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管理与能源评价-能源与节能管理_第1页
能源管理与能源评价-能源与节能管理_第2页
能源管理与能源评价-能源与节能管理_第3页
能源管理与能源评价-能源与节能管理_第4页
能源管理与能源评价-能源与节能管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理第

理第二节

节能

理第三节节能项目管理第

理用能单位实施能源管理的目的就是按照国家能源方面的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完善能源管理制度,调整工艺和产品

结构,加快节能技术进步,强化激励和约束机制,降低能源

消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依

:能源管理的法律法规;能源管理的产业政策;能源管理的标准和规范。第

理1、能源规划及设计●用能单位生产所需要的一切用能设备从设计到生产、使

用,都要符合能源管理规范及标准要求,在可行性研究和基

础设计文件中,必须有合理利用能源的专门篇章论述。●用能单位还应建立能源规划管理档案,包括用能单位使

用能源和节能的中长期规划及年度计划、适时调整使用能源

的可行性报告等。第

理2、

能源输入管理作为能源进入用能单位的第一个环节,用能单位应对能源输入进入严格管理、制定和管理文件并开展以下工作:●选择能源供应方●签订采购合同●能源计量及质量检测

·

贮存第

理3、

能源转换管理●在能源转换过程中,应对能源转换设备的运行调度、维护检测、定期检修等方面实施管理,以提高能源转换效率。

●提高能源利用率的主要措施之一是:定期测定转换设备

的效率,以其运行效率是否处于经济运行范围作为安排检修

的依据。第

理4、

能源分配和输送管理●用能单位应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和执行能源分配和传输文

件,对内部输电线路、供水、供气、供汽、供热、供冷、供油管道实施管理,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应有量化指标。●定期巡检、适时调整、合理检修。第

理5、

能源使用管理是用能单位能源管理的主要环节,通过优化生产工艺、淘汰落后的高耗能设备、实施能源消耗定额管理和加强能源

计量、统计管理等有效措施,合理有效地使用能源。·

工艺与设备管理●能源消耗定额管理·

能源计量管理●能源统计管理第

理6、

能耗分析与评价管理能耗分析:用能单位定期对能源消耗状况及其费用进行分析,常见的分析方法有以下三种:●统计分析方法●能源审计方法●

能量平衡方法第

理6、

能耗分析与评价管理能耗分析评价报告:能耗分析后,作出评价,提出分析报告,报告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所采用的能耗分析方法·

能源管理目标和能源消耗定额完成情况●能耗及其费用上升或下降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分析●用能单位或部门用能水平评价●改进措施和节能潜力分析第

理7、能源标准化能源标准作为实施科学和定量化管理的依据,是以提高能源效率和效益为目标,是能源管理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项

重要任务。通过标准化引导和协调作用,从意识、法规、政

策、制度、技术、措施等各个方面入手,明确用能单位能源

管理工作发展目标,促进用能单位能源管理的程序化、定量

化和系统化,提高用能单位节能技术进步,推动能源管理工作的深入开展。第

理8、能源管理体系能源管理体系是用能单位运用先进的PDCA

的管理模式,针对自身能源利用过程,提供一种系统化、制度化、规范化、标准化的能源管理机制。●

《能源管理体系要求》(GB/T

23331)●

《能源管理体系实施指南》(GB/T

29456)第

理9、

心利用计算机和信息技术,搭建一个先进可靠和安全的能源运行、操作和管理平台,提供一个成熟、有效和使用方面

的管控一体化解决方案。作用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实现对用能系统运行状况的即使监测●

实现满足能源工艺系统特点的分散控制和集中管理·精简能源管理过程中不必要环节,节约日常管理和人力资源成本●

增强对整个用能单位能源事故的反应能力·更加细致地分析、加工和处理能源数据、深入挖掘节能潜力第

理用能单位通过加强节能管理,制定并实施节能计划和节能技术措施,改进能源输入、加工转换、分配输送、终端使用各个环节中存在的问题,推动用能单位实施节能技术改造

,提高能源使用效率,降低能源消耗,促进有效合理的利用

能源。依据:●

相关法律、法规和规划·

产业政策和准入条件·

相关标准和规范第

理基本要求:·在制度方面,需要采取行政、法律、经济、技术或者信息支持与公开等多样化手段·应将自身的节能管理制度化,建立促进节能管理的有效机制·节能管理标准化的实现将有利于能源的开发、转换和利用提供技术基础·节能管理的定量化是实现能源的供需预测、能源的定额管理和管理

标准化,制定出科学合理的节能规划和节能计划方案的基础第

理1、建立节能目标责任制和节能考核及奖惩制度用能单位应制定年度节能目标,通过与政府签订节能目标责任书,将目标责任层层分解到各车间、班组或个人,形

成“人人头上有指标”

