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疾病概论的病理(动物病理课件)_第1页
动物疾病概论的病理(动物病理课件)_第2页
动物疾病概论的病理(动物病理课件)_第3页
动物疾病概论的病理(动物病理课件)_第4页
动物疾病概论的病理(动物病理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疾病的概念

疾病是指动物机体在一定条件下,与来自内外环境中的致病因素相互作用所产生的损伤和抗损伤的斗争过程。在此过程中,动物机体表现出一系列机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变化,使机体内外环境及体内各系统之间的相对平衡状态发生紊乱,机体表现出一系列的症状与体征,同时动物生产能力下降,经济价值降低。疾病的定义

以动物患感冒的例子来说明

感冒是动物在长途运输或寒冷刺激时,上呼吸道黏膜防御机能降低,病原微生物(感冒病毒)乘虚而入,造成上呼吸道黏膜损伤而引起的。

在病原微生物的作用下,上呼吸道黏膜发炎,引起上皮细胞变性、坏死,动物表现食欲减退、精神沉郁等症状,这些都是致病因素造成的损伤;同时机体出现流鼻液、咳嗽、发热和吞噬细胞功能增强等改变,这些变化可排出、杀灭侵入体内的病原微生物,属于机体与入侵的病原微生物相互斗争所产生的抗损伤反应。若抗损伤大于损伤

可消灭侵入上呼吸道的病原微生物,受损伤的细胞通过增生得到修复,动物则从疾病状态恢复到健康状态。若损伤大于抗损伤

病原微生物未被消灭,炎症进一步蔓延,则可引起肺炎,疾病会进一步恶化。疾病的原因一、机体外部的致病因素(一)生物性致病因素

生物性因素是动物最常见的致病因素,包括各种病原微生物(如病毒、细菌、霉形体、衣原体、立克次氏体、真菌等)和寄生虫(如原虫、蠕虫和节肢动物)。立克次氏体霉形体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生物性致病因素致病作用的共同特点:

1.有一定的潜伏期

生物性致病因素引起的疾病有相对恒定的潜伏期,如猪瘟的潜伏期一般为2—4d;猪丹毒一般是3~5d;鸡新城疫为5—6d。2.有一定的选择性

生物性致病因素对易感动物的种属、感染途径、作用部位等都有一定的选择性。3.有一定的持续性和传染

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后,能不断繁殖,持续发挥致病作用,具有一定的持续性。有些病原微生物可随排泄物、分泌物、渗出物等排出体外,从而造成疾病的传播和流行。4.引起疾病的发生与动物机体的抵抗力有关

病原微生物侵入机体是否引起疾病,与侵入宿主的病原体数量、毒力以及动物本身的抵抗力有非常密切的关系。5.有一定的特异性

生物性致病因素引起的疾病有特异的免疫反应和特异性的病理变化。(二)化学性致病因素1.无机毒物

酸、碱、重金属盐(铝、汞、氟、铜、砷)等。2.有机毒物

醇、乙醚、氯仿、氰化物、有机磷农药(敌百虫、敌敌畏、乐果、1605)、植物毒素(如生物碱、配糖体等)、动物毒液等。3.工业三废

工业废气废水废渣中含有二氧化硫、硫化氢、一氧化碳等化学物常引起环境污染,进而造成动物中毒。(三)物理性致病因素

物理性致病因素是指一定强度的温度、光能、放射能、电流、机械力等。1.温度因素

高温作用于局部可引起烧伤,作用于全身可引起热射病与日射病。低温作用于局部可引起冻伤,作用于全身能诱发感冒和肺炎等疾病。2.光和放射能的致病作用(1)普通光线

普通光线对动物一般没有致病作用。当动物体内存在特殊的感光物质(如卟啉、荧光素、伊红、叶绿素)时,在阳光照射下,这些物质聚集光能,引起身体无色素的皮肤发生炎症,出现疹块或坏死。(2)紫外线

