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用手来测量》教学设计、教案与同步练习_第1页
《2.3用手来测量》教学设计、教案与同步练习_第2页
《2.3用手来测量》教学设计、教案与同步练习_第3页
《2.3用手来测量》教学设计、教案与同步练习_第4页
《2.3用手来测量》教学设计、教案与同步练习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2.3用手来测量》教学设计【教材简析】《用手来测量》是教科版科学一上年级《比较和测量》的第三课,本课通过使用非标准的测量单位(如他们自己的手)开展测量活动,学生的学习活动开始转向测量。在用手测量活动中,学生领悟到使用非标准的测量单位将导致结果的多样性。同时,在反复标记用手测量“拃”的活动中,学生认识到测量单位首尾相连对测量准确的重要性。【学情分析】在前面的两节课中,学生对物体的外部特征(大小、距离)进行了比较,但都是通过对比得出的结果,并没有精确的测量数据来比较。那么在这一课将通过对比得出2个物体的高度差,并借助纸带取出高度差的长度,使用非标准单位“拃”测量、比较得出两者的高度差有多少,从而让学生完成从比较到测量的转变,通过后面几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测量是被测量的物体和某一种标准的比较,比较的结果用数据来描述。测量中,需要关注公平、准确、方便等因素。最后当每个学生都用“自己的手”这个非标准单位测量桌子高度后,会发现因为手指长度不同导致测量结果不同,这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内容作铺垫。【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测量可以量化比较结果。2.知道“拃”是张开的拇指到中指的长度,可以用来进行测量。科学探究目标1.能通过纸带取出桌子和椅子的高度差。2.能用手来测量桌椅的高度差,并标记测量过程。3.会观察比较纸带上的标记的相同和不同之处。科学态度目标通过用手测量的活动,意识到细致的用拃测量可以使测量结果更准确。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体会测量的实用性和准确性。【教学重难点】重点:精确的用“拃”来测量桌子的高度。难点:对于测量的结果能够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与思考。【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纸带、剪刀小组:每位学生一条纸带、一把剪刀、一支油性彩笔、胶水【教学过程】一、聚焦承接前两课,从比较桌、椅的高度引入,科学比较两者的高度差,并引出活动:桌子比椅子高多少呢?1.问题引入(1)出示桌子和放在讲台上的椅子。提问:“同学们比较一下,桌子和椅子哪个高?”(2)提问:“如何公平地比较?”放在同一平面进行对比。2.聚焦提问:“桌子比椅子高多少呢?”二、探索:桌子比椅子高多少?“高多少?”已经从单纯的对比进展到量化的测量比较了,通过用纸带固定并取出两者的高度差,再使用非标准单位“拃”来统一量化这个高度差并进行对比这一过程,意识到使用统一单位,并细致测量的重要性。1.你能用手比划一下,桌子比椅子高多少吗?请多个孩子上台展示长度,发现因为两手之间的距离无法固定,都不太准确。2.能利用纸带量出两者高度相差多少,并剪出这个高度差吗?提醒:2人一组合作完成,注意起点和终点。3.两两人小组合作用纸带量出桌椅的高度差,并剪出这段长度。4.这段长度究竟是多长呢?我们能用身体来当作测量工具吗?你用它怎么测量的?”学生回忆生活经验进行回答。5.总结;大家都用不同的部位来进行描述,很难统一交流,那么我们今天就用“拃”(拇指和中指的最大距离作为一拃)来进行测量到底桌子比椅子高多少吧!6.用拃来测量桌椅的高度差通过用“拃”来科学的进行测量就用规范学生测量流程:预测—实测—比较—分析。在测量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并能解决,比如意识到精确测量需要合作、以及“一拃一拃要相连,要用相同的手指”等细节问题。(1)预测纸带相当于多少拃?*提问:“你们各自的一拃有多少?伸出你们手比划一下。”*提问:“观察高度差(纸带),再观察手指一拃的长度,估计一下高度差(纸带)相当于多少拃?”