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章 机械运动(核心考点讲练)-2024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高频考点精讲与热点题型精练(全国版)(解析版)_第1页
第01章 机械运动(核心考点讲练)-2024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高频考点精讲与热点题型精练(全国版)(解析版)_第2页
第01章 机械运动(核心考点讲练)-2024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高频考点精讲与热点题型精练(全国版)(解析版)_第3页
第01章 机械运动(核心考点讲练)-2024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高频考点精讲与热点题型精练(全国版)(解析版)_第4页
第01章 机械运动(核心考点讲练)-2024年中考物理一轮复习高频考点精讲与热点题型精练(全国版)(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第一章机械运动(核心考点讲练)考点0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高频考点精讲】一、长度的测量1、长度单位: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纳米(nm)。2、测量工具:刻度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米尺,激光测距等。3、刻度尺的读数(1)会认

①零刻线的位置:如零刻线磨损,可选用其它清晰刻度作用测量起点。②量程:又称测量范围,即刻度尺一次能测量的最大长度。如被测长度超过量程,可重复使用刻度尺或换用其它大量程的测量工具。③分度值:最小刻度。刻度尺上两条相邻刻线间的距离。其值应包含数字和单位两部分。(2)会放:使用时应将刻度尺放正,不要歪斜,要把刻度尺的刻度紧贴被测物。(3)会看:读数时视线应经过被测物体末端与尺相交的位置并与尺面垂直。(4)会读:根据刻度尺的分度值读出准确数值,需要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5)会记:记录测量数据,应记录准确数字,估读数字和所记录数据的单位。二、时间的测量1、时间单位:秒(s),小时(h),分钟(min),毫秒(ms),微秒(μs)。1h=60min=3600s1min=60s1ms=0.001s=10﹣3s1μs=0.000001s=10﹣6s2、测量工具:古代人用日晷、沙漏等计时;现代生活中用的钟表:石英钟、电子手表、机械式停表、电子式停表等。3、停表的读数:大圈对应秒针每转1圈是30秒,所以它的刻度是0-30秒,每1秒的范围有10小格(每小格是0.1秒)。三、误差及其减小方法1、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称为误差,物理实验离不开对物理量的测量,测量有直接的,也有间接的。由于仪器、实验条件、环境等因素的限制,测量不可能无限精确,物理量的测量值与客观存在的真实值之间总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这种差异就是测量误差。误差与错误不同,错误是应该而且可以避免的,而误差是不可能绝对避免的。2、减小误差方法:①选用更加精密的测量工具;②改进测量的方法;③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热点题型精练】1.如图所示测量硬币直径的做法中,正确的是()A.B. C.D.解:AB、图中直接用刻度尺来寻找硬币的直径的方法是不科学的,误差较大,故A、B错误;C、图中所示的方法为“辅助工具法”,三角板的直角边所对应的示数之差即为硬币直径的大小,故C正确;D、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一般应从零刻度线或某一整刻线开始测量,图中测量方法会使测量值偏小,故D错误。答案:C。2.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4次测量,结果如下:12.34cm、12.36cm、12.35cm、12.75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A.12.45cm B.12.34cm C.12.35cm D.12.36cm解:从题干中提供数据可知,12.75cm与其它数据相差较大,所以12.75cm是错误的,应该去掉;为减小长度测量的误差,通常采用的方法是取多次测量的平均值;故物体的长度最终应记录为:L=12.34cm+12.35cm+12.36cm答案:C。3.下列各过程所经历的时间,估计正确的是()A.