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复习任务群3古诗文阅读专题5文言文阅读分点突破1巩固文言基础第2课时掌握文言虚词提能训练_第1页
2025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复习任务群3古诗文阅读专题5文言文阅读分点突破1巩固文言基础第2课时掌握文言虚词提能训练_第2页
2025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复习任务群3古诗文阅读专题5文言文阅读分点突破1巩固文言基础第2课时掌握文言虚词提能训练_第3页
2025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复习任务群3古诗文阅读专题5文言文阅读分点突破1巩固文言基础第2课时掌握文言虚词提能训练_第4页
2025版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复习任务群3古诗文阅读专题5文言文阅读分点突破1巩固文言基础第2课时掌握文言虚词提能训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5文言文阅读分点突破1巩固文言基础第2课时掌握文言虚词一、专项练习1.解释下列加点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6分)公孙鞅者,卫之庶孙也,好刑名之学。事魏相公叔痤,痤知其贤,未及进。会病,魏惠王往问之曰:“公叔病如有不可讳,将奈社稷何?”公叔曰:“痤之中庶子卫鞅,年虽少,有奇才,愿君举国而听之。”王嘿然。公叔曰:“君即不听用鞅,必杀之,无令出境。”王许诺而去。公叔召鞅谢曰:“吾先君而后臣,故先为君谋,后以告子,子必速行矣!”鞅曰:“君不能用子之言任臣,又安能用子之言杀臣乎!”卒不去。王出,谓左右曰:“公叔病甚,悲乎!欲令寡人以国听卫鞅也!既又劝寡人杀之,岂不悖哉!”卫鞅既至秦,因嬖臣景监以求见孝公,说以富国强兵之术。公大悦,与议国事。(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秦并六国》)(1)会病,魏惠王往问之曰会:副词,恰逢。(2)年虽少,有奇才虽:连词,虽然。(3)君即不听用鞅即:连词,如果。(4)又安能用子之言杀臣乎安:疑问代词,怎么。(5)卒不去卒:副词,最终。(6)因嬖臣景监以求见孝公因:介词,经由、通过。【参考译文】公孙鞅,是卫国宗族庶出的子孙,喜好法家刑名的学问。公孙鞅侍奉魏国国相公叔痤,公叔痤知道他贤能,还没来得及推荐。恰逢公叔痤身患重病,魏惠王前来看望,问他说:“您的病万一不治,国家大事该怎么办?”公叔痤回答说:“我手下的中庶子公孙鞅,年纪虽然轻,却有奇才大略,希望国君把国家交给他来治理。”魏惠王听了默不作声。公叔痤又说:“如果您不能重用公孙鞅,就一定杀掉他,不要让他离开魏国。”魏惠王答应后便离开了。公叔痤招来公孙鞅道歉说:“我做事历来本着先君后臣的原则,因此先替国君谋划,然后再告诉你,你一定要赶快逃走呀!”公孙鞅说:“国君既然不听信您的话任用我,又怎么能听信您的话来杀我呢!”所以最终没有逃走。魏惠王离开公叔痤之后,对左右侍从们说:“公叔痤病得很厉害,真是让人悲伤啊!他想让我把国家交给公孙鞅治理,然后又劝我杀掉他,这岂不是荒唐吗!”公孙鞅来到秦国后,经由宠臣景监来求见秦孝公,陈述自己富国强兵的谋略,秦孝公听了很高兴,便和他商讨国家大事。2.解释下列加点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6分)邵宝,字国贤,无锡人。