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考试真题】《公共基础知识》试题预测《刑法》(2019年版)(附答案解析)_第1页
【事业单位考试真题】《公共基础知识》试题预测《刑法》(2019年版)(附答案解析)_第2页
【事业单位考试真题】《公共基础知识》试题预测《刑法》(2019年版)(附答案解析)_第3页
【事业单位考试真题】《公共基础知识》试题预测《刑法》(2019年版)(附答案解析)_第4页
【事业单位考试真题】《公共基础知识》试题预测《刑法》(2019年版)(附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事业单位考试真题】《公共基础知识》试

题预测《刑法》(2019年版)(附答案解析)

1、单选题焦某某因涉嫌受贿被检察院立案侦查,在侦查过

程中,发现不应对焦某某追究刑事责任,检察院应当O

A:不起诉

B:移送起诉

C:撤销案件

D:交付审判

参考答案:C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C

解析:在侦查阶段是撤销案件,在起诉阶段是不起诉。享有

受贿案件侦查权的是检察机关,所以检察机关在侦查阶段发

现不应追究刑事责任适用的是撤销案件。

2、单选题药店营业员李某与王某有仇。某日王某之妻到药

店买药为王某治病,李某将一包砒霜混在药中交给王妻。后

李某后悔,于第二天到王家欲取回砒霜,而王某谎称已服完。

李某见王某没有什么异常,就没有将真相告诉王某。几天后,

1

王某因服用李某提供的砒霜而死亡。李某的行为属于

A:犯罪中止

B:犯罪既遂

C:犯罪未遂

D:犯罪预备

参考答案:B

本题解释:

【答案】Bo解析:此题情形属于犯罪既遂而不属于犯罪中

止,犯罪中止必须是没有发生作为既遂标志的犯罪结果。行

为人虽然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采取措施防止结果发生,但

如果发生了作为既遂标志的犯罪结果,就不成立犯罪中止。

3、单选题养花专业户李某为防止偷花,在花房周围私拉电

网。一日晚,白某偷花不慎触电,经送医院抢救,不治身亡。

李某对这种结果的主观心理态度是什么?

A:直接故意

B:间接故意

C:过于自信的过失

D:疏忽大意的过失

2

参考答案:B

本题解释:

【答案】Bo解析:李某明知私拉电网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

结果,仍然在自己的花房周围拉电网,并且未采取任何防止

结果出现的措施,对出现的结果是一种漠不关心的放任态度,

所以是间接故意。

4、单选题共同犯罪中的教唆犯可能o

A:都是主犯

B:都是从犯

C:都是胁从犯

D:有的是主犯,有的是从犯

参考答案:D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D

解析:根据《刑法》第29条规定,教唆他人犯罪的,应当

按照他在共同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处罚。共同犯罪中行为人有

两人以上,因此教唆犯可能是主犯,也可能是从犯。

5、单选题刑法上的因果关系是指人的危害社会的行为与危

害结果之间存在的

3

A:表面联系

B:一般联系

C:引起与被引起的关系

D:普遍联系

参考答案:C

本题解释:

【答案】Co

6、单选题丈夫甲为了杀死妻子乙,在妻子饭碗里投放毒药,

明知孩子丙可能因为分食而中毒,由于杀妻心切而不顾孩子

的死活。甲对乙的心理态度和对丙的心理态度分别是o

A:均为直接故意B.直接故意和间接故意

C:直接故意和疏忽大意的过失D.直接故意和过于自信的过

参考答案:B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B

解析:直接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或可能发

4

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我

国刑法规定的大部分犯罪都可以由直接故意构成。间接故意,

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

放任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疏忽大意的过失,是指行为

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

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主观心理态度。过于

自信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已经预见到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

害结果,但是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主观心理

态度。从题意可知,甲对乙是直接故意,对丙是间接故意。

7、多选题下列选项中属于主刑的是o

A:拘役

B:刑事拘留

C:死刑缓期执行

D:逮捕

参考答案:AC

本题解释:

AC[解析]刑事拘留与逮捕均属于刑事强制措施,故应排除B、

D项。拘役与死刑缓期执行都是主刑。

8、单选题我国立法上将犯罪分为10类,并通过刑法分则

第一至十章分别予以论述,这种分类主要是依据

5

A:主体的不同

B:客体的不同

C:主观要件的不同

D:客观要件的不同

参考答案:B

本题解释:

【答案】Bo解析:我国刑法分则对犯罪进行分类的依据即

以犯罪同类客体为主,以犯罪主体或者惩治犯罪的特殊需要

为辅,根据此标准对犯罪进行分类。

9、单选题犯罪的本质特征是

A:犯罪是应受刑罚惩罚的行为,具有应受刑罚惩罚性

B:犯罪是触犯刑律的行为,具有刑事违法性

C:犯罪是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

D:犯罪是触犯法律的行为,具有违法性

参考答案:C

本题解释:

【答案】Co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犯罪三个基本特

征之间的关系。我国刑法理论认为,犯罪具有三个基本特征:

6

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刑事违法性、应受刑罚惩罚性。本题选

项ABC就是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选项D不是犯罪的基本特

征。在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中,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是犯罪最

本质的特征。严重的社会危害性是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惩

罚性的基础,它是犯罪的最基本属性;刑事违法性是社会危

害性在刑法上的表现,它与应受刑罚惩罚性一起构成社会危

害性的度量。行为的社会危害性未达到违反刑法、应受刑罚

惩罚的程度,则不构成犯罪。因此,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10、单选题山海关海关负责人陈广天,在负责查处一起案

值巨大的走私案件时,本应移送检察机关追究行为人的刑事

责任,但陈广天由于接受行为人贿赂人民币2万元,便大事

化小,以行政处罚代替了刑事处罚,陈广天的行为应定性为

______________C

A:已构成受贿罪

B:已构成放纵走私罪

C:已构成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

D:已构成受贿罪,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应实行数罪

并罚

参考答案:D

本题解释:

7

参考答案:D

解析:受贿罪,是指国家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

财务的,或者非法收受他人的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

个人受贿数额在5000元以上的,构成受贿罪。陈某的行为

符合此罪的构成要件,构成受贿罪。依据《刑法》第四百零

二条的规定,徇私舞弊不移交刑事案件罪,是指行政执法人

员徇私舞弊,对依法应当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事责任的不移

交,情节严重的行为。陈某的行为显然构成徇私舞弊不移交

刑事案件罪。选项D正确。

11、单选题甲深夜潜入乙家行窃,发现留长发穿花布睡衣

的乙正在睡觉,意图奸淫,便扑在乙身上强脱其衣。乙惊醒

后大声喝问,甲发现乙是男人,慌忙逃跑被抓获。甲的行为

A:属于强奸预备

B:属于强奸未遂

C:属于强奸中止

D:不构成强奸罪

参考答案:B

本题解释:

8

【答案】Bo解析:因事实认识错误,不可能达到既遂的未

遂称为不能犯的未遂。其中对于犯罪对象的认识错误所导致

的未遂是对象不能犯的未遂。甲误认为乙是妇女而意图强奸,

发现乙是男人后逃跑,符合对象不能犯的未遂的特征,属于

强奸未遂,B选项正确。

12、单选题某民政局工作人员冯某利用职务便利挪用救济

金2万元进行营利活动。冯某的行为构成何种犯罪?