橡皮从课桌掉到地上的时间约20s B.普通中学生跑100m用时约5s C.升国旗唱国歌用时约10s D.书写一个数字所用的时间约1s解:A、课桌的高度不到1m,橡皮从课桌掉到地上的时间不到1s。故A不正确;B、男子百米世界纪录略小于10s,中学生百米成绩不可能小于10s,一般在15s左右。故B不正确;C、我国的国歌长度较小,完整播放一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所需的时间不到1min,在47s左右。故C不正确;D、认真工整的书写一个数字的时间在1s左右。故D正确。答案:D。4.下列测量长度的方法,不正确的是()A.只使用一个刻度尺不用其他工具就可以准确测出乒乓球的直径 B.测自行车通过的路程,可先记下车轮转过的圈数N,再乘以车轮的周长L C.测一张纸的厚度可以用刻度尺先测出几十张纸的厚度,然后再除以纸的总张数,即得出一张纸的厚度 D.测细金属丝的直径,可以把金属丝无间隙地密绕在一根铅笔上若干圈,测出密绕部分的长度L和圈数N,则直径D=解:A、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时,刻线一侧要靠紧被测部分,所以无法仅利用刻度尺测量乒乓球的直径,故A错误;B、自行车车轮的周长可以测出,要测量自行车行驶的路程,可以先记下车轮转过的圈数N,再乘以车轮的周长L,故B正确;C、一张纸的厚度太小,甚至小于刻度尺的分度值,无法直接准确测量,所以测量纸的厚度时,可以用刻度尺先测出几十张纸的厚度,然后再除以纸的总张数,即得出一张纸的厚度,故C正确;D、细金属丝的直径太小,甚至小于刻度尺的分度值,无法直接准确测量,所以可以把金属线无间隙地密绕在一根铅笔上若干圈,测出密绕部分的长度L和圈数N,则直径D=L答案:A。5.某同学测得自己每分钟脉动次数为75次,由此,他计算出自己每次脉动的时间是0.8秒,在回家乘电梯上楼时,他用脉搏作计时工具,测得从楼底到自己家楼层的脉动次数是60次,那么,该同学乘电梯所用时间大约为48秒。解:脉搏跳动一次所用的时间为6075乘电梯所用时间大约为0.8s×60=48s。答案:0.8;48。6.小慧家有一段零散的铜线,她想知道这段铜线的直径规格,采用了下面测量办法。剪下一段铜线后,把这段铜线单层盘绕在一支铅笔上缠绕40圈,形成一个铜线圈,再用一把刻度尺去测量这铜线圈的长度,测量情况如图。这个铜线圈的长度是2.40cm,这些铜线的直径是0.6mm。解: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1mm,即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0.1cm;线圈左端与0.00cm对齐,右端与2.40cm对齐,所以线圈的长度为L=2.40cm;铜线的直径d=2.40cm答案:2.40;0.6。7.小亮在“长度的测量”实验中:(1)测圆的直径如图1所示,读数是1.54cm;(2)他把一条厚薄均匀的纸带紧密地环绕在圆柱形铅笔上直至恰好能套进一个圆环内,如图2所示,纸带环绕了n圈,则纸带的厚度是12n(D2﹣D1)(用D1、D2解:(1)由图知: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圆的左侧与1.00cm对齐,右侧与2.54cm对齐,所以圆的直径为d=2.54cm﹣1.00cm=1.54cm;(2)由于纸带的厚度太小,所以无法直接用刻度尺来进行测量,因此要用累积法来完成实验;可将纸带紧密绕在铅笔上,直到刚好套入圆环中,然后数出纸带的圈数n;n圈纸带的厚度为圆环内径与圆柱形铅笔的直径差的二分之一,即:12n(D2﹣D1答案:(1)1.54;(2)12n(D2﹣D1考点02运动的描述【高频考点精讲】一、机械运动1、机械运动是自然界中最简单、最基本的运动形态。在物理学里,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或者一个物体的某些部分相对于其他部分的位置,随着时间而变化的过程叫做机械运动。2、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这就是说运动是绝对的,我们平常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参照物而言的,所以,对静止的描述是相对的。3、机械运动的分类二、参照物及其选择1、参照物:要描述一个物体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要先选定一个物体作为标准,这个选定的标准物体叫参照物。2、参照物的判断方法:(1)要明确研究对象;(2)明确物体的运动情况;(3)如果研究对象是运动的,哪个物体相对于它的位置发生了改变,哪个物体就是参照物;如果研究对象是静止的,哪个物体相对它的位置没有改变,哪个物体就是参照物。三、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没有绝对的静止.