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下室超线荷载梁模板施工应急处置措施_第1页
地下室超线荷载梁模板施工应急处置措施_第2页
地下室超线荷载梁模板施工应急处置措施_第3页
地下室超线荷载梁模板施工应急处置措施_第4页
地下室超线荷载梁模板施工应急处置措施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8.1应急简介 18.2应急工作流程 18.3应急救援机构 18.4应急救援工作程序 28.5应急救援措施 48.5.1机械伤害事故应急措施 48.5.2高空坠落应急救援措施 58.5.3模板坍塌应急救援措施 68.5.4物体打击应急救援措施 78.5.5触电应急救援措施 78.5.6火灾应急预案措施 98.6应急救援工具的配备 10PAGE8.1应急简介在施工中可能发生高空坠落、模板坍塌、物体打击、触电等事故。本措施主要是针对上述可能发生的高空坠落、模板坍塌、物体打击、触电等紧急情况的应急准备和响应。8.2应急工作流程应急工程流程图8.3应急救援机构项目部成立以项目经理、项目执行经理为组长,其余各项目管理人员为组员的安全领导小组。安全领导小组下设:事故现场抢险组、事故现场救护组、事故现场保护组、事故现场通讯组。安全领导小组成员及联系方式名称职务姓名联系电话组长项目经理夏东雪项目执行经理杜伟副组长项目总工杨旭工程部经理张新禄组员事故现场抢险组组长测量工程师宋禄彪组员梅超赵瑞事故现场救护组组长安全总监崔健组员王天华事故现场保护组组长质量工程师孔德源组员郭宇欣叶四阿汉事故现场通讯组组长资料主管杨玲组员欧阳志荣刘婉玲8.4应急救援工作程序1.事故发生后,事故现场应急小组人员应立即开展工作,及时发出报警信号,互相帮助,积极组织自救;在事故现场及存在危险物资的重大危险源内外,采取紧急救援措施,特别是突发事件发生初期能采取的各种紧急措施,如紧急断电、组织撤离、救助伤员、现场保护等;及时向项目部安全领导小组报告,必要时向相邻可依托力量求教,事故现场内外人员应积极参加援救。2.事故现场由项目部安全领导小组组长任现场指挥,全面负责事故的控制、处理工作。项目部安全领导小组组长接到报警后,应立即赶赴事故现场,不能及时赶赴事故现场的,必须委派一名项目部安全领导小组成员或事故现场管理人员,及时启动应急程序,控制事态发展。3.各应急小组人员,要接受项目部安全领导小组的统一指挥,立即按照各自岗位职责采取措施,开展工作。事故现场抢险组,应根据事故特点,采用相应的应急救援物资、设备开展事故现场的紧急抢险工作,抢险过程中首先要注重人员的救援、事故现场内外易燃易爆等危险品的封存及转移等,其次是贵重物资设备的抢救;随时与项目部安全领导小组、保护组、救护组、通讯组保持联络。事故现场救护组,应开展事故现场的紧急救护工作,及时组织救治及护送受伤人员到医疗急救中心医治;随时与项目部安全领导小组、抢险组、救护组、通讯组保持联络。事故现场保护组,应开展保护事故现场,人员的疏散及清点工作。现场保护组人员应指引无关人员撤到安全区,指定专人记录所有到达安全区的人员,并根据现场员工名单表、各宿舍人员登记表,经事发现场人员的证实,确定事发现场人员名单,并与到达安全区人员进行核对,判断是否有被困人员;随时与项目部安全领导小组、抢险组、救护组、通讯组保持联络。事故现场通讯组,应保证现场内与其相关单位及应急救援机构的通讯畅通;随时与项目部安全领导小组、抢险组、救护组、通讯组保持联络。项目部安全领导小组接到报告后,应立即向上级安全领导小组报告。