年十九,学于江浦庄昶。成化二十年举进士,授许州知州。月朔,会诸生于学宫,讲明义利公私之辨。巫言龙骨出地中为祸福,宝取骨,毁于庭,杖巫而遣之。躬课农桑,仿朱子社仓,立积散法,行计口浇田法,以备凶荒。宝三岁而孤,事母过氏至孝。甫十岁,母疾,为文告天,愿减己寿延母年。及终养归,得疾,左手不仁,犹朝夕侍亲侧不懈。受知于李东阳,为诗文,典重和雅,以东阳为宗。博综群籍,有得则书之简,取程子“今日格一物,明日格一物”之义,名之曰“日格子”。(节选自《明史·儒林传》,有改动)(1)学于江浦庄昶于:介词,表对象。(2)讲明义利公私之辨之:助词,的。(3)杖巫而遣之而:连词,表顺承关系。(4)行计口浇田法,以备凶荒以:连词,表目的关系,用来。(5)犹朝夕侍亲侧不懈犹:副词,依然,仍然。(6)有得则书之简则:连词,于是,就。【参考译文】邵宝,字国贤,是无锡人。十九岁时,在江浦庄昶处学习。明宪宗成化二十年考中进士,被授官许州知州。每月初一,邵宝在学宫召集众生员,宣讲明辨义利公私的道理。有人在地里挖出龙骨,巫师就说会带来祸福,邵宝拿来龙骨,在庭堂当场毁掉,将巫师痛打一番,赶走了。邵宝亲自督促老百姓耕种纺织,仿照朱子社仓,设立积散法,实行计口浇田法,来防备出现饥荒。邵宝三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奉养母亲过氏非常孝顺。刚十岁时,母亲生病,邵宝写文章祭告上天,希望减去自己的寿命来延长母亲的寿命。等到回家奉养老母亲,自己生病,左手麻痹,依然早晚侍奉在母亲旁边不松懈。邵宝被李东阳赏识,写的诗文典范庄重平和高雅,把李东阳作为榜样。博览群书,有心得就写在竹片上,取程子“今天探究一种事物,明天探究一种事物”的意思,命名叫“日格子”。3.解释下列加点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6分)张翰字季鹰,吴郡吴人也。父俨。翰有清才,善属文,而纵任不拘,时人号为“江东步兵”。会稽贺循赴命入洛,经吴阊门,于船中弹琴。翰初不相识,乃就循言谭,便大相钦悦。问循,知其入洛,翰曰:“吾亦有事北京。”便同载即去,而不告家人。齐王冏辟为大司马东曹掾。冏时执权,翰谓同郡顾荣曰:“天下纷纷,祸难未已。夫有四海之名者,求退良难。吾本山林间人,无望于时。子善以明防前,以智虑后。”荣执其手,怆然曰:“吾亦与子采南山蕨,饮三江水耳。”翰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遂命驾而归。(节选自《晋书·文苑列传》)(1)问循,知其入洛其:代词,他。(2)乃就循言谭乃:连词,于是,就。(3)便同载即去,而不告家人而:连词,却。(4)冏时执权时:副词,当时。(5)夫有四海之名者,求退良难。夫:发语词,不译。(6)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名爵乎以:连词,来。【参考译文】张翰字季鹰,是吴郡吴县人。父亲张俨。张翰品行高洁才华卓越,善于写文章,而性情放纵不羁,当时人称他为“江东步兵”。会稽人贺循受命到洛阳任职,经过吴地阊门,在船中弹琴。张翰最初并不认识贺循,(听到琴声)就凑近与贺循交谈,两人彼此便非常钦慕,喜悦不已。张翰问贺循,了解到贺循要去洛阳,张翰说:“我也正有意到北方京城谋事。”于是就同乘一车离开了,却没有告知家人。齐王冏征召张翰,授予他大司马东曹掾的官职。冏当时执掌大权,张翰对同乡顾荣说:“天下纷乱,祸难不断。到盛名享誉四海之时,急流勇退恐怕会相当困难。我本来就是与世无争之人,对时势不感兴趣。您善于以明达之思防患未然,也善于以睿智谋虑未来。”顾荣拉着张翰的手,悲伤地说:“我也和你一起去南山采蕨菜,痛饮家乡之水吧。”