因为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所以描述物体的运动必须选定参照物。天舟五号与天宫空间站相对静止运油-20加油机和歼-20战斗机相对静止【热点题型精练】8.2023年5月28日上午,全球首架C919大型客机从上海虹桥机场顺利起飞,到达北京首都机场,完成首次商业载客飞行(如图)。飞机飞行过程中,某乘客看到机翼是静止的,他所选的参照物是()A.云朵 B.地面 C.机翼 D.座椅解:AB.飞机飞行过程中,机翼相对云朵、地面有位置的变化,所以以云朵或地面为参照物,机翼是运动的,故AB不符合题意;C.研究物体的机械运动时,不能以物体自身为参照物,故C不符合题意;D.飞机飞行过程中,机翼与机内座椅之间没有位置的变化,以座椅为参照物,机翼是静止的,故D符合题意。答案:D。9.我国研制的“亿航”自动驾驶载人飞行器具有垂直起降、定速巡航、空中悬停等功能。在一次试飞中,试飞员感觉地面“迎”他而来,这时飞机的运动状态是()A.垂直起飞 B.垂直降落 C.定速巡航 D.空中悬停解:试飞员感觉地面“迎”他而来,说明地面相对飞机垂直运动,并且距离在不断减小,如果以地面为参照物,飞机应该是垂直降落,故B正确。答案:B。10.如图所示是摄影爱好者捕捉到的“乌鸦骑乘老鹰”的精彩画面,下列能描述图中两者相对静止的成语是()A.分道扬镳 B.背道而驰 C.并驾齐驱 D.各奔东西解:乌鸦站在飞翔的老鹰背上休憩,乌鸦和老鹰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因此以乌鸦为参照物,老鹰是静止的,以老鹰为参照物,乌鸦也是静止的。A、分道扬镳原指分路而行,后多比喻因目标不同而各走各的路,彼此之间发生了位置的变化,是相对运动的,故A错误;B、背道而驰原指朝着相反的方向跑,比喻行动方向和所要达到的目标完全相反,彼此之间发生了位置的变化,是相对运动的,故B错误;C、并驾齐驱原指几匹马并排拉一辆车,一齐快跑,比喻齐头并进,彼此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是相对静止的,故C正确;D、各奔东西指各自走各自的路,彼此之间发生了位置的变化,是相对运动的,故D错误。答案:C。11.你也许有过这样的体验:甲、乙两列火车并排停在站台上,你坐在甲车车厢向乙车车厢观望,如图所示,突然你觉得自己坐的火车开始缓缓地前进了,但是,“驶过”了旁边乙车的车尾你才发现,实际上甲车还停在站台上,而旁边的乙车却向相反的方向开走了。你觉得自己坐的火车前进了,所选的参照物是()A.站台 B.甲车 C.乙车 D.自己解:行驶的乙车自己乘坐的甲车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坐在静止的甲车中的人觉得自己坐的火车前进了,所选的参照物是乙车,故C正确。答案:C。12.一条船逆流而上,船上的人看到一座桥迎面而来,这是以船为参照物,若他感到桥向西运动,则以河岸为参照物,船向东(选填“西”“东”)行驶的。解:以船为参照物,桥与船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是运动的,故会有一座桥迎面而来;河岸和桥之间没有位置移动,是相对静止的,所以,若他感到桥向西运动,以河岸为参照物,则船是向东运动的。答案:船;东。13.图为高空跳伞运动员在极速下降过程中数人构成的画面,在图示的情景中,以其中一个运动员为参照物,其他运动员是静止的;以地面为参照物,他们是运动的(填“静止”或“运动”)。解:跳伞运动员在极速下降过程中,以其中一个运动员为参照物,其他运动员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则说明其他运动员是静止的。若以地面为参照物,跳伞运动员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所以是运动的;答案:静止;运动。14.小明设计了一个如图所示的实验:在桌面上安装一条滑轨,上面放着一幅带轮子的背景画,前面放一个小卡通人物画。请你按照实验自己试一试。(1)当推动背景画向左运动时,会感觉到卡通小人向右(填“左”或“右”)跑。产生这种感觉的原因是运动与静止是相对的。(2)“刻舟求剑”中的那个人在物理学上犯的错误是以行船上的记号为参照物,宝剑是运动(选填“运动”或“静止”)的。解:(1)当推动背景画向左运动时,会感觉到卡通小人向右跑,这是因为运动与静止是相对的,卡通小人相对于背景画的位置向右移动了;(2)“刻舟求剑”中,以行船上的记号为参照物,宝剑的位置发生了改变,所以是运动的。答案:(1)右;运动与静止是相对的;(2)运动。考点03运动的快慢【高频考点精讲】一、运动快慢的比较1、在运动时间相同的情况下,比较行驶路程的长短,行驶的路程越长,运动得越快。2、在行驶路程相等的情况下,比较运动时间的长短,运动的时间越短,运动得越快。二、速度的计算1、速度的定义及其物理意义:在物理学中,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2、通常用字母v表示速度,用字母s表示路程,用字母t表示时间,则速度的公式是v=。三、匀速直线运动1、概念:如果物体沿直线运动,并且速度大小保持不变,那么我们称这种运动为匀速直线运动。2、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

