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景谈》(教学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1页
《风景谈》(教学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2页
《风景谈》(教学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3页
《风景谈》(教学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4页
《风景谈》(教学课件)-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风景谈MOUNTAINSIfyouthinkyouarebeaten,youare;Ifyouthinkyoudarenot,youdon't;Ifyouwanttowinbutthinkyoucan't;It'salmostacinchyouwon't.Ifyouthinkyou'lllose,you'relost;茅盾Themostdangerousplacesarealwaysthemostbeautiful预习课文P47《风景谈》1.标序号。2.文中为我们描写了六幅风景画,第一幅为“沙漠驼铃”,参考“沙漠驼铃”,为其他幅图拟写标题。方法:地点/时间+事件边塞诗云沙泱漭天光闭,河塞阴沉海色凝。——崔湜《大漠行》终日风与雪,连天沙复山。——岑参《寄宇文判官》有日云长惨,无风沙自惊。——李益《登长城》情景导入茅盾的《风景谈》写的也是塞上风物,展现的则是崭新的人的精神世界和内心感情。我们今天一起学习《风景谈》,了解塞上风物,感悟当时延安人崭新的精神世界和内心感情。情景导入一了解茅盾的生平及其创作成就,积累文学常识。三二梳理六幅风景的内容,认识议论性语句在文章中的线索作用。四体验解放区军民崇高的精神境界,培养珍惜和平美好生活的真挚情感。分析对比、烘托手法,理解散文“景”和“情”相辅相成的关系。学习目标

茅盾(1896年—1981年),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省嘉兴人。我国现代进步文化的先驱者,伟大的革命文学家。他在六十余年的文学活动中,发起成立“文学研究会”,接编改革《小说月报》,倡导“为人生”的艺术,有力地推进了我国新文化运动的发展。代表作有小说《子夜》、《春蚕》和文学评论《夜读偶记》。作家介绍作家介绍(1896-1981),原名沈德鸿,字雁冰,现代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社会活动家、革命文艺奠基人。组织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个文学团体——“文学研究会”,组织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代表作品创作特色文学思想基本概况人物影响现实主义文学观是其文学思想的核心,要求将“最典型的人物事态”放置到“力所能及的广阔画面上”去展现。小说:《子夜》《蚀》《虹》《林家铺子》“农村三部曲”戏剧:《清明前后》散文:《白杨礼赞》《风景谈》《卖豆腐的哨子》文论:《鼓吹集》《夜读偶记》《文艺论文集》《论雅俗共赏》小说善于选取大题材,通过一个历史时期广阔、复杂的社会面貌反映时代本质特征。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事性、纪实性和传记性;散文善于使用以物言情寄意和以实衬虚的叙述手法。创造了现代小说大容量社会信息的传递和辨析的创作模式;极大地丰富了中国现代小说人物画廊;建立了较为完整的现代都市文学。1981年3月14日,茅盾自知病将不起,将稿费25万元人民币捐出设立茅盾文学奖,以鼓励当代优秀长篇小说的创作。作家介绍1940年5月茅盾途经西安,巧遇朱德,应邀前往延安讲学并参观访问。在延安,目睹了解放区蓬勃发展的景象,激发了对解放区的热爱感情。同年年底茅盾回到了国民党统治下的重庆,当时正值国民党反动派发动第二次反共高潮,写下了《白杨礼赞》的姊妹篇《风景谈》。茅盾在他的回忆录中说:“我写了延安的风景,而把政治寓于风景之中。”作品简介课前预习任务检测癞(lài) 头

颀(qí)长

掮(qián)客

黑魆魆(xū) 干坼(chè) 锄锹(qiāo) 札(zhá)记

瞥(piē)见

贻(yí)笑大方字词正音百无聊赖:贻笑大方:万籁俱静:洋洋洒洒:指精神上无所寄托,感到非常无聊。贻:遗留。让有见识的内行人笑话。形容周围环境非常安静。万籁,自然界的各种声响。形容文章或谈话丰富明快,连续不断。词语解释解题

“风景谈”即谈风景,“风景”字面释义是“风光景色”。也就是可供人观赏的建筑物、自然景象等。在本文中,作者所说的“风景”还包括人,作者认为人是风景的“构成者”,是风景的”主宰’。在学习文中六幅画面时应从课文实际出发赏析。文中为我们描写了六幅风景画,第一幅为“沙漠驼铃”,参考“沙漠驼铃”,为其他幅图拟写标题。第1幅第2幅第3幅第4幅第5幅第6幅划分段落沙漠驼铃第1段第3-4段第7-8段第5-6段第2段第9-10段方法:地点/时间+事件沙漠驼铃高原归耕延水夕照赏风景石洞雨景桃林小憩北国晨号赏风景划分层次第一部分:1段

沙漠驼铃,揭示了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的基本观点第二部分:2-4段高原归耕、延河夕照、描写延安儿女的劳动生活。第三部分:5-8段