报告内容包括:事故发生时间、地点、事故类别、人员伤亡情况;事故发生的简要经过,险情的基本情况;原因的初步分析;已采取的救援措施。不得以任何借口隐瞒不报、谎报、拖报,随时接受上级安全领导机构的指令。项目部安全领导小组,应根据事故程度确定,工程施工的停运,对危险源现场实施交通管制,并提防相应事故造成的伤害;根据事故现场的报告,立即判断是否需要应急服务机构帮助,确需应急服务机构的帮助时,应立即与应急服务机构和相邻可依托力量求教,同时在应急服务机构到来前,作好救援准备工作:如:道路疏通、现场无关人员撤离、提供必要的照明等。在应急服务机构到来后,积极作好配合工作。事后,项目部安全领导小组,要及时组织恢复受事故影响区域的正常秩序,根据有关规定及上级指令,确定是否恢复生产,同时要积极配合上级安全领导小组及政府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进行事故调查及处理工作。4.应急救援车行驶路线应急车辆驾驶员应熟悉到就近医院的道路。应避开交通容易堵塞的道路。如救护车不能及时赶到,应由值班车及时送往就近的医院。8.5应急救援措施8.5.1机械伤害事故应急措施遇有创伤性出血的伤员,应迅速包扎止血,使伤员保持头低脚高的卧位,并注意保暖。正确的现场止血处理措施:一般伤口小的止血,先用生理盐水冲洗伤口,涂上红汞水,然后盖上消毒纱布,用绷带较紧的包扎,来增强压力而达到止血,止血带止血,选择弹性好的橡皮管,橡皮带或三角巾、毛巾,带状布条等,上肢出血结扎在上臂上1/2处(靠近心脏位置)。下肢出血结扎在大脚上1/3处,结扎时,在止血带与皮肤之间垫上消毒纱布棉垫,每隔25~40分钟放松一次,每次放松0.5~1分钟。动用最快的交通工具或其他措施,及时把伤者送往邻近医院抢救,运送途中应尽量减少颠簸。消防不安全因素,如机械处于危险状态,应立即采用措施进行稳定,防止事故扩大,避免更大的人身伤害及财产损失。在不影响安全的前提下,切断机构的电源。注意保护现场,因抢救伤员和防止事故扩大,需要移动现场物件时,应做出标志,拍照,详细记录和绘制事故现场图。事故发生后项目现场的抢救伤员,保护现场的同时,应立即向公司领导、项目部报告。项目部得知事故发生后,应立即赶赴事故现场,落实上述应急措施,注意检查事故现场是否处于安全状态,防止事故的扩大,并按规定向上级有关部门报告。8.5.2高空坠落应急救援措施当发生高处坠落事故后,抢救的重点放在对休克、骨折和出血上进行处理。发生高处坠落事故,应马上组织抢救伤者,首先观察伤者的受伤情况、部位、伤害性质,如伤员发生休克,应先处理休克。遇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挤压。处于休克状态的伤员要让其安静、保暖、平卧、少动,并将下肢抬高约20度左右,尽快送医院进行抢救治疗。出现颅脑损伤,必须维持呼吸道通畅。昏迷者应平卧,面部转向一侧,以防舌根下坠或分泌物、呕吐物吸入,发生喉阻塞。有骨折者,应初步固定后再搬运。遇有凹陷骨折、严重的颅底骨折及严重的脑损伤症状出现,创伤处用消毒的纱布或清洁布等覆盖伤口,用绷带或布条包扎后,及时送就近有条件的医院治疗。发现脊椎受伤者,创伤处用消毒的纱布或清洁布等覆盖伤口,用绷带或布条包扎后。搬运时,将伤者平卧放在帆布担架或硬板上,以免受伤的脊椎移位、断裂造成截瘫,招致死亡。抢救脊椎受伤者,搬运过程,严禁只抬伤者的两肩与两腿或单肩背运。发现伤者手足骨折,不要盲目搬动伤者。应在骨折部位用夹板把受伤位置临时固定,使断端不再移位或剌伤肌肉,神经或血管。