(1)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物体的运动方向和速度大小都保持不变;(2)在任意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3)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象是一条倾斜的直线,直线的倾斜程度表示速度的大小;匀速直线运动的v﹣t图象是一条平行于时间轴的直线。【热点题型精练】15.如图所示,是一个小球在相同时间间隔里运动情景的物理模型图,对这个小球的运动情景描述正确的是()A.小球从高处自由落下 B.小球沿斜面上下运动 C.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 D.小球从碗边释放滚下解:由图得出,在相同的时间间隔内路程先变小、后变大,所以小球的速度是先变小、后变大;A、小球从高处自由落下,速度将加速下落,故A不符合题意;B、小球沿斜面上下运动,先是向上沿斜面运动,速度越来越小,到一定高度后又沿斜面向下运动,速度越来越大,故B符合题意;C、小球做匀速圆周运动,速度大小不变,故C不符合题意;D、小球从碗边释放滚下,先加速运动、后减速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答案:B。16.李白在《早发白帝城》中描述:“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注:2里为1km,“一日还”指大约24h从白帝城到达江陵)。诗人所描述的船速最接近()A.2km/h B.10km/h C.20km/h D.1000km/h解:已知:s=1千里=500km,t=1日=24h,那么v=s答案:C。17.利用地震波中纵波和横波的传播速度不同可以监测震源的位置。图示两条直线分别表示这两种波从震源开始传播的距离(s)与所用时间(t)的关系,若测得这两种波先后到达某监测站的时间间隔为10s,则震源到该监测站的距离为()A.25km B.50km C.75km D.100km解:由图可知,纵波的速度为:v1=s1t1测得这两种波先后到达某监测站的时间间隔为10s,由题意可得:sv2−解得:s=75km。答案:C。18.在一年一度的大庆市“黎明湖端午龙舟赛”中,有人对某组在平行赛道上比赛的甲、乙两队龙舟的速度与时间关系进行了仔细研究,得出了甲、乙的速度与时间关系图象如图。根据图象可知,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0﹣t1时间内两队所走距离相等 B.t1时刻甲队比乙队运动得快 C.t1时刻甲队超过乙队 D.t1时刻甲、乙两队速度相等解:AC.由图象可知,0~t1时间内,甲队龙舟的平均速度小于乙队龙舟的平均速度,由v=s所以,t1时刻甲队不可能超过乙队,故AC错误;BD.由图象可知,t1时刻甲、乙两队速度相等,两队运动的快慢相同,故B错误、D正确。答案:D。19.如图所示,一木块在水平面上运动时在相等时间内连续拍摄4次“频闪”照片,频闪的时间间隔为0.02s。从频闪照片可判断,该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选填“匀速”或“变速”)。木块从1位置运动到2位置的距离是1.80cm,木块从1位置到4位置运动的速度为0.9m/s。解:(1)由于木块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所以木块是做匀速直线运动;(2)根据图示可知,木块从1位置运动到2位置的距离是3.80cm﹣2.00cm=1.80cm;(3)木块从位置1运动到位置4时,频闪3次,故木块所用的时间为t=0.02s×3=0.06s;根据图示可知,木块运动的距离s=8.00cm﹣2.60cm=5.40cm=0.054m,木块从1位置到4位置运动的平均速度:v=s答案:匀速;1.80;0.9。20.经测定,某志愿者的刹车反应时间(即图中“反应过程”所用时间)是0.4s。在某次实验中,该志愿者驾车以72km/h的速度在实验场的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33m,则经过8m距离后汽车才开始减速;若志愿者边打电话边驾车,以72km/h的速度在实验场的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39m,此时志愿者的刹车反应时间是0.7s,由此研究可知,驾驶员驾驶时打电话,驾驶员的刹车反应会变慢。