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_第1页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_第2页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_第3页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_第4页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京口北固亭怀古永遇乐永遇乐—词牌名。京口北固亭—登临地点。怀古—今昔对比,借古讽今,借人伤己。京口—古城名,今江苏镇江。曾多次更名:夏商时为“百越”,春秋时为“朱方”,战国时称“谷阳”,秦朝时称“丹徒”,三国时孙权改名为“京口”,镇江之名自北宋至今。例如:宋王安石《泊船瓜州》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北固亭—又称北固楼,在镇江北固山上,称北固亭。原址位于今江苏镇江,北临长江,又称北顾亭。北固楼建于东晋,最先是军用建筑,后成为镇江的登临胜地。例如:唐王湾《次北固山下》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解题词题:京口北固亭怀古目标:京口北固亭上,词人追怀何人?抒发何情?生平回顾

少年立志起义反金↓步入仕途官场失意↓归园田居晚年起用

辛弃疾从42岁到60岁一直过着“隐居”的生活,得不到朝廷的重用。宋宁宗嘉泰三年(1203年),辛弃疾64岁。当时蒙古已崛起,金国则日益衰败,并产生了内乱。掌握政权的韩侘胄,想通过一场伐金大功,巩固个人的地位,因此在这一年,重新起用了,退隐江西乡间十多年的词人。起用力主抗金的辛弃疾,是利用其元老和主战派的旗号,作为号召北伐的旗帜招牌,为自己积聚政治声望、笼络人心。于是,第二年(1204)任他作镇江知府,镇江处于抗战前线,是北伐的重要基地,所以辛弃疾初到镇江,积极练兵,积蓄军事力量,准备北伐,但是很快发现韩侂胄,好大喜功、急躁冒进,只想草率出兵,妄图侥幸获得胜利,猎取功名;朝廷也毫无北伐复国之意。对局势深感忧虑的辛弃疾提出自己建议,韩侘胄不仅不采纳,还给了他一个降职的处分,把他调离了镇江。辛弃疾施展抱负,为恢复大业出力的愿望再次落空。这首词写于1205年,辛弃疾已经六十六岁。经历被起用又被降职的词人,登上北固亭,面对大好河山,怀古伤今,满怀悲愤写下了词作。

这首词从某种意义说,是写给韩侘胄的一封“谏书”写作背景

鉴赏上片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英雄无觅—倒装,无觅英雄;觅—寻找。无处可寻找,像孙仲谋那样的英雄人物。孙仲谋—孙权,字仲谋。继父(策)兄(坚)基业而为江东之主,与魏蜀形成鼎立之势,是三国时期吴国的开国皇帝。译句:江山依旧,却无处觅求像孙仲谋一样的英雄豪杰。孙权是三国时吴国的皇帝,曾经在京口建都。他有着统一中原的雄图大略,在迁都建业以前,于建安十四(209年)先在京口建“京城”,作为新都的屏障,并且打垮了来自北方的侵犯者曹操的军队,保卫了国家。孙权以区区江东之地,抗衡曹刘,开疆拓土至夷洲(台湾),造成了三国鼎立的局面,他的英雄业绩则可以和千古江山相辉映的。孙权与京口的关系?赏析——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歌台舞榭:太平气象的象征。孙权以区区江东之地,抗衡曹操,使自己国土不受外侵,并拓宇开疆,让吴国出现承平气象。风流:孙权的才略及建树,这里引申为孙权的遗迹。雨打风吹:历史风雨。自孙权以后,京口一带屡遭兵火,辛弃疾时已将近千年,当年孙权的风流余韵已经荡然无存。译句:昔日繁华的歌舞台榭,英雄的业绩风流,总被历史的风雨中化为乌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在江山历史面前,无论多么伟大的英雄建立怎样的功勋,终将过去。在上句的基础上推进一层,时间如滔滔流水,带走了历史英雄的丰功伟绩,也卷走了风流人物的风采神韵,所以,此刻非但再也找不到孙权这样的英雄人物,连他当年修建的—舞榭歌台—反映他光辉功业的遗物,也都被“雨打风吹去”,杳无踪迹。历代的英雄总会因为这永恒的悲哀,而产生无尽的感伤,诗人也不能免俗。如今,辛弃疾登临北固山,面对江山,想到的第一个英雄就是孙权。英雄—孙权坐镇东南,击退强敌,“英雄”二字表示自己对他的------------------无觅—表达因当今没有像孙权这样英雄的愁苦,暗指南宋统治者不善用人、浪费人才的昏庸无能,流露出对当前局势的担忧。雨打风吹去—这两句表达了江山永恒、英雄无踪,前人事业后继无人的惋惜。借典抒怀:写孙权,由功业再寻觅他的遗迹敬重、敬仰。斜阳草树,寻常巷陌,人道寄奴曾住。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寻常巷陌—寻常,古代指长度,形容窄狭。引伸为普通、平常。巷、陌,这里都指街道。这里指极窄狭的街道。寄奴—南朝宋武帝刘裕的小名,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军事家、统帅。借军功起家,取代东晋,建立南北朝时期的宋朝,史称南朝宋、刘宋。想当年—三句,刘裕曾两次领兵北伐。收复洛阳、长安恢复中原而大举北伐之时。金戈铁马—金戈,金属制成的长枪。铁马,披着铁甲的战马。当时精良的军事装备。这里指代精锐的部队,形容战场雄姿。译句:一抹斜阳映着丛密的草树,平常的街巷,人们说刘裕曾在这里寄住。想当年,他指挥的金戈铁骑,气吞万里,威猛如虎。刘裕与京口有什么关系?南朝开国帝,出身寒门,曾经生活在京口的荒僻小巷,凭借军功起家,平定了东晋内乱。曾以京口为基地,他两度挥戈北伐,先后灭掉南燕、后秦,收复洛阳、长安,煊赫一时,几乎可以克复中原。最后夺取东晋政权,建立宋朝,史称南朝宋、刘宋。因放弃进取中原计划,以致淮北各地,得而复失。刘裕与京口有什么关系?借典抒怀