(2)学生演示测量纸带长度。*提问:“真的是这么多拃吗?你们会用拃来测量高度差吗?”*请一位同学来演示测量。(3)请学生谈谈测量的体会。*引导学生指出每次都用大拇指和中指的最大距离来测量;*一拃的指尖与下一拃的指尖必需要紧紧挨着;*确定起点和终点。(4)梳理探究步骤,播放微视频,发放材料。(5)学生两人一组,用拃测量纸带,教师视察学生操作,提醒学生注意:*用相同手指测量,做好一拃的记号;*一拃的指尖与下一拃的指尖必需要紧紧相连;*纸带上写上姓名,日期。(6)展示纸带,观察测量结果。选择几条有代表性的纸带,把纸带对齐黑板的红线(代表地面)粘贴好。三、研讨研讨时要让学生分析测量的结果的多种原因,教师应该指导学生反思探索过程的每一个步骤。学生可能会从以下几方面分析:用纸带匹配桌子高度时是否出现误差;是否使用同一根手指测量;是否做到一拃紧连着一拃;每一拃的长度是否相同;每个人的手指长度是否相同。无论学生提到何种的原因,我们应该给以充分肯定与表扬。最后要让学生细看纸带,观察比较不同的“拃”有长有短,并提出“到底高多少?”这个问题,让学生课后继续思考。这是希望学生在研讨中形成这么一个观念——测量是为了使比较更准确,而用手测量让比较方便了,但由于每人手指长度不同,导致测量结果不够准确,我们需要解决这个问题。1.请学生先观察黑板展示的纸带。2.教师提问:*我们的测量结果一样吗?你是如何知道的?*是什么原因导致测量结果不一样?*比较纸带上的拃的标记,它们有什么不同?教师引导学生从实验的每一步骤去反思。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观点。学生的观点可能包括:用纸带匹配桌子高度时可能出现误差;没有使用同一根手指测量;不能很准确地做到一拃紧连着一拃;很难做到每一拃是否相同长度;每个人的手指长度不一样,有些同学长,有些同学手指短。四、拓展与思考课后思考:测量时,怎么解决测量单位(拃)长短不同的问题?桌子比椅子到底高多少呢?课后测量活动:如活动手册所示,用脚掌的长度测量我们家的地板宽度,用我们手测量我们家的家具长度。【板书设计】用手来测量桌子和椅子谁更高?高多少呢?拃拇指和中指的最大距离作为一拃(可以图示和演示)如何用“拃”准确测量1.用纸带匹配桌椅的高度差;2.拃的指尖与下一拃的指尖必需要紧紧挨着;3.确定起点和终点。高度差有多少“拃”?桌子比椅子高多少?【活动手册使用说明说明】“我的课堂活动记录”在学生熟练掌握使用“拃”之后,讨论完测量注意事项,开始实验时拿出记录表,要求学生先看记录表的内容,把桌子的高度改成“桌椅高度差”,然后根据“预测”——“第一次”——“第二次”的顺序记录。【作业设计】课外活动,回家后利用今天学习用“拃”测量所用的方法,并注意课堂中测量存在的问题进行对家中物体的测量。(修改:这个作业范围太宽泛,如家具,有多个长度,如何记录?如何反馈?结合作业本再思考下)测量物体结果(拃)测量物体结果(拃)冰箱的高度桌子的高度教科版小学科学一年级上册《2.3用手来测量》教案教学内容:用手来测量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测量可以量化比较结果。2.人体可以作为一种测量工具,方便测量。3.知道“拃”是张开的拇指到中指间的长度,测量时每一拃要首尾相连。过程与方法:1.引导学生能对桌子的高度进行预测。2.引导学生能用手来测量桌子的高度,并标记测量过程。3.引导学生用观察、比较的方法找出纸带上的标记的相同和不同之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发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测量的认同感。2.逐步适应使用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3.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4.意识到细致的一拃一拃的测量可以使测量结果更准确。教学重点:知道“拃”是张开的拇指到中指间的长度,测量时每一拃要首尾相连。教学难点: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教学准备学生准备:一条纸带、一把剪刀、一支油性彩笔、一个胶棒教师准备:课件教学过程一、问题引入,揭示课题。1.问题引入。