(选填“变快”“变慢”或“不变”)解:(1)反应时间是0.4s,此时的速度是72km/h,即20m/s,所以此时运动的距离是:s=vt=20m/s×0.4s=8m,故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33m,则经过8m距离后汽车才开始减速;(2)据(1)可知,汽车的司机反应后的距离是s=33m﹣8m=25m,故当司机打电话时,从发现情况到汽车停止,行驶距离39m,即汽车司机从发现情况到刹车运动的距离是s1=39m﹣25m=14m,故据v=St得,志愿者的刹车反应时间t故驾驶员驾驶时打电话,驾驶员的刹车反应会变慢。答案:8;0.7;变慢。21.在“比较纸锥下落快慢”的活动中:(1)将如图甲所示两个等大的圆纸片,各裁去一个扇形,做成如图A、B所示的两个锥角不等的纸锥。应选择图乙中所示的位置(乙/丙),将两个纸锥从同一高度同时释放。(2)在实际实验时,发现该实验有两处操作比较困难①某些纸锥下落时摇摇晃晃,运动的轨迹类似于“S型”,运动的路程与测量结果不符,请你帮忙改进,你的方法是选用质量较大的纸锥(或在纸锥内放入一个较重的小物体)(写出一种即可);②在实际测量时,发现纸锥下落的时间(下落的距离/下落的时间)较难测量,对此,我们可以做如下改进:a采用锥角较大的纸锥进行实验(选填“大”或“小”);b增加纸锥下落的高度。(3)经过以上改进以后,某小组利用频闪照片拍摄处其中一个纸锥下落的过程,如图丁所示,照相机每隔0.2s曝光一次,由此可以判断纸锥下落时的速度变化情况是先变大后不变(不变/先变大后不变/一直变大)。(4)若测得纸锥在AB两位置间的实际距离为8cm,则此过程中,纸锥的速度为0.2m/s。(5)图戊中能反应纸锥下落时速度变化情况的是A

解:(1)为了比较纸锥下落的快慢,应把两个纸锥拿到同一高度同时释放,且纸锥是下端着地;图乙中两纸锥的下端高度相同,图丙中两纸锥的上端高度相同,故应选图乙的位置释放。(2)①某些纸锥下落时摇摇晃晃,可能是纸锥较轻,重力较小、阻力较大,所以可选用质量较大的纸锥(或在纸锥内放入一个较重的小物体);②在实际测量时,纸锥下落快,下落的时间较难测量,必须增加纸锥下落的高度和锥角(增大锥角可增大空气阻力),以增大下落时间,便于时间的测量;(3)由图丁可知,纸锥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先变大后不变,所以纸锥的运动速度先变大后不变;(4)照相机每隔0.2s曝光一次,由图丁可知,AB间的运动时间t=0.2s×2=0.4s,则此过程中,纸锥的速度v=s(5)由纸锥的运动照片可知,在相等时间t内,纸锥通过的路程先变大后不变,由v=s答案:(1)乙;(2)①选用质量较大的纸锥(或在纸锥内放入一个较重的小物体);②下落的时间;a.大;b.高度;(3)先变大后不变;(4)0.2;(5)A。22.港珠澳大桥是一座连接香港、珠海和澳门的桥隧工程,全长55km,其中主桥长29.6km,香港口岸至珠澳口岸41.6km。桥面为双向六车道高速公路,全程小轿车限速100km/h。(1)一辆小轿车走完港珠澳大桥全长,至少需要多长时间?(2)若某小轿车从香港口岸到珠澳口岸的时间是30min,请通过计算说明是否超速。解:已知港珠澳大桥全长55km,设计速度100km/h,由v=st=s(2)轿车通过香港口岸到珠澳口岸的速度:v′=s′可见,某小轿车从香港口岸到珠澳口岸没有超速。答:(1)一辆小轿车走完港珠澳大桥全长,至少需要0.55h。(2)若某小轿车从香港口岸到珠澳口岸没有超速。考点04测量平均速度【高频考点精讲】一、平均速度1、平均速度只能用来粗略地描述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平均快慢程度,它不能精确描述物体在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运动快慢。2、平均速度是指某段路程或某段时间内物体运动的平均快慢,所以求平均速度时一定要指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路程和时间要一一对应,即平均速度等于这段路程与通过这段路程所用的总时间的比值。3、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算术平均值,全程的平均速度也不是各段平均速度的算术平均值。二、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1、实验器材:斜面、小车、停表、刻度尺2、实验原理:3、实验过程:(1)使斜面保持较小的坡度;(2)把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的底端,测量小车要通过的路程s;(3)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4)根据公式计算平均速度。(5)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点,再次测量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小车从斜面的顶端滑下,撞到金属片的时间。