石洞读书、桃园小憩,描写延安儿女学习休息的情景。第四部分:9-10段北国晨号,描绘和赞美了人民子弟兵的英姿。课中学习任务一赏风景1.《风景谈》主要描绘了哪些风景场景?蕴含了哪些精神内涵?结合文本,填写表格。一、赏风景段落画面场景内容精神内涵123、45、67、89、10段落画面场景内容精神内涵1沙漠驼铃猩猩峡外沙漠的“风景”人类比自然更伟大2高原归耕解放区儿女的劳动生活3、4延水夕照5、6石洞雨景青年的学习和休息7、8桃林小憩9、10北国晨号清晨山峰上战士的雄姿黄土高原人民的吃苦耐劳、乐观——人对自然的改造。“充满崇高精神的人类活动尤其伟大”知识分子的崇高革命理想和革命斗争精神——孜孜不倦、勤奋、内在精神生活充实、生命力。“人类高贵的精神填补了自然的贫乏”革命战士所代表的坚毅、刚强、勇敢等民族精神。“是伟大中之最伟大者”2.请结合作者描摹的六处风景的精神内涵,谈一谈作者认为什么样的“风景”才是“真的风景”。沙漠驼铃,总领全文,揭示人类比自然更伟大——庄严妩媚。高原归耕,反映的是黄土高原人民的吃苦耐劳、乐观——人对自然的改造。延河夕照,赞美了知识分子的崇高革命理想和革命斗争精神——生命力。石洞雨景,突出知识青年丰富崇高的精神生活——孜孜不倦、勤奋、内在精神生活充实、生命力。桃林小憩,赞美了解放区人民的高尚情趣——生命力、高尚的精神生活。北国晨号,突显了革命战士所代表的坚毅、刚强、勇敢等民族精神。2.请结合作者描摹的六处风景的精神内涵,谈一谈作者认为什么样的“风景”才是“真的风景”

作者笔下的真正的风景,指的是伟大的人类,尤其是民族的精神。一、赏风景课中学习任务二析技巧第1段,难道这不是“风景”吗?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第4段,自然是伟大的,人类是伟大的,然而充满了崇高精神的人类的活动,乃是伟大中之尤其伟大者!第8段,人类的高贵精神的辐射,填补了自然界的贫乏,增添了景色,形式的和内容的。人创造了第二自然。第10段,如果你也当它是“风景”,那便是真的风景,是伟大中之伟大者。第6段,人依然是“风景”的构成者,没有了人,……那又有什么值得怀念?课文在画面描绘之后,往往有精要的评论性语句。请同学们找到用横线划出,并思考这些议论句有什么作用?从结构上看,这些议论语句如同一根红线,把六幅画面有机串连为一个整体,让文章“形散而神不散”;从内容上看,这些议论语句揭示了文章的主题,并且层层递进,深情地表达了对陕北根据地生活与战斗的讴歌与赞扬,对延安军民身上体现出的崇高、伟大民族精神的讴歌和赞扬。

文中议论性的语句,都在画面的末尾,是对具体场面描写的概括与总结,体现了散文形散神不散的特点。二、析技巧写作手法最后一段回忆是五月的北国。清晨,窗纸微微透白,万籁具静,嘹亮的喇叭声,破空而来。我忽然想起了白天在一本贴照簿上所见的第一张,银白色的背景前一个淡黑的侧影,一个号兵举起了喇叭在吹,严肃、坚决、勇敢和高度的警觉,都表现在小号兵的挺直的胸膛和高高的眉棱上边。我赞美这摄影家的艺术,我回味着,我从当前的喇叭声中也听出了严肃、坚决、勇敢和高度的警觉来,于是我披衣传出去,打算看一看。以静衬动、视听结合外貌描写以静衬动,视听结合,调动读者多个感官,描绘图景更加具体,使读者身临其境一般。外貌描写,表现革命战士严肃、坚决、勇敢和高度警觉形象空气非常清冽,霞光笼住了左面的山,我看见山峰上的小号兵了。霞光射住他,只觉得他的额角异常发亮,然而使我惊叹叫出声来的,是离他不远有一位荷枪的战士,面向着东方,严肃地站在那里,犹如雕像一般。晨光吹着喇叭的红绸子,只这是动的,战士枪尖的刺刀闪着寒光,在粉红的霞色中,只这是刚性的。我看得呆了,我仿佛看到了民族精神化身而为他们两个。环境描写动作描写比喻对比衬托写作手法环境描写,描写出晨曦时分空气清冽、霞光笼罩山头的景色,渲染出晨光熹微、万物苏醒的气氛,烘托小号兵刚强、坚毅的人物形象。冷色的与暖色的,柔性的与刚性的色彩的相互衬托融合,构成了表现抗日战士严肃、坚决、勇敢和高度警觉形象的画面。课中学习任务三思深远◆课文为什么不直接标明主旨,而是借谈风景含蓄地谈政治?◆而第一幅画面并不是在解放区,那为什么要写?三、思深远明确

:作者把篇名定为《风景谈》,是“把政治寓于风景之中”;再想想写作背景,我们可以体会到这么写有一定的掩护作用,便于发表,适应与国民党反动派斗争的需要;另外通过对沙漠的描绘,形象地告诉人们:即使是最单调、最平板的荒凉贫脊的沙漠地带,只要有了人的活动,面貌就会大大地改观,自然而然地引出了本文的文眼——“自然是伟大的,然而人类更伟大”,它是层层深入地表现主题的第一台阶,是一曲交响曲中的“序曲”。三、思深远◆著名戏剧家张光年评价茅盾作品,是“文学家与革命家的完美结合”,是并不多见的“把两种素质集于一身的人”,请分析。三、思深远①文学性:《风景谈》则更富于生活的情趣和新生活中所闪出的诗情画意。文章从《塞上风云》影片引起的联想开篇,借助丰富的艺术联想,纵横驰骋,给我们描绘了六幅和谐优美、寓意深邃的风景画。②革命性:《风景谈》通过描绘六幅内容不同而相互联系的风景画,深深地表达了作者对解放区和谐生活的热爱、向往和追求,讴歌了延安军民为创造和谐生活表现出的崇高精神。分析:“文学家与革命家的完美结合”“把两种素质集于一身的人”三、思深远课堂小结赞美延安军民火热的战斗生活和崇高的精神境界。自然景物崇高的人类活动+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