从生活入手,说明我们不仅要比较,有时还需要测量。测量有许多工具,我们的身体也可以作为测量工具。教师可以追问:“我们身体的什么部位能当作测量工具呢?你怎么用它测量的?”让学生根据生活中的经验进行回答。2.聚焦主题。教师可以用课件介绍,用拇指和中指间的最大距离作为“一拃”来测量长度是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沿用至今。本课的活动主题就是用我们的手来测量桌子的高度。二、探索活动:测量桌子的高度1.预测桌子高度相当于多少拃。让学生观察桌子的高度,再观察手指一拃的长度,最后做出桌子高度相当于多少拃的预测。2.请几位学生演示测量桌子高度的方法。向学生指出,每次都要用大拇指和中指之间的最大距离来测量;一拃的指尖与下一拃的指尖必须紧紧相连;在一拃与一拃相连处要画线作为记号。随后请学生谈谈测量的体会。3.匹配一条测量纸带。向学生说明为了便于在测量中做记号,我们要用一条纸带匹配桌子的高度。注意提醒学生确定起点和终点,桌子的高度要一致。4.测量纸带的长度。先讲解探究步骤,发材料。当学生测量纸带的长度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操作,提醒学生注意:①用相同的手指测量;②一拃的指尖与下一拃的指尖必须紧紧相连;③在纸带上写上姓名、日期。5.展示纸带,观察测量结果。需要选择几条有代表性的纸带,把纸带对齐黑板的红线(代表地面)粘贴好。三、组织学生讨论:1.请学生先观察一会儿纸带。2.提问:“我们的测量结果一样吗?你是如何知道的?”“是什么原因导致测量结果不一样的呢?”“比较纸带上的拃的标记,它们有什么不同?”3.引导学生从实验的每一个步骤去反思。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学生的看法可能包括:用纸带匹配桌子高度时可能出现误差;没有使用同一根手指测量;不能很准确地做到一拃紧连着一拃;很难做到每一拃的长度都相同;每个人的手指长度不一样,有些同学手指长,有些同学手指短。4.教师小结:人手作为一种测量工具,一般都是以拃作为测量单位。但由于人为的原因,存在一定的误差。四、拓展与思考1.请学生课后思考:测量时,怎么解决测量单位长短不同,用脚测量自己家的房间宽度,用手测量自己家的家具长度。2.完成P10页活动手册的拓展活动。课题用手来测量课时1任课班级一(6~8)班执教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测量可以量化比较结果。人体可以作为一种测量工具,方便测量。知道“拃”是张开的拇指到中指间的长度,测量时每一拃要首尾相连。科学探究目标:能对桌子的高度进行预测。能用手来测量桌子的高度,并标记测量过程。会观察、比较纸带上的标记的相同和不同之处。科学态度目标:发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测量的认同感。逐步适应使用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意识到细致的一

的测量可以使测量结果更准确。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比较和测量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教学重点知道“拃”是张开的拇指到中指间的长度,测量时每一拃要首尾相连。教学难点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教学准备学生准备:向每位学生提供一条纸带、一把剪刀、一支油性彩笔、一个胶棒。教师准备:课件。教学过程教学步骤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二次备课一、问题引入1.从生活入手,说明我们不仅要比较,有时还需要测量。测量有许多工具,我们的身体也可以作为测量工具。2.追问:“我们身体的什么部位能当作测量工具呢?你怎么用它测量的?”1.倾听。2.根据生活中的经验进行回答。二、聚焦主题1.可以用课件介绍,用拇指和中指间的最大距离作为“一拃”来测量长度是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沿用至今。2.本课的活动主题就是用我们的手来测量桌子的高度。1.看课件,倾听。2.倾听。三、探索活动:测量桌子的高度1.