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推拿教学课件_第1页
小儿推拿教学课件_第2页
小儿推拿教学课件_第3页
小儿推拿教学课件_第4页
小儿推拿教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儿推拿介绍概述

一.定义小儿推拿是运用中医学理论和临床知识,研究用手法作用与小儿体表穴位,预防和治疗小儿疾病的一门临床学科。二.小儿推拿主要特点简、便、廉、验无痛苦,易接受无副作用,有适应证三.小儿推拿与成人推拿有着明显的区别:(1)小儿推拿手法强调轻快柔和,平稳着实;

均匀——手法操作要有节律性,快慢始终如一,用力要轻重得当柔和——手法用力要和缓,灵巧,中病即止平稳——手法着实,轻而不浮,重而不滞轻快——手法用力小,动作轻,频率快(2)小儿推拿穴位系统独特,多数分布手部,不仅有“点”状穴,还有“线”状穴和“面”状穴;(3)小儿病症多以外感、伤食多见,故治疗上多以清热、消导为主。四.小儿推拿治疗特点(1)适宜年龄以5岁以下的小儿效果较好,婴幼儿尤为适宜(2)操作顺序先头面,次上肢,再胸腹、腰背,最后是下肢(3)操作时间根据患儿年龄的大小、体质的强弱、疾病的缓急、病情的轻重,以及手法的特性等因素而定。五.小儿推拿操作原则1.力度应从轻到重,以孩子皮肤微微发红为度。2.小儿皮肤柔嫩,推拿时可加介质而推之。注意手法轻柔。3.补与泻:向上(向心)为补,向下为泻;

向里为补,向外为泻;

以顺(顺经/顺时针)为补,以逆为泻;

疾者(速度)为泻,缓者为补;

轻者(力度)为补,重者为泻。六.小儿推拿介质1.定义:推拿时在医者手上蘸些油、粉末或水作用于患儿体表穴位,以滑润皮肤、增强手法的疗效,这种液体或粉末称为推拿介质2.常用推拿介质:

(1)滑石粉临床最常用,各种病症均可使用

(2)薄荷水润滑皮肤,辛凉解表,清暑退热

(3)葱、姜水润滑皮肤,辛温发散

(4)凉水清凉退热,一般用于小儿外感发热

(5)鸡蛋清润滑皮肤、清热润肺、祛积消食七.小儿推拿处方小儿推拿处方的拟定,在辨证施治原则的指导下,和药物处方一样,是理、法、方、穴中的一个组成部分。1.处方表示法手法名称+穴位+方向+时间或次数2.处方的组成主穴+配穴配穴的作用:加强主穴的治疗作用

对主穴有制约作用

协助主穴治疗一些兼证八.手法操作的频率和次数

1.依据年龄、体质、疾病性质年龄大,体质强,病属实证——手法次数多,频率较快年龄小,体质弱,病属虚证——手法次数少,频率较慢2.主穴与配穴搭配小儿年龄大,体质强,疾病重——主穴要多推些年龄小,身体弱——配穴要少推1岁左右患儿,推、揉、摩、运法每穴位推300次左右掐、按、拿、搓、摇等手法,3~5次即可

