族长乡里之中,长幼同听之,则莫不和顺;”“乐在闺门之内,父子弟兄同听之,则莫不和亲。”乐到达上下“和同”25/83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度关系:分封制宗法制血缘纽带(里)政治制度方面表现(表)礼乐制度维护工具维护工具26/83五.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特点:1.家国一体。分封制与宗法制互为表里,血缘关系与政治关系相结合;2.王权与神权相结合,形成森严等级社会;3.继承与发展;4.较为完备;5.还未实现最高统治权力高度集中。27/83第1课《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一.夏商时期1.王位世袭制:开始、方式、特点、评价2.夏商行政管理制度:中央、地方二.西周时期1.分封制:含义、目标、对象、内容、特点、作用、瓦解(原因和表现)2.宗法制:含义、目标、关键、特点、作用、对后世影响(主动、消极)3.礼乐制度28/83第2课《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形成》课标要求:知道“始皇帝”来历和郡县制建立史实,了解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形成及其影响。29/83一.秦统一中国:1.时间,条件(主观、客观),策略,意义。2.秦巩固统一办法。(选修三内容)二.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形成:1.背景2.三项内容(办法)3.特点4.影响(主动、消极,当初、后世)30/83一.秦统一中国:(一)统一条件1.政治方面:吞并战争使诸侯国降低,实现局部统一;2.经济方面:封建土地全部制确立,封建经济发展快速,各地联络加强;(根本原因)3.民心:人民饱受战乱之苦,渴望统一;4.民族:春秋战国以来,民族融合不停加强。5.秦国经过商鞅变法,国力增强;6.秦王嬴政雄才大略。31/83(二)秦巩固统一办法。(选修三内容)1.政治方面:建立起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2.经济方面:统一度量衡,统一货币;3.军事(民族)方面:被击匈奴,修长城。南征百越,设四郡;(闽中郡,象郡,桂林郡,南海郡;4.思想文化:统一文字(小篆),颁布《秦律》;焚书坑儒。32/83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和中央集权制度并不完全等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含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制度两个概念,二者现有联络又有区分。专制主义是就中央决议方式而言,主要指最高统治者从决议到行使立法、行政、司法等权力,都含有独断性和随意性。中央集权是针对地方分权而言,主要指地方政府必须严格服从中央政府命令,受制于中央政府。在中国古代,专制主义和中央集权是紧密结合。所以,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实质上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二.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形成:33/83专制主义:中央集权:

指是国家政权主宰和中央决议方式,

即皇权至上,皇帝独裁。指是中央与地方关系,即中央控制地方,地方服从中央。中央——地方君权——相权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34/83(一)背景:1.经济基础:封建自然经济分散性;2.政治前提:秦统一天下,巩固统治需要;3.理论基础:战国时期韩非子等法家思想;4.个人原因:秦始皇个人雄才大略;35/83长城陇西东海南海面对地域辽阔,人口众多庞大帝国,该怎样进行有效统治呢?面积:超出500万平方公里。人口:2500万(前213年)36/83材料:秦初并天下,令丞相、御史曰:“寡人以眇眇之身,兴兵诛暴乱,赖宗庙之灵,六王咸伏其辜,天下大定。今名号不更,无以称成功,传后世。其议帝号。”(1)依据材料,秦王打算改变“名号”原因是什么?秦王嬴政认为自己完成统一大业,这是前无古人事业,自感功高盖世,原来"王"称号不足以显示自己权势和地位,所以要更名号。(2)秦王嬴政采取“皇帝”称号意图使什么?1.包含“德高三皇,功过五帝”意思,以彰显功业;2.显示了皇帝独尊权势和地位;3.反应了秦朝神化君权新统治理念。37/83(二)内容(办法):1.首创皇帝制度;(1)称号由来:德高“三皇”,功过“五帝”;(2)特点:①皇帝独尊:成为秦王朝政治制度基本特征。“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皇帝“命为制,令为诏,天子自称曰:‘朕’”。②皇权至上:地位不可僭越——权力高度集中标志。