预测桌子高度相当于多少拃。2.向学生指出,每次都要用大拇指和中指之间的最大距离来测量;一拃的指尖与下一拃的指尖必须紧紧相连;在一拃与一拃相连处要画线作为记号。3.匹配一条测量纸带。向学生说明为了便于在测量中做记号,我们要用一条纸带匹配桌子的高度。注意提醒学生确定起点和终点,桌子的高度要一致。4.先讲解探究步骤,发材料。当学生测量纸带的长度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操作,提醒学生注意:①用相同的手指测量;②一拃的指尖与下一拃的指尖必须紧紧相连;③在纸带上写上姓名、日期。5.展示纸带,观察测量结果。需要选择几条有代表性的纸带,把纸带对齐黑板的红线(代表地面)粘贴好。1.观察桌子的高度,再观察手指一拃的长度,最后做出桌子高度相当于多少拃的预测。2.(1)演示测量桌子高度的方法。(2)谈谈测量的体会。3.倾听。4.按照老师的要求测量纸带的长度。5.举手上台展示。四、研讨2.提问:“我们的测量结果一样吗?你是如何知道的?”“是什么原因导致测量结果不一样的呢?”“比较纸带上的拃的标记,它们有什么不同?”3.引导学生从实验的每一个步骤去反思。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看法。4.小结:人手作为一种测量工具,一般都是以拃作为测量单位。但由于人为的原因,存在一定的误差。1.先观察一会儿纸带。2.思考问题。3.学生的看法可能包括:用纸带匹配桌子高度时可能出现误差;没有使用同一根手指测量;不能很准确地做到一拃紧连着一拃;很难做到每一拃的长度都相同;每个人的手指长度不一样,有些同学手指长,有些同学手指短。五、拓展与思考1.请学生课后思考:测量时,怎么解决测量单位长短不同,用脚测量自己家的房间宽度,用手测量自己家的家具长度。2.完成P10页活动手册的拓展活动。第二单元《第3课用手来测量》教学设计课题用手来测量单元第二单元学科科学年级一上学习目标(一)科学知识:测量是量化的比较结果。(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把人体作为一种测量的工具,可以方便测量。(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利用身体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重点感受一拃一拃的测量可以是测量结果更准确。难点感受一拃一拃的测量可以是测量结果更准确。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问题导入1.通过这两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起点和终点能够帮助我们比较。2.那么为了更加精准的比较,有时候我们还需要进行测量。都有哪些工具能帮助我们测量呢?(尺子、软尺……)3.测量有许多工具,而我们的身体也可以成为测量的工具。都有哪些部位能帮助我们测量呢?用它们测量过哪些长度呢?手——桌子宽度手臂——树干粗细……思考问题并联系生活实际回答问题通过复习导入,并联系自己的身体部位,有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作用。讲授新课1.用手要怎样来测量呢?2.把五指伸开,看一看哪两个手指间的距离最大?(大拇指和中指间距离最大)拇指和中指间的最大距离,称为“一拃”,我国古代人民就利用“一拃”来测量长度,这是人民的智慧。这节课我们就一起研究一下《用手来测量》活动探究1.用我们的手可以测量桌子的高度吗?2.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讨论测量计划。测一测小组汇报:从桌角开始一拃接一拃(每拃的指尖紧紧相连)在相连处画线做记号数一数一共几拃3.在测量之前先找同学预测一下桌子的高度相当于多少?你是怎样预测的?(1)先观察桌子的高度(2)再观察一拃的长度(3)再进行预测谈体会:谈谈先预测再测量的体会先预测能让测量更加简单4.请几位学生演示测量桌子高度的方法。注意:(1)每次都要用大拇指和中指之间的最大距离来测量(2)一拃的指尖与下一拃的指尖必须紧紧相连(3)在一拃与一拃相连处要画线作为记号5.回忆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可以用哪些工具帮助我们呢?