写刘裕,由遗迹再联想起他的功业寄奴—称呼体现对英雄的敬重和敬仰金戈铁马,气吞万里—1、赞美—赞美刘裕率领兵强马壮的北伐军驰骋中原,气吞胡虏的雄姿和声威。刘裕在贫寒、势单力薄的情况下逐渐壮大的,收复了黄河以南大片故土。追忆英雄的功勋,表达对英雄功勋业绩的钦佩及向往之情2、渴慕—“想当年”——乾道元年(1165年)在给宋孝宗的《美芹十论》里,指出北伐应取道山东——因为山东之民劲勇,敌守备简略。“不得山东,则河北不可取,不得河北,则中原不可复。”如今,虽出兵伐金,但韩侂胄急躁冒进,不采纳战略建议。辛弃疾对刘裕的歌颂不仅是向往崇敬他的英雄业绩,还表达对刘裕这样的国君的渴慕之情,以及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无奈辛酸。3、谴责—以英雄当年的气魄反衬当今南宋朝廷的无心北伐、偏安南宋、苟且偷安的谴责讽刺。上片小结:上片紧扣京口之地,追忆孙权建立的丰功伟绩、刘裕北伐的英雄壮举,表达对英雄的仰慕之情及自己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渴望和热情,隐约讽刺南宋政权的无能腐败。