张翰因为看见秋风刮起,就思念起吴地的菰菜、莼羹、鲈鱼脍这些家乡美味,于是说道:“人生可贵的是舒适自得,怎么能在几千里之外束缚为官来谋取功名爵位呢!”于是命人驾车回归故里。4.找出画线句子中的关键虚词,并将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三年五月,范仲淹以吕夷简执政,进用多出其门,上百官图。指其次第曰:“进退近臣,不宜全委之宰相。”夷简不悦。仲淹闻之,乃为四论以献,大抵讥切时弊。夷简诉仲淹越职言事、引用朋党。仲淹落职,知饶州。集赞校理余靖上言:“仲淹以讥刺大臣,重加谴谪,傥其言未合圣虑,在陛下听与不听耳,安可以为罪乎?请改前命。”坐落职监筠州酒税。苏舜钦上书曰:“范仲淹刚直不挠,致位台谏,虽改他官,不忘献纳。盖不敢负陛下委注之意,皆罹中伤,窜谪而去。使正臣夺气,鲠士咋舌,目睹时弊而不敢论,此患之大者。”(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1)傥其言未合圣虑,在陛下听与不听耳,安可以为罪乎?译文:_如果他的话不合乎圣上的心意,在陛下这里(对陛下来说)就是听与不听罢了,怎么可以把这个作为他的罪过呢?(得分点:“傥”,同“倘”,如果;“合”,符合;“安”,怎么;“可”,可以;“以为”,把……作为。)__(2)盖不敢负陛下委注之意,皆罹中伤,窜谪而去。译文:_大概是不敢辜负陛下对他们委任关注的心意,(结果)都受到诬蔑损害而被贬官,离开了朝廷。(得分点:“盖”,用在句首表推测;“委注”,委任关注(重用);“罹”,受到、遭受;“窜谪”,被贬官放逐。)__【参考译文】景祐三年五月,范仲淹因为吕夷简执掌朝政,提拔任用的大多出自他的门下,献上百官图。范仲淹指着图的次序说:“提拔或降格任用大臣,不应该把这些事全部委托(交给)宰相。”吕夷简不高兴。范仲淹听说了这种情况,于是写四篇论呈献(给皇上),大抵谴责当时的政务。吕夷简上诉范仲淹超越自己的职权范围言事,他推荐任用的官员,都是朋党(排斥异己的政治集团)。范仲淹因此被降职,任饶州知州。集赞校理余靖上书说:“范仲淹因指出大臣的过错而遭到了重责贬谪,如果他的话不合乎陛下的心意,在陛下这里(对陛下来说)就是听与不听罢了,怎么可以把这作为他的罪过呢?请求更改之前的任命。”余靖被判降职监筠州酒税。苏舜钦上书说:“范仲淹刚直不屈,位至台谏,即使改任其他官职,还不忘献忠言供采纳。大概是不敢辜负陛下委任关注(重用)的心意(恩德),(结果)都受到诬蔑损害而被贬官,离开了朝廷。(这)使得正直的大臣丧失勇气,鲠直的人士害怕而不敢说话,目睹时弊却不敢议论,这是大的忧患啊。”5.找出画线句子中的关键虚词,并将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崔光,本名孝伯,字长仁,高祖赐名焉,东清河鄃人也。慕容白曜之平三齐,光年十七,随父徙代。家贫好学,昼耕夜诵,佣书以养父母。光少有大度,喜怒不见于色。有毁恶之者,必善言以报之,虽见诬谤,终不自申曲直。皇兴初,有同郡二人并被掠为奴婢,后诣光求哀,光乃以二口赎免。高祖闻而嘉之。虽处机近,曾不留心文案,唯从容论议,参赞大政而已。高祖每对群臣曰:“以崔光之高才大量,若无意外咎谴,二十年后当作司空。”其见重如是。又从驾破陈显达。世宗即位,除正侍中。(1)光少有大度,喜怒不见于色。有毁恶之者,必善言以报之,虽见诬谤,终不自申曲直。译文:_崔光年少即显度量之大,喜怒哀乐均不见于表情。有人诋毁侮辱他,崔光必定好言好语来回复那人,即使被人诬骂毁谤,他始终也不自己申辩曲直。(关键词语:“之”,代词,他;“以报”,来回复;“见”,表被动;“申”,申辩。)__(2)高祖每对群臣曰:“以崔光之高才大量,若无意外咎谴,二十年后当作司空。”