“天下之事无小大皆决于上”。③皇位世袭:权力不可转移。

“朕为始皇帝。后世以计数,二世三世至于万世,传之无穷。”38/83(3)本质:君主专制,即皇帝是权力关键;39/832.三公九卿制度:(1)官职名称及职能:40/83皇帝御史大夫丞相太尉诸卿牵制统率统率直接控制41/83(2)特点:①是以皇权为中心中央行政体制;②在地位、职责、权力方面相互配合、彼此牵制;③臣议君决,采取朝议制度;④充分表达了“家天下”特点;42/83(3)作用:①分工严密、各司其职,提升了办事效率;②确保了专制皇权不致旁落;③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君主专制下重大事情决议失误。43/83材料:秦始皇说:“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岂不难哉!”(1)材料主要观点是什么?反对分封制。(2)秦始皇“求其宁息”办法是什么?全方面推行郡县制。44/83皇帝中央政府三公九卿制郡县乡里郡守县长或县令三老、有秩、啬夫、游徼里正交通要道上十里设一亭治民,管理财政、司法、狱讼和兵役受命中央督责地方45/833.全方面推行郡县制度:(1)背景:(1)政治上:①分封制弊端或实施分封制教训;②春秋战国时期便已开始设郡县,有实施基础;③秦统一后,加强统治需要。(2)经济上:封建土地全部制确实立。46/83(2)郡县制特点:①郡守和县令、县长都由皇帝直接任命;②中央垂直管理地方。47/83(3)郡县制作用:③郡县制推行,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主要标志。①秦朝经过郡县制,实现了对地方政权直接有效控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②郡县制全方面推行,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控制和管理,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有利于促进社会经济与文化发展;48/83(4)郡县制和分封制比较:相同点:目标:性质:都是为了加强对地方控制,巩固统治。都是中国古代主要地方行政制度。不一样点:世袭产生皇帝任免以血缘关系为基础按地域划分易形成份裂割据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49/83探究三郡县制和分封制比较世袭;封地,人民,军队,贡赋;皇帝任免;俸禄;受监督独立性大,地方轻易出现割据加强中央集权维护统一官僚政治贵族政治性质:都是中国古代社会主要地方行政制度目标:都是为了巩固王(皇)权统治与宗法制相联络,以血缘关系为基础在大一统条件下实施,按地域划分50/83皇帝御史大夫丞相太尉郡(守)县(令)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最高统治者中央政府地方政府