鉴赏下片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元嘉—南朝宋文帝刘义隆的年号,这里指刘义隆,刘裕第三子。曾组织三次北伐北魏,但都因为准备不足而失败。草草—轻率,草率。狼居胥—狼居胥山,在今蒙古境内。封(山)—祭天曰封,祭地曰禅,古时用这个方法庆祝胜利。公元前119年(汉武帝元狩四年)汉代名将霍去病远征匈奴,大胜,歼敌七万余,追击匈奴至狼居胥山,于是,封狼居胥山(筑土为坛以祭山神,纪念胜利)而还。赢得:剩得,落得。仓皇北顾:倒装—北顾仓皇;宋军北伐,被北魏军击败,北魏军趁机大举南侵,直抵扬州,吓得宋文帝亲自登上建康幕府山向北观望形势。形容北望敌军,仓皇失措的样子。译句:元嘉年间,刘义隆草率出兵北伐,梦想像霍去病在狼居胥山封坛祭天一样,建立不朽战功,不料却只落得惊慌败北狼狈逃窜,北望追兵泪下无数。宋文帝刘义隆是刘裕的儿子。好大喜功,没能继承父业,而听信王玄漠北伐之策,非常激动,说:“闻玄谟陈说,使人有封狼居胥意。”(“有封狼居胥意”表示有北伐必胜的信心)当时分据在北中国的北魏,并非无隙可乘;南北军事实力的对比,北方并不占太大优势。倘若周密筹划,深谋而后动,是能打赢战役,收复部分失地的。可惜宋文帝急于事功,轻启兵端。于元嘉二十七年,命王玄谟北伐拓拔氏。最后,因准备不足,贪功冒进,反而让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抓住机会,以骑兵南下,兵抵长江北岸,并扬言欲横渡长江,犁庭扫穴,南朝都城震恐万分。遭到对手的重创的宋文帝大败而归,登楼北望,后悔不已,最终弄得国势一蹶而不振了。借典抒怀元嘉草草—以年号代指刘义隆,体现对草率北伐的不屑。赢得、仓皇—借古讽今1、影射现实—(注释8)南宋,1163年张浚北伐—宋孝宗不顾太上皇赵构和部分大臣的反对,发动了隆兴北伐,宋军在取得了几次小规模胜利之后,因为仓促北伐,未做好长时间打恶仗的准备,最后造成宋军先胜后败,后大败于符离——援引古事影射现实—南归后第二年2、讽谏当朝—1206,韩侂胄北伐。援引历史事实意在提醒南宋统治者吸取古人和南宋自己历史的教训,警示主战权臣韩侂冑不要草率出兵。——借鉴历史,伐金之战,不可草率—此词后第二年韩并未听从辛弃疾的建议,仓促出战,直接导致了开禧二年的北伐败绩和开禧三年的宋金议和。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四十三年—作者于宋高宗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从北方抗金南归,至宋宁宗开禧元年(1205年),任镇江知府登北固亭写这首词时,前后恰好四十三年。路—道路,南宋时行政区域名称,扬州属淮南东路,泛指扬州一带。扬州—在京口北,与京口一江相隔。译句:北伐失败至今已四十三年,我遥望中原,扬州路上烽火杀敌的情景历历如在眼前。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可堪:堪,忍受。表面意为可以忍受得了,实则“岂堪”、“那堪”,即怎能忍受,不堪忍受。佛(bì)狸:豺狼之意,是北魏太武帝拓跋焘小名。宋文帝刘义隆北伐失败,敌军北魏太武帝拓跋焘追击王玄漠军队至长江边的瓜步山,在长江北岸瓜步山建立行宫,即后来的佛狸祠。神鸦:指在庙里吃祭品的乌鸦。社鼓:祭祀时的鼓声。译句:哪堪回首,当地老百姓把佛狸祠当作供奉神祇的地方,在曾经侵掠中原的拓跋焘祠庙里香火盛烧,一片神鸦鸣嗓,社鼓喧闹,好不热闹。借典抒怀佛狸—豺狼之意,用小名称呼拓跋焘,体现对他的蔑视仇恨,暗含对金国的痛恨。可堪—心情是沉重的,不忍回首往事,实际就是不忍目睹眼前的事实。民族意识逐渐淡漠的沉重现实让词人隐忧。神鸦社鼓—到了南宋时期,当地老百姓把佛狸祠当作供奉神祇的地方,在曾经侵掠中原的拓跋焘祠庙里香火盛烧,一片神鸦鸣嗓,社鼓喧闹,迎神赛会,很是热闹,而忘记它过去曾是异族皇帝的行宫。热闹的场景反映朝廷不谋求恢复,使百姓忘记异族入侵的国仇家恨,忘记了自己是宋室臣民,并安于异族统治的现实。表达对南宋朝廷苟且偷安,无心北伐,不图恢复中原的警示和不满。警示南宋统治者,收复失地,刻不容缓,时不我待,如果继续拖延,民心日去,中原就无法收复了。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译句:靠谁来问我:将军年老,饭量可好?廉颇—战国时赵国名将。《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廉颇被免职后,跑到魏国,赵王想再起用他,派人去看他的身体情况,廉颇的仇人郭开贿赂使者,让使者诋毁廉颇。使者看到廉颇传达了赵王的想法,廉颇也很希望回到赵国发挥余热,所以在使者面前,“一饭斗米,肉十斤,被(批)甲上马,以示尚可用。”但是,使者回来报告赵王说:“廉颇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矣。”赵王以为廉颇已老,遂不再起用。凭谁问—依靠谁问借典抒怀

一是表白决心—年老将军,思而为国,自己和当年廉颇服事赵国一样,自己对朝廷忠心耿耿,只要起用,当仁不让,奋勇争先,随时奔赴疆场,抗金杀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决心二是显示豪情—以廉颇自比,虽然年老(66岁),也和当年廉颇一样,勇武不减当年,可以充任北伐主帅。

——老当益壮,勇武不减的豪情三是抒写忧虑—廉颇曾为赵国立下赫赫战功,可为奸人所害,落得离乡背井,虽愿为国效劳,却是报国无门,词人以廉颇自况,忧心小人作梗,自己会重蹈古人覆辙,遭遇朝廷弃而不用、用而不信,才能无法施展、壮志不能实现的悲惨经历