译文:高祖经常对大臣们说:“凭着崔光的高才大量,如果没有意外的错误罪责,二十年后应该担任司空之职。”(关键词语:“以”,凭借;“若”,如果;“咎谴”,错误罪责。)__【参考译文】崔光,本名孝伯,字长仁,名是高祖所赐,他是东清河鄃人。慕容白曜平定三齐,崔光时年十七,跟随父亲迁往代州。家中虽然贫困,但崔光好学,白天耕地,夜晚读书,靠抄书赡养父母。崔光年少即显度量之大,喜怒哀乐均不见于表情。有人诋毁侮辱他,崔光必定好言好语来回复那人,即使被人诬骂毁谤,他始终也不自己申辩曲直。皇兴初年,同郡有两人同时被掠去当奴婢,后来到崔光那里求救,崔光于是用另外二人把他们赎了出来。高祖听说此事,十分称赞他。(崔光在朝,)虽身处机近,却一向不大留心书面文案,只是行止从容,议论述说,替国家大政出谋划策而已。高祖经常对大臣们说:“凭着崔光的高才大量,如没有意外的错误罪责,二十年后应该担任司空之职。”他就是这样被器重。后又跟随皇帝剿灭陈显达。世宗即位,升为正侍中。二、综合练习(2024·部编九省适应性测试)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材料一:凡与敌战,若审知敌人有可胜之理,则宜速进兵捣之,无有不胜。法曰:“见可则进。”唐李靖①为定襄道行军总管,击破突厥,颉利可汗走保铁山,遣使入朝谢罪,请举国归附。以靖往迎之。颉利虽外请朝谒,而内怀迟疑,靖揣知其意。时诏鸿胪卿唐俭等慰谕之。靖谓副将张公谨曰:“诏使到彼,虏必自安。若万骑赍二十日粮,自白道袭之,必得所欲。”公谨曰:“上已与约降,行人在彼,奈何?”靖曰:“机不可失,韩信所以破齐也。如唐俭辈何足惜哉!”督兵疾进行至阴山遇其斥候千余皆俘以随军。颉利见使者大悦,不虞官兵至也。靖前锋乘雾而行,去其牙帐七里,虏始觉,列兵未及阵,靖纵兵击之。斩首万余级,俘男女十余万,擒其子叠罗施,杀义成公主。颉利亡去,为大同道行军总管张宝相擒以献。于是,斥地自阴山北至大漠矣。(节选自《百战奇略》)材料二:太宗曰:“昔唐俭使突厥,卿因击而败之。人言卿以俭为死间②,朕至今疑焉。如何?”靖再拜曰:“臣与俭比肩事主,料俭说必不能柔服,故臣因纵兵击之,所以去大患不顾小义也。人谓以俭为死间,非臣之心。按《孙子》,用间最为下策,臣尝著论其末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或用间以成功,或凭间以倾败。若束发事君,当朝正色,忠以尽节,信以竭诚,虽有善间,安可用乎?唐俭小义,陛下何疑?”太宗曰:“诚哉!非仁义不能使间,此岂纤人所为乎?周公大义灭亲,况一使人乎?灼无疑矣!”(节选自《唐太宗李卫公问对》)【注】①李靖:唐代名将,封卫国公,世称李卫公。②死间:指派往敌方的间谍不能脱身而为敌方所杀。6.材料一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督兵eq\x(A)疾eq\x(B)进eq\x(C)行eq\x(D)至阴山eq\x(E)遇其斥候eq\x(F)千余eq\x(G)皆俘eq\x(H)以随军。【答案】CEG【解析】“督兵疾进”是兼语句,“兵”是“督”的宾语,也是“疾进”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在C处断开。“行至阴山”,“阴山”是“行至”的宾语,E处断开。“斥候千余”是定语后置句,“斥候千余”作“遇”的宾语,G处断开。参考译文:指挥士兵急速行军,行进到阴山时,遇到一千多名突厥的侦察人员,便把他们都俘虏来随同军队(一起前进)。7.下列对材料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A.保,文中指守卫、据守,与李密《陈情表》中“保卒余年”的“保”意思相同。