固定方法:以固定骨折处上下关节为原则,可就地取材,用木板、竹头等,在无材料的情况下,上肢可固定在身侧,下肢与腱侧下肢缚在一起。遇有创伤性出血的伤员,应迅速包扎止血,使伤员保持在头低脚高的卧位,并注意保暖。正确的现场止血处理措施:1)一般伤口小的止血法:先用生理盐水(0.9%NaCl溶液)冲洗伤口,涂上红汞水,然后盖上消毒纱布,用绷带;较紧地包扎。2)加压包扎止血法:用纱布、棉花等作成软垫,放在伤口上再加包扎,来增强压力而达到止血。3)止血带止血法:选择弹性好的橡皮管、橡皮带或三角巾、毛巾、带状布条等,上肢出血结扎在上臂上1/2处(靠近心脏位置),下肢出血结扎在大腿上1/3处。结扎时,在止血带与皮肤之间垫上消毒纱布棉垫。每隔25~40分钟放松一次,每次放松0.5~1分钟。4)动用最快的交通工具或其他措施,及时把伤者送往邻近医院抢救,运送途中应尽量减少颠簸。同时,密切注意伤者的呼吸、脉搏、血压及伤口的情况。8.5.3模板坍塌应急救援措施迅速疏散事故现场人员离开危险区域,设置警戒范围,并派专人警戒。查看架上架下有无受伤人员,事故是否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组织有关人员在事故地点进快研究出救援及排险方案,在现场救援指挥小组的指挥下开展救援排险工作。对自身无力进行的救援必须立即向“119”求救。对可能进行发生倒(垮)塌的部位采取拉、支、顶、垫等措施防止事故进一步扩大。如有人员受伤,首先应抢救容易救出的伤员(指对救援人员自身无危险的部位),同时通知“120”急救中心送医院救治。抢救被埋压伤员和对救援人员自身有危险部位的伤员,应在保证救援人员自身安全的情况下开展救援,根据事故的具体情况,采取安全、可行的抢救方法。进入倒(垮)塌区域的救援人员必须佩带防护用品进行排险作业。排险工作应采取从上而下、从外到里进行。在拆除垮塌对象过程中,必须设专人指挥和观察,防止拆除过程中继续发生垮塌。对危险部位应采取拉、支、顶、垫等措施后,作业人员方可进行排险作业。8.5.4物体打击应急救援措施当发生物体打击事故后,抢救的重点放在对颅脑损伤、胸部骨折和出血上进行处理。1、发生物体打击事故,应马上组织抢救伤者脱离危险现场,以免再发生损伤。2、在移动昏迷的颅脑损伤伤员时,应保持头、颈、胸在一直线上,不能任意旋曲。若伴颈椎骨折,更应避免头颈的摆动,以防引起颈部血管神经及脊髓的附加损伤。3、观察伤者的受伤情况、受伤部位、伤害性质,如伤员发生休克,应先处理休克。遇呼吸、心跳停止者,应立即进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挤压。处于休克状态的伤员要让其安静、保暖、平卧、少动,并将下肢抬高约20cm,尽快送医院进行抢救治疗。4、出现颅脑损伤,必须维持呼吸道通畅。昏迷者应平卧,面部转向一侧,以防舌根下坠或分泌物、呕吐物吸人,发生喉阻塞。有骨折者,应初步固定后再搬运。遇有凹陷骨折、严重的颅底骨折及严重的脑损伤症状出现,创伤处用消毒的纱布或清洁布等覆盖伤口,用绷带或布条包扎后,及时送就近有条件的医院治疗。5、防止伤口污染。在现场,相对清洁的伤口,可用浸有双氧水的敷料包扎;污染较重的伤口,可简单清除伤口表面异物,剪除伤口周围的毛发,但切勿拔出创口内的毛发及异物、凝血块或碎骨片等,再用浸有双氧水或抗生素的敷料覆盖包扎创口。6、在运送伤员到医院就医时,昏迷伤员应侧卧位或仰卧偏头,以防止呕吐后误吸。对烦燥不安者可因地置宜地予以手足约束,以防伤及开放伤口。