然后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时的平均速度。4、实验数据记录表5、实验结论:(后半段>全程>前半段)6、注意事项:(1)测量后半段平均速度时,不能将小车从中间位置由静止释放。原因:小车通过中间位置时有一定的速度;(2)为了避免实验偶然性,每次测量时必须让小车从同一高度由静止释放。【热点题型精练】23.如图是某桥头设置的交通限速标志,这是告诫驾驶员过此桥时驾驶车辆的()A.平均速度不得超过30m/s B.平均速度不得超过30km/h C.最大速度不得超过30m/s D.最大速度不得超过30km/h解:30是表示30km/h,这是告诫驾驶员在这一路段驾驶车辆时瞬时速度不能超过30km/h;在行驶的任何时刻都不能超过该数值,行驶速度低于或者等于30km/h都是允许的。答案:D。24.如图所示甲、乙微型小车的运动记录,两小车均由左向右运动。现利用频闪照相记录两小车的位置,频闪相机每隔0.02s拍一次照,用字母A、B、C、D、E标记小车的位置。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做减速运动,乙做匀速运动 B.从A位置运动至E位置甲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的平均速度 C.乙运动至D位置时速度为1m/s D.从D位置运动至E位置甲、乙的平均速度相等解:A、图中,甲车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距离变大,做加速直线运动;乙车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距离相同,故小车做匀速运动,故A错误;B、由图可知,从A位置运动至E位置甲车的路程小于乙车的路程,时间相同,由v=sC、乙运动至D位置时路程s=6cm=0.06m,所用时间t=3×0.02s=0.06s,乙运动至D位置时速度v=sD、从D位置运动至E位置甲车的路程大于乙车的路程,所用时间相同,故甲的平均速度大于乙的平均速度,故D错误。答案:C。25.某次运动会的100m决赛中,甲、乙、丙三位运动员距离起点20m、80m、100m时各自所用的时间如表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据起点的距离20m80m100m甲所用的时间2.3s8.4s12.2s乙所用的时间2.4s8.3s11.8s丙所用的时间2.5s8.4s11.4sA.最先到达距离起点80m处的是甲 B.乙在全过程中一直在做加速运动 C.在2.3s时,丙领先甲,乙领先丙 D.比赛全程中平均速度最大的是丙解:A、由表格的第2列数据分析可知,到达距离起点80m处,乙所用时间最短,故乙最先到达距离起点80m处,A错误;B、乙前20m的平均速度v1=s1t1=20m2.4s≈8.33m/s,从20m到80m处的平均速度v2=s2C、由表格的第1列数据分析可知甲跑完前20m用时2.3s,而此时乙丙尚未到达距起点20m处,所以三人中此时甲领先,C错误。D、在路程相等的情况下,丙用时最短,所以比赛全程中平均速度最大的是丙,D正确。答案:D。26.在研究水滴下落规律的实验中,打开水龙头让水一滴一滴下落,并用频闪照相机每隔0.1s拍摄了同一水滴下落时的不同位置,如图所示,由图可知,水滴下落0.3s内的平均速度是()A.150m/s B.15m/s C.1.5m/s D.0.15m/s解:因为水滴下落0.3s通过的路程是:5cm+15cm+25cm=45cm=0.45m。所以水滴下落0.3秒的平均速度是:v=s答案:C。27.如图是一位摄影爱好者用频闪摄影技术拍摄的一张照片,清晰地记录了网球被击出后某一段的运动轨迹,已知此次摄影的闪光频率(每秒钟得到影像的次数)为100Hz,网球的直径约为6cm。现将一条刻度尺放在照片上来估测网球的运动速度。由图可知,网球从A位置运动到B位置所用的时间是0.04s,网球在AB段运动的平均速度约为20m/s。解:根据题意可得,网球从A位置运动到B位置所用的时间:t=4由图知,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照片中一个网球占据刻度尺的3个小格,即照片中网球的直径为0.30cm,照片中网球从A位置运动到B位置通过的路程为4.00cm,已知网球的实际直径约为6cm,设网球实际通过的路程为s,由比例关系可得:s4.00cm解得s=80.00cm=0.8m,则网球在AB段运动的平均速度:v=s答案:0.04;20。28.如图所示为“研究充水玻璃管中气泡运动规律”的实验。气泡上升过程中,若以气泡为参照物,玻璃管口的塞子是运动(选填“运动”或“静止”)的;若测得气泡从管子的底端运动到顶端的路程为56cm,所用的时间为7s,则在这个过程中气泡的平均速度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