——奸臣当道,报国无门的忧虑辛弃疾的忧虑不是空穴来风,韩侂胄一伙不能采纳他的意见,对他疑忌不满,在北伐前夕,以“用人不当”为名免去了他的官职。辛弃疾渴盼为恢复大业出力的愿望又一次落空。1207,写词后的第二年,抱憾而终凭谁问—抒发了他壮志未酬的苦闷悲愤下片小结:下片通过追忆刘义隆草率北伐惨遭失败的情景,告诫当今主张北伐的人借鉴历史,做好充分的准备,不能草率从事。;借当年南归之见佛狸祠之景,流露担忧和不满;借廉颇的典故,表达自己年岁虽高,但雄心不老的报效祖国的忠心、决心,也流露出不被朝廷所用的悲愤。主旨:作者登上镇江的北固亭,面对大好河山,想到祖国的北方仍然沦陷在敌人之手,想到韩侂胄等人并不想真正肩负起抗敌复国的重任,于是怀古伤今,追慕古代英雄,抒发恢复中原的爱国热情、壮志难酬的悲愤。用典用典——古代诗文中常见的一种写作手法,就是借用古事、古人来比喻今事、今人以抒发情怀。情怀——或仰慕古人;或以古人自况,感慨身世;或借古讽今等等。恰当地用典,可使诗文文情隽永,含蓄深刻;使语言言简意赅,以一当十。孙权廉颇佛狸祠刘义隆刘裕词中用典思考:词中用典之处颇多,有无堆砌之感,为什么?用事是用典的一种方式,即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辛词中用典很多,却无堆砌之感,因为内容大多与作者的政治态度、个人遭遇、情感脉络有关。上片是借历史人物书写自己的抱负,下片一开始就是令人沮丧的历史图画,使人回溯历史,意在汲取教训,不打无准备的仗。上片已说到北伐雄图,这里表明自己的北伐基本方针;最后用廉颇思赵一事,表达了作者的悲愤之情,用它来结束全词。不仅使抒情综观全词,而且抒情的脉络清晰,词中所涉及的历史故事全都图画般地呈现在读者眼前,使人的思想感情也显得触手可及。一句话,它用艺术形象来表现词人的政治立场和观点,而且集中、鲜明地再现了词人的自我形象。人物故事简介关键词句典故的作用孙权刘裕刘义隆佛狸祠廉颇曾经在京口建立吴都,并打败曹操军队,保卫了家园。在京口起事,最后建立政权,为恢复中原,他曾大举北伐。在元嘉二十七年,草率出师北伐,想要建立像古人封狼居胥山那样的功绩,结果落得北望敌军而仓皇失措。拓跋焘击败宋文宗,率军追到瓜步山上,在山上建立行宫,即后来的佛狸祠。《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记载,廉颇免职后,跑到魏国。赵王想再用他,派人去看他的身体情况,“廉颇之仇郭开多与使者金,令毁之。赵使者既见廉颇,廉颇为之一饭斗米、肉十斤,被(披)甲上马,以示尚可用。赵使者还报王曰:‘廉将军虽老,尚善饭;然与臣坐,顷之三遗矢(屎)矣。’赵王以为老,遂不召。”英雄风流

表现作者心中渴望抗敌救国的热情。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草草赢得可堪凭谁问借鉴历史,委婉劝韩侂胄不能草率行事。表达对南宋政权不图恢复中原的不满。表达作者收复中原的远大抱负以廉颇自比,虽64岁仍想为国效力,却有小人挑拨,他感到悲愤,抒发了他壮志未酬的苦闷

苏轼和辛弃疾在词史上并称为”苏辛豪放派”.通过«念奴娇·赤壁怀古»和«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的学习,试分析苏辛二词的异同点.相同点:结构上均为“地点+怀古”意境上均为雄浑壮阔主旨上均为借古喻今,借古人酒杯浇心中块垒,还自我情愫不同点:苏词中抒情多直抒胸臆,“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风格显得开阔明朗,旷达乐观.辛词中抒情多与典故结合,风格显得含蓄,蕴藉,激愤,沉郁.谢谢大家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可堪回首,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英雄无觅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元嘉草草赢得仓皇北顾可堪回首寻常巷陌寻找英雄的流风余韵草率、仓促行事落得不堪哪堪普通解释下列词语宋文帝用典意图:借廉颇抒发自己的“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的豪情和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