A:挪用特定款物罪

B:挪用公款罪

C:职务侵占罪

D:挪用资金罪

参考答案:B

本题解释:

【答案】Bo解析:根据《刑法》第384条规定,国家工作

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进行非法活

动的,或者挪用公款数额较大、进行营利活动的,或者挪用

公款数额较大、超过三个月未还的,是挪用公款罪,处五年

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

挪用公款数额巨大不退还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

徒刑。挪用用于救灾、抢险、防汛、优抚、扶贫、移民、救

9

济款物归个人使用的,从重处罚。因此本题选B。

13、单选题派出所长陈某在“追逃”专项斗争中,为得到表彰,

在网上通缉了7名仅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并且已受过治安处

罚的人员。虽然陈某通知本派出所人员不要“抓获〃这7名人

员,但仍有5名人员被外地公安机关“抓获〃后关押。关于陈

某行为的性质,下列哪一说法是正确的?

A:陈某的行为构成滥用职权罪

B:陈某的行为构成玩忽职守罪

C:陈某的行为构成非法拘禁罪

D:陈某的行为不构成犯罪

参考答案:A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A

解析:滥用职权罪(《刑法》第397条)是指国家机关工作

人员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权限和程序,超越职权处理其无

权决定、处理的事务,或者故意违法处理公务,致使公共财

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本罪的构成要件

是:①犯罪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②犯罪的主观方面是故

意,即行为人明知自己超越职权或违法行使职权的行为可能

10

会发生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结果,

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③客观方面表现为滥用职

权处理事务,致使公共财产、国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

的行为。④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机关对社会公务的正常管理秩

序。

玩忽职守罪(《刑法》第397条)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严

重不负责任,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职责,致使公共财产、国

家和人民利益遭受重大损失的行为。本罪的构成要件是:①

犯罪主体只能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②主观方面表现为过失。

③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实施了玩忽职守的行为,并对公共

财产、国家和人民的利益造成重大损失。④侵犯的客体是国

家机关的正常管理秩序。

非法拘禁罪(《刑法》第238条)是指故意非法拘禁他人或

者以其他方法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行为。其构成要件是:

①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即凡年满16周岁,具有辨认和控

制自己行为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这一犯罪。②主观方面是

出于故意,并且行为人具有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的目的。

③客观方面表现为非法拘禁他人的行为。④侵犯的客体是

他人的人身自由权利。

本题中派出所所长陈某为得到表彰,在网上通缉了7名仅违

反治安管理处罚法并且已受过治安处罚的人员,致使5名人

员被外地公安机关"抓获〃后关押。其行为违反了法律规定的

11

权限和程序,符合滥用职权罪的构成要件。故本题中选项A

为正确答案。

14、单选题我国刑法规定的完全刑事责任年龄是

A:14周岁

B:16周岁

C:18周岁

D:20周岁

参考答案:B

本题解释:

【答案】Bo

15、单选题下列何种情形下,在侦查期间辩护律师会见在

押的犯罪嫌疑人,应当经侦查机关许可?

A:犯罪嫌疑人甲,犯盗窃罪

B:犯罪嫌疑人乙,犯合同诈骗罪

C:犯罪嫌疑人丙,犯间谍罪

D:犯罪嫌疑人丁,犯侵犯商业秘密罪

参考答案:C

本题解释:

12

C[解析]《刑事诉讼法》第37条第3款规定,犯危害国家安

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特别重大贿赂犯罪案件,在侦查期

间辩护律师会见在押的犯罪嫌疑人,应当经侦查机关许可。

间谍罪属于危害国家安全罪,故本题应选C。

16、单选题拘传的持续时间最长不得超过o

A:8小时

B:12小时

C:16小时

D:24小时

参考答案:D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D

解析:2013年1月1日施行的新《刑事诉讼法》第117条规

定:“对不需要逮捕、拘留的犯罪嫌疑人,可以传唤到犯罪嫌

疑人所在市、县内的指定地点或者到他的住处进行讯问,但

是应当出示人民检察院或者公安机关的证明文件。对在现场

发现的犯罪嫌疑人,经出示工作证件,可以口头传唤,但应

当在讯问笔录中注明。传唤、拘传持续的时间不得超过12

小时;案情特别重大、复杂,需要采取拘留、逮捕措施的,传

13

唤、拘传持续的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不得以连续传唤、

拘传的形式变相拘禁犯罪嫌疑人。传唤、拘传犯罪嫌疑人,

应当保证犯罪嫌疑人的饮食和必要的休息时间。〃

17、多选题抢劫罪与抢夺罪的主要区别在于

A:犯罪客体不伺

B:犯罪目的不同

C:犯罪手段不同

D:犯罪结果不同

参考答案:ACD

本题解释:

【答案】ACDo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抢劫罪和抢夺

罪的区别。抢夺罪和抢劫罪都是行为人当着被害人的面公然

的实施夺取财物的行为;主观上都是出于非法占有的目的,

为直接故意;主体都是一般主体。两者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

点:(1)侵犯的客体不同。抢夺罪侵犯的客体是简单客体,

即公私财产所有权。而抢劫罪侵犯的客体是复杂客体,即公

私财产所有权和他人的人身权利。(2)犯罪手段表现不同。

抢夺罪是趁人不备公然夺取财物,而抢劫罪则是行为人采取

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迫使被害人交出财物或者直接将财

物抢走。(3)犯罪结果不同。抢夺罪的法定结果为非法占有

14

他人财物,而抢劫罪的法定结果除非法占有他人财物之外,

还包括可能造成被害人伤亡的结果。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

是ACDo

18、单选题对犯罪分子短期剥夺自由,就近实行劳动改造

的刑罚方法是

A:管制

B:拘役

C:刑事拘留

D:有期徒刑

参考答案:B

本题解释:

【答案】Bo解析:拘役由公安机关在就近的拘役所、看守

所或者其他监管场所执行,在执行期间,受刑人每月可以回

家一天至两天,参加劳动的,可以酌量发给报酬。拘役的期

限为1个月以上6个月以下,数罪并罚时不得超过1年。

19、单选题下列关于刑法的主刑和附加刑说法错误的一项

是_____

A:附加刑是补充主刑的刑罚方式,不能独立适用

B:犯罪时不满18周岁的,不能适用死刑

C: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参加劳动的,可以酌量

15

发给报酬

D:附加刑适用剥夺政治权利,它是作为一种比较严厉的刑罚

方式适用于重罪犯

参考答案:A

本题解释:

【答案】Ao解析:《刑法》第32条规定,刑罚分为主刑和

附加刑。第34条规定,附加刑的种类如下:(一)罚金;(二)

剥夺政治权利;(三)没收财产。附加刑也可以独立适用。

故A错误,应选。

20、单选题下列有关刑事诉讼证据的表述,错误的是o

A:对一切案件的判处都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

B:只有被告人供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

和处以刑罚

C:没有被告人供述,证据确实、充分的,不可以认定被告人

有罪和处以刑罚

D:行政机关在行政执法和查办案件过程中收集的物证、书证、

视听资料、电子数据等证据材料,在刑事诉讼中可以作为证

据使用

16

参考答案:c

本题解释:

C[解析]《刑事诉讼法》第53条第1款规定:“对一切案件的

判处都要重证据,重调查研究,不轻信口供。只有被告人供

述,没有其他证据的,不能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以刑罚;没有

被告人供述,证据确实、充分的,可以认定被告人有罪和处

以刑罚。〃故C项错误,应选。

21、单选题贾某骑摩托车违章撞伤田某,造成田某腿部表

皮破裂。贾某送田某到医院治疗,护士未作皮试,即给田某

注射破伤风针,田某因药物过敏而死。贾某的行为对田某死

匚而舌属于

A:过失杀人罪

B:过失致人重伤罪

C:交通肇事罪

D:意外事件

参考答案:D

本题解释:

【答案】Do解析:贾某撞伤田某,但无法预见到田某因医

生失职而死亡。贾某撞伤田某并送其至医院的行为于田某的

死亡没有直接因果关系。属于意外事件。

17

22、多选题强奸未遂与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的区别是

A:主体不同

B:客体不同

C:犯罪客观方面不同

D:目的不同

参考答案:ABCD

本题解释:

【答案】ABCD。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强奸罪与强制

猥亵、侮辱妇女罪的界限。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和强奸罪

都表现为对女性的身心健康的侵犯,在客观方面都表现为使

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手段,但是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和

强奸罪具有如下的区别:(1)犯罪客体不同,强制猥亵、侮

辱妇女罪的客体是妇女的人格尊严和性自由的权利,而强奸

罪的客体是强奸罪的客体不仅是女性的性的不可侵犯的权

利,还应当包括幼女的身心健康;(2)犯罪对象不完全相同,

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的犯罪对象只能是14周岁以上的女

性,而强奸罪的犯罪对象不仅仅是14周岁以上的女性,还

可以是14周岁以下的幼女;(3)犯罪客观方面不同。强制

猥亵、侮辱妇女罪是对妇女实施性交以外的猥亵、侮辱行为,

没有与妇女发生性交的行为,强奸罪则是对妇女实施性交行

18

为,即使由于行为人的自身的原因而致性交行为未能完成,

也应认定为强奸(未遂)罪;(4)犯罪主体不完全相同,强

制猥亵、侮辱妇女罪的犯罪主体只能是年满16周岁的人(通

常是男性),而强奸罪的主体是年满14周岁的人(也通常为

男性),(5)犯罪主观方面不同,强制猥亵、侮辱妇女罪的

主观方面不是以奸淫为目的,而强奸罪的主观方面就是为了

奸淫的目的。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ABCD。

23、多选题甲、乙共谋伤害丙,进而共同对丙实施伤害行

为,导致丙身受一处重伤,但不能查明该重伤由谁的行为引

起。对此,下列哪些说法是错误的?

A:由于证据不足,甲、乙均无罪

B:由于证据不足,甲、乙成立故意伤害(轻伤)罪的共犯,但

都不对丙的重伤负责

C:由于证据不足,认定甲、乙成立过失致人重伤罪较为合适

D:甲、乙成立故意伤害(重伤)罪的共犯

参考答案:ABC

本题解释:

【答案】ABCo解析:共同犯罪的特点是须两个人以上,有

共同的故意、有共同的行为。“甲、乙共谋伤害丙,进而共同

对丙实施伤害行为'',因此甲乙属于共同犯罪。在共同犯罪中,

19

共同的犯罪行为是由每个犯罪人的单个的犯罪行为所组成

的一个有机的整体。犯罪的危害结果是由共同的犯罪行为所

引起的,因此在共同犯罪中共同的犯罪行为作为一个整体和

犯罪的危害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每一个单个的犯罪人的

行为也和犯罪的危害结果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因此,作为共

同犯罪人的甲乙2人均应构成故意伤害罪。因此选ABC三项。

24、单选题下列不适用减刑的是

A:死缓

B:无期徒刑

C:有期徒刑

D:管制

参考答案:A

本题解释:

【答案】A。解析:减刑适用于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

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故A为正确答案。

25、多选题我国刑法规定的基本原则包括o

A:罪刑法定原则

B: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

C: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

D: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20

参考答案:ABD

本题解释:

【答案】ABDO解析:我国刑法总则明确规定的原则只有三

个,即罪刑法定原则、刑法面前人人平等原则和罪责刑相适

应原则。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是刑事诉讼法的

一项基本原则。

26、单选题下列哪一种情形,尚不能认为是犯罪?

A:甲打电话邀约其朋友李某一起去实施抢劫

B:乙向其朋友赵某表示要杀掉仇人陈某

C:丙为了盗窃张某家财产,毒死了张某家的看家犬

D:丁为方便对刘某实施抢劫,对刘某的活动规律进行跟踪调

参考答案:B

本题解释:

【答案】Bo解析:选项A属于为了抢劫制造条件的行为,

构成犯罪预备;选项B只是犯意表示,不构成犯罪;选项C

属于为了盗窃制造条件的行为,构成犯罪预备;选项D属于

为了抢劫制造条件的行为,也构成犯罪预备。

21

27、单选题收购废品的小贩赵某答应收购某铜厂15岁青工

罗霜偷的工业用紫铜,罗遂偷出价值1500元的铜块交给赵

某。2人的行为构成何罪?