,明确责任,严格考核,确保节能目

。建立节能考核及奖惩制度,对完成节能目标的,予以物质和精神奖励;对完不成节能考核目标的,予以通报批评或

。第

理2、制定节能计划和加快节能技术进步用能单位应根据自身实际,制定短期或中长期节能计划,明确节能目标、对象、措施和期限,并未实现该节能计划积极采取行

动,包括引进先进技术装备、采用先进生产工艺、加强节能监测

等。节能要依靠节能技术的进步,通过加强节能技术措施的管理,积极推进用能设备节能技术进步,提高用能单位经济效益,保护

生态环境、用能单位要紧密跟踪本行业节能技术发展,积极采用

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等,开

发节能新技术,鼓励技术创新,加快节能成果的转化。第

理3、

理用能单位能效对标管理是一种科学、系统、规范的能源管理方法,是用能单位对标管理的一个重要方面。为提高能效水平,积极开展能效对标活动,与国际国内同行业先进企

业能效指标进行对比分析,确定能效标杆指标,制定详细的能效对标方案,认真组织实施,充分挖掘节能潜力,通过管

理和技术措施,达到能效标杆指标或更高能效指标水平。第

理4、

加强对主要用能设备的节能监测节能监测的内容包括:评价合理使用能源的状况,对供能状况进行监督检测,对用能产品的能耗指标进行检测、验

证,对能耗产品、工序及产品、工序能耗有关的工艺、设备

、网络等进行技术型检测、评价。用能单位根据监测结果,应及时采取措施,对能耗指标超出国家标准的产品、设备和工艺,要依据监测结果和整改

建议进行整改,对属于国家强制性淘汰目录中的产品、设备

和工艺,要坚决予以淘汰。第

理5、执行单位产品能耗限额制度截止到2014年,国家已经发布了钢铁、有色、建材、化工等高耗能行业100多项高耗能产品能耗限额标准,从产品

限额顶定值、先进值和新建项目准入制三个层次对高耗能产

品提出要求。用能单位应严格按照标准要求,建立产品、工序能耗计量统计体系,收集和汇总能耗测试数据,计算出单位产品能

耗值,并与相应标准进行对比,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予

以改进。第

理6、设立能源管理岗位及聘任能源管理负责人《节约能源法》第五十五条规定“重点用能单位应当设立能源管理岗位,在具有节能专业知识,实际经验以及中级以

上技术职称的人员中聘任能源管理负责人,并报管理节能工

作的部门或相关部门备案。”用能单位应当设立能源管理岗位,聘任能源管理负责人,

并加强对能源管理负责人的节能培训。能源管理负责人组织

对本单位用能状况进行分析、评价,组织编写本单位能源利

用状况报告,提出本单位节能工作的改进措施并组织实施。开展能源管理师试点地区,企业的能源管理负责人须具有

节能主管部门认可的能源管理师资格。第

理7、

理为加强节能项目管理,达到预期节能节能效果,用能单位应制定管理文件,对节能项目的启动、实施、验收等各个

环节进行系统管理,规范协调节能项目推进过程中的各项工

作。每一个节能项目的实施,都应明确主要负责单位和责任人,以及配合单位和责任人。重点节能技术改造项目及对生

产影响较大的节能项目,应严格执行国家的产业政策,确保

项目顺利实施。第

理8、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创新节能形式用能单位在加强内部节能管理的同时,不应故步自封,应积极扩大对外交流,充分利用和发挥节能服务机构和行业协会在节能工作中的优势及桥梁、纽带作用,创新发展模式

,采用合同能源管理、电力需求管理等节能新机制;了解和

掌握本行业的发展状况、经济技术动态、能源利用效率和节

能工作进展

。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使节能管理的水平不断提高。第

理9、开展节能宣传教育和节能培训工作《节能能源法》规定“国家开展节能宣传和教育、将节能知识纳入国民教育和培训体系、普及节能科学知识、增强

全民的节能意识,提倡节约型的消费方式”

,从法律上对开

展节能宣传教育和节能培训进行了规定。用能单位应建立培训和宣传教育机制,通过各种形式不断增强职工的节能忧患意识、危机意识和责任感、使命感,

使其投身到节能活动中,自觉养成节能环保的好习惯、形成

节约型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第

理10、

建立遵

督用能单位遵守节能法律、法规、政策及标准是进行节能管理活动的最基本要求,目前国家已经出台了很多法律法规、政策和标

准,如《节约能源法》、《循环经济促进法》、《可再生能源法》、

《清洁生产促进法》以及针对重点行业制定的单位产品能耗限额标准等。用能单位应奖励信息收集机制。及时地搜寻和识别涵盖本单位能源、节能管理的法律法规、政策和标准、并积极配合节能行政