脊柱有骨折者应用硬板担架运送,勿使脊柱扭曲,以防途中颠簸使脊柱骨折或脱位加重,造成或加重脊髓损伤。8.5.5触电应急救援措施1、脱离电源当人发生触电后,首先要使触电者脱离电源,这是对触电者进行急救的关键。但在触电者未脱离电源前急救人员不准用手直接拉触电者,以防急救人员触电。为了使触电者脱离电源,急救人员应根据现场条件果断地采取适当的方法和措施。脱离电源的方法和措施一般有以下几种。1)低压触电脱离电源在低压触电附近有电源开关或插头,应立即将开关拉开或插头拔脱,以切断电源。如电源开关离触电地点较远,可用绝缘工具将电线切断,但必须切断电源侧电线,并应防止被切断的电线误触他人。当带电低压导线落在触电者身上,可能绝缘物体将导线移开,使触电脱离电源。但不允许用任何金属棒或潮湿的物体去移动导线,以防急救者触电。若触电者的衣服是干燥的,急救者可用随身干燥衣服、干围巾等将自己的手严格包裹,然后用包裹的手拉触电者干燥衣服,或用急救者的干燥衣物结在一起,拖拉触电者,使触电者脱离电源。若触电者离地距离较大,应防止切断电源后触电者从高处摔下造成外伤。2)高压触电脱离电源当发生高压触电,应迅速切断电源开关。如无法切断电源开关,应使用适合该电压等级的绝缘工具,使触电者脱离电源。急救者在抢救时,应对该电压等级保护一定的安全距离,以保证急救者的人身安全。3)架空线路触电脱离电源当有人在架空线路上触电时,应迅速拉开关,或用电话告知当地供电部门停电。如不能立即切断电源,可采用抛掷短路的方法使电源侧开关跳闸。在抛掷短路线时,应防止电弧灼伤或断线危及人身安全。杆上触电者脱离电源后,用绳索将触电者送至地面。2、现场急救处理当触电者脱离电源后,急救者应根据触电者的不同生理反应进行现场急救处理。1)触电者神志清醒,但感乏力、心慌、呼吸促迫、面色苍白。此时应将触电者躺平就地安静休息,不要让触电者走动,以减轻心脏负担,并应严密观察呼吸和脉博的变化。若发现触电者脉博过快或过慢应立即请医务人员检查治疗。2)触电者神志不清,有心跳,但呼吸停止或极微弱的呼吸时,应及时用爷头抬颏法使气道开放,并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如不及时进行人工呼吸,将由于缺氧过久从而引起心跳停止。3)触电者神志丧失、心跳停止、但有微弱的呼吸时,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急救。不能认为尚有极微弱的呼吸就只有做胸外按压,因为这种微弱的呼吸是起不到气体交换作用。4)触电者心跳、呼吸均停止时,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急救,在搬移或送往医院途中仍应按心肺复苏规定进行急救。5)触电者心跳、呼吸均停,并伴有其它伤害时,应迅速进行心肺复苏急救,然后再处理外伤。对伴有颈椎骨折的触电者,在开放气道时,不应使头部后仰,以免高位截瘫,因此应用托颌法。6)当人遭受雷击时,由于雷电流将使心脏除极,脑部产生一过性代谢静止和中枢性无呼吸。因此受雷击者心跳、呼吸均停止时,应进行心肺复苏急救,否则将发生缺氧性心跳停止而死亡。不能因为雷击者的瞳孔已放大,而不坚持用心复苏进行急救。8.5.6火灾应急预案措施在施工过程中,如果发生火灾事故,现场管理人员应本着组织灭火—抢救伤员—撤离被困人员—向上级报告—保护现场的要求处理事故,具体实施预案如下:1、 组织灭火。应急组长及组员马上组织现场保卫和职工有组织的进行灭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