长期和过度地照射紫外线,可引起局部烧伤或坏死,组织分解产物被吸收入血还可引起全身性变化。(3)X射线和镭射线

其波长比紫外线更短,能穿透深层组织产生致病作用。3.电流的致病作用

电流作用于局部会引起烧伤或坏死,皮肤血管麻痹和扩张,在局部皮肤上可出现树枝状和锯齿状的红色花纹,严重时引起全身抽搐甚至死亡。4.机械性因素

主要指机械力。体外的机械力主要引起外伤、骨折等。机内的机械力主要由肿瘤、脓肿、结石等引起,造成组织器官受压或阻塞。

物理性因素致病作用的共同特点:①一般只在疾病开始时起作用;不参与以后的疾病发展过程。②除光能外,一般没有潜伏期,或最多只有几个小时的潜伏期;③作用结果都会产生明显的组织损伤。展(四)营养性因素

机体内某种营养物质缺乏或过多会引发营养代谢性疾病。例如雏鸡日粮中缺乏维生素E或微量元素硒,引起雏鸡脑软化、渗出性素质或白肌病。长期饲料不足,动物处于慢性饥饿状态,可引起营养不良性贫血、全身性萎缩等,最终导致衰竭死亡。动物摄食过多的碳水化合物引起瘤胃酸中毒。鸡日粮中蛋白质过多时引起禽痛风等。二、机体内部的因素(一)防御功能及免疫功能降低1.健康机体皮肤、黏膜、血脑屏障等屏障功能完好,可保护机体健康,当这些屏障受损时则易发生疾病。2.机体的免疫反应在防止和对抗感染的过程中起着十

分重要的作用,当机体吞噬和杀菌能力减弱时,某些感染性疾病就容易发生。3.肝脏是体内最大的解毒器官,当肝脏的解毒功能发生障碍时,则易发生中毒性疾病。4.消化道的呕吐、腹泻、呼吸道黏膜上皮的纤毛运动、咳嗽、喷嚏、肾脏的泌尿等,都可将各种有害物质排出体外。如果这些排除过程受阻,则可发生相应的疾病。(二)种属因素不同种属的动物,对同一病原微生物的感受性不同。例如马不感染猪瘟,牛不感染鼻疽,鸡不感染炭疽等等。这些都是机体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一种先天性的非特异性免疫力。(三)遗传因素

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畸变等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引起的疾病,常称为遗传性疾病。(四)年龄与性别

年龄不同,对疾病的反应性不同。幼龄动物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屏障结构及免疫系统均未发育完善,抵抗力较弱,容易发生消化道及呼吸道疾病,且发病症状也较严重,而成年动物神经系统及屏障结构发育已成熟,抵抗力较强。如成年鸡对马立克氏病毒的抵抗力比一日龄雏鸡大1000~10000倍。老龄动物由于神经系统功能衰退,防御机能大大降低,抵抗力较弱,易发生传染病及其他疾病,且病势一般较重。

(五)营养状况当饲养管理不当,特别是饲料中蛋白质及维生素缺乏而引起机体营养不良时,可使抗体生成减少,吞噬细胞数量减少及吞噬作用减弱,因而容易发生细菌感染。三、疾病发生的条件

疾病发生的条件,也称诱因,是指温度、湿度等自然条件及社会制度、生产力水平等社会条件。这些条件不直接引起条件,而通过降低动物的机能活动与防御适应性,或通过加强外因的作用来促使疾病的发生。如夏季气温高,病原微生物易繁殖,易引起消化道疾病。寒冷的冬季,机体易受寒,抵抗力下降,易患感冒。社会制度、生产力水平不同,对疾病的认识和防治水平不同,疾病的发生也不同。四、掌握病因的意义掌握了疾病发生的原因,可以针对病因采取措施,预防和治疗疾病。思考题:机体的致病因素有哪些?疾病的发生机理及一般规律一、疾病的发生机理1.致病因素直接作用于组织造成组织损伤2.致病因素通过体液而起作用3.致病因素通过改变神经的调节机能而起作用

(1)致病因素直接作用于神经系统

(2)神经反射作用疾病的经过和转归一、疾病的经过1.潜伏期

是指从致病因素作用于机体开始,到机体出现最初的临床症状为止的一段时期称为潜伏期。2.前驱期

从疾病出现最初症状开始,到疾病的主要症状出现为止这段时期称前驱期。3.临床明显期此期为疾病的特异性症状表现出来的阶段。4.转归期是指疾病的最后阶段。

二、疾病的转归完全康复

机体完全恢复了健康,通常称为痊愈。2.不完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