主管部门的节能管理、接受社会舆论监督,委国家的节能事业做

出应有的贡献。第

理从技术层面上讲,项目管理是运用一系列的工具和技术来计划、监督和追踪项目工作任务的开始、结束以及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耗用。从社会层面上讲,项目管理师一种独特的管理哲学、崭新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正式技术层面与社会层面的结合,使项目管理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学科,是运用一系列现代项目管理的工具与技术,来组织、计划与管理节能项目的工作第

理1、

节能项目管理的内容

节能项目目标设计,项目定义及可行性研究

节能项目的系统分析,包括项目外部系统分析、结构分析等

节能项目的计划管理,包括项目的实施方案、计划以及优化等

节能项目的组织管理,包括项目组织机构设置、人员组成等

节能项目的信息管理,包括项目信息系统的建立、文档管理等

节能项目的实施控制,包括进度、成本、质量、风险控制等

项目后期工作,包括项目验收、移交、运行准备、项目后评审第

理2、

投资前期投资机会选择、完成节能项目建议书、进行节能项目可行性研究

建设期节能项目设计、制定建设计划、施工准备及施工、竣工验收及交付使用

节能项目运行期节能项目后评价、节能目标验证第

理3、

节能项目的节能量评价不同类型的节能项目,其节能量的评价类型不一样,分别有产品节能量、产值节能量、技术措施节能量、产品结构节能量和单项能源节能量等。根据项目具体情况进行选择,按《企业节能量计算方法》(GB/t13234-2009)

执行。专题讲解——《节能量计算方法》第

理4、

节能项目的财务评价资金等值计算:是指在考虑时间因素的情况下,不同时间点发生的绝对值不等的资金可能具有相等的价值。在理想的资本市场条件下,

将某一时刻的资金可以按照一定的利率折算成与之等价的另一

时刻的资金。现金流量:是指项目通过一定经济活动而产生的现金流入、现金流出及其总量情况的总称。即,项目一定时期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

的流入和流出的数量。第

理4、

节能项目的财务评价①单利计算公式:

F=P(1+ni)单利是指每个计息周期均按期原始本金来计算利息的方式。只有本金利息,所得利息部分不计利息,其总的本利和到期末一次兑现。F-终值,单位为元,又称将来值或本利和,是指现在一定量的资金在未来某点上的价值P-现值,单位为元,也成在用价值,是指对未来现金减量以恰当

的折现率进行折现后的价值i-折现率,利率n-计息期数第

理4、

节能项目的财务评价②复利计算公式:

F=P(1+i)n复利是指任何一个计息周期的利息,均按上一期末的本利和总额来进行计息,即通常所说的“利滚利”它充分体现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如10000元投资于一节能项目,年收益率为6%,3年后:单利F=10000(1+3×6%)=11800复利F=10000(1+6%)×3=11910第

理4、

节能项目的财务评价③投资指标:

ZK=K1+K2+K3节能投资包括项目本身新增的投资(建筑、设备购置、安装、管理等),旧设备报废的损失,因改制引起的停车损失等。2K—

节能方案的总投资,单位为元K₁—改制新增投资,单位为元K₂—旧设备报废损失,单位为元K₃—

改制引起的停产损失,单位为元第

理4、

节能项目的财务评价④成本节约指标:△C=C₁-C₂在节能项目的计算中,只需要计算采用节能措施后的成本节约部分,即计算采用节能实施前后成本的差额。△C—

项目实施后的节约部分,单位为元C₁—采用节能措施前的成本指标,单位为元C₂—采用节能措施后的成本指标,单位为元第

理4、

节能项目的财务评价⑤盈利指标:△L=L₁-L₂节能项目实施后新增加的盈利额,即为项目实施前后盈利的差

。△L—

新增盈利额,单位为元L₁—

采用节能措施前的盈利额,单位为元L₂—采用节能措施后的盈利额,单位为元在节能项目中,新增盈利额和成本节约额是一致的,都是由节能量决定的,即△L=△C第

理4、

节能项目的财务评价⑥投资回收年限:

T=K/△L=K/ZJ投资回收期主要考虑节能方案在投资和收益两方面的因素,如果有多个项目可供选择,显然投资回收年限最小的应该是首先

。一般经验认为,如果简单计算的回收年限小于设计使用年限的一般,而又不大于5年,可认为投资时合理。T—投资回收期;L—

节能项目实收增加的利润K—

节能项目的投资Z—年节能量

(tec)J—单位能源价格(元/tec)第

理4、

节能项目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