B.行人,文中指使者,与《孔雀东南飞》中“行人驻足听”的“行人”意思不同。C.去,文中指距离、相距,与《蜀道难》“连峰去天不盈尺”的“去”意思相同。D.正色,文中指神色庄重,与《庄子·逍遥游》“其正色邪”的“正色”意思不同。【解析】A项,“保卒余年”,“保卒余年”中的“保”意为“保全”,与文中不同,应选A项。此句意为“保全祖母刘氏可以侥幸度过她的余生”。B项,“行人驻足听”中“行人”指过路的人,与文中不同,解说正确。C项,“连峰去天不盈尺”,“去”的意思为“距离”,与文中相同,解说正确。D项,“其正色邪”中“正色”指“(天空)真正的颜色”,解说正确。8.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D)A.突厥首领颉利在战争中败给了李靖,派遣使者到唐朝谢罪,希望能率领整个国家归附唐朝,唐王朝派遣唐俭等人为使者,对突厥进行抚慰。B.李靖认为,使者到达后,突厥人一定以为危机已解除,如果此时能抓住机会出兵袭击,一定可以像当年韩信破齐一样,一举击溃敌军。C.颉利见到唐俭等人十分高兴,完全没有料到唐军会发动进攻,李靖趁其不备,指挥大军杀到,突厥大败,颉利也在逃跑途中被唐军擒获。D.世人传言李靖以唐俭作为死间,一举打败了突厥,唐太宗就此向李靖求证,李靖表示像唐俭这样的忠臣是无法用来做间谍的,传言不实。【解析】D项,“李靖表示像唐俭这样的忠臣是无法用来做间谍的”错误。材料中说“料俭说必不能柔服,故臣因纵兵击之”。意为“料想唐俭的说辞不能使突厥归顺,所以我趁机派兵攻击他们”。并没有说“唐俭这样的忠臣是无法用来做间谍”。“虽有善间,安可用乎?”是说“间谍对忠臣不起作用”,不能错误的理解为“忠臣无法用来做间谍”。9.把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颉利虽外请朝谒,而内怀迟疑,靖揣知其意。译文:_颉利虽然表面上请求入朝觐见,而心怀犹豫,李靖揣测到他的心意。__(2)周公大义灭亲,况一使人乎?灼无疑矣!译文:_周公为维护大义除掉犯罪的亲属,何况一个出使的使者呢?我明白无疑了(确然无疑了)。__【解析】(1)重点词语:“外”,表面上;“揣”,揣测。(评分参考:译出大意给2分;“外”“揣”两处,每译出一处给1分。)(2)重点词语:“况”,何况;“灼”,明白、显著。(评分参考:译出大意给2分;“况”“灼”两处,每译对一处给1分。)10.李靖在与突厥的战争中不顾唐俭安全的原因是什么?(3分)答:_①战争中机不可失;②认为唐俭无法使突厥归附;③为了消除国家大患顾不得个人小情义。__【解析】①由“机不可失,韩信所以破齐也。如唐俭辈何足惜哉!”可知,战争中机不可失;②由“料俭说必不能柔服”可知,认为唐俭无法使突厥归附;③由“臣因纵兵击之,所以去大患不顾小义也”可知,为了消除国家大患顾不得个人小情义。(评分参考:答对1点给1分,答对两点给3分;给满3分为止。)【参考译文】材料一:凡是对敌作战,如果明知敌人有可以战胜的道理,就应当迅速出兵进攻它,这样就没有不胜利的。诚如兵法所说:“发现有可能战胜敌人的时机,就迅速向它发动进攻。”唐朝时李靖出任定襄道行军总管,率军击败了突厥,颉利可汗率众退守铁山,然后派遣使者到唐朝请罪,表示愿意举国归附。唐太宗让李靖前往迎接。颉利虽然表面上请求入朝觐见,而心怀犹豫,李靖揣测到他的心意。此时,太宗下诏任命鸿胪卿唐俭等人前往突厥进行安抚和宣谕。李靖对他的副将张公谨说道:“皇帝派遣的使者已经抵达突厥那里,敌人必定会安心不疑。如果我们选派万名骑兵带上二十天粮食,从白道出兵对它突然袭击,一定能够取得我们想要取得的胜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