※通过辨证,灵活掌握推拿次数和频率,提高临床疗效小儿推拿常用手法及功效1.孩子感冒的天敌——

运太阳

位置:眉梢与目外眦之间,向后约1寸凹陷处操作:用两拇指桡侧自眉梢向耳直推为“推太阳”;用两手中指端按压于太阳穴,向耳或眼方向揉按为“揉运太阳”,30~50次。作用:推太阳→疏风解表、清热明目、止头痛揉运太阳→向眼方向运转→补向耳方向揉加按→泻临床运用:外感发热、头疼、汗证、内伤诸病症*经常按摩太阳穴,可以预防和治愈感冒。2.孩子肚子疼——分推腹阴阳位置:腹部操作:用两手拇指沿肋弓角边缘向两旁分推称分推腹阴阳,200次。作用:健脾和胃、理气消食临床运用:用于乳食停滞,胃气上逆之恶心、呕吐、厌食、腹胀等。*摩腹,按揉足三里、捏脊——小儿保健,强壮身体,健脾和胃,消食3.孩子呕吐轻松治——推天柱位置: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穴成一直线操作:用拇指或食中指自上而下直推,100~300次,称推天柱骨;或用汤匙边蘸油自上向下刮。作用:降逆止呕,祛风散寒临床运用:推、刮天柱骨——降逆止呕、祛风寒4.孩子便秘——揉摩肚脐位置:肚脐正中操作:用中指端或掌根揉100~300次为揉脐。用指腹或手掌面摩称摩脐。作用:温阳散寒、补益气血、健脾和胃、消食导滞临床运用:腹泻,疳积——揉脐、摩腹、推上七节骨、揉龟尾合用5.让孩子夜里不再“画地图”

——揉丹田位置:脐下2寸与3寸间操作:用手指或手掌揉50~100次或摩5分钟作用:培肾固本,温补下元,分清别浊临床运用:小儿先天不足,下元虚冷之腹痛、遗尿、脱肛、急性尿潴留等尿潴留——与推箕门、清小肠、揉关元合用遗尿、脱肛——与补肾经、推三关、灸百会、揉外劳合用6.脾胃问题脾经解——推脾经位置:手指拇指桡侧缘或拇指末节螺纹面操作:用拇指螺纹面于患儿螺纹面上,旋转推移,或屈小儿拇指由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补脾经,小儿拇指由指根向指尖方向直推——清脾经,推100~500次。作用:旋推屈指推——健脾和胃向指尖直推——清脾胃之火临床运用:清脾经——清热利湿,化痰止呕。用于湿热重蒸,皮肤发黄,恶心呕吐,腹泻痢疾等症。*小儿脾胃薄弱,不宜攻伐太甚,多用补法,体壮邪实者方能用清法补脾经——健脾胃,补气血,用于脾胃虚弱引起的食欲不振,肌肉消瘦、消化不良等症*小儿体虚或正气不足,患斑疹热病时,推补本穴,可使陷疹透出,但手法宜快,用力宜重7.还孩子一片甘凉——推肝经位置:手指食指末节螺纹面操作:用拇指螺纹面在患儿食指螺纹面上作旋推,或由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为补肝经。由指根向指尖直推为清肝经。推100~500次。作用:平肝熄风、解热除烦临床运用:清肝经——平肝泻火,熄风镇惊,解郁除烦,多用于惊风,抽搐,烦躁不安,五心烦热、目赤口苦等。※肝经多用清法,如肝阴虚者,以滋肾养肝法代之8.让孩子的呼吸轻松流畅

——推肺经位置:手指无名指末节螺纹面操作:用拇指螺纹面在患儿无名指螺纹面旋推或由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为补肺经。反之直推为清肺经。推100~500次作用:补法——补益肺气清法——宣肺清热临床运用:补肺经能补益肺气,用于咳嗽气喘,虚汗怕冷的肺经虚寒证。清肺经能宣肺清热,疏风解表,化痰止咳,用于外感发热,咳嗽,气喘,痰鸣等肺经实热症9.先天不足后天补——推肾经位置:手小指末节螺纹面操作:用拇指螺纹面在患儿小指螺纹面上作旋推,或由指根向指尖方向直推,也称补肾经;反之为清,称清肾经。推100~500次。作用:补肾经——补肾益脑,温养下元清肾经——清利下焦湿热临床运用:先天不足,久病体虚,肾虚腹泻,遗尿,虚喘等※肾经穴一般多用补法,需用清法时,多以清小肠代之10.大肠功能紊乱——泻大肠经

位置:食指桡侧缘。自食指尖至虎口成一直线操作:从食指尖直推到虎口为补;反之为清。推100~300次。作用:调理肠道临床运用:

补大肠——涩肠固脱,温中止泻,用于虚寒腹泻,脱肛等病症清大肠——清利肠腑,除湿热,导积滞,多用于湿热,积食滞留肠道,身热腹痛,痢下赤白,大便秘结等症11.身体代谢全畅通——推小肠经位置:小指尺侧,自指端到指根一直线操作:用拇指推,由小指尖推向指根为补,反之为清,推100~300次。作用:清小肠——清热利尿,泌别清浊临床运用:温补下元;清利下焦实热,治疗遗尿、尿闭、发热※本穴多用清法。补小肠能滋阴补虚。若阴虚水亏,小便短少,可用补法12.让孩子“吃嘛嘛香”——推胃经位置:大拇指掌侧第一节。操作:用拇指或食指自掌根推向拇指根,或在拇指掌面第一节旋推为补,反之为泻。100-500次。作用:清脾胃湿热,消食积,降逆止呃。临床运用:

清胃经可和胃降逆,除烦止渴。治疗烦渴善饥、食欲不振,亦可用于胃火上亢引起的鼻出血、吐血等。13.治疗疳积的好办法

——推板门(大鱼际)

位置:从虎口经鱼际直至总筋(掌后腕横纹中点)之间的一条直线操作:用拇指或中指端按揉之称揉板门。自拇指根推向腕横纹,称板门推向横纹,反之称横纹推向板门,推100~300次,揉50~100次作用:揉板门——止咳化痰、降逆平喘推板门——止泻、止呕临床运用:揉板门能健脾和胃,消食化滞,运达上下之气。用于乳食停积,食欲不振或嗳气,腹胀,胀泻,呕吐等症。板门推向横纹能止泻,横纹推向板门能止呕吐14.扑灭一切邪火之源——推天河水位置:前臂正中,总筋(掌后腕横纹中点)至曲泽成一直线操作:用食、中指沾凉水又内劳官起经过总筋直推至曲泽穴处,每轻推一次结合吹气一口。此法又名为“大推天河水”,300次。作用:清天河水——清热解表,泻火除烦临床运用:大推天河水主治一般热证或表热证

15.祛体内实热——退六腑位置:前臂尺侧,肘至掌根成一直线操作:用拇指或食指、中指指面自小儿肘部推向手腕100~300次。作用:退六腑——清热,凉血,解毒临床运用:本法性寒凉,对温病邪入营、血,脏腑郁热积滞,壮热烦渴,腮腺炎及肿毒等实热证均可应用※平素便溏,脾虚腹泻者,本法慎用※退六腑与推三关,是大凉大热法,可单用或合用1:3——推一退三,3:1——推三退一16.捏三提一——捏脊法位置:大椎至长强成一直线操作:用食指、中指沿脊柱由上往下推100~300次,此法为推脊;捏法自下而上3~5遍作用: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通经络,强健身体临床运用:重推脊法——清热,配清天河水,退六腑,推涌泉轻推脊法——安神,治疗夜啼捏脊——与补脾经、补肾经、推三关、摩腹、按揉足三里,用于小儿保健,强身健体*捏脊方向为自下而上,从臀裂至颈部大椎穴。一般捏3~5遍,以皮肤微微发红为度。在捏最后一遍时,常常捏三下,向上提一次,称为“捏三提一”。(一)寒湿泻

补脾经、推三关、补大肠、揉外劳宫、揉脐、推上七节骨、揉龟尾、按揉足三里(二)湿热泻

清脾经、清胃经、清大肠、清小肠、退六腑、揉天枢、揉龟尾(三)伤食泻补脾经、清大肠、揉板门、运内八卦、揉中脘、摩腹、揉天枢、揉龟尾(四)脾虚泻

补脾经、补大肠、推三关、摩腹、揉脐、推上七节骨、揉龟尾、捏脊

泄泻小儿推拿禁忌证1.某些急性传染病,如猩红热、水痘、肝炎、肺结核等2.各种恶性肿瘤的局部3.出血性疾病及正在出血和内出血的部位4.骨与关节结核和化脓性关节炎5.烧、烫伤和皮肤破损的局部6.各种皮肤病患处7.骨折早期和截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