A:赵某构成销售赃物罪,罗某构成盗窃罪

B:赵、罗构成共同盗窃罪

C:赵构成盗窃罪的教唆犯和销售赃物罪,罗构成盗窃罪

D:赵构成盗窃罪,罗不构成犯罪

参考答案:D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D

解析:赵某明知罗某以盗窃所得财物出售,仍答应收购,赵

罗二人在罗某盗窃之前已经形成共同的犯罪意识,符合共同

犯罪的构成条件,是共同犯罪。赵某构成销售赃物罪的前提

是赵某在罗某犯罪前不知道其犯罪意图。选项A、C可排除。

由题干可知,罗某犯罪时为15岁,其所犯盗窃罪不符合《刑

法》所规定的14-16周岁未成年人承担刑事责任的范围,因

此对罗某不应以盗窃罪定罪处罚,D为正确答案。

28、多选题下列刑事案件应由中级人民法院管辖的是o

A:危害国家安全的案件

22

B:恐怖活动案件

C:可能判处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案件

D:可能判处死刑的案件

参考答案:ABD

本题解释:

ABD[解析]《刑事诉讼法》第20条规定:“中级人民法院管辖

下列第一审刑事案件:(一)危害国家安全、恐怖活动案件;

(二)可能判处无期徒刑、死刑的案件。〃据此可知,本题应

选ABD。

29、单选题金融犯罪的表现形式不同。下列属于金融犯罪

的是o

A:对违法票据承兑、付款

B:由于外部事件造成的操作风险

C:由于银行自身不完善的流程造成的操作风险

D:由于银行自身不完善的系统漏洞造成的操作风险

参考答案:A

本题解释:

A[解析]金融犯罪,是指发生在金融活动过程中,违反金融管

23

理法规,破坏金融管理秩序,依法应受刑罚处罚的行为。《刑

法》第189条第1款规定,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工作人

员在票据业务中,对违反票据法规定的票据予以承兑、付款

或者保证,造成重大损失的,处5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造成特别重大损失的,处5年以上有期徒刑。B、C、D三项

不构成金融犯罪。故本题选A。

30、单选题人民法院审判第一审案件应当公开进行。涉及

()的案件,当事人申请不公开审理的,可以不公开审理。

A:国家秘密

B:个人隐私

C:商业秘密

D:未满十八周岁的人

参考答案:C

31、单选题甲、乙同在某农贸市场卖猪肉,一日甲因抢了

乙的顾客而被乙殴打,后被人拉开。甲极为窝火,回到自己

的摊位,拿起切肉刀向乙胸部刺去,致乙死亡。甲的行为属

于o

A:正当防卫

24

B:防卫过当

C:假想防卫

D:事后防卫

参考答案:D

本题解释:

D[解析]正当防卫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

人身、财产和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

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防卫过当是指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

假想防卫是指行为人由于主观认识上的错误,误认为有不法

侵害的存在,实施防卫行为结果造成损害的行为。事后防卫

是指不法侵害结束之后,即行为人被制服、丧失侵害能力、

自动中止、逃离现场等情形下所进行的防卫。据此本题正确

答案为D。

32、单选题甲乙丙三人共同去盗窃。甲负责望风,乙入室

行窃,丙负责接应转运赃物,甲、乙、丙三人的共同犯罪属

于_____

A:简单的共同犯罪

B:复杂的共同犯罪

C:必要的共同犯罪

D:有组织的共同犯罪

25

参考答案:B

本题解释:

【答案】Bo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复杂共同犯罪的

含义。根据共同犯罪人之间是否有分工,共同犯罪分为简单

共同犯罪和复杂共同犯罪,复杂共同犯罪是指各共同犯罪人

之间存在着分工的共同犯罪。在复杂共同犯罪中,共同犯罪

人可以根据分工分为组织犯、实行犯、帮助犯和教唆犯。在

本题中,甲乙丙三人共同盗窃,存在着甲望风、乙入室行窃、

丙接应转运赃物的分工,所以甲乙丙之间构成的共同犯罪是

复杂的共同犯罪。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

33、单选题假定甲有外遇,为达到和第三者结婚的目的,

准备杀妻,已将毒药放入妻子的碗中,妻子发觉饭有异味而

将饭倒掉,幸免于难,则甲的行为属于

A:犯罪预备

B:犯罪未遂

C:犯罪中止

D:不构成犯罪

参考答案:B

26

本题解释:

【答案】Bo解析:因甲已经着手实施犯罪,由于意志以外

的原因而未得逞,所以属于犯罪未遂。

34、单选题符合下列哪一情形而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

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不构成累犯?

A:前罪的刑罚执行完毕以后

B:赦免以后

C:缓刑考验期满以后

D:假释考验期满以后

参考答案:C

本题解释:

【答案】Co解析:《刑法》第65条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

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

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应当

从重处罚,但是过失犯罪和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除外。〃

所以A、B不选。

《刑法》第85条规定“如果没有本法第八十六条规定的情形,

假释考验期满,就认为原判刑罚已经执行完毕,并公开予以

宣告。〃所以,假释考验期满符合刑罚已经执行完毕的条件,

可以构成累犯,选项D不选。

27

缓刑考验期满,原判的刑罚就不再执行,不属于刑罚执行完

毕,所以c选项应选。

35、单选题罚金刑的适用方式是

A:只能独立适用

B:只能附加适用

C:既可以独立适用也可以附加适用

D:只能并科适用

参考答案:C

本题解释:

【答案】Co

36、单选题某甲在公共汽车上窃取某乙人民币3000元,下

车时被某乙发现,要将其扭送派出所途中,甲猛地将乙打倒

在地,窜入一死胡同,被群众抓获,某甲的行为应认定为

A:构成抢劫罪

B:构成盗窃罪

C:构成抢夺罪

D:尚未构成犯罪

28

参考答案:A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A

解析:甲的行为构成转化抢劫罪。参见《刑法》第269条:

犯盗窃、诈骗、抢夺罪,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

证而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的,依照抢劫罪的规定

定罪处罚。

37、单选题关于量刑情节,以下说法正确的是o

A:从重处罚是指应当在犯罪所适用刑罚幅度的中线以上判

B:从重处罚是在法定刑以上判处刑罚

C:从重处罚不一定判处法定最高刑

D:减轻处罚也可以判处法定最低刑

参考答案:C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C

本题考查的是对从重、减轻处罚的理解。

命题人选择几个考生容易发生误解的地方进行考查。

29

本题对正确理解从重、从轻、减轻处罚是有价值的。

对于从重处罚,首先要掌握的是:它是在法定刑限度以内判

处刑罚。

从重、从轻都是在法定刑限度以内判处刑罚,加重、减轻都

是在法定刑限度以外判处刑罚。

基于罪刑法定原则,我国刑法并无加重处罚的规定。

其次.从重处罚是根据行为人的犯罪行为从重处罚,并不一定

是在犯罪所适用刑罚幅度的中线以上判处。因为每个犯罪人

的人身危险性和所犯罪行的具体情节千差万别,对有些人的

犯罪可能必须判处中线以上的刑罚才算“从重处罚〃,对有些

人在中线以下判处可能就是“从重处罚〃了。既然在“从重处罚〃

时还可能在中线以下判处刑罚,从重处罚当然不一定判处法

定最高刑了。所以,选项C正确。

减轻处罚一定要在法定最低刑以下判处刑罚,而且不能判处

法定最低刑。法定最低刑是从轻处罚的底线。如何正确量刑

已经成为高频考点。大家要掌握从重、从轻、加重、减轻如

何适用。尤其要改变一个错误观念:从轻、从重量刑一定要

在犯罪所适用刑罚幅度的中线以上判处。从轻、从重可以在

犯罪所适用刑罚幅度的中线以上判处,也可以在中线以下判

处,关键看行为人本身的犯罪严重程度。《刑法》第62条规

定:“犯罪分子具有本法规定的从重处罚、从轻处罚情节的,

应当在法定刑的限度以内判处刑罚。〃《刑法》第63条规定:

30

“犯罪分子具有本法规定的减轻处罚情节的,应当在法定刑以

下判处刑罚。犯罪分子虽然不具有本法规定的减轻处罚情节,

但是根据案件的特殊情况,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也可以在

法定刑以下判处刑罚。〃请注意这里的“以下〃是不含本数的。

即不能判处法定最低刑,只能判处低于法定最低刑的刑罚。

38、单选题张大妈于某日清晨在路边捡到一名弃婴,带回

家中抚养十几天后,将该弃婴以8000元价格卖给邻村刘某。

张大妈的行为构成

A:遗弃罪

B:诈骗罪

C:拐骗儿童罪

D:拐卖儿童罪

参考答案:D

本题解释:

【答案】D

【解析】拐卖儿童罪是指以出卖为目的,拐骗、绑架、收买、

贩卖、接送或者中转儿童的行为。行为人只要明知是拐卖儿

童的犯罪活动,而实.施了上述六种行为中任何行为之一的,

就构成拐卖儿童罪。

39、单选题关于缓刑,下列哪一选项是错误的?

31

A:对于累犯不适用缓刑

B:对于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分子,不适用缓刑

C:对于数罪并罚但宣告刑为3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可以适用缓刑

D:虽然故意杀人罪的法定最低刑为3年有期徒刑,但只要符

合缓刑条件,仍然可以适用缓刑

参考答案:B

本题解释:

【答案】Bo解析:根据《刑法》第74条的规定,对于累犯

和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不适用缓刑。所以A项正确。第72

条规定,对于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

同时符合下列条件的,可以宣告缓刑,对其中不满十八周岁

的人、怀孕的妇女和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应当宣告缓刑:

(一)犯罪情节较轻;(二)有悔罪表现;(三)没有再犯罪

的危险;(四)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不良影响。

宣告缓刑,可以根据犯罪情况,同时禁止犯罪分子在缓刑考

举期限内从事特定活动,进入特定区域、场所,接触特定的

人。被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如果被判处附加刑,附加刑仍

须执行。由于刑法中各种减轻、免除处罚规定的存在,数罪

并罚和故意杀人罪最后的宣告刑都有可能为3年以下,所以

32

两者都有能够适用缓刑的可能,c、D均正确。刑法中并未明

确规定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分子不可适用缓刑,所以B项错

铁0

40、多选题下列属于共同犯罪中从犯的是

A: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作用的人

B:在犯罪集团中的非组织、领导者

C:在共同犯罪中起辅助作用的人

D:被教唆实施犯罪的人

参考答案:AC

本题解释:

【答案】AC。解析:《刑法》第27条规定,在共同犯罪中起

次要或者辅助作用的,是从犯。

41、单选题某晚,甲潜入乙家中行窃,被发现后携所窃赃

物(价值900余元)逃跑,乙紧追不舍。甲见杂货店旁有一辆

未熄火摩托车,车主丙正站在车旁吸烟,便骑上摩托车继续

逃跑。次日,丙在街上发现自己的摩托车和甲,欲将甲扭送

公安局,甲一拳将丙打伤,后经法医鉴定为轻伤。本案不能

以下列哪一罪名追究甲的刑事责任?

A:抢劫罪

B:抢夺罪

33

C:盗窃罪

D:故意伤害罪

参考答案:A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A

解析:甲盗窃后为了逃跑,趁丙不备,夺取丙的摩托车,分

别构成盗窃罪和抢夺罪。次日为抗拒抓捕而实施的故意伤害

行为构成单独的故意伤害罪。此题考察的是抢夺罪转化为抢

劫罪的时空限制。盗窃、诈骗、抢夺转化为抢劫罪的,必须

是“当场〃使用暴力。“当场〃指犯罪现场以及犯罪分子刚一离

开现场就被及时发觉而立即追捕的过程(被视为犯罪现场的

延伸)。本题中被害人丙于次日抓捕甲的行为已不属于犯罪

现场的延伸,所以甲的暴力行为不能转化为抢劫罪,而是单

独的故意伤害罪。

42、单选题李某在下夜班回家的路上,发现有人正盗窃工

厂仓库中的生产器材,便上前阻拦。窃贼掏出匕首刺向李某,

搏斗中,窃贼被李某用力推倒在地,头撞在被盗器材的铁角

上当场死亡。李某的行为是

A:正当防卫,不承担刑事责任

34

B:过失致人死亡,承担较轻的刑事责任

C:故意伤害致人死亡,承担刑事责任

D:间接故意杀人,但由于李某是为了保护他人的利益,应当

免除刑事责任

参考答案:A

本题解释:

【答案】Ao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正当防卫的概念。正当防

卫,是指为了国家、公共利益、本人、他人的人身、财产和

其他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对不法侵害人所实施的

制止不法侵害且没有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失的行

为。本题中李某为了使集体财产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

对不法侵害人实行防卫,属于正当防卫。由于歹徒当场使用

暴力手段抗拒抓捕,其犯罪性质已经由盗窃罪转化为抢劫罪。

《刑法》第20条第3款规定:"对正在进行行凶、杀人、抢

劫、强奸、绑架以及其他严重危及人身安全的暴力犯罪,采

取防卫行为,造成不法侵害人伤亡的,不属于防卫过当,不

负刑事责任。因此李某将窃贼推倒在地,致其死亡的行为属

于特殊防卫,不负刑事责任。选项A为正确答案。

43、单选题张某意图杀害李某,一日晚藏于李某院内,从

虚掩的门缝中见一黑影在移动,即认为是李某,遂举枪射击,

35

次日方知打死的不是李某,而是其家中的一头牲畜。张某

A:应负故意杀人未遂的责任

B:属于意外事件

C:应负过失致死的责任

D:因未造成李某受损害不负刑事责任

参考答案:A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A

解析:张某出于杀害李某的目的实施了杀人行为,但由于意

志以外的原因导致认识错误而使杀人行为没有得逞,应认定

张某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未遂。选项A正确。张某的行为并

非不能预见原因所致,选项B不正确。C选项的主观条件与

题目不符,不正确。由题目可知,张某的行为已经造成了李

某的现实危险,因此,选项D不正确。

44、多选题下列各项中属于犯罪中止的要件的是o

A:必须是在危害结果产生之前放弃犯罪

B:必须自动放弃犯罪

C:必须是彻底放弃犯罪

36

D:必须有效防止危害结果的发生

参考答案:ABCD

本题解释:

ABCD[解析]犯罪中止,是指犯罪分子在实施犯罪过程中,自

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的行为。犯

罪中止的构成要件包括以下四项:(1)必须是在危害结果产

生之前放弃犯罪;(2)必须自动放弃犯罪;(3)彻底放弃犯

罪;(4)必须有效防止危害结果的发生。因此本题正确答案

为ABCD。

45、单选题被判处死缓的罪犯,死缓执行期间,应当予以

减刑的条件是o

A:死缓执行期间,没有犯罪的

B:死缓执行期间没有故意犯罪的

C:死缓执行期间有悔改表现的

D:死缓执行期间有重大立功表现的

参考答案:B

本题解释:

37

参考答案:B

解析:《刑事诉讼法》第210条第2款规定:“被判处死刑缓

期二年执行的罪犯,在死刑缓期执行期间,如果没有故意犯

罪,死刑缓期执行期满,应当予以减刑。〃

46、单选题犯罪未遂中的“犯罪未得逞〃是指

A:犯罪结果没有发生

B:犯罪行为没有实施完毕

C:犯罪目的没有达到

D:行为没有具备某种犯罪构成的全部要件

参考答案:D

本题解释:

【答案】Do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犯罪未遂与犯罪

既遂的区分标准。所谓犯罪未遂与犯罪既遂的区分标准,其

实就是犯罪既遂的标准。我国刑法理论通说认为,判断犯罪

既遂的标准是构成要件说,即犯罪实行行为是否符合特定犯

罪构成的全部要件。凡符合特定犯罪构成全部要件的,即为

既遂,否则为犯罪未遂、犯罪预备、犯罪中止等犯罪未完成

形态,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D。

47、单选题甲将车停在银行门口,到银行办事,办完事出

来倒车时,将蹲在汽车尾部玩耍的两岁男孩轧死。甲的行为

38

属于O

A:疏忽大意的过失

B:间接故意

C:过于自信的过失

D:意外事件

参考答案:A

本题解释:

A[解析]疏忽大意的过失,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

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以致发

生了这种危害结果的心理态度。过于自信的过失,是指已经

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轻信能够避免,

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态度。本题中甲并没有预见到结果

的发生,故A项说法正确,C项说法错误。间接故意,行为

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放任这种

结果发生的心理态度。意外事件,是指行为在客观上虽然造

成了损害结果,但不是出于行为人的故意或者过失,而是由

于不能预见的原因所引起的。意外事件不负刑事责任,这是

与疏忽大意的过失的区别。

48、单选题某国有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张某,故意指使他

人虚报保险事故,并由自己亲自理赔骗取保险金20万元与

39

他人私分。张某构成

A:保险诈骗罪

B:虚假理赔罪

C:贪污罪

D:职务侵占罪

参考答案:C

本题解释:

【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贪污罪的认定。《刑

法》第183条规定:“保险公司的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

故意编造未曾发生的保险事故进行虚假理赔,骗取保险金归

自己所有的,依照本法第二百七十一条的规定定罪处罚。国

有保险公司工作人员和国有保险公司委派到非国有保险公

司从事公务的人员有前款行为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二条、

第三百八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刑法》第271条规定的

是职务侵占罪,《刑法》第382条、第383条规定的是贪污

罪。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C。

职务侵占罪是指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位的人员,利用

职务上的便利,将本单位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的行

为。

贪污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和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

40

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

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

受贿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

财物,或者非法收受他人财物,为他人谋取利益的行为。

职务侵占罪与贪污罪、受贿罪的区分

1.主体要件不同,本罪的主体是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单

位的人员。无论是股份有限公司、有限责任公司,还是国有

公司、企业、中外合资、中外合作、集体性质企业、外商独

资企业、私营企业等中不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一切职工

都可成为本罪的主体,贪污罪的主体则只限于国家工作人员。

其中包括在国有公司、企业或者其他公司、企业中行使

管理职权,并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人员,包括受国有公

司、国有企业委派或者聘请,作为国有公司、国有企业代表,

在中外合资、合作、股份制公司、企业等非国有单位中,行

使管理职权,并具有国家工作人员身份的人员。

2.犯罪行为不同,本罪是利用职务的便利,侵占本单位

财物的行为。而贪污罪是指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盗窃、

骗取公共财物的行为。

3.犯罪对象不同。本罪的对象必须是自己职权范围内或

者是工作范围内经营的本单位的财物。它既可能是公共财物,

也可能是私有财物。而贪污罪则只能是公共财物。

41

4.情节要件的要求不同。本罪的构成必须是侵占公司、

企业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数额较小的不构成犯罪。但法律

对贪污罪没有规定数额的限制。当然如果犯罪数额较小,情

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贪污行为不应认为是犯罪。

5.法定刑上有所不同。本罪的最高法定刑只有十五年有

期徒刑,而贪污罪的最高法定刑为死刑。

6、1999年的《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人民检察院直接受

理立案侦查立案标准的规定(试行)》中分别对贪污罪、受贿

罪中“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的涵义进行了解释,其第一条第二

款规定:"'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是指利用职务上主管、管理、

经手公共财物的权力及方便条件。〃由于贪污罪和职务侵占罪

只是主体和侵犯客体的不同,故其重合部分"利用职务上的便

利''的解释基本可为职务侵占罪所用。

具体说来,职务侵占罪中的“职务上的便利〃可理解为根

据法律、法令、政策、单位章程以及单位有关负责人员赋予

特定权力的人员利用主管、管理、经营、经手单位财产的便

利条件。

49、单选题下列哪一种情形不成立累犯?