纸带剪一条和桌子高度相同的纸带,再测量纸带的长度(1)(2)(3)注意:剪取的纸带高度与桌子的一致6.小组合作:按照图示步骤进行测量。7.小组汇报,展示测量结果二、研讨结果思考:这几组的测量结果一样吗?为什么会不一样呢?1.用纸带匹配桌子高度时是否出现误差;2.是否使用了同一根手指测量;3.是否做到了一拃紧连着一拃;4.每一拃的长度是否相等;5.每个人的手指长度不相等找同学来演示一下自己的猜想三、拓展思考选择身体的不同部位对房间、家具进行测量。比较手指间距离按要求小组合作完成任务进行预测利用纸带进行测量思考原因课后拓展思考通过动手比较,直接引出课题通过小组合作既能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又能让学生找出比较的特点通过简单的预测活动,让学生感受预测在实验中的作用通过进一步提问,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梳理具体步骤有利于学生的游戏能有效快速的完成通过观察纸带测量结果,思考结果的差异原因,有利于培养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把课内知识延伸到课下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深入掌握一、判断题1.一拃是指拇指和无名指间的距离。()2.预测结果对活动一点作用都没有。()二、选择题排列预测的步骤()。A再观察一拃的长度B先观察桌子的高度C再进行预测1.×2.×BAC1.一拃是指拇指和中指间的距离课堂小结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利用手来进行测量,又利用纸带使测量更加标准。在对比结果时,我们发现有很多因素会影响我们的测试结果,所以我们要想办法把单位一的量控制好。板书用手来测量一拃:拇指到中指间距离《第3课用手来测量》教案【科学概念目标】1.测量可以量化比较结果。2.人体可以作为一种测量工具,方便测量。3.知道“拃”是张开的拇指到中指间的长度,测量时每一拃要首尾相连。【科学探究目标】1.能对桌子的高度进行预测。2.能用手来测量桌子的高度,并标记测量过程。3.会观察、比较纸带上的标记的相同和不同之处。【科学态度目标】1.发展在日常生活中运用测量的认同感。2.逐步适应使用多种测量工具和测量单位。3.认同以图表形式组织和交流信息的重要性。4.意识到细致的一拃一拃的测量可以使测量结果更准确。【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比较和测量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法。【教学准备】学生准备:一条纸带、一把剪刀、一支油性彩笔、一个胶棒【教学过程】一、聚焦1.问题引入。教师可以从生活入手,说明我们不仅要比较,有时还需要测量。测量有许多工具,我们的身体也可以作为测量工具。教师可以追问:“我们身体的什么部位能当作测量工具呢?你怎么用它测量的?”让学生根据生活中的经验进行回答。2.聚焦主题。教师可以用课件介绍,用拇指和中指间的最大距离作为“一拃”来测量长度是我国古代人民的智慧,沿用至今。本课的活动主题就是用我们的手来测量桌子的高度。二、探索:测量桌子的高度1.预测桌子高度相当于多少拃。让学生观察桌子的高度,再观察手指一拃的长度,最后做出桌子高度相当于多少拃的预测。2.请几位学生演示测量桌子高度的方法。向学生指出,每次都要用大拇指和中指之间的最大距离来测量;一拃的指尖与下一拃的指尖必须紧紧相连;在一拃与一拃相连处要画线作为记号。随后请学生谈谈测量的体会。3.匹配一条测量纸带。向学生说明为了便于在测量中做记号,我们要用一条纸带匹配桌子的高度。注意提醒学生确定起点和终点,桌子的高度要一致。4.测量纸带的长度。教师要讲解探究步骤,发材料。当学生测量纸带的长度时,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操作,提醒学生注意:①用相同的手指测量;②一拃的指尖与下一拃的指尖必须紧紧相连;③在纸带上写上姓名、日期。5.展示纸带,观察测量结果。需要选择几条有代表性的纸带,把纸带对齐黑板的红线(代表地面)粘贴好。三、研讨1.请学生先观察一会儿纸带。2.教师可以提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