内涵:秦朝中央集权制度本质:君主专制51/83(二)影响:主动影响:(1)对秦朝影响:①有利于国家统一,对祖国疆域初步奠定和中华民族形成,都起了主要作用;②加强了中央集权,有利于政治安定,促进封建经济发展;建立了地主阶级对广大劳感人民专制统治,秦暴政造成人民处境恶化。消极影响:(2)对后世影响:含有开创性,奠定了中国两千多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为历代王朝所沿用,且不停加强和完善。52/83第3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课标要求: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特点。53/83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1.中央集权发展——地方管理制度演变(处理中央与地方矛盾)2.君主专制演进——中央官制演变(处理皇权与相权矛盾)3.选官、用官制度改变(处理人事任免问题)4.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特点54/83(一)中央集权发展—地方管理制度演变:郡县制度加强郡国并行造成七国之乱减弱“推恩令”;刺史加强节度使发展成为藩镇割据减弱收兵权,文官任知州,通判监督;中央掌握地方财政。主动消极行省制度,(宣慰司)(宣政院)便利…加强…巩固…中央权力不停加强,地方权力不停减弱55/83(二)君主专制演进——中央官制演变:皇权不停强化,相权不停减弱。内外朝制度(内:参加决议;外:负责执行)三省六部制度(中书省决议,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三省之间相互牵制、相互监督,提升了工作效率,加强了中央统治力量。增设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分割宰相行政权、军权和财权。(二府三司制度:中书门下,枢密使。盐铁、度支、户部)中书省成为最高行政机构,中书省长官掌管六部,行使相权,位高权重。(特例)56/83(三)选官用官制度演变:1.夏商西周时期:世官制依据出身和宗法血缘关系选拔官员,“世卿世禄”。“公门有公,卿门有卿,贱有常辱,贵有常荣”。57/832.西汉时期:察举制(1)含义:由下而上推荐人才选官制度(2)目标:广泛搜罗管理人才(3)标准:孝廉(4)影响: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官僚队伍需要;但轻易任人唯亲,荐举人和被荐举人轻易形成小集团。58/833.魏晋南北朝时期:九品中正制(1)含义:由品评官评定人才优劣,然后授官制度(2)标准:门第(3)影响:世家子弟依靠门第即可步入仕途,所以他们往往不重视提升才学;而真正有才学、但出身低微人,极难到地方和中央任官。形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局面。59/834.科举制(1)原因:①隋朝统一后,要管理国家,需要人才;②因为世家大族没落,依靠门第选官九品中正制无法进行下去。60/83(2)发展历程:1.创建:隋文帝:采取分科考试选拔官员,首创科举制;隋炀帝:设进士科,科举制形成。2.完善:唐太宗:以明经和进士为主要考查科目;武则天:创建武举。3.发展:宋代:实施糊名制和誊录制。61/83(3)标准:才能(4)特点:公开、公平、公正(5)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发展趋势是什么?①选官标准:由家世门第逐步发展到学识才能;②选官方式:由血缘、推荐、地方品评演变为考试;③选官形式:逐步走向制度化;④选官权力:从地方收归中央。62/83(6)意义:主动方面:①利于打破特权垄断;②把读书、考试与做官紧密联络起来,有利于扩大官吏人才起源,提升官员文化素质;③科举取仕,把选拔人才和任命官吏权力,从世家大族手中集中到中央政府,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④扩大了统治阶级社会基础,为出身普通地主阶级知识分子提供了机会;⑤为历朝所沿用,影响深远。63/83消极方面:①考查内容单一,脱离实际,忽略了实践性知识考查,束缚创新知识;②明清时期考试形式逐步僵化为“八股文”,成为统治者进行思想控制和文化专制工具。64/83(四)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特点:1.皇权不停加强,相权日益减弱;2.中央对地方集权不停加强,行省制度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管理;3.历代王朝都重视选官制度建设,科举制成为隋唐以后主要选官制度。4.本质是加强皇权,维护专制统治。65/83回想巩固1.分封制?2.宗法制?3.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特点?4.皇帝制度?5.三公九卿制?6.郡县制?7.秦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影响?8.从汉至元中央集权发展?9.从汉至元君主专制演进?10.选官、用官制度改变?11.从汉至元政治制度演变特点?66/83第4课《明清君主专制加强》课标要求: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影响。67/83君主专制制度加强:1.宰相制度废除(最终处理了皇权与相权矛盾)2.内阁出现3.军机处设置(标志君主专制到达顶峰)4.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影响68/83一.明清君主专制加强办法:(一)明朝(1368年—1644年):1.宰相制度废除:(1)原因:①历史原因:元朝丞相权势过重,造成皇权不稳教训;②现实原因:废行省设三司造成统领中央各部宰相,职权扩大;③直接原因:1380年胡惟庸案;④根本原因:宰相制度妨碍了皇权高中集中。69/83(2)办法:裁撤中书省和丞相,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直接对皇帝负责。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将犯人凌迟,全家处死。

——明太祖:《皇明祖训·祖训首章》70/83(3)影响:①秦以来一直实施宰相制度宣告废除,皇帝集皇权和相权于一身,君主专制深入加强;②皇帝政务繁多,身心疲惫。史料:有明之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宰相制废除恶化了明朝政治,从侧面说明了相权对皇权能起到一定制约作用。71/832.内阁出现:(1)原因:宰相废除,皇帝政务繁多(2)过程:①明太祖:设置殿阁大学士,充当顾问,不参加军政机密大事决议;②明成祖:殿阁大学士参加机密事务决议,标志内阁制度正式确立;③明宣宗:授予内阁大学士替皇帝起草诏令、批答大臣奏章票拟权;④明神宗:内阁职权逐步加大,首辅张居正权倾朝野;⑤明朝末:宦官专权,渐夺内阁权力,内阁逐步名存实亡。72/83(3)特点:①不是法定机构,而是提供顾问内侍机构;②阁臣升降由皇帝决定,职权大小依皇帝旨意而定,票拟是否被采纳还得取决于皇帝批红。(4)本质:封建君主专制强化产物。73/83史料一宰相之职,佐天子总百官、治万事,其任重矣。——《新唐书》史料二大学士叶向高言: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原非宰相。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取祸。——《明神宗实录》史料三内阁只是皇帝私人办公厅,不是政府正式政事堂,内阁学士也只是皇帝内廷秘书,不是外朝正式宰相之职,于是皇帝在法理上,便变成在政府里真正领袖。——钱穆《中国传统政治》依据以上史料指出中国古代宰相与内阁有什么不一样?唐代宰相位高权重,辅佐皇帝处理全国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