A:张某犯故意伤害罪被判处有期徒刑3年,缓刑3年,缓刑

期满后的第3年又犯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

B:李某犯强奸罪被判处有期徒刑5年,刑满释放后的第4年,

又犯妨害公务罪,被判处有期徒刑6个月

42

C:王某犯抢夺罪被判处有期徒刑4年,执行3年后被假释,

于假释期满后的第5年又犯故意杀人罪被判处无期徒刑

D:田某犯叛逃罪被判处管制2年,管制期满后20年又犯为

境外刺探国家秘密罪,被判处拘役6个月

参考答案:A

本题解释:

【答案】A。解析:《刑法》第65条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

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

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应当

从重处罚,但是过失犯罪和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除外。〃

第66条规定,危害国家安全犯罪、恐怖活动犯罪、黑社会

性质的组织犯罪的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

在任何时候再犯上述任一类罪的,都以累犯论处。缓刑考验

期满,原判的刑罚就不再执行;不属于刑罚执行完毕,所以

A项不构成累犯。

50、单选题在下列犯罪构成的一般要件中,体现犯罪实质

特征的要件是

A:犯罪客体

B:犯罪客观方面

C:犯罪主体

43

D:犯罪主观方面

参考答案:A

本题解释:

【答案】Ao解析:体现犯罪实质特征的犯罪要件是犯罪客

体。

51、单选题甲贩运假烟,驾车路过某检查站时,被工商执

法部门拦住检查。检查人员乙正登车检查时,甲突然发动汽

车夺路而逃。乙抓住汽车车门的把手不放,甲为摆脱乙,在

疾驶时突然急刹车,导致乙头部着地身亡。甲对乙死亡的心

理态度属于下列哪一选项?

A:直接故意

B:间接故意

C:过于自信的过失

D:疏忽大意的过失

参考答案:B

本题解释:

【答案】Bo解析:题中甲为逃避检查,不顾抓着车门的乙,

在疾驶中突然刹车,致乙重伤,甲明知其行为会发生危害后

44

果,并且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是典型的间接故意。根据题

中条件,甲只为摆脱乙,并不具有杀人的直接故意,只是采

用了不计后果的方法。由以上分析可知甲也不构成过失。故

正确答案为Bo

52、单选题下列与不作为犯罪相关的表述,哪一选项是正

确的?

A:甲警察接到报案:有歹徒正在杀害其妻。甲立即前往现场,

但只是站在现场观看,没有采取任何措施。此时,县卫生局

副局长刘某路过现场,也未救助被害妇女。结果,歹徒杀害

了该女子。甲和刘某都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都没有履行救

助义务,均应成立渎职罪

B:甲非常讨厌其侄子乙(6岁)。某日,甲携乙外出时,张三

酒后驾车撞伤了乙并迅速逃逸。乙躺在血泊中。甲心想,反

正事故不是自己造成的,于是离开了现场。乙因得不到救助

而死亡。由于张三负有救助义务,所以甲不构成不作为犯罪

C:甲下班回家后,发现自家门前放着一包来历不明、类似面

粉的东西。甲第二天上班时拿到实验室化验,发现是海洛因,

于是立即倒入厕所马桶冲入下水道。甲虽然没有将毒品上交

公安部门,但不构成非法持有毒品罪

D:《消防法》规定,任何人发现火灾都必须立即报警。过路

人甲发现火灾后没有及时报警,导致火灾蔓延。甲的行为成

立不作为的放火罪

45

参考答案:c

本题解释:

【答案】C。解析:不作为是指在能够履行自己应尽义务的

情况下,不履行该义务。成立不作为犯罪必须具备以下客观

要件:(1)行为人具有某种特定的义务。义务的来源通常包

括:①法律明文规定的义务;②职务或业务上要求的义务?,

③法律地位或者法律行为引起的义务;④先行行为造成的。

(2)行为人能够履行特定义务。(3)行为人不履行特定义

务。据此a项中县卫生局副局长刘某虽身为国家机关工作人

员但对阻止犯罪行为并不具有法律或职务上的义务,不成立

犯罪。同理d项中路人也不构成不作为犯罪。b中甲携6岁

的侄子乙外出,由于这一先行行为,甲对乙便负有救助的义

务。甲构成不作为。故ABD三项表述均有误。

53、单选题在刑法的溯及问题上,目前我国采用的是

A:从新原则

B:从旧原则

C:从新兼从轻原则

D:从旧兼从轻原则

46

参考答案:D

本题解释:

【答案】Do

54、多选题紧急避险与正当防卫的相同之处包括

A:目的相同

B:行为的对象相同

C:前提相同

D:危害来源相同

参考答案:AC

本题解释:

【答案】AC。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正当防卫与紧急

避险的异同。正当防卫和紧急避险的相同点在于:(1)目的

相同。两者都是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他人的合

法权益;(2)前提相同。两者都必须是合法权益正在受到侵

害时才能实施;(3)责任相同。两者超过法定的限度造成相

应损害后果的,都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应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在本题的选项中,选项AC都是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的相同

点,而选项BD都是正当防卫与紧急避险的区别,所以,本

题的正确答案是AC。

55、多选题下列有关刑事诉讼中回避制度的表述,正确的

47

是O

A:审判人员、检察人员、侦查人员的回避,应当分别由院长、

检察长、公安机关负责人决定

B:院长的回避,由本院审判委员会决定

C:对侦查人员的回避作出决定前,侦查人员不能停止对案件

的侦查

D:对驳回申请回避的决定,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可以申诉

一次

参考答案:ABC

本题解释:

ABC[解析]《刑事诉讼法》第30条规定:“审判人员、检察人

员、侦查人员的回避,应当分别由院长、检察长、公安机关

负责人决定;院长的回避,由本院审判委员会决定对侦查人员

的回避作出决定前,侦查人员不能停止对案件的侦查。对驳

回申请回避的决定,当事人及其法定代理人可以申请复议一

次。〃故应选ABC。

56、单选题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

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占有公共财物的,构成o

A:挪用公款罪

B:贪污罪

48

C:挪用资金罪

D:受贿罪

参考答案:B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B

解析:贪污罪是指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

窃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行为。

57、单选题甲某认为乡公安员乙某办事不公,致其“坐班房〃

丢脸,因而怀恨在心。某日酒后,妻子责骂甲某是“班房坯〃。

甲某被激怒,转身操起一把长约1.2米的钢叉,声称要把乙

某和乙某的女儿刺死。他携钢叉去乡里寻找乙某未果,便沿

路来到供销社门市部顺手拿走一瓶乐果农药,夹在腋下,来

到乙某女儿的工作单位,声称:交出乙某的女儿,与其他人

无关!该单位的职工说乙某的女儿不在。他不相信,到车间里

寻找也未找到,被工厂保安控制住。甲的行为o

A: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

B:构成故意杀人罪(预备)

C:构成故意杀人罪(中止)

D:不构成犯罪

49

参考答案:B

本题解释:

参考答案:B

解析:预备、未遂的区别要点在于是否着手实行犯罪,但是

着手实行犯罪的判断需要因罪而异,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本案属于预备犯,杀人行为的着手是开始剥夺他人生命的行

为,但不同的方式的着手的点是不同的,在刀杀、枪杀、棍

杀的时候起码要等到行为人看到被害人,举起武器要打、要

杀才能认为是着手,显而易见在本案中行为人连被害人的影

子也没有见到,当然不能认为是着手。由于行为人没有找到

被害人而且被其他人拿下,属于意志以外的原因,所以是预

备犯。这就是未遂与预备的区别。常见的未遂与预备的区别

除了杀人问题以外还有抢劫。如:一个人打出租车到某地去,

结果引起司机的怀疑,直接把车开到了公安局去了,这种情

况属于预备犯,因为抢劫的着手是为了获得财物,开始使用

暴力威胁行为。在这个案件中行为人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来

不及实施,因此是预备犯。

58、单选题国家工作人员在国内公务活动或者对外交往中

接受礼物,依照国家规定应当交公而不交公且数额较大的,

50

应以定罪处罚。

A:受贿罪

B:贪污罪

C:职务侵占罪

D:徇私枉法罪

参考答案:B

本题解释:

【答案】Bo解析:《刑法》第394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在

国内公务活动或者对外交往中接受礼物,依照国家规定应当

交公而不交公,数额较大的,依照本法第三百八十二条、第

三百八十三条的规定定罪处罚。

第382条规定,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

取、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的,是贪污罪。

受国家机关、国有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人民团体委托管

理、经营国有财产的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窃取、

骗取或者以其他手段非法占有国有财物的,以贪污论。

59、单选题下列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是

A:武大饮酒过量神志不清,暴打妻子致其重伤

B:刘二见胡同里有一人强暴妇女,于是拿砖头将其打昏,事

后鉴定为重伤

51

C:张三15岁,盗窃珠宝店财物价值20余万元

D:李四精神病发作砍死其父

参考答案:A

本题解释:

【答案】A。解析:《刑法》第18条第4款规定,醉酒的人

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A项当选。B项属于正当防卫。C

项未满16周岁未成年人只对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

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负

刑事责任,故张三不应负刑事责任。D项精神病人在不能控

制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不负刑事责任。

60、单选题李某因诈骗罪被判处有期徒刑2年,缓刑3年。

缓刑考验期满后,司法机关查获李某在缓刑考验期内,曾经

伙同他人盗窃财物价值达3万元,对李某应当如何处理?

A:不撤销缓刑,以累犯从重处罚

B:撤销缓刑,以惯犯从重处罚

C:不撤销缓刑,以盗窃罪从重处罚

D:撤销缓刑,前后罪数罪并罚

52

参考答案:D

本题解释:

【答案】Do解析:《刑法》第77条第1款规定:"被宣告缓

刑的犯罪分子,在缓刑考验期限内犯新罪或者发现判决宣告

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撤销缓刑,对新犯的罪或

者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

本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

61、单选题涉嫌犯罪被侦查机关立案侦查和被检察机关审

查是否提起诉讼的人,称其为o

A:涉案嫌疑人

B:作案嫌疑人

C:宽泛嫌疑人

D:犯罪嫌疑人

参考答案:D

本题解释:

D[解析]略

62、单选题某甲捏造某乙(某机关干部)受贿20000元,并写

成小字报四处散发、张贴,致使某乙名誉受到很大损害。某

甲的行为属于

A:诬告陷害罪

53

B:诽镑罪

C:侮辱罪

D:报复陷害罪

参考答案:B

本题解释:

【答案】Bo解析:构成诽谤罪。如果某甲向公检法等机关

告发意欲使乙受刑事处罚,则构成诬告陷害罪。但本案中甲

只是将诽镑的情况写成小字报散发。

63、多选题李某(22岁)伙同其弟(15岁)共同实施诈骗行为,

骗取大量财物,则

A:二人构成共同犯罪

B:李某单独构成诈骗罪

C:李弟不构成犯罪

D:李弟构成犯罪

参考答案:BC

本题解释:

【答案】BCo解析:本题考查的知识点是:共同犯罪的主体。

《刑法》第25条第1款规定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故

54

意犯罪。〃根据这一规定,共同犯罪的主体,必须是二个以上

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我国《刑法》

第17条第2款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只对

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

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罪八种犯罪负刑事责任,在本题中,

李弟只有15周岁,对诈骗罪不承担刑事责任,故李某与李

弟之间不能成立诈骗罪的共同犯罪,李某单独构成诈骗罪,

李弟不构成犯罪,所以,本题的正确答案是BC°

64、单选题根据《刑法》关于量刑的规定,下列说法中不

正确的是o

A: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B:对于立功的犯罪分子,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C:对于累犯,应当从重处罚,过失犯罪和不满十八周岁的人

犯罪的除外

D:累犯不适用缓刑

参考答案:B

本题解释:

【答案】Bo解析:根据《刑法》第68条,一般立功可以从

轻或者减轻处罚。不是“应当〃。B错误。要牢记一般自首和

一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